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城门缉盗
八月初六,卯时,京兆府尹急召入兴庆宫,少顷便携皇帝诏命出宫门,踏马至万年县衙。
“维开元二十八年,岁次庚辰,八月……皇帝若曰:今城南有匪寇盗掘刘华妃冢,特令万年县率兵剿之……务必于春明门内缉捕贼人……”
万年县令曹德淳接到这道天降的圣旨,一时没了主张,过了半晌才想到遣人去寻县尉李岫,差人转了一圈回头向曹县令复命说:李县尉昨夜亲点了十余个差役出城,至今未归,也不知做什么去了。曹县令听罢,又急又怒,正焦头烂额之际,李岫浩浩荡荡领着一队人马,押解了五名人犯回到了衙署。
原来早在东方露白之际,李岫同韩湛率衙役、金吾卫府兵回到城中,辰时之前便守在春明门之内,待到衙鼓落定,城门始开,众人卯上了几个鬼祟的身影……盘查之下就发觉他们便是在城南郊外借口发丧起冢,“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盗掘华妃墓中宝物的几个贼人,当下不容分说将其便绑了回万年县衙。
京兆尹大人下达了缉捕盗墓贼的命令不过半个时辰,李岫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人擒获……这教曹县令大感意外,直到李岫在堂前禀呈完毕,他尚未回过神来,只觉得事情处理地太快太顺利,简直教人匪夷所思。
“大人……大人?”李岫轻呼,曹德淳这才回过神“嗯”了一声。
“卑职方才问您,现下该怎样发落这几个犯人?”李岫知道,依照《唐律疏议》,发冢者流;开棺者绞——不过华妃生前乃皇室之人,毁损其陵冢应属于“十恶”之罪,不分首从,皆要凌迟处死的。现下既有圣旨,朝廷便直接介入,这桩案子大抵是要送至大理寺直接审理。
曹县令略一沉吟,便命差人先将几个犯人收了监,而后也不敢懈怠,又遣使者前去上报京兆尹。
在等候上位者发号施令的空档里,曹县令按耐不住心中好奇,将李岫唤至跟前道:
“你什么时候有了未卜先知的神通?怎么圣令未出,便知道华妃冢被盗?”
听闻,李岫不禁苦笑,说起来还真是一言难尽。自从接了那黄衣太监送来的圣旨,他同韩湛一道出城缉盗,从盗匪起的大冢下方通进华妃墓中,遭遇了种种光怪陆离之事……而之后闻了白衣人的发香,他便晕乎乎地失去了意识,再度醒来李岫发觉自己居然寸步未离,仍旧身处华妃墓中,而韩湛就离他不过咫尺的距离,正睡得不省人事。李岫忙摇醒了他,两人不消半刻便在东南一隅找到了先前进入墓穴的盗洞,按着原路折返回来。
自甬道中脱出,李岫遂问及韩湛在墓中有没有什么奇遇,韩湛却蹙着眉,说什么都不记得了,李岫也以为自己以阳寿同怪人赌博的境遇不过是南柯一梦,只不过梦里那白衣人却教他颇为介怀——无关梦境,总觉得自己曾与那人有过什么前尘旧事,可是细细去想,过往中的记忆却是一团乱麻,李岫实在记不得自己何时曾与那个白衣人有过交集。
在外奔波一宿,众人早已身心俱疲,此时李岫和韩湛只得收兵。返程途中,韩湛似乎有什么心事,骑在马上眉头一直皱地死紧,李岫原本想同他商量缉盗的事儿,这般也只得作罢。
走到了春明门外,离开城门的时刻还差一个时辰,李岫本想再熬一会儿,忽然在这时,脑中灵犀一闪,他探向怀中去摸圣旨,可是摸索了半天什么都没有摸到。李岫忙转过头问韩湛:“表兄,可曾瞧见圣人的那卷大诏命?”
见韩湛摇头,李岫也没有心思执著于此,只是冲着守城的城门郎吆喝,说要有急事需速速进城,一边还催着韩湛亮出羽林郎将的腰牌。
进城之后,李岫也不急着往衙署赶,只是命众人在门下守候。韩湛不解,问他何故,李岫回说:
“昨夜听得使者宣旨,我就觉得纳闷,为何非要在‘春明门’内缉盗呢?就算贼人不敢堂而皇之自明德门进入皇城,东、西、南尚有通化、延兴、启夏等其他七道城门……以我看来,圣旨上这般说,便是暗指贼人必从春明门下过,”顿了一下,李岫接道:“据华妃墓的守陵人说,那大冢便是这几日才‘入殓’的。华妃墓中的宝物在这期间早已被洗劫一空,显然已经自灵柩中被移往别处,现下那么大一笔珍宝,定是要流进城中来的,我们只要守株待兔便可。”
听罢,韩湛不以为意地摇头,道:“这样解释未免太过牵强附会了,况且就算如此你怎么知道贼人会在今天进入长安?”
