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九
住在医院里的李兴可是度日如年,这地方真不是人呆的地方,没想到自己又一次光顾。好在有秀花陪着,境况大不一样了。但急躁的情绪时不时缠在心头。
秀花见李兴在病房里坐卧不宁,焦躁不安。知道李兴呆不住了,便问:“你头晕吗?”李兴摇摇头。“哪里不舒服?”“没有”“要不要到外面转转?”“乱哄哄的,有啥好转的。”
秀花真没了法子:“来你坐这里,我给你唱歌解解闷,想听什么?《爱的奉献》?《月亮代表我的心》?”李兴笑了笑,见秀花这么着急,他的情绪又稳定了,拉住秀花的手深情的望着她说:“这种场合合适吗?人家护士要骂娘哩。”李兴眨下眼睛又说:“秀花……”停了一下还是说下去:“我们这都几年了没在一起了,大概快有四年了,我想你可能早已嫁人当人家媳妇了呢,为啥放弃学业……”
秀花低下头没回答,眼睛湿润了。
李兴顿觉自己的这句话说的不对味,这不给姑娘伤口上撒盐吗?想改口,可又说些什么呢?问她有啥子抱负,将来干什么事业,这不是空话么?在李家湾这种封闭的环境里,现在外面是文凭横飞,你本事大没文凭谁白你一眼?一个农村中学毕业的姑娘,能混个自食其力,也就不错了。论秀花的条件,靠父亲的赞助干个个体户,活的比一般女人肯定强些。再后退一步,放弃自尊,找个有钱有势的老公,也能过个不操心不劳神的现成日子,什么事业啥的能跟她联系在一起吗。秀花爱着自己,那还是在上中学时情窦初开,他就早知道。那时秀花的爹看不起他的家境,对他冷漠疏远,李兴不在乎。大病后李兴被华阿姨救治好,继续上了大学,一切又重新开始了。
人在特定的环境里,思想必定要产生变化。李兴对秀花那份炙热的爱恋开始冷却下去,甚至淡忘了。在大学,有一个女同学叫白丁疯狂的追李兴,一年后两人开始相处,关系迅速发展,达到了如漆似胶的程度。时间一长,李兴发现了白丁的许多毛病,觉得两人各方面都不相融。她上学是为了混一张文凭,挥金如土,甚至为了追求什么刺激,上舞厅夜不归校。人家是啥人物,是省会副市长的千金。
大三那年的暑假,白丁硬带着他去见她父母。这一次他可是落荒而逃,彻底对白丁失去了信心。那豪华的别墅,华丽的陈设,使他第一次感到上层社会人生活的奢侈。这一撞楼房远远超过李家湾几百人的固定资产,在穷人家的孩子眼里,这是他不曾想到过的事情。这种两极分化差距存在演化,就是世俗败坏的温床。你就是超凡脱俗了,也改变不了事实。
白丁的父亲出国考察,没见到,可她母亲那副居高临下的气势,特别是看李兴时,眼神里聛睨一切的表情,像一把利剑刺着李兴的浑身细胞。她问李兴家在什么地方,父母干什么工作,李兴一片茫然,白丁打圆场:“家在省城兰州,父母都是公职人员,现在退休,享受正县级待遇。”白丁妈问:“打算毕业后干什么?”白丁撒娇:“这还用问,我干啥他干啥,咋俩不分开。”“自己难道没个志向,靠父母,我们都快退休了,不在位就没势,能靠的上吗?看来也是个没出息的……”这当儿保姆端上茶饭,这尴尬的局面才算结束。
婚姻是什么,精神的依托,感情的归宿。但它也是有附加基础的,掺了假,连自己父母的真实身份都要隐瞒。凭空从一个穷老百姓连升三级,变成了正县级,这不是骗人吗?这种婚姻能有根基吗?即或成将来的日子也绝非仰人鼻息那么轻松,事后李兴仔细对别人看起来是攀龙附凤,无限荣光,在别人眼里那可是求之不得的艳福进行了痛苦的思考。
李兴的父亲是一个被外公收留在李家湾的外来汉,外公当支书时,李大年也人模人样。可外公死了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一些旧东西和新思潮的碰撞也发生着格局上的冲突。以往村里受到过压制的那部份人又浮上来,他们也要发泄发泄。
