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越境追杀
那白衣人纵马疾驰,身后十余骑紧追不舍,有几人张弓搭箭,向着红马射去,却被那白衣人挥剑格开。
郭三原以为这是宋军士兵在操练,后来越看越不对劲,那白衣人的穿戴甚是奇特,显非宋军装束,而追赶的十几名骑兵均手持弯刀,也和宋军的兵刃不同。郭三惊得张大了嘴巴,只在想:“莫非西夏和契丹又开战了?我是否该通知大宋驻军?”此念方起,便听有人在耳畔低喝道:“别出声!”随即嘴巴被人捂住。郭三听这声音甚是熟悉,忙点了点头,挣脱那人的手臂,转头一看,原来竟是唐仁。
就在昨日,郭三曾向绿竹打探唐仁的下落,绿竹说唐仁去了扬州。郭三以为唐仁挂念夏聆琴,于是去扬州探望,谁知他仍在南河镇,奇道:“唐大叔,您不是去扬州了么?”唐仁伸出手指放在唇边,做“噤声”状,示意郭三不可说话,随即目注前方。郭三点了点头,矮身躲在草丛后,学着唐仁的模样,注目观看那十余骑。
这时红马跑到一条沟壑边,突然停蹄不前。那白衣人四下望了几眼,见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缓缓掉转马头,从马背上取了一柄长枪,指着十余骑追兵。郭三与那白衣人相距数十丈,无法听清他说些甚么,但看其动作,想是要展开近身厮杀。
众骑见白衣人不再逃跑,当下聚在一起,商议片刻之后,每人也各自取出兵刃。那白衣人大喝一声,提枪杀了回去。众骑策马相迎,谁知那白衣人并不正面接敌,而是绕到外侧,直取其中一人。那人满腮虬髯,装束稍异,当是众骑兵的首领。白衣人懂得“擒贼先擒王”的道理,因此想擒获敌首,逼余众就范。众骑发一声喊,齐齐冲了过去,再次围住白衣人。那白衣人挥动长枪,在半空中划了一个圈,将众骑逼退少许,随即冲向外围,但见他或刺、或挑、或扫,或点,手中长枪挥出,势猛力威,有如劲风激雪,又若狂潮覆舟,那匹红马在他胯下,宛然已人马合一,时而如苍鹰扑兔,时而似狡狸遁形,郭三只瞧得眼花缭乱,如醉如痴。
在此之前,郭三曾看过无数的电视剧,剧中若有骑兵作战,骑手均会使出“蹬里藏身”、“倒挂金钩”的绝招,甚至冲入敌阵直取主帅之首级。其实,那只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真正的战场上,骑兵既要面对近身的敌人,又要防着远处的箭矢,生死都在转瞬之间,又哪有工夫展示甚么“绝招”?
此时再看那白衣人,见他虽然骑术精湛,武艺超群,但也孤身难挡众敌,只过了片刻,便已露出败相,虚晃一枪之后,迅速调转马头,向着郭三这边冲来。众骑齐喝一声,拔马直追,又有几人搭箭射出,其中数箭越过白衣人,直对着郭三射去。
郭三看到红马向自己冲来,心里突然一阵害怕,惟恐被马踩在蹄下,左右看了几眼,见身旁有一棵大树,便想躲在树后。谁知红马未至,箭矢先到。郭三眼睁睁地看着来箭,脑海里瞬间闪过无数个念头,只觉得这次真的要死了,心想:“真是可惜!好不容易默写了后世的知识,原指望在宋朝派上大用场,此时却要永远地深埋地下了。”忽又转念:“或许我在死在宋朝,就能回到后世了?”
