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第一章 重逢
第一章重逢
大顺三十一年对渝国所有的子民而言,是个不太平的年份。
渝国土地贫瘠,物资匮乏,人口稀少,在天下七诸侯国之中,最为弱小,弱小的渝国在他国眼中,就想一块鲜美的肥肉,人人都想咬上一口。是以这一年春分刚过,齐国就举兵来犯,来势汹汹,大有一举吞并渝国的架势,年轻气盛的新王连祭日仪式都来不及参加,就领兵出征了。
几乎整个春夏,渝国的子民都在惊恐中度过。
隋梁郡的九月,明明已入秋,天气却依旧炎热。这儿不比国都上京那般四季分明,只有冬夏之分,严寒褪尽之后便是炎热,待炎热散尽,严寒复来,年年如此,从未变过。
虞璟抬头看了看天,拿着手帕胡乱的抹了抹脸上的汗水,拢紧了挎拎着的食盒,急匆匆的朝鹤峰书院的方向走去。
虞璟的哥哥虞瑞在书院进学,每日这个时辰,家中都会命人前去送饭。平日这些事都是翠婉在做,今日翠婉着实脱不开身,虞璟变自告奋勇揽下了送饭的活计。虞璟出门之前,端庄娴雅的虞夫人不甚放心,再三叮嘱了一次又一次。
想起阿母那副忧心疲惫的模样,虞璟不由得在心里叹息了一声。
这两年家中的境况每日愈下,仆役也散尽了,唯有打小就在她身边服侍的翠婉留了下来,今日翠婉做饭时,她偷偷去看了米缸,缸中的存粮已经见了底,阿父出征在外,而阿哥又是个书呆子,她年纪尚幼又是女孩儿,生活的重担都压在了阿母身上。
为了养这个家,几乎耗尽了阿母的嫁妆和首饰……想到此处,虞璟心中越加烦闷,秀气的眉头皱成了一团,走路越发心不在焉,待和人撞到一块时,慌忙护住食盒。
和虞璟撞在一块的是个年纪不大的少年,做小厮打扮,他揉着自己的胸口又指着洒了一地的米没好气的冲虞璟吼道:“你怎么走路的,不知道这米很珍贵吗?”
“对不起……”隋梁郡土地贫瘠,加上今年收成不好,一斗珍珠也不过换一斗米。虞璟看着洒了一地的大米,顿时有些惊慌失措,慌忙道歉。
“对不起有什么用?你知道现在的米有多贵嘛?你赔!”那小厮一副咄咄逼人的模样,紧紧拽住她的衣角不让她走。
她根本无力赔偿,若闹到了阿母面前……虞璟脸色有些发白,握着挎篮的那只手隐隐有些颤抖。
就在她咬着唇想说些什么时,一道温和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安元,让她走吧!”
虞璟回头,望入一双温和平静的眼眸中。
那是一双很漂亮的眼睛,如天上的星辰那般耀眼,平静温和得全然不似虞璟所见过的其他人。连年的战争和贫穷让渝国大部分子民的眼睛都失去了色彩,有些甚至带着凶狠,唯有她眼前这个人,除了平静温和,再也感觉不到别的。
“谁家的小丫头如此不懂规矩,这么大刺刺的盯着我们家公子,也不觉得臊得慌!”那叫安元的小厮见虞璟失态,又咋呼了起来。
虞璟顿觉万分羞赧,恨不得钻到地里,却又是那人为她解了围。那人深深望了她一眼,淡淡转身,道:“安元,我们走吧!”
虞璟慌慌张张道了谢,那人并未理会,兀自带着小厮走了。
待那一主一仆不急不缓的走远,四周围观的百姓们一拥而上,将方才散落在地的那些大米哄抢而光,挤兑之间变得十分混乱,待混乱之后,地面上干干净净的,似被洗刷过一般。
虞璟静静看着这一幕心头颇为酸涩。
她听人说,齐国富庶,人人丰衣足食,若是今日这斗米泼洒在齐国的土地之上,只怕齐人不屑一顾。
归根结底,是渝国太穷了。
翠婉找到虞璟时,她正怔然站在原地,天上的日头似乎又热辣了几分,她却浑然不觉。
翠婉到来时未见到那些大米,并不知发生了何事,见她一人呆呆站在路中央,忙快步走到她身侧,低声唤道:“小姐。”
虞璟回神,见翠婉来了,忙冲她一笑,道:“你怎么来了?”
