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第七章 夜谈(上)
亥时已过,原本喧嚣热闹的大殿内已是悄无声息,只余几个打扫的奴仆正轻手轻脚的收拾着残宴。
宇文勰静静地伫立在内殿书房的窗边,手中执着一份帛书,抬头望向幽暗长空上的那轮满月,皎洁的月光晕散在他那双布满阴霾的双眸里,脸上写满了疑惑、不甘与失落,再没了方才夜宴上桀骜不驯,藐视群雄的傲慢神态。
夹渣着雪花的冷风从他耳旁呼啸穿梭,宇文勰感觉到一阵刺骨的寒意传遍他的全身,他抿紧嘴唇,信手关上窗子,转过身去,望着旁边站立的三人,冷言道:“孤王今早收到父皇的修书,他命孤继续留守江浙,安抚流民,重建金陵,无诏不得返回京城。”
“这些年来,父皇圣躬违和,中宫太子悬而不立,朝堂内满是老大的人,孤王本是最佳人选,却被放逐在这燕声啾响,莺语歌鸣的江南温柔水乡,父皇不会是想让我留守这里做个太平王爷吧。”他忿忿地说道,手中的帛书被他掷于地上。
宇文恪弯腰捡起地上的帛书,“殿下此言差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大皇子虽至性仁孝,淑质惠和,被朝中文臣所推崇,然其张而自持,华而不实,并非王者之师,于陛下而言也不过是臣子而已。况且他的庶出身份摆在那里。
而殿下您手握兵权,占据这江南富饶之地,自小又是养在皇后膝下,那储位于情于理也是您的,量他也是翻不过天的,殿下无需担忧。”
他把帛书折好,轻轻地放在案几上,忽又补道,“殿下那日万不该杀了谢长君的,此人虽愚昧不知变通,但骨子里却有些铁骨铮铮的豪迈气势,金陵的谢家是倒了,可他们的族人遍布江南,身居高职,甚至私养家兵,现在这些江南世家名义上臣服归顺了我大魏,可私下却是流言时起,更有小人借机而乱,心怀叵测。
宇文勰听了此话,沉吟良久,冷言道:孤王既杀了谢长君,已是不争的事实,木已成舟,可悲与否,暂且不论。君子先识利害而后行大义,若不是孤下令血洗金陵,临安那群南朝汉人也不会如此轻易投降。
身旁的李昌珉随即附议道:“殿下出身嫡长,怀抱王气,才智过人,乃是万民表帅。现下战祸纷起,殿下的骁勇善战、一举攻破金陵。要想彻底收复南周这庞大、繁杂的疆域,本就需要雷厉风行、威严有加的手段。若是一味地食古不化,死守着仁义理念,不仅误臣、误主,更会误国呀。”
宇文恪愤愤地瞪了李昌珉一眼,道:“依老臣所见殿下眼前最该做的,应是安抚笼络前周高门氏族的人心,恩威并施,巩固您在江南的政权。谢长君膝下,留有一侄女,年色少艾,老臣建议殿下纳为侧妃,方好堵塞流言。”
”
宇文勰听了,笑而不语,过了片刻才开口道:“确如叔父所言,是一螓首蛾眉,婉约清美的江南女子,只不过性子有些急躁,做事没有脑子。”
“她不过是一身在乱世,失了家人,又惊吓过度的小娘子,殿下今日晚宴上不该出言讥讽她的,”立在一旁的路远兮争辩道,脑中闪过早些时候梅花影里谢青淼那张柔美到了极致的粉面。
“孤王曾在临安见过她的长姊谢青垚,生得是凤目朱唇,英姿飒爽,又颇有些见解,像极了我北魏女儿,孤与她相谈甚欢。”
随后又摇摇头,“本是同胞姊妹,可长相,性格确是大相径庭,怪哉,怪哉。”
“那又有何所怪呢,殿下与先太子一同养在慕容皇后的未央宫,习性却也是是南辕北辙呀,”路远兮张口便道。
身旁的刀疤脸沉沉的咳了一声,似在提醒路远兮不要再说下去。
一阵狂风把刚才宇文勰关上的窗子又吹开了,外面树枝上的雪花被风扫进屋内,宇文勰略有所思,脸色变得阴沉下来。
“殿下不会是相中了谢家长女吧?”路远兮问道,打断了他的沉思。
“区区一女子而已,纳谁为妃孤王并不在意。”宇文勰立时侧首,恢复了淡漠语气。
“此事殿下万不可轻心,朝堂之上,对殿下颇有些纷争,江南高门世家也都有些不满,迎娶谢家女乃是解决矛盾的首要之事”宇文恪正色道。
“昌珉,你有何所见?”宇文勰转向刀疤脸问道,
“微臣与左将军意见一致,上顺陛下,下结士心,乃是殿下最该走的路。”
“自我朝太祖起,便迁都洛阳,学习汉儒文化,当今圣上更是以爱民为本而治天下,殿下攻破金陵后,大开杀戒,朝堂之上留言四起,弹劾殿下的奏章亦是纷纷,陛下已有几分不满,只是念着殿下的军功没有点破而已。”
宇文勰听得心下有些不满: “这都要拜老大所赐。” 他忿忿地说道,
“殿下远在江南,都心知肚明,那么朝堂之上的陛下亦是洞若观火。殿下不必大皇子的此番诡计所动怒”,刀疤脸安慰道
复又开口,“既然圣上下旨责令殿下留守江南,殿下应依言行事,全力配合,联络江南世家各族势力,求娶谢氏女,养精蓄锐。只是有一事,殿下有是万万不能答应的,”
“什么事?”
