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二章
一
星期天早晨,化工设备厂挨着厂区的七栋宿舍楼的第三栋楼,一户住在一层的人家的门外,一个四十几岁的男人正在歇斯底里的大骂他的儿子。他的儿子张明伦站在从阳台这一面向外出的门外草地上,稍靠着草地外沿的水泥通道,不愠不火的瞪着他父亲张宗耀。这时候,周围已经有一些邻居在看热闹,只是不敢靠得很近。前一天,张宗耀家里在施工,在他的单元阳台这一面,挨近水泥通道的草地上又在造一间小房子。但是造到下午,管理这片楼的物业公司给张宗耀送来了一纸通知,让他立即把已经盖了半米高的房子拆除,否则将把罚款通知交到总公司去,由总公司会计室直接从张宗耀的工资里扣除罚款,并且违章建筑依然要限期拆除。所以今天早晨张宗耀纠集他的老婆、女儿、儿子要到物业公司去吵闹。无奈张宗耀的儿子张明伦说什么都不参加,于是父子俩便在盖了半截的小房子前先吵了起来。他们已经吵了一会儿,这时候张宗耀已经被儿子气得说话结结巴巴,言语不能连贯,他指着张明伦最后一次似得问:
“你到底去不去!?”
“不去。”张明伦很坚决的说。
“为什么!?”张宗耀点着张明伦厉声的问。
“就是你聪明?人家都傻吗?”张明伦揶揄的回答。
“你真不是我养的,你这个混蛋!”张宗耀一边点着张明伦一边转身朝慢慢的凑过来的邻居说:“你们看看你们看看,我养了一个白痴!胳膊肘子往外扭!其实你根本就是孬种!懒汉!你怕干活!今天这件事你如果不管,孩子!明天这里就没有你住的地方!”
张明伦站在那里看着张宗耀越凑越近,朝他喊,纹丝不动。这几天,他正有点感冒,炎症很厉害,嗓子里憋着一口浓痰,看着越来越近的父亲脸上那凶恶的样子,他有一种想把这口痰咳上来吐到父亲脸上去的冲动。他向张宗耀后边看了看,看见自己的惊恐的母亲和躲在母亲身后惊怯的妹妹,忍住了。
张明伦知道,父亲要盖这间小房子,其实想得就是以后要让张明伦住,如果自己长了,他甚至会打算让自己在这小房子里娶亲结婚,这也是说自己这辈子如果能找上对象能有机会娶亲的话。
张明伦对父亲的憎恨由来以久,现在躲在他母亲身后的妹妹就是父亲违背计划生育政策超生的,而超生这一胎完全不是因为父亲爱孩子,却是因为在他看来,超生一个孩子是赚了政策的便宜,而且是大便宜。结果被罚款一万元,单位涨工资好几年都没有他的份。就说张明伦自己吧,上学上到高中,个子是有了,一米七几,可是长得很不好看,在同学之间,在学校里没有什么面子。可是家里父母都在化工设备厂工作,经济收入一直很好,自己穿的衣裳却也是“破衣烂衫”。破是没有什么破的地方,只不过不是过时处理的新衣裳就是别人穿过的旧衣裳。
张宗耀看见张明伦僵在那里没有什么反应,已经转而骂起了公司里的什么人。因为这片楼的物业管理直属化工设备公司管辖,按他在公司里的人缘、资格甚至是势力,他没有什么好怕的,他也从来没有怕过谁。但是他或指桑骂槐或旁敲侧击,究竟他骂的是谁,围观的人也是一头雾水。只是从张宗耀那声疾色厉、咬牙切齿的样子里,都为被他骂的人微微的感到害怕。张宗耀指天指地的骂了一会儿,好象有点累,突然转过脸去,红着眼睛指着张明伦问:
“你不去是不是!?”他指着张明伦。“好!以后你也没有我这个家!”他看到张明伦仍然站着不动,又厉声说:“你走!”
张明伦动了动,然后向屋里走去。
张宗耀厉声的问:“你干什么?!”
