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初入吴境
“没想到昭关的守兵竟会如此有眼无珠,东皋公他果然是个非凡之人。”
顺利过关的伍子胥,按捺不住满心的欢喜自言自语地说道,同时他放宽脚步,大步流星的向吴国方向行进。大抵人生的境况无非就是失望迷茫与“小人得志”,此时此刻的伍子胥全然一副小人得志心态。
走了数里后,伍子胥看到在远处大路的尽头上突然出现了一个骑黑马的楚国兵士,此时想要躲闪已然是来不及了,于是他硬着头皮不动声色的继续前行。
那个兵士离伍子胥越来越近,伍子胥低下头来,双眼紧盯着脚下的道路,紧张的竟然能够听到自己的心跳。直到兵士从他身边一溜风似的掠过,他才如释重负般的长吁了一口气。
可是不想,那个兵士没走多远,又调转马头重新向伍子胥奔来。
“前面的行人站住,我有话要问你。”伍子胥听到此话,自知脚力抵不过马腿,便听从兵士的吩咐停下脚步,与此同时他还摸了摸藏在衣襟中的宝剑,准备一旦事情有变就与兵士以命相搏。
“伍子胥你往哪里跑?”马刚停下兵士就大喝一声道。
“难道这个人认识我?”伍子胥心中默想,同时抬起头来看了看马上的兵士,“原来是左诚”
左诚本是城父人士,家里是乡下的士族。因为与伍家离得很近,所以他与伍子胥自幼就是形影不离的玩伴。左诚常常跟随伍家父子跑马射猎,成人后又被推举为击柝小吏(主要是守关、巡夜的小官)在楚军中效力,并与伍子胥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但是后来太子建与伍子胥在城父谋反作乱,前来镇压的囊瓦大军在城父一带胡作非为,致使左诚家园尽毁,从那时起,他便对交战的双方怀有着同样的刻骨深仇。
“原来是左诚兄弟。”伍子胥见无法继续隐瞒身份便直接与他相认。
“谁与你是兄弟,现在王上正在下令通缉你,你是如何通过昭关的?”
左诚的蛮横态度,大大出乎伍子胥的意料,本以为见到了乡亲故友,没想到故友却变成了自己的冤家,但是他并无惧色,因为他知道凭左诚一人之力根本无法将自己制服,再有更为关键的是左诚此人外强中干,内心极度怯懦,实在没有可怕之处。但是伍子胥并未与他撕破脸皮,而是急中生智编造出了一个合理的谎言说道:
“你问我如何过关,我告诉你吧,薳越将军知道我手中有一颗稀世罕见的夜明珠,便向我索取,于是我就以放我过关为条件将夜明珠献给了他,所以顺利通过昭关。”
左诚当然不信,于是又说:“你不要在这里信口雌黄,我怎会听从你的一面之词,王上有令‘纵放伍员者,全家处斩’将军不会因为一颗夜明珠放你过关以身试法。即便如你所说,你也要跟我回去,与将军当面对质,问个明白。”
“哈哈,我看你是不想活了。”先礼后兵,说罢伍子胥从衣襟中取出宝剑,做好了与左诚死拼的架势。
小人物终究就是小人物,见伍子胥来硬的,左诚一时间没了主意。
伍子胥见左诚已被震慑住,又放缓语气说道:“论单打独斗,就凭你根本不是我的对手。还有既便我与你回去,薳越将军也会因为害怕索贿之事败露,也要杀你灭口。所以兄弟劝你还是想想清楚,何不做个顺水人情放我离去,日后我们再见时也不至于兵刃相向。”
左诚知道伍子胥性情刚猛,武艺超群,即使自己骑着战马与他对战,心中还是存有余悸,又一想薳越如果索贿是真,带伍子胥回去也将对己不利,所以左思右想了好一番,便打马回头准备离开,可是为了挽回颜面,临走之前他还是愤愤的讲道:“今天我念及幼年情谊放你一马,他日如果再见可没有这么简单。”
“哈,哈……”伍子胥望着左诚远去的背影,反而觉得他滑稽可笑,因为伍子胥根本就没把这个小人物放在眼里。
果然,左诚回到昭关后,因为轻信了伍子胥的谎言,便将他过关的事情隐瞒起来。即便是这样,从那以后每当他再薳越相遇时,也会没来由的诚惶诚恐、语钝心虚。
但是谨小慎微的伍子胥并没有放松警惕,因为害怕左诚将他告发,便加快脚步,不到一天就到达鄂渚(今湖北省鄂州市)境内。此时距吴国仅有一江之隔,只见茫茫浩浩的长江之水滚滚向东奔流,其中惊涛骇浪,气吞山河,想要徒手过江实为妄想。
“这可如何是好?”伍子胥因为担心追兵将至,内心十分焦虑。正在心急如焚之时,忽然看到江中有一渔翁撒网捕鱼,于是他大声喊道:“江中渔父快渡我过江,我有急事。”如此喊了两三声,渔翁终于收网,并划船向江边驶来。
“天无绝人之路,这也许就是我的天命。”他心中暗喜。
船靠岸时,伍子胥一个箭步跳上渔船,对渔翁讲道:“我是吴国人,现在家中有急事,劳烦渔父渡我过江,我将不胜感激。”
渔翁先是将伍子胥上下打量了一番,然后说道:“渡公子过江只是举手之劳,公子不必感激。”
伍子胥一连谢了三次才肯停下,渔翁却一言不发没有再礼遇。
江面很宽,渔船行进了将近半个时辰才靠近对岸。此时伍子胥觉得已接近吴国境内,便不再有所顾虑对渔翁说道:“请问渔父,过了这条江就是吴国了吗?”
“按说是到了吴国,可是吴楚两国交兵多年,吴国胜少败多,现在对岸也是有楚国的军队驻扎。”
伍子胥听后又是一阵慌乱,责备自己不该如此轻慢,于是对渔翁说:“渔父实不相瞒,我因触犯楚国法令,现在正遭受楚军通缉,所以才要前去投奔吴国,没想到如今吴地也有楚军驻扎,还请渔父对我过江之事守口如瓶。”
“我早就看出公子就是王上通缉的伍员,请公子放心吧。”渔翁回答道。
这么一来,伍子胥更加忧心忡忡,屡次三番的叮嘱渔翁不要泄密,终于招致了渔翁的不满,渔翁把脸一横,转过头去不再理睬他。
终于船到了对岸,伍子胥走下船来,第一次踏上了吴国的土地。
“人心难测,我怎么知道他会不会到楚军那里告密。”因为还是对渔翁放心不下,伍子胥不惜解下腰中的家传宝剑,赠与渔翁作为谢礼,他说道:“多谢渔父渡我过江,这是楚庄王赐予我祖父伍举的七星龙渊宝剑,价值百金,现就将它赠予渔父作为谢礼。”
渔翁不禁苦笑道:“我听说王上下令说,如果能够帮他抓到你,就能得到粮食五万石,封上大夫爵的赏赐,我不贪图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难道还会在乎你手中的这把价值仅百金的宝剑吗?况且宝剑这东西就像是贵族们的双手,只有放在公子那里才有用处,我一个平民百姓要它作何用?”