李大年是一个书生,在社会上混荡了几十年,比起一般山民也算是凤毛麟角了,凡事讲一个循规蹈矩,他的观点与那些乘机谋划,无孔不入的人形成了对垒。李家湾山大树多,山里有麝香、鹿茸,趁国家管理机构改革,制度不全的孔子,谁不想借机捞一把,这可都是宝贝,设障抓一个不费劲,白天下了扣,转悠一天下午就有收获,山外的贩子一转手,一叠大团结装进腰包,吃香的喝辣的多痛快。森林里的山可以数出数目,也有称谓。可合人抱的大松树谁能知道有多少?锯倒了拉出去,或者来人拉,也是一叠大团结。这些都是国家资源,李大年一个松树叶也不沾,一个动物毛也不贪。这就成了众矢之的。干这些事的人都斜瞪眼看着李大年一家,那种白眼多,黑眼少的眼神,从小在李兴的脑海中留下了不可泯灭的记忆。他先是骇怕,到后来的仇恨,最后他看不起带这种眼神的人。不论什么场合什么人,一当用这样的眼神看他,他的无名火就顶到脑门上。从心理上开始反抗,但总归斗不过他们,到后来他嗤之以鼻,不理你。不干坏事的人反而成了“坏人”,这种现象不能不说是社会上的一个“怪胎”。在这种环境里李兴那本来孱弱的性格发生了变化,他少言寡语,骨子里多了些许坚强抗争,个性也越来越古怪,常干些常人不可理谕的事。
大学毕业他和白丁断然分离。后来白丁打电话说:分配到父母所在的政府机关当秘书!还给他谋到一个名额,他没有回话,回了老家。眼前的秀花,他太熟悉了,单纯热情,性情泼辣,但对他从来百依百顺。这几天呆在一起,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不能不勾引起那被忘却的回忆。他其实真喜欢秀花,就是看不起秀花的父亲,有怨气。古人说过:无毒不丈夫。有血性的男人让人小瞧了还打哈哈,那算什么男子汉。
但眼下不是谈情说爱的时候,工作刚刚展开,有好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随时都可能发生。县委张书记交代的工作,八字还没见一撇。铜矿的事,已经步入司法程序。虽然眼下还晾着,但问题非得去面对,去解决……。他呆不住了,招呼秀花:“今天就出院,再不能呆下去了。”
“今天?”秀花有些吃惊问:“你伤还没好利落,医生说了,还得治疗一段时间。”秀花真不想就这么快结束这场相聚。这几天她太幸福,太满足,她渴望这样长相厮守,哪怕李兴在病床上过一辈子,她也愿意。
“再住下去就要误事。”李兴把书记交代的事给秀花简单地叙述了一下:“时间不等人,张书记急着要电站计划报告,准备上省里汇报,还有铜矿的事……你说哪个更重要?”李兴说着收拾用品,秀花拉住他:“我来收拾吧,是不是再开些药带着,问问医生出去碍不碍事?工作重要,病也重要嘛。”李兴明白秀花的心意:“如果有啥问题,镇医院近,可以随时治疗。再不行我把工作安顿好了,你再陪我下来继续治疗,这总行吧?”语言里荡漾着能让少女心领神会的甜蜜。秀花笑笑:“真拿你没办法。”也是嗲嗲的超岀正常人的语言范畴,秀花自觉有些失态偷偷望一眼对方,见李兴也正注视自已,脸虽然绯红,心中却很淡定,她希望他永远脉脉注视自己直到白发苍凉的那一天……
李兴出院的消息,传到李家湾也就一分钟时间,大家都很高兴,有惊无险,李兴平安归来是大家都祈求的。
