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众里寻他千百度 第二十一章 探风(二)
大夫人趁着午后休息的时间,带了一匹上好的绸缎前来池园。一进云氏的屋子,她便连声赔罪:“真是对不住五弟妹了,这月末这几日,府里的事务尤为繁多,我实在丢不开身子。这不你都过来好几日了,我竟然今日才得空过来瞧瞧,五弟妹可不要见怪啊。”
云氏忙拉着大夫人坐下,脸上带着歉意:“我过来已经数日了,本该到众位嫂嫂那边坐坐,只是十几年没见,又怕扰了大家,才一直耽搁着。不想大嫂事务缠身,整日为全府上下奔波劳累,难得有了空闲竟亲自过来看我,这实在令我惭愧。”
“大伯母好不容易得空过来一趟,你们就别再互相请罪了。”云曦听闻大夫人来了池园,便过来作陪。
云氏睨了她一眼,嗔怪道:“你这丫头,尽说胡话,大伯母再宠你,也不可乱了规矩。”
大夫人见云曦拖着还未痊愈的腿慢慢地踱过来,立马起身挽着她的手,将她扶到椅子上:“都是自家人,这规矩不规矩的倒是不甚要紧,只是五丫头这身子可要顾好,这膝盖的伤还没有痊愈,就这么走来走去,仔细落了病根。”
云曦笑着解释:“张大夫说适当走走,反而对伤势有益,再说大伯母来了,我怎能不过来作陪呢?”
大夫人笑得合不拢嘴:“呵呵,你这丫头,最近可是越来越会说话了。”稍稍敛了笑意,又对云氏道:“咱们言归正传,今日我过来池园这边,一来呢是瞧瞧五丫头的伤恢复的如何了,二来也是瞧瞧五弟妹,看看是否有不舒适的地方,我好叫人过来安排。另外,这匹绸缎据说是江南丝织坊制的,五弟妹若是不嫌弃就拿去做两件衣裳吧。”大夫人示意一旁的丫鬟把手里的绸缎拿过来,放到圆桌上。只见月蓝色的绸缎在朱色桌布的映衬下散发着夺目的光泽。即使不用手摸都能感到一片滑腻和柔软。
云氏见状,忙摆手推辞:“大嫂亲自过来已是折煞了我,我怎么还好意思要你的东西呢?”
大夫人强势地把绸缎推到云氏身边:“你莫推辞了,这原是我们爷得来的东西,母亲和府里的几位夫人都有份。我还记得五弟妹的肤色白皙。这月蓝色的绸缎最是衬你的肌肤。”
云氏见实在推辞不了,只好笑着收下,心里盘算着寻个机会要给大夫人回个礼。
见目的已达到,大夫人便起身告辞:“这说说笑笑的时候,时辰过得就是飞快,我哪儿还有几个管事等着回话,就不多待了。五弟妹以后若是有空,尽管到我那坐坐,我虽说忙碌。但小休的时间还是有的。”
送完大夫人回到屋里,云曦望着桌上那批惹人注目的绸缎,不无感慨地道:“这来来往往的人呐,不知有几个是真心的。”
这话说的倒不是针对大夫人,只是自云氏搬回池园后,府里的夫人连番探访,下人们也多方打探,令云曦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叹。四夫人不算是个心计深沉的人。她这样火急火燎地上门,除了来探探风之外,恐怕还想找找茬,看别人痛苦以娱乐自己。但三夫人的做法着实让人想不透,她素来深居简出,除了必要的场合,几乎不踏出流园半步。再者,她一向对府里的事务漠不关心,这次怎么会对云氏的事情如此感兴趣?云曦无奈地摇摇头。暗想:或许是因为萧珏的关系,她才会一改往日的淡漠吧。
四夫人一向把云曦当成敌人看待,而三夫人与云曦的关系平平,云曦无心多费心思。只是大夫人向来待自己不错,她这次前来虽然是一番好意,却也是带着目的性的。其实大夫人在萧府当家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般风光。太夫人自从将主母的位置交出后便撒手不管事了,对大夫人每个月循例的禀报也只是耳朵听着,从不插手干涉。但刘姨奶奶却不同,以前是太夫人当家,无论是在身份上还是在手段上。她都落了下风,自然不敢造次。如今换了大夫人当家,刘姨奶奶便仗着自己贵妾的身份和太老爷的宠爱处处刁难,连带着四夫人也跟着硬气起来,一点不顺心就跑到大夫人那儿又吵又闹。大夫人的确长袖善舞,但毕竟出自知书达理的薛家,比不上四夫人的厚颜撒泼,虽然每次都能将事情解决,但也难免会感到疲惫。既然如今是大夫人当家,她自然不能每次都向太夫人诉苦,而三夫人又是个冷漠的,大夫人在萧家可谓是孤立无援。如今五夫人回来了,这萧府的风向恐怕也会为之一变。太夫人的态度虽然还不明朗,但大夫人送来这匹绸缎却率先表明了立场,这不但是在向云氏母女示好,也是给阖府的下人传达了一个讯息。
