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1红楼之林家废柴
因金陵也有林家的世交故旧,故此贾敏丧礼来了不少人,连带薛家都知道了。
得知薛姨妈带着宝钗过来,不能往前堂,却在后面软语安慰了黛玉许多话,林隽点了点头,对来告诉自己的王锐家的道:“他们很有心了,替我和姐姐弟弟多谢薛太太。”薛姨妈既带着宝钗来,想必薛蟠也来了,他得去见见。
王锐家的答应了,复又不掩担忧地看着林隽道:“大爷千万保重,这么些时日,瘦得都脱了形了,倘或太太知道,如何不心疼?”
提起贾敏,林隽鼻子一酸,几乎落下泪来。
贾敏的音容笑貌似乎还在眼前挥之不去,可偏偏人已逝,剩下的唯有伤心难过了。
到了前头,果然见到薛蟠与同行的金陵亲戚以及贾家旁支大说大笑。
林隽细细打量一番,见他不过十三四岁年纪,着了玉色纱衫,拿着折扇,看起来不伦不类,不过见他服素,林隽心里却满意了一分,又见他生得五官端正,面容俊秀,眉眼间极像宝钗,只是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子纨绔气息,分明是个俊秀少年,偏偏让人感到脑满肠肥。
“薛世兄。”林隽上去见过别家男客,又见过薛蟠。
薛蟠本就是一个走马观花风流浪荡的纨绔子弟,生性奢侈,言语傲慢,别人与他再好,背地里却都叫他是薛大傻子,他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愿去理会而已,扭头忽见林隽过来,浑身缟素,容貌清俊,对自己不似别人脸上含笑眼里嘲讽,不觉心头大喜,忙一把抱住他,道:“好兄弟,快别伤心了。我常听妈和妹妹说,你家太太待她们好,因此特特赶来。”
林隽道:“有劳薛世兄了。”
虽然原著中薛家汲汲营营金玉良缘,可是此时此刻,他们确实很有为人处世之道。
薛蟠大字不识几个,上等的场面话也着实不会说,见林隽如此待他,不觉竟有些手足无措,只好傻笑道:“不劳烦,不劳烦,这是应该的。”
林隽失笑,其实薛蟠傻得还挺可爱,如果没有打死人命的话,倒可以做个朋友。
自从会过薛姨妈母女后,他回来也着人细细打听了,他自有小厮心腹,只说想知道先生诸事,必然打听得清清楚楚,连带应天府一带大小事都打听了,并没有薛蟠打死人命的事情发生,难道这件事应该发生在几年后,而非贾雨村上任时?
一时又有人至,林隽不及多想,忙向众人告罪,出门相迎。
却说黛玉在后面见了薛姨妈和宝钗,饶是她自负甚高,也不得不承认宝钗确如贾敏所言,真与自己不相上下,而且她年纪比自己大几岁,瞧起来风姿婀娜。
宝钗见到黛玉,眼里也闪过一丝惊叹之意。
她虽是皇商家的小姐,但自家位列金陵四大家之一,母舅位高权重,姨妈嫁进了荣国府管家理事,表姐又嫁给了荣国府的大房嫡长子,即便是金陵官宦也都忌讳薛家十分,向来有些傲气,只是没想到贾敏口中处处不如自己的黛玉,竟是这样一副大家气派: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钗看罢,只觉得自己从小到大所见过的上下贵贱若干大家闺秀小家碧玉皆不及黛玉之气度,暗恨自己是井底之蛙,坐井观天,还以为自己一直都是拔尖儿的呢。
只是黛玉有些读书人的孤高脾气,含笑感谢毕,再无言语,也不曾感到一见如故。
钗黛会面,容貌气度不相上下,看在众人眼里都是说不出的好看,只觉得一如姣花,一似纤柳,春兰秋菊,各擅胜场,不觉都连连赞叹。
这些世交故旧亲戚好友家的女眷对于黛玉极熟,除了金陵过来的人外,都不认得宝钗,此时见她端庄矜持,气度不俗,都暗暗打听了,知道是她是皇商薛家的小姐后,脸色都淡了些儿,虽因贾史王薛四大家的缘故,待她们一如之前,却不比对黛玉之热情周全。
宝钗是何等聪慧的女子,鉴貌辨色,瞬息之间便知缘故,心里暗暗苦笑。
这些事情,林隽和薛蟠在外面都不知道,薛蟠还罢了,本就不在意这些,回去后口里大赞林隽模样清俊,人品雅致,全然没想起问母亲妹妹经历何事。林隽却是事后听玫瑰细说了一遍,也不禁为宝钗感到可惜。
皇商跟一般官宦人家是不差什么,而且在户部领了差事,甚至因四大家联络有亲,而不将官宦人家放在眼里,可是细究起来,到底不及官宦读书人来得名正言顺。
士农工商,林隽不在意,并不是世人不在意。
世人总会把人分个三六九等,却不知自古风尘出侠客呢!
