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九章 大胆猜测
竹林之中这时又出现了一拨人,数量有三十人左右,有男有女,正是带着学生上山的陈灶华。灰暗的云层慢慢地随风而散,只剩下淡淡的青云,久违的阳光崭露头角。吸收着这日月精华,呼吸着山中的清醇的空气,陈灶华的脸色好看多了,人也精神了不少。踩踏着竹叶发出着沙沙的声音,一行人来到了‘流银洞’之处。“怎么不见先上山的那几个人呢?不会他们已经到了山顶了吧!”说话的是一个穿淡黄色衣服的女孩。陈灶华道:“你们累了吗?先进洞休息一下再走吧!”听到声音的谢晨生等人,向洞外喊道:“嗨···我们在这。”“咦?灶华老师,他们在里面呢?”淡黄色衣服女孩指着洞里道。陈灶华向洞里张望了一下,说道:“走,我们进去。”洞里,三十多的人聚集在一起也不觉得拥挤,三十多人就这样坐在地上,反正地上干净,也没什么关系。陈大明见到了陈永年他们,负气的问道:“你们怎么来得这么慢,我们已经在这等好久了,要不是等你们,我们已经上了山顶又下来了。”陈永年见陈大明有点挖苦自己走得慢的意思,答道:“我们是一路欣赏风景而来的,纵看大好河山,还没来得及细心观赏。哪像你们,拥有一身力蛮力没地方用似的一路蛮走,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陈大明脸色一变,倘好的河山就我们不懂欣赏?悻悻的道:“切,又不是没见过山,所有的山都一样的啦,这山又没什么特别之处,有什么好欣赏的。”陈永年道:“非也,灶华老师说了,爬山要懂得山性,游水要懂得水性,做人也要懂得人性,对每件事物都要细心的了解它的性能。”陈永年露出了一个得意的笑脸,咬文嚼字可是陈永年的强项,字斟句酌有如诸葛孔明的三寸不烂之舌。陈大明被说得哑口无言,狠狠的瞪了他一眼。陈灶华走到石台之中,深深地呼了一口气,细看了学生们几眼,见他们都有疲倦之色,暗暗的摇了摇头。再向谢晨生几人看去,最后把目光放在谢晨生身上,只见他精神饱满,没有一点疲倦之意。感受到陈灶华看来的目光,谢晨生忽的一震,立刻站了起来,离开了自己坐的干净的大石块,伸手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灶华老师你坐。”陈灶华微微一笑,走了过去,坐在大石块之上。其实陈灶华也并没有要谢晨生让座的意思,既然他有心让座,也就顺其自然罢了。“这个山洞好干净呀?是谁打扫的?又是谁在这里住呀?”坐陈灶华对面的一个女孩,环顾了四周,突然说道。张家峰道:“是我二伯打扫的,我跟二伯说今天我们老师要带我们一班来爬山,所以他昨天就来打扫干净了。平时我二伯一般都住在这洞里守山,编筐过生活。”陈灶华拍了一下坐在旁边的张家峰,淡淡的道:“家峰啊!请你代我向你二伯说声谢谢!感谢他为我们打扫干净了这么好的一个休息地点。”张家峰微微点头,场中进入了安静状态。不知过了多久,一些女孩子丝丝窃语了起来,不知在聊乎些什么?直到后来,一个声大的女孩子忍禁不住,大声的道:“什么?这就是流银洞?”所用的人都把目光投向了这位少女,她就坐在陈海艳身边,身穿黑色上衣,灰蓝色牛仔裤,正是谢永燕,谢永生的妹妹。谢永燕向四周看了一下,见所有的人都在看着自己,顿觉自己一听说这个就是传说中的流银洞。大声失言了,脸上一红,把头微微低下去。低声说道:“对不起呀!大声了一点,只是这个山洞是‘流银洞’就忍禁不住了。”许多没有来过金宝山的人一听说这就是‘流银洞’,都好奇地打量了起来。传闻‘流银洞’以前真的有银子从石壁中流了出来,凡是在上濂村长大的人无一不知‘金宝山’上有个‘流银洞’,但为什么叫流银洞?许多人都不得而道。在不久的朝代,这个山洞不叫‘流银洞’,后来有村民经常都能在这山洞捡到许多的银子。附近的村民世代务农,从未见过这么多的银子,心里自然是很高兴,以后天天来这洞里等银子。捡银子持续好长的时间,帮助过了好多村民。村民们以为是神仙救济了他们。于是把这山洞改名为‘流银洞’或是‘神仙洞’,村民在山洞捡到银子的事情,传遍了整个西宁县,纷纷传为佳话。“莫世民,你在哪找什么?”陈灶华见莫世民走到了洞里,像山鸡找蛇一样四处张望,不知在找什么?谢永生见了对大家道:“他不会真的以为有银子捡吧?所以···”话还没说完,莫世民回过头来打断他的话。“神经,捡银子只是一个传说,不知是真是假,我只不过进来找个地儿方便方便,都快憋晕了。”陈灶华听闻怒道:“小解去外面,在洞里解决臭死了,况且家峰二伯住在这里,你好意思么?”莫世民闻言吐了吐舌头,“是,我这就到外面去。”说完越过了他们,直往外面走。冯凤看了莫世民一眼,眉头一皱,转过头来。想了一想,问道:“灶华老师,以前村民在洞里捡到银子的事情,是不是真的有这么一回事?”