都说知女莫若母,云氏见云曦坐在桌旁呆呆地望着桌上的绸缎,一会儿叹气,一会儿自嘲,便猜到了她的想法。她伸手按了按云曦的手背,有心安慰道:“这都是人之常情,我这个守寡的五夫人突然搬回了池园,对很多人来说也许会改变他们现在的处境。因而,有人想尽快来池园探出点虚实,好提早做好应对准备,也是合情合理的,这便是高门宅院的生存之道,如果连这点敏感性都没有,那在这儿是绝对存活不了的。”
云曦转头望着眼前的云氏,思绪变得渺远。头先一直把心思放在如何让太夫人答应云氏搬回池园,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件事情有可能带来的影响。待云氏顺利回了池园,云曦才意识到她们周围的人已是蠢蠢欲动。也许云氏在满园病弱的形象太过深刻,云曦竟然忘了她曾经也在这深宅大院里生活了七八年,不可能是一只任人捏扁搓圆的软柿子。如今见她对这些事情看得如此通透,面对那些夫人的时候也是不慌不忙,云曦便放下了心中的忧虑。
和去年太夫人接回云曦的情形相似,云氏搬回池园的消息犹如一块石子投入河中,激起了千层浪。从小在萧府摸爬滚打的下人们嗅觉十分敏锐,早已练就了一身察言观色的本领。三位夫人先后都去池园探望过云氏,四夫人是兴冲冲进去气呼呼出来,想必定然在五夫人手上吃了亏,看来这个隐居了十年多的五夫人可不是个善茬;三夫人的神色和往常一样平静,但连她都亲自去池园了,这个五夫人的确是个厉害的角色;大夫人带着一匹上好的绸缎上门,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令众人摸不着头脑时太夫人的态度,但日子一长,大伙儿就品出一点意思来了。云氏回了池园大半个月,从未去清园向太夫人请过安,而太夫人也从未有过半句责怪之言,而平日更是从未提及云氏,像是没有这个人一般。想必太夫人肯让五夫人从满园搬回来,完全是看在五姑娘的面子上。通过近半个月的张望,众人得出了一个结论:五夫人固然手段厉害,但太夫人根本没有把她当回事情,她在萧府的地位可见一斑。于是,那些原本打算来池园巴结的人立马偃旗息鼓,众人对五夫人的热度也渐渐消退。
别人怎么想怎么做,云曦并不在乎,她只想好好过自己的平静日子。故而,当外头的婆子丫鬟四处打探池园的消息的时候,她愈加小心地约束院里的下人,让她们明白,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说了可是要受罪的。直到众人不再双眼只盯着池园的时候,云曦才暗暗舒了一口气。
再说云曦因那一日一夜的折腾而受损虚弱的身子,经过半个多月的调养,如今已是痊愈了,不但脸色红润了,连以前削尖的下巴都圆润了不少。膝盖处的伤也好得看不出一点儿痕迹,不过当日张大夫的一句“若不好好调养可能会落下病根”,把桃舒等人吓坏了,唯恐自己一个照顾不周,让自家姑娘在日后一遇到刮风下雨天就受罪。于是,几个丫鬟把张大夫的话当成了圣旨,日日守着云曦涂药,弄得云曦不胜其烦。
这日,云曦好不容易逃脱了桃舒的唠叨,独自一人在池园的各个小院里悠然地散步。此时已是桃红柳绿的时节,院子里也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道旁的文竹四季苍翠,在春风的催促下冒出了些许嫩绿的新叶,倒是增添了几分生机。庭院里的合欢树也抽出了纤细似羽的叶子,争先恐后地在这春光明媚的清晨舒展开来。整个冬天都没听见的鸟鸣声也在合欢树的枝头响起。
刚走到庭院里的一片芍药处,忽而听见有什么东西凿地的声音。云曦循声望去,只见在院子的一个阴暗的角落,一个身穿月蓝色坎肩的丫鬟背对着她,正扛着一把笨重的锄头在吃力地翻地,她的脚边还放着一些不知名的绿草。(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云氏忙拉着大夫人坐下,脸上带着歉意:“我过来已经数日了,本该到众位嫂嫂那边坐坐,只是十几年没见,又怕扰了大家,才一直耽搁着。不想大嫂事务缠身,整日为全府上下奔波劳累,难得有了空闲竟亲自过来看我,这实在令我惭愧。”
“大伯母好不容易得空过来一趟,你们就别再互相请罪了。”云曦听闻大夫人来了池园,便过来作陪。
云氏睨了她一眼,嗔怪道:“你这丫头,尽说胡话,大伯母再宠你,也不可乱了规矩。”
大夫人见云曦拖着还未痊愈的腿慢慢地踱过来,立马起身挽着她的手,将她扶到椅子上:“都是自家人,这规矩不规矩的倒是不甚要紧,只是五丫头这身子可要顾好,这膝盖的伤还没有痊愈,就这么走来走去,仔细落了病根。”
云曦笑着解释:“张大夫说适当走走,反而对伤势有益,再说大伯母来了,我怎能不过来作陪呢?”
