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第八章 夜谈(下)
“兵符,什么兵符?”路远兮的表情略有些困惑。
路远兮出身河北冀州的贵族世家,在儿孙满堂的家里排行老幺。十三岁那年游学京师,就读于太学。年仅十六岁,便进士及第,入了天章阁,官拜禁中侍读。那是一不大不小的正七品职事官,油水也颇为丰厚,可路远兮却是郁郁寡欢。他本是怀着满腔热血,想凭一己之力,在朝堂上博得一席之地,可无奈得了这一清闲极了的美差,终日无所事事,现实与理想落差太大,年轻人心中不免郁郁不得释解。
他在太学时便与三皇子宇文勰交好,此次南伐,又暗中求助宫中表姑路妃,终于得了征远大将军宇文勰帐下主薄这一差事。本想着趁这次机会,在军中大展身手,建功立业,可不料自己刚到军营中,便生起了病,不出半月,原本俊美的脸庞已是消瘦的像把尖刀,攻破临安后,便一直留在那里养病,今日才尾随宇文勰从临安回了金陵,至于兵符一事更是无人告知与他。
宇文恪端起一盏茶,用碗盖拨了一下杯中的浮沫,饮了一口,正色道“西南黔地,藏匿着周国世家的数万重兵,且骁勇善战,是金陵已故族长、当年的护国将军谢瑀亲手创建的西南军队。他死后,这调兵遣将的兵符便落到了谢家两个儿子的手里。”
萧子明在金陵时与谢长君交好,后者又甚是爱惜推崇这已废的小太子,我料想,萧子明早就知晓了西南黔地藏有重兵一事,这也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为何萧子明会逃到频临黔州的蜀中之地。”
“如此说来,那宇文将军又是如何知晓此事的呢?”路远兮不解的问道,
“这便要多谢司徒谢思林大人的告知。”宇文恪放下手中的茶,挺直身板,拱手,道,“老夫多年前便甚是倾慕谢司徒,进攻临安时,谢司徒深夜前往老夫的帐下,秉烛夜谈,谢大人所忧所虑,与我心有戚戚焉。
此人虽背了一个不孝不悌、卖国求荣、背主叛国的奸诈小人骂名,然其韬韫儒墨、心忧天下的胸怀,却是无人可及。
大魏与周国的连年征战已经持续了十余年,铁骑踏处,两国百姓皆是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宛若修罗地狱,谢司徒爱惜子民,乃是痛心疾首,
又感叹于周文帝偏安一隅,歌舞升平,不理朝政,崇信宦官妖后谗言,禁锢善类,废黜嫡出的太子,无力稳固江山。
而我大魏,恰逢贤君,国富兵强,三殿下又是雄才伟略,一统天下之大任必将落于大魏之手。周国王师在谢司徒的统领下,不战而降,为的便是止息战火,还天下以太平。”
说到此处,他顿了一下,又接着道,“而后他又告知老夫兵符一事,老夫手中的这半块墨玉兵符,便是谢大人当日所赠。另外半块,为他的胞弟谢长君所持有。”
宇文恪从怀中小心翼翼的掏出那块椭圆形的墨玉兵符,还带着体温的黑色石头在烛光的摇曳下泛着幽幽光泽,静静地躺在他的手心里。
刀疤脸李昌珉看了片刻,忍不住笑了起来,“冠冕堂皇的话,左将军说的是妙极了。”
“那谢思林不过是个宵小之辈,息兵倒戈所求不过是荣华富贵,高官厚禄,在宇文将军眼中竟成了功不可盖的大英雄了。”
忽又脸色一转,冷冷的说道“他今日可以挟持君王,逼宫下诏,投降我大魏,他日也保不准会再次卖主求荣,背后插刀,微臣以为,这种人,殿下还是甚用为妙呀。”
“用还是不用谢思林,暂且还是后话,让孤现在一筹莫展的乃是兵符一事。”宇文勰的眉心轻轻抽搐了两下,叹息道
“不过是块破石头而已。西南藏有重兵一事的真假,尚未可知,左将军仅凭谢思林的一面之词,就开始夸夸其谈、杞人忧天,不会是为了混淆殿下的视线吧,要知储位之争才是殿下最该放在心上的事情,把精力放在莫须有的事情上,岂不是会被别人转了空子。”李昌珉,闻言道
“李昌珉,你血口喷人,”宇文恪怒声吼道,双手重重地拍在下首的案几上,震得那杯已经凉透了得茶水,叮叮作响,洒出了大半,溅到了他的长衫上。
宇文恪丝毫没有理会,只是站起身来,朝着宇文勰,深深一拱,道。“殿下,老夫方才所说,皆是肺腑之言,没有半点私心呀,还望殿下明察。”
宇文勰没有表态,半倚着身子,靠在乌木雕花的榻几上,狭长的凤目里映着点点星火,清浅流溢,让人猜不透他在想什么。烛光把他的身影拉的修长,投在地面上,活像一只藏在夜幕中蛰食的豺狼,小心翼翼的防范着周围的一切,等待这猎物的到来。
