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一章
一
晨曦渐渐浮现在城市的上空,在城市西边一片不繁华的街区,一辆老旧的柴油农货车“吐吐吐吐”的轰着油门等在十字路口下。它的旁边,一坐三层高的环型营业楼靠街的楼梯上和楼内的环梯上飞奔着一个二十岁的大男孩。他一边飞奔一边万分焦急的呼喊着一个女孩的名字:“文凤!—— 文凤!—— ”渐渐的,这声音由焦灼而悲怆,后来便成了绝望的哀鸣。
昨天晚上,李文凤说好今天早晨要与郑齐刚一起坐村里来送铺盖的车回家,他们已经在他们的姑姑那里说好了这件事:辞去这里的工作后回家再另找工作。可是一觉醒来,郑齐刚却找不到了李文凤。要回村的车在楼下已经等了很久了,当郑齐刚又一次跑下楼梯的时候,开车的同村伯伯郑树田说:“走吧齐刚,你春英姑姑昨晚跟我们说,给文风安排的是专门卖烟卖酒水的干干净净的服务员的工作,文凤不跟你回家了。”郑齐刚听了,瞪起雪红的眼睛喊道:“我不管!我要她跟我一起回去!你们走吧!我一定要找到她!”
李文凤的家在离这个城市几十里的纯农业区里,和李春英同村,本不是亲戚,只是从同姓和乡亲的份上论年龄李文凤称李春英为姑姑。她是李春英主动到她家里务色她来到城里给李春英做帮工的。在家的时候乡亲们都知道李春英在城里开酒店,到了这里,看了李春英的营业场所,李文凤也很吃惊,只是李春英说得明白,她是李春英的贴身亲戚,是姑姑的帮工,是来帮姑姑管理这里的。蒙蒙懂懂之间李文凤迷迷糊糊的留了下来。开始只是在李春英这舞厅兼练歌房的娱乐厅里站站售货柜台,给拿酒拿烟的舞厅小姐们记记帐。后来李春英也让李文凤在门厅里或是门口站站,迎一下来宾。经不住的是她的工钱是日清日结,许多客人纠缠着要她陪,那怕只是在客人一旁坐坐,最多只是给客人倒一杯酒,这一天她获得的工钱就会出人意料的多。有一天,一个据说是什么公司董事长的四十几岁的秃顶的男人,因为被人请,偶尔到这里来玩,遇见了李文凤,后来居然隔三岔五的前来光顾李春英的舞厅,并且留下了他的真实姓名和所在单位。这个人名叫候希峰。每次候希峰来,他都要找李春英,要李文凤到他那里坐一坐,连酒都不要她倒一杯,就上百元的给李文凤小费,并且他走以后李春英又会对李文凤这一天的工资作大幅度的加码。李文凤到这里来一个多月,趁这次本村的郑伯伯来给村里在这个城市打工的人送铺盖和捎带几个休工的人回村,李文凤托他给家里捎回去了三千块钱。这如果是在村里,李文凤辛苦一年恐怕也未必能有这样的积蓄。
郑齐刚这一天果然如他所说的那样没有走,他一直等到中午李春英的舞厅开门后找到了李文凤。这之后,李文凤受李春英的吩咐,这一天的工作也不干了,换了平日的衣裳,陪着郑齐刚游览城市,他们逛超市,逛公园,看电影,晚上十点多看完电影,俩人又逛到了城市博物馆的广场上。
