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九章 抗拒者
可是我也听到冷漠的声音,看到麻木的面孔,自私筑造的坚硬的堡垒难以攻破。同室的孩子不仅没有成为兄弟,反而还因蝇头之利暗斗明争,还因性格差异而冲突,偏见富有,思想贫穷。女孩子好得多,同室的都成为姊妹,可仍有极个别的蒙昧者。狭隘的心灵充斥丑陋的算计,考验大家的耐心和德性。麻木的女孩抢先占领浴室,寻找借口不打扫卫生,自己不挑灯夜战却深夜打游戏,有意影响大家就寝,说不来温暖的话,摆出自私的架势却浑然不知。更有意思的是,有的女孩在我讲爱时很是感动,为我描绘的道德美景深深吸引,于是立即实践道德,热心公益,可是很有讽刺意味的是,一进入习惯的轨道就沦为自私的奴隶,对自我的利益非常敏感却对他人的利益很麻木,损人利己却全然不晓。总有孩子因为冷漠而让我心痛。张海林的父亲去世,有的富家子弟表现出怎样的麻木啊!我为此还在班上演讲,号召大家帮助他度过难关,批评麻木的灵魂。为了给道德实践创设空间,班费都用捐助的形式筹集,可是零花钱用不完的孩子从来没有多捐,总是很吝啬;而农村孩子不论怎样贫寒也没有少捐。
我多么渴望把班级经营成温暖的家,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最充分的爱的阳光,快乐地生活每一天,让兄弟情谊弥漫每个孩子的心头。我向大家表示,一定要让我们这块天成为蔚蓝的天。可是,我不仅鲜明地看到,贫穷与富有之间掘出的鸿沟,更可怕地看到,因偏见而结成的团伙,团伙之间充满着怎样黑暗的争斗。还有勤奋筑起的隔阂的大山,懒惰者沉湎于颓废,勤奋者奔驰于前途,彼此格格不入。我有时感觉到某些孩子虽生活于同一间屋子,心却隔着千山万水,就不由得很伤感,难道道德真理就永远被私欲掩盖吗?两千年来,人们都用自私自利经营人生,结成世故冷漠的网络,孔子的仁爱没有市场,而奴性却发扬光大。热情哪里去了?爱的荒漠为什么不断蚕食绿洲?看着那些蒙昧的灵魂,仿佛瞧着千岁老人。有时,发现大家对公益漠然置之,我就发脾气,然后又沉痛地启蒙麻木的灵魂,对孩子充满怜悯的痛苦——是多么不幸的生命啦!这种时候,在痛苦中,我就感觉到自己是殉道者——无法感动麻木生命的失败的殉道者。
让我最悲哀的是,几个富家孩子对道德真理的戏耍,在我背后总是怪声念叨我的名言——“爱是快乐的,恨是痛苦的”“爱是痛苦酿成的琼浆”“道德是处世的最高智慧”等等,分明是对爱的亵渎。我觉得,他们离我很远很远,仿佛是荒诞的邪恶的幽灵。他们嘲笑道德,就对自私的信仰非常坚定。那种玩世不恭和蒙昧似乎在考验着我的爱,一种自觉的坚强总鼓舞着我,使我永远不会抛弃他们。我们的交流很肤浅,孩子都扮演听话的角色,总是顺口应答或否定,可是心扉关得很紧。要真正表现出逆反,像殷鸿儒等孩子,我还觉得有办法进攻,因为逆反树起的把子很清楚,可这种孩子像水一样,不论怎样也抓取不,总是轻轻地逃掉,却看似迎合我。我的思想无法抵达孩子的心灵,再没有比这失败更纠心的了。我苦苦地寻找进攻的机会,等待孩子失败的痛苦,可是仿佛永远都是那样一种恬静——千年筑就的堡垒。我清楚,看似玩世不恭其实心灵深处藏有痛苦,可就是不能挖通痛苦的沟渠。
他们总是在背后叫嚣,表面对我却很恭敬。我悄悄观察发现,把我的话拿来叫嚣反映他们复杂的内心冲突。他们既以此推拒我的影响,就有力地说明我已对他们产生影响。他们只有靠团伙的力量维系自私的信念,而且不敢公然干缺德事,分内的公益劳动也勉强能完成。他们既嘲笑我的名言,又不能不在潜意识里受到感染。看起来,自私的堡垒很坚固,可已在行为上悄悄接近道德,虽然并不承认。有的家长向我反映,孩子在家里表现很有进步,开始关注大人,有时居然还有了问候。孩子啊,我坚信风气的力量,只要有冯玉娇们在切实实践道德真理,他们就不能不受到良好影响。有时,我从孩子的眼睛里窥探到,对我还是有几分真实的尊敬。
遇到难题,我总是很乐意。征服他们是多么有诱惑力的道德挑战啊!有道防线很清晰,无论如何我不能怨,保证永远不因恨而把他们关在爱的大门外。对于团伙中最有影响力的孩子,我特别下苦功,在我俩的所有交往中决不出现差错,不给孩子推拒我找到任何把柄。就算道德影响不成功,我的形象也不能受到丝毫损害。我更多地接近孩子,鼓舞孩子勤奋学习,关心孩子的情感生活,观察和研究孩子的内心冲突,用爱融化孩子对我的偏见。只要我用心真切,慢慢亲近孩子,愧疚就会给悄然唤醒,孩子就会收敛叫嚣的气焰。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我更注意引导家长多给孩子实践道德的机会,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切实地关心父母。
