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34
这是一个秋日飘雨的黄昏,风飒飒,雨潇潇,街灯次第亮起,被秋雨润湿的街道泛着柔和的亮光。街道上行人很少,德权下乡回来直接向家中走去。清新的空气,柔和的黄昏美景,使德权自然想起前尘往事。当他与妻子的初恋爱情成为如烟的往事时,儿子已成家立业,亲情已变成生命中至上的存在。它虽没有了太多烂漫的春花,但看着眼前这一片安静纯净的秋色秋景,德权忽然感受到生命变得更加厚重和深沉。经管走过的路风雨不断,但纵观人生之路,收获的硕果充满了甘甜与喜悦,永远做不完的秋之梦啊……
德权刚走进屋子,就听到厨房传出叮叮当当的切菜声,妻子正在做晚饭。他坐到沙发摘下眼镜,习惯地拿起茶几一边的小木梳,梳理着他那发际稍高的背头,想解除一天的疲劳。手机铃声忽然响起,德权掏出手机一看,电话是儿子晓明打来的。晓明说他们已入住新房,请老爸老妈过去视察。
德权带着笑呵呵的模样与儿子足足聊了5分钟,又赶紧去了伙房,把儿子的邀请告诉了做饭的妻子珺琳,夫妻俩相对一笑,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们心中清楚。
“老姜,咱们总算省心了。”珺琳望着丈夫,长舒了一口气。
“是啊!这么多年你吃了不少苦,儿子总算有了房子。”德权感慨不已,他仿佛才发现爱美的妻子头上白发又增了许多,对珺琳道:“人生苦多,岁月无情啊!
珺琳见丈夫有些激动,柔情地说:“吃点苦怕什么,只要孩子们日子过得好。”
德权点点头,征求妻子意见:“珺琳,儿子请我们,啥时候过去?”
珺琳笑着说道:“啥时变得虚伪起来?你决定好了。”
经妻子这一说,德权倒有些拿不定主意,相儒以沫30多年,夫妻俩总是相敬如宾。他心里话,这回就让老婆做决定吧。他遂笑道:“儿子是你生的,还是你决定吧。”
“今天是啥日子,我怎么忘了?”珺琳故意迷惑的样子望着丈夫,俩人都笑了。
接受儿子邀请,德权与珺琳千里迢迢来到这座南方大都市。一百几十万元的一套住宅楼,装饰新潮,比德权在家的老楼房漂亮多了。
住在儿子家里的那天晚上,珺琳很兴奋,已经到了子夜时分,她仍没一点睡意。给丈夫讲了好多好多的话。她从孩子上中学开始说起,把家庭的支出讲得如记流水账一样。德权听妻子一一道来,非常惊讶!发现她竟有这么好的记忆。他这个大男人为家庭究竟做了多少贡献,实在不敢与妻子相比。黑黑的屋子里,德权忽然感觉眼睛有些湿润,妻子为儿子、为丈夫、为家庭从不言苦,不言累。德权抚摸着她消瘦的肩膀,一股沉甸甸的酸涩涌到喉咙,心里充满了对妻子的愧疚 。
夜已经深了,妻子悄然入睡。听着她轻轻地呼吸声,德权毫无睡意。回忆往事,妻子一直照顾着全家人的起居生活,父母、妹妹、儿子,妻子都没少牵挂。儿子上大学离家时,她甚至流了眼泪。转眼间,儿子已经成家立业,这就是人生,一代代走过来后,留下的只是那历史痕迹。人人清楚,子女不可能与父母生活下去,可父母的心却永远寄托在子女身上。他们倾其所能,倾其所有,还总是感觉给予子女的太少,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恐怕就这么慢慢来的啊!父母从不考虑在子女身上得到多少回报,想要的只是子女的一片孝心。当他们颤颤巍巍地迈步,一个个老态龙钟时,不知子女是否有这份回报的情思?那一晚,德权想了许多、许多……
转眼间,又一年过去了。2011年春节后的一个晚上,珺琳突然接到儿子晓明的电话,电话里他告诉母亲,媳妇林萍怀孕了。珺琳乍一听,心中对儿媳常不给家里打电话的一点小小怨气,立刻化为乌有。她高兴地都不知在电话里给儿子媳妇说什么。接完电话,她就告诉德权:“老头子,儿媳妇怀孕了。”
正在关注看电视剧的德权没听清妻子说什么,遂问道:“接谁的电话?看把你乐的。”见妻子满脸的喜悦,他有些迷惑。
“儿媳妇怀孕了,晓明打来的电话。”张珺琳还沉浸在欢喜之中,“你就要当爷爷了!”
德权赶紧关闭电视的音响,急忙问道:“你说什么?我当爷爷了?”
