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冷雾

第1卷 第七章 告别时刻

    颜乐的脚步退到门外,走向厨房。

    幽燕挑了一下半边眉毛说:“该我了。”

    她步态生风地走进正厅里。

    洛生感到一股奇异的大风裹挟着沙石向她袭来。

    这能飞沙走石的女孩!

    幽燕永远能给她惊奇和震撼!

    “怎么了?我脸上长金子了吗你的表情像个财迷,经我初步判断,这是典型的见钱眼开症状。”

    洛生“扑哧”一声笑了出来。

    “啊!平淡的生活少不了我这包调味粉,不管你是褒失恋的汤,还是煮告别的粥。”

    形象生动的语言,出口成章。

    “你说话总是那么骄傲,那么不正经吗?”

    “假正经,假正经,做人何必假正经。”

    幽燕说的是时下流行的一句歌词。

    幽燕自称逍遥派 ,喜欢老庄和玄学,行动乖张,脾气捉摸不定,时常表现得玩世不恭,漫不经心,有时像个绅士,有时像个嬉皮士,有时仰天吹口哨,有时坐在树上看鸟窝,她说话不多,但通常说的都是调节气氛的话,和人相处若即若离,决不走近,或许这就是艺术家的性格,洛生算是见识到了。

    “哎,假正经假同志,我有话跟你说。”

    “什么话,快点说。”

    “你就不想知道颜乐跟我说什么了吗?”

    “没兴趣,我不喜欢探听别人隐私。”

    “那你有什么话留给我吗?”

    幽燕突然不作声,而是平心静气﹑仔仔细细地看她的眼睛。

    洛生觉得心里有些发毛。

    “虽然假的不会变成真的,但是要做到以假乱真还是需要点真凭实据的,你说,我说的对吗?”

    洛生抬起眼睛,眼睛盯住幽燕的眼睛。

    “看样子我没说错。今天我买来的花之所以叫鸡蛋花,是因为它的确很像荷包蛋

    ,不是吗?”

    幽燕笑靥可人。

    洛生勉强的笑了笑。

    “等你的车子就在外面,回家吧!后会有期。”

    幽燕说道。

    “后会有期!”

    接过颜乐的礼物,洛生的表情从僵硬变回柔和,她调整好状态,回头冲列位笑眯眯地摆手。

    陶陶眼含泪水,冲过去抱住她,洛生感动得眼圈泛红。

    颜乐冲她点点头,神情庄重。

    幽燕轻轻地唱起意大利名曲《告别时刻》,空灵如圣母的歌喉,宛若天籁。

    洛生看到,幽燕的眼睛里写满真诚,并没有敌意,她冲她友好地笑了笑。

    幽燕也笑了,像唱经人一样神圣,不停地唱到。

    颜家的三个孩子目送那辆使用太阳能的大轿车载着美丽的洛生驶离颜宅。

    这个美丽的幽淑女带着她的哀愁和温顺渐渐驶远,留下弥足珍贵的记忆,留给颜家无尽的遗芳与余泽。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颜家的生活还得继续,春假一过,陶陶回到自己的岗位上工作去了,她工作的地方离颜宅很远,通常不会回来的。

    幽燕则要继续呆在这桩空空荡荡的房子里开始她得创作生涯。

    她决定去微秀山寻找灵感。

    这是一个春光明媚的好日子,云淡风轻,一身混搭装扮的幽燕孤身一人来到微秀山,进了一座新庙。

    烧香拜佛之际,她听到两个小和尚在谈论一件怪事。

    “你听说了吗?芷岸法师通了天眼,也不说为什么,就让我们在通天井周围烧香念经。”

    “ 这么说,那里一定是有佛迹的,那咱们以后在那里献鲜花,好早一点被佛祖点化。”

    “ 别想着走捷径,修行得踏踏实实,得吃苦,佛眼明着呢,才不会便宜了懒鬼。”

    “师太来了,快低头干活。”

    两个小和尚互相咂舌,低下头来继续扫地。

    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

    到处随缘延岁月,终身安分度时光。

    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

    从来硬弩弦先断,每见钢刀口易伤。

    惹祸只因搬口舌,招衍多为黑心肠。

    是非不必争人我,彼此何须论短长;

    世界由来多缺陷,幻躯焉得免无常?

