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六章 柜里偷听
庭萱收了英姐儿的香包并没有挂起,只是让奶娘收在八宝盒里。奶娘倒是看着荷包上精致的绣活很想把它挂在床头,以此激励庭萱,让她用心学刺绣。庭萱知道奶娘希望她事事都好,可就算是熟能生巧也需要时间啊,总不能让她一蹴而就吧。庭萱借口自己不喜欢紫檀的香气,让奶娘收好荷包,自己带着喜鹊去了闺学。
一路上庭萱都在想刚才的事情,英姐儿拿来的香包香气宜人,可凝神静气,是有助安眠的香包。庭萱对研香也略懂些,刚才一闻便知这香包并不简单。香包里面的确是装了沉香和紫檀香,不过关键在于除了这两味香之外,里面还有辅以配香的红花和麝香。这是一份古方,名叫静心散。庭萱曾在隋朝皇庭的藏书阁里见过,香中沉香和紫檀香的分量居多,其中掺杂了提气增香的红花和麝香,可使香味带甜。虽麝香量微,和紫檀香掺在一起后不易察觉,但长时间使用对女子身体有害,故后来此香被禁用,久而久之便不为人知了。今天在英姐儿的香包里出现还真是把庭萱吓了一跳。
静心散的配料在普通的香料铺子就能买到,只是那味麝香价格甚贵,不是英姐儿能买得起的。这香究竟是英姐儿自己配的还是别人给她的,若是别人给的,那英姐儿是否知道这香中玄秘。庭萱一直在沉思,也没注意其他,到了柒蕴苑连门槛都不看,直径往里走,差点被绊倒。幸好旁边伸出一双手将她抱起,才免了庭萱摔倒在地上。喜鹊赶紧将庭萱上下看了一遍,看她没有伤到才放心。感激的和救下庭萱的信哥儿屈身道谢:“多谢二少爷!”
信哥儿把庭萱放下,背手皱眉的说道:“古人云,闺门淑女是要娴静舒雅,凡为女子,大理须明;温柔典雅,四德三从。孝顺父母,唯令是行。问安侍膳,垂手敛容。言辞庄重,举止消停。你如今已经入了闺学,这些道理怎能不懂,若是懂了更要去做才是。如今天一般毛毛躁躁的着实不该。”庭萱最怕信哥儿,什么时候和他说话都是一篇洋洋洒洒的大道理。尤其是最近信哥儿要考国子监了,四书五经背的特熟,现在庭萱被他看到举止不安,心里不免打怵,低眉顺眼的听信哥儿的道理。一旁的佩哥儿可不管这么多,打断信哥儿的话拉着庭萱关切的问:“你刚才有没有伤到,我那还有专治擦伤的药膏,让喜鹊去给你取两瓶过来抹抹。”
庭萱被信哥儿及时抱起本就没摔倒,身上也没觉得不适,蹦了两下和佩哥儿说:“我没事,四哥哥你不用担心。”一抬头看见信哥儿皱眉,庭萱赶紧站好柔声说:“多谢俩位哥哥,时辰不早了,先生快到了,萱儿不耽搁两位哥哥进学了”信哥儿脸色微霁,带着佩哥儿进了东乘苑,庭萱把静心散的事先搁置一旁,赶快进了柒蕴苑。
唐先生仍是让庭萱描红,然后就去给英姐儿几个讲作诗的平仄押韵。庭萱见英姐儿如往常一样认真并无异状,又想起她说是因母亲喜欢才多做几个香包送给姐妹们,那样的话英姐儿是不是每个人都送了,做这样的香包是有意还是无心呢。庭萱一边描红一边仔细回想是不是这几日发生了什么事被自己疏漏了,却仍是无半分头绪。
下了闺学,庭萱故意拉着莹姐儿磨磨蹭蹭的落在最后,等英姐儿走后才小声的和莹姐儿说:“三姐姐,今早二姐姐送我了一个很漂亮的荷包,里面还装了香料呢!”莹姐儿不屑的看着庭萱说:“这有什么好得意的,二姐也送了我一个荷包,并不单单送你一个人了。”庭萱得知英姐儿也给莹姐儿送了同样的荷包心中疑惑更深,总觉得这个荷包的来历不简单。
