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3第二十二章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四哥以为然否?”在回府邸的路程中,胤禩与胤禛擦肩而过,含笑的话语中是无尽的深意。
胤禛斜了他一眼,竟是不置可否:“心思险恶者,虽骨肉亦不可亲信;淳厚忠良者,虽汉人亦不必甚防,岂有他哉?”
胤禟望着胤禛远去的身影,狠戾之色一闪而过,在那张小小的瓷娃娃般白净的面容上,竟是说不出的扭曲。
“八哥,这一生,你可还想要那个位子?”
胤禩神色迷离,望着身前飘落的雪花,双手拢进袖中,“要与不要,又岂是我能说了算的。上一世,我等兄弟为了那个位子,拼尽一切,结果,却又得了什么好了?不过是被人除籍罢了。”
“既然这样,那这趟浑水我们还去搀和些什么?”胤誐在诸兄弟中素来心眼最少,但历经一世,倒也长了些见识,赶忙接上道:“八哥,我看,咱们如今这样挺好。那太子也是个有容人之量的,不如,就这样过吧?”
胤禟冷笑一声道:“虽然来历不明的嫡长子未必没有威胁,但到底比那雍正皇帝要好得多了!上一世,那胤禛是怎样对咱们的?这一世,即便八哥做不了皇帝,也决计不让咱们的好四哥坐上那龙椅!”
临死之前的场景如今还历历在目,胤禟的声音带着一种恨之入骨的森然。
胤禩喟然一叹,“我所忧者,正是如今这太子……虽然他如今宽容大度,但焉知不是伪装出来的?即便他如今的大度是真,焉知他日后不会轻易改变?况且我观他,对于我满人的许多习俗颇有微词,虽说掩藏得很好,但到底……”
“八哥是说,如今这爱新觉罗承祜,实际是个汉人?”
胤禩凝重地点了点头,随即又道:“罢了,这当是皇上忧心的事了。我等只再观望观望,若是这皇太子果真于我等无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也累了,累了……”
******
深厚的白雪之上,有车辚辚而过,留下了一长排车轮碾过的印记。
承祜骑在一匹黑色的骏马上,已冻得手脚僵硬,却只做不觉,依旧跟着队伍前行,连底下人拿来的暖炉都被他送了回去。
康熙在车窗上见了,轻叹一声,放下窗帘,连手中的书也没心思看了。
伸出双手搓了搓,他对身旁伺候的人吩咐道:“命太子进车中陪朕说说话。”
这么些年,康熙算是看明白了,承祜这孩子,越是成长,便越是倔强,且很多事情都喜欢一力担着。
因彼此了解渐深,承祜对康熙也不再能冷得起来,虽说彼此之间代表的立场不同,但就父亲的角度而言,康熙做的很好,至少比起朱棣,承祜觉得康熙更像是个父亲。
但也因着立场不同,在亲近之余,承祜与康熙始终隔着些东西,那是承祜小心翼翼维持着的一点间隙,小心遵守着的为臣之道。
他心中所想不可能说与康熙听,不可能说与自己的弟弟听,不能指望任何人,因此,在某一方面,他也在逼自己成长着、适应着。
前世他可以借着永乐盛世的余晖做个安分的守成之君,如今,却是不行了。
“汗阿玛,你找我?”
“承祜,来这里坐。”康熙在宽敞的车厢中侧卧着,拍了拍自己身前的一块空地,车中因烧着柴火,正是热气腾腾。
承祜依言坐下,而后,被康熙拉住了手。康熙亲昵地伸手拂去了他肩上沾染的雪花,口气随和:“来,告诉朕,你近日来又看了些什么书?”
“汗阿玛,儿子看的书,现下正带在身边。”感受到带着温度的大手摆放在自己肩头,承祜怔愣了一瞬,随即,若无其事地开始从衣襟中翻找起那书本。
康熙挑了挑眉,“是什么样的书,竟能让承祜一直带在身边,须臾不肯离手?”
