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霸业我的痛 第二十五章 徐铉贬官 五
“周刺史,徐某得回京复命了。下面的事就交给你了,如今已经十二月了,离过年不远了。让他们早日完工,回家与亲人团聚。”
“钦差放心,白水塘最多五日即可完工。卑职一定亲自查验,确保无忧。”
徐铉拱拱手,言道:“如此甚好。那徐某就告辞了,咱们后会有期。”
“钦差要多加保重。回京之后要慎言慎行,以免遭小人诬陷。”
“多谢刺史提醒,徐某谨记在心。告辞了。”
周弘祚送徐铉一行出了衙门。虽然天刚亮,但外面站满了百姓,都想送钦差一程。
“徐老爷,知道你今天要回京,乡亲们特意前来送行。”人群中发出感伤的声音。
徐铉眼睛湿润了,对众人说道“徐铉何德何能,让诸位父老相送。此情此景,徐某终生不忘。只是隆冬时节,天寒风大,各位父老请回吧,免得受了风寒。”
“徐老爷对我等泰山之恩,难以报答,受点风寒算得了什么?大伙说是不是?这些东西都是自家产的,鸡蛋、大枣、柿子等等,不成敬意,聊表寸心,请徐老爷笑纳。”
“诸位能来相送,徐某已经颇为感激。东西是万万不能收……”
人群中打断了他的讲话:“徐老爷不肯收,就是看不起我们这些平头百姓。”众人都一致附和。
“不不不,诸位听我说。我们几个人是骑马来的,这些东西就是收下了,也没法带走。再者大家都不富裕,日子过得艰难。徐某只拿一把大枣,足矣!剩下的你们都拿回去,给自己补补身子。”
“不要耽误徐钦差回京,我们给徐老爷让路。”
徐铉一行上了马,扭头拱手道:“多谢诸位厚意,有机会我还会来楚州看望大家的。”
“徐老爷一路保重。”众人目视许久,方才散去。
徐铉一行与刑部公差在官道上相遇了,西风吹着枯叶,漫天飞扬。
“徐钦差你看,前面好像是衙门中人,看样子是从京城来的。”手下的人有些担忧。
“大祸临头了。”徐铉仰天长叹,随后苦笑了几声。
刑部的公差走近问道:“你们当中,哪个是徐铉?”
“放肆,徐钦差的名讳,也是汝等随意呼唤的吗?”
公差十分傲慢,冷冷答道:“我们没那么多礼法,只问有没有徐铉?”
徐铉策马而出,言道:“我便是。请问几位公差,指名道姓找我,所为何事?”
“敢于承认,是条汉子。我们是刑部的人,奉了皇上的口谕,立刻拿下,押解进京。”
手下的人急切地问道:“徐钦差身犯何罪?你们为什么不分青红皂白,就要拿人?”
“少啰嗦!我们只管奉旨抓人,想知道原因问皇上去。徐铉,看清了,这是刑部的批捕公文。麻烦你跟我们走一趟,不要让我们为难。”
徐铉接过公文细细看了一下,倒也不假,言道:“我跟你们走就是了。”
“徐钦差,不能去呀。他们心狠手辣,肯定会动用大刑的。”手下的人极力劝阻。
公差厉声呵斥道:“大胆。我们奉旨而来,徐铉要是不去,就是抗旨。你不过一个小小的下人,轮不着你在这指手画脚,说三道四。来人,脱去徐铉的官服,披枷上锁。”
徐铉被押上囚车后,对手下的人言道:“你们先回去,我没事,说清楚就好了。”
徐铉到京之后,关押在刑部大牢。经大理寺和刑部一同会审,徐铉还是没有认罪。大理寺卿和刑部尚书上奏朝廷,李璟亲自过问此案。
江南的冬天,一般的时候,雪下的很少很小,但那天鹅毛大雪却整整下了一天,而且特别的急。
“臣徐铉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冯延巳抢先发难:“徐铉你身犯重罪,还敢自称臣,真是狂悖之极。”
李璟怒气未消,质问道:“大理寺和刑部一同会审,证据确凿,事实清楚,你为何不认罪?”
徐铉不卑不亢回复道:“臣只有错,没有罪。”
“都死到临头了,还如此嘴硬。我且问你,你未曾请旨,私杀朝廷命官车延规,是不是罪?”
“我也问冯相一句,车延规违背圣意,有污圣名,该不该杀?”
