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四十三章 送妆
“孩他爹,还有一个事,要先和你商议一下,是关于冬莲和福海的。”冬梅看着丈夫喜旺,认真的说道。“咱们能把福海弄进铺子是好事,是不是也走动走动,把他们两个的亲事早日办了,省的再拖下去。”冬梅担心因为他们夫妇跟着大小姐孙淑婷的缘故,大太太会对冬莲有偏见,把她留在身边,直到二十岁。
“怎么,你怕大太太会拖着冬莲不让她成婚,”喜旺对大太太接触不多,不知道大太太的心眼不大,还按照一般情况在考虑。
一般来说,婢女到了年龄许配人家之后,一般会在半年到一年内成亲。冬莲去年八月指的婚,今年已经十八岁,正式成亲的好时候。
“这也是为了以防万一,主子是怎么想的,咱也说不准,咱们只把时间提前几个月罢了!对福海家来说也是好事,好事成双嘛!”冬梅微微一笑,“大太太会不会为难冬莲还是两说,咱只是不想给大太太发难的机会罢了,要是因为咱们两口子耽误了冬莲的婚事,到时候公公、婆婆还不知怎么埋怨咱们呢!咱们心里也会过意不去的,所以早定下来早好。”
“你们女的心思就是多,一件事绕几道弯啊!”喜旺小声的嘀咕了一句。
“那你就是说我心思多呗!你说,你说......”冬梅点着喜旺的胸口,心里想着喜旺要是敢点头,看她怎么闹腾他。
识时务者为俊杰,见冬梅眼里冒火,喜旺忙握住冬梅的手,拿到唇边亲吻了一下。抱紧冬梅说道:“像我媳妇这样有远见的,打着灯笼都找不到,我高兴都来不及呢!媳妇我是想夸你来着,我不会说话,你别生气。”
冬梅也不和喜旺较真,轻哼了一声道:“算你有理,先放过你。不过你得想想,怎么把小姑的婚事早日办成了。”
“这事啊!”喜旺拉长了音调。脑海里思绪飞快的转动,过了一会儿,说道:“这事福海家出头比较好,男方出头是情理当中的事,再说他家和大太太跟前的于妈妈关系不错,透过于妈妈办这件事比较容易。”
“他家和于妈妈到底是什么关系,我记得小姑和福海的婚事,就是由于妈妈牵的线搭的桥。”冬梅疑惑的问道,她以前只知道福海家和于妈妈关系不错,具体原因就不清楚了。
“他家和于妈妈没有亲戚关系,两家能交好,全是缘分使然,”喜旺微微一笑。讲述了很早以前发生在两家之间的事。
在福海小的时候,一次意外落水,是于妈妈的儿子把福海救上来的。那时福海家在府里正当红,而大太太那是和整个孙家的矛盾极深,于妈妈跟着大太太在府里小心翼翼的,福海家没有顾忌这个,感念救命之恩,让福海和于妈妈的儿子结拜为兄弟,从此。福海成了于妈妈的干儿子。两家的关系渐渐的亲近起来,即便是后来于妈妈跟着大太太发达了,两家的关系也没有疏远。
“没想到还有这个缘故,患难见真情。在贫穷低微是结交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冬梅听了很是高兴,“那为了福海的事,王妈妈肯定愿意出力。”
“那是一定的,于妈妈都把福海当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看待。”喜旺肯定的说道,“明天一早我把话告诉娘,让娘和福海家商议怎么弄才好。”
当冬梅和喜旺商议这件事的时候,魏大海两口子也在考虑着同样的事情。
第二天喜旺偷偷的把话告诉他娘的时候,才知道父母已经做好打算让福海家去定成亲的日子,最好定在冬梅和喜旺跟着大小姐孙淑婷嫁去永平侯府之前,让喜旺这个当哥哥的和冬梅这个当嫂子的亲眼送冬莲出嫁。
接下来几天,喜旺和福海家全力运作,总算把这两件事差不多定了下来。喜旺带着福海见了柳管事,柳管事对福海还算满意,对喜旺承诺,只要喜旺的位子空出来,就可以让福海进铺子来。至于福海和冬梅的婚期,于妈妈已经从大太太那得了确切的消息,他俩的婚事定在了三月底,具体的日子由冬梅家和福海家商定就可以。
