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73第二十四章
安府的小厮得了何老怪的嘱咐,忙通报给了他,何老怪不敢托大,亲自进去回了老夫人,带了贞娘进了内宅。
贞娘细打量,见这安府门面只是普通,,内里却另有乾坤,这院子极是阔畅,约八九丈宽,铺着大块的方正青石,正面是座堂屋,铺了大红波斯织金绒的地毯,堂上悬了一块黑色金子的匾额,上书“福衍堂”,两边是大红廊柱上刻的楹联,上联是“一路沿溪山复水”,下联是“几家深树碧藏楼”。
绕过正堂,后面是一个小巧精致的花园子,遍植了牡丹芍药等颜色鲜亮的花,让人一眼看去只觉得花团锦簇,中间是太湖石搭起的假山,颇有玲珑嶙峋之态,中间是一座小小的拱形竹桥,下面是不知哪里引来的一丈宽的活水,水里放了些锦鲤,睡眠栽了几颗睡莲,此时花苞紧闭,正酣睡着。又往前走了一会才见到游廊抄手,一些丫鬟婆子三三两两的走过去,翻过去是刷的雪白的照壁,过去了就见一溜十来间屋子,想来这就是内宅了,何老怪刚要说话,却听见里面传来数个女子的哭声,忙止了步,小声问门前的小丫头:“这是怎么了?”
那小丫头神情一黯,道:“孙小姐前被蛇咬了,老夫人怪罪下来,小姐身边的几个丫鬟婆子都被打发出去了,今儿人牙子来领人来了,那几个哭着求情呢!”
何老怪叹了口气,孙小姐身边的几个丫鬟他见过,都不错,被卖了去,一辈子就全毁了。
声音没持续多久,就安静了下来,一个穿着翠绿色裙子的丫鬟出来接了他们进了内院,院子里打扫的十分清洁,只肿了几颗桂花树,正屋里摆了一座玻璃落地屏风,上面绘着工笔牡丹,想来这老夫人十分喜爱此花,转过屏风是堂屋,正上面放着一个紫檀木的贵妃榻,上面坐着的正是那位老夫人,穿着沉绿色绣了缠枝牡丹纹的细葛褙子,下面是莲花白的襦裙,压脚上绣了一圈浅绿色的云纹,头上梳着家常的平髻,勒了一条深紫色嵌蓝宝的抹额,正端着一杯茶细品,脸色不大好,见贞娘来了,面色才稍微好转一些。
贞娘忙上前见礼:“贞娘给老夫人请安,昨儿得了老妇人的赏,今儿特来致谢,原该是我母亲来的,只是父亲去了府学,家中弟弟尚幼,又有生意,实在脱不开身,特意让奴家来给老夫人磕个头,多谢老夫人的赏赐,奴家一家实在感激不已。”说完放下手里的东西,在地上给老妇人磕了一个头。
老夫人忙让身边的嬷嬷扶她起来,笑道:“这孩子,你救了我孙女的命,就是救了我的命,那么点钱算什么?”
贞娘站起来又施了一礼,笑道:“老夫人实在抬举贞娘了,实在是小姐福大命大造化大,能遇难成祥,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呢,想来小姐将来是有大造化的人!”这一番话说的老夫人心花怒放,跟身边的嬷嬷笑道:“看看,这孩子虽是小家的孩子,口齿伶俐成这样,可着我们府里净也找不出这样伶俐的孩子了,来,贞娘,你过来。”
贞娘上前几步,斜着身坐在老夫人的脚踏上,老夫人见她这样懂规矩,心里喜欢,拉着她的手细细打量,见贞娘小巧的瓜子脸,一双水盈盈的杏子眼,瞳仁清澈,透着股子勃勃的英气,鼻梁挺秀,菱形小嘴红润,一看就是个美人坯子,老夫人见她口齿伶俐,举止大方,又生就个精致美丽的样貌,心里就更多了几分喜爱,笑吟吟的道:“好孩子,那日刚进镇子就见了你,前儿还救了我孙女,这就是佛祖说的缘分啊,你是我孙女的贵人呢,我们家元敏伤了腿,正想着找个人说说话,一会你去陪她说会子话吧。”
贞娘忙笑着答应道:“是,贞娘正好给小姐带了水晶汤包,还有辣酱,只是那辣酱太过辛辣,小姐现在伤着,得等到大好了才能吃。”
老夫人笑了:“你这孩子,来便来了,还带着东西,太有心了。”
贞娘抿嘴一笑,十分俏皮:“我娘说了,空着手上人家串门,容易被赶出来的!”