冯延巳面有难色,但徐铉说的在理,只好言道:“即便该杀,也应由皇上下旨,岂容你私自处决?”
“百姓群情激愤,众怒难平。事发突然,不及上奏。只有正法,方能安抚民心,保证楚州稳定。”
冯延巳不屑一顾,指责道:“一派胡言。明明是沽名钓誉,还大言不惭说是安抚民心……”
李璟言道:“民心?哼!你不是冯谖,朕也不是孟尝君,你用不着给朕买人心。擅自私杀大臣,显然视朕如无物,还敢在朝堂狡辩。此恶例若开,朝廷律法何在?朕本想将你扔进江中,怕你尸骨无存。如今仍不知悔改,留你全尸,自缢去吧。”
没等李璟说完,徐锴早已哭倒在地,苦苦求情:“请陛下法外开恩。臣宁愿以自身之命,来赎兄长之罪过。”
右仆射孙晟也跪地求情:“陛下息怒,车延规打着陛下的旗号,到处搜刮百姓,是死有余辜。徐铉没有请旨,将他正法,虽然有罪,也是为了朝廷的脸面。”
冯延鲁跳出来煽风:“陛下,徐铉为博直名,私杀命官。目无圣上,干犯律条。此罪非同寻常,绝不能姑息。”
孙晟反问道:“冯少府此言极其荒谬。徐铉私杀车延规,不过死了一人。你当年攻打福建,好大争功,望风而逃,致使我军大败,死了两万余人,这又该当何罪?”
冯延鲁让孙晟说的瞠目结舌,无言以对,气急败坏道:“你,你……”
李璟出来打圆场:“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
孙晟接着进言:“陛下为一代英主,徐铉乃当朝名士。臣闻盛世不杀才子,请陛下收回成命,从轻发落。冯延鲁尚能饶恕,更况徐铉?”
此时冯延鲁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气得七窍生烟,却又无可奈何。
李璟听出了孙晟的弦外之音,顺水推舟言道:“徐铉,若不是孙卿替你求情,朕绝不宽恕。着即罢免你一切官职,流放舒州,非诏不得回京。望你忏悔思过,好自为之。”
祸不单行,福不双至。徐铉被流放了,他的弟弟徐锴触动了李璟的神经,也招了来灾祸。
初写历史小说,难免有误,恳请指正。希望诸位以举手之劳,帮忙推荐一下。
“钦差放心,白水塘最多五日即可完工。卑职一定亲自查验,确保无忧。”
徐铉拱拱手,言道:“如此甚好。那徐某就告辞了,咱们后会有期。”
“钦差要多加保重。回京之后要慎言慎行,以免遭小人诬陷。”
“多谢刺史提醒,徐某谨记在心。告辞了。”
周弘祚送徐铉一行出了衙门。虽然天刚亮,但外面站满了百姓,都想送钦差一程。
“徐老爷,知道你今天要回京,乡亲们特意前来送行。”人群中发出感伤的声音。
徐铉眼睛湿润了,对众人说道“徐铉何德何能,让诸位父老相送。此情此景,徐某终生不忘。只是隆冬时节,天寒风大,各位父老请回吧,免得受了风寒。”
“徐老爷对我等泰山之恩,难以报答,受点风寒算得了什么?大伙说是不是?这些东西都是自家产的,鸡蛋、大枣、柿子等等,不成敬意,聊表寸心,请徐老爷笑纳。”
“诸位能来相送,徐某已经颇为感激。东西是万万不能收……”
人群中打断了他的讲话:“徐老爷不肯收,就是看不起我们这些平头百姓。”众人都一致附和。
“不不不,诸位听我说。我们几个人是骑马来的,这些东西就是收下了,也没法带走。再者大家都不富裕,日子过得艰难。徐某只拿一把大枣,足矣!剩下的你们都拿回去,给自己补补身子。”
“不要耽误徐钦差回京,我们给徐老爷让路。”
徐铉一行上了马,扭头拱手道:“多谢诸位厚意,有机会我还会来楚州看望大家的。”
“徐老爷一路保重。”众人目视许久,方才散去。
徐铉一行与刑部公差在官道上相遇了,西风吹着枯叶,漫天飞扬。
“徐钦差你看,前面好像是衙门中人,看样子是从京城来的。”手下的人有些担忧。
“大祸临头了。”徐铉仰天长叹,随后苦笑了几声。
刑部的公差走近问道:“你们当中,哪个是徐铉?”