出殡后,贾敏的棺材停在扬州外的寺庙里,苏州距离扬州尚有许多路程,林如海官职在身,不能随意离开,故此只能等到何时回苏州,何时将葬入祖坟。
忙完,黛玉神疲体倦,丧母之痛难息,竟而又病了。
料理完丧礼后诸事,凤姐本已打算告辞离开了,见状忙又留下,处处安慰宽解黛玉,并看着她吃药用饭,又照顾才一个多月的二爷,十分尽心。
先前因贾敏丧事,林如海伤心不已,不及给幼子取名,现今都唤作二爷。
林隽提起,对林如海道:“弟弟已五十多日了,该给弟弟取个名字才好,总不能二爷、二爷地叫唤。”这个弟弟是贾敏用命换来的,虽然偶有下人私下议论说二爷生而克母、命硬等语,林隽依然对他疼惜不已,暗暗记住了那几个多嘴多舌的下人,因先前忙着贾敏丧事,人手又少,便忍住了,打算过些日子打发出去。
他就这么一个弟弟,将来是他的膀臂,怎能容别人以世俗眼光来看他?
自贾敏逝后,林如海一夕之间也苍老了许多,听了长子之语,便道:“我已取中了极好的名字,就叫秀儿罢。你的隽字有才智出众之意,秀的寓意就更好了。”
“林秀,林秀。”林隽念叨了几句,林如海才气极高,取的名字定然是极好的,而且从他的名字,忽而想到了什么,瞪大眼睛,道:“爹爹怎么给弟弟取名为秀?难道以后不让弟弟的后人考秀才?”
林如海一怔,没反应过来。
林隽重复先前所说宋灼然避讳诸事,又有自己提出贾珠考了进士也不能当官论政等语,末了道:“宋先生避祖父讳,避父讳,因而连状元都当不得,弟弟偏取个秀字,以后后人岂不是连秀才都不能考了?”
林如海顿时大笑出声。
林隽有些不满,他可是把自己被科普的事情都牢牢记住呢,不能误了林氏子孙。
笑了良久,林如海才仍止不住满脸笑意,道:“你小小年纪,怎么就记得如此清楚?是了,也怪我当时认为你年纪小,就没仔细说。”
林隽好奇地看过来,难道还有缘故?