这个城市的博物馆西侧门面临大道,东面侧门的前边是一片供城市居民休闲的树丛和草坪园林,草坪再向东,傍着园林的边缘,毗连东侧大道有一个人工湖。李文凤和郑齐刚先在湖边坐了一会儿,沿着树丛中间的瓷砖小道,走到了树木遮蔽着的博物馆东侧门,在门外作护栏用的石台上并排着坐了下来。
初秋的夜晚,夜色迷离,月光洒落大地,使人分不清究竟是白天还是夜晚。他们俩人坐在那儿,想起一句什么就问一句什么,声音柔柔的;但是到后来,他们究竟都是说了些什么,还是没说什么,他们自己也记不太清楚,只有时间在飞逝。这之间李文凤想了很多,有一阵子,她甚至很想郑齐刚这会儿能够占有她,这儿是如此的僻静。她抬起眼睛看着郑齐刚,期待的看着他,那期待不是火辣辣的期待,而是给予的期许。郑齐刚也看着李文凤,只是傻傻的笑,不由得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不知不觉之中,月色趋淡天色渐明。郑齐刚和李文凤在石台上坐了六、七个小时,虽然没有清楚的说过什么,却好象已经达成了谅解,达成了理解。感觉到清晨已在眼前,李文凤扶着郑齐刚的胳膊推了推,说:“你就搭早班车回去吧,行吗?”此刻郑齐刚已经很听话,他点了点头,俩人站起来,李文凤趁势塞给郑齐刚一百块钱。郑齐刚收了起来,没有推辞。李文凤扶着郑齐刚的胳膊,他们默默的走出树木的遮蔽,穿过草坪来到马路边上。这之后李文凤便不走了,她背靠在路边的一棵大树下,想要与郑齐刚就此分别。郑齐刚看出了李文凤的意思,站了站,却转身走去,走了几步又回过身来,看见李文凤还站在那里目送着他,他也停了停。李文凤见郑齐刚转回身来,并没有动,只是微微的昂了头等在那儿。郑齐刚也站在原地,许久,他向后退了两步,转过身去,由慢渐快,一直向前,渐渐的走远了。
二
接近中午时分,化工设备厂宽阔的大门内,几辆拖车装载着设备厂为化工厂生产的巨大的化工催化罐正准备出厂。总经理王魁头上带一顶红色安全帽,手上套着白色的帆布工作手套,在一大群中层管理干部的簇拥下,正在作出厂前的最后检查。看见总经理亲自前来,连门卫和一些工人也一起跟着拉拉这里拍拍那里,检查催化罐封得牢不牢。正在这些人忙着的时候,一侧的办公楼里,董事长候希峰慢慢腾腾的走出来,站在了一旁。但是忙着的人并没有人跟董事长打招呼或是来到他身边,王魁看到了候希峰,也忙自己的没有什么反应。候希峰等了一会儿,便拿出手机来给王魁打手机,然后自己返回到楼上去了。
王魁接了候希峰的手机传唤以后,又过了一会儿才迈着他那干练的步子急急忙忙的回到了楼上。候希峰正在王魁的办公室里等他,见到王魁回来,问:
“陈振行马上要过来。怎么办?”
王魁听了昂了昂头,再低下头来皱起眉头问:“你说呢?”
