正文 十五、 老骥伏枥丧其志,金戈铁马忆峥嵘
眼看嬴君无端端生出来的自责之情,我正视他没有一丝血气的脸庞,竭力安慰对面急喘的嬴君,忙斩钉截铁接道:“君上何须自责?世事多变,今日虽处于劣势,难保他日不能震慑四方?况且目下嬴国内外交困,嬴君却有大明,使江川渠如此浩大工程上马,足见君上胆识才干!需知庙堂王都之气魄,不过表象,有您这样的君主,才是万民之福!”
他拼尽周身力道,挤出一抹颓然的微笑,摆手向我道:“本公老了,眼见也没有几日可活,这等雄心壮志早已荡然无存,‘震慑四方’?怕是想都不敢想了!至于江川渠嘛......”他缓了缓语势,才道:“这是嬴离力排众议得到元老及公室认可,非本公之力也!”
“君上妄自菲薄了!当年两国联手攻嬴,嬴国孤立无援,但以一国之力胁迫两国罢兵,以寡敌众而未使国土有丝毫沦丧,仅凭此番功绩,足可令君上彪炳嬴史。江川渠一事纵是公子离目光深远,但若君上不发话,恐怕实施起来也是万分棘手的!”我无不肃然的说完,引得他不可抑制的一声大笑。
笑过之后,却不再刻意纠缠在江川渠之事上,只道:“先生此言,甚慰本公之心!当年若不是乃父殇君派兵驱逐南蛮一族,恐怕我嬴国覆灭也未可知!”
“君上此话,乃一家之言!家父当年虽未参战,然而却在战后,与凨王对此战做出了些许评判。”
“哦?老殇君何说?”他兴致盎然,急忙追问一句。
我展颜,不紧不慢道:“家父久谙兵道,但事后却说,‘若是我领军,也未必能稳操胜券。嬴国将士之勇猛坚韧,早已闻名天下!嬴君有政,却遭两国联手攻伐,并非义兵之道。而嬴君面对如此突如其来的灭国之战,却仍能带领嬴军拼死血战!疆场之上,嬴君又身前士卒,浴血奋战,此举更是激励三军士气,使其忠勇更胜从前!所以,国君若此,本不可轻伐,伐而不灭,必留后患!’”我操持着凨国口音,将父亲神态语气学的惟妙惟肖,然而嬴君却并未露出半分喜色,只是目色一沉,怔忡良久,似是忆起了当年血流成河,白骨成山的残酷战场。
这样的神态感染到我,不由正色道:“此战之后,嬴军被冠以‘天下锐士’的称谓,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您带领国人用累累白骨和殷殷鲜血换来的。能统帅如此一支轻兵军队,君上又岂是泛泛之辈?”
我语气诚恳,并非矫揉做派,他顷刻回过神来,却默然良久,方笑道:“有如此通透的父亲,也难怪能养得这般才具的女儿!亦难怪老师信中对先生如此夸赞......”一双虎目紧紧逼视我,斟酌良久,才下定决心般低低问道:“老师近些年,可好?”
“君上有心了!”我弯腰一拜,起身答道:“师尊身体康健,每旬日一次大讲,从未间断。如今鸾凤山布衣学子多大百人之众,扬名天下与各国庙堂执事者不计其数,多赖君上每年交与鸾凤山钱财粮帛,否则这众多学子怕也只能饿着肚腹听师尊授业解惑了。”
这番话,似乎引起了他无限神往,他的视线有些游离,精光自眸中隐隐退去,只剩下满目的热忱以及不知因何而来的苍凉。
我垂眸,不敢在此刻惊扰嬴君。他却闪念之间,敛去方才殷殷渴望的神情,目光也再一次不轻不重不偏不倚落到我身上,“老师能得先生这等大才,想必亦是欣慰。”又幽幽一声叹息,无比落寞般道:“说起来,若非因我这样的身份,所以当年老师不肯许我入法家门下。否则此刻,我倒也要唤你一声小师妹了!”
他不再称自己为‘本公’,想必是想到我的身份,想到他与师尊虽无师徒之名,但有师徒之情,便自然而然不愿拘泥在虚委的称谓上。
而就是这样的称谓,却消弭了方才彼此之间的生涩客套。
我莞尔,道:“君上抬爱,子兮惶恐之至。但请君上宽心,师尊当年之所以不依君上入法家之请,乃是知道君上身上背负着特殊使命,然而不论如何,师尊心里,还是记挂着君上的。”
他听我如此一说,甚是感喟,眉目之间亦增了些光彩,“这我自是知晓,当年庙堂变色,太子坤欲将我置于死地,我辗转逃窜,流亡到乌国,却仍然摆脱不了险些被杀戮的危局,若非机缘巧遇师尊,若非师尊施以援手,何来今日坐在这嬴国庙堂之上的嬴武?”