“兵权!”
“这事你不说,孤又何尝不知呢,可古人有言,君君则臣臣,父父则子子,他一纸诏书下来,革了孤王的兵权,孤这做臣子又能有何话可说?”
“殿下且恕臣直言。”
“昌珉,但讲无妨,”
“蜀中萧子明,现在还杀不得。”
“殿下手握重兵,一鼓作气攻破金陵,克下周朝都城临安,前太子萧子明仓皇间逃亡至蜀中。现下众将领纷纷进言,要求集中兵力攻打蜀中,速战速决,捉拿萧子明。
臣,不以为然。这场战事拖得越久,对殿下越有利。若是殿下趁胜攻破蜀中,胜了此战,则再无役可伐,圣上必然会以此为由,收回殿下的兵权。
殿下应该做的便是-拖,万万不可痛快杀了萧子明。应以此战为由,搪塞圣上,紧握兵权
此役应以三年为限,殿下手握重兵,驻守江浙之地,安心陈画,周密布置,养精蓄锐,三年期限一到,那时圣上便是下再多的诏书,责令殿下交出兵权,也无人可耐殿下半分。”
宇文勰阴阴一笑,可那双深如墨玉的眸子却是冷冰冰的,烛火将他的半张脸照的分外妖娆,另外半边脸却隐藏在阴影中,他轻轻拍着双手道:“妙哉,妙哉,昌珉言之有理呀。”
“至于争夺储君之位,殿下那时依仗的乃是嫡出正统之位、手中的数十万精兵和江南公卿世家的全力支持,天时、地利、人和,殿下尽握于掌中。待圣上驾鹤西归后,又有谁能不服呢。”此番话李昌珉说的是义愤填膺,
宇文勰连连点头,拍手叫好。
宇文恪听了,却是连连摇头,道,“臣认为此计不妥。”
“叔父,且说来听听,”宇文勰闻言,道。
“其一,军中将士,皆是被长弃幼,南下伐周,舍的是马革裹尸,埋骨异乡,为的是守我大魏万里江山,护我万万子民安危。一统山河。若单单是为了争储,任由战乱蔓延下去,岂不是有违众将士们的初衷,置我大魏黎民百姓安危于不顾
其二,蜀中萧子明不可小觑,此人年纪尚幼,但颇有才华,甚得人心,当日他被贬到金陵,很快便了谢长君的倾力支持,破城之际,更是派遣他的二子暗中护他周全。此番流亡到了蜀中,荆州太守则是双手奉还兵权,这可不单单是运气好呀。
况且蜀中水美地肥,粮草丰茂,地处长江上游,坐拥巫峡之险,进可击,退可守,乃是兵家必争之宝地,殿下万万不可轻敌,养虎为患呀。”宇文恪扯着脖子,辩道。
“殿下手握数十万精兵良将,萧子明割据蜀中,凭的不过是区区几万残兵而已,若要剿杀,定不费摧毁之力,将军大人年老眼花,不会是草木皆兵吧,”李昌珉那张狰狞的脸上堆满了讥笑,不以为然的打量着宇文恪说道。
“想来李校尉是忘了兵符的事了。”宇文恪厉声喝道
宇文勰静静地伫立在内殿书房的窗边,手中执着一份帛书,抬头望向幽暗长空上的那轮满月,皎洁的月光晕散在他那双布满阴霾的双眸里,脸上写满了疑惑、不甘与失落,再没了方才夜宴上桀骜不驯,藐视群雄的傲慢神态。
夹渣着雪花的冷风从他耳旁呼啸穿梭,宇文勰感觉到一阵刺骨的寒意传遍他的全身,他抿紧嘴唇,信手关上窗子,转过身去,望着旁边站立的三人,冷言道:“孤王今早收到父皇的修书,他命孤继续留守江浙,安抚流民,重建金陵,无诏不得返回京城。”
“这些年来,父皇圣躬违和,中宫太子悬而不立,朝堂内满是老大的人,孤王本是最佳人选,却被放逐在这燕声啾响,莺语歌鸣的江南温柔水乡,父皇不会是想让我留守这里做个太平王爷吧。”他忿忿地说道,手中的帛书被他掷于地上。
宇文恪弯腰捡起地上的帛书,“殿下此言差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大皇子虽至性仁孝,淑质惠和,被朝中文臣所推崇,然其张而自持,华而不实,并非王者之师,于陛下而言也不过是臣子而已。况且他的庶出身份摆在那里。