张明伦说:“拿书包。”
渐渐围拢的邻居,张明伦的父母、妹妹都看着张明伦向屋里走,没有人敢去劝说张宗耀或是采取别的行动来缓解这父子越来越激化的矛盾。
张明伦从屋里背了书包出来,又去推自行车。张宗耀向前一跳,厉声制止道:“干什么?!”
张明伦回身看了看张宗耀,面无表情。张宗耀疾走到张明伦跟前,伸手想阻拦张明伦推自行车,但是他看到了张明伦朝他射过来的那一道恶狠狠的目光,打了个冷战。张明伦不再理张宗耀,反转了自行车的方向,挑衅的蹭着张宗耀走过去。张宗耀无奈的、但是目光疾厉的瞪着张明伦的一举一动。从张宗耀咬牙的样子看,他不是不想跟张明伦动武,只是知道张明伦会还手,即使不直接还手打他,只把他擒在一个地方不能动,然后不断的推搡他,让他“打打打!打呀!怎么不打了?打!打!打!”直到别人反而要来救他,把他救出来为止。那样的教训张宗耀不是没有过,所以他只能是干咬牙。但是作为父亲作为老子的优势他并不想放弃,他瞪着张明伦,以手相指,声疾色厉的喊着:“把我的自行车放下!永远不要回来!不孝的混蛋!逆种!走到那里你这种不孝之子也吃不开!白痴!”
二
张明伦骑着自行车从家里出来,因为是星期天,又是早晨,没地方去。想来想去,张明伦这个大丑男,只好又去求大美女陈美婕,想从陈美婕那里要出学校文体室的钥匙,到那儿练琴去。
张明伦和陈美婕是琴友,在他们高三六班,只有他俩是从上高中的时候才开始练习小提琴的。他们开始练琴的时候,也是他们班里其他原来练琴的学生开始放弃练琴的时候。张明伦和陈美婕对音乐的喜欢几乎是天生的,几年前,当张明伦偶然在课间听到陈美婕说到音乐,说到小提琴的时候,止不住自己不要和女生说话的一贯态度,凑到了陈美婕的跟前,诚惶诚恐的问:“你喜欢音乐?喜欢小提琴吗?”陈美婕看着他,说:“啊!是啊!你也喜欢?”张明伦甚至不敢说自己也喜欢,只叹息的问:“我们这样的年龄是不是太大了?”“确实有点大。”陈美婕说,又说:“不过是太喜欢了。”张明伦听了,怯怯的但是冲动的问:“你要学吗?咱们一起找老师学习怎么样?到文化馆可以找到老师。”张明伦之所以惯常自己避免跟女生有来往,是因为他自认为自己长得太不好看。他的嘴唇厚,眼皮也厚,鼻梁不高鼻头却很大;他的个子不算矮,但是身材,与那种漂亮的薄身型相比,是厚而扁的形态;手指头是那种又粗又短的形状。他的整个样子要说学习小提琴演奏,那的确是让人不敢恭维。
奇迹就这样发生了,张明伦和陈美婕从高一开始相约学习小提琴,由张明伦去文化馆找老师教他们俩人,张明伦却没有找到老师。文化馆里的确有教授小提琴的老师,但是人家“不收学生”。后来还是靠了陈美婕,人家才勉勉强强收了他们。一年以后,教琴的老师开始喜欢上了陈美婕和张明伦,他觉得其他被动的被培养的学生和他们俩人这种主动的学习是两回事。后一种学习之中所蕴含的灵性是前一种学生所绝然没有的。这期间,一直反对陈美婕学习小提琴的陈振行虽然立场没变,却也去拜访了教他女儿学琴的老师,并且用他那套礼仪和办法给老师送去了酬劳。但是困难还是很多,练琴没有地方。在家里,虽然加了消音器,只要时间一长,仍是遭人反对。最后终于得到学校老师的支持,在学校的文体室里练琴。他们早晨提前一个半小时,晚上延后到晚上十一点,风雨无阻的练习着小提琴课程。为了张明伦和陈美婕俩人练琴的时候不互相干拢,张明伦又自己选择了在文体室后边的空地上练习,不巧的是那儿正是一个朝向校外的公厕的后边,遇到风向不对,会有一股不好闻的气味时时的侵扰到张明伦。但是练琴时的张明伦对周围的一切几乎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到后来,教琴的老师开始要求他们学习乐理,甚至学习音乐史,让他们分析不同调式的练习曲所体现的风格,分析调性的特质,运用那些节奏、节拍、强弱变化,细微的表达旋律中的感情和精神。