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0小祈生病
把三弟王林和小亮安抚回学堂,又跟公婆客套了一番,张燕才和杨老汉一起往家走。
或许是习惯了王虎陪伴左右,王虎走了,张燕总觉得心里不踏实,她怕自己做不好,因为这个担子确实有些重。
这小祈长得特快,或许是因为娘胎里就补得好,加上张燕的奶水又足,小祈比同龄的小孩儿都要壮实活泼。
张燕回家没多一会儿,正和小祈玩呢,婆婆李氏和公公王老汉就过来了,带了鸡蛋和猪肉过来。
张燕礼貌地招待着,心里想自己这婆婆可算没有全丢了良心,好歹这里还有她一个孙子不是?
“这虎子是为了咱们家才去从军的,以后要是有什么难处就直接跟娘说!”李氏信誓旦旦的话让张燕心里一番鄙视,要是真想帮忙还用得着来说这一套吗?
直接来点实在的就是了。不说别的,要是真有真心,那小弟的学费生活费怎么只字不提?张燕不在乎这钱,弟弟有出息,又跟自己亲近,张燕出钱也不委屈,她只是讨厌李氏的虚伪和心计。
虽然心里这么想,但是张燕嘴上还是没有漏出来任何不满。
至于真有什么困难,家里还有30两呢,不到万不得已张燕才不想去求这个婆婆。
其实30两说多也多,说少也少。
王林和小亮每个月的学费加生活费就接近1两银子了;爹娘的病和这家里的基本花销每个月也差不多要一两;所以如果真是坐吃山空,那这30两银子也就能过一年多,也不知道一年多这仗能不能打完,就算仗打完了,王虎能不能活着回来?
送走了婆婆,张燕坐在炕上盘算了一下,又是一脑子的愁,可是再愁也没办法,日子还得过不少,这一家子老小还指望着她呢。
现在小祈还小,还要吃奶,照看起来也费力,所以张燕走不开身,等过段时间,小祈长大些了,张燕盘算着自己可能还要重操旧业去卖点小面包补贴一下家用,不然坐车山空,这心里没着没落的。幸好大哥种的那块地分家的时候王虎没有要,只是每年给够吃的米面就好,所以家里的基本生活应该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张燕正想着事儿呢,就听见小祈的哭声,李氏抱着小祈走进来,“燕儿,快给小祈吃点奶,这孩子是饿了。”张燕点点头,赶紧把小祈接过来,掀上去衣服开始喂奶。
小祈比张燕可急多了,张燕的□一露出来,小祈就准确地定位然后一口含进去开始猛吸。
李氏看小祈终于不哭了,这才上炕坐下来,看着张燕和小祈,叹了口气。她这女儿好不容易嫁了个贴心的男人,这儿子刚刚生出来,好日子才刚开始呢,这虎子就碰上这样的事儿。孤儿寡母的不容易,她是过来人,不由得替女儿和外孙难受。
张燕当然明白李氏为什么叹气,遇上这样的事儿,哪个亲娘能不难受啊!
晚上,偌大的炕上只有张燕和小祈。没有了王虎的炕显得格外大。
不知道王虎怎么样了,路上冷不冷,睡得怎么样,饿不饿?
以往寒夜总是王虎在,张燕总可以缩在王虎的怀里索取温暖,几个月来,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日子。可是,今夜,寒冷和孤单笼罩了张燕,她忍不住默默流泪,只有在夜里她才能哭,白天再难受,她也要硬挺着,一家子人看着她呢,她要是哭了,家里人不是更难受?
自从招兵之后,整个村子的气氛都很低沉,因为每家每户都要出一个男人,这一去是死是活都难说,是个有良心的人都高兴不起来。
而且男人不在,不少人家的女人就要下地做顶梁柱,每天累得要死要活,哪里有心情高兴?