孩子啊,我多么渴望你能像冯玉娇,拥有她的德威,把自我牺牲得心甘情愿。从你的视角观察父亲的道德建设,你不难发现,父亲用尽苦心经营爱,也是为你提供良好的环境。不过,你自己也很清楚,离冯玉娇还很远,不论从道德情怀,还是道德能力,都离得很远。你总表现出这样的神气,很懂得我的思想,是父亲的传人。
由于不清醒,你为父亲骄傲已成为很有毒的情绪。这与粉丝相似,崇拜某个明星,在潜意识里就以明星自居,有种虚妄可怕的骄傲怂恿孩子干荒唐的事。父亲很失败,很平凡,根本不值得更不需要你为他骄傲,他真正需要的是解读。情商较高的孩子从心底里景仰父亲,肤浅的孩子崇拜父亲。我多次讲过,崇拜是奴性在作怪,与崇拜者之间永远隔着鸿沟;崇敬是积极的向往,一定鼓舞自我向崇敬者学习,不断缩小与对方的差距。我感觉到,其他孩子的崇拜极容易逗起你的骄傲和得意,而在黑暗的心灵里,你仿佛代表了父亲。在言语上,你是那样赞同父亲的道德思想,可你并不理解父亲,与父亲隔着很远的距离。你哪里知道父亲丰厚的怜悯之痛?哪里知道父亲与不幸的孩子之间深刻的痛苦的纽带?更不知道父亲在与恶习斗争重塑生命中付出怎样的代价,甚至对父亲为你饱尝的痛苦也不能深刻地理解。说些漂亮的关怀孩子的空话,把和蔼可亲表演得炉火纯青,就能征服堕落的孩子,进而改造生命吗?我看到多少教师脸上空虚的微笑,听到多少教师发出的彬彬有礼的亲切之语,可就是见不到信仰爱的教师。
你自然不是背后拿我的名言揶揄我的孩子,但也决不是把道德升华为信仰的冯玉娇,而是言行不统一的孩子。对于觉醒的生命,如果父亲真让女儿骄傲,那是见贤思齐,是努力追赶父亲,把嘴巴上的思想存放到心头,酝酿出信仰的琼浆,彻底抛弃旧我,重塑新我。你总以为冯玉娇邓军们之所以拥有德威,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他们生来有种淳朴老实的模样,那种让人信赖的魅力与生俱来。你迷信偏见,认定只有生来三分笨样的老实者才可能享有道德声望,特别是农村出生的男孩子。你不接受我的观点,一切德行只有用行动方能积淀,也许长相有厚道的错觉,但必须自觉追求道德,才可能拥有人格魅力。纵然天性善良,也需要老师的启蒙和指导,方能成为道德的信仰者,高度自觉追求道德。你认定自己没有笨伯的老实相,所以不论怎样追求道德,也一定不能赢得冯玉娇的声望。你的偏见生动地体现你的道德观,你哪里有牺牲自我奉献他人的崇高追求?老实讲,浅薄轻浮的灵魂只对虚荣感兴趣,哪里有道德情感?可是只要诚恳地追求牺牲自我的快乐,也完全可以重塑生命,拥有道德的厚重感。父亲具有严肃稳重的魅力,正由道德塑造。
你说,有两个女孩子对你很不以为然,可你认定自己没有对不起她们的地方。你因无法理解而苦恼,你的意思仿佛是怀疑人家忌妒你。除了父亲作班主任,还有什么理由忌妒你呢?我说,每个孩子都在成长中,都有缺点,不能对人家不满,切忌恨人家,一定要反省自我,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人对自我有意见。一定要不断拓展爱的天地,不论什么人都能接纳,随便多恶劣,随便跟自我关系多不好,想到对方,心中都要坦然宁静。只要不断完善自我追求道德,别人就终有一天会欣然接纳自我。文化是滋生偏见的温床,每种恶习无不成为偏见之源,一定要检讨自己身上的偏见,学会用思想战胜偏见,用爱清扫偏见的垃圾。父亲对每个孩子的问题都非常敏感,可是纵然是沉疴难治的生命,我都热情地拥抱,甚至问题越严重的生命,热情越丰沛,决不用偏见构筑隔阂,抛弃孩子。
对你不满的两个孩子并没有什么刺眼的缺点,留给我的印象并不错。你是我的女儿,父亲专门为你来教大家,单凭这点有的孩子也会忌妒。何况,你本身的缺点很触目。你是容易得意的孩子,人家是很容易瞧不惯的。这是你了解到的,肯定还有孩子看不惯你。当我的面(我要求她评价你),那个最优异的女孩子也认为你轻浮,“父亲这样稳重,为什么女儿倒是那样的呢?”在我的面前学习时,你坐着很沉闷,没有张玮勃勃的生气,可是背着我时,你就复习童年的活泼以至顽劣,嬉笑吵闹,抛弃忧愁。我远远地听到过你在教室里的叫声,叫声既惊骇又喜悦,仿佛在追逐,你有多忘情,我就有多伤心。