“阿玛请看,这是荷兰人制造的舰船,性能比大清海军优越不少,这书上有舰船大体的构造。”
康熙闻言,接过仔细地看了看,忽然叹道:“施琅手下竟都是这样的战船!”
“阿玛,不必过于忧心,”承祜抿着唇道:“施琅的确是一人才,但合我内陆之力,竟还平不了一个小小的岛屿吗?”
“朕也不过凭白这么一叹,虽然台湾水师优于我大清,但朕不会认输的。台湾毕竟物力人力有限,若想不被我大陆逐渐蚕食,便只有在陆地上寻得一块立足之地,故而才有了此番侵占金门厦门之举。总有一日,哼,朕定要将他们赶回老巢!”
承祜郑重地向康熙行了个礼,“愿为汗阿玛效犬马之劳!”
“你的心思朕知道,但……你是太子,不可亲身涉险。”康熙拍了拍承祜的肩头,手顺着承祜的手臂,忽然划到了他的手掌上,继而便是一阵蹙眉:“怎么这般冷?来人,端一碗热姜汤上来。”
“汗阿玛,儿臣无大碍,实在不必……”
康熙的手指点在承祜柔软的唇上,眼神幽深了些许,低低的声音带着点唬惑:“在阿玛这里,承祜还要这般见外吗?”
承祜无奈,只得将那端上来的热气腾腾的碗捧着,然后一饮而尽。
因姜汤很烫,承祜喝得又急,刚一将碗放下便是连连咳喘不止,面上也布满了红绯。
“慢些,你这孩子,怎么这般猴急,这样,可让人怎么放心的下……”
康熙的手缓缓地拍在承祜的背上,这些年来,他无事之时,除了考校承祜学问,便总喜欢与承祜一同进餐,叙叙父子之情,承祜也逐渐习惯了他的亲昵举动。
康熙在某些细节处极是细心,用餐之时,若是承祜少吃了几口,他便担心承祜是否身子不适。只因这一世,承祜身子骨的确还算不错,但与他的几个兄弟们一比,便稍显羸弱。
“承祜,朕总记得,你当年腻在皇后身边,还是那么小小的一团,转眼间,你都长这般大了。”
听到这话,承祜心下一声咯噔,总觉得康熙又未竟之意,果然,康熙接下来道:“你也到了该娶福晋的年纪了罢?”
虽然这么多年下来,对于清朝的各种习俗早已适应,但一想到将有一个满族女子成为自己的妻子,她的身后将站着一个代表另一个势力的家族,承祜便觉得心中不情愿。
他觉得其实现在这样挺好,自己与弟弟住在毓庆宫,至少在那一片小小的天地中,不用计较利益,不用勾心斗角,然而,若是里面逐渐住进了一个女人……甚至是一帮子女人,那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而且,如果他娶了嫡福晋,那就意味着——
“对了,”康熙恍若不经意地提到:“胤褆和胤礽的年纪也大了,该是时候出宫开府了。”
“阿玛,您是否操之过急了些,保成他还小。”承祜惊愕地抬头,正对上康熙深不见底的双眼,顿时,什么话都哽在了喉口,说不出了。
一时之间,承祜觉得嘴角有些苦涩。
如同康熙时不时地来扮演慈父角色,一点一点融入承祜的生活,胤礽他,自出生开始,那么小小的一团,便一直待在承祜触手可及的地方,这么多年来,承祜早已习惯了每天起来一抬眼便能看见胤礽,如今乍然听到他要从毓庆宫中搬离,心中有些空落落的。
迅速地收敛起自己的情绪,承祜淡漠地道:“由汗阿玛安排便是,儿臣们自然是领命的。”
“承祜,胤礽总是要长大的,你不可能拘着他一辈子。”
况且,若胤礽在,承祜的注意力便只可能在他的身上,这一点让康熙……颇为不快,虽然他还没有找到原因。
“儿臣明白,只是,胤礽是儿臣自小带大的,如今骤然离开儿臣身边……心中总归有些不舍。”
康熙绥靖般地揉了揉他乌黑澄亮的头发,温言道:“你亦是朕带大的,若有一日需要你外出,难道朕还扣着你不放?”