“夫人见小姐迟迟不归,担心出什么意外,就让奴婢出来瞧瞧。”翠婉为虞璟拭去额上的薄汗后接过她手中的食盒,“外头天热,小姐先回去歇着吧!”
虞璟却无论如何也不肯依。平日她都呆在家中由阿母管着,甚少出门,今日难得出来一次,怎么也不肯这么快就回去。
最终翠婉耐不过她,只得和她一道送饭去了鹤峰书院。
------
翠婉将食篮递到虞璟的哥哥虞瑞手中,虞瑞身后那些同窗都红着脸儿偷偷看她,虞璟躲在一旁将这一幕都看在眼底,捂着嘴偷笑了半日。她虽和翠婉一起来送饭,却不曾露面,因为虞瑞是个书呆子,若是见她跑出来玩免不了要念叨一顿。
回家的路上,虞璟时不时偷偷看翠婉。
翠婉察觉后,蹙眉问道:“小姐,可是奴婢脸上有什么东西?”
虞璟连忙甜腻腻的说道:“翠婉,你长得真好看。”
翠婉天生一副好容貌。
娇柔,却又带着一股英气,嬉笑怒骂都让人移不开眼。
女人天生善妒,别人家的小姐都不爱用容貌过于漂亮的女子当婢女,虞璟却是个例外。翠婉从小就长得好,虞璟的阿母本来不想留下她,但虞璟是个爱美的,当时不过三岁,就懂得死死抱住翠婉不让她走,翠婉因而被留了下来,一留就是十年。
翠婉闻言,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而后说道:“小姐现在年纪还小,再过两年,隋梁郡中少年郎们怕是要对你朝思暮想了!”
“若让阿母听到这话,看她不撕了你的嘴!”虞璟脸一红,用力掐了一下翠婉的腰。
翠婉笑着跑开,虞璟忙不迭的追了上去,两个像葱花般娇嫩的小姑娘很快就吸引了路人的注目,她们却浑然未觉。
因此时已过了晌午,路上的行人渐渐又多了些,路人的耳语传入虞璟耳中时,她下意识停下了步伐,再次怔在原地,前头的翠婉忙敛了笑意,走到她身侧问道:“小姐,怎么了?”
虞璟抬头,亮晶晶的双眸直勾勾的看着翠婉,声音中夹杂着几许期盼:“翠婉,方才那两个路人说栗邑的那些大军已经从前线退了下来,战事结束了……你说,阿父是不是就要回来了?”
翠婉闻言愣了愣,随即笑开,却没有答话。她是个谨慎细微的人,怕答快了到时又让虞璟失望,索性就岔开了话,道:“今日家中有客前来,出门之前夫人交代奴婢去和风酒楼买些红豆糕,小姐可要一道去?”
和风酒楼的红豆糕是整个隋梁郡最好的,虞璟不爱甜食,唯独那红豆糕偶尔还会吃上几口。听闻家中来了客人,又要买红豆糕,虞璟立刻垮下脸,道:“不会是楚家那个败家子来了吧?”