路远兮看在眼中,叹了一口气,劝道“伯父切勿动怒,李校尉也不过是猜测而已,他所说的话,也是有些道理的。”,
宇文勰这才轻轻咳了一声,慢悠悠的说道“诸位这般开诚布公,置腹推心,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大魏,为了孤,孤王看在眼里,自然挂在心间,明察秋毫。不过嘛,”
他语气一转,手指搭在斜榻旁边,轻轻的敲着榻几的台面,“虎符一事,还未有结论,叔父还是应该先拿出证据,确认这消息的真假,再来商议。”
路远兮闻言,开口道“微臣也认为在此事尚未定夺之前,还是先要以大局为重,蜀中萧子明,不足为患。”
方又接着说道“会不会兵符和西南军只是谢司徒支的一个幌子,为的是加重他自身的筹码呢?”
“且不说黔州之地,山高水恶,乃是蛮夷之邦,在此处藏兵,有何可防备,单提谢长君,死守金陵,苦战半个月,弹尽粮绝,他既然手握西南重兵,为何当时不尽快调兵遣将,用来防卫金陵呢。所以臣认为,兵符一事不可全信。”
宇文恪张了张嘴,正要开口争辩,忽又看到宇文勰盯着他看的那副阴沉面孔,
“正德言之有理,自打这金陵城被孤王攻破,便围得如铁桶一般,那谢家更是掘地三尺,也没找到那半块兵符,孤心中也暗自揣测,此事的真假。”宇文勰冷冷的说道
“嗨!殿下那日万不该意气用事,一怒之下杀了谢长君的。”宇文恪重重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叹息道。“会不会在谢长君那个侄女的身上”眼神一转,复又问道。
“谢家小娘子的父亲,可是与您交好的谢思林呀,伯父您不会怀疑她吧,”路远兮有些不满的说道,
“孤王把她扔到牢狱之前,便派人彻底搜查了她的全身,并没有发现什么可疑之处,被囚禁的那半个月,早就把她的胆子吓破了,要是兵符在她的手里,孤王料想,她一早便双手奉还了。”宇文勰不以为意的摆了摆手。
“不会是萧子明已经得到了那半块兵符呢?”路远兮问道,
“绝无可能,城破前几日,谢长君曾派遣侍卫突破我军的重围,修书谢司徒,像他索要另外半块兵符,而此时的萧子明早已随着谢长君的两个儿子,离了金陵。”宇文恪道
“老夫料想,这半块兵符一定还留在金陵城,谢长君死了,他的妻子族人也都尽数被屠,只余下她这个孤零零的侄女,那兵符究竟在谁的手里呢。”
“谢氏青淼,还是防着点好呀,他毕竟是养在谢长君膝下的”
宇文勰听了,扑哧一笑,向宇文恪道:“叔父呀,您可真逗。一面劝孤求娶她,一面又教唆孤防备她,孤王的本领看来是真不小呀。”
宇文恪听闻此话,头上冒出一层冷汗。
“诸位,孤王心中已有定夺,暂且不会大规模的出兵攻打蜀中。叔父,那半块兵符还是交由你来保管,待我找回另外半块,将黔州的西南军队编于我的部下,得了储位,再去围剿萧子明也不迟。”
殿下您可要考虑清楚呀,若是萧子明先于殿下得此兵符,便是如虎添翼,那时殿下再出兵可就是难于上青天了呀,此次伐南虽是号称八十万大军,可是我们都清楚,真正能排上用场的不足一半呀,殿下您----
“叔父不必多虑,萧子明与孤王而言,不过是一狼狈至极、东躲西藏的丧家之犬,孤王若是今夜开口要他的命,第二日便会有人从荆州快马加鞭将他的首级奉于孤的面前。”
“老臣还是觉得……”
“好了叔父,已经快要三更天了,诸位还是早些回去休息吧,孤王也乏了。”宇文勰一只手沉沉的落在左将军宇文恪的肩膀上,打断了他的争辩,接着又掩袖打了一个哈欠。
宇文恪无奈的摇了摇头,“还望殿下三思,臣告退。”
路远兮、里昌珉二人也躬身行礼道“臣先告退了。”
宇文勰挥了挥手,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中又暗中揣测这兵符的下落和谢思林此人是否可用,再三思量,仍然毫无头绪,便甩了甩手,信步踱回卧房。
--------------------------------------------------------------------
“哼,不过是一寒门庶子、破落户而已,救了殿下一命,便自命清高,不把老夫放在眼里…….”
