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超越红线

第1卷 第二章 关键词

    谊嘉公司里,赵海铖在电脑上看完各部门的报告后,又开始思考着拍卖公告的事了。要是在一年前,他也不会留恋这一丁点土地,只是公司原本储备的土地还不具备动工条件,使最近刚竣工落成一个房产项目后,没了后续项目可动工。作为本土龙头企业,这样会让社会和员工带来一些猜测,还可能面临客户和人才双重流失的危机。因此,能够拿下这种短、平、快的项目,也不失为临时过渡的一个应急方法。

    接手公司几年来,赵海铖的态度与父亲一致,从不与志在必得者展开你死我活、两败俱伤的竞争。他开始萌发了放弃这一项目的念头,在轻轻地叹了口气后,打通了姜泊聪的电话:“开发部的报告你看了没?38街区五万平米的用地就等着市政供水管啊。”姜泊聪答道:“看过了,施工队都进场了,市政管道又改变路径,开不了工啊。”赵海铖压了压声调,说:“加强公关嘛。”电话那头,姜泊聪显得有些无奈,“加强了,可这次是整个街区路网调整,没有一年半载,恐怕供不了水啊。”“好吧。”赵海铖挂了电话,又拨通了营销部经理的电话:“龙嘉大厦尾盘那个客户跟踪得怎样?”电话筒里传来清脆的女声:“赵总,那个客户希望我们给个88折的优惠,他可以考虑把一二楼2500平米都买了。”

    “有问题吗?”赵海铖问道。

    “有。”营销经理的回答干脆利落,“最大的问题是对方始终不说明买了一二楼后会做什么业态,我们怀疑他很有可能会经营娱乐业,这样的话必定会给其他业主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正一方面与他谈判,一方面设法了解他的背景。”

    “做得好!”赵海铖对此予以肯定,说道:“宁缺毋滥,物业的档次不能受到任何影响。”

    刚放下电话,桌上的手机响了,是姐姐的声音:“海铖,老爸说有日子没见你面了,如果没有应酬,中午过来陪他喝一杯吧?”

    赵海铖抬起手看了一眼手表,说道:“好吧,我十一点半到。”

    接手公司五年来,虽然董事长的名衔还是由父亲挂着,但老人家履行了当时的诺言,从不插手公司的任何事情。父子俩的每次交流,彼此都不表达做法也不征求意见,但赵海铖依然能从中得益,这种交流方式不知不觉使得父子俩的思想更加默契和一致。

    四十分钟后,赵海铖的轿车驶离了高速公路,拐进了一条不太宽敞但却很平稳的水泥公路。这条水泥路是外界通往家乡的唯一道路,也是他父亲为家乡捐建的第一个项目。

    小车在一幢围着栅栏的别墅前停了下来。这是一幢四层别墅,布局与装饰都有着典型的当地民居风格,一楼近百平米的客厅,是父母亲与表哥堂弟姑姐婆姨的聊天场所,曾经由于聚集人数过多而引起公安部门的关注,而这种聊天也偶尔带来一些社会上的信息。除了餐厅、厨房、保姆房之外,还有一间三十几平米的棋牌室,是父亲与几个铁哥们博弈怡情的地方。二楼住着姐姐一家,三楼有几间房间,是赵海铖和妹妹两家人周末的住处,四楼就是父母亲的领地了。这幢别墅与其说是专门为父亲修建的居所,不如说是他们全家的聚集地,虽然没有奢华的装修,但用料考究,做工精细,还装配了一部小电梯,方便坐轮椅的父亲上下。

    五年前的那场车祸,使得赵书杰的后半辈子只能靠轮椅车行走,但身残志不残,公司权力交接后,他为自己制订了周密的生活节奏:早上六点起床晨运,七点左右一边吃早餐一边看看新闻,八点转着轮椅来到位于别墅旁边的鸡鸭棚里喂一喂他养的一群鸡鸭,九点开始主持大客厅的聊天,十二点准时午餐,午睡后看看报纸,偶尔也上网看看公司的报表、报告,傍晚六点晚餐后,就和几位老兄弟推上几把麻将,十一点准点结束,就寝。生意场上的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都已经与他无关,倒是这种极富规律的生活,让他觉得既丰富又充实,每天其乐融融。

    赵海铖进入客厅,面对几十号亲朋戚友,他还是按老一套的方式,大声说了一句:“各位长辈好!”再加上一作揖,就算是打过招呼了。母亲知道,儿子此时到来,肯定是老伴召见,于是起身说道:“海铖,你先跟你爸去餐厅吃点吧。”

