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四十四章 成亲
可以说杨氏盼孩子已经好多年了,娘家的母亲也一直催着她早要孩子,自出了孝期,杨氏各种生子妙方就没少吃,没想到一直没有怀上孩子,反倒让一个妾侍争了先,比她先有了身孕。
因为永平侯府的第三代稀少,永平侯夫人和二少爷董嘉生已经发了话,一定要杨氏保住这个子嗣,迫于丈夫和婆婆的压力,杨氏只能咬牙切齿的照顾着。想到怀孕的侍妾,杨氏也没有心绪攀比了,先稳固她在府里的地位才是最要紧的。
嫁妆在前院摆了半日,接着就依次搬到董嘉鸿和孙淑婷成亲的院子,家具都是按照尺寸制作的,由王妈妈领着,指挥着仆人们依次摆放好,绫罗绸缎、金银器具、胭脂水粉、滋补药材等等都放到了库房。
摆放嫁妆的事不用孙环勃这个大少爷插手,他被永平侯府世子董嘉礼、二少爷董嘉生、三少爷董嘉鸿等兄弟几个招待着,在前院的客厅喝茶、交谈。
等摆完嫁妆,世子董嘉鸿派出几个人跟着孙家送嫁的众人去了孙府,代替董嘉鸿谢妆,因为董嘉鸿是新郎官,不好在成亲前一天登孙家的门。
到了晚上,孙家的众人都聚在太夫人的芷兰院,围绕着今天的主角孙淑婷,纷纷为她送上新婚的祝福。
孙淑湘虽然年纪小,还不明辨成亲是怎么回事,可经过太夫人的解释,也知道不能每天都见到孙淑婷了,就一直腻在孙淑婷身边,不舍的看着她。
等话别完,众人都离开了,孙淑湘还不舍的放孙淑婷回去,太夫人在一边帮忙劝说道:“湘姐,听话,大姐姐即便是成亲。也只是从咱家的院子搬到你姐夫的院子里去了,离得还是很近的。以后湘姐要是想大姐姐了,祖母可以随时让人带你去看大姐姐!”哄了半天,孙淑婷割地赔款。许下各种承诺,总算安抚住了孙淑湘。
太夫人哄孙淑湘入睡之后,更是亲自到了孙淑婷的留香阁,陪她住了成亲之前在家的最后一晚。
在太夫人和孙淑婷没有就寝前,大太太过来,很是意外太夫人也在孙淑婷房里。
紧了紧衣袖中藏着的合欢图,大太太笑着和太夫人打招呼道:“娘。您要陪着婷姐啊!真是婷姐的福气。”对太夫人对孙淑婷和孙淑湘姐妹的各种优待、宠溺,大太太已经不再吃惊。
见大太太过来,即便大太太不说所为何事,太夫人心里也清楚,在成亲前夜教导孙淑婷一些规矩,是每一个大太太这个嫡妻的责任,即便大太太心里并不待见孙淑婷。借着洗漱的机会,太夫人把房间让给了孙淑婷和大太太两个人。
太夫人走后。大太太支吾了半天,最后语焉不详,面红耳赤的对孙淑婷说了洞房的事。要是孙淑婷仅是一个单纯的古代女孩,她说不定从大太太那一言半语中还不知大太太讲的所为何事。即便两世都没有体验过,可大太太一说,她就知道了是怎么回事,羞得同样脸色发红。
大太太快速的讲完,飞速的把合欢图给了孙淑婷,“母亲讲的,图上都有。等成亲时,你配合着女婿做就可以了。”听着孙淑婷小声的嗯了一声,觉得完成任务的大太太。松了一口气,忙离开了。
太夫人进来时,看了看脸色发红的孙淑婷,又扫到床上卷起来的合欢图,笑着说道:“夫妻敦伦,绵延后嗣。乃是人生的大事,不必害羞。”太夫人年纪大了,对这些事比大太太看得开,说的时候也不藏着掖着。