只见林如海喝了一口茶,才道:“世人虽有避讳之风,自唐以来十分风行,弹劾政敌便有了缘由,事实上不过是文人相轻罢了。李贺之避父讳,不过是他当时才高八斗,为学子所妒,才弄出一个避父讳的名头,令其不能科举。传到如今,哪有那么多的讲究?没人在意便罢了,倘或有政敌弹劾,名字便成了罪过。说起来,你珠大哥哥也能当官,只是避开政事之职即可。至于宋先生,乃因前朝皇子争嫡,他又与当今亲厚,才被其他皇子所忌,恐他拉拢文人清流相助当今,才鼓动文人尚书、御史弹劾,致其不能科举。”
林隽听到这里才明白,不禁冷笑几声,道:“果然是文人相轻,也忒无耻了。”
林如海淡淡一笑,道:“也是宋先生恃才傲物,兼之出身高贵,得罪了不少寒门学子不自知,他们一经鼓动,立即就纷纷上书了。虽因当今圣人登基后厚待于他,偏他妹妹又是皇后,外甥乃是皇子,恐为当今圣人和太子所忌,索性闲云野鹤,游山玩水去了。”
难怪宋灼然贵为大长公主之子,自己又有爵位,却麻衣布鞋佩剑游玩了。
也就是说,他弟弟取名为林秀根本不必担忧后人避父讳。
林隽心中暗笑,林如海精明得很啊,世家子弟正经科举的人很少,而且当朝可以捐个秀才直接考举人,然后再考进士,这是在历史上有记载的,林秀的后人不用避父讳了。
林秀有了名字,贾敏原先的心腹仆妇侍婢都唤作秀哥儿,余者仍叫二爷。
凤姐待黛玉痊愈后,便即告辞。
林隽忽然想起贾敏遗命,道:“妈妈临走前,曾说怕不能给宝姐儿做主了,还请嫂子多用心些,给宝姐儿挑个人家,不必大富大贵,只需人品好,知上进,便足够了。嫁妆从妈妈的梯己里出,很不必费事。”
凤姐怔了怔神,道:“只管交给我罢!再说,哪里用得上姑妈的梯己?再怎么说,咱们国公府当年嫁女儿,再穷也不会刻薄得连一副嫁妆都不给,少说得有二三万两银子的嫁妆。再者宝姐儿和盛哥儿的母亲娘家又是富商,嫁妆定然不会薄了,这祖母、母亲的嫁妆,自然该归他们继承,你且等着,我自有法子要了过来,不必费姑妈一个子儿。”
林隽会心一笑,知道凤姐的厉害,只要她不伤人命就行了。
凤姐走后,林隽又告诉了宝珠和章盛,姐弟二人都感激不尽。
又因黛玉和林隽守孝,故此先生意欲辞馆,奈何林如海以章盛上学之故,仍留下了他,也想令林隽守制读书,再三挽留,那先生便没离开,现今只有章盛一人上学。等出了热孝,林隽和黛玉才会去上课。因此宝珠和章盛越发感激林如海。
林隽不必上课,便常看着林秀,许是因为林秀出生即贾敏之逝,黛玉待他总不似林隽亲密,林隽无奈,在床上抱着林秀,看着他已经长开的小脸,满心疼爱,对黛玉道:“好姐姐,我知道你心里难过,可是妈妈说了,我们都是她的心肝儿肉,秀儿是妈妈用命换来的,倘若妈妈知道你待他如斯,在九泉之下岂不伤悲?”
黛玉含泪道:“我只是怨他,若不是他,妈妈必然还在。妈妈去了两个月,我却觉得跟过了几年似的。从前还不觉得,此时才知道有妈妈在的日子是最快活的。”
林隽叹了口气。
是了,原著中贾敏逝世黛玉才六岁,许多事情还没来得及学,现今贾敏比原著晚去世了两年,黛玉渐知世事,自然较之原著想念贾敏的好处。
“姐姐和我尚有母亲照料七八年,端的快活,只可怜弟弟才一落草,母亲便没了,他没见过母亲,不像我们享受了有妈妈在的日子,岂不是比我们更命苦?姐姐如此待他,与下人说他生而克母有何不同?”林隽愈发心疼起林秀来。
黛玉听了,立即蛾眉倒竖,薄腮含愠,道:“哪个奴才胡说八道?说我弟弟命硬?谁给了他们的胆子,倒议论起主子来。快告诉我,我这就打发出去,咱们家清清静静,容不得这样对主子评头论足的奴才!”
林隽反而笑了起来,道:“你还说不疼秀儿,听人说他,还不是比我生气?”