老夫人哈哈大笑,指着她道:“你这小丫头,合着是怕让我赶出来吗?早听何总管说过你们家那辣酱十分可口,你就送来了,正好,中饭的时候我也尝尝,若好,我们家顺天府有几家酒楼铺子,倒可以买一些去卖卖!”
贞娘心中一动,暗自盘算,若这辣酱果真能进顺天府,自己固然衣食无忧,这辣酱也可以闯出顺义镇,让更多的人知道这“许娘子辣酱”,此后,自己就可以专门供应辣酱了。顺天以后就是京城了,人来人往,行商最多,若真能在顺天府扎下根,打开局面,自家的辣酱就可以传遍全国,她只想着都觉得热血沸腾,忙压下心头的澎湃,笑道:“那敢情好,只是怕府上的厨子不知道我这辣酱应该怎么做出来,若老夫人愿意,我倒可以给您做两个菜尝尝,顺便也给孙小姐做两个菜。”
老夫人倒一愣:“你这么小的年纪,竟然会中馈?”
“贞娘家贫,母亲在外做营生,父亲在学堂教书,每日回来都是过了酉时,贞娘年纪小,不能为父母家计分忧,只好帮着做些饭菜,让父母回到家里能吃上一口热食,也是奴家的心意罢了!”
一番话说的老妇人和身边的嬷嬷都十分感动,这孩子身量单细,出身贫寒,却十分孝顺懂事,这么小的年纪就知道心疼父母,十分难得,怪道那何老怪说这许家虽然清贫,却也对女儿爱若掌珠,这样懂事知礼孝顺的孩子,谁不爱若珍宝?
老夫人叹了口气,想想自家的两个孙儿,忽然生出一个想法,自己以前总觉得两个孩子出身簪缨世家,最好跟那些同等身家的孩子来往,现在想来竟是错了,那些同等身家的孩子也不过都是公侯世家子弟,自小没吃过苦,没有过坎坷,所知道的都是书本上的那些儒家学问,内宅的勾心斗角而已,说到孝顺懂事,也不过是些表面文章,拿了针线师傅做的东西,或者厨娘做出的吃食,就说是自己的心意了,说到底也不过是敷衍了事,反不如这贫家女儿,对待父母的一片真挚情感。
“好,好,苏嬷嬷,你带着贞娘去后厨,嗯,去孙小姐那边的小厨房,也让元敏看看贞娘是怎么做的。”
苏嬷嬷是老夫人的陪嫁丫鬟,跟了老夫人四十几年,最是知道她心思的,忙笑眯眯的答应了,带着贞娘来了元敏闺房后的小厨房。元敏的闺房在老夫人卧房的后面,单辟出来的三进小院,种了些元敏喜爱的芙蓉花,此时还未开放,只是叶子长的青葱碧绿,生机勃勃。元敏听说贞娘来了,十分欢喜,忙叫小丫鬟带了贞娘进来,贞娘见元敏靠在炕上的大红攒金枝梅花迎枕上,只穿了件白色细葛的单衣,袖子挽到手肘,露出白皙细小的胳膊,□穿着条天水碧的蚕丝亵裤,裤腿挽着露出一截绑着绷带的小腿,一见了贞娘就欢欢喜喜的问:“你可来了,你那天救了我,还没谢谢你呢!”
贞娘笑着道了福问:“孙小姐可好些了?伤口还疼不疼?”
元敏蹙了眉,嘟囔:“疼倒是不疼了,可大夫说余毒为清,还让我好好养着,一碗一碗的喝那些苦药,还要整日在这里坐着,好不耐烦的!”