大夫人笑得合不拢嘴:“呵呵,你这丫头,最近可是越来越会说话了。”稍稍敛了笑意,又对云氏道:“咱们言归正传,今日我过来池园这边,一来呢是瞧瞧五丫头的伤恢复的如何了,二来也是瞧瞧五弟妹,看看是否有不舒适的地方,我好叫人过来安排。另外,这匹绸缎据说是江南丝织坊制的,五弟妹若是不嫌弃就拿去做两件衣裳吧。”大夫人示意一旁的丫鬟把手里的绸缎拿过来,放到圆桌上。只见月蓝色的绸缎在朱色桌布的映衬下散发着夺目的光泽。即使不用手摸都能感到一片滑腻和柔软。
云氏见状,忙摆手推辞:“大嫂亲自过来已是折煞了我,我怎么还好意思要你的东西呢?”
大夫人强势地把绸缎推到云氏身边:“你莫推辞了,这原是我们爷得来的东西,母亲和府里的几位夫人都有份。我还记得五弟妹的肤色白皙。这月蓝色的绸缎最是衬你的肌肤。”
云氏见实在推辞不了,只好笑着收下,心里盘算着寻个机会要给大夫人回个礼。
见目的已达到,大夫人便起身告辞:“这说说笑笑的时候,时辰过得就是飞快,我哪儿还有几个管事等着回话,就不多待了。五弟妹以后若是有空,尽管到我那坐坐,我虽说忙碌。但小休的时间还是有的。”
送完大夫人回到屋里,云曦望着桌上那批惹人注目的绸缎,不无感慨地道:“这来来往往的人呐,不知有几个是真心的。”
这话说的倒不是针对大夫人,只是自云氏搬回池园后,府里的夫人连番探访,下人们也多方打探,令云曦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叹。四夫人不算是个心计深沉的人。她这样火急火燎地上门,除了来探探风之外,恐怕还想找找茬,看别人痛苦以娱乐自己。但三夫人的做法着实让人想不透,她素来深居简出,除了必要的场合,几乎不踏出流园半步。再者,她一向对府里的事务漠不关心,这次怎么会对云氏的事情如此感兴趣?云曦无奈地摇摇头。暗想:或许是因为萧珏的关系,她才会一改往日的淡漠吧。
四夫人一向把云曦当成敌人看待,而三夫人与云曦的关系平平,云曦无心多费心思。只是大夫人向来待自己不错,她这次前来虽然是一番好意,却也是带着目的性的。其实大夫人在萧府当家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般风光。太夫人自从将主母的位置交出后便撒手不管事了,对大夫人每个月循例的禀报也只是耳朵听着,从不插手干涉。但刘姨奶奶却不同,以前是太夫人当家,无论是在身份上还是在手段上。她都落了下风,自然不敢造次。如今换了大夫人当家,刘姨奶奶便仗着自己贵妾的身份和太老爷的宠爱处处刁难,连带着四夫人也跟着硬气起来,一点不顺心就跑到大夫人那儿又吵又闹。大夫人的确长袖善舞,但毕竟出自知书达理的薛家,比不上四夫人的厚颜撒泼,虽然每次都能将事情解决,但也难免会感到疲惫。既然如今是大夫人当家,她自然不能每次都向太夫人诉苦,而三夫人又是个冷漠的,大夫人在萧家可谓是孤立无援。如今五夫人回来了,这萧府的风向恐怕也会为之一变。太夫人的态度虽然还不明朗,但大夫人送来这匹绸缎却率先表明了立场,这不但是在向云氏母女示好,也是给阖府的下人传达了一个讯息。
都说知女莫若母,云氏见云曦坐在桌旁呆呆地望着桌上的绸缎,一会儿叹气,一会儿自嘲,便猜到了她的想法。她伸手按了按云曦的手背,有心安慰道:“这都是人之常情,我这个守寡的五夫人突然搬回了池园,对很多人来说也许会改变他们现在的处境。因而,有人想尽快来池园探出点虚实,好提早做好应对准备,也是合情合理的,这便是高门宅院的生存之道,如果连这点敏感性都没有,那在这儿是绝对存活不了的。”