伍子胥听后自惭形秽,但仍然不肯信任渔翁,又说道:“渔父既然不肯接受宝剑,那么还请您留下姓名,我以图后报。”
不想渔翁又长叹一声说:“我是因为看到你家含受冤屈,所以才肯渡你过江,哪里要求什么回报。再说我渡你过江,就等于是在纵容国贼逃匿,怎么还敢留下自己的姓名。”渔父因为愤怒,着实有些不耐其烦。
伍子胥知道自己惹渔翁生气连忙赔礼,再行拜别,但是临行时还是再次叮嘱渔翁不要泄露了他的行踪。渔父听后更加动怒,捡起江边的一块大石,狠狠地向渔船砸去,并且谩骂到:“早知道你是这样的人,我根本就不该渡你过江,现在我把渔船毁掉了,不能再回到楚国去了,你总该放心了吧。”
伍子胥连忙上前阻拦,可是渔船早已破烂,渔翁不再理他,伍子胥觉得简直无地自容,也许是连日来担惊受怕的经历,令他的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才会使他变得这样满腹孤疑。
最后,在极为尴尬的情状下伍子胥拜别渔翁,继续隐秘的向吴国都城梅里(今江苏省无锡市梅村)前进。可是没过几天,他又吃光了所有口粮,不得不沿途乞讨,勉强维生。
“这样的生活大概就是苟延残喘吧。”这段极近辱没的生活,令他发出如此的慨叹,但是即便如此,伍子胥仍然没有自暴自弃,想要活命,想要为父兄报仇,就要尝尽人间的卑贱疾苦,而不能有丝毫的怨言与退缩。举目悲凄的生活,反而更能激发他心中的斗志,也更能加深他内心的仇恨。
“楚平王,日后不将你碎尸万段难解我心头只恨……我将会踩在你的尸首上饮酒高歌。”他不停地在心中叫嚣着。
终于来到梅里,进城后伍子胥已用尽最后的力气,体力不支晕倒在地,还好当他晕阙之时又与莫政重逢。
当天莫政带着公子胜离开伍子胥后,便直接向昭关赶来,因为还没有引起楚国上下的注意,他们得以成功过关,并于半个月前之前到达梅里。莫政进城后由于钱财用尽,遂在城中找到一份锻铁的活计,成为了一名铁匠。并且他每天闲暇时都要到城门口寻访打探伍子胥的消息。
梅里作为吴国的都城,却丝毫不能彰显一个新兴强盛王国的气魄。这里城域狭小,街道鄙陋,并且充斥着背景复杂的各色人等,鱼龙混杂,乌烟瘴气。城中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偷盗案件,至于帮派纠纷,械斗事件人们更是早已司空见惯。这虽然表明吴国百姓未受教化,但也昭示了吴人的彪悍秉性。
这天莫政干完手中的活计,再次来到城门口处打探消息,恰巧遇到一群闲人对着晕阙的伍子胥驻足围观。其中有些人还摸索着伍子胥的衣衫,想要获得一些意外惊喜。莫政一声大喝,驱赶了人群,但是发现伍子胥身上的家传宝剑早已不翼而飞,但他无暇管顾,即刻将伍子胥背起,拖回铁匠铺中狭小的居所。
莫正将一瓢凉水浇到伍子胥的脸上,伍子胥顿时惊醒,可是他再也没有力气坐起身来。过了一会伍子胥才能够看清眼前的莫政,总算安下心来说道:“兄弟,可算见到你了,这一回我还是死不了。”说完又晕了过去。
后经郎中诊断,伍子胥是因为食不果腹,又由于赶路积劳成疾,高烧不止后引发了神智昏瞀。想要用药治病还需资费,莫政身上已无分文,无奈之下只好用太子建留给公子胜的玉佩抵当了一笔钱财,购置药物和食粮来照顾伍子胥。
伍子胥卧病在床四五天后,高烧渐退,终于清醒过来。
“你拿药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实不相瞒,我抵当了公子身上的玉佩。”莫政的声调里有些内疚。
“那可是他父亲留给他最后的信物,却也被我用来救命了。”伍子胥叹息道,说着,又下意识地摸了摸床榻,突然问道:“兄弟可知我的家传宝剑是何去向?”
“我遇见你时,你正晕阙在城门口被一群闲人围观,我想大概是被这群闲人偷去了。”
“这可如何是好,我一定要找它回来。”伍子胥情绪分外激动,可是病情刚刚好转对此也是无能为力。
莫政马上安慰道:“等哥哥的病好了,我再与你去一同寻找吧。”
又过了五天,伍子胥的病痊愈了,莫政放下活计,在城中陪他找起了家传宝剑,可是找了几天,寻访各处仍然毫无线索。
“依我看剑是找不到了,还是就此放弃吧。”莫政说道,也许他这个人从来就是不抱着希望去做事,如果不是陪伴在伍子胥的左右,他将一事无成。
“不可,你可知那把宝剑,在我这里还将有大用处。”伍子胥坚定的说道。
“什么用处?”
“我听说,吴国大将军公子光最爱鉴赏兵器,并且喜欢收藏天下名剑,如今世上的十把名剑,已有三把被他收入囊中。其中一把是仁道之剑名叫湛泸剑,另外两把分别是勇绝之剑鱼肠剑和性恶之剑胜邪剑,此三剑都是越国铸剑大师欧冶子所铸造。而我家的那把家传宝剑名叫七星龙渊,也是出自欧冶子之手。听父亲说,欧冶子在铸造此剑时,凿开茨山,放出山中洁净的溪水,然后又将溪水引到铸剑炉旁成北斗七星环列排布的七个水池中,最后用此水铸就此剑,所以此剑象征着诚信与高洁。此剑铸好之后,俯视剑身,如同登上高山鸟瞰深渊,深邃而飘渺,仿佛有巨龙盘卧,所以此剑得名“七星龙渊”,造诣精湛,锋利无比。我想既然公子光喜爱收藏名剑,何不就将此剑进献给他,也好得到他的召见,然后再向他提及借兵复仇之事,也好理直气壮。”
“不想还有这样的事请,这么说来我们必须找到那把宝剑。”
于是二人开始继续搜寻,直到最后打听到此剑已经落入梅里城中一恶霸之手,心里才算有了底。
过了几天,通过铁匠铺老板的介绍,伍子胥与莫政二人结伴来会这名恶霸,此恶霸名叫磐英,据传此人身高九尺,虎背熊腰,早年曾在市井之中做过力工,一人可以扛动其他五人才能扛动的重负,可以说是力大如牛。且又任侠好义,逐渐笼络起一帮弟兄,放弃正道不做,干起犯奸作科的勾当。现如今,梅里城中三教九流,想要拥有自己的立足之地,都要与这个人搞好关系。
当伍子胥第一眼看到磐英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样的家伙,也是人嘛?”