当然第一个知道消息的人是大牛一家了。是秀花打来电话,意思是李兴为了大家遭了一场祸事,乡亲们大都去医院看望过了,村里总得表示表示,让大牛送信给王兴发,是不是买个羊,给李兴接接风。以往外面来个干部不都这样吗。全村有头有脸的人跟着啃个羊骨头,喝场醉酒,家常便饭。大牛觉得没错,撩下电话往外去。卓尼问:“干啥去?风急火燎的。”大牛把秀花的话说给卓尼听,卓尼听后说:“这羊是该杀,李兴回来都这些天了,还真没有招待人家,应该的。”大牛听后扯着嗓子一边唱着:“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门前刮过……”一边出了门,走了几步,卓尼大声叫道:“喂,大牛你回来。”大牛不解,停住歌声回问:“又咋了,有啥事回来再说。”“等你回来再说,那不黄花菜都凉了么?”卓尼向大牛招手。
“你听我想的咋样,”卓尼掩上门:“李兴住院我们也没去看看人家,你姐家也没去看看,这有点对不住人家,今天这个羊我们宰了。”
“嗯?”大牛瞪着双眼,就说看个病人也不至于杀一只大活羊:“那价值也太大了吧?”
“你这个人,脑袋是白菜疙瘩?村里不是要准备整顿班子,你不是嫌王兴发干的不地道,你想干吗,这不是天赐良机嘛?”卓尼神秘兮兮的说着。大牛支起耳朵听着:“李兴是驻队干部,虽然是挂副主任,其实一切得听他的。谁当不当,不说话看脸色也起作用。你是他舅,村里不看僧面看佛面哩。当然我们也得把那些大头村民的嘴抹肥了,到时候给你举拳头。你当现在的人都是清水和尚,王兴发拿村里的钱喂下的人不少,人气你怕是比不了,你这傻子。”
大牛“扑哧”笑出了声,望着卓尼那高兴劲:真是一个好老婆,人又漂亮,脑袋又聪明。只听卓尼又说道:“今天就是个好机会,一箭双雕,即看了李兴,又显出你是李家湾的国舅爷。这羊呢,不拿到村里,拿到你姐家,请上村里那些“申公豹”们。羊不能白吃,几百块票子,钓一主任的帽子,值!”大牛听了满心欢喜:“杀哪只羊,我这去准备。”“哪只肥就杀哪只,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卓尼美滋滋的,她为自己的高招沾沾自喜。
正在这时候王兴发推门进来,大牛卓尼相视一笑,大牛出门去了。
“妲己,给我一条好烟,记在账上,过几天村里有了钱给你结账。哎,你两口子神神秘秘捣啥子鬼?”
“我们连人都挨不上,能捣上鬼?你也太抬举我们了。”卓尼从柜子里扔过一条黄“兰州”。“不要黄的,要紫的。”“要这贵的?没有,招待啥人?”卓尼打风。
“镇上来人要开会。”王兴发答
“开啥会?”卓尼紧追不舍,问着把一条紫包装的“兰州”烟扔给了王兴发。
“谁知道啥球事,脖子随头转,头说咋转就咋转。”王兴发说着夹着烟走了。卓尼望着远去的王兴发若有所思。
闹了大半夜,人总算散了。李兴望着爹妈在灯下忙碌着。
李兴家座北向南,一色的土坯房,里外刷着涂料,灯光下显得干净洁白。一连四间,东一间父母住,西一间原来李兴居住。李兴这几年不在,改成盛粮食的库房。现在李兴回来,父母又重新收拾出来,购置了一些床、桌之类,权当李兴的卧室。中间两间算是客厅,陈设很简陋,在李家湾村里算是最寒酸的一份子里的成员了。冲门摆着一套本地木工打造的沙发,茶几木质裸露,连漆也没上过,东侧墙一个老式柜子,上面摆着些书籍,一台十四寸的黑白电视,还是从旧货市场买来的。西侧墙摆一个木制单人床。地面没有铺砖也没有抹水泥,但很平整,也同一家人的为人一样,虽然穷但很本分。现在布满了烟头残骨和纸屑。父亲在用扫把归拢,母亲在擦茶几上的残茶残酒和碗碟。
他感到有点头痛,心里很高兴,乡亲们的热忱,特别是大牛舅跟大夫他们对他的那种热情,使他受不了。受惯了白眼的人,一下子受到超乎自己承受力的爱戴,有点失措。但村里的主要人都被大牛舅请过来,借这个机会他征求了大家的意见。乡亲们同意县委张书记的建议,还是建电站,不就是自己多让些地面,加宽公路,多出点力流点汗嘛。并当场敲定,修公路的费用可以集资,量力而行。只要干起来,政府不会不管,况且张书记已经表示:要尽量争取资金,这就是定心丸。铜矿官司的事,大家说:有几百个人顶着,天塌不下来。李兴说,国家对边远山区的几个扶持项目:通公路通电视电话……县委张书记说了,优先照顾李家湾。大家听了如春风拂面,信心大增。