问题在于,你跟孩子们的关系,你的道德影响,让我感觉很茫然。孩子们如何评价你,在我心中是一片空白。为什么大家都从不对我评价你呢?我总是追寻这问题,可一面怀着莫名的恐慌,生怕孩子评价你,犹如对自我讳疾忌医,因为我实在对你没有信心。如果你的道德追求真的产生影响,大家就一定会当我的面表扬你。另一方面,我也不知道你在班上到底有什么道德行为,如冯玉娇,她的道德实践犹如阳光一样,照耀着我,你在班上的道德行为却怎么也照耀不到我身上。孩子的道德追求决不靠嘴巴而是靠行动来证明的呀!只有切实地牺牲自我造福大家,德威才能树立。我相信你在用言语表示对同学的关心,可是流汗水的奉献还太少。
有一件事让我做来很是艰难——让你当班长。所有干部任期都一学期,而每期的班长总是我反复寻找的角色。我早有让你担任这个独当一面的角色的想法,你当过劳动委员和团支书,就是为此作铺垫。可是终于要任命你当班长,我就感觉怀着一种不光明的思想,既觉得你的德威不够,就有自私之嫌。所有干部角色都寻找好了,大家就私下纳闷儿——怎么不知道班长是谁。有的孩子天真地问我,我似乎从没有面临过如此难以回答的问题。当大家解开这悬念时,不知作何感想。孩子们会因此改变对我一惯的看法吗?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对任命没有意见,不论从哪个角度讲,这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我是那么希望你能在这个重要的岗位上树立德威,让不以为然的孩子刮目相看。
你抱怨,因为跟我住在一起,跟同学接触的时间太少,服务大家的空间很狭窄,要是多了寝室这个舞台,道德实践的机会就大大地增加。我说,班长主要训练两种道德能力,一是发现、研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能力。每天十多个小时在教室,班上的问题给你提供那么丰富的道德舞台,必须敏锐地发现问题,深刻地研究问题,有智慧地解决问题。学习的问题,思想的问题,孩子间的关系问题,是否能发现,鲜明地看出道德洞察力。没有真正服务大家的精神,对很多问题可能麻木不仁。单用眼睛看,我的班级井然有序,学风很浓,班风很正,哪里有什么问题?可是如果用心观察,看似平静的班级里就有种种暗流。就算发现不了暗流,如果平素积累的威望赢得信赖,大家就会向你反映。因为压力过大,单是学习的问题就很多;而同学间的人事问题则更多。我不是反复地讲,同学间远远没有经营出兄弟之情吗?朋友不都是小范围?而小团伙间卑琐的暗斗还是有的,偏见何其多?可这一切都必需敏锐的道德眼睛,你的道德眼睛还很朦胧,并没有睁开。
至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自然是我天真的一厢情愿。班级管理是开放的世界,为道德追求提供多么广阔的舞台!如何激发学习热情,如何激发大家对公益的热情,如何塑造大家的个性,都有无限的潜力可以开发。父亲把个性和道德的理论拿来建设班级,唤醒孩子们的道德和个性,重塑孩子们的生命。我们一周一个德育专题,坚持孩子课前演讲,把语文升华为塑造自我的重要阵地,使语文与德育有机统一,把班级管理与个性和道德塑造有机统一,培养出不少优秀干部,在全校成为创新工作的一面旗帜。这都为你开展创造性工作提供极好的环境,可是你既感觉茫然无从着手,又因沉重的学业而忙不过来。对于你,单是把创造性管理作为一种头脑的工作也是一种奢望,我总是感觉到你对班级管理的热情根本没有觉醒。
大家都忙学习,你似乎没有精力和热情来追求道德。你的工作是顺利的,但似乎太过顺利。你进行的日常管理富有成效,没有人敢公然违抗,因为你代表父亲的权力。你反复地表示,我阻碍你道德威信的建立,你干得好,是应该的;干不好,就被责难,因为你是我女儿。我以为,处理得好,父亲恰恰使你锦上添花。有父亲,你做好事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大家觉得父女相得益彰;有父亲,在公益管理上更有力量,正确的措施执行得更有力。逆反的性格和思维总使你寻找客观原因,向来紧闭观察自我的眼睛。父亲深信,我的班级为你重塑生命提出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你专只看见父亲作班主任的消极因素。
