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女频小说 > 宅门记事

正文 第三十五章 落英芳菲(下)

    老人常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世间种种,有不可为而无不能为。自从芙姐儿一朝受封起,英姐儿就暗暗在打算为自己谋个好的出路,只是一直苦无机会。直到五天前,姨娘从母亲那里回来说起蜀王妃的事情,英姐儿突然发现这是个机会,回到自己的秋水居,想了一宿,越想便越觉得自己有机会,蜀王妃要找一个人压制宁侧妃,那定然要寻一个家世上能和宁侧妃相提并论的,并且出身还不能过于清贵,否则就会成为蜀王妃的又一个对头。那样自己身为赵家庶女,慧安公主的庶妹很符合蜀王妃的要求。如果自己能当上蜀王侧妃,那不就比远嫁吐蕃的芙姐儿要强上许多。

    自从英姐儿下定决心要争做蜀王侧妃后,就一直在谋算要怎么做才能让蜀王妃对赵家的女儿动起聘求的念头。只要蜀王妃主动向母亲提起,再有姨娘在一旁劝说,母亲最后一定会答应的。只是该如何让蜀王妃注意到自己呢?

    做一个贪花好色、成天只知道玩乐的王爷侧妃,对那些高贵的嫡女可能会不屑一顾,但对像英姐儿一样的庶女却是趋之若鹜,一步登天的机会是少之又少,若是抓不住将来还不知会被嫡母嫁个什么样的人家。英姐儿想做的事三姨娘也想做,芳姐儿只比英姐儿小一岁,而且那温柔的眉眼和三姨娘一模一样。三姨娘对芳姐儿很有信心,相信只要自己能帮女儿坐上侧妃之位,将来芳姐儿一定会富贵一生的。三姨娘已经把这场戏开了锣,大姨娘也准备好了推波助澜,英姐儿躲在暗处伺机而动,唯独芳姐儿昨日听过三姨娘的话后有些不大乐意,忧心忡忡。

    昨日夜间,三姨娘突然找芳姐儿来,拉着她打量很久,愈看与满意,并且很神秘的说:“五小姐,可羡慕大小姐被赐婚给了亲王。大小姐不过是嫁去了蛮夷之地,您不用羡慕。将来,五小姐会比大小姐还要有福气呢。”芳姐儿听着这话很是奇怪,再问三姨娘,三姨娘却什么也不说了,只看着她满意的笑。自从那次芸姐儿和姨娘哭闹过之后,姨娘就变了样,对任何事都多了几分在意,也渐渐重获父亲喜欢。这本是好事,芳姐儿想着若是父亲多宠姨娘些,也会对她们姐妹更加看重。不过凡事过犹不及,姨娘说的莫名奇妙的话总是让她隐隐不安,怕姨娘心急行差踏错。芳姐儿微正了脸色看着三姨娘,想了想说:“姨娘这话是什么意思,大姐深受皇恩,我等自是羡慕不来的。女儿出身低微,将来能及的上大姐的一半就烧高香了。”

    三姨娘笑而不答,拉着芳姐儿问起她笛子学的如何了。唐先生说吹笛子本是怡情雅兴之用,会吹即可,不必学精,但芳姐儿很喜欢笛子清亮的声音,时常练习吹奏故才十一岁的芳姐儿笛子吹得很不错。三姨娘做了半辈子的妾,别的不会,讨男人喜欢的招数还是有的,男人啊,表面上喜欢那些规规矩矩的正经小姐,骨子里还是愿意和那些娇柔妩媚能歌善舞的女子在一起夜夜笙歌。蜀王也是男人,怎么可能会不喜欢柔情似水并且能吹笛子的芳姐儿。只要能得了蜀王的喜爱,那便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夜色殆尽,初升的太阳冲破了黑夜,光芒倾洒而出,照亮了宁静的和春居。天蒙蒙亮,和春居里扫洒的丫鬟已经开始在院子里忙碌起来。在三姨娘的屋里,三老爷早早的起来出了府。三姨娘送走了三老爷后按着自己的腰趴在床上,让丫鬟帮她轻捶腰背,待到正屋传话说太太起了,三姨娘才坐直身子,整理了头发,戴上了昔日太太赏的一对珠花,恭敬有加的去了陈氏那里立规矩。

    昨夜三老爷去了三姨娘处,陈氏也命丫鬟盯着那里的动静,今早陈氏刚醒就有人来报说老爷出府了。陈氏心中不解,这儿一大早的也不知有什么急事,竟要这个时候出去。三姨娘进来时,陈氏已经梳妆完毕,神清气爽的坐在靠椅上等着秋霜上茶,三姨娘见陈氏也不抬头看她就自径接过秋霜手中的白瓷盖碗,含腰举到陈氏面前。陈氏含笑看着三姨娘奉上的茶,并不急着接,先是将三姨娘上下打量一番,看到那对珠花时眼神微闪,笑容更大了些。这才将茶接过并且示意三姨娘坐下。

    三姨娘不敢坐,只咱在一旁伺候陈氏用茶,等到其他人都到了才坐了回去。自从五姨娘被陈氏派到佛堂诵经祈福,每日来陈氏处请安立规矩的只有大姨娘和三姨娘了,二姨娘最近几日身体不适已被陈氏免了规矩。大姨娘来的时候怀里还抱着一个包袱,说是给太太做的一件春衫,林嬷嬷接了过去细细收了。大姨娘坐下后先开口问道:“近几日下了雪,天凉了些,太太睡得可好?”