眼前还有一个棘手的问题,镇长交代,李家湾村的班子问题亟待解决。镇长要求李兴于村里的主要村民商讨,尽快拿出一个候选人名单在选举时表决。按镇长的意思:原支书已经不能再选了。鉴于李家湾这几年没有新鲜血液,李兴是公职人员,最好不要直接竞选,这样村民会产生误解。只有赵刚最为理想。村主任,王兴发还是可以,最好不动。让李兴把握主线,往这方面做文章,他也会给有些人吹风,候选人必须在两个以上……李兴不愿想下去了。自然是民主选举,就让村民选,为什么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他对镇长的工作安排想不通,但想不通归想不通,他是没法子左右别人,到究选举结果咋样他不去想。他的思路又回到电站的计划报告上。这些资料还得上县水文站查,地质资料,那得找钻探队去查了。前些年搞水坝,李兴亲眼见钻探队在河床里钻了几个月。时过境迁,这些资料在不在,又在哪里,还是个谜。如果这些资料在,问题好办,这些资料不在呢?冥冥中李兴觉得这些东西好像向他走过来,向他招手,他太希望能得到这些东西。如果这些东西真都丢失,这个工作从头做起工作量恐怕就庞大了,报告书三天五月肯定是拿不出来。
他有个习惯,写点日记,不过不是每天写。过几天有了灵感,或有了大的变故便写一篇。在医院里,他听到有人背后指点议论。同学们看望他也责怪他,说他选错了人生路上的坐标,回到一个又穷又落后的山区,能创出什么业绩,到头来头破血流,留下一世的悔恨…这些热潮冷箭搅得他思绪不宁。他走到自己的卧室打开灯,翻开日记,趁着一点酒劲,奋笔写起来:
我是一个穷人家的穷孩子,从小受尽了不拿正眼看我人的歧视,但我也是一个黄土地养育出来的男子汉。现在我长大了。是环境定格了我的脾气性格。
在少年时代,特别是读中学的时候,立志学成要干一番事业,为什么我要回到家乡,回到这一穷二白的李家湾。这是一场跟命运较量的决斗,这副担子太重了,但我不能放弃,也绝不退缩。
人都有自尊,有些人受伤了像狗一样,躲在没人的地方舔伤。我不,我要和伤害过我的人,受过我同样伤害的人一道共事,创造一个美好的人与人和睦共处的新乡村。道德是什么?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不能指手画脚。靠花言巧语来掩饰,要靠自身的奉献教化它,彰显它的美。
李家湾的地方穷,人落后,这就更需要有人建设它,有新的思想倡导它。我想我们奋斗了,总会有回报。我也不知道我的奋斗目标能否实现,但我有信心,因为毛主席曾说过:“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将来我的理想成功了,也了却我一生的一个追求,失败了,再遭别人拿一种我讨厌的眼神去看我,我也自认倒霉。说白了,不碰南墙不回头,碰倒南墙我也不回头……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秀花见李兴在病房里坐卧不宁,焦躁不安。知道李兴呆不住了,便问:“你头晕吗?”李兴摇摇头。“哪里不舒服?”“没有”“要不要到外面转转?”“乱哄哄的,有啥好转的。”