因为磐英不仅力大如牛,而且身体也如水牛一般庞大健硕。
“初次见面,两位请坐下饮酒吧。”磐英一张口便暴露了他的豪爽本性,这令伍子胥二人感到十分亲切,“你们既然是杞老板(铁匠铺老板)介绍来的,就是自家人,不必拘礼。”
“早就听闻磐英兄弟为人爽快,不拘小节,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子胥我能与兄弟相识,实在是三生有幸。”伍子胥说罢便与莫政入位端坐。
“公子不要整些文绉绉的虚词,关于你的事情我都已听说,但是今天只想与公子饮酒吃肉,至于其他事情改日再谈。”说罢,磐英命人端来酒肉,摆开了一醉方休的架势。
伍子胥见此情景,立即明白了磐英的用意,此人表面看去豪爽豁达,不拘小节,可实际上却是也有他的心机,这明显是要试探自己的为人。春秋时期,无论是在贵族还是在平民之间都流行以酒会友,因为饮酒时的举止以及酒后的状态,最能够暴露一个人的真正本性。自酒坛端上几案的那一刻起,伍子胥便决定要与磐英在酒桌上论个高下。
起初三人只是饮酒吃肉,你来我往说些无关紧要的闲话。接下来三人都有些面憨耳热,但谁也不甘示弱,继续将整碗的米酒一饮而尽,直至烂醉如泥。酒逢知己千杯少,酒水的确能够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到了最后,三人甚至堆坐在一起,不分彼此的开怀畅饮,虽然是初次见面,但是三人一拍即合,借着酒劲谈得很投机。
伍子胥也不知喝到什么时候,自己竟然毫无知觉的睡去,直到醒来时已接近黄昏时分,脑袋疼痛的厉害,但是意识已经清醒过来,只见自己和莫政、磐英三人,不分彼此相互倚靠,屋中觥筹狼藉,充斥着酸酸的酒气。
一会磐英也醒来了,看样子也是醒了酒劲,他看着伍子胥一阵憨笑。只有莫政,无论伍子胥怎样拍打,他也是昏昏欲睡,不醒人事。
“看样子他醒不了了。”磐英奚弄道。
“我这个兄弟,别的样样都行,就是没有酒量。”伍子胥同样调侃道。
“没有酒量,好在还有个酒胆。我看公子的酒量倒是不错,想必卿门的酒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吧。”
“让兄弟见笑了,如今我已不是什么卿门中人,只是个流落他乡的浪人。”伍子胥无法掩饰自己内心的失落。
“唉,公子不必过谦,你们卿门中人各个才华横溢,他日必会有升腾之日。”顺势说好话,也是磐英混世的惯用伎俩。
“谢兄弟吉言,希望如此。”
“走,到后院去,我这个人最喜欢拉弓射箭,今天有机会正好与兄弟切磋切磋。”说罢磐英站起身来,脸上露出跃跃欲试的神情。
“好。”
于是二人来到后院,磐英命人安置箭靶与伍子胥比试箭技。每人五支箭,第一回伍子胥射中三支,磐英射中四支,第二回两人都射中四支,但是伍子胥有两支射出的箭正中靶心,总算胜出一筹,于是磐英心中对伍子胥更多了几分敬意。
“听说公子此次前来,是要向我索取家传的宝剑。”比试结束,磐英开始提起正题。
“磐英兄弟不瞒你说,正是如此。今日你我一见如故,本来可以把宝剑赠送与你,但是如今我求此剑实在有用。”随后,伍子胥坦诚的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对磐英讲述了一遍,并再三对磐英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
“公子不必多礼,这把宝剑还给你根本不成问题,只不过现在宝剑并不在我手中,公子要想取回,还要费番周折。”
“还请兄弟明示。”
“我有个结拜兄弟,住在城南郊外,他最热衷舞刀弄枪,我见你的宝剑乃是稀世利器,就将它赠予了这位兄弟。不过只要我修书一封,向他讲明事情经过,准保他会将宝剑物归原主,因为他也是个明白事理的人,还请公子不必心急。”
“如果真的如兄弟所说,我将不胜感激。”伍子胥高兴地说道。
“没问题,我这就修书一封。”
于是磐英写好了转交结拜兄弟的书信,并将此人的住址告知伍子胥。二人回到客厅时已经入夜,见莫政已醒,磐英又命人拿来酒肉,三人继续开怀痛饮。
这天深夜,磐英亲自命人护送伍子胥与莫政二人出门,还命此人明日告诉铁匠铺老板不要再让莫政做工,但是还要照旧付他工钱,并让他与伍子胥在店铺里常住,于是二人尽兴而归。
当伍子胥二人走后,磐英的亲信门徒不禁问道:“大哥,您为什么要帮助这两个如丧家之犬的浪人?”
“你小子懂个屁,我们能与他们这样的贵族结交已经是莫大的荣幸了。再说谁能保证那个伍子胥日后不会在吴国飞黄腾达,我们正好趁此机会拉近关系,日后也好有个依靠……我总不能在市井中混世一辈子吧。”磐英严肃地说道。
“大哥果然深谋远虑,小弟佩服佩服。”
第二天,伍子胥与莫政出了梅里南门,来到一座房屋错落的乡野小村,此地名叫吴趋,就是磐英那位结拜兄弟居住的村落。
一进村口,伍子胥二人看到,有一位膀大腰圆,声如洪钟的壮士,正与其他两名大汉厮打在一起,虽然这名壮士以一对二,但是他丝毫没有处于下风,反而将其他两名大汉打得头破血流。
三人角斗引起一群乡民的驻足围观,其中不乏有随声附和的叫好者,但是更多的人都在尽力劝解,只见三人对此根本弃耳不闻,仍然以命相搏。突然壮士一个穿退,把手穿入一名大汉的裤裆,然后用力一抗,将对方扛起往后摔倒在地,这名大汉随即昏迷不省。
“好身手。”伍子胥不禁喝彩道。
接着,壮士又向另一名大汉缓缓挪步,那名大汉明显有些惧怕了,随之向后退缩,正当壮汉摆好架势要向他扑过去时,突然从道路上走过来一名老妇人,对着壮士大喊道:“专诸,不要再打了,赶紧跟我回家。”
于是令人费解的一幕发生了,壮士的脸色随即发生变化,好像小孩子般有些畏头畏尾,随即停手蹑手蹑脚的跟随老妇人回家了。
伍子胥很是困惑,他便向身边的一个乡民询问道:“请问这位老哥,刚才的那位壮士,不惧怕与两个大汉生死力搏,怎么会偏偏惧怕一个妇人。”
“一看先生就是外乡人,你是不知道,刚才的那位壮士名叫专诸,是本乡的一名勇士,力大过人,别说是两个大汉就是再来两个也别想占他的便宜。刚才那两个人就是临乡人,因为不服专诸前来挑战,结果被他收拾得满地找牙。”这个乡民说话时,不免露出了钦佩与得意的神情。
“没想到,你们这里还有这样的勇士,那么刚才的那位老妇人是不是这位壮士的母亲?”