    幽燕站起身,回身看到方才吟诗的是一位身材消瘦的老者,眉目清炯。

    “净远师太!”

    两个小和尚严肃地立着,恭敬地接过师太手里拿着的两张宣纸。

    “好好学这篇诫文,这是明朝憨山大师创作的《醒世咏》,对你们颇有益处。”

    净远师太郑重地说。

    “是。”

    幽燕毫不犹豫地走过去,走到净远师太跟前。

    “净远师太,我没叫错吧!”

    幽燕双手合十,面露虔诚地说。

    “不错。”

    “能把那份诫文借我抄一下吗?”

    “可以,我再去誊抄一份。”

    师太向花厅里走去,身影渐渐消失在幽燕的视野中。

    两个小和尚像解放了一样,露出灵眼笑眼,互相耳语。

    幽燕微微笑了笑,觉得清规戒律也有束缚不了人的时候。

    这里到底是人境,还是佛境,她不得而知。

    “咱们去收拾菜园吧!”

    两个小和尚一前一后想后门走去。

    后门那儿上了一把锁。

    小和尚用钥匙把门锁打开。

    顿时映入眼帘的是一片葱绿的菜园。

    一阵和风穿堂吹来。

    带着一股奇异的栀子花香。

    这时,师太拿着誊写好的两张宣纸走到幽燕面前,把宣纸递到幽燕手里。

    其中一张是《醒世咏》。

    而另一张是柳宗元的《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这首诗是这样的——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田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

    谵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后面的这首诗又有什么说头?”

    幽燕问道。

    师太说:“佛教不应该是迷信,而是一种平和的心态,闲庭信步,但又能享受到春花秋月的美丽。”

    “平静而又愉悦的心情就是佛的深意,对吗?”

    师太点点头。

    又有一股栀子花的清香扑鼻而来。

    “师太,你问道了吗?”

    幽燕问。

    “什么?”

    “栀子花的香味。”

    “怎么会呢?我们并没有种栀子花。”

    “确有其香。”

    净远师太微微睁大了眼睛,说:“看来施主是有缘人。”

    “如何解释”‘有缘人三个字?”

    “香气乃是菩萨的心悦之物。”

    “这么说来,我倒是幽几分慧根喽?”

    “是。”

    “可我并无意剃度为尼呢!”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只要施主心无杂念,在家亦是出家。”

    “只可惜你说的太难做到了。我这辈子也做不到六根清净了,因为时代的车轮有碾碎一切隐士王国的可能。”

    净远师太有些手足无措。

    幽燕笑着指指殿里的音响设备、饮水机和空调。

    净远师太无言以对。

    幽燕笑着说:“这世上有谁能做到‘酒肉穿肠过,佛祖常在心’呢?”

    净远师太低头说道:“阿弥陀佛,罪过罪过。”

    幽燕哈哈大笑起来。

    幽燕除了庙门,直奔通天井。

    那是她真正应该去得地方。

    站在听涛亭里,春风送来阵阵的松涛声。

    通天井是一口不同寻常的井。

    据说在水库涨水的时候,它就是干枯的。水库一旦落水,它就是充满水的。

    突然,眼尖的幽燕发现水平面以下的井壁上有一行凹凸不平的铭文。

    这时,一个老尼姑走进亭子,冲着井里的水面撒了一些鲜花瓣。

    幽燕冲着尼姑问道:“师傅,这井可有什么来历?”

    “说是佛祖当年来微秀山献身说法时留在人间的一只佛眼。通过它,可以预知未来,通晓过去。”

    “在这里发生过什么神奇的事情吗?”

    “怎么你还信这个?”