屋子里仅剩下庭萱和莹姐儿了,莹姐儿把要进来打扫的小丫头赶了出去拉过庭萱神秘的和她说:“我听丫鬟说每日这个时辰刁嬷嬷都会教导大姐礼仪,七妹妹你想不想去看看。”庭萱正想去瞧瞧二姐是不是给大姐也送了荷包,便对着满眼期待的莹姐儿说:“那咱们去看看吧,只是不会被发现吗?”莹姐儿得了庭萱同意胸有成竹的保证她会想办法的
芙姐儿住在凝吟苑,离二房三房所住的轩延园远的很,庭萱很少去芙姐儿那里,对周边的的布局也不大熟悉。倒是莹姐儿一进来便如鱼得水般带着庭萱从各个隐蔽的小门四处穿梭,来去自由。最后俩人从窗户跳进了一间装饰精美的女子闺房,躲在了一个大的镂刻雕花的三彩柜里。堪堪容下莹姐儿和庭萱二人的三彩柜,柜门上的花是镂雕的,从缝隙中恰巧能看见屋里的情形。庭萱不知莹姐儿何时对大姐的院子这么熟了,不但来去间能躲过丫鬟,连这种藏身的地方都能被她找到。莹姐儿很兴奋的和庭萱说:“我都打听好了,一会儿大姐她们就能回来,咱们躲在这里是不会被发现的,等她们去了厅堂时咱们就能出去了。”庭萱很无语望天,她原本想的是她们两个会大摇大摆的进凝吟苑,和大姐寒暄几句,自己再趁机问问大姐二姐有没有来看过她,都和她说了什么。没想到莹姐儿竟然做贼般的直接把她领到柜子里来了,难不成莹姐以前经常干这种事,不然怎会做起来如此熟练。
躲在柜子里的庭萱一动也不敢动,生怕被人发现了揪出来,莹姐儿却不紧张,安慰庭萱说:“你别害怕,我三岁的时候就这样藏着偷听过大伯母训斥大姐,谁都不曾发现。就算今天被发现了我就说是我硬拉你来的,她们也不会怪你的。”莹姐儿不安慰还好,安慰□萱更加觉得自己一开始就不该听莹姐儿的话和她一起来。
就在庭萱后悔之时,门外传来了人声,屋里一下子进了很多人,衣影晃动。芙姐儿坐在圆椅上,留香一边帮她按着肩膀一边抱怨说:“留春那丫头明明叫她看屋子的,现下又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小姐的屋子里没有人守着,要是丢了什么物件或是跑进来什么东西惊扰到小姐,我定禀了太太狠狠的罚她,也让那丫头长长记性!”芙姐儿今日是累极了,哪还有心思去管一个偷懒的丫鬟。制止了留香的抱怨,芙姐儿和她说:“你带丫鬟们都出去吧,在泡一壶君山银针,母亲最喜欢黄茶了。”留香敛首退了出去,芙姐儿随手拿起桌边的一本诗集读起来。
事情的进展和莹姐儿说的有出入,按照莹姐儿的说法,此时芙姐儿应该是和刁嬷嬷一起学礼仪才是,怎么一副闲散的样子坐在屋里,一点要出去的打算也没有。庭萱询问的看着莹姐儿,莹姐儿迷茫的看着庭萱表示她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幸好这柜子不小,庭萱她们躲在里面也不挤,只是芙姐儿一直不走,她们该怎么出去。躲在柜子里的两人俱不敢说话只得暗待时机。不久,守在门口的丫鬟向屋里高声道:“小姐,太太来了!”
芙姐儿放下书,站在门口等候大太太,大太太走进来握住芙姐儿的手温和的说:“天这样冷,怎么出来站着,快随我回屋。”两人进屋,丫鬟们有序的上茶,随后便全都退了出去。屋里仅剩大太太和芙姐儿,大太太放下平日的威严,看着芙姐儿心疼的说:“丫鬟来和我说,今早刁嬷嬷让你端了一个时辰的茶,累得你连膀子都抬不起来了,现在可好些了?”