“你说对了,专诸虽然不畏强暴,尚勇结义,但是他十分孝顺,为了侍奉老母,竟然不肯娶妻。所以即使他刚才正在打斗的兴头上,只要一听到老母的训斥,也会立即停手,乖乖回家。”
“这才是真正的刚烈丈夫啊。”伍子胥叹息道。
“子胥,磐英的那位结拜兄弟莫非就是他?”莫政提醒道。
“对呀,那个人就是专诸。”伍子胥突然恍然大悟。
随后伍子胥拉着莫政重新赶回梅里城中,原来他是想要结交这位壮士,觉得这样空手前来拜访有失礼数,所以他要回去做番准备。
于是又过了一天,伍子胥与莫政用尽身上最后的钱,购买了酒肉再次来到吴趋拜访专诸。
通过打探,他们来到专诸的家,只见家中房屋破败,杂草丛生。伍子胥敲了敲房门,前来开门的就是昨天见到的那位壮士。此时伍子胥才有机会看清专诸的脸,只见他,目深口大,一脸横肉,相貌实在不佳,但是媚眼之中却是迸发出一股英豪志气。
伍子胥马上与他讲明来历,并递上了磐英的书信。
伍子胥用余光将书信快扫一遍,只见信上只写了短短几行丑陋的小字:
他们是自家兄弟,前几日我送你的宝剑就是他们的,还给他们。
——大哥磐英
“兄弟请进。”看完信后,专诸马上将伍子胥二人让进屋来。
伍子胥进屋后,看到屋中家徒四壁,摆设器物十分简陋,并且都像是专诸自行制作的。
伍子胥将拿来的礼物交给专诸,专诸毫不掩饰,即可交予母亲,并恳求她用客人带来了的酒肉招待客人。
专诸母亲看伍子胥与莫政二人并不像是市井之徒,于是露出了笑脸,即刻生火做饭。
伍子胥向专诸做了自我介绍,并与他聊起了家常,期间还将自己的家世经历言无不尽。
“公子蒙受如此不白之冤,为何不向我王借兵伐楚?要知道我国素来与楚不睦。”专诸一听说伍子胥身负杀父丧兄之仇,十分孝顺的他即刻便为伍子胥的遭遇鸣不平。
“我现在因为没有人进行引荐,所以不敢冒昧求见你国大王。”伍子胥说道。
“只可惜我只是一介乡野莽夫,怕是帮不上你的忙,不过日后如果有用得着我专注的地方,还请公子说句话,我一定会义不容辞。”专诸诚恳的讲道。
“兄弟既然与磐英大哥是结拜兄弟,为何会隐居于此,过着这贫困潦倒的生活。”伍子胥见专诸也是坦诚之人,便不再有所忌讳有话直说。
“公子你是不知道,我本是一个屠夫,在梅里城中杀猪卖肉,不久便与磐英大哥结识。后来我们一同拼杀,总算是打下了一片天地,但是我整天都在市井之中惹是生非,母亲大人因为担心我的安慰,便命我不要再与磐英大哥往来,也不允许我继续在城中做屠夫,于是我回到家中与母亲靠几亩良田过活,不再问及城中之事。”
“原来是这样,那也不至于如此呀。”伍子胥还是很困惑。
“我母亲不仅不让我与磐英大哥交往,还不许我接受他的财物接济,我最听母亲的话甘愿忍受贫苦。”
“又在讲我的坏话。”此时,专著的母亲已经将做好的饭菜端上筵席,虽然听到了他们之间的谈话,但也并不生气,“公子原来是楚国人,蒙受如此冤屈实在不幸。”
“伯母快快坐下,一同吃了。”伍子胥赶忙给专诸母亲让座。
“我不与你们吃酒,离你们远些,你们也好自在些。”专诸母亲说罢,又回到屋后去了。
“公子请放心,那把拔剑就放在我家中,饮完酒我就去取来。”专诸向伍子胥做出保证。
于是,三人开始饮酒吃肉。
“我们这里是穷乡僻壤,劳烦公子前来实在辛苦了。”专诸偶尔也会冒出一句客套话。
“唉,有何辛苦,能够与兄弟这样怀有丈夫义气的好汉结识,别说是这里,就算还要走上十万八千里,我也必然前往。”
“好,兄弟既然不嫌弃,以后你我便以兄弟相称如何?荣辱与共。”专诸认真地说道。
“好兄弟,喝酒。”此刻伍子胥也被专诸身上散发出的豪迈气息所感染。
后来,专诸了解到自己比伍子胥小两岁,便称呼伍子胥为哥哥。
当天三人都喝得酩酊烂醉,伍子胥与莫政便在专诸家留下过夜。第二天专诸取来七星龙渊宝剑还给伍子胥,伍子胥甚为欢喜。
临走时,专诸将伍子胥二人送到村口,并对他说:“哥哥进城后,如果遇到困难就去找磐英大哥,不必见外。还有就是,及早拜见我王,方可图心中大事。”
“弟弟的话我一并记下了。”伍子胥感激的说道。
“不过,我还要提醒哥哥一句,我王好勇易躁,不如大将军公子光礼贤下士,我看他日后必有所成,所以你还要与他搞好关系。”专诸粗中有细,洞察力十分精准。
“多谢弟弟指点,我铭记在心。”
随后三人就此作别。
伍子胥回到梅里城后,便开始筹备拜会公子光的事情,为了向他进献宝剑,要为宝剑重新做个剑鞘,原先的剑鞘已经在逃往中丢失。同时还要置办一身合体的礼服,总不能破破烂烂的走进公子光的寓所。但是这些都要耗费大量钱财,迫不得已伍子胥只有再次找到磐英帮忙。
磐英爽快的答应了伍子胥的所有请求,这令他喜出望外。事到如今万事俱备,就等他亲自登门造访吴国的大将军公子光了。
求大家支持,我自认为是司马辽太郎先生的学生。
顺利过关的伍子胥,按捺不住满心的欢喜自言自语地说道,同时他放宽脚步,大步流星的向吴国方向行进。大抵人生的境况无非就是失望迷茫与“小人得志”,此时此刻的伍子胥全然一副小人得志心态。
走了数里后,伍子胥看到在远处大路的尽头上突然出现了一个骑黑马的楚国兵士,此时想要躲闪已然是来不及了,于是他硬着头皮不动声色的继续前行。
那个兵士离伍子胥越来越近,伍子胥低下头来,双眼紧盯着脚下的道路,紧张的竟然能够听到自己的心跳。直到兵士从他身边一溜风似的掠过,他才如释重负般的长吁了一口气。
可是不想,那个兵士没走多远,又调转马头重新向伍子胥奔来。
“前面的行人站住,我有话要问你。”伍子胥听到此话,自知脚力抵不过马腿,便听从兵士的吩咐停下脚步,与此同时他还摸了摸藏在衣襟中的宝剑,准备一旦事情有变就与兵士以命相搏。
“伍子胥你往哪里跑?”马刚停下兵士就大喝一声道。
“难道这个人认识我?”伍子胥心中默想,同时抬起头来看了看马上的兵士,“原来是左诚”
左诚本是城父人士,家里是乡下的士族。因为与伍家离得很近,所以他与伍子胥自幼就是形影不离的玩伴。左诚常常跟随伍家父子跑马射猎,成人后又被推举为击柝小吏(主要是守关、巡夜的小官)在楚军中效力,并与伍子胥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但是后来太子建与伍子胥在城父谋反作乱,前来镇压的囊瓦大军在城父一带胡作非为,致使左诚家园尽毁,从那时起,他便对交战的双方怀有着同样的刻骨深仇。
“原来是左诚兄弟。”伍子胥见无法继续隐瞒身份便直接与他相认。
“谁与你是兄弟,现在王上正在下令通缉你,你是如何通过昭关的?”