“那就去吧。”候希峰说。又说:“叫上咱们的总工程师。”
王魁说:“也叫上质检科的申利民。”
候希峰说:“你看吧,该叫上谁。”
王魁点了点头,候希峰便自顾的回他自己的办公室去了。
候希峰提到的陈振行应该算是王魁的朋友,通过王魁的介绍候希峰认识了陈振行,知道他开着个小厂子,搞些机械加工和钢构件加工。刚好设备厂每月都有数量不小的配件需要外加工,不巧的是这些活儿原来都有协作厂家,陈振行想揽这些活儿就好象没来由。但是陈振行想拿到设备厂的这些加工活,通过王魁与候希峰来往,一来二去,熟悉了彼此的情况,陈振行便访问到了候希峰的家里。有一天,趁候希峰不在家,陈振行通过候希峰的妻子给候希峰留下了一万块钱。候希峰回家知道后,把钱包了包,第二天上班的时候把钱交给了王魁,只是说:“这样不好”让王魁把钱给陈振行捎回去。王魁当天就把钱给陈振行送了过去,回来对候希峰说:“振行这人,做这样的事也不问问我。他有点下不来台。说你‘董事长年收入十几万,区区这一万块钱,是不是嫌少哇?’”候希峰对人对事向来都是好脾气,听了这话却忍不住突然发了火,说:“放屁!”至此,候希峰与陈振行的关系便告一小段落。但是让候希峰甘拜下风的是陈振行并没有就此罢休,照常去候希峰家里拜访。到后来,候希峰的妻子和儿子也替陈振行说好话,弄得候希峰反而很尴尬,心里想:“这个人真是厚颜无耻。”候希峰心里虽然不愿意和陈振行这样的人来往,但是在陈振行谦恭的人情面前却是被绑架了似的,身不由己的继续着这段不了情。
中午十一点半,一部黑色轿车和一辆豪华商务车停在了城西海天大酒店的门前。陈振行、王魁、候希峰他们一行八人依次走进酒店,来到三楼一个临街的单间内。陈振行做东,王魁安排,大家依次入坐。王魁吩咐跟进来的服务员说:“告诉你们老板,上菜要快。”服务员答应一声返身退出去了。这边,王魁和候希峰分别向陈振行介绍了一下他俩带过来的设备厂的干部们。其实早都熟悉。候希峰带了设备厂的总工程师于鼎文。王魁带了设备厂的质检科科长申利民,生产科科长孙良根,总装车间主任周光烨,供应科科长方坤。
一会儿,服务员倒上茶斟好酒,第一道菜上来,王魁发言,说:“今天振行做东,请我们到这里来坐坐,当然不是白请我们。他的事大家基本都清楚,是关于咱们厂外协件的事,没喝酒以前咱们先说一下。”他一笑,说:“酒后不谈工作,无论说了什么都不算。来,大家先喝茶。”他一边说一边端起茶杯轻轻的呷了一口,说:“申利民先说一下吧。”
质检科长申利民这时候也在喝茶,听了吩咐,说:“好!我说说”。他放了茶杯,说:“最近这段时间,也可以说是很长时间了,咱们厂的外协件跟不上咱们厂子产品质量的提升,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也到那几个地方去看过几次,工艺水平的问题,舍不得投入。有偷工减料的倾向,达不到设计要求。”
“好。”王魁及时的止住了申利民崩堤一般一泄而出的发言,说:“这样咱们就不准备再与他们合作了,由振行这边逐渐的替代他们。你看呢希峰?”他问。
候希峰听了,向他旁边的于鼎文看过去:“你说呢鼎文?”他问。
“这要看技术能力设备能力,这可不是随便什么厂就能替代的呀。”于鼎文看着王魁说。
王魁笑了笑,说:“不好意思,由于种种原因吧,振行那里你没去过。这一点去过的都可以保证。”
于鼎文听了,与候希峰面面相视。
王魁继续说:“这样你们各职能部门该提供图纸的,该敲定合作项的,负责监督、验收的,由振行和你们分别联系,尽早的实施怎么样?”