虞璟口中那败家子说的便是楚原偏好甜食,尤其喜爱红豆糕,每次他来,桌上必会有这么一道甜点。
仔细说起来,楚原与虞璟不仅是青梅竹马,还是表兄妹。楚原的母亲与虞璟的阿母是远房表姐妹,父亲又是虞璟阿父的同僚,从前两家住得近时,楚原就经常到虞家来玩耍,直到后来楚家搬去了邻郡,才来得少了。虽隔得远,虞璟依然可以经常听到楚原的消息,因为楚原败家的名声实在太响了,也亏得楚家家大业大,才经得起他那般折腾。
“小姐,若是让夫人听到你这般称呼楚公子,免不了又是一顿训呢!”翠婉颇为无奈道。
“我听人说他前几日与人打赌,又输掉了一石米,这不是败家子又是什么?”虞璟撇嘴,心中颇为不以为然,却仍旧紧跟着翠婉的步伐进了和风酒楼。
虽已过了晌午,和风酒楼依旧门庭若市。
进了酒楼,虞璟领着翠婉寻了张桌子小坐,要了壶茶,等着店小二送上红豆糕。
酒楼是个人多嘴杂的地方,一些好事者最爱凑在一起说长道短,虞璟很少这么近的听人说起外头的杂事,兴味十足的侧耳听着。
平日里小姐行事虽沉稳,但到底还没长大。一旁的翠婉看着她那好奇又兴奋的模样在心头感慨万千。
座下有一人似是喝高了,大声的嚷嚷道:“本是打了胜战,却忽然退兵,如何对得起死在战场上的那些弟兄和那些为了交军粮活活饿死的亲人?”
又有人叹道:“是啊,听闻前些天才从岐山邑强行征收了五千石的军粮……”
见这些人说起前方战事,虞璟和翠婉相视一眼,听得愈发仔细。
“五千石军粮够大军吃上几日?如今我们渝国已经拿不出粮食来应付前线的大军了,退兵也是应该的!”
“前些日子我有一位故人从岐山邑回来,说起那儿的境况,莫不摇头叹气。为了那五千石的军粮,岐山邑饿死了多少穷苦百姓!”
“……没有粮食,大军哪有力气打战?若不打,就只能亡国,若亡国了,死的又岂止那些人?但凡有点骨气的,哪怕饿死,也不想做亡国奴,你们说是与不是?”
“有理,有理!”
“……”
虞璟听得入神,一旁的翠婉见她那副呆然的模样在心底无言叹气。
自从前几年老爷得罪人被贬后,虞家的日子就一日比一日难过,今年春分,齐人来犯,老爷又不得不随军出征,小姐便四处收集战事的消息,生怕错过点什么,两个多月前还因为听了战败的消息,以为老爷出了什么事,狠狠的病了一场。
店小二早已将红豆糕备妥,翠婉怕虞璟将酒楼里那些客人的胡话都记在心上,忙不迭提了红豆糕就扯着她离开。
走之时虞璟有些不情愿,却在翠婉严肃的面容下无奈的跨出了酒楼。
她知道翠婉在担忧什么,其实,翠婉的担心是多余的。
过了夏末的生辰,她年满十三。
在隋梁郡,十三岁,已经是个大姑娘了,再不会像之前那样不懂事……
------
在二楼靠窗的一个厢房中,年纪不大面容清秀的小厮愤愤不平的掐着窗棱,恨不得在上头掐出一道五指印来,他语气不善的瞪着倚着窗的年轻公子愤然道:“奴才不明白公子为何要这么做,为了那个小丫头,生生浪费了一斗米,还一路偷偷摸摸的跟着她,这等举动着实有失公子的身份!”
倚着窗年轻公子嘴角微微勾起一抹淡笑,不曾理会身侧那几欲抓狂的贴身小厮,只是静静望着街道上那道纤细的身影逐渐走远,直到那道身影消失在视线中,他才同小厮说道:“安元,你还太年轻。”
小厮安元对于这话颇为不屑,他只知道那一斗米是费了两斗珍珠才换到的。
他不明白为何明明可以拥有一切的公子要放弃淮城的荣华富贵来到这偏远的隋梁郡,更不明白那样一个与小丫头为何能让见惯世间绝色的公子做出这等不合时宜的举动,渝国的米是何等珍贵,公子不可能不知道!
安元想到这儿,心中又愤愤不平起来,愤怒的关上了窗,没好气的说道:“还看什么,人早都没影了!”
公子却不介意他的无礼。
身影消失了,却留在了心底。
他看了脸上甚至带着稚气的安元一眼,轻笑。
渝国米贵,千金难买,安元的愤怒和不解他都知道,可,那又如何?