太夫人催促着孙淑婷早点去洗漱,等孙淑婷回来的时候,太夫人又抱着孙淑婷,对她述总述了以前零零散散的说过的夫妻相处、婆媳相处、妯娌相处的话,最后总结道:“婷姐,你婆婆和夫婿都是知根知底的,不用害怕,你那么聪明乖巧,肯定能得他们的欢心。咱们两家离得这么近,有什么需要,祖母随时都能帮到你。还有逄嬷嬷见多识广,有事也可以多问问逄嬷嬷的意见。”
这样絮叨了有大半个时辰,俩人才入睡。
四月初六寅时四刻,秋月就轻轻的叫孙淑婷起床。太夫人年纪大了,觉少,最先醒了过来,等了一会儿,孙淑婷也被太夫人叫了起来。
请来为孙淑婷梳妆打扮的全福(全福就是父母、公婆、丈夫、儿女俱全的婚姻幸福的女性)三太太也早早的赶来了,见孙淑婷和太夫人起床,进来为孙淑婷梳妆、打扮。
太夫人亲自为孙淑婷梳头,一边梳头,一边念叨着:“一梳梳到尾, 二梳梳到白发齐眉, 三梳梳到儿孙满地 ,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孙淑婷坐在梳妆台前的凳子上,静静的坐着,细细的体会着太夫人祝福中那浓浓的心意。
三太太也没闲着,在一边帮着太夫人给太夫人打下手,帮孙淑婷把头发盘弄好。
等穿上大红的嫁衣,带上凰羽翟凤紫金珠冠,今天的孙淑婷最是耀人眼目,三太太对着太夫人连连夸赞孙淑婷。
太夫人捧着孙淑婷娇美的脸蛋,骄傲自豪的说道:“我的婷姐一定会幸福的。”等一切收拾好后,孙淑婷就坐在内室的床上,等着出嫁。
太夫人把孙淑婷的陪嫁嬷嬷和陪嫁丫鬟尽数都叫到了外面,最后一次嘱咐她们。太夫人先是对着跟着孙淑婷出嫁的逄嬷嬷、冬梅道:“逄嬷嬷,老身对你期望很高,希望你尽心协助大小姐,冬梅也是”。接着严厉的盯着秋月等陪嫁丫鬟四人道:“以后你们就辅助大小姐,要是让我知道了哪个人有背主的举动,我们孙家决不轻饶。”
秋月等被太夫人语气中的狠辣一惊,心里一紧,争先恐后的表态道:“太夫人放心,奴婢绝不敢做对不起大小姐的事。”
太夫人表情严肃,轻笑道:“你们心里有数就好,只要好好的伺候大小姐,以后都有你们的好前程。”即便秋月和秋水已经表态在永平侯府找人嫁出去,可人心易变,说不定她们什么时候就会被富贵迷了眼,起了不该有的心思,太夫人总要替孙淑婷防一防。孙淑婷愿意用他们伺候董嘉鸿是一回事,她们自己对董嘉鸿起了心思又是另一回事了。
这四个陪嫁丫鬟跟了孙淑婷这么多年,对孙淑婷的心思很是清楚,不会忘记孙淑婷曾不止一次的明言会给她们找一个好人家,做正头娘子,她们都知道孙淑婷忌讳什么。虽然现在谁心里都没存不好的心思,可太夫人的警告还是让她们心惊,跟着孙淑婷出嫁后,在董嘉鸿面前行事、说话很是谨慎,不敢露出一丝的轻佻、暧昧,以后三年内,陆陆续续的被孙淑婷找了合适的人家嫁了出去。
等到了辰时,董嘉鸿带着八抬花轿上门来接新娘。
喜娘扶着盖着大红叠纱盖头,穿着大红嫁衣的孙淑婷和同样穿着大红礼服的董嘉鸿站在一起,拜别父母。