李岫沉默了一会儿,道:“冥冥之中,我就是这般觉得。”
言下之意便是瞎猜的,韩湛不说话了,一边凝眉一边扶着隐隐作痛的额头。
可是不久之后,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辰时门开不久,真有几个身着孝服之人运着一只硕大的棺木进入城中,李岫当机立断,开馆查验:那棺中果然俱是被盗的随葬珍宝……
这一趟真算得上误打误撞,一把烂牌竟博出个贵彩来。
之后李岫便同韩湛分道扬镳,一个回到府中述职,另一个则押解贼人回归衙门。
此刻曹县令问询,李岫也不敢隐瞒,遂将昨夜种种,除却一些旁枝末节以及墓中那些怪诞诡事,尽数告知。
听罢,曹德淳起初还不相信,权当李岫是在胡说八道,直到李岫说有左金吾卫的韩将军佐证,他才信服,一边啧啧称奇,只道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少顷,京兆府差人传令说,需提调犯人直接下到大理寺狱中,曹县令和李岫一道将人送了过去。
到了地头,负责断狱的大理寺卿、掌管全城事务的京兆尹以及庆王府中掌事的幕僚都聚拢一处,还未提审犯人就先将李岫审了一通,李岫站在丹墀之下,向上位的朝廷大员们禀明事情的来龙去脉……这般待诸事安定,已经时近黄昏了。
李岫一整日未食一粟,加上一宿未曾阖眼,早已疲乏无力,腹中饥肠辘辘,他骑着马回到宣阳坊的小宅前,刚在朱漆斑驳的门上叩了两记,门便“吱呀”一声打开了。
原以为前来应门的是俞伯或者小桃,可是下一瞬自门后探出一张白皙俊秀的面孔时,李岫还是不自觉地楞了一下。
“维开元二十八年,岁次庚辰,八月……皇帝若曰:今城南有匪寇盗掘刘华妃冢,特令万年县率兵剿之……务必于春明门内缉捕贼人……”
万年县令曹德淳接到这道天降的圣旨,一时没了主张,过了半晌才想到遣人去寻县尉李岫,差人转了一圈回头向曹县令复命说:李县尉昨夜亲点了十余个差役出城,至今未归,也不知做什么去了。曹县令听罢,又急又怒,正焦头烂额之际,李岫浩浩荡荡领着一队人马,押解了五名人犯回到了衙署。
原来早在东方露白之际,李岫同韩湛率衙役、金吾卫府兵回到城中,辰时之前便守在春明门之内,待到衙鼓落定,城门始开,众人卯上了几个鬼祟的身影……盘查之下就发觉他们便是在城南郊外借口发丧起冢,“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盗掘华妃墓中宝物的几个贼人,当下不容分说将其便绑了回万年县衙。
京兆尹大人下达了缉捕盗墓贼的命令不过半个时辰,李岫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人擒获……这教曹县令大感意外,直到李岫在堂前禀呈完毕,他尚未回过神来,只觉得事情处理地太快太顺利,简直教人匪夷所思。
“大人……大人?”李岫轻呼,曹德淳这才回过神“嗯”了一声。
“卑职方才问您,现下该怎样发落这几个犯人?”李岫知道,依照《唐律疏议》,发冢者流;开棺者绞——不过华妃生前乃皇室之人,毁损其陵冢应属于“十恶”之罪,不分首从,皆要凌迟处死的。现下既有圣旨,朝廷便直接介入,这桩案子大抵是要送至大理寺直接审理。
曹县令略一沉吟,便命差人先将几个犯人收了监,而后也不敢懈怠,又遣使者前去上报京兆尹。
在等候上位者发号施令的空档里,曹县令按耐不住心中好奇,将李岫唤至跟前道:
“你什么时候有了未卜先知的神通?怎么圣令未出,便知道华妃冢被盗?”