过了二月二,让孙府众位仆人牵挂的孙淑婷的陪嫁人选总算是公布出来了,四户陪房除了原先就商定好的刘增跟和赵大贵两家,新添的两家一家是李大的儿子李水运一家,另一家是孙淑婷初掌厨房时就像孙淑婷积极靠拢的罗德罗管事一家,李水运做生意的本事极强,罗德算盘打得极好,是管账的一把好手;两个陪嫁嬷嬷是冬梅和逄嬷嬷,陪嫁丫鬟是大丫鬟秋月和秋水,二等丫鬟夏至以及粗使丫鬟晓雨四人。
至于孙淑婷身边的另一个二等丫鬟语云则因为年纪大了,被孙淑婷指了人家,就留在了孙府;孙淑婷身边另外伺候的三个小丫鬟,除了晓寒转去了孙姨娘的院子,其它俩人都要遵从府里的意思重新分配。
太夫人自掏腰包要给孙淑婷添加的两个铺子,也在太夫人信任的管事帮助下,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办理妥当了。
三月里连办了两场婚事,就是冬莲和语云的。
接下来日子过得飞快,一眨眼就到了四月初三,孙淑婷的嫁妆该收拾归整的日子。
这天太夫人亲自上阵,指挥着仆人把孙淑婷的嫁妆装箱,因为孙淑婷的嫁妆是太夫人和大老爷亲自准备的,太夫人和大老爷自掏腰包添加了不少,金银器具、绫罗绸缎、人参、燕窝、、三七、鹿茸等等准备的很是齐全,八十八抬根本就装不下。
听到王妈妈进来回禀箱子不够用时,太夫人出去看了看,说道:“嫁妆的抬数是不能加了,把装首饰的箱子挤一挤,每个箱子多放几件首饰,这样还能空出几个箱子来,还有就是那家具那边能套着装的家具就套着装,省出几抬是几抬。”永平侯府世子妃王晴的嫁妆是九十六抬,二儿媳的嫁妆是八十八抬,因为嫡庶尊长之分,最后太夫人决定孙淑婷的陪嫁八十八抬。
就这样大家重新动手,首饰盒装的极满,满满当当的堆在一起,耀人眼目,家具重装之后也省出两台,再加上陪嫁仆妇的行李,把八十八抬塞得满满当当的。
四月初五那天,也就是孙淑婷成亲的前一天,二房和三房各派出几家人,由孙环勃带着,往永平侯府送嫁,一路上引来众多人的注目。
当嫁妆送到永平侯府,在前院一一摆开,供众人欣赏时,众人更是赞叹不已。孙淑婷的嫁妆抬数并没有超过前面嫁进来的两个嫂子,与世子妃的嫁妆更是相差了八抬,可内里的丰厚程度更是直追世子妃。
孙淑婷的家具样式更是新颖大方,那是在南方跑生意的董嘉鸿给孙淑婷偷偷打听联系的,除了运输麻烦一些,雕工和材料都不差,而且花费的银钱还比在京都的少了不少。
看着这些款式新颖,用料考究,工艺不俗的家具,不少人的纷纷猜测四五千两是拿不下来的。
永平侯府的世子妃王晴看到孙淑婷的丰厚嫁妆,心底一沉,小看了孙淑婷。
世子妃王晴原本以为宁昌侯府虽然圣宠优渥,可孙淑婷是庶出,嫡母当家,嫁妆应该丰厚不到哪里去,即便是嫁给了婆婆永平侯夫人的亲子--董嘉鸿,也大可不必把孙淑婷放在眼里。没想到孙家做事如此周详,陪嫁低她这个嫡长媳一层,可实际上东西的多少根本与她相差不多。就冲着孙淑婷嫁妆的丰厚程度,永平侯府里的人,都要高看孙淑婷一眼,想要轻视她也难。
想到自己院里那个备受世子宠爱的杜慧娥,世子妃王晴就泄了气。她现在连自己房里的人都搞不明白,那还有闲心去考虑孙淑婷的事,只要孙淑婷进来后不与她作难,她就不会去找孙淑婷的麻烦。
世子妃王晴自我调节过来,想通了,可站在她身边的二弟妹杨氏心里还不是滋味,把面前孙淑婷的嫁妆看在眼里,对着世子妃王晴挑拨离间道:“大嫂,没想到三弟妹家这么有身家,能陪嫁这么多,一万两银子拿不下来吧,就是那四间铺子二个庄子也不是小数啊!”杨氏把眼睛紧紧的盯着世子妃王晴,接着说道:“就是相比大嫂的嫁妆,也相差不少吧!”