“放肆,徐钦差的名讳,也是汝等随意呼唤的吗?”
公差十分傲慢,冷冷答道:“我们没那么多礼法,只问有没有徐铉?”
徐铉策马而出,言道:“我便是。请问几位公差,指名道姓找我,所为何事?”
“敢于承认,是条汉子。我们是刑部的人,奉了皇上的口谕,立刻拿下,押解进京。”
手下的人急切地问道:“徐钦差身犯何罪?你们为什么不分青红皂白,就要拿人?”
“少啰嗦!我们只管奉旨抓人,想知道原因问皇上去。徐铉,看清了,这是刑部的批捕公文。麻烦你跟我们走一趟,不要让我们为难。”
徐铉接过公文细细看了一下,倒也不假,言道:“我跟你们走就是了。”
“徐钦差,不能去呀。他们心狠手辣,肯定会动用大刑的。”手下的人极力劝阻。
公差厉声呵斥道:“大胆。我们奉旨而来,徐铉要是不去,就是抗旨。你不过一个小小的下人,轮不着你在这指手画脚,说三道四。来人,脱去徐铉的官服,披枷上锁。”
徐铉被押上囚车后,对手下的人言道:“你们先回去,我没事,说清楚就好了。”
徐铉到京之后,关押在刑部大牢。经大理寺和刑部一同会审,徐铉还是没有认罪。大理寺卿和刑部尚书上奏朝廷,李璟亲自过问此案。
江南的冬天,一般的时候,雪下的很少很小,但那天鹅毛大雪却整整下了一天,而且特别的急。
“臣徐铉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冯延巳抢先发难:“徐铉你身犯重罪,还敢自称臣,真是狂悖之极。”
李璟怒气未消,质问道:“大理寺和刑部一同会审,证据确凿,事实清楚,你为何不认罪?”
徐铉不卑不亢回复道:“臣只有错,没有罪。”
“都死到临头了,还如此嘴硬。我且问你,你未曾请旨,私杀朝廷命官车延规,是不是罪?”
“我也问冯相一句,车延规违背圣意,有污圣名,该不该杀?”
冯延巳面有难色,但徐铉说的在理,只好言道:“即便该杀,也应由皇上下旨,岂容你私自处决?”
“百姓群情激愤,众怒难平。事发突然,不及上奏。只有正法,方能安抚民心,保证楚州稳定。”
冯延巳不屑一顾,指责道:“一派胡言。明明是沽名钓誉,还大言不惭说是安抚民心……”
李璟言道:“民心?哼!你不是冯谖,朕也不是孟尝君,你用不着给朕买人心。擅自私杀大臣,显然视朕如无物,还敢在朝堂狡辩。此恶例若开,朝廷律法何在?朕本想将你扔进江中,怕你尸骨无存。如今仍不知悔改,留你全尸,自缢去吧。”
没等李璟说完,徐锴早已哭倒在地,苦苦求情:“请陛下法外开恩。臣宁愿以自身之命,来赎兄长之罪过。”
右仆射孙晟也跪地求情:“陛下息怒,车延规打着陛下的旗号,到处搜刮百姓,是死有余辜。徐铉没有请旨,将他正法,虽然有罪,也是为了朝廷的脸面。”
冯延鲁跳出来煽风:“陛下,徐铉为博直名,私杀命官。目无圣上,干犯律条。此罪非同寻常,绝不能姑息。”
孙晟反问道:“冯少府此言极其荒谬。徐铉私杀车延规,不过死了一人。你当年攻打福建,好大争功,望风而逃,致使我军大败,死了两万余人,这又该当何罪?”
冯延鲁让孙晟说的瞠目结舌,无言以对,气急败坏道:“你,你……”
李璟出来打圆场:“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
孙晟接着进言:“陛下为一代英主,徐铉乃当朝名士。臣闻盛世不杀才子,请陛下收回成命,从轻发落。冯延鲁尚能饶恕,更况徐铉?”
此时冯延鲁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气得七窍生烟,却又无可奈何。
李璟听出了孙晟的弦外之音,顺水推舟言道:“徐铉,若不是孙卿替你求情,朕绝不宽恕。着即罢免你一切官职,流放舒州,非诏不得回京。望你忏悔思过,好自为之。”
祸不单行,福不双至。徐铉被流放了,他的弟弟徐锴触动了李璟的神经,也招了来灾祸。
初写历史小说,难免有误,恳请指正。希望诸位以举手之劳,帮忙推荐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