******
到了盛京,与康熙一同用过午膳,承祜便在他的寝宫中歇下了。盛京此地,倒比京师更严寒了些许,懒意上来,承祜便猫在被窝里,愈发不愿意动弹。
炕头正烧得热和,躺下没多久,承祜便沉沉睡去,等感到炕边上多了个人,承祜才眨了眨眼,双眼迷蒙地望着来人,却在下一秒,漆黑的眼中恢复了清明。
“汗阿玛,您回来了。”想了想,康熙刚才,应该是去见周培公了。当年,就是因为这个周培公,承祜挨了康熙好一顿训斥,转眼间,已是十一年了。
“承祜,当年就是为维持朝堂稳定,团结文武百官及八旗子弟,朕罢黜了周培公,将他贬到盛京。如今,朕本想再次启用他,却见他……那奄奄一息的模样,朕心中,实在有些难受。平心而论,周培公有功无过,遭此一劫,确实是朕处置不公,然而,他是个汉臣,朕,又能奈何?”
看着康熙眼眶微红却语意坚决的模样,承祜的双眸微微一闪,随即若无其事地沉声道:“若那周培公果真是个忠臣,为我满族部族团结而死,也算是死得其所。”
没有人注意到,他垂在身侧的手,攥得死紧,骨节发白。
“不想,今日倒是让你来宽慰朕了。朕无碍,只是,周培公他今日去了,念及他往日的诸多功绩,朕,心有所感。不说这些了,来,今日咱们父子俩抵足而眠,说会儿话罢。”
康熙放下了,承祜却没放下。
许久之后,听着耳边传来的绵长呼吸,承祜睁着双眼,一夜无眠。
第二日,康熙召见了蒙古王公,承祜作为太子,自然也要与蒙古各部族的人会面。
他为人亲和有理,又不失贵气,言谈举止间温文尔雅,很快便赢得了蒙古王公们的好感。
在没有找到融蒙古入清的办法之前,拉拢是唯一的选择。
蒙古人素来崇拜勇士,各部落首领纷纷带了自己得意的儿子前来。
骑射场上,蒙古王公们坐在摆好的案头,案上是宫人呈上的时鲜瓜果,还有烤得香喷喷的牛羊肉。
此时,科尔沁部族首领图尔图正看着他的儿子搭弓上箭,瞄准靶子,然后,双臂猛然发力,一箭射中靶心,虽然嘴上不说,但他的面上是无尽的骄傲之色。
其余部族的王子心有不服,纷纷嚷嚷道:“单只站着射箭又有何难?马上的力道和准头才是硬功夫!”
“对,正是如此,即便在地上能射中靶心,马上你也能射得这么好吗?”
图尔图的儿子嘴角撤出一抹不屑的笑容,随即干脆利落地翻身上马:“马上工夫就马上工夫,今日,便让你等开开眼界!”
一手扬起弓,连射三箭,只见那呼啸而过的箭羽纷纷落在了靶子正中央的那一圈红心周围,即便有些微的偏差,也是离靶心极近的。
其余部族的王子们顿时哑口无言,图尔图见没人说话,率先叫了声“好”,将那气氛跳了上去,方有人热切地开始赞扬这个青年。
事实上,这个青年会遭到冷落的原因,除了因他性情桀骜,为人所不喜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父汗图尔图乃是亲葛尔丹之部族。担忧着自己的部族被葛尔丹吞并,谁还能对图尔图这些人好脸色?便是康熙,见到此刻图尔图之子大出风头,也是不易察觉地皱了皱眉。
“汗阿玛,今日承祜看各部族的王子都如此的尽兴,便忍不住手痒了,还请汗阿玛莫怪。久闻科尔沁部落的大王子勇猛无双,尤善骑射。承祜早想讨教一二,不知王子是否赏光?”