左诚的蛮横态度,大大出乎伍子胥的意料,本以为见到了乡亲故友,没想到故友却变成了自己的冤家,但是他并无惧色,因为他知道凭左诚一人之力根本无法将自己制服,再有更为关键的是左诚此人外强中干,内心极度怯懦,实在没有可怕之处。但是伍子胥并未与他撕破脸皮,而是急中生智编造出了一个合理的谎言说道:
“你问我如何过关,我告诉你吧,薳越将军知道我手中有一颗稀世罕见的夜明珠,便向我索取,于是我就以放我过关为条件将夜明珠献给了他,所以顺利通过昭关。”
左诚当然不信,于是又说:“你不要在这里信口雌黄,我怎会听从你的一面之词,王上有令‘纵放伍员者,全家处斩’将军不会因为一颗夜明珠放你过关以身试法。即便如你所说,你也要跟我回去,与将军当面对质,问个明白。”
“哈哈,我看你是不想活了。”先礼后兵,说罢伍子胥从衣襟中取出宝剑,做好了与左诚死拼的架势。
小人物终究就是小人物,见伍子胥来硬的,左诚一时间没了主意。
伍子胥见左诚已被震慑住,又放缓语气说道:“论单打独斗,就凭你根本不是我的对手。还有既便我与你回去,薳越将军也会因为害怕索贿之事败露,也要杀你灭口。所以兄弟劝你还是想想清楚,何不做个顺水人情放我离去,日后我们再见时也不至于兵刃相向。”
左诚知道伍子胥性情刚猛,武艺超群,即使自己骑着战马与他对战,心中还是存有余悸,又一想薳越如果索贿是真,带伍子胥回去也将对己不利,所以左思右想了好一番,便打马回头准备离开,可是为了挽回颜面,临走之前他还是愤愤的讲道:“今天我念及幼年情谊放你一马,他日如果再见可没有这么简单。”
“哈,哈……”伍子胥望着左诚远去的背影,反而觉得他滑稽可笑,因为伍子胥根本就没把这个小人物放在眼里。
果然,左诚回到昭关后,因为轻信了伍子胥的谎言,便将他过关的事情隐瞒起来。即便是这样,从那以后每当他再薳越相遇时,也会没来由的诚惶诚恐、语钝心虚。
但是谨小慎微的伍子胥并没有放松警惕,因为害怕左诚将他告发,便加快脚步,不到一天就到达鄂渚(今湖北省鄂州市)境内。此时距吴国仅有一江之隔,只见茫茫浩浩的长江之水滚滚向东奔流,其中惊涛骇浪,气吞山河,想要徒手过江实为妄想。
“这可如何是好?”伍子胥因为担心追兵将至,内心十分焦虑。正在心急如焚之时,忽然看到江中有一渔翁撒网捕鱼,于是他大声喊道:“江中渔父快渡我过江,我有急事。”如此喊了两三声,渔翁终于收网,并划船向江边驶来。
“天无绝人之路,这也许就是我的天命。”他心中暗喜。
船靠岸时,伍子胥一个箭步跳上渔船,对渔翁讲道:“我是吴国人,现在家中有急事,劳烦渔父渡我过江,我将不胜感激。”
渔翁先是将伍子胥上下打量了一番,然后说道:“渡公子过江只是举手之劳,公子不必感激。”
伍子胥一连谢了三次才肯停下,渔翁却一言不发没有再礼遇。
江面很宽,渔船行进了将近半个时辰才靠近对岸。此时伍子胥觉得已接近吴国境内,便不再有所顾虑对渔翁说道:“请问渔父,过了这条江就是吴国了吗?”
“按说是到了吴国,可是吴楚两国交兵多年,吴国胜少败多,现在对岸也是有楚国的军队驻扎。”
伍子胥听后又是一阵慌乱,责备自己不该如此轻慢,于是对渔翁说:“渔父实不相瞒,我因触犯楚国法令,现在正遭受楚军通缉,所以才要前去投奔吴国,没想到如今吴地也有楚军驻扎,还请渔父对我过江之事守口如瓶。”
“我早就看出公子就是王上通缉的伍员,请公子放心吧。”渔翁回答道。
这么一来,伍子胥更加忧心忡忡,屡次三番的叮嘱渔翁不要泄密,终于招致了渔翁的不满,渔翁把脸一横,转过头去不再理睬他。
终于船到了对岸,伍子胥走下船来,第一次踏上了吴国的土地。
“人心难测,我怎么知道他会不会到楚军那里告密。”因为还是对渔翁放心不下,伍子胥不惜解下腰中的家传宝剑,赠与渔翁作为谢礼,他说道:“多谢渔父渡我过江,这是楚庄王赐予我祖父伍举的七星龙渊宝剑,价值百金,现就将它赠予渔父作为谢礼。”
渔翁不禁苦笑道:“我听说王上下令说,如果能够帮他抓到你,就能得到粮食五万石,封上大夫爵的赏赐,我不贪图举手可得的荣华富贵,难道还会在乎你手中的这把价值仅百金的宝剑吗?况且宝剑这东西就像是贵族们的双手,只有放在公子那里才有用处,我一个平民百姓要它作何用?”