世子妃王晴冷淡的看了杨氏一眼,淡淡的说道:“陪嫁多少是娘家人的心意,别羡慕三弟妹,二弟妹的嫁妆不也是不遑多少,你们都是被娘家看重的人。”很是巧妙的把话题避了过去。
“呵呵,大嫂可别打趣我了,论家人的看重,我怎么比的上大嫂。”杨氏泛酸的说道,现在她真是伤心了。虽然已经入府三年,可因为守孝,杨氏还没有孩子,现在永平侯府唯一的一个孩子就是世子妃王晴所出的董玉筱。(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怎么,你怕大太太会拖着冬莲不让她成婚,”喜旺对大太太接触不多,不知道大太太的心眼不大,还按照一般情况在考虑。
一般来说,婢女到了年龄许配人家之后,一般会在半年到一年内成亲。冬莲去年八月指的婚,今年已经十八岁,正式成亲的好时候。
“这也是为了以防万一,主子是怎么想的,咱也说不准,咱们只把时间提前几个月罢了!对福海家来说也是好事,好事成双嘛!”冬梅微微一笑,“大太太会不会为难冬莲还是两说,咱只是不想给大太太发难的机会罢了,要是因为咱们两口子耽误了冬莲的婚事,到时候公公、婆婆还不知怎么埋怨咱们呢!咱们心里也会过意不去的,所以早定下来早好。”
“你们女的心思就是多,一件事绕几道弯啊!”喜旺小声的嘀咕了一句。
“那你就是说我心思多呗!你说,你说......”冬梅点着喜旺的胸口,心里想着喜旺要是敢点头,看她怎么闹腾他。
识时务者为俊杰,见冬梅眼里冒火,喜旺忙握住冬梅的手,拿到唇边亲吻了一下。抱紧冬梅说道:“像我媳妇这样有远见的,打着灯笼都找不到,我高兴都来不及呢!媳妇我是想夸你来着,我不会说话,你别生气。”
冬梅也不和喜旺较真,轻哼了一声道:“算你有理,先放过你。不过你得想想,怎么把小姑的婚事早日办成了。”
“这事啊!”喜旺拉长了音调。脑海里思绪飞快的转动,过了一会儿,说道:“这事福海家出头比较好,男方出头是情理当中的事,再说他家和大太太跟前的于妈妈关系不错,透过于妈妈办这件事比较容易。”
“他家和于妈妈到底是什么关系,我记得小姑和福海的婚事,就是由于妈妈牵的线搭的桥。”冬梅疑惑的问道,她以前只知道福海家和于妈妈关系不错,具体原因就不清楚了。
“他家和于妈妈没有亲戚关系,两家能交好,全是缘分使然,”喜旺微微一笑。讲述了很早以前发生在两家之间的事。
在福海小的时候,一次意外落水,是于妈妈的儿子把福海救上来的。那时福海家在府里正当红,而大太太那是和整个孙家的矛盾极深,于妈妈跟着大太太在府里小心翼翼的,福海家没有顾忌这个,感念救命之恩,让福海和于妈妈的儿子结拜为兄弟,从此。福海成了于妈妈的干儿子。两家的关系渐渐的亲近起来,即便是后来于妈妈跟着大太太发达了,两家的关系也没有疏远。
“没想到还有这个缘故,患难见真情。在贫穷低微是结交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冬梅听了很是高兴,“那为了福海的事,王妈妈肯定愿意出力。”
“那是一定的,于妈妈都把福海当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看待。”喜旺肯定的说道,“明天一早我把话告诉娘,让娘和福海家商议怎么弄才好。”
当冬梅和喜旺商议这件事的时候,魏大海两口子也在考虑着同样的事情。
第二天喜旺偷偷的把话告诉他娘的时候,才知道父母已经做好打算让福海家去定成亲的日子,最好定在冬梅和喜旺跟着大小姐孙淑婷嫁去永平侯府之前,让喜旺这个当哥哥的和冬梅这个当嫂子的亲眼送冬莲出嫁。
接下来几天,喜旺和福海家全力运作,总算把这两件事差不多定了下来。喜旺带着福海见了柳管事,柳管事对福海还算满意,对喜旺承诺,只要喜旺的位子空出来,就可以让福海进铺子来。至于福海和冬梅的婚期,于妈妈已经从大太太那得了确切的消息,他俩的婚事定在了三月底,具体的日子由冬梅家和福海家商定就可以。