王魁带来的干部们纷纷点头表态。
“好!”王魁高兴的说。他一边说一边端起了酒杯,说:“那咱们开始喝酒了。”他把酒杯在桌面上一磕表示碰杯,说:“咱们先同干一个。”
听了王魁的提示,大家纷纷举杯喝酒、吃菜。他们共同喝过了几次以后,陈振行站起来,端了酒杯对于鼎文说:“于总,我要和你喝个酒。”然后他又眉飞色舞的问:“你知道为什么吗?”问完以后他又自己回答说:“咱们俩特别有缘,昨天你家贵公子到我家里去了。”
“哦?”于鼎文吃惊的蹙起了眉。
陈振行说:“和另一个男孩去的。不过由此认识了贵公子。”
正在跟别人喝酒的王魁听到陈振行和于鼎文的谈话调侃的说:“不可能有亲家嫌疑。不沾边。”
大家听了王魁的话都笑起来。其实在坐的人,大部分,他们的子女都在上高中的这个阶段,也都是在城西的市立七中上学。因为同单位同区,又有开家长会接触的机会,他们对各自的孩子在校的状况和学习成绩也是有所了解的。这里边,候希峰和于鼎文都是儿子,学习成绩都在下游,并且兼有网瘾青年的嫌疑。王魁和陈振行都是女儿,王魁的女儿学习一般,能够达到中游已经实属不错。这里边,只有陈振行的女儿陈美婕是唯一的学习成绩一流且兼有音乐特长的孩子。
陈振行拿自己的女儿说事情,要和于鼎文喝洒,于鼎文唯唯诺诺,只得就范。
其实呢,于鼎文的儿子于小荣和另一个叫张明伦的男孩到陈振行家里,是给陈振行的女儿陈美婕去送一份参加音乐考试的申请表。为此,于小荣和张明伦走了以后,陈振行还跟他的女儿吵了一架。因为在陈振行这里,他向来瞧不起象候希峰、于鼎文这样靠上天的眷顾坐享其成的有“头面”的人物,他不愿意女儿跟他们那些既低能又自视很高的儿女来往,也一直不愿意女儿在主要的学习之外分散精力去学什么音乐。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陈振行对于一切雅趣,就好象文盲对于书法,不知道是些什么,兴趣、感觉、也自然无从谈起。
陈振行请设备厂的干部们吃的这顿饭,不足一个小时便结束了,其中于鼎文和申利民喝醉了酒,王魁只好派车把他俩送回了家。其他的人没有耽误下午上班,上班点以前便都回到了厂里,各干各的工作去了。
在易粪而食的名利场下,/从那铺展而多的垃圾的缝隙里,/你看到了光灿,/这是金子。/在污染到窒息的酒糟气中,/你感觉到有清风拂过,/心胸为之开阔,/心血为之畅流,/这是你心之向往的开怀而又放心的生活。/这是她的气息!
晨曦渐渐浮现在城市的上空,在城市西边一片不繁华的街区,一辆老旧的柴油农货车“吐吐吐吐”的轰着油门等在十字路口下。它的旁边,一坐三层高的环型营业楼靠街的楼梯上和楼内的环梯上飞奔着一个二十岁的大男孩。他一边飞奔一边万分焦急的呼喊着一个女孩的名字:“文凤!—— 文凤!—— ”渐渐的,这声音由焦灼而悲怆,后来便成了绝望的哀鸣。
昨天晚上,李文凤说好今天早晨要与郑齐刚一起坐村里来送铺盖的车回家,他们已经在他们的姑姑那里说好了这件事:辞去这里的工作后回家再另找工作。可是一觉醒来,郑齐刚却找不到了李文凤。要回村的车在楼下已经等了很久了,当郑齐刚又一次跑下楼梯的时候,开车的同村伯伯郑树田说:“走吧齐刚,你春英姑姑昨晚跟我们说,给文风安排的是专门卖烟卖酒水的干干净净的服务员的工作,文凤不跟你回家了。”郑齐刚听了,瞪起雪红的眼睛喊道:“我不管!我要她跟我一起回去!你们走吧!我一定要找到她!”