贞娘递上两个精致的小笼,抿着嘴笑:“知道小姐肯定吃药吃絮烦了,贞娘特意带了水晶汤包来,小姐先垫垫?”
元敏眼睛一下子亮了:“真的?太好了?你快上炕来,还有,能不能不叫我什么孙小姐,叫我元敏就好,我这几天都馋死了你的汤包了,还好你送来了,要不我就叫人去买了!”又吩咐小丫鬟名叫小桃的,拿了碗筷来,给贞娘倒了杯枫露茶,又上了几样糖果,不过是些蜜饯、豌豆黄、水晶马蹄糕之类的。
自己兴冲冲的夹起一个咬了一小口,里面冒出的热气和浓浓的香气,元敏有了上次的经验,将汤包放进汤匙中,小心的饮了口汤,觉得鲜香无比,笑道:“真好吃,贞娘,我上次吃了这汤包惦记了好长时间呢,偏顺天府竟然一个都没有,我们府里的厨子也笨,做了好几次就是做不出你这个味道来。”
苏嬷嬷也跟着笑道:“可不是,上次从顺义回来,我们小姐就一天到晚折腾厨房的人,逼的厨娘都跟我唠叨好几次了,说这东西不知谁琢磨出的,净想出这么精致古怪的包子来。”贞娘有些不好意思:“原是因为家贫,一年也吃不上几次肉,想着那肉皮扔了就浪费了,就熬了冻子,可巧我娘包饺子,我一时兴起就每次饺子里舀了些冻子进去,我舅舅吃了说鲜嫩无比,我们娘俩就琢磨着南边兴这样的点心,就做了让大家尝个新鲜罢了,小姐即爱吃,也不值什么,我告诉厨娘怎么做就是了!”
苏嬷嬷何等精明个人,这汤包即是人家赖以谋生的物事,拿了方子就等于拿了人家的财路,这府上的厨娘不过是雇来的,若哪一天出了府自己做了这营生,岂不是断了贞娘一家的财路。
忙笑着说:“那就不必了,这东西还是原汁原味的才好,反正就住在这顺义镇上,多会小姐想吃,差了人去买就是了。”
贞娘细打量,见这安府门面只是普通,,内里却另有乾坤,这院子极是阔畅,约八九丈宽,铺着大块的方正青石,正面是座堂屋,铺了大红波斯织金绒的地毯,堂上悬了一块黑色金子的匾额,上书“福衍堂”,两边是大红廊柱上刻的楹联,上联是“一路沿溪山复水”,下联是“几家深树碧藏楼”。
绕过正堂,后面是一个小巧精致的花园子,遍植了牡丹芍药等颜色鲜亮的花,让人一眼看去只觉得花团锦簇,中间是太湖石搭起的假山,颇有玲珑嶙峋之态,中间是一座小小的拱形竹桥,下面是不知哪里引来的一丈宽的活水,水里放了些锦鲤,睡眠栽了几颗睡莲,此时花苞紧闭,正酣睡着。又往前走了一会才见到游廊抄手,一些丫鬟婆子三三两两的走过去,翻过去是刷的雪白的照壁,过去了就见一溜十来间屋子,想来这就是内宅了,何老怪刚要说话,却听见里面传来数个女子的哭声,忙止了步,小声问门前的小丫头:“这是怎么了?”
那小丫头神情一黯,道:“孙小姐前被蛇咬了,老夫人怪罪下来,小姐身边的几个丫鬟婆子都被打发出去了,今儿人牙子来领人来了,那几个哭着求情呢!”