黛玉横了他一眼。
林隽这才捏捏林秀胖嘟嘟的小手,道:“秀儿,你可别生姐姐的气,她对你可是口是心非呢!我就说,你的奶娘怎么较之前一段时间越发老实了,想必是姐姐早已敲打过了。”他虽然常对奶娘耳提面命,到底他不懂后院手段。
黛玉将家里管得井井有条,照顾弟弟也格外用心,丝毫不逊贾敏在时,林如海伤心之余,暗暗放下心来,他年过四十,公务劳累,本就不打算再续一房妻室,现今黛玉长姐如母,他也就不担心没人照顾林秀了。
林如海自从妻逝后,越发致力于公务,外头倒是有不少人家想给他做媒,林如海只说心疼儿女,不想续弦令其难过,一一都推辞了。
外人得知,都觉得有些可惜,却也暗赞林如海与亡妻情深意重。
这日林如海从衙门归家,先去看儿女,见黛玉脸上声色不比往时,忙问道:“有什么事情惹了你?跟为父说,为父给你做主。”
黛玉噙着一汪清泪,道:“外祖母打发人来,说要接我和弟弟进京去,还有给爹爹的信。”
林如海一愣,林隽已将书信送上来了。
展信看罢,林如海不由得有些意动,但想到所知的贾家门风,随即放弃了,只是怕儿女愿意,试探道:“我正担忧你无长辈教导,既来接你,我忙碌公务之余便放心了。”
黛玉却道:“我不去!我们若走了,家里只剩爹爹一人,怎能不寂寞?为人子女,不能孝顺父母,活在世上又有何颜面?再者秀儿才几个月大,哪里经得起一路颠簸?隽儿还得守制读书,宝玉哥哥尚且不大上学,还指望隽儿学好?”
林隽道:“姐姐说的是。爹爹也知道外祖母家是什么风气,去做什么?妈妈临终前已想到了姐姐无长辈教导,留信托了刘知府家的太太认姐姐为干女儿,等出了孝,一年里让姐姐去住个三五个月,大半时间来孝顺爹爹,岂不是比千里迢迢进京的好?再说,琏嫂子还是妈妈教导出来的,更可知外祖母家不重视规矩了。”
明知道林妹妹在荣国府吃苦受罪,他怎么能让林妹妹去。
作者有话要说:连带V前一章一共发了五章,晚上八点再发二章,以后每天就只能尽力更新啦!
得知薛姨妈带着宝钗过来,不能往前堂,却在后面软语安慰了黛玉许多话,林隽点了点头,对来告诉自己的王锐家的道:“他们很有心了,替我和姐姐弟弟多谢薛太太。”薛姨妈既带着宝钗来,想必薛蟠也来了,他得去见见。
王锐家的答应了,复又不掩担忧地看着林隽道:“大爷千万保重,这么些时日,瘦得都脱了形了,倘或太太知道,如何不心疼?”
提起贾敏,林隽鼻子一酸,几乎落下泪来。
贾敏的音容笑貌似乎还在眼前挥之不去,可偏偏人已逝,剩下的唯有伤心难过了。
到了前头,果然见到薛蟠与同行的金陵亲戚以及贾家旁支大说大笑。
林隽细细打量一番,见他不过十三四岁年纪,着了玉色纱衫,拿着折扇,看起来不伦不类,不过见他服素,林隽心里却满意了一分,又见他生得五官端正,面容俊秀,眉眼间极像宝钗,只是浑身上下透着一股子纨绔气息,分明是个俊秀少年,偏偏让人感到脑满肠肥。
“薛世兄。”林隽上去见过别家男客,又见过薛蟠。
薛蟠本就是一个走马观花风流浪荡的纨绔子弟,生性奢侈,言语傲慢,别人与他再好,背地里却都叫他是薛大傻子,他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愿去理会而已,扭头忽见林隽过来,浑身缟素,容貌清俊,对自己不似别人脸上含笑眼里嘲讽,不觉心头大喜,忙一把抱住他,道:“好兄弟,快别伤心了。我常听妈和妹妹说,你家太太待她们好,因此特特赶来。”
林隽道:“有劳薛世兄了。”
虽然原著中薛家汲汲营营金玉良缘,可是此时此刻,他们确实很有为人处世之道。
薛蟠大字不识几个,上等的场面话也着实不会说,见林隽如此待他,不觉竟有些手足无措,只好傻笑道:“不劳烦,不劳烦,这是应该的。”
林隽失笑,其实薛蟠傻得还挺可爱,如果没有打死人命的话,倒可以做个朋友。
自从会过薛姨妈母女后,他回来也着人细细打听了,他自有小厮心腹,只说想知道先生诸事,必然打听得清清楚楚,连带应天府一带大小事都打听了,并没有薛蟠打死人命的事情发生,难道这件事应该发生在几年后,而非贾雨村上任时?