看着冯凤一脸想要问个明白的表情以及同学们投来那疑惑的眼神,陈灶华定了定神,“嗯,这个···”他停顿了一下,关于这个传说,他也曾听老一辈的人说过,也不完全相信,不知怎么回答。如果不是真的,自己拿传说来欺骗了孩子,这可不好!但孩子们都在等着自己的回答,不说又让孩子们失望。想了一下,终于说道:“关于这件事,我也曾听老一辈的人说,是有这么一回事,那是在大清朝光绪年间,最初发现银子的是一位砍柴的樵夫,他回到村里之后跟她妻子讲,这银子是在‘金宝山’上的洞里捡到的,刚开始还以为是村里的人在那丢的银子,结果问遍全村,没有人能来认领。后来又觉得会不会是别的地方的人路过时丢下的?樵夫捡银子的事传遍了整个官宁镇乃至西宁县都有人知道,来冒认的人倒有不少,但谁也答不出到底丢了多少银子!过了几天,又有两个进山打猎的村民在洞里亲眼看到在岩壁石缝中掉出了两块银元和一些碎银,之后陆续都有人在这捡到过银子,甚至还有些珠宝。村民们终于明白银子是从山洞里流出来的,根本就不是人为,山洞里会掉出银子的消息之后在西宁各镇都有耳闻。各地的人都纷纷丢下手上的工作,来到了这里日夜守候着。山洞里逐渐的人多了,甚至还发生了踩踏和打架事件,死伤了不少人。不知是不是人多的原因,还是老天要惩罚那些贪心的人,从那以后山洞里就再也没有掉过银子出来了。”陈灶华说完之后,只听得学生们面面相觑,难道‘流银洞’真的会流出银子来?还是真有神仙为了救济这里的穷人,故意放发的?这里唯一一个不被这故事所颤动的就是谢晨生,他抬起了头,淡淡的道:“嗯,我也觉得这故事不假,也许真的有那么一回事。”这下,讶异的不止是那些学生,就连陈灶华也向谢晨生投来诧异的眼光。大家都知道,谢晨生说话可从来有依有据,从不放空话!难道他也听过这故事?谢永生忍不住问道:“晨生,你也知道这故事的由来?”谢晨生不答,而是把头转向陈永扬,说道:“永扬,你还记得已经退休在家的陈沐英老师吗?记得我们读四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晚上,我们在学校玩耍时跑到了陈沐英的宿舍。无意间发现了一本书,就是那一本《西宁民间故事》这本书。其中就有两篇文章就是写关于流银洞和金宝山的。还记得吗?”陈永扬这时才记了起来,一拍大腿,道:“哦、哦哦,是的,这两篇文章还是我们读四年级时最为敬爱的班主任陈沐英老师写的,上面还有著有他的大名呢!是吧!晨生。”同学们刚把目光放在了陈永扬身上,现在又转回了谢晨生这边。谢晨生道:“当时我和永扬还质疑流银洞这篇文章。说这个作者真会吹牛,都把牛吹上天去了,山洞怎么会有银子流出来呢?还说这个作者不是脑袋进水了就是故意编造这故事忽悠我们(当时谢晨生、陈永扬还没看作者是谁,如果看了作者就是在他们面前的老师,就不会这么说了)。但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陈沐英老师听了的确很生气。他把我们臭骂一顿,说什么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还说是他爷爷亲眼目睹了银子的确从石壁之中流了出来。”谢晨生说着,突感口干舌燥,拿起行军壶喝了几口水,然后“啊!”的一声。同学们继续追问着:“后来怎样,然后呢?”“然后,陈沐英老师就跟我们细说了这故事,但当说到山壁中为何会有银子流出来?说是神仙救济的,那真是无稽之谈。说到底,这流银事件还是人为的。当时我们两个和陈沐英老师翻查了很多资料,还看了当时的《西宁史记》。发现史记中记有在清王朝同治年间,曾有山贼打着太平天国的旗号,在大岭镇打家劫舍,在逃跑的时候,路线正是这‘金宝山’方向,山贼来到了这里就不知所踪了。所以我当时和陈沐英老师做了猜测,会不会山洞流银事件和这一件事件有关系?我想可能山贼逃到了这里,发现在前面有官兵堵截盘查,后面也有官兵紧追不放。不得不把赃物收藏了起来,然后再逃之夭夭,待风声过了之后再回来取。山贼也许就把赃物藏在这洞中,以至于后来,为什么山贼没有回来取回赃物?就不得而知了!也许这些山贼都被杀了,从此赃物的下落失去了,久而久之,包装赃物的袋子腐烂了,银子就从石缝中流了出来。”果然是“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呀,谢晨生的猜测虽然无凭无据,但也合情合理。陈灶华微微一笑,道:“不错,很有想象力,说不定呀!还真如晨生说的那样!好了,大家都休息够了吧?出发上山顶。”说着就站了起来,同学们也都跟着站了起来。陈永扬拿起了旗杆和谢晨生等人先行而去,其余的都陆续离开了流银洞······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