“既是太子的要求,恭敬不如从命。”
康熙皱着的眉头逐渐舒展了开,“如此,太子便在诸位王爷面前露一手吧。”
这些年来,承祜的刻苦练习,然后进步,康熙都一一看在眼里,对于承祜的本事,他从不怀疑。
胤禛斜了他一眼,竟是不置可否:“心思险恶者,虽骨肉亦不可亲信;淳厚忠良者,虽汉人亦不必甚防,岂有他哉?”
胤禟望着胤禛远去的身影,狠戾之色一闪而过,在那张小小的瓷娃娃般白净的面容上,竟是说不出的扭曲。
“八哥,这一生,你可还想要那个位子?”
胤禩神色迷离,望着身前飘落的雪花,双手拢进袖中,“要与不要,又岂是我能说了算的。上一世,我等兄弟为了那个位子,拼尽一切,结果,却又得了什么好了?不过是被人除籍罢了。”
“既然这样,那这趟浑水我们还去搀和些什么?”胤誐在诸兄弟中素来心眼最少,但历经一世,倒也长了些见识,赶忙接上道:“八哥,我看,咱们如今这样挺好。那太子也是个有容人之量的,不如,就这样过吧?”
胤禟冷笑一声道:“虽然来历不明的嫡长子未必没有威胁,但到底比那雍正皇帝要好得多了!上一世,那胤禛是怎样对咱们的?这一世,即便八哥做不了皇帝,也决计不让咱们的好四哥坐上那龙椅!”
临死之前的场景如今还历历在目,胤禟的声音带着一种恨之入骨的森然。
胤禩喟然一叹,“我所忧者,正是如今这太子……虽然他如今宽容大度,但焉知不是伪装出来的?即便他如今的大度是真,焉知他日后不会轻易改变?况且我观他,对于我满人的许多习俗颇有微词,虽说掩藏得很好,但到底……”
“八哥是说,如今这爱新觉罗承祜,实际是个汉人?”
胤禩凝重地点了点头,随即又道:“罢了,这当是皇上忧心的事了。我等只再观望观望,若是这皇太子果真于我等无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也累了,累了……”
******
深厚的白雪之上,有车辚辚而过,留下了一长排车轮碾过的印记。
承祜骑在一匹黑色的骏马上,已冻得手脚僵硬,却只做不觉,依旧跟着队伍前行,连底下人拿来的暖炉都被他送了回去。
康熙在车窗上见了,轻叹一声,放下窗帘,连手中的书也没心思看了。
伸出双手搓了搓,他对身旁伺候的人吩咐道:“命太子进车中陪朕说说话。”
这么些年,康熙算是看明白了,承祜这孩子,越是成长,便越是倔强,且很多事情都喜欢一力担着。
因彼此了解渐深,承祜对康熙也不再能冷得起来,虽说彼此之间代表的立场不同,但就父亲的角度而言,康熙做的很好,至少比起朱棣,承祜觉得康熙更像是个父亲。
但也因着立场不同,在亲近之余,承祜与康熙始终隔着些东西,那是承祜小心翼翼维持着的一点间隙,小心遵守着的为臣之道。
他心中所想不可能说与康熙听,不可能说与自己的弟弟听,不能指望任何人,因此,在某一方面,他也在逼自己成长着、适应着。
前世他可以借着永乐盛世的余晖做个安分的守成之君,如今,却是不行了。
“汗阿玛,你找我?”
“承祜,来这里坐。”康熙在宽敞的车厢中侧卧着,拍了拍自己身前的一块空地,车中因烧着柴火,正是热气腾腾。
承祜依言坐下,而后,被康熙拉住了手。康熙亲昵地伸手拂去了他肩上沾染的雪花,口气随和:“来,告诉朕,你近日来又看了些什么书?”
“汗阿玛,儿子看的书,现下正带在身边。”感受到带着温度的大手摆放在自己肩头,承祜怔愣了一瞬,随即,若无其事地开始从衣襟中翻找起那书本。
康熙挑了挑眉,“是什么样的书,竟能让承祜一直带在身边,须臾不肯离手?”
“阿玛请看,这是荷兰人制造的舰船,性能比大清海军优越不少,这书上有舰船大体的构造。”
康熙闻言,接过仔细地看了看,忽然叹道:“施琅手下竟都是这样的战船!”