,“伯父,您身居高职,享沐皇恩,又何必跟他一般计较呢……….”
“殿下是愈发的有主见喽!也不再采纳老夫的建议了,唉…………………..”
李昌珉站在大门外的那片黑暗之中,几句若有若无的嘲讽随着冬日里的咧咧寒风飘到他的耳旁。他那张有些狰狞的面庞微微上扬,或许是在凝视空中那轮在黎明前渐渐消失的皎皎满月,又或许是在眺望这孤寂萧索的金陵城。
一个约莫十三四岁的家丁小跑着牵来他骑得那匹高头骏马马,鞠躬作揖道“李校尉,您走好。”
“好,快点回去吧。”
他的声音有些疲惫而伤感,眼角也略微带着点湿润,藏在暗夜中的脸沉静的犹如冬日里布满鲜血的金陵城墙。
李昌珉策马回到驻扎在城外的军营时,天还未亮,整个城市沉睡在寂静里,天地之间一片灰蒙蒙的,他带着些许睡意踉跄着跌入霞光未露前的清晨。
邈远处,长风怒吼;城墙上,苍鹰盘旋,犹然等待黎明前曙光的到来。
路远兮出身河北冀州的贵族世家,在儿孙满堂的家里排行老幺。十三岁那年游学京师,就读于太学。年仅十六岁,便进士及第,入了天章阁,官拜禁中侍读。那是一不大不小的正七品职事官,油水也颇为丰厚,可路远兮却是郁郁寡欢。他本是怀着满腔热血,想凭一己之力,在朝堂上博得一席之地,可无奈得了这一清闲极了的美差,终日无所事事,现实与理想落差太大,年轻人心中不免郁郁不得释解。
他在太学时便与三皇子宇文勰交好,此次南伐,又暗中求助宫中表姑路妃,终于得了征远大将军宇文勰帐下主薄这一差事。本想着趁这次机会,在军中大展身手,建功立业,可不料自己刚到军营中,便生起了病,不出半月,原本俊美的脸庞已是消瘦的像把尖刀,攻破临安后,便一直留在那里养病,今日才尾随宇文勰从临安回了金陵,至于兵符一事更是无人告知与他。
宇文恪端起一盏茶,用碗盖拨了一下杯中的浮沫,饮了一口,正色道“西南黔地,藏匿着周国世家的数万重兵,且骁勇善战,是金陵已故族长、当年的护国将军谢瑀亲手创建的西南军队。他死后,这调兵遣将的兵符便落到了谢家两个儿子的手里。”
萧子明在金陵时与谢长君交好,后者又甚是爱惜推崇这已废的小太子,我料想,萧子明早就知晓了西南黔地藏有重兵一事,这也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为何萧子明会逃到频临黔州的蜀中之地。”
“如此说来,那宇文将军又是如何知晓此事的呢?”路远兮不解的问道,
“这便要多谢司徒谢思林大人的告知。”宇文恪放下手中的茶,挺直身板,拱手,道,“老夫多年前便甚是倾慕谢司徒,进攻临安时,谢司徒深夜前往老夫的帐下,秉烛夜谈,谢大人所忧所虑,与我心有戚戚焉。
此人虽背了一个不孝不悌、卖国求荣、背主叛国的奸诈小人骂名,然其韬韫儒墨、心忧天下的胸怀,却是无人可及。
大魏与周国的连年征战已经持续了十余年,铁骑踏处,两国百姓皆是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宛若修罗地狱,谢司徒爱惜子民,乃是痛心疾首,