何老怪叹了口气,孙小姐身边的几个丫鬟他见过,都不错,被卖了去,一辈子就全毁了。
声音没持续多久,就安静了下来,一个穿着翠绿色裙子的丫鬟出来接了他们进了内院,院子里打扫的十分清洁,只肿了几颗桂花树,正屋里摆了一座玻璃落地屏风,上面绘着工笔牡丹,想来这老夫人十分喜爱此花,转过屏风是堂屋,正上面放着一个紫檀木的贵妃榻,上面坐着的正是那位老夫人,穿着沉绿色绣了缠枝牡丹纹的细葛褙子,下面是莲花白的襦裙,压脚上绣了一圈浅绿色的云纹,头上梳着家常的平髻,勒了一条深紫色嵌蓝宝的抹额,正端着一杯茶细品,脸色不大好,见贞娘来了,面色才稍微好转一些。
贞娘忙上前见礼:“贞娘给老夫人请安,昨儿得了老妇人的赏,今儿特来致谢,原该是我母亲来的,只是父亲去了府学,家中弟弟尚幼,又有生意,实在脱不开身,特意让奴家来给老夫人磕个头,多谢老夫人的赏赐,奴家一家实在感激不已。”说完放下手里的东西,在地上给老妇人磕了一个头。
老夫人忙让身边的嬷嬷扶她起来,笑道:“这孩子,你救了我孙女的命,就是救了我的命,那么点钱算什么?”
贞娘站起来又施了一礼,笑道:“老夫人实在抬举贞娘了,实在是小姐福大命大造化大,能遇难成祥,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呢,想来小姐将来是有大造化的人!”这一番话说的老夫人心花怒放,跟身边的嬷嬷笑道:“看看,这孩子虽是小家的孩子,口齿伶俐成这样,可着我们府里净也找不出这样伶俐的孩子了,来,贞娘,你过来。”
贞娘上前几步,斜着身坐在老夫人的脚踏上,老夫人见她这样懂规矩,心里喜欢,拉着她的手细细打量,见贞娘小巧的瓜子脸,一双水盈盈的杏子眼,瞳仁清澈,透着股子勃勃的英气,鼻梁挺秀,菱形小嘴红润,一看就是个美人坯子,老夫人见她口齿伶俐,举止大方,又生就个精致美丽的样貌,心里就更多了几分喜爱,笑吟吟的道:“好孩子,那日刚进镇子就见了你,前儿还救了我孙女,这就是佛祖说的缘分啊,你是我孙女的贵人呢,我们家元敏伤了腿,正想着找个人说说话,一会你去陪她说会子话吧。”
贞娘忙笑着答应道:“是,贞娘正好给小姐带了水晶汤包,还有辣酱,只是那辣酱太过辛辣,小姐现在伤着,得等到大好了才能吃。”
老夫人笑了:“你这孩子,来便来了,还带着东西,太有心了。”
贞娘抿嘴一笑,十分俏皮:“我娘说了,空着手上人家串门,容易被赶出来的!”
老夫人哈哈大笑,指着她道:“你这小丫头,合着是怕让我赶出来吗?早听何总管说过你们家那辣酱十分可口,你就送来了,正好,中饭的时候我也尝尝,若好,我们家顺天府有几家酒楼铺子,倒可以买一些去卖卖!”
贞娘心中一动,暗自盘算,若这辣酱果真能进顺天府,自己固然衣食无忧,这辣酱也可以闯出顺义镇,让更多的人知道这“许娘子辣酱”,此后,自己就可以专门供应辣酱了。顺天以后就是京城了,人来人往,行商最多,若真能在顺天府扎下根,打开局面,自家的辣酱就可以传遍全国,她只想着都觉得热血沸腾,忙压下心头的澎湃,笑道:“那敢情好,只是怕府上的厨子不知道我这辣酱应该怎么做出来,若老夫人愿意,我倒可以给您做两个菜尝尝,顺便也给孙小姐做两个菜。”
老夫人倒一愣:“你这么小的年纪,竟然会中馈?”
“贞娘家贫,母亲在外做营生,父亲在学堂教书,每日回来都是过了酉时,贞娘年纪小,不能为父母家计分忧,只好帮着做些饭菜,让父母回到家里能吃上一口热食,也是奴家的心意罢了!”
一番话说的老妇人和身边的嬷嬷都十分感动,这孩子身量单细,出身贫寒,却十分孝顺懂事,这么小的年纪就知道心疼父母,十分难得,怪道那何老怪说这许家虽然清贫,却也对女儿爱若掌珠,这样懂事知礼孝顺的孩子,谁不爱若珍宝?
