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亡 第三十二章 改朝换代 (1)
杨丽华见卢贲默不作声,不敢直视自己,于是想再次向宫院内硬闯,但当即又被卢贲拦下。
“太后!”卢贲压着闷气低吼一声,他不敢对杨丽华动武,躁郁之下不得不开口讲起道理:“太后放心,皇上现在并无大碍。我们也是为江山社稷着想,才劝谏皇上禅位于随王。朝廷里的大臣们皆认为周室气数已尽,而随王才是德布四方、仁及万物的明主!”
杨丽华对这一番言语嗤之以鼻,当即反驳:“又是功德、仁义这些托词?他已经是随王了,执掌大权了,还不够吗?”
卢贲知道自己不如杨丽华能言善辩,但为了不辱随王使命,只得硬着头皮拖延时间:“随王继位大统,上合天意,下合民心。皇上不过一介庸君,若不是有随王在,尉迟迥、司马消难等乱臣贼子早就把大周瓜分了,他还怎能躲在宫里安享太平?我们劝皇上行尧舜之事,实则是为他好!”
杨丽华冷笑一声,指着卢贲质问道:“庸君?皇上他只是一个孩子,你们想让他怎样?”知道卢贲不会回答这个问题,杨丽华也不想再多说。她突然伸出双手狠狠推开卢贲,顾不得太后的端庄,跑着往大门里冲。
卢贲只是微微向后一仰,而后他立刻发动手劲,迅捷地支着刀站了起来。接着跨出一步,伸手抓住了杨丽华的胳膊,将她活生生地拉了回来。
杨丽华奋力地甩着胳膊,无奈卢贲的手却始终箍在她的小臂上,纹丝不动。几番挣扎后,她衣衫凌乱,狼狈不堪,早已没有了身为一个太后的威严。
“放开她——”就在这时,一个低沉厚重的声音从宫院内传了出来。杨丽华与卢贲二人皆是一怔,旋即,只见杨坚独自一人自院内款款而出。
卢贲急忙撒手,先向杨坚行礼,又跟杨丽华赔罪。杨丽华对此视若无睹,自顾理着衣衫,一扫片刻前的狼狈之相,复现正色端庄之态。
杨坚挥手示意,卢贲立即领命退下。正当他要开口说话时,却见亲生女儿神色庄重地摆出太后的姿态。杨坚心底突然涌起一股说不出的苦涩,已到嘴边的话又收了回去,他淡淡地依礼拜见:“太后安好,多日不见……”
“父亲大人!”杨丽华直接打断了杨坚的话,态度冷若冰霜,“父亲,你还当我是你的女儿吗?”
杨坚的脸突然僵住了,这一刻他没来由地觉得自己好像失去了些什么,沉默良久后才动容地道:“当然,丽华,你一直是我疼爱的女儿啊!”
杨丽华点了点头,脚下却是连连后退。满含深意地凝视着杨坚,一层氤氲的水雾渐渐朦了她的眼。杨丽华含着泪光,伤感地质问:“好,好……父亲大人,你晋封为随王才几个月啊,就想着要改朝换代了?你难道不怕天下人的悠悠众口吗?”
杨坚见女儿如此模样不禁伤怀,他刻意避开女儿的目光,仰头远望,悠悠道:“天下纷乱已久,我有信心可以统一南北,让百姓食有粮、居有所,得以安定。若如此,天下人必会称我为明君。”
“明君?随王真是有雄心壮志啊!呵呵呵……”杨丽华苦笑着讥讽道。她笑着笑着,那声音却突然变得犀利而尖锐:“恐怕也是蓄谋已久了吧!”
杨坚低头叹了口气,却不言语。
“父亲……”这一声呼唤颤抖着,杨丽华的心仿佛在滴血,“你为了成为‘明君’竟连亲生女儿也要利用?是你让我嫁给宇文赟,是你让我当上皇后、当上太后的。你亲手葬送了我一生的幸福。现在又要活生生地将我和我的孩子从高位上拽下来吗?”