又感叹于周文帝偏安一隅,歌舞升平,不理朝政,崇信宦官妖后谗言,禁锢善类,废黜嫡出的太子,无力稳固江山。
而我大魏,恰逢贤君,国富兵强,三殿下又是雄才伟略,一统天下之大任必将落于大魏之手。周国王师在谢司徒的统领下,不战而降,为的便是止息战火,还天下以太平。”
说到此处,他顿了一下,又接着道,“而后他又告知老夫兵符一事,老夫手中的这半块墨玉兵符,便是谢大人当日所赠。另外半块,为他的胞弟谢长君所持有。”
宇文恪从怀中小心翼翼的掏出那块椭圆形的墨玉兵符,还带着体温的黑色石头在烛光的摇曳下泛着幽幽光泽,静静地躺在他的手心里。
刀疤脸李昌珉看了片刻,忍不住笑了起来,“冠冕堂皇的话,左将军说的是妙极了。”
“那谢思林不过是个宵小之辈,息兵倒戈所求不过是荣华富贵,高官厚禄,在宇文将军眼中竟成了功不可盖的大英雄了。”
忽又脸色一转,冷冷的说道“他今日可以挟持君王,逼宫下诏,投降我大魏,他日也保不准会再次卖主求荣,背后插刀,微臣以为,这种人,殿下还是甚用为妙呀。”
“用还是不用谢思林,暂且还是后话,让孤现在一筹莫展的乃是兵符一事。”宇文勰的眉心轻轻抽搐了两下,叹息道
“不过是块破石头而已。西南藏有重兵一事的真假,尚未可知,左将军仅凭谢思林的一面之词,就开始夸夸其谈、杞人忧天,不会是为了混淆殿下的视线吧,要知储位之争才是殿下最该放在心上的事情,把精力放在莫须有的事情上,岂不是会被别人转了空子。”李昌珉,闻言道
“李昌珉,你血口喷人,”宇文恪怒声吼道,双手重重地拍在下首的案几上,震得那杯已经凉透了得茶水,叮叮作响,洒出了大半,溅到了他的长衫上。
宇文恪丝毫没有理会,只是站起身来,朝着宇文勰,深深一拱,道。“殿下,老夫方才所说,皆是肺腑之言,没有半点私心呀,还望殿下明察。”
宇文勰没有表态,半倚着身子,靠在乌木雕花的榻几上,狭长的凤目里映着点点星火,清浅流溢,让人猜不透他在想什么。烛光把他的身影拉的修长,投在地面上,活像一只藏在夜幕中蛰食的豺狼,小心翼翼的防范着周围的一切,等待这猎物的到来。
路远兮看在眼中,叹了一口气,劝道“伯父切勿动怒,李校尉也不过是猜测而已,他所说的话,也是有些道理的。”,
宇文勰这才轻轻咳了一声,慢悠悠的说道“诸位这般开诚布公,置腹推心,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大魏,为了孤,孤王看在眼里,自然挂在心间,明察秋毫。不过嘛,”
他语气一转,手指搭在斜榻旁边,轻轻的敲着榻几的台面,“虎符一事,还未有结论,叔父还是应该先拿出证据,确认这消息的真假,再来商议。”
路远兮闻言,开口道“微臣也认为在此事尚未定夺之前,还是先要以大局为重,蜀中萧子明,不足为患。”
方又接着说道“会不会兵符和西南军只是谢司徒支的一个幌子,为的是加重他自身的筹码呢?”