一时又有人至,林隽不及多想,忙向众人告罪,出门相迎。
却说黛玉在后面见了薛姨妈和宝钗,饶是她自负甚高,也不得不承认宝钗确如贾敏所言,真与自己不相上下,而且她年纪比自己大几岁,瞧起来风姿婀娜。
宝钗见到黛玉,眼里也闪过一丝惊叹之意。
她虽是皇商家的小姐,但自家位列金陵四大家之一,母舅位高权重,姨妈嫁进了荣国府管家理事,表姐又嫁给了荣国府的大房嫡长子,即便是金陵官宦也都忌讳薛家十分,向来有些傲气,只是没想到贾敏口中处处不如自己的黛玉,竟是这样一副大家气派: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钗看罢,只觉得自己从小到大所见过的上下贵贱若干大家闺秀小家碧玉皆不及黛玉之气度,暗恨自己是井底之蛙,坐井观天,还以为自己一直都是拔尖儿的呢。
只是黛玉有些读书人的孤高脾气,含笑感谢毕,再无言语,也不曾感到一见如故。
钗黛会面,容貌气度不相上下,看在众人眼里都是说不出的好看,只觉得一如姣花,一似纤柳,春兰秋菊,各擅胜场,不觉都连连赞叹。
这些世交故旧亲戚好友家的女眷对于黛玉极熟,除了金陵过来的人外,都不认得宝钗,此时见她端庄矜持,气度不俗,都暗暗打听了,知道是她是皇商薛家的小姐后,脸色都淡了些儿,虽因贾史王薛四大家的缘故,待她们一如之前,却不比对黛玉之热情周全。
宝钗是何等聪慧的女子,鉴貌辨色,瞬息之间便知缘故,心里暗暗苦笑。
这些事情,林隽和薛蟠在外面都不知道,薛蟠还罢了,本就不在意这些,回去后口里大赞林隽模样清俊,人品雅致,全然没想起问母亲妹妹经历何事。林隽却是事后听玫瑰细说了一遍,也不禁为宝钗感到可惜。
皇商跟一般官宦人家是不差什么,而且在户部领了差事,甚至因四大家联络有亲,而不将官宦人家放在眼里,可是细究起来,到底不及官宦读书人来得名正言顺。
士农工商,林隽不在意,并不是世人不在意。
世人总会把人分个三六九等,却不知自古风尘出侠客呢!
出殡后,贾敏的棺材停在扬州外的寺庙里,苏州距离扬州尚有许多路程,林如海官职在身,不能随意离开,故此只能等到何时回苏州,何时将葬入祖坟。
忙完,黛玉神疲体倦,丧母之痛难息,竟而又病了。
料理完丧礼后诸事,凤姐本已打算告辞离开了,见状忙又留下,处处安慰宽解黛玉,并看着她吃药用饭,又照顾才一个多月的二爷,十分尽心。
先前因贾敏丧事,林如海伤心不已,不及给幼子取名,现今都唤作二爷。
林隽提起,对林如海道:“弟弟已五十多日了,该给弟弟取个名字才好,总不能二爷、二爷地叫唤。”这个弟弟是贾敏用命换来的,虽然偶有下人私下议论说二爷生而克母、命硬等语,林隽依然对他疼惜不已,暗暗记住了那几个多嘴多舌的下人,因先前忙着贾敏丧事,人手又少,便忍住了,打算过些日子打发出去。
他就这么一个弟弟,将来是他的膀臂,怎能容别人以世俗眼光来看他?