“冒什么傻,你不高兴啊?”珺琳望着丈夫的样子笑了。
“谁说我不高兴啊?我是叫你悠着点。”德权一副乐滋滋的模样,心里话,当爷爷了,老了!他静静地看了妻子一大会。
“看我干什么,又不说话?”珺琳望着突然沉默不语的丈夫,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
“老婆,前几天,母亲还打电话问这事呢,她说老爷子非常牵挂。在以后的日子里,咱们恐怕又多了一项工作。”
“这有什么担心的,你到教育局帮我办理退休手续,孙子生下我去带。”
德权玩笑道:“那我怎么办啊!你放心吗?”
珺琳嗔怪道:“你是孩子啊?我不放心。”
德权哈哈哈笑了起来,这开心的笑声从夜晚的房间飞出……
没过几天,晓明又给妈妈打来电话,说林萍妊娠反应比较强烈,一吃就吐,他很担心。去医院做了检查,妇科医生说这是正常现象。
听儿子如是说,珺琳有些不放心,她想请假过去,亲自照顾儿媳饮食起居。中午吃饭时,珺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丈夫。
“老头子,我想过去照顾媳妇一段时间,你看行吗?”她想听听丈夫的意见。
“我不行又能咋样啊!如今生孩子都这样,一个个的好像在生小皇帝。”德权望着妻子苦笑了一下,“放心去吧,我还能照顾自己。”
他心里清楚,妻子并不愿离他而去,可谁又要你喜欢当爷爷奶奶呢!
珺琳离家的头一天,她从家里的瓶瓶罐罐到姜德权的饮食起居,叮嘱丈夫的话语也不知烦了几遍,德权感觉听得耳朵都快生茧子了,可这就是老伴啊。
“我说老婆,你怎么这样不放心,难道你真当我小孩不成?”德权还想继续说话,忽然发现妻子眼里含着泪花,他不由得一愣:“你看看,不让你去,你急着要去,家还没离开,就婆婆妈妈的。”其实,德权感觉自己也快坚持不住了,嗓子里忽然涌上一股酸涩,他赶忙喝了口水,又使劲咳嗽了一声,已经激动的情绪才有所缓解,决不能让妻子看出什么。生活中的依赖早已成习惯,现在她要离开家很长一段时间,依恋之情在德权心里不由而生,好长时间没这种感觉了,离不开的夫妻之道啊!
女人的第一感觉使珺琳清楚,德权心里并不好受,吃午饭时,她给丈夫碗里夹了一筷子菜,温柔地问道:“老头子,我离开家几个月时间,你想我吗?”
德权扑哧一下乐了:“都老夫老妻的,想你干啥!”他明明言不由衷。
珺琳却当了真:“你这个老姜头,这么多年我白伺候你了?”
德权被妻子认真地表白惹得哈哈大笑:“我说老婆子,今天咋这样在乎我?”
珺琳被丈夫问得不好意思起来:“谁在乎你,臭美去吧……”
珺琳过去照顾儿媳整整2个月了。儿媳林萍给老公公姜德权打来问好的电话,说婆婆对她很好,爸爸在家辛苦了。德权听着顺耳,可儿媳不给老公公回话的空隙,又提出新的要求,让婆婆再照顾她一段时间。德权手拿电话足足愣了不下10秒钟,不答应能成吗?现在的青年人啊!无奈的德权只能独自苦笑。
光阴如梭,国庆节长假,德权与多个同事随旅行社团在外地游玩。晚上,妻子打来电话告诉丈夫,儿媳妇生下一小千金,妻子的高兴从电话声里能听得出来,老姜家又一代人出生了!
德权忽然觉得自己老了,辈分又长了一级,他的父母也变成太爷爷太奶奶,四世同堂的欢乐场景将会很快呈现在面前。德权的心忽然敞亮起来,除了血缘关系与随之带来的人间亲情,还想得到什么?父母,子女,子女,父母,人类生生不息,繁衍不断,能够牢固维系人们安定生活的不就是婚姻与血缘所形成的关系嘛!它还进而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德权爱自己的家,更爱自己的孩子们。妻子电话里问姜德权啥时间回家,她说除了伺候儿媳妇坐月子,还要张罗庆贺宝贝孙女满月之喜,忙得不可开交。德权玩笑道:“这还是哪里的事情,你是不是喜欢小孙女昏了头,急什么呀?”妻子继续在电话里唠叨,姜德权都无法招架了。
“我说老婆,你这么长时间的打长途,不怕电话费啊?”德权说这句话才制止了电话那头的叨叨。哎,人上了年纪可能就这样。他慢慢关闭手机通话键。
在家的亲戚朋友知道晓明媳妇生孩子后,都给德权发来贺喜的短信,说老姜家又添了一朵金花。德权看着一条条短信,沉浸在无限的欣慰与回忆当中。
儿媳生下宝贝孙女,还真不容易。她怀孕期间,珺琳来回往返,吃了很多苦头。妻子不能做小轿车,德权记得他一次出差,顺便把妻子带到省城再坐火车。这本来是好事,谁知她坐车后还不过百公里就晕车了,一路呕吐好几次。她在车里昏昏欲睡,德权一路操心,仿佛比老婆还痛苦。德权当时想,也不知儿子媳妇能知道父母路途的辛苦。事实上,这些苦苦也是做父母的自愿找来,又何必抱怨子女。
德权现在已经是名符其实的爷爷。一家人好长时间没在一起了,孙女生下后,他才有了向单位请假过去的理由,天伦之乐吗!