眼泪,终于止不住地滑落了下来,化作空气中的尘埃。时节虽已至初春,寒冷却仍未尽数消褪,突然一阵风起,剐过杨丽华单薄的身子。她站在风中,一动不动,衣袂飘扬。
杨坚于心不忍,想要走过去替女儿挡风,但那一步却终是没有迈出去。他极力掩饰着自己的心酸,慢慢说道:“丽华,并不是如你所想,我只是顺应天意。不管怎样,我都会好好补偿你和娥英的,保你们一辈子衣食无忧!天冷了,快点回宫去吧,别站在这了,小心着凉。”
杨丽华丝毫不领情,冷冷地瞪着杨坚,咄咄逼人:“顺应天意?好,好——那么,随王,你一定要赶尽杀绝吗?阐儿虽不是我亲生,但从小由我带大,我当他如亲生儿子,我现在要进去见我的儿子,你也不许吗?”
“太后——”沉默良久后,杨坚以同样的语气回道。他朝远处的卢贲挥一挥手示意他回来把守,同时冷漠地对杨丽华说:“太后,皇上他现在无碍。你可以见他,但今日不行,三日之后,我保证你可以见到他!”言尽于此,杨坚转身甩袖而去。
杨丽华徒留在原地怔忡,看着父亲离去的背影,她只觉那人遥远又陌生。
一日后,九岁的皇帝宇文阐以众望有归为由,下诏禅位于杨坚。诏曰:
“元气肇辟,树之以君,有命不恒,所辅惟德。天心人事,选贤与能,尽四海而乐推,非一人而独有。周德将尽,妖孽递生,骨肉多虞,藩维构衅,影响同恶,过半区宇,或小或大,图帝图王,则我祖宗之业,不绝如线。相国隋王,睿圣自天,英华独秀,刑法与礼仪同运,文德共武功俱远。爱万物其如己,任兆庶以为忧。手运玑衡,躬命将士,芟夷奸宄,刷荡氛昆,化通冠带,威震幽遐。朕虽寡昧,未达变通,幽显之情,皎然易识。今便祗顺天命,出逊别宫,禅位于隋,一依唐虞、汉魏故事。”
杨坚依礼三让,拒接受禅。而后太傅、杞国公宇文椿和大宗伯、金城公赵煚手捧册书、玺绂来到正阳宫,在一片劝进声中,杨坚才欣然接受了周帝的禅位。
大定元年二月甲子,晨光映照着茫茫大地,天亮后浩浩皇城内一片祥和。寅时初刻,东方天际突然涌现大片紫霞,万丈红光喷薄而出,映得天地间皆金光灿灿。俄而,一阵煦暖的微风拂来,百鸟翱翔苍穹,御风弄影,清脆啼鸣。
杨坚聆听着悦耳的鸟鸣,又见到长空流火,祥云漫天,心中泛起一片澄净。他身着一套常服,自相府而出,前往临光殿行登基大典。
一路坦荡,杨坚悠然而行。庄肃的大殿之外,礼乐磅礴恢弘,响彻九霄。百官早已恭敬而立,待候新皇驾到。
杨坚步入大殿走上高台,台上一侧正坐着病魔缠身、无精打采的宇文阐。他居高临下,庄重肃穆地注视着殿下官员,嘴角却忽地抽动了一下,但转眼便恢复了镇定之色。
登基仪式繁琐冗长,除了始终晕晕沉沉、脸色白得不见一点血色的宇文阐之外,在场的每一个人皆喜悦不已。典礼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几番致辞过后,杨坚派了两个宫人护送有病在身的宇文阐先行离去。
然后他进入后殿更衣,换上了黑色衮服,戴旒冕,在内侍的拥簇下缓步而出,坐上了象征着权利的皇帝宝座。
礼官高喊一声:“拜!——”
殿堂上肃立的各级官吏欣然下跪叩首,齐齐山呼:“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岁!”