这不但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感悟,也对他们的技巧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在那些梯进的螺旋上升的旋律中,用小分弓奏出的重复的由弱渐强和永无穷尽的爬升,使张明伦体味到了这些练习曲中蕴含的精湛的技巧和刻苦奋斗的人类精神。每当这种时候,张明伦那双还那么年轻那么稚嫩的眼睛里便常常噙满了泪水。
星期日的学校里,学生仍是很多,操场上,球场上,教室里都有学生。张明伦在操场上找到一个带手机的同班同学,让他给陈美婕打电话,说明他的情况,让她到学校里来一下,给他打开文体室的门。陈美婕一会儿就到了,问明了张明伦的情况,说:“那你就在这里老实练琴吧,快到中午的时候看能不能把朱菁华叫过来,商量一下。看来你是下决心要志一志这口气了?”她一边说一边拿出钱包抽出一张五元的钱说:“如果上午我们来不了,你就自己买点饭吃,下午我们一定会来的。”张明伦很感激的答应着,其实要不要跟自己的爹志这口气现在不是他能决定的,但是要他低三下四的向他那样的爹讨饶认错,不用说他不会干,即使他那样做了,所要受的侮辱也不是他这样的高三学生所能承受的。如果他不能得到帮助活下去,按照一个高中学生的自尊和真纯,这无疑是要逼他去死啊!
陈美婕走了以后,张明伦一直在木木僵僵的练琴,其实心不在焉,脑子里也没有什么思想,只有一种很疼的恨,一种纳闷在心里搅扰,不知道自己的生活为什么会如此的糟糕。张明伦就这样木木麻麻的独自在学校的文体室里练琴,练到接近中午的时候头都大了,幸好陈美婕和朱菁华来到才把张明伦从冥冥蒙蒙的游疑状态中唤醒了回来。张明伦的左臂由于长时间的持琴已经僵硬到不能动,只能由陈美婕和朱菁华把小提琴从张明伦的下颌和臂弯里抽出来,一边帮他揉着胳膊,拍打他的脖颈和脊背,把他的胳膊缓缓的放下来。
生活是美好的,毕竟是二十一世纪,跟父亲闹翻了的张明伦在同学的邀约下,这一天中午进了饭店,是那种大酒店的敷设餐厅。这顿饭由琴友朱菁华做东。
朱菁华跟陈美婕和张明伦不在同一个学校上学,但是年级也是高三,并且,朱菁华学琴已经六、七年了,是教琴的老师有意让他们配组的。朱菁华在他们三人中应该是师兄。
朱菁华他们三个人坐在临街的窗前,朱菁华和张明伦坐一边,陈美婕自己坐一边。饭菜还没到,面前只来了一杯果汗,是陈美婕的;一罐饮料,是张明伦要的;一瓶水,是朱菁华的。陈美婕坐在朱菁华和张明伦对面,轻轻呷着杯子里的果汁看着面前的两位同学,一个劲的想笑。他的面前,张明伦是红脸黑发,头发又黑又浓,毡片似的敷在头上。他一侧的朱菁华却是面色白皙,眉清目秀,一头长发,佩上他高高的个子,看上去总是那么飘逸清爽。他俩拉琴的风格也与他们的长相近似,一个运弓扎实,实得象锄地,一个弓法飘逸,飘得象驾云。
朱菁华的爸爸是这个城市里有名的私营企业家,资产几亿。可是据朱菁华自己说,他的父亲过去连小学都未曾毕业,经历过坎坷,所以对独子朱菁华的要求也与其他有钱人不尽相同。
陈美婕这时候把朱菁华叫来是为了给张明伦筹款,筹措生活费。如果陈美婕从家里拿钱来帮助一个同龄同班的男同学,传扬出去,事情很有可能会复杂化,所以不如索性由朱菁华来做这件事,由此也能显示出他们这个年龄段里所应该显示的一点成熟。
朱菁华知道了张明伦的遭遇和陈美婕叫他来的意思后,很爽快的留下这次吃饭用的钱以后把多着的二百元钱当时就给了张明伦,并且答应后来再从家里拿钱给他,保证张明伦不用摧眉折腰、违背自己的感情去求他父亲。
看到张明伦从朱菁华手里接过钱去,陈美婕问朱菁华:
“你从家里拿钱有说项吗?你父亲怎么说?还是没人管?随便?”