“且不说黔州之地,山高水恶,乃是蛮夷之邦,在此处藏兵,有何可防备,单提谢长君,死守金陵,苦战半个月,弹尽粮绝,他既然手握西南重兵,为何当时不尽快调兵遣将,用来防卫金陵呢。所以臣认为,兵符一事不可全信。”
宇文恪张了张嘴,正要开口争辩,忽又看到宇文勰盯着他看的那副阴沉面孔,
“正德言之有理,自打这金陵城被孤王攻破,便围得如铁桶一般,那谢家更是掘地三尺,也没找到那半块兵符,孤心中也暗自揣测,此事的真假。”宇文勰冷冷的说道
“嗨!殿下那日万不该意气用事,一怒之下杀了谢长君的。”宇文恪重重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叹息道。“会不会在谢长君那个侄女的身上”眼神一转,复又问道。
“谢家小娘子的父亲,可是与您交好的谢思林呀,伯父您不会怀疑她吧,”路远兮有些不满的说道,
“孤王把她扔到牢狱之前,便派人彻底搜查了她的全身,并没有发现什么可疑之处,被囚禁的那半个月,早就把她的胆子吓破了,要是兵符在她的手里,孤王料想,她一早便双手奉还了。”宇文勰不以为意的摆了摆手。
“不会是萧子明已经得到了那半块兵符呢?”路远兮问道,
“绝无可能,城破前几日,谢长君曾派遣侍卫突破我军的重围,修书谢司徒,像他索要另外半块兵符,而此时的萧子明早已随着谢长君的两个儿子,离了金陵。”宇文恪道
“老夫料想,这半块兵符一定还留在金陵城,谢长君死了,他的妻子族人也都尽数被屠,只余下她这个孤零零的侄女,那兵符究竟在谁的手里呢。”
“谢氏青淼,还是防着点好呀,他毕竟是养在谢长君膝下的”
宇文勰听了,扑哧一笑,向宇文恪道:“叔父呀,您可真逗。一面劝孤求娶她,一面又教唆孤防备她,孤王的本领看来是真不小呀。”
宇文恪听闻此话,头上冒出一层冷汗。
“诸位,孤王心中已有定夺,暂且不会大规模的出兵攻打蜀中。叔父,那半块兵符还是交由你来保管,待我找回另外半块,将黔州的西南军队编于我的部下,得了储位,再去围剿萧子明也不迟。”
殿下您可要考虑清楚呀,若是萧子明先于殿下得此兵符,便是如虎添翼,那时殿下再出兵可就是难于上青天了呀,此次伐南虽是号称八十万大军,可是我们都清楚,真正能排上用场的不足一半呀,殿下您----
“叔父不必多虑,萧子明与孤王而言,不过是一狼狈至极、东躲西藏的丧家之犬,孤王若是今夜开口要他的命,第二日便会有人从荆州快马加鞭将他的首级奉于孤的面前。”
“老臣还是觉得……”
“好了叔父,已经快要三更天了,诸位还是早些回去休息吧,孤王也乏了。”宇文勰一只手沉沉的落在左将军宇文恪的肩膀上,打断了他的争辩,接着又掩袖打了一个哈欠。
宇文恪无奈的摇了摇头,“还望殿下三思,臣告退。”
路远兮、里昌珉二人也躬身行礼道“臣先告退了。”
宇文勰挥了挥手,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心中又暗中揣测这兵符的下落和谢思林此人是否可用,再三思量,仍然毫无头绪,便甩了甩手,信步踱回卧房。
--------------------------------------------------------------------
“哼,不过是一寒门庶子、破落户而已,救了殿下一命,便自命清高,不把老夫放在眼里…….”
,“伯父,您身居高职,享沐皇恩,又何必跟他一般计较呢……….”
“殿下是愈发的有主见喽!也不再采纳老夫的建议了,唉…………………..”
李昌珉站在大门外的那片黑暗之中,几句若有若无的嘲讽随着冬日里的咧咧寒风飘到他的耳旁。他那张有些狰狞的面庞微微上扬,或许是在凝视空中那轮在黎明前渐渐消失的皎皎满月,又或许是在眺望这孤寂萧索的金陵城。
一个约莫十三四岁的家丁小跑着牵来他骑得那匹高头骏马马,鞠躬作揖道“李校尉,您走好。”
“好,快点回去吧。”
他的声音有些疲惫而伤感,眼角也略微带着点湿润,藏在暗夜中的脸沉静的犹如冬日里布满鲜血的金陵城墙。
李昌珉策马回到驻扎在城外的军营时,天还未亮,整个城市沉睡在寂静里,天地之间一片灰蒙蒙的,他带着些许睡意踉跄着跌入霞光未露前的清晨。
邈远处,长风怒吼;城墙上,苍鹰盘旋,犹然等待黎明前曙光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