李文凤的家在离这个城市几十里的纯农业区里,和李春英同村,本不是亲戚,只是从同姓和乡亲的份上论年龄李文凤称李春英为姑姑。她是李春英主动到她家里务色她来到城里给李春英做帮工的。在家的时候乡亲们都知道李春英在城里开酒店,到了这里,看了李春英的营业场所,李文凤也很吃惊,只是李春英说得明白,她是李春英的贴身亲戚,是姑姑的帮工,是来帮姑姑管理这里的。蒙蒙懂懂之间李文凤迷迷糊糊的留了下来。开始只是在李春英这舞厅兼练歌房的娱乐厅里站站售货柜台,给拿酒拿烟的舞厅小姐们记记帐。后来李春英也让李文凤在门厅里或是门口站站,迎一下来宾。经不住的是她的工钱是日清日结,许多客人纠缠着要她陪,那怕只是在客人一旁坐坐,最多只是给客人倒一杯酒,这一天她获得的工钱就会出人意料的多。有一天,一个据说是什么公司董事长的四十几岁的秃顶的男人,因为被人请,偶尔到这里来玩,遇见了李文凤,后来居然隔三岔五的前来光顾李春英的舞厅,并且留下了他的真实姓名和所在单位。这个人名叫候希峰。每次候希峰来,他都要找李春英,要李文凤到他那里坐一坐,连酒都不要她倒一杯,就上百元的给李文凤小费,并且他走以后李春英又会对李文凤这一天的工资作大幅度的加码。李文凤到这里来一个多月,趁这次本村的郑伯伯来给村里在这个城市打工的人送铺盖和捎带几个休工的人回村,李文凤托他给家里捎回去了三千块钱。这如果是在村里,李文凤辛苦一年恐怕也未必能有这样的积蓄。
郑齐刚这一天果然如他所说的那样没有走,他一直等到中午李春英的舞厅开门后找到了李文凤。这之后,李文凤受李春英的吩咐,这一天的工作也不干了,换了平日的衣裳,陪着郑齐刚游览城市,他们逛超市,逛公园,看电影,晚上十点多看完电影,俩人又逛到了城市博物馆的广场上。
这个城市的博物馆西侧门面临大道,东面侧门的前边是一片供城市居民休闲的树丛和草坪园林,草坪再向东,傍着园林的边缘,毗连东侧大道有一个人工湖。李文凤和郑齐刚先在湖边坐了一会儿,沿着树丛中间的瓷砖小道,走到了树木遮蔽着的博物馆东侧门,在门外作护栏用的石台上并排着坐了下来。
初秋的夜晚,夜色迷离,月光洒落大地,使人分不清究竟是白天还是夜晚。他们俩人坐在那儿,想起一句什么就问一句什么,声音柔柔的;但是到后来,他们究竟都是说了些什么,还是没说什么,他们自己也记不太清楚,只有时间在飞逝。这之间李文凤想了很多,有一阵子,她甚至很想郑齐刚这会儿能够占有她,这儿是如此的僻静。她抬起眼睛看着郑齐刚,期待的看着他,那期待不是火辣辣的期待,而是给予的期许。郑齐刚也看着李文凤,只是傻傻的笑,不由得轻轻的叹了一口气。
不知不觉之中,月色趋淡天色渐明。郑齐刚和李文凤在石台上坐了六、七个小时,虽然没有清楚的说过什么,却好象已经达成了谅解,达成了理解。感觉到清晨已在眼前,李文凤扶着郑齐刚的胳膊推了推,说:“你就搭早班车回去吧,行吗?”此刻郑齐刚已经很听话,他点了点头,俩人站起来,李文凤趁势塞给郑齐刚一百块钱。郑齐刚收了起来,没有推辞。李文凤扶着郑齐刚的胳膊,他们默默的走出树木的遮蔽,穿过草坪来到马路边上。这之后李文凤便不走了,她背靠在路边的一棵大树下,想要与郑齐刚就此分别。郑齐刚看出了李文凤的意思,站了站,却转身走去,走了几步又回过身来,看见李文凤还站在那里目送着他,他也停了停。李文凤见郑齐刚转回身来,并没有动,只是微微的昂了头等在那儿。郑齐刚也站在原地,许久,他向后退了两步,转过身去,由慢渐快,一直向前,渐渐的走远了。
二
接近中午时分,化工设备厂宽阔的大门内,几辆拖车装载着设备厂为化工厂生产的巨大的化工催化罐正准备出厂。总经理王魁头上带一顶红色安全帽,手上套着白色的帆布工作手套,在一大群中层管理干部的簇拥下,正在作出厂前的最后检查。看见总经理亲自前来,连门卫和一些工人也一起跟着拉拉这里拍拍那里,检查催化罐封得牢不牢。正在这些人忙着的时候,一侧的办公楼里,董事长候希峰慢慢腾腾的走出来,站在了一旁。但是忙着的人并没有人跟董事长打招呼或是来到他身边,王魁看到了候希峰,也忙自己的没有什么反应。候希峰等了一会儿,便拿出手机来给王魁打手机,然后自己返回到楼上去了。
王魁接了候希峰的手机传唤以后,又过了一会儿才迈着他那干练的步子急急忙忙的回到了楼上。候希峰正在王魁的办公室里等他,见到王魁回来,问:
“陈振行马上要过来。怎么办?”
