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逍遥太子妃

第一卷:北齐篇 第二百三十九章:沉静的孙筱凝

    本来大家还在担心孙筱凝如果得知他们几个带着她强行离开瑄帝,会不会有一些不开心,或者说是怪罪到他们头上。本来以为孙筱凝会有激烈反应的几个人很惊讶的发现,孙筱凝对这件事并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她只是简单地问了一下孙家老小现在的情况,就安静的点点头,什么也没再说。

    苏媚雪倒是紧接着问了一句:“你不问问瑄帝的情况吗?”她当初的玉石俱焚的态度大家可是历历在目的,现在她的平静反而让人觉得奇怪了,而且让人越想越觉得毛毛的。孙筱凝听到这样的问话,兀自愣了一下,安静了许久之后才缓缓开口说道:“不用问也知道他很好。”

    她这样的回答让大家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孙筱凝看着大家的表情低声作答道:“如果有事你们就不会把我带回来了。”

    听到她的回答,大家这才放心下来,看来没把脑子弄坏了,而且还记事儿。这次用夏侯镜澄和安杰生的话来讲,算是幸运的了,至少之前觉得会废掉的眼睛在他们二人的合力医治之下,完全的康复了,身上的能力也没有失去,只不过就是身体缩小了而已,大不了也就是再也长不大了,终其一生都会维持在七八岁、八九岁的小孩子的身形。也许治不好就不会有后代了。

    但是这一切终归是最好的后果,要是别人,可能会永远沉睡、昏迷,也许会失去五感,而所谓的五感就是:形、声、色、味、触。

    这五感其实就是人的五种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是和一个人的生命、生活紧密相关的,少了任何一样就会成为普通意义上的残疾人。

    所谓的形。其实就是指形态和形状,包括长、方、扁、圆……等我们能看到的一切形态和形状。打个比方,正常人眼里看到的形状在丧失形感的人眼里就会混乱到无法接受,就如同正常人看到了抽象派化作一般,给正常生活带来最大的麻烦!

    而声则是一切能从外界感受到的指声音,包括高、低、长、短等等一切声音。失去声感,那就是失去了听觉功能。而一般失去听觉功能的人就是我们常见的听障人士,所谓十聋九哑。长时间听不到声音,即使这个人会说话,也会变成哑人,所谓聋哑人就是我们所说的失去声感的人群。

    色,显而易见,就是指颜色,包括红、黄、蓝、白、黑等种种颜色,有的人把红色认成蓝色。或者把蓝色认成绿色,都是因为失去了辨色的能力,还有一种人,所有的一切颜色在他们眼里都是黑灰色,这类人群就是全色盲,仅有明暗之分。而全无颜色之别。

    味觉功能丧失,她的症状是只有食物在嘴里的存在感,其他的包括苦、辣、酸、甜、香……等各种味道都是完全辩不出来的。这其中还包括咸淡的感觉。基本上过去好多患有味觉功能丧失的人要不就是因为烟酒过量,要不就是因为和之前从事的职业有关,包括厨师、包括一些化学家。

    触感的消失,包括触摸中感觉到的冷热、滑涩、软硬、痛痒等各种触感。触感消失是最容易造成生命危险的,因为这类的人群是对疼痛感完全无感的。如果有痛感,身体受伤或被利器划伤都是可以进行相关救治的。可是如果是没有痛感了,流血也是感觉不到的。身体内部出现问题了也是感觉不到的。这类人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受伤。出血量过多造成休克或者昏阙的,更严重的就是在流血中不知不觉死去。

    所以说,孙筱凝没有失去这五感,实在是让人觉得欣喜的事情。毕竟他们不能随时派个人盯着孙筱凝。万一出了危险那就是大家情感上更加不能承担的。

    七贤山庄要说最大的优点所在,就是面积广袤,随便找个地方窝个三五天的绝对没有人户发现你的消失。再加上她现在的身高确实是很容易被人忽视,所以孙筱凝也乐得享受自己失踪之后,全岛的人寻找自己这种躲猫猫的乐趣。而且玩儿的是乐此不疲的,就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让她快乐。

    而现在,孙筱凝在竹林里正心无旁骛的打着太极。生活现在对于她来说除了一些杂事,倒也没有什么可去关心和担心的了。

    孙筱凝在练了太极拳之后才是真正心灵上沉静下来的,太极在这边是个新鲜的武学,这个架空的朝代中是没有中国历史的,所以孙筱凝就说是自己在昏迷之中梦到了一个鹤发童颜的老人,入梦教授她,她才学会打这个的。夏侯老爷子看到了自然觉得新奇,而且从孙筱凝的拳法中发现了以柔克刚这样好玩的招式,于是就让全山庄的人闲暇下来就和孙筱凝学这个。

    对于太极拳的溯源,孙筱凝倒是熟烂于心,这也归功于她早年未穿越前的武替生活。中国六大太极拳流派中,河北邯郸杨氏太极拳、武氏太极拳是在河南焦作陈氏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北京吴式太极拳是在杨氏太极拳基础上形成,河北保定孙氏太极拳源于武氏太极拳。故多认为河南焦作陈氏太极拳为中国太极拳的最早雏形。但仍存在部分争议。河南还有和式太极拳。

    而后来出现的新派太极,则是中国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以杨式风格为主,并吸收了陈、吴、武、孙多家太极的特点,自一九五七年以来先后创编的多套新编太极套路。国家套路主要有:八式、十六式、二十四式、三十二式、四十二式、四十八式、八十八式太极拳。另外,针对不同的门派,又创编了杨氏四十式、陈氏五十六式、吴式四十五式、孙氏七十三式和武式四十六式太极拳。

    而孙筱凝使的就是陈氏的五十六式太极拳法,她的师傅最一开始是在公园晨练的这帮老头老太太,原先她晨跑的花园里聚集着这样一批爱好运动和太极拳的大爷大娘们,她也是因为好玩儿就和他们学了一阵,后来还专门去了陈氏太极拳的传人那里进行学习。

    没想到多年之后,这居然被她用来修心养性,所以说任何人、任何事自然有它的缘分所在。

    其实说起太极拳的理念思维,就不得不提到道家和道教。太极拳与中国古代道家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太极拳也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的完美结合,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

    太极拳的形架之源,其实是与道教科仪踏罡步斗极其相似,其间“禹步”之术是中国古老的养生术,道教法术中的禹步,即为今天的八卦步、太极圆环步的雏形。太极拳理论,直接来源于道教思想,道教继承和发展老庄道家思想。

    在重生贵生、尊道贵德宗旨指导下,有一系列养生修身炼己、以求长生久视的锻炼功法。在太极拳中,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以静制动,“柔弱胜刚强”都来源于老庄哲学,故太极拳被称为“国粹”。

    而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这种运动既自然又高雅,可亲身体会到音乐的韵律,哲学的内涵,美的造型,诗的意境。在高级的享受中,使疾病消失,使身心健康。

    其实这也是为什么好多上年岁的人回去练太极拳的原因。谁不希望自己活的时间越来越长呢?而且确实太极拳会起到一些养生的作用,夏侯镜澄正是练了一段时间看出了这里的门道所以才会七贤山庄全民运动学太极拳。

    明朝万历年间山右王宗岳认为: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灵顶劲,气沉丹田。

    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

    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而。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是为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