这些念头写起来话长,但在郭三脑海里只是一闪而过,此时她心里既存有惊惧,又怀着侥幸回到后世的想法,然而唯一能做的,便是眼睁睁地等死。
这时忽有一道身影闪过,将郭三迅速推开,正是唐仁。他腰间虽有兵刃,但仓促间哪及抽出?不假思索地伸臂一档,将那箭矢拔向地面。谁知那箭的劲势十足,并未被唐仁一掌拍落,只是稍稍变了方向,随后便听“噗”的一声,简短射入他的左腿。
郭三被唐仁推开,在地上翻了几个滚,虽然周身一阵疼痛,但也知道自己捡回了一条命,心底似有一个声音要蹦出胸腔:“我还活着!”回思方才那些念头,顿时明白过来,原来“活着”才是最好的。转首看唐仁时,见他腿上赫然插着一支利箭,箭羽仍在不住地颤抖。郭三吓得呆了,也不知是该逃跑,还是帮着唐仁离开此地。正在这时,又听“嗖”的一声,第二支箭飞了过来,径直插入唐仁的右肩。
其实这一箭的来势稍弱,唐仁原本可以轻易躲开,但他腿上受了伤,身法大不灵活,再加之强忍剧痛分了心思,竟然再次中箭,闷哼了一声,随即昏死过去。
在后世时,郭三从未见过有人受伤,那些“中箭”“中枪”的情景,只在电影、电视中看过,似乎伤员并不觉得如何疼痛,尤其是那些有着崇高理想的战士,一旦中枪,反倒激发起更大的斗志,要么端着机枪横扫,最终取得胜利,要么抱着几颗手榴弹,大步冲向敌阵同归于尽。然而来到宋朝之后,郭三亲眼目睹了两人受伤。第一次是唐仁误伤夏聆琴,当时夏聆琴痛得大叫一声,脸如金纸,未撑多久便已昏迷;第二次就是现在,唐仁只被射中两箭,而且都没伤在要害处,竟然就没了知觉?
但听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十余骑掠过草丛,径直追那白衣人去了。郭三呆呆地坐在地上,心想:“南河镇是大宋的领土,怎会有西夏和契丹的骑兵?”
这时唐仁仍然昏迷不醒。郭三俯身跑到他身边,见那两箭射得极深,箭头完全没入体内,伤口有大量鲜血渗出。郭三轻声唤道:“唐大叔。”唐仁一动不动,全然没了知觉。
又及片刻,马蹄声再次响起,这次距离稍远。郭三吓得爬在地上,惟恐被人发现。只听一人说道:“此处为宋境,不可久留!”另一人道:“幸亏事已办成,我等也能回去复命了。”听其语气,似乎那白衣人已被射杀,又或被生擒了。
郭三等了许久,听到周围再无动静,这才爬了起来,探头四下望去,见南河的北岸尘土飞扬,想是那队骑兵已经离开。郭三推了推唐仁的左肩,轻声道:“唐大叔,快醒醒!”唐仁只是哼了一声,便再无动静。郭三见他腰间有一个牛皮做的水袋,于是拎起水袋,拔开塞子,往唐仁的脸上淋了些水。
过了片刻,唐仁缓缓睁开眼睛,见郭三怔怔地瞧着自己,满是关切之意,微微一笑,问道:“你还好吧?”随即眉头紧皱,面露痛苦之色,想是伤口痛得厉害。
自从夏聆琴受伤后,郭三对唐仁始终怀有敌意,谁知今天却被他救了,心中大为感激,同时又在担忧他的伤势,说道:“唐大叔,你先忍一忍,我去找吴先生帮忙。”她说的“吴先生”,自然就是吴能了。其实郭三也想到了绿竹,但总感觉绿竹是一个娇弱的女孩子,看到唐仁受伤时,或许会比自己更加惊慌。她思来想去,还是找吴能较为稳妥。
唐仁低声道:“我身为大理人,在宋境受了箭伤,官府定会严加追查。此事断不可让吴先生知道!”只说了这几句,便已气喘吁吁,显然他为了抵抗剧痛,已没多余的气力说话了。
郭三急道:“那怎么办?要不我去找绿竹姐!”唐仁微微摇头,道:“此事容后再说,你先帮我把箭拔出来!”
不求金牌、不求收藏、不求推荐、不求点击、不求评论、不求红包、不求礼物,各种不求,要什么没什么,啥都没砸过来!