王魁听了昂了昂头,再低下头来皱起眉头问:“你说呢?”
“那就去吧。”候希峰说。又说:“叫上咱们的总工程师。”
王魁说:“也叫上质检科的申利民。”
候希峰说:“你看吧,该叫上谁。”
王魁点了点头,候希峰便自顾的回他自己的办公室去了。
候希峰提到的陈振行应该算是王魁的朋友,通过王魁的介绍候希峰认识了陈振行,知道他开着个小厂子,搞些机械加工和钢构件加工。刚好设备厂每月都有数量不小的配件需要外加工,不巧的是这些活儿原来都有协作厂家,陈振行想揽这些活儿就好象没来由。但是陈振行想拿到设备厂的这些加工活,通过王魁与候希峰来往,一来二去,熟悉了彼此的情况,陈振行便访问到了候希峰的家里。有一天,趁候希峰不在家,陈振行通过候希峰的妻子给候希峰留下了一万块钱。候希峰回家知道后,把钱包了包,第二天上班的时候把钱交给了王魁,只是说:“这样不好”让王魁把钱给陈振行捎回去。王魁当天就把钱给陈振行送了过去,回来对候希峰说:“振行这人,做这样的事也不问问我。他有点下不来台。说你‘董事长年收入十几万,区区这一万块钱,是不是嫌少哇?’”候希峰对人对事向来都是好脾气,听了这话却忍不住突然发了火,说:“放屁!”至此,候希峰与陈振行的关系便告一小段落。但是让候希峰甘拜下风的是陈振行并没有就此罢休,照常去候希峰家里拜访。到后来,候希峰的妻子和儿子也替陈振行说好话,弄得候希峰反而很尴尬,心里想:“这个人真是厚颜无耻。”候希峰心里虽然不愿意和陈振行这样的人来往,但是在陈振行谦恭的人情面前却是被绑架了似的,身不由己的继续着这段不了情。
中午十一点半,一部黑色轿车和一辆豪华商务车停在了城西海天大酒店的门前。陈振行、王魁、候希峰他们一行八人依次走进酒店,来到三楼一个临街的单间内。陈振行做东,王魁安排,大家依次入坐。王魁吩咐跟进来的服务员说:“告诉你们老板,上菜要快。”服务员答应一声返身退出去了。这边,王魁和候希峰分别向陈振行介绍了一下他俩带过来的设备厂的干部们。其实早都熟悉。候希峰带了设备厂的总工程师于鼎文。王魁带了设备厂的质检科科长申利民,生产科科长孙良根,总装车间主任周光烨,供应科科长方坤。
一会儿,服务员倒上茶斟好酒,第一道菜上来,王魁发言,说:“今天振行做东,请我们到这里来坐坐,当然不是白请我们。他的事大家基本都清楚,是关于咱们厂外协件的事,没喝酒以前咱们先说一下。”他一笑,说:“酒后不谈工作,无论说了什么都不算。来,大家先喝茶。”他一边说一边端起茶杯轻轻的呷了一口,说:“申利民先说一下吧。”
质检科长申利民这时候也在喝茶,听了吩咐,说:“好!我说说”。他放了茶杯,说:“最近这段时间,也可以说是很长时间了,咱们厂的外协件跟不上咱们厂子产品质量的提升,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也到那几个地方去看过几次,工艺水平的问题,舍不得投入。有偷工减料的倾向,达不到设计要求。”
“好。”王魁及时的止住了申利民崩堤一般一泄而出的发言,说:“这样咱们就不准备再与他们合作了,由振行这边逐渐的替代他们。你看呢希峰?”他问。
候希峰听了,向他旁边的于鼎文看过去:“你说呢鼎文?”他问。
“这要看技术能力设备能力,这可不是随便什么厂就能替代的呀。”于鼎文看着王魁说。
王魁笑了笑,说:“不好意思,由于种种原因吧,振行那里你没去过。这一点去过的都可以保证。”
于鼎文听了,与候希峰面面相视。
王魁继续说:“这样你们各职能部门该提供图纸的,该敲定合作项的,负责监督、验收的,由振行和你们分别联系,尽早的实施怎么样?”
