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汉玉

第1卷 64 第六十四章 汉武玉庭4

    作品名:汉玉作者:一叶飘萍

    “我们到工场看看吧。”李浦秋提议说。

    “我们不如去办公室稍作休息,再过工场看吧,坐了这一个多小时的车,李大师也累了,该休息一下了。”徐秋寒担心李浦秋的身体,想让他先休息一下,但李浦秋却兴致勃勃,非常有精神,“没有问题!我这身子骨硬朗得很,这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不算什么,来到你们公司,我感觉就像是回到了自己向往已久的理想王国一样,有种莫名的兴奋,一点都不累,感觉非常舒畅、愉快!你让我再去看看吧!”

    徐秋寒无可奈何,只好带着他们转到展示厅对面的,用隔音玻璃间隔开的琢玉工场,徐秋寒边走边介绍说:“我们公司致力于现代新型绿色环保企业的建设,为了环保生产,减少甚至做到粉尘零污染,我们公司改变传统小作坊式的生产,杜绝粉尘、玉石粉水的直接排放,投入资金建立业内第一家全封闭的吸尘室间和过滤流程的厂房,设备先进的现代生产区间起到了隔音降噪,对石粉沉潺作分池处理的效果,这样的清净管理不仅维护了员工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承担起了企业的社会责任,不让城市的环境因生产而受到污染。”

    李浦秋一边听一边不住地点头赞同,他抬头看到工场里书写着汉武玉庭公司的理念:态度决定品质,品质体现价值。工场里两两并排的工作台,整整齐齐地排列着,里面正有二三十个磨玉先生在埋头苦干着,许是已经习惯了客人们的参观,各位磨玉先生并没有停下手头的工作,一任李浦秋他们随意观看。李浦秋他们在各个工作台旁留心观看着磨玉先生手中琢磨着的玉作,突然一件角杯造型的玉件吸引着李浦秋的目光,那角杯已经进入细雕的工序了,整体的形象基本出来了,一只螭虎趴在杯口护着烈焰龙珠与盘缠在杯角的另一只螭虎对峙着,双双怒目圆睁,各不相让,杯身是按经纬规则排列的圆点纹饰,杯口是西汉特有的云鸟纹饰,角翘之上的杯耳还分割了一个圆环挂在其中,杯身是以暗红为主的颜色,杯口纹饰以上是越来越漂亮的冰种青绿色,恰巧烈焰龙珠的位置又是艳红色,整个玉件的运色非常独特,精巧,“这件玉件的构思太巧妙了,能够把一块下脚料的石头设计成这样,真是了不得啊!”

    磨玉先生诧异地上下打量着李浦秋问:“先生怎么知道这块是下脚料呢?”他觉得眼前的这位老人有点面熟,但一时又想不起来他的名字。

    “这不仅是下脚料,而且红色这层质地较粗,里面有砂质结晶体,你在琢磨时不能一刀过,要用钉头的面去压才行,对不,哈哈哈!”李浦秋哈哈地笑着。

    “你,你是……”磨玉先生突然灵光一闪,整个人跳了起来,“您老是李浦秋!李大师,对吧?”

    “真是好眼力哦!”徐秋寒听到他们的对话也转过来,向那磨玉先生介绍说了:“这位就是我们常常在谈论的,当代中国最著名的玉雕大师——李浦秋大师,李大师专门来我们公司指导我们的,海峰啊,你要好好把握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哦!”

    徐秋寒又转向李浦秋,指着那位磨玉先生说:“这位是我们汉武玉庭的厂长——翁海峰,他是我们公司的创始人之一,这件作品就是他设计的。”

    翁海峰听说眼前的这位真的是鼎鼎大名的李浦秋大师,激动得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他把帽子摘下来,在手里搓着,像孩子见到老师一样,一时之间手脚都不知道该怎么摆放才好,很是不知所措。

    李浦秋微微一笑,向翁海峰伸出自己由于五十多年来不停地用力琢磨玉器而有些变形的手,翁海峰急忙把手用力地在衣服上擦着,然后才去握住李浦秋的手,“李大师,您是我的偶像,我一直很崇拜您,我,我的手脏,不好意思。”

    李浦秋紧紧地握住翁海峰的手说:“玉是大地的舍利。我们琢玉人的手是非常圣洁的,古代的王侯还把玉磨成粉来吃呢,你的手怎么会是脏的呢?”

    翁海峰不好意思地挠着头,憨厚地笑着。

    “哎呀!真是不简单啊!你这么年轻就有那么好的创作意念,真是后生可畏啊!这只角杯叫什么名字啊?”

    “我们也是按照那石料的形状去琢磨着创作的,具体的名字还没有想好,大师您就帮我们放个名字吧。”

    “唔……”李浦秋看着那角杯,寻思着,“汉代的将士出征前一般都会喝上一杯壮行酒的,犀牛角杯就是当时比较流行的盛酒器皿,这角杯中两只螭虎上下相对,怒目圆瞪,犹如战场上随时风云变色,战鼓擂动,稍后便会一触即发,相互争夺厮杀,而两虎相争必先声夺人,嘶嚎之声不绝于耳,唔……我看这角杯就叫‘战嚎’吧!”