秀花真没了法子:“来你坐这里,我给你唱歌解解闷,想听什么?《爱的奉献》?《月亮代表我的心》?”李兴笑了笑,见秀花这么着急,他的情绪又稳定了,拉住秀花的手深情的望着她说:“这种场合合适吗?人家护士要骂娘哩。”李兴眨下眼睛又说:“秀花……”停了一下还是说下去:“我们这都几年了没在一起了,大概快有四年了,我想你可能早已嫁人当人家媳妇了呢,为啥放弃学业……”
秀花低下头没回答,眼睛湿润了。
李兴顿觉自己的这句话说的不对味,这不给姑娘伤口上撒盐吗?想改口,可又说些什么呢?问她有啥子抱负,将来干什么事业,这不是空话么?在李家湾这种封闭的环境里,现在外面是文凭横飞,你本事大没文凭谁白你一眼?一个农村中学毕业的姑娘,能混个自食其力,也就不错了。论秀花的条件,靠父亲的赞助干个个体户,活的比一般女人肯定强些。再后退一步,放弃自尊,找个有钱有势的老公,也能过个不操心不劳神的现成日子,什么事业啥的能跟她联系在一起吗。秀花爱着自己,那还是在上中学时情窦初开,他就早知道。那时秀花的爹看不起他的家境,对他冷漠疏远,李兴不在乎。大病后李兴被华阿姨救治好,继续上了大学,一切又重新开始了。
人在特定的环境里,思想必定要产生变化。李兴对秀花那份炙热的爱恋开始冷却下去,甚至淡忘了。在大学,有一个女同学叫白丁疯狂的追李兴,一年后两人开始相处,关系迅速发展,达到了如漆似胶的程度。时间一长,李兴发现了白丁的许多毛病,觉得两人各方面都不相融。她上学是为了混一张文凭,挥金如土,甚至为了追求什么刺激,上舞厅夜不归校。人家是啥人物,是省会副市长的千金。
大三那年的暑假,白丁硬带着他去见她父母。这一次他可是落荒而逃,彻底对白丁失去了信心。那豪华的别墅,华丽的陈设,使他第一次感到上层社会人生活的奢侈。这一撞楼房远远超过李家湾几百人的固定资产,在穷人家的孩子眼里,这是他不曾想到过的事情。这种两极分化差距存在演化,就是世俗败坏的温床。你就是超凡脱俗了,也改变不了事实。
白丁的父亲出国考察,没见到,可她母亲那副居高临下的气势,特别是看李兴时,眼神里聛睨一切的表情,像一把利剑刺着李兴的浑身细胞。她问李兴家在什么地方,父母干什么工作,李兴一片茫然,白丁打圆场:“家在省城兰州,父母都是公职人员,现在退休,享受正县级待遇。”白丁妈问:“打算毕业后干什么?”白丁撒娇:“这还用问,我干啥他干啥,咋俩不分开。”“自己难道没个志向,靠父母,我们都快退休了,不在位就没势,能靠的上吗?看来也是个没出息的……”这当儿保姆端上茶饭,这尴尬的局面才算结束。
婚姻是什么,精神的依托,感情的归宿。但它也是有附加基础的,掺了假,连自己父母的真实身份都要隐瞒。凭空从一个穷老百姓连升三级,变成了正县级,这不是骗人吗?这种婚姻能有根基吗?即或成将来的日子也绝非仰人鼻息那么轻松,事后李兴仔细对别人看起来是攀龙附凤,无限荣光,在别人眼里那可是求之不得的艳福进行了痛苦的思考。
李兴的父亲是一个被外公收留在李家湾的外来汉,外公当支书时,李大年也人模人样。可外公死了后社会发生了重大变革。一些旧东西和新思潮的碰撞也发生着格局上的冲突。以往村里受到过压制的那部份人又浮上来,他们也要发泄发泄。
李大年是一个书生,在社会上混荡了几十年,比起一般山民也算是凤毛麟角了,凡事讲一个循规蹈矩,他的观点与那些乘机谋划,无孔不入的人形成了对垒。李家湾山大树多,山里有麝香、鹿茸,趁国家管理机构改革,制度不全的孔子,谁不想借机捞一把,这可都是宝贝,设障抓一个不费劲,白天下了扣,转悠一天下午就有收获,山外的贩子一转手,一叠大团结装进腰包,吃香的喝辣的多痛快。森林里的山可以数出数目,也有称谓。可合人抱的大松树谁能知道有多少?锯倒了拉出去,或者来人拉,也是一叠大团结。这些都是国家资源,李大年一个松树叶也不沾,一个动物毛也不贪。这就成了众矢之的。干这些事的人都斜瞪眼看着李大年一家,那种白眼多,黑眼少的眼神,从小在李兴的脑海中留下了不可泯灭的记忆。他先是骇怕,到后来的仇恨,最后他看不起带这种眼神的人。不论什么场合什么人,一当用这样的眼神看他,他的无名火就顶到脑门上。从心理上开始反抗,但总归斗不过他们,到后来他嗤之以鼻,不理你。不干坏事的人反而成了“坏人”,这种现象不能不说是社会上的一个“怪胎”。在这种环境里李兴那本来孱弱的性格发生了变化,他少言寡语,骨子里多了些许坚强抗争,个性也越来越古怪,常干些常人不可理谕的事。
