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高阳传之不能见如来

正文 第四回:应怜屐齿印苍苔4

    接下来的日子,我一心求好,细心将养着,果然如众人所盼,慢慢有了些胃口,身子也比之前渐渐丰盈起来。虽然麻痹症状并未有多少缓解,偶尔入梦也还是惊悚呓语,但至少在人前,我的气色比往日要好的多。

    为了疏通手臂经络,我开始日日跟着宫中极富盛名的主爵郎中阎立本与将作大匠阎立德练字作画,学习临摹他们之间画风的不同。稍稍得闲的时候,就不分昼夜地去宫中藏书阁替东宫佛堂院埋首抄录《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样麻木其间,待到把每卷书册都抄录了三遍时,再举目从铜镜中凝视自己,果然眼神纯澈干净,心如止水。

    这一日早朝后,父皇与三哥特地来我百福殿中陪我一起用早膳。三人正谈笑间,九哥李治进入殿中,这次,他竟给我带来一直盼望的消息。

    “父皇、三哥、十七妹,这两日儿臣托人在长安城中寻,终于不负辛苦,果真寻到一个会解蛊毒之人。”

    父皇自然龙颜大悦,问道:“哦?治儿,是何名医,居住何处?”

    李治向来温文尔雅,说话不紧不慢:“回父皇的话,此人并不是医师,也不曾在长安城中开设医馆,乃是西北郊金城坊会昌寺一沙门,法号辩机。据其寺中主持道岳法师所言,辩机自幼学医,凡疑难杂症,无一不会,想来他对蛊毒一类也是极为精通的。”

    沙门?辩机?我私想,这和尚的法号还真是奇怪……不过,那日在街头遇到的那名禅师也是沙门呢。

    “可有几分把握?此人不过一小小和尚,医术并不出名……”李恪在旁颇为疑惑,似乎并不认可。

    李治点点头,说:“三哥说的不错,父皇,儿臣还特意询问了寺中其他禅师,都说这辩机为人处世极为低调,医术高明却并不张扬。可长安城中凡有患毒、蛊之人,皆往会昌寺寻此人治疗。儿臣想,若是为十七妹解蛊,应有八成把握。”

    九哥说有八成把握,我便能信有九成。虽说他平日里性子上有些懦弱不争,但为人善良极有孝心,做事也是心细如发,只求稳妥。就连父皇也常夸奖晋王治办事能让人放心。

    “嗯,有八成也比找不到人好。他若真能为嬿婉解蛊,不是医师不设医馆又何妨?只是,为避免朝中言官将相议论……”父皇沉吟了一下,传唤一旁的贴身太监,道:“王德,传朕旨意。”他停了一下,继续道,“即着会昌寺沙门辩机禅师进宫为高阳公主讲述佛经,结善缘。”

    “奴才领命。”

    “父皇!儿臣对此有异议!让一个不知医术底细的和尚给十七妹解蛊毒,这太……”

    父皇转身拍了拍李恪的肩膀,点点头,说:“恪儿,父皇知道你担心什么。但是眼下,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这几日在城中贴了那么多悬赏寻人榜,揭榜的能有多少?更遑论只为赏赐才去揭榜的人。恪儿,你十七妹危在旦夕,父皇也是不得法啊。”

    李恪听了这话,也只得低头,道:“父皇说的是,儿臣明白了。”

    “三哥,你放心吧。九哥找的人,想必医术应该极好。对吧,九哥?我我从桌案边起身,上前两步,挽住他的臂膀,又揽住李治的手,朝他笑道:“这次,嬿婉可真要好生谢谢治哥哥了。”

    李治摸摸我的头,温和道:“这是九哥该做的,咱们都是兄妹,何谈谢谢二字?”

    我点点头,了然一笑。

    (注1:阎立本—中国唐代画家兼工程学家。汉族,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临潼县)人,出身贵族。其父阎毗北周时为驸马,因为阎擅长工艺,多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建筑都很擅长,隋文帝和隋炀帝均爱其才艺。阎立本于贞观年间任主爵郎中、刑部侍郎、将作少监。显庆初升工部尚书。他的父亲阎毗和兄长阎立德都善长于绘画、工艺、建筑,阎立本亦秉承其家学,他尤其善长于绘画。他善画人物、车马、台阁,尤擅长于肖像画与历史人物画。曾为唐太宗画《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为当时称誉。他的作品有有《步辇图》、《古帝王图》、《职贡图》、《萧翼赚兰亭图》等传世。)

    (注2:阎立德—唐代建筑家,工艺美术家,画家。名让,字立德,以字行。出身于工程世家,唐武德至贞观年间任尚衣奉御、将作少匠、将作大匠、工部尚书等。对工艺、绘画造诣颇深,曾主持设计帝后所用服饰。绘画以人物、树石、禽兽见长,与弟阎立本同为著名画家。太宗时升任将作少匠、将作大匠,负责兴建宫室、陵墓等工程。曾主持修建翠微宫、玉华宫以及献陵(高祖李渊墓)、昭陵(太宗李世民墓)等重大工程,深为太宗赞许和重用,官至工部尚书。史载:贞观三年(629)东蛮谢元深到长安朝觐,阎立德奉诏画《王会图》纪其事,以歌颂唐帝国的强大兴盛和与远边民族的友好关系。他还画过《文成公主降番图》,形象地记录了贞观十五年太宗命文成公主赴吐蕃与松赞干布联姻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可惜这些作品都没有流传下来)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