伍子胥听后自惭形秽,但仍然不肯信任渔翁,又说道:“渔父既然不肯接受宝剑,那么还请您留下姓名,我以图后报。”
不想渔翁又长叹一声说:“我是因为看到你家含受冤屈,所以才肯渡你过江,哪里要求什么回报。再说我渡你过江,就等于是在纵容国贼逃匿,怎么还敢留下自己的姓名。”渔父因为愤怒,着实有些不耐其烦。
伍子胥知道自己惹渔翁生气连忙赔礼,再行拜别,但是临行时还是再次叮嘱渔翁不要泄露了他的行踪。渔父听后更加动怒,捡起江边的一块大石,狠狠地向渔船砸去,并且谩骂到:“早知道你是这样的人,我根本就不该渡你过江,现在我把渔船毁掉了,不能再回到楚国去了,你总该放心了吧。”
伍子胥连忙上前阻拦,可是渔船早已破烂,渔翁不再理他,伍子胥觉得简直无地自容,也许是连日来担惊受怕的经历,令他的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才会使他变得这样满腹孤疑。
最后,在极为尴尬的情状下伍子胥拜别渔翁,继续隐秘的向吴国都城梅里(今江苏省无锡市梅村)前进。可是没过几天,他又吃光了所有口粮,不得不沿途乞讨,勉强维生。
“这样的生活大概就是苟延残喘吧。”这段极近辱没的生活,令他发出如此的慨叹,但是即便如此,伍子胥仍然没有自暴自弃,想要活命,想要为父兄报仇,就要尝尽人间的卑贱疾苦,而不能有丝毫的怨言与退缩。举目悲凄的生活,反而更能激发他心中的斗志,也更能加深他内心的仇恨。
“楚平王,日后不将你碎尸万段难解我心头只恨……我将会踩在你的尸首上饮酒高歌。”他不停地在心中叫嚣着。
终于来到梅里,进城后伍子胥已用尽最后的力气,体力不支晕倒在地,还好当他晕阙之时又与莫政重逢。
当天莫政带着公子胜离开伍子胥后,便直接向昭关赶来,因为还没有引起楚国上下的注意,他们得以成功过关,并于半个月前之前到达梅里。莫政进城后由于钱财用尽,遂在城中找到一份锻铁的活计,成为了一名铁匠。并且他每天闲暇时都要到城门口寻访打探伍子胥的消息。
梅里作为吴国的都城,却丝毫不能彰显一个新兴强盛王国的气魄。这里城域狭小,街道鄙陋,并且充斥着背景复杂的各色人等,鱼龙混杂,乌烟瘴气。城中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偷盗案件,至于帮派纠纷,械斗事件人们更是早已司空见惯。这虽然表明吴国百姓未受教化,但也昭示了吴人的彪悍秉性。
这天莫政干完手中的活计,再次来到城门口处打探消息,恰巧遇到一群闲人对着晕阙的伍子胥驻足围观。其中有些人还摸索着伍子胥的衣衫,想要获得一些意外惊喜。莫政一声大喝,驱赶了人群,但是发现伍子胥身上的家传宝剑早已不翼而飞,但他无暇管顾,即刻将伍子胥背起,拖回铁匠铺中狭小的居所。
莫正将一瓢凉水浇到伍子胥的脸上,伍子胥顿时惊醒,可是他再也没有力气坐起身来。过了一会伍子胥才能够看清眼前的莫政,总算安下心来说道:“兄弟,可算见到你了,这一回我还是死不了。”说完又晕了过去。
后经郎中诊断,伍子胥是因为食不果腹,又由于赶路积劳成疾,高烧不止后引发了神智昏瞀。想要用药治病还需资费,莫政身上已无分文,无奈之下只好用太子建留给公子胜的玉佩抵当了一笔钱财,购置药物和食粮来照顾伍子胥。
伍子胥卧病在床四五天后,高烧渐退,终于清醒过来。
“你拿药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实不相瞒,我抵当了公子身上的玉佩。”莫政的声调里有些内疚。
“那可是他父亲留给他最后的信物,却也被我用来救命了。”伍子胥叹息道,说着,又下意识地摸了摸床榻,突然问道:“兄弟可知我的家传宝剑是何去向?”
“我遇见你时,你正晕阙在城门口被一群闲人围观,我想大概是被这群闲人偷去了。”
“这可如何是好,我一定要找它回来。”伍子胥情绪分外激动,可是病情刚刚好转对此也是无能为力。
莫政马上安慰道:“等哥哥的病好了,我再与你去一同寻找吧。”
又过了五天,伍子胥的病痊愈了,莫政放下活计,在城中陪他找起了家传宝剑,可是找了几天,寻访各处仍然毫无线索。
“依我看剑是找不到了,还是就此放弃吧。”莫政说道,也许他这个人从来就是不抱着希望去做事,如果不是陪伴在伍子胥的左右,他将一事无成。
“不可,你可知那把宝剑,在我这里还将有大用处。”伍子胥坚定的说道。
“什么用处?”
“我听说,吴国大将军公子光最爱鉴赏兵器,并且喜欢收藏天下名剑,如今世上的十把名剑,已有三把被他收入囊中。其中一把是仁道之剑名叫湛泸剑,另外两把分别是勇绝之剑鱼肠剑和性恶之剑胜邪剑,此三剑都是越国铸剑大师欧冶子所铸造。而我家的那把家传宝剑名叫七星龙渊,也是出自欧冶子之手。听父亲说,欧冶子在铸造此剑时,凿开茨山,放出山中洁净的溪水,然后又将溪水引到铸剑炉旁成北斗七星环列排布的七个水池中,最后用此水铸就此剑,所以此剑象征着诚信与高洁。此剑铸好之后,俯视剑身,如同登上高山鸟瞰深渊,深邃而飘渺,仿佛有巨龙盘卧,所以此剑得名“七星龙渊”,造诣精湛,锋利无比。我想既然公子光喜爱收藏名剑,何不就将此剑进献给他,也好得到他的召见,然后再向他提及借兵复仇之事,也好理直气壮。”
“不想还有这样的事请,这么说来我们必须找到那把宝剑。”
于是二人开始继续搜寻,直到最后打听到此剑已经落入梅里城中一恶霸之手,心里才算有了底。
过了几天,通过铁匠铺老板的介绍,伍子胥与莫政二人结伴来会这名恶霸,此恶霸名叫磐英,据传此人身高九尺,虎背熊腰,早年曾在市井之中做过力工,一人可以扛动其他五人才能扛动的重负,可以说是力大如牛。且又任侠好义,逐渐笼络起一帮弟兄,放弃正道不做,干起犯奸作科的勾当。现如今,梅里城中三教九流,想要拥有自己的立足之地,都要与这个人搞好关系。
当伍子胥第一眼看到磐英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样的家伙,也是人嘛?”