朱菁华说:“跟妈妈说一声就是了。如实说。明伦你不介意吧?”
张明伦说:“不介意,感激都来不及。”
朱菁华又说:“我父亲从来都不关心我花钱的事,他只关心我与什么人交往。象你们这样的朋友也是拿钱买不来的。”
陈美婕说:“听老师说,你父亲说到后来要把大部分财产兑现,捐给科学和教育事业?他是不是有意的吓唬你?怕你不好好的学习好好的做人哪?”
“你也知道?靖老师和我爸爸是莫逆之交,为文化馆的事常在我爸爸那里玩。常常深谈!”朱菁华作了个鬼脸:“深谈!父亲是说过,大部或者是全部都要捐出去。不过这要征求我的同意,我不会同意的。不过我们也绝对不会象父亲害怕的那样成为纨绔子弟。”
陈美婕仔细的盯着朱菁华的面庞看他那副至纯的学者派头,瞥见饭菜端过来了,急忙拿了筷子招呼朱菁华和张明伦,一边说:“来来来,不好意思,今天吃大户了。”她又说:“吃完了饭咱们都到学校里去,晚上我和菁华再送明伦到我父亲的厂里去住值班室。就这样吧。”
在易粪而食的名利场下,/从那铺展而多的垃圾的缝隙里,/你看到了光灿,/这是金子。/在污染到窒息的酒糟气中,/你感觉到有清风拂过,/心胸为之开阔,/心血为之畅流,/这是你心之向往的开怀而又放心的生活。/这是她的气息!
星期天早晨,化工设备厂挨着厂区的七栋宿舍楼的第三栋楼,一户住在一层的人家的门外,一个四十几岁的男人正在歇斯底里的大骂他的儿子。他的儿子张明伦站在从阳台这一面向外出的门外草地上,稍靠着草地外沿的水泥通道,不愠不火的瞪着他父亲张宗耀。这时候,周围已经有一些邻居在看热闹,只是不敢靠得很近。前一天,张宗耀家里在施工,在他的单元阳台这一面,挨近水泥通道的草地上又在造一间小房子。但是造到下午,管理这片楼的物业公司给张宗耀送来了一纸通知,让他立即把已经盖了半米高的房子拆除,否则将把罚款通知交到总公司去,由总公司会计室直接从张宗耀的工资里扣除罚款,并且违章建筑依然要限期拆除。所以今天早晨张宗耀纠集他的老婆、女儿、儿子要到物业公司去吵闹。无奈张宗耀的儿子张明伦说什么都不参加,于是父子俩便在盖了半截的小房子前先吵了起来。他们已经吵了一会儿,这时候张宗耀已经被儿子气得说话结结巴巴,言语不能连贯,他指着张明伦最后一次似得问:
“你到底去不去!?”
“不去。”张明伦很坚决的说。
“为什么!?”张宗耀点着张明伦厉声的问。
“就是你聪明?人家都傻吗?”张明伦揶揄的回答。
“你真不是我养的,你这个混蛋!”张宗耀一边点着张明伦一边转身朝慢慢的凑过来的邻居说:“你们看看你们看看,我养了一个白痴!胳膊肘子往外扭!其实你根本就是孬种!懒汉!你怕干活!今天这件事你如果不管,孩子!明天这里就没有你住的地方!”