自贾敏逝后,林如海一夕之间也苍老了许多,听了长子之语,便道:“我已取中了极好的名字,就叫秀儿罢。你的隽字有才智出众之意,秀的寓意就更好了。”
“林秀,林秀。”林隽念叨了几句,林如海才气极高,取的名字定然是极好的,而且从他的名字,忽而想到了什么,瞪大眼睛,道:“爹爹怎么给弟弟取名为秀?难道以后不让弟弟的后人考秀才?”
林如海一怔,没反应过来。
林隽重复先前所说宋灼然避讳诸事,又有自己提出贾珠考了进士也不能当官论政等语,末了道:“宋先生避祖父讳,避父讳,因而连状元都当不得,弟弟偏取个秀字,以后后人岂不是连秀才都不能考了?”
林如海顿时大笑出声。
林隽有些不满,他可是把自己被科普的事情都牢牢记住呢,不能误了林氏子孙。
笑了良久,林如海才仍止不住满脸笑意,道:“你小小年纪,怎么就记得如此清楚?是了,也怪我当时认为你年纪小,就没仔细说。”
林隽好奇地看过来,难道还有缘故?
只见林如海喝了一口茶,才道:“世人虽有避讳之风,自唐以来十分风行,弹劾政敌便有了缘由,事实上不过是文人相轻罢了。李贺之避父讳,不过是他当时才高八斗,为学子所妒,才弄出一个避父讳的名头,令其不能科举。传到如今,哪有那么多的讲究?没人在意便罢了,倘或有政敌弹劾,名字便成了罪过。说起来,你珠大哥哥也能当官,只是避开政事之职即可。至于宋先生,乃因前朝皇子争嫡,他又与当今亲厚,才被其他皇子所忌,恐他拉拢文人清流相助当今,才鼓动文人尚书、御史弹劾,致其不能科举。”
林隽听到这里才明白,不禁冷笑几声,道:“果然是文人相轻,也忒无耻了。”
林如海淡淡一笑,道:“也是宋先生恃才傲物,兼之出身高贵,得罪了不少寒门学子不自知,他们一经鼓动,立即就纷纷上书了。虽因当今圣人登基后厚待于他,偏他妹妹又是皇后,外甥乃是皇子,恐为当今圣人和太子所忌,索性闲云野鹤,游山玩水去了。”
难怪宋灼然贵为大长公主之子,自己又有爵位,却麻衣布鞋佩剑游玩了。
也就是说,他弟弟取名为林秀根本不必担忧后人避父讳。
林隽心中暗笑,林如海精明得很啊,世家子弟正经科举的人很少,而且当朝可以捐个秀才直接考举人,然后再考进士,这是在历史上有记载的,林秀的后人不用避父讳了。
林秀有了名字,贾敏原先的心腹仆妇侍婢都唤作秀哥儿,余者仍叫二爷。
凤姐待黛玉痊愈后,便即告辞。
林隽忽然想起贾敏遗命,道:“妈妈临走前,曾说怕不能给宝姐儿做主了,还请嫂子多用心些,给宝姐儿挑个人家,不必大富大贵,只需人品好,知上进,便足够了。嫁妆从妈妈的梯己里出,很不必费事。”
凤姐怔了怔神,道:“只管交给我罢!再说,哪里用得上姑妈的梯己?再怎么说,咱们国公府当年嫁女儿,再穷也不会刻薄得连一副嫁妆都不给,少说得有二三万两银子的嫁妆。再者宝姐儿和盛哥儿的母亲娘家又是富商,嫁妆定然不会薄了,这祖母、母亲的嫁妆,自然该归他们继承,你且等着,我自有法子要了过来,不必费姑妈一个子儿。”
林隽会心一笑,知道凤姐的厉害,只要她不伤人命就行了。
凤姐走后,林隽又告诉了宝珠和章盛,姐弟二人都感激不尽。
又因黛玉和林隽守孝,故此先生意欲辞馆,奈何林如海以章盛上学之故,仍留下了他,也想令林隽守制读书,再三挽留,那先生便没离开,现今只有章盛一人上学。等出了热孝,林隽和黛玉才会去上课。因此宝珠和章盛越发感激林如海。
林隽不必上课,便常看着林秀,许是因为林秀出生即贾敏之逝,黛玉待他总不似林隽亲密,林隽无奈,在床上抱着林秀,看着他已经长开的小脸,满心疼爱,对黛玉道:“好姐姐,我知道你心里难过,可是妈妈说了,我们都是她的心肝儿肉,秀儿是妈妈用命换来的,倘若妈妈知道你待他如斯,在九泉之下岂不伤悲?”