“母亲勿担忧,这点苦女儿还是吃得住的,不知今日母亲来女儿这里可是有什么事?”芙姐儿在和大太太说话时语气动作越发的典雅,低头抬手间都透着一股恰到好处的美感。大太太很满意这样的成果,想起一会儿女儿还要去刁嬷嬷那里,便直接和芙姐儿说明来意:“芙儿,吐蕃到长安路途遥远,你此次远嫁,我们母女怕是很难再见上面了。你在那里受了苦,吃了亏都无处诉说,只能自己忍着,为娘的想想都是心疼啊。”
芙姐儿安慰大太太说:“母亲,我好歹也是圣上亲封的和亲公主,那位阿布江亲王也不敢亏待我的。”饶是端庄大方的芙姐儿,说起未来夫君的名字时也忍不住一阵脸红,含羞带臊。大太太怎么不知女儿的期待,自己当初待嫁时也曾这样期待过,初嫁时少年夫妻情深爱浓,但岁月不饶人,时间一久年华老去,夫妻温情不再。公婆妯娌,小妾庶女,家中繁杂琐事将自己与丈夫越隔越远,到了今天也只能是相敬如宾了。虽然色衰爱弛,但自己还有娘家可依仗,现在女儿去了吐蕃,就是受了什么委屈,赵家也无力为她撑腰啊!念及此,大太太主意已定,叹了口气和芙姐儿说:“夫贵妻荣,一个女子能得了夫君喜爱,婆婆喜欢才是最重要的,但若是娘家不得力,婆家又怎会看得上呢。我的好女儿,外头的人都说咱们赵家清贵,可若是真论起来,咱们家是清之有余贵之不足啊!赵家要是能再显贵些,也好有人为你撑腰啊。”
芙姐儿不明白大太太的意思,当初不就是怕保不住这份贵气爹爹他们才向圣上自荐和亲,用她来换取赵府平安,现在已经得了甜头怎么母亲又嫌赵府不够贵气。大太太看着面露不解的女儿轻声说:“今早三叔来找你爹爹,说起了吴王的事。圣上虽已立太子,但仍是最宠信吴王,吴王在百官之中声誉也是极高的,来日就算太子登基,当今圣上也不会亏待吴王的。本来朝堂上的事是妇人是不该听的,不过三叔提到了另一件事,吴王的胞弟蜀王要纳侧妃了。”
芙姐儿作为赵家嫡长女,自小耳濡目染,深知王侯之家的一举一动都是隐含深意,听到母亲的话虽然惊讶却仍镇定自若的问道:“不知是谁家的姑娘这么有福气,竟能的蜀王的青睐。”
大太太笑意盈盈的说:“是得蜀王妃的青睐,这份福气花落谁家还尚未有定论。若是赵家先出了个公主再出个侧妃,那也算的上风头无两了。能与天家攀亲,将来赵府也能硬气些,以后无论是保哥儿还是你都会平步青云的。”大太太说的很好,但芙姐儿知道祖父和爹爹是不会愿意再把赵家的女儿嫁到王府的。凡是过犹不及,大起大落都不是持家长久之计,唯有平和安稳才能让家族百年兴旺。自己得封后已是招人眼红,要是再去挣什么侧妃,恐怕会招祸的,行事小心的祖父是不会愿意的。
一路上庭萱都在想刚才的事情,英姐儿拿来的香包香气宜人,可凝神静气,是有助安眠的香包。庭萱对研香也略懂些,刚才一闻便知这香包并不简单。香包里面的确是装了沉香和紫檀香,不过关键在于除了这两味香之外,里面还有辅以配香的红花和麝香。这是一份古方,名叫静心散。庭萱曾在隋朝皇庭的藏书阁里见过,香中沉香和紫檀香的分量居多,其中掺杂了提气增香的红花和麝香,可使香味带甜。虽麝香量微,和紫檀香掺在一起后不易察觉,但长时间使用对女子身体有害,故后来此香被禁用,久而久之便不为人知了。今天在英姐儿的香包里出现还真是把庭萱吓了一跳。
静心散的配料在普通的香料铺子就能买到,只是那味麝香价格甚贵,不是英姐儿能买得起的。这香究竟是英姐儿自己配的还是别人给她的,若是别人给的,那英姐儿是否知道这香中玄秘。庭萱一直在沉思,也没注意其他,到了柒蕴苑连门槛都不看,直径往里走,差点被绊倒。幸好旁边伸出一双手将她抱起,才免了庭萱摔倒在地上。喜鹊赶紧将庭萱上下看了一遍,看她没有伤到才放心。感激的和救下庭萱的信哥儿屈身道谢:“多谢二少爷!”