立足未来社会,不断开拓新的人生的武器是个性和道德,市场是为个性强大道德高尚的人准备的,学业成绩虽然决定升学命运,却并不能决定未来发展。只要进入市场学校练的无穷的难题就毫无意义,纵然对未来事业也毫无意义。我有种顽强的希望,在学业失败的暗淡前景里,为你开辟个性和道德的新天地,渴望你能绝处缝生,另辟蹊径。不过,高考成绩底线必须是三本,否则你就难有绝地反扑的机会。如果你能高度自觉地塑造勤奋坚强勇敢叛逆的个性,学业命运就有扭转的可能,与难题斗争的热情只要开发出来,一定还可以在局部很有成效地反击高考命运。可是,恶习的堡垒严实地封锁住你的灵魂,我看不见希望的苗头,你的眼睛、声音和整个行为,无不表现出沉沉死气。
只要从家里的表现足以看出你的道德态度。我反复讲,家庭是命运的源头,是道德的第一站。我在家长会上要求大家,一定要启蒙孩子对亲人的爱,而只有在家务劳动中方能唤醒孩子的亲情。孩子必须成为家庭的主人,培养对家务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积极地建设家庭,对父亲的爱方能觉醒。如果孩子坚持做一种家务,养成习惯,爱一定会觉醒,一定会发现服务家庭奉献父母崭新的快乐,道德就会悄然觉醒。父亲从小热爱劳动,祖母把父亲当女孩子(在家乡,女孩子是家务的主要承担者)养育,家里的猪主要靠父亲喂养,那时我还很小。我的勤劳得益于母亲的教育,为后来学业的勤奋作很好的铺垫。大人并没有对我进行过爱的教育,可是我很早就懂得疼大人,为大人分忧,对双亲的爱是爱的信仰的基石。你对我的这份爱似乎并不关心,公然表示对祖母没有什么感情,因为小时候没有得到她的喂养(主要是受你母亲的影响)。母亲曾突然患了躁狂症,把痛狠狠地凿进我生命的深处(这痛与我的生命同在),我从此对母亲怀着莫名的忧惧,生怕旧病复发。随着老年到来,我对双亲生长出新的痛苦,那是对生命终结的隐患,也就格外体贴入微,努力为他们多做点事,并随时督促老人家多散步。老人病痛多起来,我的痛苦的神经日益敏感,我以为,人生的幸福也就是与双亲之间结成痛苦的纽带,每一次用纽带连接彼此就是幸福的温暖的体验。
如果父母给我的痛苦是幸福的,因为痛苦得到彼此的共鸣,那么女儿给我的痛苦就是深重的忧虑。你显然是家庭的享受者,冷漠的旁观者,懒于家务。不要说主动地做,就是命令也请不动,跟惯坏的孩子一样,不屑听命于大人。不会洗衣煮饭打扫卫生,自己的书桌零乱不堪入目。我训过多少次,称为“猪圈”,你总是不以为然,说“没什么,干净整洁!”全然不讲理。勤劳的父亲必养育懒惰的女儿,什么事都赖着不做,横竖有大人伺候。饭后电视陪着消化,叫你洗碗,赖着不动。这种对峙生动地表现着恶习,懒惰的惬意与消化的愉快叫你无论如何挪不了身。电视在培养懒惰方面,绝对是功臣。你很清楚,只要打定注意不动身,父亲总是缠不过你,一定要替你代劳。没有劳动的习惯,更不打算培养习惯,打着学习的幌子,好逸恶劳,学习怎么能勤奋呢?父亲烦恼不是为家务辛苦,而是为你不能学会勤劳,从而无法唤醒对父母的爱。偶尔父亲动怒,看来非要动身,就摔天摔地黑着脸去敷衍一下。不得已做的事总是要大人来收场,洗碗总是丢三落四,一眼就见到没有拾掇整齐,可是你浑然不觉。对父母尚且如此,还能情愿牺牲于不相干的同学吗?
我反复讲,必须首先把自己的事做好,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要对自我有高度负责的态度。然后,做一件家务,坚持下去,养成习惯,决不要大人督促。最后,家里不论什么事,都有主人翁责任感,见到什么做什么,真正成为家的主人。对父母的爱就不能不觉醒,渐渐体验到家务劳动的快乐和幸福。在家里有主人翁责任感,就容易迁移到班级,成为班级热心肠。在一切人事中,孩子就学会替他人着想,自觉修养怜悯之痛,培养敏锐的道德触角,迅速发现他人的不幸和痛苦,追求牺牲自我奉献他人的幸福。孩子的道德品质就是如此培养而成。孩子啊,为什么就不能追求道德呢?不就因为贪图恶习贿赂的安逸吗?不就因为与生俱来的私欲作怪吗?为什么在班级不能树立威信?从与父母的关系足以解释了。你认定邓军们天性好,很容易赢得威信,哪里知道是切实的自我牺牲塑造的良好形象?你的天性固然不好,可后天也没有与私欲斗争而自觉追求道德呀!你的偏见在于,不论怎样牺牲,为他人服务,自我也无法树立德威。你为什么不反省,到底为他人和班级做了什么?
