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殉道者

正文 第二十七章 揭开恶习之密

    我苦苦地探索蒙昧生命的本源,去到别人没有去过的远方。终于发现蒙昧者所以非常不幸和痛苦,就因为不是自我的主人,而被关进恶习和环境的牢狱。不仅如此,被蒙昧生命视为神秘的命运,正是由恶习和环境制造。观察蒙昧的孩子,也一样忙忙碌碌,可一切行为要么受恶习支配,要么受环境支配,也才格外痛苦。

    在混沌岁月,恶习悄然埋下坚实的种子,这就是吃喝玩乐的本能。如果童年享受这些快乐天经地义,那么接受快乐的后果——恶习也就没有怨言,而学业因此荒废就是恶习铸成的命运。大人常犯的错误是,认定孩子追求本能的快乐神圣不可侵犯,当快乐葬送学业时,才发现孩子为当初廉价的快乐付出太重的代价。难道孩子享受快乐真是天经地义吗?

    我认为,六岁前,你享受的快乐太过饱满,现在才让自己和父亲饱受学业失败之苦。

    我也享受过游戏的快乐,制作和玩耍玩具给了我那么多快乐,可我并没有快乐死,到了初中就停止游戏,冥冥中(大概是上帝立意成全我)悄然追求学业,一心只想跳出“农门”。如果我们的玩耍还有智力活动,那么你的玩乐就主要是生理的快乐。我能把小时候赶陀螺的疯狂迁移到对难题的挑战中,实在是符合生命运行规律的。我们总是在追求,要把陀螺制造成什么体形旋转起来才“乌乌”有声(你不知道,在比赛中,当我的陀螺发出甜美的音乐时,那是怎样的骄傲和幸福);在用橡皮作动力的手枪制作中,我们可是用尽智慧提高手枪的射程:那绝对是极有益的智力和技能比赛。对玩具的研究情趣大概极容易迁移到理科难题,没有任何老师启发,我就对数学难题发生极大兴趣,到现在全身心研究孩子的生命,难道不是富有逻辑的生命运行轨迹?跟你一样,我确实不知道游戏的命运根源,难道冥冥中真有所谓上帝在主宰?

    我很悲哀地发现,你在追求快乐时,总是努力使生命远离智力,因为总是追逐肉体的安逸,把生命变成空壳。我们的游戏并不丰富,可竞技方式却灵活多样,特别是拥有广阔的独立空间(简直是一人一种玩法),在独处中比拼创新能力。你们的游戏都在热闹中进行,往往是本能简单的追逐,是过盛精力的释放,是用肢体活动填补灵魂的空虚。你在单杠上翻动的身影虽有动作技能,却更多的像是一只猴。极少有家长清醒,好吃贪玩等恶习正是童年快乐的代价,而学业命运早已注定。

    如果你把玩耍的快乐发挥得酣畅淋漓,那么我却还要干许多家务活儿——经常是体力的极限劳动,比如背很沉的红苕,实在走不动,总有一种抛弃的痛苦的冲动,虽然从没有抛弃过。到了初中,我对智力活动产生兴趣,能适应艰苦的学业,正是源于吃苦耐劳的习惯。当初,谁知道,勤劳的习惯是为勤奋作铺垫的呢?我轻易地翻越勤奋的高坎儿,学会勤奋,你却怎样也学不会。

    启蒙生命的工作从研究人类观察的固有缺陷开始。人有一双明亮的慧眼,对外部世界明察秋毫,可是对自我却无可奈何——完全看不见。这是致命的缺陷,多少蒙昧生命到死也对自我一无所知,如同菜叶上蠕动的青虫。到了中学,孩子对自我肖像往往还很陌生。为了弥补缺陷,人发明了镜子,以为能观察到自我,殊不知,照样无能为力,因为镜子里的是静止的自我,是自我的假相。只要一行动,自我就生动地表演着恶习,形象地诠释自我是谁,可自我浑然不知。

    为了证明人是瞎子,我们做过好多次这样的实验:用几个概念给自我下定义,回答自我是谁。没有一个孩子不感觉茫然,在语言仓库搜索枯肠。就是极少数情商较高的孩子,对自我也只有苍白的评价。在混沌的意识表层,往往浮起几个漂亮的词语,大家听后都不由得笑起来,因为这是极有幽默意味的喜剧表演——跟真实自我(同学眼里的自我)恰恰相反,不过是出于虚荣心想到的几个词语。越是情商差越是颓废的孩子,喜剧天赋就越突出。为了刺激当事人,我们做过这样的实验:要求某个孩子给自我下定义,同时请大家也给该同学下定义。两个结果尖锐冲突,产生极强的喜剧效果。纵然是瞎子,也足以看见孩子的懒惰,可是孩子居然能用“勤奋”标榜自我,而且说得那样顺口,唱得那样真诚,全不觉有什么不对头,人生来是自我的马屁精,也才那样喜欢他人拍马屁。我们看到,分明是违心的马屁,可听者全然不觉,很是受用。我常想,上帝造人时真是怀有恶意。