董嘉鸿一直练武,身姿英挺,一身红衣,不仅没有像一般的新郎官那样文弱、松垮,让人觉得不伦不类,反而更见飒爽。如果不看董嘉鸿脸上那一道浅浅的伤疤,绝对是一个英俊潇洒的俊小伙。孙志远一直有些沉重的表情也舒缓了不少。
客厅里,大老爷孙志远和大太太分坐在高堂上,孙姨娘装饰一新的站在大太太身后。
出嫁前,父母都要嘱咐出嫁女一些话,大老爷孙志远说的是“往之女家,以顺为正,无忘肃恭”。
大老爷孙志远说完,大太太接着说道:必恭必戒,毋违舅姑之命”。
最后孙姨娘说道:“谨言慎行,毋作父母羞”。
等三位长辈叮嘱完,丝竹声响起,喜娘扶着孙淑婷,跟着董嘉鸿后面出了门。
在孙淑婷进了花轿之后,六少爷孙环谦拿着铜盆,在孙淑婷的 花桥抬起后,把一盆清水泼在了地上。
孙姨娘看到此幕。泣不成声地倚在了丫鬟含音身上,大老爷孙志远也微微红了眼眶。
孙家和永平侯府相隔很近,只有一条街,董嘉鸿带着花轿并没有直接回永平侯府,而是先绕着京都的内城转了一圈,才回到了永平侯府。
等花轿落地,轿帘撩开时,喜娘把红绸塞到了孙淑婷的手里。虽然盖着轻纱盖头,外面的景色还是模模糊糊的看不清,可孙淑婷并不慌乱,耳边仿佛还回想起董嘉鸿刚才在她耳边那坚定的声音,“放心,一切有我。”孙淑婷在后面,跟着董嘉鸿每一步都走的很坚定,无言的表达着她对董嘉鸿的信任。
跨过马鞍,跨过火盆,走过一道道回廊,最终来到了两人拜堂的大厅。
只见宽阔的大厅中,永平侯董惠泽和永平侯夫人正端坐在主位上,微笑着看两人。
喜娘扶着孙淑婷和董嘉鸿一起在永平侯夫妇面前站定,然后就退到了一边。(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因为永平侯府的第三代稀少,永平侯夫人和二少爷董嘉生已经发了话,一定要杨氏保住这个子嗣,迫于丈夫和婆婆的压力,杨氏只能咬牙切齿的照顾着。想到怀孕的侍妾,杨氏也没有心绪攀比了,先稳固她在府里的地位才是最要紧的。
嫁妆在前院摆了半日,接着就依次搬到董嘉鸿和孙淑婷成亲的院子,家具都是按照尺寸制作的,由王妈妈领着,指挥着仆人们依次摆放好,绫罗绸缎、金银器具、胭脂水粉、滋补药材等等都放到了库房。
摆放嫁妆的事不用孙环勃这个大少爷插手,他被永平侯府世子董嘉礼、二少爷董嘉生、三少爷董嘉鸿等兄弟几个招待着,在前院的客厅喝茶、交谈。
等摆完嫁妆,世子董嘉鸿派出几个人跟着孙家送嫁的众人去了孙府,代替董嘉鸿谢妆,因为董嘉鸿是新郎官,不好在成亲前一天登孙家的门。
到了晚上,孙家的众人都聚在太夫人的芷兰院,围绕着今天的主角孙淑婷,纷纷为她送上新婚的祝福。
孙淑湘虽然年纪小,还不明辨成亲是怎么回事,可经过太夫人的解释,也知道不能每天都见到孙淑婷了,就一直腻在孙淑婷身边,不舍的看着她。
等话别完,众人都离开了,孙淑湘还不舍的放孙淑婷回去,太夫人在一边帮忙劝说道:“湘姐,听话,大姐姐即便是成亲。也只是从咱家的院子搬到你姐夫的院子里去了,离得还是很近的。以后湘姐要是想大姐姐了,祖母可以随时让人带你去看大姐姐!”哄了半天,孙淑婷割地赔款。许下各种承诺,总算安抚住了孙淑湘。