张明伦站在那里看着张宗耀越凑越近,朝他喊,纹丝不动。这几天,他正有点感冒,炎症很厉害,嗓子里憋着一口浓痰,看着越来越近的父亲脸上那凶恶的样子,他有一种想把这口痰咳上来吐到父亲脸上去的冲动。他向张宗耀后边看了看,看见自己的惊恐的母亲和躲在母亲身后惊怯的妹妹,忍住了。
张明伦知道,父亲要盖这间小房子,其实想得就是以后要让张明伦住,如果自己长了,他甚至会打算让自己在这小房子里娶亲结婚,这也是说自己这辈子如果能找上对象能有机会娶亲的话。
张明伦对父亲的憎恨由来以久,现在躲在他母亲身后的妹妹就是父亲违背计划生育政策超生的,而超生这一胎完全不是因为父亲爱孩子,却是因为在他看来,超生一个孩子是赚了政策的便宜,而且是大便宜。结果被罚款一万元,单位涨工资好几年都没有他的份。就说张明伦自己吧,上学上到高中,个子是有了,一米七几,可是长得很不好看,在同学之间,在学校里没有什么面子。可是家里父母都在化工设备厂工作,经济收入一直很好,自己穿的衣裳却也是“破衣烂衫”。破是没有什么破的地方,只不过不是过时处理的新衣裳就是别人穿过的旧衣裳。
张宗耀看见张明伦僵在那里没有什么反应,已经转而骂起了公司里的什么人。因为这片楼的物业管理直属化工设备公司管辖,按他在公司里的人缘、资格甚至是势力,他没有什么好怕的,他也从来没有怕过谁。但是他或指桑骂槐或旁敲侧击,究竟他骂的是谁,围观的人也是一头雾水。只是从张宗耀那声疾色厉、咬牙切齿的样子里,都为被他骂的人微微的感到害怕。张宗耀指天指地的骂了一会儿,好象有点累,突然转过脸去,红着眼睛指着张明伦问:
“你不去是不是!?”他指着张明伦。“好!以后你也没有我这个家!”他看到张明伦仍然站着不动,又厉声说:“你走!”
张明伦动了动,然后向屋里走去。
张宗耀厉声的问:“你干什么?!”
张明伦说:“拿书包。”
渐渐围拢的邻居,张明伦的父母、妹妹都看着张明伦向屋里走,没有人敢去劝说张宗耀或是采取别的行动来缓解这父子越来越激化的矛盾。
张明伦从屋里背了书包出来,又去推自行车。张宗耀向前一跳,厉声制止道:“干什么?!”
张明伦回身看了看张宗耀,面无表情。张宗耀疾走到张明伦跟前,伸手想阻拦张明伦推自行车,但是他看到了张明伦朝他射过来的那一道恶狠狠的目光,打了个冷战。张明伦不再理张宗耀,反转了自行车的方向,挑衅的蹭着张宗耀走过去。张宗耀无奈的、但是目光疾厉的瞪着张明伦的一举一动。从张宗耀咬牙的样子看,他不是不想跟张明伦动武,只是知道张明伦会还手,即使不直接还手打他,只把他擒在一个地方不能动,然后不断的推搡他,让他“打打打!打呀!怎么不打了?打!打!打!”直到别人反而要来救他,把他救出来为止。那样的教训张宗耀不是没有过,所以他只能是干咬牙。但是作为父亲作为老子的优势他并不想放弃,他瞪着张明伦,以手相指,声疾色厉的喊着:“把我的自行车放下!永远不要回来!不孝的混蛋!逆种!走到那里你这种不孝之子也吃不开!白痴!”