云曦转头望着眼前的云氏,思绪变得渺远。头先一直把心思放在如何让太夫人答应云氏搬回池园,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件事情有可能带来的影响。待云氏顺利回了池园,云曦才意识到她们周围的人已是蠢蠢欲动。也许云氏在满园病弱的形象太过深刻,云曦竟然忘了她曾经也在这深宅大院里生活了七八年,不可能是一只任人捏扁搓圆的软柿子。如今见她对这些事情看得如此通透,面对那些夫人的时候也是不慌不忙,云曦便放下了心中的忧虑。
和去年太夫人接回云曦的情形相似,云氏搬回池园的消息犹如一块石子投入河中,激起了千层浪。从小在萧府摸爬滚打的下人们嗅觉十分敏锐,早已练就了一身察言观色的本领。三位夫人先后都去池园探望过云氏,四夫人是兴冲冲进去气呼呼出来,想必定然在五夫人手上吃了亏,看来这个隐居了十年多的五夫人可不是个善茬;三夫人的神色和往常一样平静,但连她都亲自去池园了,这个五夫人的确是个厉害的角色;大夫人带着一匹上好的绸缎上门,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令众人摸不着头脑时太夫人的态度,但日子一长,大伙儿就品出一点意思来了。云氏回了池园大半个月,从未去清园向太夫人请过安,而太夫人也从未有过半句责怪之言,而平日更是从未提及云氏,像是没有这个人一般。想必太夫人肯让五夫人从满园搬回来,完全是看在五姑娘的面子上。通过近半个月的张望,众人得出了一个结论:五夫人固然手段厉害,但太夫人根本没有把她当回事情,她在萧府的地位可见一斑。于是,那些原本打算来池园巴结的人立马偃旗息鼓,众人对五夫人的热度也渐渐消退。
别人怎么想怎么做,云曦并不在乎,她只想好好过自己的平静日子。故而,当外头的婆子丫鬟四处打探池园的消息的时候,她愈加小心地约束院里的下人,让她们明白,什么话可以说,什么话说了可是要受罪的。直到众人不再双眼只盯着池园的时候,云曦才暗暗舒了一口气。
再说云曦因那一日一夜的折腾而受损虚弱的身子,经过半个多月的调养,如今已是痊愈了,不但脸色红润了,连以前削尖的下巴都圆润了不少。膝盖处的伤也好得看不出一点儿痕迹,不过当日张大夫的一句“若不好好调养可能会落下病根”,把桃舒等人吓坏了,唯恐自己一个照顾不周,让自家姑娘在日后一遇到刮风下雨天就受罪。于是,几个丫鬟把张大夫的话当成了圣旨,日日守着云曦涂药,弄得云曦不胜其烦。
这日,云曦好不容易逃脱了桃舒的唠叨,独自一人在池园的各个小院里悠然地散步。此时已是桃红柳绿的时节,院子里也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道旁的文竹四季苍翠,在春风的催促下冒出了些许嫩绿的新叶,倒是增添了几分生机。庭院里的合欢树也抽出了纤细似羽的叶子,争先恐后地在这春光明媚的清晨舒展开来。整个冬天都没听见的鸟鸣声也在合欢树的枝头响起。
刚走到庭院里的一片芍药处,忽而听见有什么东西凿地的声音。云曦循声望去,只见在院子的一个阴暗的角落,一个身穿月蓝色坎肩的丫鬟背对着她,正扛着一把笨重的锄头在吃力地翻地,她的脚边还放着一些不知名的绿草。(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