老夫人叹了口气,想想自家的两个孙儿,忽然生出一个想法,自己以前总觉得两个孩子出身簪缨世家,最好跟那些同等身家的孩子来往,现在想来竟是错了,那些同等身家的孩子也不过都是公侯世家子弟,自小没吃过苦,没有过坎坷,所知道的都是书本上的那些儒家学问,内宅的勾心斗角而已,说到孝顺懂事,也不过是些表面文章,拿了针线师傅做的东西,或者厨娘做出的吃食,就说是自己的心意了,说到底也不过是敷衍了事,反不如这贫家女儿,对待父母的一片真挚情感。
“好,好,苏嬷嬷,你带着贞娘去后厨,嗯,去孙小姐那边的小厨房,也让元敏看看贞娘是怎么做的。”
苏嬷嬷是老夫人的陪嫁丫鬟,跟了老夫人四十几年,最是知道她心思的,忙笑眯眯的答应了,带着贞娘来了元敏闺房后的小厨房。元敏的闺房在老夫人卧房的后面,单辟出来的三进小院,种了些元敏喜爱的芙蓉花,此时还未开放,只是叶子长的青葱碧绿,生机勃勃。元敏听说贞娘来了,十分欢喜,忙叫小丫鬟带了贞娘进来,贞娘见元敏靠在炕上的大红攒金枝梅花迎枕上,只穿了件白色细葛的单衣,袖子挽到手肘,露出白皙细小的胳膊,□穿着条天水碧的蚕丝亵裤,裤腿挽着露出一截绑着绷带的小腿,一见了贞娘就欢欢喜喜的问:“你可来了,你那天救了我,还没谢谢你呢!”
贞娘笑着道了福问:“孙小姐可好些了?伤口还疼不疼?”
元敏蹙了眉,嘟囔:“疼倒是不疼了,可大夫说余毒为清,还让我好好养着,一碗一碗的喝那些苦药,还要整日在这里坐着,好不耐烦的!”
贞娘递上两个精致的小笼,抿着嘴笑:“知道小姐肯定吃药吃絮烦了,贞娘特意带了水晶汤包来,小姐先垫垫?”
元敏眼睛一下子亮了:“真的?太好了?你快上炕来,还有,能不能不叫我什么孙小姐,叫我元敏就好,我这几天都馋死了你的汤包了,还好你送来了,要不我就叫人去买了!”又吩咐小丫鬟名叫小桃的,拿了碗筷来,给贞娘倒了杯枫露茶,又上了几样糖果,不过是些蜜饯、豌豆黄、水晶马蹄糕之类的。
自己兴冲冲的夹起一个咬了一小口,里面冒出的热气和浓浓的香气,元敏有了上次的经验,将汤包放进汤匙中,小心的饮了口汤,觉得鲜香无比,笑道:“真好吃,贞娘,我上次吃了这汤包惦记了好长时间呢,偏顺天府竟然一个都没有,我们府里的厨子也笨,做了好几次就是做不出你这个味道来。”
苏嬷嬷也跟着笑道:“可不是,上次从顺义回来,我们小姐就一天到晚折腾厨房的人,逼的厨娘都跟我唠叨好几次了,说这东西不知谁琢磨出的,净想出这么精致古怪的包子来。”贞娘有些不好意思:“原是因为家贫,一年也吃不上几次肉,想着那肉皮扔了就浪费了,就熬了冻子,可巧我娘包饺子,我一时兴起就每次饺子里舀了些冻子进去,我舅舅吃了说鲜嫩无比,我们娘俩就琢磨着南边兴这样的点心,就做了让大家尝个新鲜罢了,小姐即爱吃,也不值什么,我告诉厨娘怎么做就是了!”
苏嬷嬷何等精明个人,这汤包即是人家赖以谋生的物事,拿了方子就等于拿了人家的财路,这府上的厨娘不过是雇来的,若哪一天出了府自己做了这营生,岂不是断了贞娘一家的财路。
忙笑着说:“那就不必了,这东西还是原汁原味的才好,反正就住在这顺义镇上,多会小姐想吃,差了人去买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