而殿下您手握兵权,占据这江南富饶之地,自小又是养在皇后膝下,那储位于情于理也是您的,量他也是翻不过天的,殿下无需担忧。”
他把帛书折好,轻轻地放在案几上,忽又补道,“殿下那日万不该杀了谢长君的,此人虽愚昧不知变通,但骨子里却有些铁骨铮铮的豪迈气势,金陵的谢家是倒了,可他们的族人遍布江南,身居高职,甚至私养家兵,现在这些江南世家名义上臣服归顺了我大魏,可私下却是流言时起,更有小人借机而乱,心怀叵测。
宇文勰听了此话,沉吟良久,冷言道:孤王既杀了谢长君,已是不争的事实,木已成舟,可悲与否,暂且不论。君子先识利害而后行大义,若不是孤下令血洗金陵,临安那群南朝汉人也不会如此轻易投降。
身旁的李昌珉随即附议道:“殿下出身嫡长,怀抱王气,才智过人,乃是万民表帅。现下战祸纷起,殿下的骁勇善战、一举攻破金陵。要想彻底收复南周这庞大、繁杂的疆域,本就需要雷厉风行、威严有加的手段。若是一味地食古不化,死守着仁义理念,不仅误臣、误主,更会误国呀。”
宇文恪愤愤地瞪了李昌珉一眼,道:“依老臣所见殿下眼前最该做的,应是安抚笼络前周高门氏族的人心,恩威并施,巩固您在江南的政权。谢长君膝下,留有一侄女,年色少艾,老臣建议殿下纳为侧妃,方好堵塞流言。”
”
宇文勰听了,笑而不语,过了片刻才开口道:“确如叔父所言,是一螓首蛾眉,婉约清美的江南女子,只不过性子有些急躁,做事没有脑子。”
“她不过是一身在乱世,失了家人,又惊吓过度的小娘子,殿下今日晚宴上不该出言讥讽她的,”立在一旁的路远兮争辩道,脑中闪过早些时候梅花影里谢青淼那张柔美到了极致的粉面。
“孤王曾在临安见过她的长姊谢青垚,生得是凤目朱唇,英姿飒爽,又颇有些见解,像极了我北魏女儿,孤与她相谈甚欢。”
随后又摇摇头,“本是同胞姊妹,可长相,性格确是大相径庭,怪哉,怪哉。”
“那又有何所怪呢,殿下与先太子一同养在慕容皇后的未央宫,习性却也是是南辕北辙呀,”路远兮张口便道。
身旁的刀疤脸沉沉的咳了一声,似在提醒路远兮不要再说下去。
一阵狂风把刚才宇文勰关上的窗子又吹开了,外面树枝上的雪花被风扫进屋内,宇文勰略有所思,脸色变得阴沉下来。
“殿下不会是相中了谢家长女吧?”路远兮问道,打断了他的沉思。
“区区一女子而已,纳谁为妃孤王并不在意。”宇文勰立时侧首,恢复了淡漠语气。
“此事殿下万不可轻心,朝堂之上,对殿下颇有些纷争,江南高门世家也都有些不满,迎娶谢家女乃是解决矛盾的首要之事”宇文恪正色道。
“昌珉,你有何所见?”宇文勰转向刀疤脸问道,
“微臣与左将军意见一致,上顺陛下,下结士心,乃是殿下最该走的路。”
“自我朝太祖起,便迁都洛阳,学习汉儒文化,当今圣上更是以爱民为本而治天下,殿下攻破金陵后,大开杀戒,朝堂之上留言四起,弹劾殿下的奏章亦是纷纷,陛下已有几分不满,只是念着殿下的军功没有点破而已。”
宇文勰听得心下有些不满: “这都要拜老大所赐。” 他忿忿地说道,
“殿下远在江南,都心知肚明,那么朝堂之上的陛下亦是洞若观火。殿下不必大皇子的此番诡计所动怒”,刀疤脸安慰道
复又开口,“既然圣上下旨责令殿下留守江南,殿下应依言行事,全力配合,联络江南世家各族势力,求娶谢氏女,养精蓄锐。只是有一事,殿下有是万万不能答应的,”
“什么事?”