因为磐英不仅力大如牛,而且身体也如水牛一般庞大健硕。
“初次见面,两位请坐下饮酒吧。”磐英一张口便暴露了他的豪爽本性,这令伍子胥二人感到十分亲切,“你们既然是杞老板(铁匠铺老板)介绍来的,就是自家人,不必拘礼。”
“早就听闻磐英兄弟为人爽快,不拘小节,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子胥我能与兄弟相识,实在是三生有幸。”伍子胥说罢便与莫政入位端坐。
“公子不要整些文绉绉的虚词,关于你的事情我都已听说,但是今天只想与公子饮酒吃肉,至于其他事情改日再谈。”说罢,磐英命人端来酒肉,摆开了一醉方休的架势。
伍子胥见此情景,立即明白了磐英的用意,此人表面看去豪爽豁达,不拘小节,可实际上却是也有他的心机,这明显是要试探自己的为人。春秋时期,无论是在贵族还是在平民之间都流行以酒会友,因为饮酒时的举止以及酒后的状态,最能够暴露一个人的真正本性。自酒坛端上几案的那一刻起,伍子胥便决定要与磐英在酒桌上论个高下。
起初三人只是饮酒吃肉,你来我往说些无关紧要的闲话。接下来三人都有些面憨耳热,但谁也不甘示弱,继续将整碗的米酒一饮而尽,直至烂醉如泥。酒逢知己千杯少,酒水的确能够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到了最后,三人甚至堆坐在一起,不分彼此的开怀畅饮,虽然是初次见面,但是三人一拍即合,借着酒劲谈得很投机。
伍子胥也不知喝到什么时候,自己竟然毫无知觉的睡去,直到醒来时已接近黄昏时分,脑袋疼痛的厉害,但是意识已经清醒过来,只见自己和莫政、磐英三人,不分彼此相互倚靠,屋中觥筹狼藉,充斥着酸酸的酒气。
一会磐英也醒来了,看样子也是醒了酒劲,他看着伍子胥一阵憨笑。只有莫政,无论伍子胥怎样拍打,他也是昏昏欲睡,不醒人事。
“看样子他醒不了了。”磐英奚弄道。
“我这个兄弟,别的样样都行,就是没有酒量。”伍子胥同样调侃道。
“没有酒量,好在还有个酒胆。我看公子的酒量倒是不错,想必卿门的酒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吧。”
“让兄弟见笑了,如今我已不是什么卿门中人,只是个流落他乡的浪人。”伍子胥无法掩饰自己内心的失落。
“唉,公子不必过谦,你们卿门中人各个才华横溢,他日必会有升腾之日。”顺势说好话,也是磐英混世的惯用伎俩。
“谢兄弟吉言,希望如此。”
“走,到后院去,我这个人最喜欢拉弓射箭,今天有机会正好与兄弟切磋切磋。”说罢磐英站起身来,脸上露出跃跃欲试的神情。
“好。”
于是二人来到后院,磐英命人安置箭靶与伍子胥比试箭技。每人五支箭,第一回伍子胥射中三支,磐英射中四支,第二回两人都射中四支,但是伍子胥有两支射出的箭正中靶心,总算胜出一筹,于是磐英心中对伍子胥更多了几分敬意。
“听说公子此次前来,是要向我索取家传的宝剑。”比试结束,磐英开始提起正题。
“磐英兄弟不瞒你说,正是如此。今日你我一见如故,本来可以把宝剑赠送与你,但是如今我求此剑实在有用。”随后,伍子胥坦诚的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对磐英讲述了一遍,并再三对磐英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
“公子不必多礼,这把宝剑还给你根本不成问题,只不过现在宝剑并不在我手中,公子要想取回,还要费番周折。”
“还请兄弟明示。”
“我有个结拜兄弟,住在城南郊外,他最热衷舞刀弄枪,我见你的宝剑乃是稀世利器,就将它赠予了这位兄弟。不过只要我修书一封,向他讲明事情经过,准保他会将宝剑物归原主,因为他也是个明白事理的人,还请公子不必心急。”
“如果真的如兄弟所说,我将不胜感激。”伍子胥高兴地说道。
“没问题,我这就修书一封。”
于是磐英写好了转交结拜兄弟的书信,并将此人的住址告知伍子胥。二人回到客厅时已经入夜,见莫政已醒,磐英又命人拿来酒肉,三人继续开怀痛饮。
这天深夜,磐英亲自命人护送伍子胥与莫政二人出门,还命此人明日告诉铁匠铺老板不要再让莫政做工,但是还要照旧付他工钱,并让他与伍子胥在店铺里常住,于是二人尽兴而归。
当伍子胥二人走后,磐英的亲信门徒不禁问道:“大哥,您为什么要帮助这两个如丧家之犬的浪人?”
“你小子懂个屁,我们能与他们这样的贵族结交已经是莫大的荣幸了。再说谁能保证那个伍子胥日后不会在吴国飞黄腾达,我们正好趁此机会拉近关系,日后也好有个依靠……我总不能在市井中混世一辈子吧。”磐英严肃地说道。
“大哥果然深谋远虑,小弟佩服佩服。”
第二天,伍子胥与莫政出了梅里南门,来到一座房屋错落的乡野小村,此地名叫吴趋,就是磐英那位结拜兄弟居住的村落。
一进村口,伍子胥二人看到,有一位膀大腰圆,声如洪钟的壮士,正与其他两名大汉厮打在一起,虽然这名壮士以一对二,但是他丝毫没有处于下风,反而将其他两名大汉打得头破血流。
三人角斗引起一群乡民的驻足围观,其中不乏有随声附和的叫好者,但是更多的人都在尽力劝解,只见三人对此根本弃耳不闻,仍然以命相搏。突然壮士一个穿退,把手穿入一名大汉的裤裆,然后用力一抗,将对方扛起往后摔倒在地,这名大汉随即昏迷不省。
“好身手。”伍子胥不禁喝彩道。
接着,壮士又向另一名大汉缓缓挪步,那名大汉明显有些惧怕了,随之向后退缩,正当壮汉摆好架势要向他扑过去时,突然从道路上走过来一名老妇人,对着壮士大喊道:“专诸,不要再打了,赶紧跟我回家。”
于是令人费解的一幕发生了,壮士的脸色随即发生变化,好像小孩子般有些畏头畏尾,随即停手蹑手蹑脚的跟随老妇人回家了。
伍子胥很是困惑,他便向身边的一个乡民询问道:“请问这位老哥,刚才的那位壮士,不惧怕与两个大汉生死力搏,怎么会偏偏惧怕一个妇人。”
“一看先生就是外乡人,你是不知道,刚才的那位壮士名叫专诸,是本乡的一名勇士,力大过人,别说是两个大汉就是再来两个也别想占他的便宜。刚才那两个人就是临乡人,因为不服专诸前来挑战,结果被他收拾得满地找牙。”这个乡民说话时,不免露出了钦佩与得意的神情。
“没想到,你们这里还有这样的勇士,那么刚才的那位老妇人是不是这位壮士的母亲?”