大学毕业他和白丁断然分离。后来白丁打电话说:分配到父母所在的政府机关当秘书!还给他谋到一个名额,他没有回话,回了老家。眼前的秀花,他太熟悉了,单纯热情,性情泼辣,但对他从来百依百顺。这几天呆在一起,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不能不勾引起那被忘却的回忆。他其实真喜欢秀花,就是看不起秀花的父亲,有怨气。古人说过:无毒不丈夫。有血性的男人让人小瞧了还打哈哈,那算什么男子汉。
但眼下不是谈情说爱的时候,工作刚刚展开,有好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随时都可能发生。县委张书记交代的工作,八字还没见一撇。铜矿的事,已经步入司法程序。虽然眼下还晾着,但问题非得去面对,去解决……。他呆不住了,招呼秀花:“今天就出院,再不能呆下去了。”
“今天?”秀花有些吃惊问:“你伤还没好利落,医生说了,还得治疗一段时间。”秀花真不想就这么快结束这场相聚。这几天她太幸福,太满足,她渴望这样长相厮守,哪怕李兴在病床上过一辈子,她也愿意。
“再住下去就要误事。”李兴把书记交代的事给秀花简单地叙述了一下:“时间不等人,张书记急着要电站计划报告,准备上省里汇报,还有铜矿的事……你说哪个更重要?”李兴说着收拾用品,秀花拉住他:“我来收拾吧,是不是再开些药带着,问问医生出去碍不碍事?工作重要,病也重要嘛。”李兴明白秀花的心意:“如果有啥问题,镇医院近,可以随时治疗。再不行我把工作安顿好了,你再陪我下来继续治疗,这总行吧?”语言里荡漾着能让少女心领神会的甜蜜。秀花笑笑:“真拿你没办法。”也是嗲嗲的超岀正常人的语言范畴,秀花自觉有些失态偷偷望一眼对方,见李兴也正注视自已,脸虽然绯红,心中却很淡定,她希望他永远脉脉注视自己直到白发苍凉的那一天……
李兴出院的消息,传到李家湾也就一分钟时间,大家都很高兴,有惊无险,李兴平安归来是大家都祈求的。
当然第一个知道消息的人是大牛一家了。是秀花打来电话,意思是李兴为了大家遭了一场祸事,乡亲们大都去医院看望过了,村里总得表示表示,让大牛送信给王兴发,是不是买个羊,给李兴接接风。以往外面来个干部不都这样吗。全村有头有脸的人跟着啃个羊骨头,喝场醉酒,家常便饭。大牛觉得没错,撩下电话往外去。卓尼问:“干啥去?风急火燎的。”大牛把秀花的话说给卓尼听,卓尼听后说:“这羊是该杀,李兴回来都这些天了,还真没有招待人家,应该的。”大牛听后扯着嗓子一边唱着:“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门前刮过……”一边出了门,走了几步,卓尼大声叫道:“喂,大牛你回来。”大牛不解,停住歌声回问:“又咋了,有啥事回来再说。”“等你回来再说,那不黄花菜都凉了么?”卓尼向大牛招手。
“你听我想的咋样,”卓尼掩上门:“李兴住院我们也没去看看人家,你姐家也没去看看,这有点对不住人家,今天这个羊我们宰了。”
“嗯?”大牛瞪着双眼,就说看个病人也不至于杀一只大活羊:“那价值也太大了吧?”