信哥儿把庭萱放下,背手皱眉的说道:“古人云,闺门淑女是要娴静舒雅,凡为女子,大理须明;温柔典雅,四德三从。孝顺父母,唯令是行。问安侍膳,垂手敛容。言辞庄重,举止消停。你如今已经入了闺学,这些道理怎能不懂,若是懂了更要去做才是。如今天一般毛毛躁躁的着实不该。”庭萱最怕信哥儿,什么时候和他说话都是一篇洋洋洒洒的大道理。尤其是最近信哥儿要考国子监了,四书五经背的特熟,现在庭萱被他看到举止不安,心里不免打怵,低眉顺眼的听信哥儿的道理。一旁的佩哥儿可不管这么多,打断信哥儿的话拉着庭萱关切的问:“你刚才有没有伤到,我那还有专治擦伤的药膏,让喜鹊去给你取两瓶过来抹抹。”
庭萱被信哥儿及时抱起本就没摔倒,身上也没觉得不适,蹦了两下和佩哥儿说:“我没事,四哥哥你不用担心。”一抬头看见信哥儿皱眉,庭萱赶紧站好柔声说:“多谢俩位哥哥,时辰不早了,先生快到了,萱儿不耽搁两位哥哥进学了”信哥儿脸色微霁,带着佩哥儿进了东乘苑,庭萱把静心散的事先搁置一旁,赶快进了柒蕴苑。
唐先生仍是让庭萱描红,然后就去给英姐儿几个讲作诗的平仄押韵。庭萱见英姐儿如往常一样认真并无异状,又想起她说是因母亲喜欢才多做几个香包送给姐妹们,那样的话英姐儿是不是每个人都送了,做这样的香包是有意还是无心呢。庭萱一边描红一边仔细回想是不是这几日发生了什么事被自己疏漏了,却仍是无半分头绪。
下了闺学,庭萱故意拉着莹姐儿磨磨蹭蹭的落在最后,等英姐儿走后才小声的和莹姐儿说:“三姐姐,今早二姐姐送我了一个很漂亮的荷包,里面还装了香料呢!”莹姐儿不屑的看着庭萱说:“这有什么好得意的,二姐也送了我一个荷包,并不单单送你一个人了。”庭萱得知英姐儿也给莹姐儿送了同样的荷包心中疑惑更深,总觉得这个荷包的来历不简单。
屋子里仅剩下庭萱和莹姐儿了,莹姐儿把要进来打扫的小丫头赶了出去拉过庭萱神秘的和她说:“我听丫鬟说每日这个时辰刁嬷嬷都会教导大姐礼仪,七妹妹你想不想去看看。”庭萱正想去瞧瞧二姐是不是给大姐也送了荷包,便对着满眼期待的莹姐儿说:“那咱们去看看吧,只是不会被发现吗?”莹姐儿得了庭萱同意胸有成竹的保证她会想办法的
芙姐儿住在凝吟苑,离二房三房所住的轩延园远的很,庭萱很少去芙姐儿那里,对周边的的布局也不大熟悉。倒是莹姐儿一进来便如鱼得水般带着庭萱从各个隐蔽的小门四处穿梭,来去自由。最后俩人从窗户跳进了一间装饰精美的女子闺房,躲在了一个大的镂刻雕花的三彩柜里。堪堪容下莹姐儿和庭萱二人的三彩柜,柜门上的花是镂雕的,从缝隙中恰巧能看见屋里的情形。庭萱不知莹姐儿何时对大姐的院子这么熟了,不但来去间能躲过丫鬟,连这种藏身的地方都能被她找到。莹姐儿很兴奋的和庭萱说:“我都打听好了,一会儿大姐她们就能回来,咱们躲在这里是不会被发现的,等她们去了厅堂时咱们就能出去了。”庭萱很无语望天,她原本想的是她们两个会大摇大摆的进凝吟苑,和大姐寒暄几句,自己再趁机问问大姐二姐有没有来看过她,都和她说了什么。没想到莹姐儿竟然做贼般的直接把她领到柜子里来了,难不成莹姐以前经常干这种事,不然怎会做起来如此熟练。
躲在柜子里的庭萱一动也不敢动,生怕被人发现了揪出来,莹姐儿却不紧张,安慰庭萱说:“你别害怕,我三岁的时候就这样藏着偷听过大伯母训斥大姐,谁都不曾发现。就算今天被发现了我就说是我硬拉你来的,她们也不会怪你的。”莹姐儿不安慰还好,安慰□萱更加觉得自己一开始就不该听莹姐儿的话和她一起来。
就在庭萱后悔之时,门外传来了人声,屋里一下子进了很多人,衣影晃动。芙姐儿坐在圆椅上,留香一边帮她按着肩膀一边抱怨说:“留春那丫头明明叫她看屋子的,现下又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小姐的屋子里没有人守着,要是丢了什么物件或是跑进来什么东西惊扰到小姐,我定禀了太太狠狠的罚她,也让那丫头长长记性!”芙姐儿今日是累极了,哪还有心思去管一个偷懒的丫鬟。制止了留香的抱怨,芙姐儿和她说:“你带丫鬟们都出去吧,在泡一壶君山银针,母亲最喜欢黄茶了。”留香敛首退了出去,芙姐儿随手拿起桌边的一本诗集读起来。
事情的进展和莹姐儿说的有出入,按照莹姐儿的说法,此时芙姐儿应该是和刁嬷嬷一起学礼仪才是,怎么一副闲散的样子坐在屋里,一点要出去的打算也没有。庭萱询问的看着莹姐儿,莹姐儿迷茫的看着庭萱表示她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幸好这柜子不小,庭萱她们躲在里面也不挤,只是芙姐儿一直不走,她们该怎么出去。躲在柜子里的两人俱不敢说话只得暗待时机。不久,守在门口的丫鬟向屋里高声道:“小姐,太太来了!”