“阿玛,不必过于忧心,”承祜抿着唇道:“施琅的确是一人才,但合我内陆之力,竟还平不了一个小小的岛屿吗?”
“朕也不过凭白这么一叹,虽然台湾水师优于我大清,但朕不会认输的。台湾毕竟物力人力有限,若想不被我大陆逐渐蚕食,便只有在陆地上寻得一块立足之地,故而才有了此番侵占金门厦门之举。总有一日,哼,朕定要将他们赶回老巢!”
承祜郑重地向康熙行了个礼,“愿为汗阿玛效犬马之劳!”
“你的心思朕知道,但……你是太子,不可亲身涉险。”康熙拍了拍承祜的肩头,手顺着承祜的手臂,忽然划到了他的手掌上,继而便是一阵蹙眉:“怎么这般冷?来人,端一碗热姜汤上来。”
“汗阿玛,儿臣无大碍,实在不必……”
康熙的手指点在承祜柔软的唇上,眼神幽深了些许,低低的声音带着点唬惑:“在阿玛这里,承祜还要这般见外吗?”
承祜无奈,只得将那端上来的热气腾腾的碗捧着,然后一饮而尽。
因姜汤很烫,承祜喝得又急,刚一将碗放下便是连连咳喘不止,面上也布满了红绯。
“慢些,你这孩子,怎么这般猴急,这样,可让人怎么放心的下……”
康熙的手缓缓地拍在承祜的背上,这些年来,他无事之时,除了考校承祜学问,便总喜欢与承祜一同进餐,叙叙父子之情,承祜也逐渐习惯了他的亲昵举动。
康熙在某些细节处极是细心,用餐之时,若是承祜少吃了几口,他便担心承祜是否身子不适。只因这一世,承祜身子骨的确还算不错,但与他的几个兄弟们一比,便稍显羸弱。
“承祜,朕总记得,你当年腻在皇后身边,还是那么小小的一团,转眼间,你都长这般大了。”
听到这话,承祜心下一声咯噔,总觉得康熙又未竟之意,果然,康熙接下来道:“你也到了该娶福晋的年纪了罢?”
虽然这么多年下来,对于清朝的各种习俗早已适应,但一想到将有一个满族女子成为自己的妻子,她的身后将站着一个代表另一个势力的家族,承祜便觉得心中不情愿。
他觉得其实现在这样挺好,自己与弟弟住在毓庆宫,至少在那一片小小的天地中,不用计较利益,不用勾心斗角,然而,若是里面逐渐住进了一个女人……甚至是一帮子女人,那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而且,如果他娶了嫡福晋,那就意味着——
“对了,”康熙恍若不经意地提到:“胤褆和胤礽的年纪也大了,该是时候出宫开府了。”
“阿玛,您是否操之过急了些,保成他还小。”承祜惊愕地抬头,正对上康熙深不见底的双眼,顿时,什么话都哽在了喉口,说不出了。
一时之间,承祜觉得嘴角有些苦涩。
如同康熙时不时地来扮演慈父角色,一点一点融入承祜的生活,胤礽他,自出生开始,那么小小的一团,便一直待在承祜触手可及的地方,这么多年来,承祜早已习惯了每天起来一抬眼便能看见胤礽,如今乍然听到他要从毓庆宫中搬离,心中有些空落落的。
迅速地收敛起自己的情绪,承祜淡漠地道:“由汗阿玛安排便是,儿臣们自然是领命的。”
“承祜,胤礽总是要长大的,你不可能拘着他一辈子。”
况且,若胤礽在,承祜的注意力便只可能在他的身上,这一点让康熙……颇为不快,虽然他还没有找到原因。
“儿臣明白,只是,胤礽是儿臣自小带大的,如今骤然离开儿臣身边……心中总归有些不舍。”
康熙绥靖般地揉了揉他乌黑澄亮的头发,温言道:“你亦是朕带大的,若有一日需要你外出,难道朕还扣着你不放?”