郭三原以为这是宋军士兵在操练,后来越看越不对劲,那白衣人的穿戴甚是奇特,显非宋军装束,而追赶的十几名骑兵均手持弯刀,也和宋军的兵刃不同。郭三惊得张大了嘴巴,只在想:“莫非西夏和契丹又开战了?我是否该通知大宋驻军?”此念方起,便听有人在耳畔低喝道:“别出声!”随即嘴巴被人捂住。郭三听这声音甚是熟悉,忙点了点头,挣脱那人的手臂,转头一看,原来竟是唐仁。
就在昨日,郭三曾向绿竹打探唐仁的下落,绿竹说唐仁去了扬州。郭三以为唐仁挂念夏聆琴,于是去扬州探望,谁知他仍在南河镇,奇道:“唐大叔,您不是去扬州了么?”唐仁伸出手指放在唇边,做“噤声”状,示意郭三不可说话,随即目注前方。郭三点了点头,矮身躲在草丛后,学着唐仁的模样,注目观看那十余骑。
这时红马跑到一条沟壑边,突然停蹄不前。那白衣人四下望了几眼,见前无去路,后有追兵,缓缓掉转马头,从马背上取了一柄长枪,指着十余骑追兵。郭三与那白衣人相距数十丈,无法听清他说些甚么,但看其动作,想是要展开近身厮杀。
众骑见白衣人不再逃跑,当下聚在一起,商议片刻之后,每人也各自取出兵刃。那白衣人大喝一声,提枪杀了回去。众骑策马相迎,谁知那白衣人并不正面接敌,而是绕到外侧,直取其中一人。那人满腮虬髯,装束稍异,当是众骑兵的首领。白衣人懂得“擒贼先擒王”的道理,因此想擒获敌首,逼余众就范。众骑发一声喊,齐齐冲了过去,再次围住白衣人。那白衣人挥动长枪,在半空中划了一个圈,将众骑逼退少许,随即冲向外围,但见他或刺、或挑、或扫,或点,手中长枪挥出,势猛力威,有如劲风激雪,又若狂潮覆舟,那匹红马在他胯下,宛然已人马合一,时而如苍鹰扑兔,时而似狡狸遁形,郭三只瞧得眼花缭乱,如醉如痴。
在此之前,郭三曾看过无数的电视剧,剧中若有骑兵作战,骑手均会使出“蹬里藏身”、“倒挂金钩”的绝招,甚至冲入敌阵直取主帅之首级。其实,那只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真正的战场上,骑兵既要面对近身的敌人,又要防着远处的箭矢,生死都在转瞬之间,又哪有工夫展示甚么“绝招”?
此时再看那白衣人,见他虽然骑术精湛,武艺超群,但也孤身难挡众敌,只过了片刻,便已露出败相,虚晃一枪之后,迅速调转马头,向着郭三这边冲来。众骑齐喝一声,拔马直追,又有几人搭箭射出,其中数箭越过白衣人,直对着郭三射去。
郭三看到红马向自己冲来,心里突然一阵害怕,惟恐被马踩在蹄下,左右看了几眼,见身旁有一棵大树,便想躲在树后。谁知红马未至,箭矢先到。郭三眼睁睁地看着来箭,脑海里瞬间闪过无数个念头,只觉得这次真的要死了,心想:“真是可惜!好不容易默写了后世的知识,原指望在宋朝派上大用场,此时却要永远地深埋地下了。”忽又转念:“或许我在死在宋朝,就能回到后世了?”