听闻,李岫不禁苦笑,说起来还真是一言难尽。自从接了那黄衣太监送来的圣旨,他同韩湛一道出城缉盗,从盗匪起的大冢下方通进华妃墓中,遭遇了种种光怪陆离之事……而之后闻了白衣人的发香,他便晕乎乎地失去了意识,再度醒来李岫发觉自己居然寸步未离,仍旧身处华妃墓中,而韩湛就离他不过咫尺的距离,正睡得不省人事。李岫忙摇醒了他,两人不消半刻便在东南一隅找到了先前进入墓穴的盗洞,按着原路折返回来。
自甬道中脱出,李岫遂问及韩湛在墓中有没有什么奇遇,韩湛却蹙着眉,说什么都不记得了,李岫也以为自己以阳寿同怪人赌博的境遇不过是南柯一梦,只不过梦里那白衣人却教他颇为介怀——无关梦境,总觉得自己曾与那人有过什么前尘旧事,可是细细去想,过往中的记忆却是一团乱麻,李岫实在记不得自己何时曾与那个白衣人有过交集。
在外奔波一宿,众人早已身心俱疲,此时李岫和韩湛只得收兵。返程途中,韩湛似乎有什么心事,骑在马上眉头一直皱地死紧,李岫原本想同他商量缉盗的事儿,这般也只得作罢。
走到了春明门外,离开城门的时刻还差一个时辰,李岫本想再熬一会儿,忽然在这时,脑中灵犀一闪,他探向怀中去摸圣旨,可是摸索了半天什么都没有摸到。李岫忙转过头问韩湛:“表兄,可曾瞧见圣人的那卷大诏命?”
见韩湛摇头,李岫也没有心思执著于此,只是冲着守城的城门郎吆喝,说要有急事需速速进城,一边还催着韩湛亮出羽林郎将的腰牌。
进城之后,李岫也不急着往衙署赶,只是命众人在门下守候。韩湛不解,问他何故,李岫回说:
“昨夜听得使者宣旨,我就觉得纳闷,为何非要在‘春明门’内缉盗呢?就算贼人不敢堂而皇之自明德门进入皇城,东、西、南尚有通化、延兴、启夏等其他七道城门……以我看来,圣旨上这般说,便是暗指贼人必从春明门下过,”顿了一下,李岫接道:“据华妃墓的守陵人说,那大冢便是这几日才‘入殓’的。华妃墓中的宝物在这期间早已被洗劫一空,显然已经自灵柩中被移往别处,现下那么大一笔珍宝,定是要流进城中来的,我们只要守株待兔便可。”
听罢,韩湛不以为意地摇头,道:“这样解释未免太过牵强附会了,况且就算如此你怎么知道贼人会在今天进入长安?”
李岫沉默了一会儿,道:“冥冥之中,我就是这般觉得。”
言下之意便是瞎猜的,韩湛不说话了,一边凝眉一边扶着隐隐作痛的额头。
可是不久之后,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辰时门开不久,真有几个身着孝服之人运着一只硕大的棺木进入城中,李岫当机立断,开馆查验:那棺中果然俱是被盗的随葬珍宝……
这一趟真算得上误打误撞,一把烂牌竟博出个贵彩来。
之后李岫便同韩湛分道扬镳,一个回到府中述职,另一个则押解贼人回归衙门。
此刻曹县令问询,李岫也不敢隐瞒,遂将昨夜种种,除却一些旁枝末节以及墓中那些怪诞诡事,尽数告知。
听罢,曹德淳起初还不相信,权当李岫是在胡说八道,直到李岫说有左金吾卫的韩将军佐证,他才信服,一边啧啧称奇,只道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少顷,京兆府差人传令说,需提调犯人直接下到大理寺狱中,曹县令和李岫一道将人送了过去。
到了地头,负责断狱的大理寺卿、掌管全城事务的京兆尹以及庆王府中掌事的幕僚都聚拢一处,还未提审犯人就先将李岫审了一通,李岫站在丹墀之下,向上位的朝廷大员们禀明事情的来龙去脉……这般待诸事安定,已经时近黄昏了。
李岫一整日未食一粟,加上一宿未曾阖眼,早已疲乏无力,腹中饥肠辘辘,他骑着马回到宣阳坊的小宅前,刚在朱漆斑驳的门上叩了两记,门便“吱呀”一声打开了。
原以为前来应门的是俞伯或者小桃,可是下一瞬自门后探出一张白皙俊秀的面孔时,李岫还是不自觉地楞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