“你这个人,脑袋是白菜疙瘩?村里不是要准备整顿班子,你不是嫌王兴发干的不地道,你想干吗,这不是天赐良机嘛?”卓尼神秘兮兮的说着。大牛支起耳朵听着:“李兴是驻队干部,虽然是挂副主任,其实一切得听他的。谁当不当,不说话看脸色也起作用。你是他舅,村里不看僧面看佛面哩。当然我们也得把那些大头村民的嘴抹肥了,到时候给你举拳头。你当现在的人都是清水和尚,王兴发拿村里的钱喂下的人不少,人气你怕是比不了,你这傻子。”
大牛“扑哧”笑出了声,望着卓尼那高兴劲:真是一个好老婆,人又漂亮,脑袋又聪明。只听卓尼又说道:“今天就是个好机会,一箭双雕,即看了李兴,又显出你是李家湾的国舅爷。这羊呢,不拿到村里,拿到你姐家,请上村里那些“申公豹”们。羊不能白吃,几百块票子,钓一主任的帽子,值!”大牛听了满心欢喜:“杀哪只羊,我这去准备。”“哪只肥就杀哪只,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卓尼美滋滋的,她为自己的高招沾沾自喜。
正在这时候王兴发推门进来,大牛卓尼相视一笑,大牛出门去了。
“妲己,给我一条好烟,记在账上,过几天村里有了钱给你结账。哎,你两口子神神秘秘捣啥子鬼?”
“我们连人都挨不上,能捣上鬼?你也太抬举我们了。”卓尼从柜子里扔过一条黄“兰州”。“不要黄的,要紫的。”“要这贵的?没有,招待啥人?”卓尼打风。
“镇上来人要开会。”王兴发答
“开啥会?”卓尼紧追不舍,问着把一条紫包装的“兰州”烟扔给了王兴发。
“谁知道啥球事,脖子随头转,头说咋转就咋转。”王兴发说着夹着烟走了。卓尼望着远去的王兴发若有所思。
闹了大半夜,人总算散了。李兴望着爹妈在灯下忙碌着。
李兴家座北向南,一色的土坯房,里外刷着涂料,灯光下显得干净洁白。一连四间,东一间父母住,西一间原来李兴居住。李兴这几年不在,改成盛粮食的库房。现在李兴回来,父母又重新收拾出来,购置了一些床、桌之类,权当李兴的卧室。中间两间算是客厅,陈设很简陋,在李家湾村里算是最寒酸的一份子里的成员了。冲门摆着一套本地木工打造的沙发,茶几木质裸露,连漆也没上过,东侧墙一个老式柜子,上面摆着些书籍,一台十四寸的黑白电视,还是从旧货市场买来的。西侧墙摆一个木制单人床。地面没有铺砖也没有抹水泥,但很平整,也同一家人的为人一样,虽然穷但很本分。现在布满了烟头残骨和纸屑。父亲在用扫把归拢,母亲在擦茶几上的残茶残酒和碗碟。
他感到有点头痛,心里很高兴,乡亲们的热忱,特别是大牛舅跟大夫他们对他的那种热情,使他受不了。受惯了白眼的人,一下子受到超乎自己承受力的爱戴,有点失措。但村里的主要人都被大牛舅请过来,借这个机会他征求了大家的意见。乡亲们同意县委张书记的建议,还是建电站,不就是自己多让些地面,加宽公路,多出点力流点汗嘛。并当场敲定,修公路的费用可以集资,量力而行。只要干起来,政府不会不管,况且张书记已经表示:要尽量争取资金,这就是定心丸。铜矿官司的事,大家说:有几百个人顶着,天塌不下来。李兴说,国家对边远山区的几个扶持项目:通公路通电视电话……县委张书记说了,优先照顾李家湾。大家听了如春风拂面,信心大增。