过了二月二,让孙府众位仆人牵挂的孙淑婷的陪嫁人选总算是公布出来了,四户陪房除了原先就商定好的刘增跟和赵大贵两家,新添的两家一家是李大的儿子李水运一家,另一家是孙淑婷初掌厨房时就像孙淑婷积极靠拢的罗德罗管事一家,李水运做生意的本事极强,罗德算盘打得极好,是管账的一把好手;两个陪嫁嬷嬷是冬梅和逄嬷嬷,陪嫁丫鬟是大丫鬟秋月和秋水,二等丫鬟夏至以及粗使丫鬟晓雨四人。
至于孙淑婷身边的另一个二等丫鬟语云则因为年纪大了,被孙淑婷指了人家,就留在了孙府;孙淑婷身边另外伺候的三个小丫鬟,除了晓寒转去了孙姨娘的院子,其它俩人都要遵从府里的意思重新分配。
太夫人自掏腰包要给孙淑婷添加的两个铺子,也在太夫人信任的管事帮助下,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办理妥当了。
三月里连办了两场婚事,就是冬莲和语云的。
接下来日子过得飞快,一眨眼就到了四月初三,孙淑婷的嫁妆该收拾归整的日子。
这天太夫人亲自上阵,指挥着仆人把孙淑婷的嫁妆装箱,因为孙淑婷的嫁妆是太夫人和大老爷亲自准备的,太夫人和大老爷自掏腰包添加了不少,金银器具、绫罗绸缎、人参、燕窝、、三七、鹿茸等等准备的很是齐全,八十八抬根本就装不下。
听到王妈妈进来回禀箱子不够用时,太夫人出去看了看,说道:“嫁妆的抬数是不能加了,把装首饰的箱子挤一挤,每个箱子多放几件首饰,这样还能空出几个箱子来,还有就是那家具那边能套着装的家具就套着装,省出几抬是几抬。”永平侯府世子妃王晴的嫁妆是九十六抬,二儿媳的嫁妆是八十八抬,因为嫡庶尊长之分,最后太夫人决定孙淑婷的陪嫁八十八抬。
就这样大家重新动手,首饰盒装的极满,满满当当的堆在一起,耀人眼目,家具重装之后也省出两台,再加上陪嫁仆妇的行李,把八十八抬塞得满满当当的。
四月初五那天,也就是孙淑婷成亲的前一天,二房和三房各派出几家人,由孙环勃带着,往永平侯府送嫁,一路上引来众多人的注目。
当嫁妆送到永平侯府,在前院一一摆开,供众人欣赏时,众人更是赞叹不已。孙淑婷的嫁妆抬数并没有超过前面嫁进来的两个嫂子,与世子妃的嫁妆更是相差了八抬,可内里的丰厚程度更是直追世子妃。
孙淑婷的家具样式更是新颖大方,那是在南方跑生意的董嘉鸿给孙淑婷偷偷打听联系的,除了运输麻烦一些,雕工和材料都不差,而且花费的银钱还比在京都的少了不少。
看着这些款式新颖,用料考究,工艺不俗的家具,不少人的纷纷猜测四五千两是拿不下来的。
永平侯府的世子妃王晴看到孙淑婷的丰厚嫁妆,心底一沉,小看了孙淑婷。
世子妃王晴原本以为宁昌侯府虽然圣宠优渥,可孙淑婷是庶出,嫡母当家,嫁妆应该丰厚不到哪里去,即便是嫁给了婆婆永平侯夫人的亲子--董嘉鸿,也大可不必把孙淑婷放在眼里。没想到孙家做事如此周详,陪嫁低她这个嫡长媳一层,可实际上东西的多少根本与她相差不多。就冲着孙淑婷嫁妆的丰厚程度,永平侯府里的人,都要高看孙淑婷一眼,想要轻视她也难。
想到自己院里那个备受世子宠爱的杜慧娥,世子妃王晴就泄了气。她现在连自己房里的人都搞不明白,那还有闲心去考虑孙淑婷的事,只要孙淑婷进来后不与她作难,她就不会去找孙淑婷的麻烦。
世子妃王晴自我调节过来,想通了,可站在她身边的二弟妹杨氏心里还不是滋味,把面前孙淑婷的嫁妆看在眼里,对着世子妃王晴挑拨离间道:“大嫂,没想到三弟妹家这么有身家,能陪嫁这么多,一万两银子拿不下来吧,就是那四间铺子二个庄子也不是小数啊!”杨氏把眼睛紧紧的盯着世子妃王晴,接着说道:“就是相比大嫂的嫁妆,也相差不少吧!”
世子妃王晴冷淡的看了杨氏一眼,淡淡的说道:“陪嫁多少是娘家人的心意,别羡慕三弟妹,二弟妹的嫁妆不也是不遑多少,你们都是被娘家看重的人。”很是巧妙的把话题避了过去。
“呵呵,大嫂可别打趣我了,论家人的看重,我怎么比的上大嫂。”杨氏泛酸的说道,现在她真是伤心了。虽然已经入府三年,可因为守孝,杨氏还没有孩子,现在永平侯府唯一的一个孩子就是世子妃王晴所出的董玉筱。(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