“你说对了,专诸虽然不畏强暴,尚勇结义,但是他十分孝顺,为了侍奉老母,竟然不肯娶妻。所以即使他刚才正在打斗的兴头上,只要一听到老母的训斥,也会立即停手,乖乖回家。”
“这才是真正的刚烈丈夫啊。”伍子胥叹息道。
“子胥,磐英的那位结拜兄弟莫非就是他?”莫政提醒道。
“对呀,那个人就是专诸。”伍子胥突然恍然大悟。
随后伍子胥拉着莫政重新赶回梅里城中,原来他是想要结交这位壮士,觉得这样空手前来拜访有失礼数,所以他要回去做番准备。
于是又过了一天,伍子胥与莫政用尽身上最后的钱,购买了酒肉再次来到吴趋拜访专诸。
通过打探,他们来到专诸的家,只见家中房屋破败,杂草丛生。伍子胥敲了敲房门,前来开门的就是昨天见到的那位壮士。此时伍子胥才有机会看清专诸的脸,只见他,目深口大,一脸横肉,相貌实在不佳,但是媚眼之中却是迸发出一股英豪志气。
伍子胥马上与他讲明来历,并递上了磐英的书信。
伍子胥用余光将书信快扫一遍,只见信上只写了短短几行丑陋的小字:
他们是自家兄弟,前几日我送你的宝剑就是他们的,还给他们。
——大哥磐英
“兄弟请进。”看完信后,专诸马上将伍子胥二人让进屋来。
伍子胥进屋后,看到屋中家徒四壁,摆设器物十分简陋,并且都像是专诸自行制作的。
伍子胥将拿来的礼物交给专诸,专诸毫不掩饰,即可交予母亲,并恳求她用客人带来了的酒肉招待客人。
专诸母亲看伍子胥与莫政二人并不像是市井之徒,于是露出了笑脸,即刻生火做饭。
伍子胥向专诸做了自我介绍,并与他聊起了家常,期间还将自己的家世经历言无不尽。
“公子蒙受如此不白之冤,为何不向我王借兵伐楚?要知道我国素来与楚不睦。”专诸一听说伍子胥身负杀父丧兄之仇,十分孝顺的他即刻便为伍子胥的遭遇鸣不平。
“我现在因为没有人进行引荐,所以不敢冒昧求见你国大王。”伍子胥说道。
“只可惜我只是一介乡野莽夫,怕是帮不上你的忙,不过日后如果有用得着我专注的地方,还请公子说句话,我一定会义不容辞。”专诸诚恳的讲道。
“兄弟既然与磐英大哥是结拜兄弟,为何会隐居于此,过着这贫困潦倒的生活。”伍子胥见专诸也是坦诚之人,便不再有所忌讳有话直说。
“公子你是不知道,我本是一个屠夫,在梅里城中杀猪卖肉,不久便与磐英大哥结识。后来我们一同拼杀,总算是打下了一片天地,但是我整天都在市井之中惹是生非,母亲大人因为担心我的安慰,便命我不要再与磐英大哥往来,也不允许我继续在城中做屠夫,于是我回到家中与母亲靠几亩良田过活,不再问及城中之事。”
“原来是这样,那也不至于如此呀。”伍子胥还是很困惑。
“我母亲不仅不让我与磐英大哥交往,还不许我接受他的财物接济,我最听母亲的话甘愿忍受贫苦。”
“又在讲我的坏话。”此时,专著的母亲已经将做好的饭菜端上筵席,虽然听到了他们之间的谈话,但也并不生气,“公子原来是楚国人,蒙受如此冤屈实在不幸。”
“伯母快快坐下,一同吃了。”伍子胥赶忙给专诸母亲让座。
“我不与你们吃酒,离你们远些,你们也好自在些。”专诸母亲说罢,又回到屋后去了。
“公子请放心,那把拔剑就放在我家中,饮完酒我就去取来。”专诸向伍子胥做出保证。
于是,三人开始饮酒吃肉。
“我们这里是穷乡僻壤,劳烦公子前来实在辛苦了。”专诸偶尔也会冒出一句客套话。
“唉,有何辛苦,能够与兄弟这样怀有丈夫义气的好汉结识,别说是这里,就算还要走上十万八千里,我也必然前往。”
“好,兄弟既然不嫌弃,以后你我便以兄弟相称如何?荣辱与共。”专诸认真地说道。
“好兄弟,喝酒。”此刻伍子胥也被专诸身上散发出的豪迈气息所感染。
后来,专诸了解到自己比伍子胥小两岁,便称呼伍子胥为哥哥。
当天三人都喝得酩酊烂醉,伍子胥与莫政便在专诸家留下过夜。第二天专诸取来七星龙渊宝剑还给伍子胥,伍子胥甚为欢喜。
临走时,专诸将伍子胥二人送到村口,并对他说:“哥哥进城后,如果遇到困难就去找磐英大哥,不必见外。还有就是,及早拜见我王,方可图心中大事。”
“弟弟的话我一并记下了。”伍子胥感激的说道。
“不过,我还要提醒哥哥一句,我王好勇易躁,不如大将军公子光礼贤下士,我看他日后必有所成,所以你还要与他搞好关系。”专诸粗中有细,洞察力十分精准。
“多谢弟弟指点,我铭记在心。”
随后三人就此作别。
伍子胥回到梅里城后,便开始筹备拜会公子光的事情,为了向他进献宝剑,要为宝剑重新做个剑鞘,原先的剑鞘已经在逃往中丢失。同时还要置办一身合体的礼服,总不能破破烂烂的走进公子光的寓所。但是这些都要耗费大量钱财,迫不得已伍子胥只有再次找到磐英帮忙。
磐英爽快的答应了伍子胥的所有请求,这令他喜出望外。事到如今万事俱备,就等他亲自登门造访吴国的大将军公子光了。
求大家支持,我自认为是司马辽太郎先生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