眼前还有一个棘手的问题,镇长交代,李家湾村的班子问题亟待解决。镇长要求李兴于村里的主要村民商讨,尽快拿出一个候选人名单在选举时表决。按镇长的意思:原支书已经不能再选了。鉴于李家湾这几年没有新鲜血液,李兴是公职人员,最好不要直接竞选,这样村民会产生误解。只有赵刚最为理想。村主任,王兴发还是可以,最好不动。让李兴把握主线,往这方面做文章,他也会给有些人吹风,候选人必须在两个以上……李兴不愿想下去了。自然是民主选举,就让村民选,为什么表面一套背后一套?他对镇长的工作安排想不通,但想不通归想不通,他是没法子左右别人,到究选举结果咋样他不去想。他的思路又回到电站的计划报告上。这些资料还得上县水文站查,地质资料,那得找钻探队去查了。前些年搞水坝,李兴亲眼见钻探队在河床里钻了几个月。时过境迁,这些资料在不在,又在哪里,还是个谜。如果这些资料在,问题好办,这些资料不在呢?冥冥中李兴觉得这些东西好像向他走过来,向他招手,他太希望能得到这些东西。如果这些东西真都丢失,这个工作从头做起工作量恐怕就庞大了,报告书三天五月肯定是拿不出来。
他有个习惯,写点日记,不过不是每天写。过几天有了灵感,或有了大的变故便写一篇。在医院里,他听到有人背后指点议论。同学们看望他也责怪他,说他选错了人生路上的坐标,回到一个又穷又落后的山区,能创出什么业绩,到头来头破血流,留下一世的悔恨…这些热潮冷箭搅得他思绪不宁。他走到自己的卧室打开灯,翻开日记,趁着一点酒劲,奋笔写起来:
我是一个穷人家的穷孩子,从小受尽了不拿正眼看我人的歧视,但我也是一个黄土地养育出来的男子汉。现在我长大了。是环境定格了我的脾气性格。
在少年时代,特别是读中学的时候,立志学成要干一番事业,为什么我要回到家乡,回到这一穷二白的李家湾。这是一场跟命运较量的决斗,这副担子太重了,但我不能放弃,也绝不退缩。
人都有自尊,有些人受伤了像狗一样,躲在没人的地方舔伤。我不,我要和伤害过我的人,受过我同样伤害的人一道共事,创造一个美好的人与人和睦共处的新乡村。道德是什么?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不能指手画脚。靠花言巧语来掩饰,要靠自身的奉献教化它,彰显它的美。
李家湾的地方穷,人落后,这就更需要有人建设它,有新的思想倡导它。我想我们奋斗了,总会有回报。我也不知道我的奋斗目标能否实现,但我有信心,因为毛主席曾说过:“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将来我的理想成功了,也了却我一生的一个追求,失败了,再遭别人拿一种我讨厌的眼神去看我,我也自认倒霉。说白了,不碰南墙不回头,碰倒南墙我也不回头……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