没有人知道,他有多么的庆幸,能够重新遇到她……
大顺三十一年对渝国所有的子民而言,是个不太平的年份。
渝国土地贫瘠,物资匮乏,人口稀少,在天下七诸侯国之中,最为弱小,弱小的渝国在他国眼中,就想一块鲜美的肥肉,人人都想咬上一口。是以这一年春分刚过,齐国就举兵来犯,来势汹汹,大有一举吞并渝国的架势,年轻气盛的新王连祭日仪式都来不及参加,就领兵出征了。
几乎整个春夏,渝国的子民都在惊恐中度过。
隋梁郡的九月,明明已入秋,天气却依旧炎热。这儿不比国都上京那般四季分明,只有冬夏之分,严寒褪尽之后便是炎热,待炎热散尽,严寒复来,年年如此,从未变过。
虞璟抬头看了看天,拿着手帕胡乱的抹了抹脸上的汗水,拢紧了挎拎着的食盒,急匆匆的朝鹤峰书院的方向走去。
虞璟的哥哥虞瑞在书院进学,每日这个时辰,家中都会命人前去送饭。平日这些事都是翠婉在做,今日翠婉着实脱不开身,虞璟变自告奋勇揽下了送饭的活计。虞璟出门之前,端庄娴雅的虞夫人不甚放心,再三叮嘱了一次又一次。
想起阿母那副忧心疲惫的模样,虞璟不由得在心里叹息了一声。
这两年家中的境况每日愈下,仆役也散尽了,唯有打小就在她身边服侍的翠婉留了下来,今日翠婉做饭时,她偷偷去看了米缸,缸中的存粮已经见了底,阿父出征在外,而阿哥又是个书呆子,她年纪尚幼又是女孩儿,生活的重担都压在了阿母身上。
为了养这个家,几乎耗尽了阿母的嫁妆和首饰……想到此处,虞璟心中越加烦闷,秀气的眉头皱成了一团,走路越发心不在焉,待和人撞到一块时,慌忙护住食盒。
和虞璟撞在一块的是个年纪不大的少年,做小厮打扮,他揉着自己的胸口又指着洒了一地的米没好气的冲虞璟吼道:“你怎么走路的,不知道这米很珍贵吗?”
“对不起……”隋梁郡土地贫瘠,加上今年收成不好,一斗珍珠也不过换一斗米。虞璟看着洒了一地的大米,顿时有些惊慌失措,慌忙道歉。
“对不起有什么用?你知道现在的米有多贵嘛?你赔!”那小厮一副咄咄逼人的模样,紧紧拽住她的衣角不让她走。
她根本无力赔偿,若闹到了阿母面前……虞璟脸色有些发白,握着挎篮的那只手隐隐有些颤抖。
就在她咬着唇想说些什么时,一道温和的声音在她身后响起:“安元,让她走吧!”
虞璟回头,望入一双温和平静的眼眸中。
那是一双很漂亮的眼睛,如天上的星辰那般耀眼,平静温和得全然不似虞璟所见过的其他人。连年的战争和贫穷让渝国大部分子民的眼睛都失去了色彩,有些甚至带着凶狠,唯有她眼前这个人,除了平静温和,再也感觉不到别的。
“谁家的小丫头如此不懂规矩,这么大刺刺的盯着我们家公子,也不觉得臊得慌!”那叫安元的小厮见虞璟失态,又咋呼了起来。
虞璟顿觉万分羞赧,恨不得钻到地里,却又是那人为她解了围。那人深深望了她一眼,淡淡转身,道:“安元,我们走吧!”
虞璟慌慌张张道了谢,那人并未理会,兀自带着小厮走了。
待那一主一仆不急不缓的走远,四周围观的百姓们一拥而上,将方才散落在地的那些大米哄抢而光,挤兑之间变得十分混乱,待混乱之后,地面上干干净净的,似被洗刷过一般。
虞璟静静看着这一幕心头颇为酸涩。
她听人说,齐国富庶,人人丰衣足食,若是今日这斗米泼洒在齐国的土地之上,只怕齐人不屑一顾。
归根结底,是渝国太穷了。
翠婉找到虞璟时,她正怔然站在原地,天上的日头似乎又热辣了几分,她却浑然不觉。
翠婉到来时未见到那些大米,并不知发生了何事,见她一人呆呆站在路中央,忙快步走到她身侧,低声唤道:“小姐。”
虞璟回神,见翠婉来了,忙冲她一笑,道:“你怎么来了?”