二
张明伦骑着自行车从家里出来,因为是星期天,又是早晨,没地方去。想来想去,张明伦这个大丑男,只好又去求大美女陈美婕,想从陈美婕那里要出学校文体室的钥匙,到那儿练琴去。
张明伦和陈美婕是琴友,在他们高三六班,只有他俩是从上高中的时候才开始练习小提琴的。他们开始练琴的时候,也是他们班里其他原来练琴的学生开始放弃练琴的时候。张明伦和陈美婕对音乐的喜欢几乎是天生的,几年前,当张明伦偶然在课间听到陈美婕说到音乐,说到小提琴的时候,止不住自己不要和女生说话的一贯态度,凑到了陈美婕的跟前,诚惶诚恐的问:“你喜欢音乐?喜欢小提琴吗?”陈美婕看着他,说:“啊!是啊!你也喜欢?”张明伦甚至不敢说自己也喜欢,只叹息的问:“我们这样的年龄是不是太大了?”“确实有点大。”陈美婕说,又说:“不过是太喜欢了。”张明伦听了,怯怯的但是冲动的问:“你要学吗?咱们一起找老师学习怎么样?到文化馆可以找到老师。”张明伦之所以惯常自己避免跟女生有来往,是因为他自认为自己长得太不好看。他的嘴唇厚,眼皮也厚,鼻梁不高鼻头却很大;他的个子不算矮,但是身材,与那种漂亮的薄身型相比,是厚而扁的形态;手指头是那种又粗又短的形状。他的整个样子要说学习小提琴演奏,那的确是让人不敢恭维。
奇迹就这样发生了,张明伦和陈美婕从高一开始相约学习小提琴,由张明伦去文化馆找老师教他们俩人,张明伦却没有找到老师。文化馆里的确有教授小提琴的老师,但是人家“不收学生”。后来还是靠了陈美婕,人家才勉勉强强收了他们。一年以后,教琴的老师开始喜欢上了陈美婕和张明伦,他觉得其他被动的被培养的学生和他们俩人这种主动的学习是两回事。后一种学习之中所蕴含的灵性是前一种学生所绝然没有的。这期间,一直反对陈美婕学习小提琴的陈振行虽然立场没变,却也去拜访了教他女儿学琴的老师,并且用他那套礼仪和办法给老师送去了酬劳。但是困难还是很多,练琴没有地方。在家里,虽然加了消音器,只要时间一长,仍是遭人反对。最后终于得到学校老师的支持,在学校的文体室里练琴。他们早晨提前一个半小时,晚上延后到晚上十一点,风雨无阻的练习着小提琴课程。为了张明伦和陈美婕俩人练琴的时候不互相干拢,张明伦又自己选择了在文体室后边的空地上练习,不巧的是那儿正是一个朝向校外的公厕的后边,遇到风向不对,会有一股不好闻的气味时时的侵扰到张明伦。但是练琴时的张明伦对周围的一切几乎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到后来,教琴的老师开始要求他们学习乐理,甚至学习音乐史,让他们分析不同调式的练习曲所体现的风格,分析调性的特质,运用那些节奏、节拍、强弱变化,细微的表达旋律中的感情和精神。这不但提高了他们对音乐的感悟,也对他们的技巧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在那些梯进的螺旋上升的旋律中,用小分弓奏出的重复的由弱渐强和永无穷尽的爬升,使张明伦体味到了这些练习曲中蕴含的精湛的技巧和刻苦奋斗的人类精神。每当这种时候,张明伦那双还那么年轻那么稚嫩的眼睛里便常常噙满了泪水。
星期日的学校里,学生仍是很多,操场上,球场上,教室里都有学生。张明伦在操场上找到一个带手机的同班同学,让他给陈美婕打电话,说明他的情况,让她到学校里来一下,给他打开文体室的门。陈美婕一会儿就到了,问明了张明伦的情况,说:“那你就在这里老实练琴吧,快到中午的时候看能不能把朱菁华叫过来,商量一下。看来你是下决心要志一志这口气了?”她一边说一边拿出钱包抽出一张五元的钱说:“如果上午我们来不了,你就自己买点饭吃,下午我们一定会来的。”张明伦很感激的答应着,其实要不要跟自己的爹志这口气现在不是他能决定的,但是要他低三下四的向他那样的爹讨饶认错,不用说他不会干,即使他那样做了,所要受的侮辱也不是他这样的高三学生所能承受的。如果他不能得到帮助活下去,按照一个高中学生的自尊和真纯,这无疑是要逼他去死啊!