    “‘战嚎’,嗯,真是不错的名字,战犹未起,鼓震天,夺人魂魄,慑鬼神。这‘战嚎’不仅把两螭虎相争的表象形容出来,而且还把以角杯盛酒为将士壮行的汉代征战场面隐寓其中,真是巧思妙寓啊!好好!”徐秋寒连声称赞,高扬诚和李凡也频频点头,翁海峰更是高兴得很了。这个平日便不善言辞的莆田郎只是一味激动地点着头,看到李浦秋,翁海峰已经开心得忘形了,这世上一切褒奖的话语对他来说都不如得到李浦秋大师的肯定来得矜贵。

    接着徐秋寒把邹健健等其他的磨玉先生一一介绍给李浦秋认识,众人看到殿堂级的大师来到他们的身边都非常高兴,纷纷请求与李大师合照留念,徐秋寒本来不好意思让员工们这样叨扰李浦秋的,但李浦秋也许是看到汉武玉庭的磨玉先生的技术和创作理念都很令他满意吧,因而同样是一副兴高采烈,乐意奉陪的样子,所以便不好意思扫他们的兴了。

    接着李浦秋便和翁海峰他们一起探讨了一些琢磨玉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交换了一些创作心得,这令翁海峰他们获益良多。

    当谈到现在很多人都把玉雕分成南北两派时,李浦秋就提出自己的看法:“很多人说玉器分北派和南派。我不接受这样的说法。我觉得宫廷艺术就是宫廷艺术,民间艺术就是民间艺术,民间艺术里有民俗文化,那是不能混为一谈的。要说进到宫里的四大“名旦”,就是玉器、象牙、雕漆、景泰蓝,这四种手艺进了宫,使宫里有了造办处,如果大家承认这四种手艺到了皇上身边就变成了宫廷艺术的话,那现在应该叫什么呢?它们不应该是民俗文化,而是属于民族文化。到了皇上身边的东西就应该看作是民族文化。现在许多人将玉文化看作是一种民俗文化、民间文化,我认为这是一种认识的误区。玉文化源远流长,高洁尚雅,文脉正宗。古时用玉有三个方面:帝王用玉以示天意,君子佩玉以示德行,庶人带玉以赋风雅。玉文化与儒家文化紧密相连,互为推进,构成了蔚为大观的社会文化,其内涵丰富,绝无邪恶,只是南宋玉雕世俗化、商品化之后,才变得五味杂陈而已。”

    翁海峰请教到:“李大师,我欣赏过您老很多的作品,发现您的作品从珊瑚、松石、和田玉到翡翠,各种各样的材料都有,我想请教一下,您认为和田玉与翡翠这两种石材该怎样去雕琢比较合适呢,就是说艺术创作上有什么分别吗?”

    “和田玉之中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内敛的,是一种平淡、一种润、一种磅礴,其重量就如同千斤坠一样,可以融进很多东西。所以,一块玉石背后,就是一种文化的积淀。因此,在你创作一块和田玉的开始,就应该从内敛着手去构思,去展现,去追求和田玉的那种厚重质朴之美。而翡翠,它的美就在于其本身,所以,为了最好地展现它自己,从你认识它开始就应该尽量地炫耀它,张扬它。比如说,在做和田玉的观音时,我都会用简约的方式来处理。刻画出一个精华部分的脸,再细琢一双手,剩下的,因为它是一个仔儿,就渐渐消失在云雾中,仔儿的原形里;而在创作翡翠的弥勒佛时,整个的形态上都是很活泼的,追求的是—种张扬、一种炫耀。然而,一件好的玉石作品,都有一团气在里面活动着,你就是再张扬,也不能跑了这团气,你就是再炫耀,也不能脱离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审美,它是一个团的。比如说,一件翡翠的貔貅,你可以把它创作得相当的张扬,可以让它长毛发,也可以把毛发全部散开,把它的角拧成花儿,也可以把它的尾巴甩一下,再翻过去等等,你可以尽自己的所能去修饰它,尤其是在遇上了种份不太好的翡翠时,就更要如此。你必须要用技巧把它先天的不足找回来,运用创作,把人们的眼睛再夺回来。让人们欣赏它,找回它的价值。但是,无论怎样张扬,它的前提都是一种团状。在这个团状里面,怎样发挥都可以。相对于翡翠夸张的修饰,和田玉,则是很内敛的东西。如果你要把一块和田玉完全表现清楚之后,它的内敛就不复存在了。因此我认为:和田玉,更重在意上,而翡翠,更重在工艺之上。”

    翁海峰问李浦秋:“李大师,您琢磨玉器五十多年了,我想请教您,您认为我们琢磨玉器的人什么才是最关键的呢?是我们的雕琢技艺吗?”

    ()e

    s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