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从师爷到侯爷男人榜样左宗棠

平步青云 第二十章 舌战群儒5

    左宗棠毫不客气的说:拿道听途说的话当治国救民的良策,还有脸争得面红耳赤,真是可笑之极。

    倭仁见张盛藻又败下阵来,心气已经没那么足,但又关系国运兴衰,他还是要把想说的话说明白:说一千道一万,我还是那句话,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国要自强,要紧的是读圣贤书,学尧舜之道,整纪纲、明政刑、严赏罚、讲气节,洋枪洋炮洋轮,不过是一艺之末,如果舍本求末,文不知礼义廉职,武不知杀身报国,就是有洋枪洋炮又能如何?

    左宗棠反驳说:洋人枪炮之下粉身碎骨,你再讲礼义廉耻又有何用?听你的话,好像一造洋枪洋轮就纲纪废、气节亡,这是哪门子道理?

    倭仁说:有些人一提起洋枪洋炮就来精神,好象有了那些个洋玩艺大清就高枕无忧了。何等浅陋?!我泱泱中华,五千余年文明,远了说,曾经创造了汉唐气象,唐都长安,那是四夷朝奉!近了说,本朝也曾创出了康乾盛世,为什么非要学洋人,为什么要把国运寄托在洋务上!

    道理简单的很!因为现在不是康熙盛世,更不是汉唐气象!现在是洋人船坚炮利,逼迫我签城下之盟,要挟我割地赔款,这么简单的道理,在有些人这里为什么就总是说不通?左宗棠说得唾沫乱飞,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钻进古纸堆中讲空话,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无事则嗤外国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孤陋寡闻,闭目塞听,不知洋人视火器轮船为身家性命已经百年。

    倭仁还要说话,醇亲王说:我看就不要再争了。倭相说要整纪纲、明典刑、严赏罚、讲气节,这没错;季高坚持造轮船学洋人也是必要。咱们一边讲西学,一边别放松了中学,不就两全齐美吗?

    倭仁见醇亲王如此说话,大感意外,说:醇王爷,怎么连您也说这种话?

    左宗棠说:有道理的话,人人都可以说,醇王爷怎么就不能说了?

    参加廷议的人,也并非个个都关心时政,办不办船政也不是他们感兴趣的事情,如今见左宗棠倭仁鸡生蛋蛋生鸡争论不休,不少人早就不耐烦了,成亲王说:老七说的有道理,何必这么婆婆妈妈的,左宗棠从福州跑到京里来也不容易,就让他办去得了。

    又有几人附和成王。倭仁说:列位王爷,倭仁不敢苟同,倭仁更不敢以此议上奏。说罢拂袖要走。

    左宗棠站到门口挡住倭仁的去路,说:倭相,不是左某不讲道理,你要么继续与左某辩下去,要么就写一个廷议的结果出来,你这么拂袖而去算什么?

    于凌臣看不惯左宗棠的跋扈,说:左大人难道要逼迫倭中堂不成?这也太霸道了吧!

    左宗棠冷笑说:你说的不错,本部堂没别的优点,就是霸道可圈可点。不霸道能剿得了长毛吗?不霸道能治得了悍匪吗?战场上那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没有一点霸气,就不配带兵。

    论起带兵来,于凌臣真是无话可说,张盛藻接过话茬说:左大人三次进京应试,倭相两次是你的座师,这难道是对座师该有的态度吗?

    左宗棠说你这话倒提醒了我,我早就想当面问问倭相,为什么两次都是我的座师,却两次让左某落第。

    于凌臣冷笑说:这得问你自己,问问你有没有资格中进士。

    左宗棠说:不,这得问倭相。如果说左某无才,那先皇为什么要超常简拔左某,左某年近五十不过是名幕宾,不数年间已位至督抚,是先皇和两宫皇上识人不明,提拔错了,还是你倭相不识英才,野有遣贤?

    这种问话无赖而又刁蛮,倭仁如何应付得了。他气得两手直抖,说:这种人,这种人竟然成了封疆大吏,真是,真是……倭仁气得说不出话,于凌臣等人见他脸色腊黄,便搀着他回府。廷议不了了之。

    大家议论纷纷,有人怪左宗棠太霸道,有人说倭仁是自取其辱。恭亲王说散了吧散了吧,什么时候再议,到时候自有通知。有人问还要议到什么时候、议多少次?有人大发牢骚:这算哪门子廷议,是耍大家玩儿呢。

    大家鱼贯而散,朝房里只剩下恭醇二王及左宗棠。恭亲王对左宗棠苦苦一笑说:季高,你有些过份了。怎么说,倭相也是三朝老臣。左宗棠说:王爷,不是左某霸道,这事情没个结果,左某绝不离京。醇亲王说:没想到倭相会这么固执。恭亲王说:老七,这廷议老是这么议下去实在不像话,两位太后那里也没法交待。平日你与倭相还说得上话,你就跑一趟,劝劝他如何?醇王说怕是我的话他也未必听得进,你没瞧见他今天看我的眼神,就好像我是叛徒。我可以去试试,结果怎样可难说。

    左宗棠回到贤良寺,到了下午醇亲王亲自过来了。他迎到院子里,醇王拱手说倭相总算肯通融了。倭相的意思,两年后办船政,他绝不再阻拦。左宗棠大失所望说:这算什么让步?左某能等得上两年,又何必千里迢迢进京请训?办船政是刻不容缓的事,如何能够再拖两年?拖上两年,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左某的船政岂不泡汤?倭仁使的不过是缓兵之计,左某绝不入套!

    醇亲王费尽了口舌,倭仁才肯作此让步。兴冲冲来告诉左宗棠,没想到左宗棠竟然大不满意。他皱皱眉说:季公,那你是什么意思?

    左宗棠干脆的说:这件事情办不成,左某绝不回福州。

    醇亲王劝道:季公,退一步海阔天空。事情不能由着你的性子来。倭相如此坚持,怕也不单单是他自己的意思吧?

    这话已经再明确不过,不是倭仁自己的意思,那肯定是两宫的意思。但左宗棠偏偏犯了倔劲,说:不管是谁的意思,左某绝不放弃,大不了,回湘阴当我的湘上农人去!

    醇亲王也有些生气,说:本王就这么大的本事了,季公好自为之。拂袖而去。

    新人报到,对规则和捷径一无所知,请各位大虾多多指导,如何让作品获得更多朋友的关注,有什么好经验请指教。希望得到纸书出版界的关注,916730397随时期待。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