王魁带来的干部们纷纷点头表态。
“好!”王魁高兴的说。他一边说一边端起了酒杯,说:“那咱们开始喝酒了。”他把酒杯在桌面上一磕表示碰杯,说:“咱们先同干一个。”
听了王魁的提示,大家纷纷举杯喝酒、吃菜。他们共同喝过了几次以后,陈振行站起来,端了酒杯对于鼎文说:“于总,我要和你喝个酒。”然后他又眉飞色舞的问:“你知道为什么吗?”问完以后他又自己回答说:“咱们俩特别有缘,昨天你家贵公子到我家里去了。”
“哦?”于鼎文吃惊的蹙起了眉。
陈振行说:“和另一个男孩去的。不过由此认识了贵公子。”
正在跟别人喝酒的王魁听到陈振行和于鼎文的谈话调侃的说:“不可能有亲家嫌疑。不沾边。”
大家听了王魁的话都笑起来。其实在坐的人,大部分,他们的子女都在上高中的这个阶段,也都是在城西的市立七中上学。因为同单位同区,又有开家长会接触的机会,他们对各自的孩子在校的状况和学习成绩也是有所了解的。这里边,候希峰和于鼎文都是儿子,学习成绩都在下游,并且兼有网瘾青年的嫌疑。王魁和陈振行都是女儿,王魁的女儿学习一般,能够达到中游已经实属不错。这里边,只有陈振行的女儿陈美婕是唯一的学习成绩一流且兼有音乐特长的孩子。
陈振行拿自己的女儿说事情,要和于鼎文喝洒,于鼎文唯唯诺诺,只得就范。
其实呢,于鼎文的儿子于小荣和另一个叫张明伦的男孩到陈振行家里,是给陈振行的女儿陈美婕去送一份参加音乐考试的申请表。为此,于小荣和张明伦走了以后,陈振行还跟他的女儿吵了一架。因为在陈振行这里,他向来瞧不起象候希峰、于鼎文这样靠上天的眷顾坐享其成的有“头面”的人物,他不愿意女儿跟他们那些既低能又自视很高的儿女来往,也一直不愿意女儿在主要的学习之外分散精力去学什么音乐。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陈振行对于一切雅趣,就好象文盲对于书法,不知道是些什么,兴趣、感觉、也自然无从谈起。
陈振行请设备厂的干部们吃的这顿饭,不足一个小时便结束了,其中于鼎文和申利民喝醉了酒,王魁只好派车把他俩送回了家。其他的人没有耽误下午上班,上班点以前便都回到了厂里,各干各的工作去了。
在易粪而食的名利场下,/从那铺展而多的垃圾的缝隙里,/你看到了光灿,/这是金子。/在污染到窒息的酒糟气中,/你感觉到有清风拂过,/心胸为之开阔,/心血为之畅流,/这是你心之向往的开怀而又放心的生活。/这是她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