杨坚俯看百官匍匐在地,他终于展露了笑颜,但声音里却是透着不可侵犯的威严:“众卿,平身。”
三拜之后礼毕,杨坚带领五个儿子与百官一起步行至南郊,此地早已设起高坛。
柴燎祭天、禀告祖庙之后,杨坚宣布新朝国号为“隋”,改元开皇,大赦天下。同时传令改革官制、礼仪,恢复汉、魏旧制。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太后!”卢贲压着闷气低吼一声,他不敢对杨丽华动武,躁郁之下不得不开口讲起道理:“太后放心,皇上现在并无大碍。我们也是为江山社稷着想,才劝谏皇上禅位于随王。朝廷里的大臣们皆认为周室气数已尽,而随王才是德布四方、仁及万物的明主!”
杨丽华对这一番言语嗤之以鼻,当即反驳:“又是功德、仁义这些托词?他已经是随王了,执掌大权了,还不够吗?”
卢贲知道自己不如杨丽华能言善辩,但为了不辱随王使命,只得硬着头皮拖延时间:“随王继位大统,上合天意,下合民心。皇上不过一介庸君,若不是有随王在,尉迟迥、司马消难等乱臣贼子早就把大周瓜分了,他还怎能躲在宫里安享太平?我们劝皇上行尧舜之事,实则是为他好!”
杨丽华冷笑一声,指着卢贲质问道:“庸君?皇上他只是一个孩子,你们想让他怎样?”知道卢贲不会回答这个问题,杨丽华也不想再多说。她突然伸出双手狠狠推开卢贲,顾不得太后的端庄,跑着往大门里冲。
卢贲只是微微向后一仰,而后他立刻发动手劲,迅捷地支着刀站了起来。接着跨出一步,伸手抓住了杨丽华的胳膊,将她活生生地拉了回来。
杨丽华奋力地甩着胳膊,无奈卢贲的手却始终箍在她的小臂上,纹丝不动。几番挣扎后,她衣衫凌乱,狼狈不堪,早已没有了身为一个太后的威严。
“放开她——”就在这时,一个低沉厚重的声音从宫院内传了出来。杨丽华与卢贲二人皆是一怔,旋即,只见杨坚独自一人自院内款款而出。
卢贲急忙撒手,先向杨坚行礼,又跟杨丽华赔罪。杨丽华对此视若无睹,自顾理着衣衫,一扫片刻前的狼狈之相,复现正色端庄之态。
杨坚挥手示意,卢贲立即领命退下。正当他要开口说话时,却见亲生女儿神色庄重地摆出太后的姿态。杨坚心底突然涌起一股说不出的苦涩,已到嘴边的话又收了回去,他淡淡地依礼拜见:“太后安好,多日不见……”
“父亲大人!”杨丽华直接打断了杨坚的话,态度冷若冰霜,“父亲,你还当我是你的女儿吗?”
杨坚的脸突然僵住了,这一刻他没来由地觉得自己好像失去了些什么,沉默良久后才动容地道:“当然,丽华,你一直是我疼爱的女儿啊!”
杨丽华点了点头,脚下却是连连后退。满含深意地凝视着杨坚,一层氤氲的水雾渐渐朦了她的眼。杨丽华含着泪光,伤感地质问:“好,好……父亲大人,你晋封为随王才几个月啊,就想着要改朝换代了?你难道不怕天下人的悠悠众口吗?”
杨坚见女儿如此模样不禁伤怀,他刻意避开女儿的目光,仰头远望,悠悠道:“天下纷乱已久,我有信心可以统一南北,让百姓食有粮、居有所,得以安定。若如此,天下人必会称我为明君。”
“明君?随王真是有雄心壮志啊!呵呵呵……”杨丽华苦笑着讥讽道。她笑着笑着,那声音却突然变得犀利而尖锐:“恐怕也是蓄谋已久了吧!”
杨坚低头叹了口气,却不言语。
“父亲……”这一声呼唤颤抖着,杨丽华的心仿佛在滴血,“你为了成为‘明君’竟连亲生女儿也要利用?是你让我嫁给宇文赟,是你让我当上皇后、当上太后的。你亲手葬送了我一生的幸福。现在又要活生生地将我和我的孩子从高位上拽下来吗?”