你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不能准确认识自我。看起来,你对道德很有悟性,对父亲描述的道德美景很憧憬,而且在用语言对同学表示关心,以道德者自居。在就职演讲中,你的道德热情表现得很鲜明,你的承诺充满牺牲的诚意。我听着很受用,但很担心是否能实践承诺。一般干部都存在这个问题,像冯玉娇那样说得少做得多的干部并不常见。我还取笑过有的干部,计划写得比执行计划还要难。其实,你哪里把道德升华为信仰?哪有切实牺牲自我的行动?就是在情感上,你的怜悯之痛也很肤浅,无法抵达不幸孩子的命运深处。跟学业一样,你都浅尝辄止,半途而归。由于在情感上没有到达一定的深度,在服务上也就不能吃苦耐劳,而牺牲自我的利益就来得勉强。我在研究你的生命时,总感觉空洞,似乎是混沌一团,有时,当牺牲的热情鼓动起来时,似乎见出道德的雏形,其实在行为上仍被黑暗的恶习牢牢控制。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我多么渴望把班级经营成温暖的家,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最充分的爱的阳光,快乐地生活每一天,让兄弟情谊弥漫每个孩子的心头。我向大家表示,一定要让我们这块天成为蔚蓝的天。可是,我不仅鲜明地看到,贫穷与富有之间掘出的鸿沟,更可怕地看到,因偏见而结成的团伙,团伙之间充满着怎样黑暗的争斗。还有勤奋筑起的隔阂的大山,懒惰者沉湎于颓废,勤奋者奔驰于前途,彼此格格不入。我有时感觉到某些孩子虽生活于同一间屋子,心却隔着千山万水,就不由得很伤感,难道道德真理就永远被私欲掩盖吗?两千年来,人们都用自私自利经营人生,结成世故冷漠的网络,孔子的仁爱没有市场,而奴性却发扬光大。热情哪里去了?爱的荒漠为什么不断蚕食绿洲?看着那些蒙昧的灵魂,仿佛瞧着千岁老人。有时,发现大家对公益漠然置之,我就发脾气,然后又沉痛地启蒙麻木的灵魂,对孩子充满怜悯的痛苦——是多么不幸的生命啦!这种时候,在痛苦中,我就感觉到自己是殉道者——无法感动麻木生命的失败的殉道者。
让我最悲哀的是,几个富家孩子对道德真理的戏耍,在我背后总是怪声念叨我的名言——“爱是快乐的,恨是痛苦的”“爱是痛苦酿成的琼浆”“道德是处世的最高智慧”等等,分明是对爱的亵渎。我觉得,他们离我很远很远,仿佛是荒诞的邪恶的幽灵。他们嘲笑道德,就对自私的信仰非常坚定。那种玩世不恭和蒙昧似乎在考验着我的爱,一种自觉的坚强总鼓舞着我,使我永远不会抛弃他们。我们的交流很肤浅,孩子都扮演听话的角色,总是顺口应答或否定,可是心扉关得很紧。要真正表现出逆反,像殷鸿儒等孩子,我还觉得有办法进攻,因为逆反树起的把子很清楚,可这种孩子像水一样,不论怎样也抓取不,总是轻轻地逃掉,却看似迎合我。我的思想无法抵达孩子的心灵,再没有比这失败更纠心的了。我苦苦地寻找进攻的机会,等待孩子失败的痛苦,可是仿佛永远都是那样一种恬静——千年筑就的堡垒。我清楚,看似玩世不恭其实心灵深处藏有痛苦,可就是不能挖通痛苦的沟渠。
他们总是在背后叫嚣,表面对我却很恭敬。我悄悄观察发现,把我的话拿来叫嚣反映他们复杂的内心冲突。他们既以此推拒我的影响,就有力地说明我已对他们产生影响。他们只有靠团伙的力量维系自私的信念,而且不敢公然干缺德事,分内的公益劳动也勉强能完成。他们既嘲笑我的名言,又不能不在潜意识里受到感染。看起来,自私的堡垒很坚固,可已在行为上悄悄接近道德,虽然并不承认。有的家长向我反映,孩子在家里表现很有进步,开始关注大人,有时居然还有了问候。孩子啊,我坚信风气的力量,只要有冯玉娇们在切实实践道德真理,他们就不能不受到良好影响。有时,我从孩子的眼睛里窥探到,对我还是有几分真实的尊敬。
遇到难题,我总是很乐意。征服他们是多么有诱惑力的道德挑战啊!有道防线很清晰,无论如何我不能怨,保证永远不因恨而把他们关在爱的大门外。对于团伙中最有影响力的孩子,我特别下苦功,在我俩的所有交往中决不出现差错,不给孩子推拒我找到任何把柄。就算道德影响不成功,我的形象也不能受到丝毫损害。我更多地接近孩子,鼓舞孩子勤奋学习,关心孩子的情感生活,观察和研究孩子的内心冲突,用爱融化孩子对我的偏见。只要我用心真切,慢慢亲近孩子,愧疚就会给悄然唤醒,孩子就会收敛叫嚣的气焰。在与家长的沟通中,我更注意引导家长多给孩子实践道德的机会,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切实地关心父母。
