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霸业我的痛 第三十一章 李煜大婚
李璟出了后宫,来到勤政殿,正遇着陈忠气喘吁吁地跑来。
“陛下,周留守进宫来了。”
“真是说曹操,曹操到。让他到勤政殿来,朕也正好有事找他。”
周宗进殿行礼之后,开言道:“陛下,老臣今日进宫,特意告辞。”
“怎么你要回扬州了?”
“是啊。老臣回京一个月了,再不回去,怕扬州生出乱子。”
李璟也从正位上下来,和周宗并坐,言道:“晚回半月,不会有事。朕是有事找你。”
“陛下请讲。”
“君太,令嫒芳龄几何?”
“年方十九。”
“可曾婚配人家?”
“不曾婚配,尚待字闺中。”
李璟暗喜,接着言道:“朕为你指婚一家,你可愿意?”
“敢问陛下,不知是哪家公子?”
“不是别人,正是我家六郎。”
周宗万万没有想到,要和李璟做亲家,问道:“可是六皇子?安定郡公?”
“不错,朕的六子从嘉,你意下如何?”
“久闻六皇子仁义至孝,诗文俱佳,书法、丹青皆妙,恐小女不配。”
“卿此言差矣。我看他二人性格相近,爱好相同,再合适不过了,实属天作之合,朕就等你一句话。”
“陛下如此厚待周家,老臣敢不从命。”
李璟握着周宗的手,言道:“好。那你等他们办完婚事,再回扬州不迟。”
“遵旨。”
简短截说,皇家婚礼和平民一样都要通过六礼,依次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其实说来,现在广大农村还是按照这样的程序来举办婚礼的,而且传承的相对好一些,因为农村人看重礼法。
纳采,就是提亲。
问名,就是问问女方的姓名和生辰八字,拿回去让算卦先生测算一下,是不是和男方的八字相克。
纳吉,就是把女方的八字占卜之后,如果是吉兆,就是备礼到女方家,告知两家准备缔结婚姻。如果八字不合,那这门亲事就算了。
纳征,就是送彩礼。
请期,就是请算命先生挑选一个黄道吉日,由媒人送到女方家,告知在这天结婚。
亲迎,就是由新郎在挑好的日子,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到宋代,皇家或贵族用六礼,民间为了方便只用四礼。明朝用三礼,成了定制。清代仅重视纳采和亲迎。清末民国,这些仪式就变得纷多繁杂了。
古代提亲都是拿着大雁去的,原因有三。其一,大雁每年秋天飞南,春来飞北,非常准时,是守信的象征。其二,飞行的时候,年长力壮的在前,幼小病弱的在后,符合儒家的长幼有序。其三,大雁终生只有一个伴侣,至死不渝,是忠贞的代表。
因为南唐王朝是大唐帝国的延续,所以他会按照大唐的仪式来进行。如果要复原唐朝的婚礼,我估计五章都写不完,还是请大家参看欧阳修的《新唐书 卷十八 志第八 亲王纳妃》一章。话说回来了,文言文是不太好懂,那么在百度中输入“唐风婚礼之武汉篇”,这篇文章相对好理解,并且配有图片,我在此感谢此文的作者——出岫紫云。
单说四月中旬,李煜将周宪迎娶到府内,十分高兴。耳听得鼓打三更,就是夜里十一点了,新房之内,红烛高挑,分外喜气。二人坐于床榻之上,眼前的帏帐分向两边。
在五代的时候,架子床还没有出现,那时只能睡床榻。因为床榻的四角没有柱子,所以帏帐不可能挂在床上,应该是挂在床前,像戏台上的大幕,被分向两边。
“爷,已经三更天了,早些休息吧,明日还要祭祖呢。”周宪含羞说道。
“既已结为夫妻,就不必过于拘束。我虽是安定公,但我不喜欢这样称呼,还是叫我六郎吧。”
“这样就乱了礼法,妾身不敢。”
李煜劝道:“不何不敢。当年唐明皇排行第三,杨贵妃不是叫他三郎吗?”
“这……六,六郎。”
“这就对了,何必那么生分呢。娥皇,你以前见过我吗?”
周宪顿时脸就红了,回道:“瞧六郎问的,你自幼长在皇宫,我打小跟着爹爹宦游,怎么会见过面呢?”
“我不是说以前,我是说最近这段日子。”
“六郎又在说笑。婚前二人是不能见面的,这是规矩。若是私自相会,岂不让人笑话?”
李煜笑道:“我们分明是见过面的,难道你忘却了?”
“当真?在哪?”
“前些天在爹爹的寿诞上,你弹了一首琵琶曲,我听得如痴如醉。”
“哦,原来如此。作为女儿家,怎敢在陛下的寿宴上抬头观看,所以不曾见过六郎。”
李煜点了点头,言道:“也是。那天自从见了你之后,我便朝思暮想,魂不守舍。”
“花言巧语,又在诓人。”
“是真的。见过你之后,心里一直在说,天底下竟有这般如此标致的美人,若能娶他为妻,此生无憾。没过多久,爹爹便召我进宫,说要派人为我提亲。”
周宪问道:“那万一不是到我们家提亲呢?”
“我确实想过这个问题。当时我也很紧张,后来偷偷地问了大总管陈忠,这颗心才放下来。这不你现在不就坐在我身边吗,幸福来的太快,感觉跟做梦一样。”
“六郎日后可不许负我。”
李煜一本正经地言道:“天地为证,绝不相负。好了,早点歇息吧。”
二人拉了帏帐,红烛不灭。
周宪燕语茑声:“我未经风雨,六郎一定要怜惜护持。”
“娥皇放心,我自有分寸。”
初写历史小说,难免有误,恳请指正。希望诸位以举手之劳,帮忙推荐一下。
“陛下,周留守进宫来了。”
“真是说曹操,曹操到。让他到勤政殿来,朕也正好有事找他。”
周宗进殿行礼之后,开言道:“陛下,老臣今日进宫,特意告辞。”
“怎么你要回扬州了?”