陈美婕走了以后,张明伦一直在木木僵僵的练琴,其实心不在焉,脑子里也没有什么思想,只有一种很疼的恨,一种纳闷在心里搅扰,不知道自己的生活为什么会如此的糟糕。张明伦就这样木木麻麻的独自在学校的文体室里练琴,练到接近中午的时候头都大了,幸好陈美婕和朱菁华来到才把张明伦从冥冥蒙蒙的游疑状态中唤醒了回来。张明伦的左臂由于长时间的持琴已经僵硬到不能动,只能由陈美婕和朱菁华把小提琴从张明伦的下颌和臂弯里抽出来,一边帮他揉着胳膊,拍打他的脖颈和脊背,把他的胳膊缓缓的放下来。
生活是美好的,毕竟是二十一世纪,跟父亲闹翻了的张明伦在同学的邀约下,这一天中午进了饭店,是那种大酒店的敷设餐厅。这顿饭由琴友朱菁华做东。
朱菁华跟陈美婕和张明伦不在同一个学校上学,但是年级也是高三,并且,朱菁华学琴已经六、七年了,是教琴的老师有意让他们配组的。朱菁华在他们三人中应该是师兄。
朱菁华他们三个人坐在临街的窗前,朱菁华和张明伦坐一边,陈美婕自己坐一边。饭菜还没到,面前只来了一杯果汗,是陈美婕的;一罐饮料,是张明伦要的;一瓶水,是朱菁华的。陈美婕坐在朱菁华和张明伦对面,轻轻呷着杯子里的果汁看着面前的两位同学,一个劲的想笑。他的面前,张明伦是红脸黑发,头发又黑又浓,毡片似的敷在头上。他一侧的朱菁华却是面色白皙,眉清目秀,一头长发,佩上他高高的个子,看上去总是那么飘逸清爽。他俩拉琴的风格也与他们的长相近似,一个运弓扎实,实得象锄地,一个弓法飘逸,飘得象驾云。
朱菁华的爸爸是这个城市里有名的私营企业家,资产几亿。可是据朱菁华自己说,他的父亲过去连小学都未曾毕业,经历过坎坷,所以对独子朱菁华的要求也与其他有钱人不尽相同。
陈美婕这时候把朱菁华叫来是为了给张明伦筹款,筹措生活费。如果陈美婕从家里拿钱来帮助一个同龄同班的男同学,传扬出去,事情很有可能会复杂化,所以不如索性由朱菁华来做这件事,由此也能显示出他们这个年龄段里所应该显示的一点成熟。
朱菁华知道了张明伦的遭遇和陈美婕叫他来的意思后,很爽快的留下这次吃饭用的钱以后把多着的二百元钱当时就给了张明伦,并且答应后来再从家里拿钱给他,保证张明伦不用摧眉折腰、违背自己的感情去求他父亲。
看到张明伦从朱菁华手里接过钱去,陈美婕问朱菁华:
“你从家里拿钱有说项吗?你父亲怎么说?还是没人管?随便?”
朱菁华说:“跟妈妈说一声就是了。如实说。明伦你不介意吧?”
张明伦说:“不介意,感激都来不及。”
朱菁华又说:“我父亲从来都不关心我花钱的事,他只关心我与什么人交往。象你们这样的朋友也是拿钱买不来的。”
陈美婕说:“听老师说,你父亲说到后来要把大部分财产兑现,捐给科学和教育事业?他是不是有意的吓唬你?怕你不好好的学习好好的做人哪?”
“你也知道?靖老师和我爸爸是莫逆之交,为文化馆的事常在我爸爸那里玩。常常深谈!”朱菁华作了个鬼脸:“深谈!父亲是说过,大部或者是全部都要捐出去。不过这要征求我的同意,我不会同意的。不过我们也绝对不会象父亲害怕的那样成为纨绔子弟。”
陈美婕仔细的盯着朱菁华的面庞看他那副至纯的学者派头,瞥见饭菜端过来了,急忙拿了筷子招呼朱菁华和张明伦,一边说:“来来来,不好意思,今天吃大户了。”她又说:“吃完了饭咱们都到学校里去,晚上我和菁华再送明伦到我父亲的厂里去住值班室。就这样吧。”
在易粪而食的名利场下,/从那铺展而多的垃圾的缝隙里,/你看到了光灿,/这是金子。/在污染到窒息的酒糟气中,/你感觉到有清风拂过,/心胸为之开阔,/心血为之畅流,/这是你心之向往的开怀而又放心的生活。/这是她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