    我还发现,同样的缺点,一旦到了他人身上,自我简直无法忍受。喜欢斗殴的孩子只要见到同样的孩子,一定会迅速作出反应,一看便不顺眼——鼻子眼睛怎么长得怪模怪样?再看就有强烈的冲动——非要揍对方而无法忍受。自私者一发现别人自私,就立即充满愤恨,起来斗争,仿佛自我是天底下最无私的人。每个人都是天生的喜剧大师,包括父亲(许多时候也丢失自我)。

    不知道自我是谁,自我就丢失了,不能不沦为任恶习和环境摆布的傀儡。还有比丢失自我更可怕的人生悲剧吗?自我虽然无时无刻不受恶习支配,可对恶习浑然不觉。我要求你们养成评价自我的习惯,把反省的阳光射进黑暗的心灵,严酷解剖自我,发现自我是谁。我要求你们每天睡觉前回答三个问题——今天“做了什么”“为什么做”“是怎样做的”。只要对三个问题有满意的答案,你就是自我的主人,从恶习和环境的严酷统治中解放出来,获得自由和幸福。可是,蒙昧生命最难回答的就是这三个问题,因为三个问题清晰地勾勒出一天生命运行的轨迹,可蒙昧生命恰恰对此浑然不知。

    如果眼睛长来能看见自我,每个人都会聪明绝顶,上帝就无法统治人类;可是眼睛完全看不见自我,就给我的工作设置难以翻越的高山。

    如果上帝让观察自我的眼睛紧闭,那么我就是你们观察自我的慧眼。很早以前,恶习悄悄(自己和大人都不知道)地寄生到自我身上,用种种安逸收买自我,扮成自我尊严,使自我不论何时何地都代表恶习的意志行事。当老师指出恶习时,你立即抗争,拼命维护恶习的尊严,不惜自欺,诡辩的机智实在难得。孩子见到我这面明镜,就像猪八戒见到镜子,非要立即挥动金耙砸碎镜子不可。重塑生命的工作注定是不讨好的,你为什么至今跟我有隔阂?就因为还没有超越人性讳疾忌医的弱点。你一向认定是父亲的错误(却并不清楚到底是什么错误)造成隔阂,哪里知道正是父亲的批评和严格要求才结成隔阂?

    我的生命聚焦到打倒恶习的事业。我潜心研究蒙昧生命,探索拯救生命的策略。自我虽然丢失在恶习中,可是自我对恶习全然不知。当自我与恶习融为一体时,自我就是恶习呀!既然人对自我都是瞎子,孩子怎么会发现恶习呢?当恶习用种种安逸征服孩子,孩子就沦为恶习的傀儡,拼死维护恶习的尊严。

    在茫茫黑夜,我终于寻找到尊严的灯塔。我分明看到,所有为恶习主宰的生命无不是痛苦的,而痛苦正是生命尊严没有消灭的明证啊!尊严像中流砥柱支撑着希望的大厦,只要唤醒孩子的痛苦,第二次生命诞生的曙光就一定会升起。

    懒惰是童年赐予青年的重礼,压迫得生命承载不起。懒惰追逐的安逸是无所事事,一无所思的惬意,是把生命置于荒诞的虚无,让灵魂闲散得缥缈,让精神去流浪。如果劳累过度,恢复精神,那是休息,可是懒惰却把休息奢侈化,让自我漂泊到忘川,不知归所。

    听课时,懒惰使思维的链条断裂,让想象游走他乡,看似愉悦地徜徉于童年的游戏,其实常常迷失方向,不知所往,忘却自我,人生如梦。懒惰的安逸腐蚀灵魂可以产生强大的屏蔽功能,听不进老师讲的一句话,一个词,眼珠失去聚光的能力,像漂浮在混水里的果核,无所依傍。作业时,懒惰是放弃的安逸,与难题斗争是苦差,让文字爬格子艰苦,在迷林里寻找答案是不可忍受的烦恼。只要思考难题,思维链条就咔嚓作响,疼得浑身战栗,放弃的安逸就像坏朋友急切地等在门口,唤自己离开。阅读时,懒惰是逗留于字里行间,是在文字的林间休憩,是超越理解的苦累,悄然迷失于太虚之景。