孩子啊,我多么渴望你能像冯玉娇,拥有她的德威,把自我牺牲得心甘情愿。从你的视角观察父亲的道德建设,你不难发现,父亲用尽苦心经营爱,也是为你提供良好的环境。不过,你自己也很清楚,离冯玉娇还很远,不论从道德情怀,还是道德能力,都离得很远。你总表现出这样的神气,很懂得我的思想,是父亲的传人。
由于不清醒,你为父亲骄傲已成为很有毒的情绪。这与粉丝相似,崇拜某个明星,在潜意识里就以明星自居,有种虚妄可怕的骄傲怂恿孩子干荒唐的事。父亲很失败,很平凡,根本不值得更不需要你为他骄傲,他真正需要的是解读。情商较高的孩子从心底里景仰父亲,肤浅的孩子崇拜父亲。我多次讲过,崇拜是奴性在作怪,与崇拜者之间永远隔着鸿沟;崇敬是积极的向往,一定鼓舞自我向崇敬者学习,不断缩小与对方的差距。我感觉到,其他孩子的崇拜极容易逗起你的骄傲和得意,而在黑暗的心灵里,你仿佛代表了父亲。在言语上,你是那样赞同父亲的道德思想,可你并不理解父亲,与父亲隔着很远的距离。你哪里知道父亲丰厚的怜悯之痛?哪里知道父亲与不幸的孩子之间深刻的痛苦的纽带?更不知道父亲在与恶习斗争重塑生命中付出怎样的代价,甚至对父亲为你饱尝的痛苦也不能深刻地理解。说些漂亮的关怀孩子的空话,把和蔼可亲表演得炉火纯青,就能征服堕落的孩子,进而改造生命吗?我看到多少教师脸上空虚的微笑,听到多少教师发出的彬彬有礼的亲切之语,可就是见不到信仰爱的教师。
你自然不是背后拿我的名言揶揄我的孩子,但也决不是把道德升华为信仰的冯玉娇,而是言行不统一的孩子。对于觉醒的生命,如果父亲真让女儿骄傲,那是见贤思齐,是努力追赶父亲,把嘴巴上的思想存放到心头,酝酿出信仰的琼浆,彻底抛弃旧我,重塑新我。你总以为冯玉娇邓军们之所以拥有德威,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他们生来有种淳朴老实的模样,那种让人信赖的魅力与生俱来。你迷信偏见,认定只有生来三分笨样的老实者才可能享有道德声望,特别是农村出生的男孩子。你不接受我的观点,一切德行只有用行动方能积淀,也许长相有厚道的错觉,但必须自觉追求道德,才可能拥有人格魅力。纵然天性善良,也需要老师的启蒙和指导,方能成为道德的信仰者,高度自觉追求道德。你认定自己没有笨伯的老实相,所以不论怎样追求道德,也一定不能赢得冯玉娇的声望。你的偏见生动地体现你的道德观,你哪里有牺牲自我奉献他人的崇高追求?老实讲,浅薄轻浮的灵魂只对虚荣感兴趣,哪里有道德情感?可是只要诚恳地追求牺牲自我的快乐,也完全可以重塑生命,拥有道德的厚重感。父亲具有严肃稳重的魅力,正由道德塑造。
你说,有两个女孩子对你很不以为然,可你认定自己没有对不起她们的地方。你因无法理解而苦恼,你的意思仿佛是怀疑人家忌妒你。除了父亲作班主任,还有什么理由忌妒你呢?我说,每个孩子都在成长中,都有缺点,不能对人家不满,切忌恨人家,一定要反省自我,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人对自我有意见。一定要不断拓展爱的天地,不论什么人都能接纳,随便多恶劣,随便跟自我关系多不好,想到对方,心中都要坦然宁静。只要不断完善自我追求道德,别人就终有一天会欣然接纳自我。文化是滋生偏见的温床,每种恶习无不成为偏见之源,一定要检讨自己身上的偏见,学会用思想战胜偏见,用爱清扫偏见的垃圾。父亲对每个孩子的问题都非常敏感,可是纵然是沉疴难治的生命,我都热情地拥抱,甚至问题越严重的生命,热情越丰沛,决不用偏见构筑隔阂,抛弃孩子。
对你不满的两个孩子并没有什么刺眼的缺点,留给我的印象并不错。你是我的女儿,父亲专门为你来教大家,单凭这点有的孩子也会忌妒。何况,你本身的缺点很触目。你是容易得意的孩子,人家是很容易瞧不惯的。这是你了解到的,肯定还有孩子看不惯你。当我的面(我要求她评价你),那个最优异的女孩子也认为你轻浮,“父亲这样稳重,为什么女儿倒是那样的呢?”在我的面前学习时,你坐着很沉闷,没有张玮勃勃的生气,可是背着我时,你就复习童年的活泼以至顽劣,嬉笑吵闹,抛弃忧愁。我远远地听到过你在教室里的叫声,叫声既惊骇又喜悦,仿佛在追逐,你有多忘情,我就有多伤心。
问题在于,你跟孩子们的关系,你的道德影响,让我感觉很茫然。孩子们如何评价你,在我心中是一片空白。为什么大家都从不对我评价你呢?我总是追寻这问题,可一面怀着莫名的恐慌,生怕孩子评价你,犹如对自我讳疾忌医,因为我实在对你没有信心。如果你的道德追求真的产生影响,大家就一定会当我的面表扬你。另一方面,我也不知道你在班上到底有什么道德行为,如冯玉娇,她的道德实践犹如阳光一样,照耀着我,你在班上的道德行为却怎么也照耀不到我身上。孩子的道德追求决不靠嘴巴而是靠行动来证明的呀!只有切实地牺牲自我造福大家,德威才能树立。我相信你在用言语表示对同学的关心,可是流汗水的奉献还太少。