芙姐儿放下书,站在门口等候大太太,大太太走进来握住芙姐儿的手温和的说:“天这样冷,怎么出来站着,快随我回屋。”两人进屋,丫鬟们有序的上茶,随后便全都退了出去。屋里仅剩大太太和芙姐儿,大太太放下平日的威严,看着芙姐儿心疼的说:“丫鬟来和我说,今早刁嬷嬷让你端了一个时辰的茶,累得你连膀子都抬不起来了,现在可好些了?”
“母亲勿担忧,这点苦女儿还是吃得住的,不知今日母亲来女儿这里可是有什么事?”芙姐儿在和大太太说话时语气动作越发的典雅,低头抬手间都透着一股恰到好处的美感。大太太很满意这样的成果,想起一会儿女儿还要去刁嬷嬷那里,便直接和芙姐儿说明来意:“芙儿,吐蕃到长安路途遥远,你此次远嫁,我们母女怕是很难再见上面了。你在那里受了苦,吃了亏都无处诉说,只能自己忍着,为娘的想想都是心疼啊。”
芙姐儿安慰大太太说:“母亲,我好歹也是圣上亲封的和亲公主,那位阿布江亲王也不敢亏待我的。”饶是端庄大方的芙姐儿,说起未来夫君的名字时也忍不住一阵脸红,含羞带臊。大太太怎么不知女儿的期待,自己当初待嫁时也曾这样期待过,初嫁时少年夫妻情深爱浓,但岁月不饶人,时间一久年华老去,夫妻温情不再。公婆妯娌,小妾庶女,家中繁杂琐事将自己与丈夫越隔越远,到了今天也只能是相敬如宾了。虽然色衰爱弛,但自己还有娘家可依仗,现在女儿去了吐蕃,就是受了什么委屈,赵家也无力为她撑腰啊!念及此,大太太主意已定,叹了口气和芙姐儿说:“夫贵妻荣,一个女子能得了夫君喜爱,婆婆喜欢才是最重要的,但若是娘家不得力,婆家又怎会看得上呢。我的好女儿,外头的人都说咱们赵家清贵,可若是真论起来,咱们家是清之有余贵之不足啊!赵家要是能再显贵些,也好有人为你撑腰啊。”
芙姐儿不明白大太太的意思,当初不就是怕保不住这份贵气爹爹他们才向圣上自荐和亲,用她来换取赵府平安,现在已经得了甜头怎么母亲又嫌赵府不够贵气。大太太看着面露不解的女儿轻声说:“今早三叔来找你爹爹,说起了吴王的事。圣上虽已立太子,但仍是最宠信吴王,吴王在百官之中声誉也是极高的,来日就算太子登基,当今圣上也不会亏待吴王的。本来朝堂上的事是妇人是不该听的,不过三叔提到了另一件事,吴王的胞弟蜀王要纳侧妃了。”
芙姐儿作为赵家嫡长女,自小耳濡目染,深知王侯之家的一举一动都是隐含深意,听到母亲的话虽然惊讶却仍镇定自若的问道:“不知是谁家的姑娘这么有福气,竟能的蜀王的青睐。”
大太太笑意盈盈的说:“是得蜀王妃的青睐,这份福气花落谁家还尚未有定论。若是赵家先出了个公主再出个侧妃,那也算的上风头无两了。能与天家攀亲,将来赵府也能硬气些,以后无论是保哥儿还是你都会平步青云的。”大太太说的很好,但芙姐儿知道祖父和爹爹是不会愿意再把赵家的女儿嫁到王府的。凡是过犹不及,大起大落都不是持家长久之计,唯有平和安稳才能让家族百年兴旺。自己得封后已是招人眼红,要是再去挣什么侧妃,恐怕会招祸的,行事小心的祖父是不会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