太夫人哄孙淑湘入睡之后,更是亲自到了孙淑婷的留香阁,陪她住了成亲之前在家的最后一晚。
在太夫人和孙淑婷没有就寝前,大太太过来,很是意外太夫人也在孙淑婷房里。
紧了紧衣袖中藏着的合欢图,大太太笑着和太夫人打招呼道:“娘。您要陪着婷姐啊!真是婷姐的福气。”对太夫人对孙淑婷和孙淑湘姐妹的各种优待、宠溺,大太太已经不再吃惊。
见大太太过来,即便大太太不说所为何事,太夫人心里也清楚,在成亲前夜教导孙淑婷一些规矩,是每一个大太太这个嫡妻的责任,即便大太太心里并不待见孙淑婷。借着洗漱的机会,太夫人把房间让给了孙淑婷和大太太两个人。
太夫人走后。大太太支吾了半天,最后语焉不详,面红耳赤的对孙淑婷说了洞房的事。要是孙淑婷仅是一个单纯的古代女孩,她说不定从大太太那一言半语中还不知大太太讲的所为何事。即便两世都没有体验过,可大太太一说,她就知道了是怎么回事,羞得同样脸色发红。
大太太快速的讲完,飞速的把合欢图给了孙淑婷,“母亲讲的,图上都有。等成亲时,你配合着女婿做就可以了。”听着孙淑婷小声的嗯了一声,觉得完成任务的大太太。松了一口气,忙离开了。
太夫人进来时,看了看脸色发红的孙淑婷,又扫到床上卷起来的合欢图,笑着说道:“夫妻敦伦,绵延后嗣。乃是人生的大事,不必害羞。”太夫人年纪大了,对这些事比大太太看得开,说的时候也不藏着掖着。
太夫人催促着孙淑婷早点去洗漱,等孙淑婷回来的时候,太夫人又抱着孙淑婷,对她述总述了以前零零散散的说过的夫妻相处、婆媳相处、妯娌相处的话,最后总结道:“婷姐,你婆婆和夫婿都是知根知底的,不用害怕,你那么聪明乖巧,肯定能得他们的欢心。咱们两家离得这么近,有什么需要,祖母随时都能帮到你。还有逄嬷嬷见多识广,有事也可以多问问逄嬷嬷的意见。”
这样絮叨了有大半个时辰,俩人才入睡。
四月初六寅时四刻,秋月就轻轻的叫孙淑婷起床。太夫人年纪大了,觉少,最先醒了过来,等了一会儿,孙淑婷也被太夫人叫了起来。
请来为孙淑婷梳妆打扮的全福(全福就是父母、公婆、丈夫、儿女俱全的婚姻幸福的女性)三太太也早早的赶来了,见孙淑婷和太夫人起床,进来为孙淑婷梳妆、打扮。
太夫人亲自为孙淑婷梳头,一边梳头,一边念叨着:“一梳梳到尾, 二梳梳到白发齐眉, 三梳梳到儿孙满地 ,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孙淑婷坐在梳妆台前的凳子上,静静的坐着,细细的体会着太夫人祝福中那浓浓的心意。
三太太也没闲着,在一边帮着太夫人给太夫人打下手,帮孙淑婷把头发盘弄好。
等穿上大红的嫁衣,带上凰羽翟凤紫金珠冠,今天的孙淑婷最是耀人眼目,三太太对着太夫人连连夸赞孙淑婷。
太夫人捧着孙淑婷娇美的脸蛋,骄傲自豪的说道:“我的婷姐一定会幸福的。”等一切收拾好后,孙淑婷就坐在内室的床上,等着出嫁。