    赵书杰尽管坐在轮椅上,但是从他那宽厚的肩膀以及布满皱纹的古铜色脸庞上,就能够看出他是一个饱经沧桑的农民企业家。改革开放初期,他怀揣五十元钱,孤身一人来到深圳,从打小工、收废品、当保安、摆地摊做起,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赚到了第一桶金,经过近三十年的打拼,发展成为如今拥有几十亿资产的企业家,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

    餐桌上已经上了两个菜,还摆了一瓶茅台和一只酒杯。车祸之后,医生建议赵书杰每天适量饮点白酒,以达到舒筋活络和减轻疼痛的目的,所以中午的一小杯茅台就显得必不可少。

    “你也来一杯吧。”赵书杰对儿子说道。

    保姆麻利地又拿出一只酒杯。这时候,赵海铖才发现餐桌上放着一份报纸,而且正翻在拍卖公告的版面上,他明白了—老爷子召见他,肯定与此事有关。

    寒暄了几句后,老爷子指着桌上的报纸,问道:“看到公告了?”

    “看到了。这一次明显是银行有意提高了评估价。”赵海铖接着又说了一句不知道是表达看法还是征求意见的话:“不行的话,就放弃了,懒得跟他们争。”

    赵书杰没有马上搭腔,而是接过保姆递过来的汤,慢慢地喝了几口,端起酒杯说:“喝一口吧。”等儿子喝了酒,他才慢条斯理地接下说:“赵哲恒最近跟华星公司走得很近,看来是想联合起来做超市的项目啊。”

    赵哲恒也是本乡人,曾经在深圳工地上当小工,人很精明又特别善于交际,慢慢地从小工到包工头,到后来发展为拥有上亿身家的建筑老板。可惜由于嗜赌又好色,公司没多久就关门停业了。他只好背靠华星公司这座大山,做起房地产开发的业务。华星公司的李宇骏也念在赵哲恒当年曾经为滨海度假村项目牵线搭桥的份上,没少给他一些特殊的关照。

    对于赵哲恒与华星公司的关系,其实赵海铖早有耳闻,但是否冲着拍卖公告而来,却不敢肯定。于是,他干脆埋头喝汤,没有回应父亲的话。

    作为父亲,赵书杰知道儿子在想什么,也就没有继续这一话题,而是转了一个话题,说道:“去年我和几个代表给人大提交了一份议案,建议将45街区靠河边的那幅土地拿出来拍卖,到现在都一年多了,居然一点儿动静都没有,这什么效率。”又放下酒杯,翻开报纸的另一个版面,伸出手指点了点说:“瞧,这不,又成为盲流集散地了,隐患多啊!”

    赵海铖漫不经心地答道:“政府不差钱呗。”显然,他并没有领会父亲话中的真正含义。

    “不差钱?”赵书杰稍微提高了声调,“跨海大桥不是开始设计招标了吗?这幅土地少说也值十几个亿,这建桥的启动资金不就有着落了吗?”

    赵海铖似乎突然明白了什么,刚刚端起酒杯的手停顿了一会儿,定了定神,端着酒杯朝父亲伸了伸,说道:“爸,干了。”父子俩举杯相视笑了笑,一饮而尽。

    酒刚喝下,姐姐、姐夫下班回来了,陪着母亲进了餐厅,彼此客套一番后共进午餐。

    临走时,父亲问了一句:“你去过商业银行吗?”

    “几年前去过。”赵海铖答道,“最近跟他们没什么业务,就没去了,爸有什么事吗?”

    “没有。找时间去跟他们聊聊吧。”

    赵海铖点了点头,心里却感觉老爸有点莫名其妙。

    刚刚打开车门,手机响了,电话那头依然是甜美、亲切的女声:“帅哥,找我吗?中午出去应酬了,刚刚回到办公室,什么指示?”

    “你可真够忙的,美女。下午有时间接见我吗?”

    “算了吧,我这巴掌大的办公室哪能接见你,还是我到你那儿去吧。”

    “好,我三点以后都在公司。”

    中午时分,公路上显得很安静,偶尔有载客的摩托车从旁边一闪而过,但赵海铖的车速却不快,他在梳理着刚才与父亲的对话。与往常一样,他们的对话就是如此开始,如此结束,没有看法也没有意见,但却在看似平淡的家庭式聊天中总会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终于,赵海铖理清父亲所提到的几个关键词:超市项目、人大提案、银行。尽管有些内容他还不能断定,但是他已经下了决心,就从这三个关键词入手,争取改变目前的被动局面。

    (小说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