张燕的日子还好一些,米面不用担心,李氏在家里种了些菜,张燕又去集上抓了几个母鸡回来养着,再加上家里还有存钱,所以暂时也没有多辛苦。
唯一能让张燕心情好一点的就是儿子王祈了。
王祈还不到一岁就已经能学着说话了,虽然每次只能说几个词,还不标准,比如把“娘”叫成“凉”,把“奶奶”叫成“来来”,但是比着同龄的小孩儿已经是聪明了不少了。
又是一年寒冬,天嘎嘎冷。
王祈病了——高热不退。
张燕,李氏抱着孩子,杨老汉借来了骡子车进了城。
医馆。
“高热不退,风寒所致,孩子太小,身子骨不如大人,要格外注意保暖!我先开五服药,回去煎了吃,一定要注意,不能再冻着了!”老郎中是城里最有名气的医馆里最有名的,虽然花钱要比在村里的顺子那里多不少,但是小祈实在是太烫了,张燕不敢耽搁,毕竟这个年代里医疗条件实在是有限,感冒治疗不及时夭折了的孩子不在少数。
“是是!”张燕赶紧点头,抱着小祈去一边坐下,杨老汉拿着药单去拿药。
看病加要钱,总共花了1两多。
张燕真觉得无论在古代和现代,治病都是极其费钱,看来医疗问题是历朝历代的问题。
正好这天是学堂里放月假的日子,张燕出了医馆就去学堂接了小亮和王林,一起坐着车回了家。
一回到家,王林就赶紧去煎药了,小亮坐在炕上,守着烧得小亮通红的小祈。
“娘,弟弟没事吧?”小亮一脸担心地问道。
“小祈吃上药就会好的,小亮别靠弟弟太近,别被传染了。”张燕作为现代人,医学常识还是了解不少,感冒容易传染,一个小祈生病就够花钱花精力的了,别再把小亮也传染病了。
“哦哦。”小亮也很听话,不再靠小祈那么近。
王林煎好了药之后端进来,光闻着就让人恶心,大人闻着都不想喝。
果然,药刚进入小祈的嘴,小祈就直往外吐,哇哇地哭着,手脚乱动乱踢,5个人围在炕前,都犯了愁,这小孩子吃药真是不容易。
倒是张燕头脑还清醒,小祈已经烧到这个温度了,再不赶紧吃药,后果不堪设想。
“娘,你上来抱着小祈,林林你摁住小祈的手脚!”张燕不慌不乱地吩咐道。
“哎。”
“好。”
待林林和李氏把小祈制住,张燕就端了药碗,不顾小祈还在哭闹,硬是把捏住小祈的鼻子,把药缓缓灌进小祈的嘴里。
小祈使劲摇着头,哭得眼睛紧闭,眉头直皱,呜呜地哭着。不过还好药灌进去得多,流出来的少。能喝进去就好,能喝进去就有救。
待把一碗药喂完,李氏都流下了眼泪,实在是小祈哭得满脸是泪的样子太让人心疼了,嘴里还在流着药汁,小脸又烧又哭的,更加红了。
王林懂事,赶紧去拿来手巾给小祈擦拭着流出来的药,眼里也全是心疼。
小亮就更不用说了,眼睛一直盯着小祈,就快要哭出来了。
张燕何尝不难受,喂完药把儿子抱进怀里,示意爹和王林出去,然后在炕上给小亮喂奶,孩子太小,只能吃奶,才能去去嘴里的药味。
折腾了一番的小祈也有些累了,喝上了奶之后就慢慢止住了哭声。
因为小祈这病,一家子人都没什么食欲,晚饭只是随意吃了点。
晚上,炕上多了小亮和林林,总算是没那么冷清了,人多总是让人心情好的。
小祈喝了药虽然热还没有完全退下来,但是精神上好了不少,小脸也不那么红了,王林和小亮心疼地逗着他玩儿,小祈许是身体舒服了些,不时被逗得笑出声来。
正给小祈缝小棉袄的张燕听到儿子的笑声,心情也好了不少。突然想到王虎,王虎走了3个月了,再有半个月就要过年了,一点音信都没有。而且不光自己家,全村所有人家都没有从军人的音信。不知道王虎这些日子怎么样,听说西边比这里还冷,而且行军打仗肯定是风餐露宿,不能像家里这样有暖炕有热饭。
或许是习惯了王虎陪伴左右,王虎走了,张燕总觉得心里不踏实,她怕自己做不好,因为这个担子确实有些重。
这小祈长得特快,或许是因为娘胎里就补得好,加上张燕的奶水又足,小祈比同龄的小孩儿都要壮实活泼。
张燕回家没多一会儿,正和小祈玩呢,婆婆李氏和公公王老汉就过来了,带了鸡蛋和猪肉过来。
张燕礼貌地招待着,心里想自己这婆婆可算没有全丢了良心,好歹这里还有她一个孙子不是?