    大姨娘是陈氏的陪嫁丫鬟,自小就服侍她的,老实听话,不善心计。陈氏就看中这点才抬她做姨娘的,待她总是比别人亲厚些。对于大姨娘的关心陈氏倒是想到了另一件事,转而和两位姨娘说:“前阵子英姐儿给我绣了一个荷包,装了安神香挂在我的床头。我昨日偶然发现,那绣工甚是精美,比府里养的绣娘的手艺还要出色。我竟不知英姐儿何时这么厉害了!”

    话音刚落,英姐儿姊妹几个便一同进来了。陈氏笑着对英姐儿招手让她过来说:“可真是不经念,我这里刚夸了你几句,你就来了。”英姐儿见陈氏态度亲热的和她说话真是受宠若惊。低着头局促不安的回道:“女儿蠢笨,哪里值得母亲夸奖。”

    “你是个好的,尤其是那绣活,姊妹几个就数你的女红好”陈氏看向庭萱几人,略带训诫的说:“你们要多向英姐儿学学才是,女孩子家还是要把女红学好学精,镇日想那些诗词歌赋的倒是舍本逐末了。”长辈训诫,庭萱几个定然无人敢反驳,况且庭萱深觉得陈氏此话有理,女子四德中不也有妇工一说吗,由此可见学好女红是多么的重要,自己以后一定要好好和张绣娘学。

    晨间请安本没什么事,不过是喝喝茶聊聊天,家中大事陈氏也不会和俩个姨娘几个庶女说。今早也是如此,虽然三姨娘略显殷勤,大姨娘话多了些,英姐儿被夸奖后面露不安,芳姐儿低头喝茶心不在焉,除了她们庭萱觉得自己和六姐最起码状态很正常。众人表现陈氏都看在眼里,又想到老爷一大早就出了门,心中便浮躁许多,与众人说了几句就让她们散了,自己去了太夫人那里请安。

    庭萱回到抱夏正准备吃饭,英姐儿便来找她了。这可是难得的稀客,庭萱赶紧让鹦哥把人迎进来。英姐儿今年刚十二岁,身量已开始抽长,即使穿着厚重的棉衣也掩盖不住其芳华,从前的英姐儿很少说话,姐妹们在一处时也只和大房的蓉姐儿凑在一处,庭萱对这个姐姐一直是不甚了解,只道她和蓉姐儿一样都是个温和软绵的性子,自从年后英姐儿明显比往日开朗很多,偶尔也来庭萱这里说说话,眼睛里也有了别样的神采。庭萱奇怪却想不出个所以然,依旧像招待其他姐妹一样招待英姐儿。

    英姐儿走进来,眉宇间带着忧虑,见庭萱正要吃饭不安的神色更重,局促的说:“七妹妹正要用膳,看来是我来的不是时候了,七妹妹先用膳吧,我过些时候再来。”说完英姐儿便转身要走。庭萱哪能让英姐儿走了,忙上前拉住英姐儿的手说:“二姐姐说的是哪里的话,哪有做妹妹为了一顿早饭不见姐姐的。我刚才还和奶娘说每天自己吃饭好生无趣,要是有人和我一起吃就好了,正巧二姐姐来了,就陪妹妹吃点吧。”英姐儿听庭萱这么说,自己早上也没怎么吃,便坐下和庭萱一起吃了一碗粥。

    吃过早饭后,英姐儿从怀里拿出一个精致的双兔荷包,下面还打了一个如意平安的平安络子。庭萱对英姐儿的手艺很是佩服,那一对兔子被她绣的活灵活现的,连身上的毛都分毫毕现。英姐儿看庭萱喜欢便高兴地和她说:“我见你胸前总是带着个兔子的挂件,当是你喜欢,便绣了对兔子。”

    庭萱很中意这个精致的荷包,里面还发出了阵阵的香气,庭萱笑呵呵的说:“多谢二姐姐,我很喜欢。二姐姐这个荷包怎么这么香啊!”英姐儿想到会有此一问,和庭萱说:“不过是装了些沉香和紫檀香以助安神,我看母亲不喜香炉里点的那些安神香,就做了几个香包,挂在床头可以安神。母亲说味道很好闻,我多做了几个送给姐妹们。”

    庭萱闻了闻香包恍然道:“原来是沉香和紫檀香啊!怪不得味道这么熟悉。”英姐儿送完了荷包也不再多留,回了秋水居。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