有一件事让我做来很是艰难——让你当班长。所有干部任期都一学期,而每期的班长总是我反复寻找的角色。我早有让你担任这个独当一面的角色的想法,你当过劳动委员和团支书,就是为此作铺垫。可是终于要任命你当班长,我就感觉怀着一种不光明的思想,既觉得你的德威不够,就有自私之嫌。所有干部角色都寻找好了,大家就私下纳闷儿——怎么不知道班长是谁。有的孩子天真地问我,我似乎从没有面临过如此难以回答的问题。当大家解开这悬念时,不知作何感想。孩子们会因此改变对我一惯的看法吗?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对任命没有意见,不论从哪个角度讲,这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我是那么希望你能在这个重要的岗位上树立德威,让不以为然的孩子刮目相看。
你抱怨,因为跟我住在一起,跟同学接触的时间太少,服务大家的空间很狭窄,要是多了寝室这个舞台,道德实践的机会就大大地增加。我说,班长主要训练两种道德能力,一是发现、研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创造性的开展工作的能力。每天十多个小时在教室,班上的问题给你提供那么丰富的道德舞台,必须敏锐地发现问题,深刻地研究问题,有智慧地解决问题。学习的问题,思想的问题,孩子间的关系问题,是否能发现,鲜明地看出道德洞察力。没有真正服务大家的精神,对很多问题可能麻木不仁。单用眼睛看,我的班级井然有序,学风很浓,班风很正,哪里有什么问题?可是如果用心观察,看似平静的班级里就有种种暗流。就算发现不了暗流,如果平素积累的威望赢得信赖,大家就会向你反映。因为压力过大,单是学习的问题就很多;而同学间的人事问题则更多。我不是反复地讲,同学间远远没有经营出兄弟之情吗?朋友不都是小范围?而小团伙间卑琐的暗斗还是有的,偏见何其多?可这一切都必需敏锐的道德眼睛,你的道德眼睛还很朦胧,并没有睁开。
至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自然是我天真的一厢情愿。班级管理是开放的世界,为道德追求提供多么广阔的舞台!如何激发学习热情,如何激发大家对公益的热情,如何塑造大家的个性,都有无限的潜力可以开发。父亲把个性和道德的理论拿来建设班级,唤醒孩子们的道德和个性,重塑孩子们的生命。我们一周一个德育专题,坚持孩子课前演讲,把语文升华为塑造自我的重要阵地,使语文与德育有机统一,把班级管理与个性和道德塑造有机统一,培养出不少优秀干部,在全校成为创新工作的一面旗帜。这都为你开展创造性工作提供极好的环境,可是你既感觉茫然无从着手,又因沉重的学业而忙不过来。对于你,单是把创造性管理作为一种头脑的工作也是一种奢望,我总是感觉到你对班级管理的热情根本没有觉醒。
大家都忙学习,你似乎没有精力和热情来追求道德。你的工作是顺利的,但似乎太过顺利。你进行的日常管理富有成效,没有人敢公然违抗,因为你代表父亲的权力。你反复地表示,我阻碍你道德威信的建立,你干得好,是应该的;干不好,就被责难,因为你是我女儿。我以为,处理得好,父亲恰恰使你锦上添花。有父亲,你做好事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大家觉得父女相得益彰;有父亲,在公益管理上更有力量,正确的措施执行得更有力。逆反的性格和思维总使你寻找客观原因,向来紧闭观察自我的眼睛。父亲深信,我的班级为你重塑生命提出得天独厚的条件,而你专只看见父亲作班主任的消极因素。
立足未来社会,不断开拓新的人生的武器是个性和道德,市场是为个性强大道德高尚的人准备的,学业成绩虽然决定升学命运,却并不能决定未来发展。只要进入市场学校练的无穷的难题就毫无意义,纵然对未来事业也毫无意义。我有种顽强的希望,在学业失败的暗淡前景里,为你开辟个性和道德的新天地,渴望你能绝处缝生,另辟蹊径。不过,高考成绩底线必须是三本,否则你就难有绝地反扑的机会。如果你能高度自觉地塑造勤奋坚强勇敢叛逆的个性,学业命运就有扭转的可能,与难题斗争的热情只要开发出来,一定还可以在局部很有成效地反击高考命运。可是,恶习的堡垒严实地封锁住你的灵魂,我看不见希望的苗头,你的眼睛、声音和整个行为,无不表现出沉沉死气。