又是一声喟叹,孺慕之情顷刻不见,面上一肃,话入主题:“老师信上说,先生此番入嬴,是为解我目下困局,可对?”
我沉重颔首,肯定答复:“正是!如今嬴国庙堂混乱,君上又缠绵于卧榻之间,决计不能再承受雷霆之变!兮请君上以大局为重,早定太子大位之人选,以安朝野、国人之心!”
他陷入沉思,久久未有答复。
狭小的寝殿内,只能听到他依旧紊乱急促的呼吸声。
辰光愀然逝去,自窗隙望去,已是日过中天,万丈华光照耀世间万物,带着上天毫无吝啬的恩赐。
嬴君沉默了多久?
我没有心思去想。
只是那具病怏怏的身躯,如钟鼎一般纹丝不动的保持着僵硬的坐姿,似乎连喘息都便的低不可闻起来。
陡然间,他却轻松了下来,向我宽厚一笑,“兮啊,你明知我之所以避而不见众人,就是犹豫不决这太子大位之选!照实说,我有二子。长子嬴离,少时入凨为质,倒也称得上果敢坚毅,颇具才干!然而自小便与我生疏,二十多年我父子二人未有一日父子人伦之情。我对他知之甚少。若非当日无意中看到他竟拜读老师法家典籍,我几乎从未觉得自己竟有这个儿子!之后朝会上昂昂一席话,才让我真正看清了此子心中的抱负。然而能执掌庙堂者,岂能单单只看其才干抱负?嬴离之母本是我巡边时无意间邂逅的女子,身份卑贱,纵然识得进退,却奈何没有半点庙堂根基,根基不稳,庙堂何敢托付?而幼子嬴愈,其母本就是嬴国贵族,又兼之前军上将多半出自嬴愈母亲的娘家,纵然愈资质平庸,却能安我嬴国庙堂......”说到此处,他蓦地停下,只极为矛盾地注视我,再也吐不出一字。
我淡然幽深一笑,坦然回视嬴君,道:“更为重要者,乃是这公子愈自小便在嬴君身侧,嬴君与之父子情深。”
我直率吐出一句,突让嬴君一阵尴尬。
“既然嬴君早有答案,为何至今仍要将争议搁置?”
他没有回答,气氛顿时又是寂寂。
我知道我不能保持缄默,索性离案,站在那张大羊皮纸前,对着嬴君施以莫大的一礼,而后道:“嬴君句句不离庙堂,然而兮不得不说,太子之位的人选,不仅决定着日后嬴国国运兴衰,更决定十年之后天下格局之转变!”
他绷的僵直的身体骤然一震,良久反应过来,两道凌乱灰白的眉峰兀自一跳,霍然起身以国士之礼向我一躬,语气竟是无比肃然。
“敢情先生拆解一二。”
我转身看向那张中原山河地势图,以掌做尺,指向西面方向的嬴国,道:“兮启君上,当年嬴国只是不入流的诸侯附属之国,远离中原,偏离华夏!然而,经几代先君惕励自省,而使嬴国一跃成为西部之煌煌大国,且与诸国比肩!不得不说嬴国是一个独特的国家!而不过十数年便又在六国中处于劣势,原因有五!
其一,当年与两国交战之后,元气大伤而未及修复。
其二,庙堂无大才、无长策,官吏不整肃,而使庙堂下达的命令往往不能做到令行禁止,以致国人不屑一顾,而庙堂渐渐失信。
其三,民风好狠斗凶无法而治。
其四,不兴水利。嬴国一直以来皆是靠天吃饭,国人衣食温饱全赖上天而不求自救,何谈仓廪富足?
其五,王室贵胄、元老氏族与布衣国人、奴隶之间的阶级矛盾,而导致民心民力等重要国力无法凝聚...... ”
无视由镇定变得坐立难安面色愈发惨白的嬴君,我总结道:“凡此种种,皆是导致嬴国衰落的原因。君上不寻根本,从而设法应对,却一味自累,与国与民何益?”
他双膝向我靠近了些,忙道:“先生可有办法化解?”
我定定望向他,良久,拱手道:“自古以来,欲富民强兵,惟有变法一途!”