“夫人见小姐迟迟不归,担心出什么意外,就让奴婢出来瞧瞧。”翠婉为虞璟拭去额上的薄汗后接过她手中的食盒,“外头天热,小姐先回去歇着吧!”
虞璟却无论如何也不肯依。平日她都呆在家中由阿母管着,甚少出门,今日难得出来一次,怎么也不肯这么快就回去。
最终翠婉耐不过她,只得和她一道送饭去了鹤峰书院。
------
翠婉将食篮递到虞璟的哥哥虞瑞手中,虞瑞身后那些同窗都红着脸儿偷偷看她,虞璟躲在一旁将这一幕都看在眼底,捂着嘴偷笑了半日。她虽和翠婉一起来送饭,却不曾露面,因为虞瑞是个书呆子,若是见她跑出来玩免不了要念叨一顿。
回家的路上,虞璟时不时偷偷看翠婉。
翠婉察觉后,蹙眉问道:“小姐,可是奴婢脸上有什么东西?”
虞璟连忙甜腻腻的说道:“翠婉,你长得真好看。”
翠婉天生一副好容貌。
娇柔,却又带着一股英气,嬉笑怒骂都让人移不开眼。
女人天生善妒,别人家的小姐都不爱用容貌过于漂亮的女子当婢女,虞璟却是个例外。翠婉从小就长得好,虞璟的阿母本来不想留下她,但虞璟是个爱美的,当时不过三岁,就懂得死死抱住翠婉不让她走,翠婉因而被留了下来,一留就是十年。
翠婉闻言,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而后说道:“小姐现在年纪还小,再过两年,隋梁郡中少年郎们怕是要对你朝思暮想了!”
“若让阿母听到这话,看她不撕了你的嘴!”虞璟脸一红,用力掐了一下翠婉的腰。
翠婉笑着跑开,虞璟忙不迭的追了上去,两个像葱花般娇嫩的小姑娘很快就吸引了路人的注目,她们却浑然未觉。
因此时已过了晌午,路上的行人渐渐又多了些,路人的耳语传入虞璟耳中时,她下意识停下了步伐,再次怔在原地,前头的翠婉忙敛了笑意,走到她身侧问道:“小姐,怎么了?”
虞璟抬头,亮晶晶的双眸直勾勾的看着翠婉,声音中夹杂着几许期盼:“翠婉,方才那两个路人说栗邑的那些大军已经从前线退了下来,战事结束了……你说,阿父是不是就要回来了?”
翠婉闻言愣了愣,随即笑开,却没有答话。她是个谨慎细微的人,怕答快了到时又让虞璟失望,索性就岔开了话,道:“今日家中有客前来,出门之前夫人交代奴婢去和风酒楼买些红豆糕,小姐可要一道去?”
和风酒楼的红豆糕是整个隋梁郡最好的,虞璟不爱甜食,唯独那红豆糕偶尔还会吃上几口。听闻家中来了客人,又要买红豆糕,虞璟立刻垮下脸,道:“不会是楚家那个败家子来了吧?”