眼泪,终于止不住地滑落了下来,化作空气中的尘埃。时节虽已至初春,寒冷却仍未尽数消褪,突然一阵风起,剐过杨丽华单薄的身子。她站在风中,一动不动,衣袂飘扬。
杨坚于心不忍,想要走过去替女儿挡风,但那一步却终是没有迈出去。他极力掩饰着自己的心酸,慢慢说道:“丽华,并不是如你所想,我只是顺应天意。不管怎样,我都会好好补偿你和娥英的,保你们一辈子衣食无忧!天冷了,快点回宫去吧,别站在这了,小心着凉。”
杨丽华丝毫不领情,冷冷地瞪着杨坚,咄咄逼人:“顺应天意?好,好——那么,随王,你一定要赶尽杀绝吗?阐儿虽不是我亲生,但从小由我带大,我当他如亲生儿子,我现在要进去见我的儿子,你也不许吗?”
“太后——”沉默良久后,杨坚以同样的语气回道。他朝远处的卢贲挥一挥手示意他回来把守,同时冷漠地对杨丽华说:“太后,皇上他现在无碍。你可以见他,但今日不行,三日之后,我保证你可以见到他!”言尽于此,杨坚转身甩袖而去。
杨丽华徒留在原地怔忡,看着父亲离去的背影,她只觉那人遥远又陌生。
一日后,九岁的皇帝宇文阐以众望有归为由,下诏禅位于杨坚。诏曰:
“元气肇辟,树之以君,有命不恒,所辅惟德。天心人事,选贤与能,尽四海而乐推,非一人而独有。周德将尽,妖孽递生,骨肉多虞,藩维构衅,影响同恶,过半区宇,或小或大,图帝图王,则我祖宗之业,不绝如线。相国隋王,睿圣自天,英华独秀,刑法与礼仪同运,文德共武功俱远。爱万物其如己,任兆庶以为忧。手运玑衡,躬命将士,芟夷奸宄,刷荡氛昆,化通冠带,威震幽遐。朕虽寡昧,未达变通,幽显之情,皎然易识。今便祗顺天命,出逊别宫,禅位于隋,一依唐虞、汉魏故事。”
杨坚依礼三让,拒接受禅。而后太傅、杞国公宇文椿和大宗伯、金城公赵煚手捧册书、玺绂来到正阳宫,在一片劝进声中,杨坚才欣然接受了周帝的禅位。
大定元年二月甲子,晨光映照着茫茫大地,天亮后浩浩皇城内一片祥和。寅时初刻,东方天际突然涌现大片紫霞,万丈红光喷薄而出,映得天地间皆金光灿灿。俄而,一阵煦暖的微风拂来,百鸟翱翔苍穹,御风弄影,清脆啼鸣。
杨坚聆听着悦耳的鸟鸣,又见到长空流火,祥云漫天,心中泛起一片澄净。他身着一套常服,自相府而出,前往临光殿行登基大典。
一路坦荡,杨坚悠然而行。庄肃的大殿之外,礼乐磅礴恢弘,响彻九霄。百官早已恭敬而立,待候新皇驾到。
杨坚步入大殿走上高台,台上一侧正坐着病魔缠身、无精打采的宇文阐。他居高临下,庄重肃穆地注视着殿下官员,嘴角却忽地抽动了一下,但转眼便恢复了镇定之色。
登基仪式繁琐冗长,除了始终晕晕沉沉、脸色白得不见一点血色的宇文阐之外,在场的每一个人皆喜悦不已。典礼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几番致辞过后,杨坚派了两个宫人护送有病在身的宇文阐先行离去。
然后他进入后殿更衣,换上了黑色衮服,戴旒冕,在内侍的拥簇下缓步而出,坐上了象征着权利的皇帝宝座。
礼官高喊一声:“拜!——”
殿堂上肃立的各级官吏欣然下跪叩首,齐齐山呼:“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岁!”
杨坚俯看百官匍匐在地,他终于展露了笑颜,但声音里却是透着不可侵犯的威严:“众卿,平身。”
三拜之后礼毕,杨坚带领五个儿子与百官一起步行至南郊,此地早已设起高坛。
柴燎祭天、禀告祖庙之后,杨坚宣布新朝国号为“隋”,改元开皇,大赦天下。同时传令改革官制、礼仪,恢复汉、魏旧制。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