“这虎子是为了咱们家才去从军的,以后要是有什么难处就直接跟娘说!”李氏信誓旦旦的话让张燕心里一番鄙视,要是真想帮忙还用得着来说这一套吗?
直接来点实在的就是了。不说别的,要是真有真心,那小弟的学费生活费怎么只字不提?张燕不在乎这钱,弟弟有出息,又跟自己亲近,张燕出钱也不委屈,她只是讨厌李氏的虚伪和心计。
虽然心里这么想,但是张燕嘴上还是没有漏出来任何不满。
至于真有什么困难,家里还有30两呢,不到万不得已张燕才不想去求这个婆婆。
其实30两说多也多,说少也少。
王林和小亮每个月的学费加生活费就接近1两银子了;爹娘的病和这家里的基本花销每个月也差不多要一两;所以如果真是坐吃山空,那这30两银子也就能过一年多,也不知道一年多这仗能不能打完,就算仗打完了,王虎能不能活着回来?
送走了婆婆,张燕坐在炕上盘算了一下,又是一脑子的愁,可是再愁也没办法,日子还得过不少,这一家子老小还指望着她呢。
现在小祈还小,还要吃奶,照看起来也费力,所以张燕走不开身,等过段时间,小祈长大些了,张燕盘算着自己可能还要重操旧业去卖点小面包补贴一下家用,不然坐车山空,这心里没着没落的。幸好大哥种的那块地分家的时候王虎没有要,只是每年给够吃的米面就好,所以家里的基本生活应该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张燕正想着事儿呢,就听见小祈的哭声,李氏抱着小祈走进来,“燕儿,快给小祈吃点奶,这孩子是饿了。”张燕点点头,赶紧把小祈接过来,掀上去衣服开始喂奶。
小祈比张燕可急多了,张燕的□一露出来,小祈就准确地定位然后一口含进去开始猛吸。
李氏看小祈终于不哭了,这才上炕坐下来,看着张燕和小祈,叹了口气。她这女儿好不容易嫁了个贴心的男人,这儿子刚刚生出来,好日子才刚开始呢,这虎子就碰上这样的事儿。孤儿寡母的不容易,她是过来人,不由得替女儿和外孙难受。
张燕当然明白李氏为什么叹气,遇上这样的事儿,哪个亲娘能不难受啊!
晚上,偌大的炕上只有张燕和小祈。没有了王虎的炕显得格外大。
不知道王虎怎么样了,路上冷不冷,睡得怎么样,饿不饿?
以往寒夜总是王虎在,张燕总可以缩在王虎的怀里索取温暖,几个月来,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日子。可是,今夜,寒冷和孤单笼罩了张燕,她忍不住默默流泪,只有在夜里她才能哭,白天再难受,她也要硬挺着,一家子人看着她呢,她要是哭了,家里人不是更难受?
自从招兵之后,整个村子的气氛都很低沉,因为每家每户都要出一个男人,这一去是死是活都难说,是个有良心的人都高兴不起来。
而且男人不在,不少人家的女人就要下地做顶梁柱,每天累得要死要活,哪里有心情高兴?