******
到了盛京,与康熙一同用过午膳,承祜便在他的寝宫中歇下了。盛京此地,倒比京师更严寒了些许,懒意上来,承祜便猫在被窝里,愈发不愿意动弹。
炕头正烧得热和,躺下没多久,承祜便沉沉睡去,等感到炕边上多了个人,承祜才眨了眨眼,双眼迷蒙地望着来人,却在下一秒,漆黑的眼中恢复了清明。
“汗阿玛,您回来了。”想了想,康熙刚才,应该是去见周培公了。当年,就是因为这个周培公,承祜挨了康熙好一顿训斥,转眼间,已是十一年了。
“承祜,当年就是为维持朝堂稳定,团结文武百官及八旗子弟,朕罢黜了周培公,将他贬到盛京。如今,朕本想再次启用他,却见他……那奄奄一息的模样,朕心中,实在有些难受。平心而论,周培公有功无过,遭此一劫,确实是朕处置不公,然而,他是个汉臣,朕,又能奈何?”
看着康熙眼眶微红却语意坚决的模样,承祜的双眸微微一闪,随即若无其事地沉声道:“若那周培公果真是个忠臣,为我满族部族团结而死,也算是死得其所。”
没有人注意到,他垂在身侧的手,攥得死紧,骨节发白。
“不想,今日倒是让你来宽慰朕了。朕无碍,只是,周培公他今日去了,念及他往日的诸多功绩,朕,心有所感。不说这些了,来,今日咱们父子俩抵足而眠,说会儿话罢。”
康熙放下了,承祜却没放下。
许久之后,听着耳边传来的绵长呼吸,承祜睁着双眼,一夜无眠。
第二日,康熙召见了蒙古王公,承祜作为太子,自然也要与蒙古各部族的人会面。
他为人亲和有理,又不失贵气,言谈举止间温文尔雅,很快便赢得了蒙古王公们的好感。
在没有找到融蒙古入清的办法之前,拉拢是唯一的选择。
蒙古人素来崇拜勇士,各部落首领纷纷带了自己得意的儿子前来。
骑射场上,蒙古王公们坐在摆好的案头,案上是宫人呈上的时鲜瓜果,还有烤得香喷喷的牛羊肉。
此时,科尔沁部族首领图尔图正看着他的儿子搭弓上箭,瞄准靶子,然后,双臂猛然发力,一箭射中靶心,虽然嘴上不说,但他的面上是无尽的骄傲之色。
其余部族的王子心有不服,纷纷嚷嚷道:“单只站着射箭又有何难?马上的力道和准头才是硬功夫!”
“对,正是如此,即便在地上能射中靶心,马上你也能射得这么好吗?”
图尔图的儿子嘴角撤出一抹不屑的笑容,随即干脆利落地翻身上马:“马上工夫就马上工夫,今日,便让你等开开眼界!”
一手扬起弓,连射三箭,只见那呼啸而过的箭羽纷纷落在了靶子正中央的那一圈红心周围,即便有些微的偏差,也是离靶心极近的。
其余部族的王子们顿时哑口无言,图尔图见没人说话,率先叫了声“好”,将那气氛跳了上去,方有人热切地开始赞扬这个青年。
事实上,这个青年会遭到冷落的原因,除了因他性情桀骜,为人所不喜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父汗图尔图乃是亲葛尔丹之部族。担忧着自己的部族被葛尔丹吞并,谁还能对图尔图这些人好脸色?便是康熙,见到此刻图尔图之子大出风头,也是不易察觉地皱了皱眉。
“汗阿玛,今日承祜看各部族的王子都如此的尽兴,便忍不住手痒了,还请汗阿玛莫怪。久闻科尔沁部落的大王子勇猛无双,尤善骑射。承祜早想讨教一二,不知王子是否赏光?”
“既是太子的要求,恭敬不如从命。”
康熙皱着的眉头逐渐舒展了开,“如此,太子便在诸位王爷面前露一手吧。”
这些年来,承祜的刻苦练习,然后进步,康熙都一一看在眼里,对于承祜的本事,他从不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