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问:“先生先前所说,十年之后,我嬴国或可一反如今颓势,而成为改变天下格局之关键?”
我坚定一句:“十年变法求成,民富兵强;十年灭五国,而一天下!何止‘关键’而已?”
“这......这怎么可能?”嬴君第一次结巴了。
他拼尽周身力道,挤出一抹颓然的微笑,摆手向我道:“本公老了,眼见也没有几日可活,这等雄心壮志早已荡然无存,‘震慑四方’?怕是想都不敢想了!至于江川渠嘛......”他缓了缓语势,才道:“这是嬴离力排众议得到元老及公室认可,非本公之力也!”
“君上妄自菲薄了!当年两国联手攻嬴,嬴国孤立无援,但以一国之力胁迫两国罢兵,以寡敌众而未使国土有丝毫沦丧,仅凭此番功绩,足可令君上彪炳嬴史。江川渠一事纵是公子离目光深远,但若君上不发话,恐怕实施起来也是万分棘手的!”我无不肃然的说完,引得他不可抑制的一声大笑。
笑过之后,却不再刻意纠缠在江川渠之事上,只道:“先生此言,甚慰本公之心!当年若不是乃父殇君派兵驱逐南蛮一族,恐怕我嬴国覆灭也未可知!”
“君上此话,乃一家之言!家父当年虽未参战,然而却在战后,与凨王对此战做出了些许评判。”
“哦?老殇君何说?”他兴致盎然,急忙追问一句。
我展颜,不紧不慢道:“家父久谙兵道,但事后却说,‘若是我领军,也未必能稳操胜券。嬴国将士之勇猛坚韧,早已闻名天下!嬴君有政,却遭两国联手攻伐,并非义兵之道。而嬴君面对如此突如其来的灭国之战,却仍能带领嬴军拼死血战!疆场之上,嬴君又身前士卒,浴血奋战,此举更是激励三军士气,使其忠勇更胜从前!所以,国君若此,本不可轻伐,伐而不灭,必留后患!’”我操持着凨国口音,将父亲神态语气学的惟妙惟肖,然而嬴君却并未露出半分喜色,只是目色一沉,怔忡良久,似是忆起了当年血流成河,白骨成山的残酷战场。
这样的神态感染到我,不由正色道:“此战之后,嬴军被冠以‘天下锐士’的称谓,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您带领国人用累累白骨和殷殷鲜血换来的。能统帅如此一支轻兵军队,君上又岂是泛泛之辈?”
我语气诚恳,并非矫揉做派,他顷刻回过神来,却默然良久,方笑道:“有如此通透的父亲,也难怪能养得这般才具的女儿!亦难怪老师信中对先生如此夸赞......”一双虎目紧紧逼视我,斟酌良久,才下定决心般低低问道:“老师近些年,可好?”
“君上有心了!”我弯腰一拜,起身答道:“师尊身体康健,每旬日一次大讲,从未间断。如今鸾凤山布衣学子多大百人之众,扬名天下与各国庙堂执事者不计其数,多赖君上每年交与鸾凤山钱财粮帛,否则这众多学子怕也只能饿着肚腹听师尊授业解惑了。”
这番话,似乎引起了他无限神往,他的视线有些游离,精光自眸中隐隐退去,只剩下满目的热忱以及不知因何而来的苍凉。
我垂眸,不敢在此刻惊扰嬴君。他却闪念之间,敛去方才殷殷渴望的神情,目光也再一次不轻不重不偏不倚落到我身上,“老师能得先生这等大才,想必亦是欣慰。”又幽幽一声叹息,无比落寞般道:“说起来,若非因我这样的身份,所以当年老师不肯许我入法家门下。否则此刻,我倒也要唤你一声小师妹了!”
他不再称自己为‘本公’,想必是想到我的身份,想到他与师尊虽无师徒之名,但有师徒之情,便自然而然不愿拘泥在虚委的称谓上。
而就是这样的称谓,却消弭了方才彼此之间的生涩客套。
我莞尔,道:“君上抬爱,子兮惶恐之至。但请君上宽心,师尊当年之所以不依君上入法家之请,乃是知道君上身上背负着特殊使命,然而不论如何,师尊心里,还是记挂着君上的。”
他听我如此一说,甚是感喟,眉目之间亦增了些光彩,“这我自是知晓,当年庙堂变色,太子坤欲将我置于死地,我辗转逃窜,流亡到乌国,却仍然摆脱不了险些被杀戮的危局,若非机缘巧遇师尊,若非师尊施以援手,何来今日坐在这嬴国庙堂之上的嬴武?”