黛玉含泪道:“我只是怨他,若不是他,妈妈必然还在。妈妈去了两个月,我却觉得跟过了几年似的。从前还不觉得,此时才知道有妈妈在的日子是最快活的。”
林隽叹了口气。
是了,原著中贾敏逝世黛玉才六岁,许多事情还没来得及学,现今贾敏比原著晚去世了两年,黛玉渐知世事,自然较之原著想念贾敏的好处。
“姐姐和我尚有母亲照料七八年,端的快活,只可怜弟弟才一落草,母亲便没了,他没见过母亲,不像我们享受了有妈妈在的日子,岂不是比我们更命苦?姐姐如此待他,与下人说他生而克母有何不同?”林隽愈发心疼起林秀来。
黛玉听了,立即蛾眉倒竖,薄腮含愠,道:“哪个奴才胡说八道?说我弟弟命硬?谁给了他们的胆子,倒议论起主子来。快告诉我,我这就打发出去,咱们家清清静静,容不得这样对主子评头论足的奴才!”
林隽反而笑了起来,道:“你还说不疼秀儿,听人说他,还不是比我生气?”
黛玉横了他一眼。
林隽这才捏捏林秀胖嘟嘟的小手,道:“秀儿,你可别生姐姐的气,她对你可是口是心非呢!我就说,你的奶娘怎么较之前一段时间越发老实了,想必是姐姐早已敲打过了。”他虽然常对奶娘耳提面命,到底他不懂后院手段。
黛玉将家里管得井井有条,照顾弟弟也格外用心,丝毫不逊贾敏在时,林如海伤心之余,暗暗放下心来,他年过四十,公务劳累,本就不打算再续一房妻室,现今黛玉长姐如母,他也就不担心没人照顾林秀了。
林如海自从妻逝后,越发致力于公务,外头倒是有不少人家想给他做媒,林如海只说心疼儿女,不想续弦令其难过,一一都推辞了。
外人得知,都觉得有些可惜,却也暗赞林如海与亡妻情深意重。
这日林如海从衙门归家,先去看儿女,见黛玉脸上声色不比往时,忙问道:“有什么事情惹了你?跟为父说,为父给你做主。”
黛玉噙着一汪清泪,道:“外祖母打发人来,说要接我和弟弟进京去,还有给爹爹的信。”
林如海一愣,林隽已将书信送上来了。
展信看罢,林如海不由得有些意动,但想到所知的贾家门风,随即放弃了,只是怕儿女愿意,试探道:“我正担忧你无长辈教导,既来接你,我忙碌公务之余便放心了。”
黛玉却道:“我不去!我们若走了,家里只剩爹爹一人,怎能不寂寞?为人子女,不能孝顺父母,活在世上又有何颜面?再者秀儿才几个月大,哪里经得起一路颠簸?隽儿还得守制读书,宝玉哥哥尚且不大上学,还指望隽儿学好?”
林隽道:“姐姐说的是。爹爹也知道外祖母家是什么风气,去做什么?妈妈临终前已想到了姐姐无长辈教导,留信托了刘知府家的太太认姐姐为干女儿,等出了孝,一年里让姐姐去住个三五个月,大半时间来孝顺爹爹,岂不是比千里迢迢进京的好?再说,琏嫂子还是妈妈教导出来的,更可知外祖母家不重视规矩了。”
明知道林妹妹在荣国府吃苦受罪,他怎么能让林妹妹去。
作者有话要说:连带V前一章一共发了五章,晚上八点再发二章,以后每天就只能尽力更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