太夫人把孙淑婷的陪嫁嬷嬷和陪嫁丫鬟尽数都叫到了外面,最后一次嘱咐她们。太夫人先是对着跟着孙淑婷出嫁的逄嬷嬷、冬梅道:“逄嬷嬷,老身对你期望很高,希望你尽心协助大小姐,冬梅也是”。接着严厉的盯着秋月等陪嫁丫鬟四人道:“以后你们就辅助大小姐,要是让我知道了哪个人有背主的举动,我们孙家决不轻饶。”
秋月等被太夫人语气中的狠辣一惊,心里一紧,争先恐后的表态道:“太夫人放心,奴婢绝不敢做对不起大小姐的事。”
太夫人表情严肃,轻笑道:“你们心里有数就好,只要好好的伺候大小姐,以后都有你们的好前程。”即便秋月和秋水已经表态在永平侯府找人嫁出去,可人心易变,说不定她们什么时候就会被富贵迷了眼,起了不该有的心思,太夫人总要替孙淑婷防一防。孙淑婷愿意用他们伺候董嘉鸿是一回事,她们自己对董嘉鸿起了心思又是另一回事了。
这四个陪嫁丫鬟跟了孙淑婷这么多年,对孙淑婷的心思很是清楚,不会忘记孙淑婷曾不止一次的明言会给她们找一个好人家,做正头娘子,她们都知道孙淑婷忌讳什么。虽然现在谁心里都没存不好的心思,可太夫人的警告还是让她们心惊,跟着孙淑婷出嫁后,在董嘉鸿面前行事、说话很是谨慎,不敢露出一丝的轻佻、暧昧,以后三年内,陆陆续续的被孙淑婷找了合适的人家嫁了出去。
等到了辰时,董嘉鸿带着八抬花轿上门来接新娘。
喜娘扶着盖着大红叠纱盖头,穿着大红嫁衣的孙淑婷和同样穿着大红礼服的董嘉鸿站在一起,拜别父母。
董嘉鸿一直练武,身姿英挺,一身红衣,不仅没有像一般的新郎官那样文弱、松垮,让人觉得不伦不类,反而更见飒爽。如果不看董嘉鸿脸上那一道浅浅的伤疤,绝对是一个英俊潇洒的俊小伙。孙志远一直有些沉重的表情也舒缓了不少。
客厅里,大老爷孙志远和大太太分坐在高堂上,孙姨娘装饰一新的站在大太太身后。
出嫁前,父母都要嘱咐出嫁女一些话,大老爷孙志远说的是“往之女家,以顺为正,无忘肃恭”。
大老爷孙志远说完,大太太接着说道:必恭必戒,毋违舅姑之命”。
最后孙姨娘说道:“谨言慎行,毋作父母羞”。
等三位长辈叮嘱完,丝竹声响起,喜娘扶着孙淑婷,跟着董嘉鸿后面出了门。
在孙淑婷进了花轿之后,六少爷孙环谦拿着铜盆,在孙淑婷的 花桥抬起后,把一盆清水泼在了地上。
孙姨娘看到此幕。泣不成声地倚在了丫鬟含音身上,大老爷孙志远也微微红了眼眶。
孙家和永平侯府相隔很近,只有一条街,董嘉鸿带着花轿并没有直接回永平侯府,而是先绕着京都的内城转了一圈,才回到了永平侯府。
等花轿落地,轿帘撩开时,喜娘把红绸塞到了孙淑婷的手里。虽然盖着轻纱盖头,外面的景色还是模模糊糊的看不清,可孙淑婷并不慌乱,耳边仿佛还回想起董嘉鸿刚才在她耳边那坚定的声音,“放心,一切有我。”孙淑婷在后面,跟着董嘉鸿每一步都走的很坚定,无言的表达着她对董嘉鸿的信任。
跨过马鞍,跨过火盆,走过一道道回廊,最终来到了两人拜堂的大厅。
只见宽阔的大厅中,永平侯董惠泽和永平侯夫人正端坐在主位上,微笑着看两人。
喜娘扶着孙淑婷和董嘉鸿一起在永平侯夫妇面前站定,然后就退到了一边。(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