这些念头写起来话长,但在郭三脑海里只是一闪而过,此时她心里既存有惊惧,又怀着侥幸回到后世的想法,然而唯一能做的,便是眼睁睁地等死。
这时忽有一道身影闪过,将郭三迅速推开,正是唐仁。他腰间虽有兵刃,但仓促间哪及抽出?不假思索地伸臂一档,将那箭矢拔向地面。谁知那箭的劲势十足,并未被唐仁一掌拍落,只是稍稍变了方向,随后便听“噗”的一声,简短射入他的左腿。
郭三被唐仁推开,在地上翻了几个滚,虽然周身一阵疼痛,但也知道自己捡回了一条命,心底似有一个声音要蹦出胸腔:“我还活着!”回思方才那些念头,顿时明白过来,原来“活着”才是最好的。转首看唐仁时,见他腿上赫然插着一支利箭,箭羽仍在不住地颤抖。郭三吓得呆了,也不知是该逃跑,还是帮着唐仁离开此地。正在这时,又听“嗖”的一声,第二支箭飞了过来,径直插入唐仁的右肩。
其实这一箭的来势稍弱,唐仁原本可以轻易躲开,但他腿上受了伤,身法大不灵活,再加之强忍剧痛分了心思,竟然再次中箭,闷哼了一声,随即昏死过去。
在后世时,郭三从未见过有人受伤,那些“中箭”“中枪”的情景,只在电影、电视中看过,似乎伤员并不觉得如何疼痛,尤其是那些有着崇高理想的战士,一旦中枪,反倒激发起更大的斗志,要么端着机枪横扫,最终取得胜利,要么抱着几颗手榴弹,大步冲向敌阵同归于尽。然而来到宋朝之后,郭三亲眼目睹了两人受伤。第一次是唐仁误伤夏聆琴,当时夏聆琴痛得大叫一声,脸如金纸,未撑多久便已昏迷;第二次就是现在,唐仁只被射中两箭,而且都没伤在要害处,竟然就没了知觉?
但听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十余骑掠过草丛,径直追那白衣人去了。郭三呆呆地坐在地上,心想:“南河镇是大宋的领土,怎会有西夏和契丹的骑兵?”
这时唐仁仍然昏迷不醒。郭三俯身跑到他身边,见那两箭射得极深,箭头完全没入体内,伤口有大量鲜血渗出。郭三轻声唤道:“唐大叔。”唐仁一动不动,全然没了知觉。
又及片刻,马蹄声再次响起,这次距离稍远。郭三吓得爬在地上,惟恐被人发现。只听一人说道:“此处为宋境,不可久留!”另一人道:“幸亏事已办成,我等也能回去复命了。”听其语气,似乎那白衣人已被射杀,又或被生擒了。
郭三等了许久,听到周围再无动静,这才爬了起来,探头四下望去,见南河的北岸尘土飞扬,想是那队骑兵已经离开。郭三推了推唐仁的左肩,轻声道:“唐大叔,快醒醒!”唐仁只是哼了一声,便再无动静。郭三见他腰间有一个牛皮做的水袋,于是拎起水袋,拔开塞子,往唐仁的脸上淋了些水。
过了片刻,唐仁缓缓睁开眼睛,见郭三怔怔地瞧着自己,满是关切之意,微微一笑,问道:“你还好吧?”随即眉头紧皱,面露痛苦之色,想是伤口痛得厉害。
自从夏聆琴受伤后,郭三对唐仁始终怀有敌意,谁知今天却被他救了,心中大为感激,同时又在担忧他的伤势,说道:“唐大叔,你先忍一忍,我去找吴先生帮忙。”她说的“吴先生”,自然就是吴能了。其实郭三也想到了绿竹,但总感觉绿竹是一个娇弱的女孩子,看到唐仁受伤时,或许会比自己更加惊慌。她思来想去,还是找吴能较为稳妥。
唐仁低声道:“我身为大理人,在宋境受了箭伤,官府定会严加追查。此事断不可让吴先生知道!”只说了这几句,便已气喘吁吁,显然他为了抵抗剧痛,已没多余的气力说话了。
郭三急道:“那怎么办?要不我去找绿竹姐!”唐仁微微摇头,道:“此事容后再说,你先帮我把箭拔出来!”
不求金牌、不求收藏、不求推荐、不求点击、不求评论、不求红包、不求礼物,各种不求,要什么没什么,啥都没砸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