只要从家里的表现足以看出你的道德态度。我反复讲,家庭是命运的源头,是道德的第一站。我在家长会上要求大家,一定要启蒙孩子对亲人的爱,而只有在家务劳动中方能唤醒孩子的亲情。孩子必须成为家庭的主人,培养对家务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积极地建设家庭,对父亲的爱方能觉醒。如果孩子坚持做一种家务,养成习惯,爱一定会觉醒,一定会发现服务家庭奉献父母崭新的快乐,道德就会悄然觉醒。父亲从小热爱劳动,祖母把父亲当女孩子(在家乡,女孩子是家务的主要承担者)养育,家里的猪主要靠父亲喂养,那时我还很小。我的勤劳得益于母亲的教育,为后来学业的勤奋作很好的铺垫。大人并没有对我进行过爱的教育,可是我很早就懂得疼大人,为大人分忧,对双亲的爱是爱的信仰的基石。你对我的这份爱似乎并不关心,公然表示对祖母没有什么感情,因为小时候没有得到她的喂养(主要是受你母亲的影响)。母亲曾突然患了躁狂症,把痛狠狠地凿进我生命的深处(这痛与我的生命同在),我从此对母亲怀着莫名的忧惧,生怕旧病复发。随着老年到来,我对双亲生长出新的痛苦,那是对生命终结的隐患,也就格外体贴入微,努力为他们多做点事,并随时督促老人家多散步。老人病痛多起来,我的痛苦的神经日益敏感,我以为,人生的幸福也就是与双亲之间结成痛苦的纽带,每一次用纽带连接彼此就是幸福的温暖的体验。
如果父母给我的痛苦是幸福的,因为痛苦得到彼此的共鸣,那么女儿给我的痛苦就是深重的忧虑。你显然是家庭的享受者,冷漠的旁观者,懒于家务。不要说主动地做,就是命令也请不动,跟惯坏的孩子一样,不屑听命于大人。不会洗衣煮饭打扫卫生,自己的书桌零乱不堪入目。我训过多少次,称为“猪圈”,你总是不以为然,说“没什么,干净整洁!”全然不讲理。勤劳的父亲必养育懒惰的女儿,什么事都赖着不做,横竖有大人伺候。饭后电视陪着消化,叫你洗碗,赖着不动。这种对峙生动地表现着恶习,懒惰的惬意与消化的愉快叫你无论如何挪不了身。电视在培养懒惰方面,绝对是功臣。你很清楚,只要打定注意不动身,父亲总是缠不过你,一定要替你代劳。没有劳动的习惯,更不打算培养习惯,打着学习的幌子,好逸恶劳,学习怎么能勤奋呢?父亲烦恼不是为家务辛苦,而是为你不能学会勤劳,从而无法唤醒对父母的爱。偶尔父亲动怒,看来非要动身,就摔天摔地黑着脸去敷衍一下。不得已做的事总是要大人来收场,洗碗总是丢三落四,一眼就见到没有拾掇整齐,可是你浑然不觉。对父母尚且如此,还能情愿牺牲于不相干的同学吗?
我反复讲,必须首先把自己的事做好,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要对自我有高度负责的态度。然后,做一件家务,坚持下去,养成习惯,决不要大人督促。最后,家里不论什么事,都有主人翁责任感,见到什么做什么,真正成为家的主人。对父母的爱就不能不觉醒,渐渐体验到家务劳动的快乐和幸福。在家里有主人翁责任感,就容易迁移到班级,成为班级热心肠。在一切人事中,孩子就学会替他人着想,自觉修养怜悯之痛,培养敏锐的道德触角,迅速发现他人的不幸和痛苦,追求牺牲自我奉献他人的幸福。孩子的道德品质就是如此培养而成。孩子啊,为什么就不能追求道德呢?不就因为贪图恶习贿赂的安逸吗?不就因为与生俱来的私欲作怪吗?为什么在班级不能树立威信?从与父母的关系足以解释了。你认定邓军们天性好,很容易赢得威信,哪里知道是切实的自我牺牲塑造的良好形象?你的天性固然不好,可后天也没有与私欲斗争而自觉追求道德呀!你的偏见在于,不论怎样牺牲,为他人服务,自我也无法树立德威。你为什么不反省,到底为他人和班级做了什么?
你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不能准确认识自我。看起来,你对道德很有悟性,对父亲描述的道德美景很憧憬,而且在用语言对同学表示关心,以道德者自居。在就职演讲中,你的道德热情表现得很鲜明,你的承诺充满牺牲的诚意。我听着很受用,但很担心是否能实践承诺。一般干部都存在这个问题,像冯玉娇那样说得少做得多的干部并不常见。我还取笑过有的干部,计划写得比执行计划还要难。其实,你哪里把道德升华为信仰?哪有切实牺牲自我的行动?就是在情感上,你的怜悯之痛也很肤浅,无法抵达不幸孩子的命运深处。跟学业一样,你都浅尝辄止,半途而归。由于在情感上没有到达一定的深度,在服务上也就不能吃苦耐劳,而牺牲自我的利益就来得勉强。我在研究你的生命时,总感觉空洞,似乎是混沌一团,有时,当牺牲的热情鼓动起来时,似乎见出道德的雏形,其实在行为上仍被黑暗的恶习牢牢控制。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