    “你一个出家人都不信,我一个在家人怎么会信呢?只是随便问问。“”

    “姑娘没什么吩咐,我先走了。”

    尼姑转身离去。

    “等一下。”

    尼姑笑了笑,说:“还有什么事?”

    “这井什么时候落水?”

    “午后一点钟前后,具体时候很难说的。”

    “好的,谢谢!”

    在静虚庵吃完斋饭,幽燕抬起手表看了看时间,指针指向12:00,她决定先去回家拿手电筒。

    要在一点钟前后赶到,可这谈何容易,当她回来时,落水的时机已过,井面又抬升到了原来的高度。

    她不愿意放弃,准备明日再来。

    待她回到家中,一切仿佛是机缘巧合,颜乐正在厢房中擦拭他书柜里的书,有一些是纸页都泛黄的书,他擦拭书本的时候。都是极其认真仔细的,戴着白手套,用刷毛很柔软的牙刷轻轻地刷。

    一摞被刷完灰的老书正堆放在书桌上,幽燕吧手电筒搁在那儿,走近一看,其中有一本的侧面写有“禅湖志”三个字,幽燕大喜过望,问颜乐道:“哥,我能拿一本书看看吗?”

    “行。”

    一摞被刷完灰的老书正堆放在书桌上,幽燕把手电筒搁在那,走近一看,其中有一本的侧面写有“禅湖志”三个字,幽燕大喜过望,向颜乐问道:“哥,我能拿一本看一下吗?”

    “行。”

    幽燕轻轻地拿起上面的四本书,这四本书依次是《梦溪笔谈》、《水经注》、《农政全书》和《北省志怪》。

    第五本书也就是《禅湖志》露出它的庐山真面目,它有着线状的蓝壳,打开一看字目都是竖的,不过里面是白话文,通俗易懂。

    “这本书是什么时候出来的?”

    “建国初。”

    “好早,我来瞧瞧,看看能有什么发现?”

    幽燕打开书,一页一页仔细看起来。

    目录中有一条是“禅湖怪闻”,幽燕依照目录上的页码打开书,翻到那一页。

    结果令人大吃一惊!

    没想到,那一页赫然写着有关通天井的轶闻。

    那段轶闻是这样写的——

    据当地一个石姓人家的家谱记载,距今三百年前,一个夏日洪峰过后,井水暴涨,相传有一个姓石的铜匠被仇家推进此井。

    两日后被从干枯的井中救起,他说自己曾到过仙境,那个仙境的大门上有个牌子,写着仙境的名字,但他不认得字,后来他因不慎踩踏了神龟,触怒了天界,被遣送回人间。

    县令命令他再次下井,以验证他说的是否是事实,离家之前他知道自己此去凶多吉少,于是他留下一条神秘的有关仙境的预言给家人,家人不得外传。

    由于官命难违,他再次下井,这次却溺死井中。

    “果有此事?”

    幽燕丝毫不怀疑自己的判断,不出她所料,洛生编造的故事的确有一定事实依据。

    是那个预言!

    一定和那个预言有关。

    石洛生编故事,并把自己编的故事登在报刊上,一定有她的用意。

    这个别有用心、大智若愚的女孩!

    难不成那个预言和自己有关?

    幽燕惊愕地若有所悟。

    是啊,也许冥冥之中有种暗力在推动自己同这件事情有所牵连。

    首先,巧合发生的概率已经非常少了,而神奇事件发生的概率更是百万分之一。

    这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幽燕有着过人的直觉,没有人相信的事情只有她愿意认真地一探究竟。

    正因为洛生编的故事太离奇,所以即使登在报纸上也不会有人相信,只有自己这个需要想象力和艺术灵感的人会在第一时间相信这件事情,在舆论的哗然之后找到洛生,结果却剑走偏锋,挖掘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惊天秘密。

    直觉战胜了逻辑。

    想象力竟然可以促成实际的发现!

    这个白日梦做得太值了!

    幽燕高兴极了,她看了看桌上的手电筒,准备明日再试。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