虞璟口中那败家子说的便是楚原偏好甜食,尤其喜爱红豆糕,每次他来,桌上必会有这么一道甜点。
仔细说起来,楚原与虞璟不仅是青梅竹马,还是表兄妹。楚原的母亲与虞璟的阿母是远房表姐妹,父亲又是虞璟阿父的同僚,从前两家住得近时,楚原就经常到虞家来玩耍,直到后来楚家搬去了邻郡,才来得少了。虽隔得远,虞璟依然可以经常听到楚原的消息,因为楚原败家的名声实在太响了,也亏得楚家家大业大,才经得起他那般折腾。
“小姐,若是让夫人听到你这般称呼楚公子,免不了又是一顿训呢!”翠婉颇为无奈道。
“我听人说他前几日与人打赌,又输掉了一石米,这不是败家子又是什么?”虞璟撇嘴,心中颇为不以为然,却仍旧紧跟着翠婉的步伐进了和风酒楼。
虽已过了晌午,和风酒楼依旧门庭若市。
进了酒楼,虞璟领着翠婉寻了张桌子小坐,要了壶茶,等着店小二送上红豆糕。
酒楼是个人多嘴杂的地方,一些好事者最爱凑在一起说长道短,虞璟很少这么近的听人说起外头的杂事,兴味十足的侧耳听着。
平日里小姐行事虽沉稳,但到底还没长大。一旁的翠婉看着她那好奇又兴奋的模样在心头感慨万千。
座下有一人似是喝高了,大声的嚷嚷道:“本是打了胜战,却忽然退兵,如何对得起死在战场上的那些弟兄和那些为了交军粮活活饿死的亲人?”
又有人叹道:“是啊,听闻前些天才从岐山邑强行征收了五千石的军粮……”
见这些人说起前方战事,虞璟和翠婉相视一眼,听得愈发仔细。
“五千石军粮够大军吃上几日?如今我们渝国已经拿不出粮食来应付前线的大军了,退兵也是应该的!”
“前些日子我有一位故人从岐山邑回来,说起那儿的境况,莫不摇头叹气。为了那五千石的军粮,岐山邑饿死了多少穷苦百姓!”
“……没有粮食,大军哪有力气打战?若不打,就只能亡国,若亡国了,死的又岂止那些人?但凡有点骨气的,哪怕饿死,也不想做亡国奴,你们说是与不是?”
“有理,有理!”
“……”
虞璟听得入神,一旁的翠婉见她那副呆然的模样在心底无言叹气。
自从前几年老爷得罪人被贬后,虞家的日子就一日比一日难过,今年春分,齐人来犯,老爷又不得不随军出征,小姐便四处收集战事的消息,生怕错过点什么,两个多月前还因为听了战败的消息,以为老爷出了什么事,狠狠的病了一场。
店小二早已将红豆糕备妥,翠婉怕虞璟将酒楼里那些客人的胡话都记在心上,忙不迭提了红豆糕就扯着她离开。
走之时虞璟有些不情愿,却在翠婉严肃的面容下无奈的跨出了酒楼。
她知道翠婉在担忧什么,其实,翠婉的担心是多余的。
过了夏末的生辰,她年满十三。
在隋梁郡,十三岁,已经是个大姑娘了,再不会像之前那样不懂事……
------
在二楼靠窗的一个厢房中,年纪不大面容清秀的小厮愤愤不平的掐着窗棱,恨不得在上头掐出一道五指印来,他语气不善的瞪着倚着窗的年轻公子愤然道:“奴才不明白公子为何要这么做,为了那个小丫头,生生浪费了一斗米,还一路偷偷摸摸的跟着她,这等举动着实有失公子的身份!”
倚着窗年轻公子嘴角微微勾起一抹淡笑,不曾理会身侧那几欲抓狂的贴身小厮,只是静静望着街道上那道纤细的身影逐渐走远,直到那道身影消失在视线中,他才同小厮说道:“安元,你还太年轻。”
小厮安元对于这话颇为不屑,他只知道那一斗米是费了两斗珍珠才换到的。
他不明白为何明明可以拥有一切的公子要放弃淮城的荣华富贵来到这偏远的隋梁郡,更不明白那样一个与小丫头为何能让见惯世间绝色的公子做出这等不合时宜的举动,渝国的米是何等珍贵,公子不可能不知道!
安元想到这儿,心中又愤愤不平起来,愤怒的关上了窗,没好气的说道:“还看什么,人早都没影了!”
公子却不介意他的无礼。
身影消失了,却留在了心底。
他看了脸上甚至带着稚气的安元一眼,轻笑。
渝国米贵,千金难买,安元的愤怒和不解他都知道,可,那又如何?
没有人知道,他有多么的庆幸,能够重新遇到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