又是一声喟叹,孺慕之情顷刻不见,面上一肃,话入主题:“老师信上说,先生此番入嬴,是为解我目下困局,可对?”
我沉重颔首,肯定答复:“正是!如今嬴国庙堂混乱,君上又缠绵于卧榻之间,决计不能再承受雷霆之变!兮请君上以大局为重,早定太子大位之人选,以安朝野、国人之心!”
他陷入沉思,久久未有答复。
狭小的寝殿内,只能听到他依旧紊乱急促的呼吸声。
辰光愀然逝去,自窗隙望去,已是日过中天,万丈华光照耀世间万物,带着上天毫无吝啬的恩赐。
嬴君沉默了多久?
我没有心思去想。
只是那具病怏怏的身躯,如钟鼎一般纹丝不动的保持着僵硬的坐姿,似乎连喘息都便的低不可闻起来。
陡然间,他却轻松了下来,向我宽厚一笑,“兮啊,你明知我之所以避而不见众人,就是犹豫不决这太子大位之选!照实说,我有二子。长子嬴离,少时入凨为质,倒也称得上果敢坚毅,颇具才干!然而自小便与我生疏,二十多年我父子二人未有一日父子人伦之情。我对他知之甚少。若非当日无意中看到他竟拜读老师法家典籍,我几乎从未觉得自己竟有这个儿子!之后朝会上昂昂一席话,才让我真正看清了此子心中的抱负。然而能执掌庙堂者,岂能单单只看其才干抱负?嬴离之母本是我巡边时无意间邂逅的女子,身份卑贱,纵然识得进退,却奈何没有半点庙堂根基,根基不稳,庙堂何敢托付?而幼子嬴愈,其母本就是嬴国贵族,又兼之前军上将多半出自嬴愈母亲的娘家,纵然愈资质平庸,却能安我嬴国庙堂......”说到此处,他蓦地停下,只极为矛盾地注视我,再也吐不出一字。
我淡然幽深一笑,坦然回视嬴君,道:“更为重要者,乃是这公子愈自小便在嬴君身侧,嬴君与之父子情深。”
我直率吐出一句,突让嬴君一阵尴尬。
“既然嬴君早有答案,为何至今仍要将争议搁置?”
他没有回答,气氛顿时又是寂寂。
我知道我不能保持缄默,索性离案,站在那张大羊皮纸前,对着嬴君施以莫大的一礼,而后道:“嬴君句句不离庙堂,然而兮不得不说,太子之位的人选,不仅决定着日后嬴国国运兴衰,更决定十年之后天下格局之转变!”
他绷的僵直的身体骤然一震,良久反应过来,两道凌乱灰白的眉峰兀自一跳,霍然起身以国士之礼向我一躬,语气竟是无比肃然。
“敢情先生拆解一二。”
我转身看向那张中原山河地势图,以掌做尺,指向西面方向的嬴国,道:“兮启君上,当年嬴国只是不入流的诸侯附属之国,远离中原,偏离华夏!然而,经几代先君惕励自省,而使嬴国一跃成为西部之煌煌大国,且与诸国比肩!不得不说嬴国是一个独特的国家!而不过十数年便又在六国中处于劣势,原因有五!
其一,当年与两国交战之后,元气大伤而未及修复。
其二,庙堂无大才、无长策,官吏不整肃,而使庙堂下达的命令往往不能做到令行禁止,以致国人不屑一顾,而庙堂渐渐失信。
其三,民风好狠斗凶无法而治。
其四,不兴水利。嬴国一直以来皆是靠天吃饭,国人衣食温饱全赖上天而不求自救,何谈仓廪富足?
其五,王室贵胄、元老氏族与布衣国人、奴隶之间的阶级矛盾,而导致民心民力等重要国力无法凝聚...... ”
无视由镇定变得坐立难安面色愈发惨白的嬴君,我总结道:“凡此种种,皆是导致嬴国衰落的原因。君上不寻根本,从而设法应对,却一味自累,与国与民何益?”
他双膝向我靠近了些,忙道:“先生可有办法化解?”
我定定望向他,良久,拱手道:“自古以来,欲富民强兵,惟有变法一途!”
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问:“先生先前所说,十年之后,我嬴国或可一反如今颓势,而成为改变天下格局之关键?”
我坚定一句:“十年变法求成,民富兵强;十年灭五国,而一天下!何止‘关键’而已?”
“这......这怎么可能?”嬴君第一次结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