“兵权!”
“这事你不说,孤又何尝不知呢,可古人有言,君君则臣臣,父父则子子,他一纸诏书下来,革了孤王的兵权,孤这做臣子又能有何话可说?”
“殿下且恕臣直言。”
“昌珉,但讲无妨,”
“蜀中萧子明,现在还杀不得。”
“殿下手握重兵,一鼓作气攻破金陵,克下周朝都城临安,前太子萧子明仓皇间逃亡至蜀中。现下众将领纷纷进言,要求集中兵力攻打蜀中,速战速决,捉拿萧子明。
臣,不以为然。这场战事拖得越久,对殿下越有利。若是殿下趁胜攻破蜀中,胜了此战,则再无役可伐,圣上必然会以此为由,收回殿下的兵权。
殿下应该做的便是-拖,万万不可痛快杀了萧子明。应以此战为由,搪塞圣上,紧握兵权
此役应以三年为限,殿下手握重兵,驻守江浙之地,安心陈画,周密布置,养精蓄锐,三年期限一到,那时圣上便是下再多的诏书,责令殿下交出兵权,也无人可耐殿下半分。”
宇文勰阴阴一笑,可那双深如墨玉的眸子却是冷冰冰的,烛火将他的半张脸照的分外妖娆,另外半边脸却隐藏在阴影中,他轻轻拍着双手道:“妙哉,妙哉,昌珉言之有理呀。”
“至于争夺储君之位,殿下那时依仗的乃是嫡出正统之位、手中的数十万精兵和江南公卿世家的全力支持,天时、地利、人和,殿下尽握于掌中。待圣上驾鹤西归后,又有谁能不服呢。”此番话李昌珉说的是义愤填膺,
宇文勰连连点头,拍手叫好。
宇文恪听了,却是连连摇头,道,“臣认为此计不妥。”
“叔父,且说来听听,”宇文勰闻言,道。
“其一,军中将士,皆是被长弃幼,南下伐周,舍的是马革裹尸,埋骨异乡,为的是守我大魏万里江山,护我万万子民安危。一统山河。若单单是为了争储,任由战乱蔓延下去,岂不是有违众将士们的初衷,置我大魏黎民百姓安危于不顾
其二,蜀中萧子明不可小觑,此人年纪尚幼,但颇有才华,甚得人心,当日他被贬到金陵,很快便了谢长君的倾力支持,破城之际,更是派遣他的二子暗中护他周全。此番流亡到了蜀中,荆州太守则是双手奉还兵权,这可不单单是运气好呀。
况且蜀中水美地肥,粮草丰茂,地处长江上游,坐拥巫峡之险,进可击,退可守,乃是兵家必争之宝地,殿下万万不可轻敌,养虎为患呀。”宇文恪扯着脖子,辩道。
“殿下手握数十万精兵良将,萧子明割据蜀中,凭的不过是区区几万残兵而已,若要剿杀,定不费摧毁之力,将军大人年老眼花,不会是草木皆兵吧,”李昌珉那张狰狞的脸上堆满了讥笑,不以为然的打量着宇文恪说道。
“想来李校尉是忘了兵符的事了。”宇文恪厉声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