    一无所事的安逸是旋风,卷走理性的枝叶,拔起自爱的大树,让天地混沌,山川麻木。一无所思的安逸把头脑冲刷成广漠的荒原,不长一星草木,让生命变成虚无,人生变成荒诞,行尸走肉却浑然不觉。教室变成寝室,座位变成眠床,课堂化为梦境,老师的讲课是催眠。眼睛蒙上云翳,舒服地闭起来;圆圆的头颅惬意地耷拉下来,瞌睡的安逸无法抵御。就是最难受的睡姿也是极甜美的享受,睡眠与无所事事的安逸形影不离。瞌睡的贪婪与安逸的奢侈比肩,懒惰的安逸可以堕落到看不进书上一个字,双手无法动弹,脑子僵死如冬蛰的青蛙。懒惰是一扇闸门,把生活关在外面,把希望截断。

    在安逸的引诱下,学业轻如羽毛,命运薄如纸片。也许劳作后,一无所思,一无所想,便是人生的美事,可是把休息奢侈成懒惰真的能让自我快乐吗?

    人是伟大的智慧生命,就因为能感受痛苦。生命生来必须维系,犹如风筝必须牵引。一只狗一只猫,半天地晒太阳,躺在地上,决不知道也没有苦痛,可是人就不一样。无所事事的愉快只有在劳累之后能保持短暂时光,很快,人就感觉空虚的压迫,无聊的烦恼。只要看看死气沉沉的眼睛,无精打采的动作,懒惰的痛苦就生动地表现出来。十八岁的生命怎么老气横秋?快乐怎么如此吝啬?走路像漂,抬手怎么像患了软骨病?

    所有陷落在懒惰泥沼的孩子,无不饱受无聊的折磨,却无法自拔。一方面虚假的无所事事的安逸诱骗自我,让自我拼命抓住快乐的稻草,以为真的得到快乐,却只抓到快乐的影子。天下没有一个懒惰成性的孩子真正得到快乐,那种无所事事的安逸跟吸毒很相似,是在麻醉中置人于死地,是让灵魂变成软体动物。就是小孩子,也无不体验到无聊的痛苦,才不能不用游戏填充空虚。窥探灵魂深处,自我是那样贪图又怨恨懒惰的安逸,眼看大片大片的光阴给懒惰蚕食,不能不痛悔。特别是前途的渺茫,人生的绝望,使自我不能不痛恨懒惰。另一方面,懒惰像坏朋友,分明憎恨都无法挣脱。自我片刻也离不开懒惰,犹如吸毒者离不开毒品,无法挣脱懒惰的严酷统治,为虚假的安逸所俘虏。只要动手抬脚,就软绵绵的感觉艰苦,只要试图开垦荒芜的头脑,就说不出的难受,浑身不得劲儿。

    只有沉沦于懒惰的孩子,才体验到动动脑筋,抬抬手脚的艰难,仿佛垂危的老人,战战兢兢地动弹不得。那是怎样痛苦啊!要把思维集中,跟着老师去解一道题,迟钝的思维仿佛生锈的齿轮,转动不起来,感觉生疼,于是沉溺于虚无的安逸。

    问题在于,懒惰的孩子虽然沉湎于痛苦的内心冲突,却并不知道,虽然痛恨懒惰却不清醒,顽固地守护懒惰,生动地表演蒙昧。只要老师要求做一点事,不仅不自觉起来与懒惰斗争,反而与老师为敌,执拗地认定是老师与自我作对。孩子是活火山,一触即发,与其说是执迷不悟,不如说是痛苦找到发泄的路径。孩子轻易地越过对老师的尊重,忤逆得不可理喻,可是我很理解。正是懒惰压迫得孩子要发狂,不论是谁,只要稍稍刺激就成为叛逆的对象,哪里顾得老师还是长辈?看似无理取闹,匪夷所思,其实是发泄无聊的痛苦,哪里是与老师作对?逆反得越是刚烈,疯狂得蹦跳,喊叫,要撕碎躯体,越是准确地反映,孩子心头累积的苦痛深重到无法忍受,教育的契机到来。

    老师总是无法忍受忤逆胡来,毫无愧疚地抛弃孩子,我却暗暗高兴。每次遇到孩子痛苦发作,我就立即收敛兵器,轻易地超越师道尊严,既为孩子的痛苦深深震撼,也敏感到唤醒生命的契机到来,不仅不与孩子斗,反而安抚孩子,引导孩子观察和研究自我,发现痛苦的原因。

    不仅饱受无聊之痛,孩子还饱受尊严被抹杀之痛。不论怎样堕落的生命,看似怎样糟蹋自我,尊严都决不会消灭,孩子非常痛苦,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渴望健全的生活。这就是打倒恶习的法宝。恶习对尊严的抹杀,对自我价值的否定,一定会让自我饱受痛苦。只要唤醒痛苦,重塑生命即有可能。可是,要唤醒孩子的痛苦并非易事,特别是对懒惰成性的孩子,沉湎越深,越难唤醒。越是堕落的生命,越是触动不得,讳疾忌医的弱点表现越突出。我是孩子的镜子,可孩子本能地抗拒这面明镜。