张燕的日子还好一些,米面不用担心,李氏在家里种了些菜,张燕又去集上抓了几个母鸡回来养着,再加上家里还有存钱,所以暂时也没有多辛苦。
唯一能让张燕心情好一点的就是儿子王祈了。
王祈还不到一岁就已经能学着说话了,虽然每次只能说几个词,还不标准,比如把“娘”叫成“凉”,把“奶奶”叫成“来来”,但是比着同龄的小孩儿已经是聪明了不少了。
又是一年寒冬,天嘎嘎冷。
王祈病了——高热不退。
张燕,李氏抱着孩子,杨老汉借来了骡子车进了城。
医馆。
“高热不退,风寒所致,孩子太小,身子骨不如大人,要格外注意保暖!我先开五服药,回去煎了吃,一定要注意,不能再冻着了!”老郎中是城里最有名气的医馆里最有名的,虽然花钱要比在村里的顺子那里多不少,但是小祈实在是太烫了,张燕不敢耽搁,毕竟这个年代里医疗条件实在是有限,感冒治疗不及时夭折了的孩子不在少数。
“是是!”张燕赶紧点头,抱着小祈去一边坐下,杨老汉拿着药单去拿药。
看病加要钱,总共花了1两多。
张燕真觉得无论在古代和现代,治病都是极其费钱,看来医疗问题是历朝历代的问题。
正好这天是学堂里放月假的日子,张燕出了医馆就去学堂接了小亮和王林,一起坐着车回了家。
一回到家,王林就赶紧去煎药了,小亮坐在炕上,守着烧得小亮通红的小祈。
“娘,弟弟没事吧?”小亮一脸担心地问道。
“小祈吃上药就会好的,小亮别靠弟弟太近,别被传染了。”张燕作为现代人,医学常识还是了解不少,感冒容易传染,一个小祈生病就够花钱花精力的了,别再把小亮也传染病了。
“哦哦。”小亮也很听话,不再靠小祈那么近。
王林煎好了药之后端进来,光闻着就让人恶心,大人闻着都不想喝。
果然,药刚进入小祈的嘴,小祈就直往外吐,哇哇地哭着,手脚乱动乱踢,5个人围在炕前,都犯了愁,这小孩子吃药真是不容易。
倒是张燕头脑还清醒,小祈已经烧到这个温度了,再不赶紧吃药,后果不堪设想。
“娘,你上来抱着小祈,林林你摁住小祈的手脚!”张燕不慌不乱地吩咐道。
“哎。”
“好。”
待林林和李氏把小祈制住,张燕就端了药碗,不顾小祈还在哭闹,硬是把捏住小祈的鼻子,把药缓缓灌进小祈的嘴里。
小祈使劲摇着头,哭得眼睛紧闭,眉头直皱,呜呜地哭着。不过还好药灌进去得多,流出来的少。能喝进去就好,能喝进去就有救。
待把一碗药喂完,李氏都流下了眼泪,实在是小祈哭得满脸是泪的样子太让人心疼了,嘴里还在流着药汁,小脸又烧又哭的,更加红了。
王林懂事,赶紧去拿来手巾给小祈擦拭着流出来的药,眼里也全是心疼。
小亮就更不用说了,眼睛一直盯着小祈,就快要哭出来了。
张燕何尝不难受,喂完药把儿子抱进怀里,示意爹和王林出去,然后在炕上给小亮喂奶,孩子太小,只能吃奶,才能去去嘴里的药味。
折腾了一番的小祈也有些累了,喝上了奶之后就慢慢止住了哭声。
因为小祈这病,一家子人都没什么食欲,晚饭只是随意吃了点。
晚上,炕上多了小亮和林林,总算是没那么冷清了,人多总是让人心情好的。
小祈喝了药虽然热还没有完全退下来,但是精神上好了不少,小脸也不那么红了,王林和小亮心疼地逗着他玩儿,小祈许是身体舒服了些,不时被逗得笑出声来。
正给小祈缝小棉袄的张燕听到儿子的笑声,心情也好了不少。突然想到王虎,王虎走了3个月了,再有半个月就要过年了,一点音信都没有。而且不光自己家,全村所有人家都没有从军人的音信。不知道王虎这些日子怎么样,听说西边比这里还冷,而且行军打仗肯定是风餐露宿,不能像家里这样有暖炕有热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