“是啊。老臣回京一个月了,再不回去,怕扬州生出乱子。”
李璟也从正位上下来,和周宗并坐,言道:“晚回半月,不会有事。朕是有事找你。”
“陛下请讲。”
“君太,令嫒芳龄几何?”
“年方十九。”
“可曾婚配人家?”
“不曾婚配,尚待字闺中。”
李璟暗喜,接着言道:“朕为你指婚一家,你可愿意?”
“敢问陛下,不知是哪家公子?”
“不是别人,正是我家六郎。”
周宗万万没有想到,要和李璟做亲家,问道:“可是六皇子?安定郡公?”
“不错,朕的六子从嘉,你意下如何?”
“久闻六皇子仁义至孝,诗文俱佳,书法、丹青皆妙,恐小女不配。”
“卿此言差矣。我看他二人性格相近,爱好相同,再合适不过了,实属天作之合,朕就等你一句话。”
“陛下如此厚待周家,老臣敢不从命。”
李璟握着周宗的手,言道:“好。那你等他们办完婚事,再回扬州不迟。”
“遵旨。”
简短截说,皇家婚礼和平民一样都要通过六礼,依次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其实说来,现在广大农村还是按照这样的程序来举办婚礼的,而且传承的相对好一些,因为农村人看重礼法。
纳采,就是提亲。
问名,就是问问女方的姓名和生辰八字,拿回去让算卦先生测算一下,是不是和男方的八字相克。
纳吉,就是把女方的八字占卜之后,如果是吉兆,就是备礼到女方家,告知两家准备缔结婚姻。如果八字不合,那这门亲事就算了。
纳征,就是送彩礼。
请期,就是请算命先生挑选一个黄道吉日,由媒人送到女方家,告知在这天结婚。
亲迎,就是由新郎在挑好的日子,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到宋代,皇家或贵族用六礼,民间为了方便只用四礼。明朝用三礼,成了定制。清代仅重视纳采和亲迎。清末民国,这些仪式就变得纷多繁杂了。
古代提亲都是拿着大雁去的,原因有三。其一,大雁每年秋天飞南,春来飞北,非常准时,是守信的象征。其二,飞行的时候,年长力壮的在前,幼小病弱的在后,符合儒家的长幼有序。其三,大雁终生只有一个伴侣,至死不渝,是忠贞的代表。
因为南唐王朝是大唐帝国的延续,所以他会按照大唐的仪式来进行。如果要复原唐朝的婚礼,我估计五章都写不完,还是请大家参看欧阳修的《新唐书 卷十八 志第八 亲王纳妃》一章。话说回来了,文言文是不太好懂,那么在百度中输入“唐风婚礼之武汉篇”,这篇文章相对好理解,并且配有图片,我在此感谢此文的作者——出岫紫云。
单说四月中旬,李煜将周宪迎娶到府内,十分高兴。耳听得鼓打三更,就是夜里十一点了,新房之内,红烛高挑,分外喜气。二人坐于床榻之上,眼前的帏帐分向两边。
在五代的时候,架子床还没有出现,那时只能睡床榻。因为床榻的四角没有柱子,所以帏帐不可能挂在床上,应该是挂在床前,像戏台上的大幕,被分向两边。
“爷,已经三更天了,早些休息吧,明日还要祭祖呢。”周宪含羞说道。
“既已结为夫妻,就不必过于拘束。我虽是安定公,但我不喜欢这样称呼,还是叫我六郎吧。”
“这样就乱了礼法,妾身不敢。”
李煜劝道:“不何不敢。当年唐明皇排行第三,杨贵妃不是叫他三郎吗?”
“这……六,六郎。”
“这就对了,何必那么生分呢。娥皇,你以前见过我吗?”
周宪顿时脸就红了,回道:“瞧六郎问的,你自幼长在皇宫,我打小跟着爹爹宦游,怎么会见过面呢?”
“我不是说以前,我是说最近这段日子。”
“六郎又在说笑。婚前二人是不能见面的,这是规矩。若是私自相会,岂不让人笑话?”
李煜笑道:“我们分明是见过面的,难道你忘却了?”
“当真?在哪?”
“前些天在爹爹的寿诞上,你弹了一首琵琶曲,我听得如痴如醉。”
“哦,原来如此。作为女儿家,怎敢在陛下的寿宴上抬头观看,所以不曾见过六郎。”
李煜点了点头,言道:“也是。那天自从见了你之后,我便朝思暮想,魂不守舍。”
“花言巧语,又在诓人。”
“是真的。见过你之后,心里一直在说,天底下竟有这般如此标致的美人,若能娶他为妻,此生无憾。没过多久,爹爹便召我进宫,说要派人为我提亲。”
周宪问道:“那万一不是到我们家提亲呢?”
“我确实想过这个问题。当时我也很紧张,后来偷偷地问了大总管陈忠,这颗心才放下来。这不你现在不就坐在我身边吗,幸福来的太快,感觉跟做梦一样。”
“六郎日后可不许负我。”
李煜一本正经地言道:“天地为证,绝不相负。好了,早点歇息吧。”
二人拉了帏帐,红烛不灭。
周宪燕语茑声:“我未经风雨,六郎一定要怜惜护持。”
“娥皇放心,我自有分寸。”
初写历史小说,难免有误,恳请指正。希望诸位以举手之劳,帮忙推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