    有什么办法让孩子正视惨不忍睹的自我呢?只有怜悯的智慧。我必须解剖孩子的灵魂,扮演孩子的痛苦,把混沌的痛苦澄清,然后向孩子逼真地表演。懒惰的痛苦主宰我俩,痛苦使两颗心相融为一体。可是我比孩子更痛苦,因为我不仅比孩子痛苦得清醒,更懂得孩子未来的不幸,思想的智慧使我成为孩子痛苦的导师。

    我的台词日益饱满有力,含着蒙昧生命最深刻的痛苦,发诸我的肺腑,进入孩子肺腑。我深信,只要能抵达心灵深处,就一定能征服孩子。你不知道,我对余松懋等孩子用心苦到何种程度,可以说,我的话语能让孩子醍醐灌顶。孩子在痛苦中盼了那么多年,终于等到我。不论怎样忤逆的孩子,我都非常忌讳与孩子斗气,而是毫无条件地接纳孩子,以无限广阔的胸怀拥抱不幸的孩子。我沉痛地描述孩子的痛苦,把为恶习虐待的悲惨现状揭露无遗,把内心黑暗的冲突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我的痛苦安抚叛逆的本能,熨帖狂躁的灵魂,在痛苦的共鸣中,孩子不能不睁开观察自我的眼睛。怜悯的大痛让我超越师道尊严,也让孩子超越人性弱点,成为启蒙生命的大智慧。

    我的话语句句直抵灵魂最深处,孩子第一次洞见悲惨的自我,懒惰的罪魁原形毕露,从痛苦里听出自我心灵的呐喊——沉睡的尊严怎么能忍受恶习的践踏,必须觉醒了。痛苦主宰着孩子,可莫大的欢乐同样主宰着孩子。

    我体验到艺术欣赏的巨大快乐,人是多么古怪的生命!只要超越自我而体验到他人的不幸和痛苦,就获得纯洁的快乐。我深刻地感受到孩子全部的痛苦,遭受恶习非人虐待的痛苦,颓废如泥的痛苦,挣扎于泥沼里不能自拔的痛苦,渴望解放却无力反抗的痛苦,前途灰暗绝望的痛苦……种种痛苦酝酿出琼浆,我畅饮琼浆,跟忘情地沉浸于经典里的快乐是怎样相似?不幸把我与孩子的一切隔阂清扫干净,痛苦把我与孩子的生命扭结为一体。每个堕落的孩子就是一部经典,拥有感人至深的伟大力量。欣赏这样的经典就是我的使命啦!我为能欣赏孩子的不幸而骄傲,没有谁能像我一样,深刻地理解堕落的孩子。我由欣赏孩子的“经典”而窥探到天堂美景,真的爱就是怜悯之痛啊!为了追求天堂的快乐,我才自觉地蓄养怜悯的痛苦。生命既可以用私欲腐蚀灵魂,日益走向死胡同;也可以用怜悯积养丰沛的痛苦,日益走向快乐的天堂:全看自我怎样经营生命。

    如果我还有教育智慧,那是怜悯之痛发掘的。瞧着堕落的孩子,目光流溢着温暖,那是怜悯倾注的热情;向孩子吐出的每句话,无不说到孩子的心坎,那是怜悯赐予的智慧。怜悯塑造我,使我的生命贮满痛苦。与孩子哪怕最琐细的接触,都倾注怜悯之痛,为彼此创造那么多快乐。有的孩子都惊讶,我何以能宽容每个忤逆的孩子。那都是怜悯赋予我的智慧呀!叛逆的殷鸿儒是孩子们难以接纳的生命,可是我不仅豪迈地接纳,而且征服他,最终唤醒他的第二次生命。所有老师都理直气壮地排斥他,我却对他充满温柔的怜悯之痛。

    怜悯的痛苦随时催生创新的快乐。我的痛苦既是孩子的痛苦,又超越孩子的痛苦,因为我的痛苦如一注阳光,照亮孩子黑暗的痛苦,让走投无路的生命豁然开朗。既然人性的弱点表现为无法观察自我,教育的使命就是开发孩子认识自我的智慧。有孩子说,尊严的觉醒标志第二次生命的诞生。我是能为孩子创造第二次生命的人,享受到别的老师难以享受的崇高的快乐。

    当潜意识的痛苦在我的指引下终于觉醒,孩子就发现崭新的快乐——自爱觉醒的快乐。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