一个月后,姜家的老少爷们,婶子大妈听说德权和珺琳看儿子媳妇已经回来,你来他往的到德权母亲李兰芝家问这问那,打问消息。当了太奶奶的李兰芝很高兴。尽管这几天姜广泰身体不适,碍于面子,她仍陪着亲戚与近邻们闲谈。一天晚饭,李兰芝给老伴做了他最爱吃的青菜素面条,姜广泰没吃几口,就放下饭碗,说没胃口。李兰芝起了疑心,这不是他最爱吃的饭吗?便给儿子打去电话,说他父亲最近身体不大好,有时间过来看看。德权问母亲,父亲身体不舒适多长时间?李兰芝说就是老病,回家给老人鼓鼓劲就可以的,不要担心。李兰芝这样说是为了不让儿子揪心,哪知姜德权一个晚上都没睡好,第二天不到9点钟就赶到老家。德权在街门外拉着门环敲了几下,里面没反应,又喊道:“妈,你怎么还没把街门开?”
李兰芝从后院进来听见儿子的声音,赶紧放下喂鸡的小盆,给德权开门,她没想到儿子这么早就来。连街门还没打开就对站在门外的德权说话了:“我以为你下午到,早上起来,我还没出门呢,门闩一直插着。”
“妈,你先把门打开再说吧!”德权心里发笑,母亲的确老了。
“这孩子,就给你开呢!”李兰芝抽掉了门闩。
“妈,爹没啥事吧?”德权进门就问母亲,“昨晚您打电话后,我挺着急,知道您不随便打电话的。”
“你进去看看吧,他昨晚老是咳嗽,还说心里难受。”李兰芝见到儿子心里踏实了许多,随德权一同进了屋。
半躺在炕上休息的姜广泰听到儿子的说话声,突然来了精神,德权到屋里时,姜广泰已经坐了起来。每每听到儿子声音,他都这样,人老了,天天盼望看到子女。躺在屋里的姜广泰这段时间最爱听《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时不时让老伴给他放碟盘,而且一听就老泪纵痕,李兰芝也跟着难受。
“爹,您究竟哪里不舒服?”德权问过父亲后,坐到炕沿边上。
“都老病了,也没什么大碍。”姜广泰说话的底气明显不足。
“我们干脆到医院再住一阵子吧?”德权征求父亲的意见。
“花那闲钱干啥?都快80岁的人了,医院我早已住够。这次,你们谁都不要再劝我。”姜广泰从来都固执,两个女儿来看他,也如此说。
“爹,我看您呼吸都困难,还是去医院好,少受点罪。”德权依然坚持。
“我就家里养着吧,有你妈妈伺候着哩。”姜广泰长长出了一口气,不知他心里又想什么。
“爹,今年春节,晓明和媳妇要带上孩子来老家过年。”
“德权,爹知道你的心思,人这一生就这样,不可能啥事都顺着你的心思,我知足了。”
“爹,你说啥话?现在社会好,您应该好好活着。我回来时,晓明还一再要我转告您保重身体呢!”
“宝宝健健康康就好,我虽没见重孙女的面,但知道老姜家已经有了第四代人。晓明能惦记爷爷,我很高兴。”姜广泰说话多少有些伤感,毕竟又一代人出生了,他能不盼望见面嘛。
“爹,还是听我的话,去医院吧!权当为了您孙子的心愿。”德权说话充满情感,尽管父亲不好劝说,他还是要努力。
“德权,你再不要劝了,我知道你的孝心,还是把晓明的电话拨通吧,我想和孩子说几句话。”
无奈的德权同意了老人最简单的要求,他掏出手机调大音量后,拨出了晓明的电话。时髦的音乐响起,未过5秒钟,晓明电话通了:“爸爸,您好!怎么现在给儿子打电话?”
“现在不能通话吗,谁规定的?”德权和儿子开了句玩笑。
“不是,我是说您从来没在这时间打过电话,谁敢给您规定时间嘛!”手机里传来晓明的笑声。
父子俩通话,常伴着一丁点的玩笑,这已是长时间养成的习惯,德权与儿子总是亲热。姜广泰老人也听到了孙子的声音,脸上露出了笑容。
“晓明,爷爷要和你说话。”德权把手机递给父亲后,仍坐在炕沿边上。姜广泰有点激动,还没听到孙子回话,先开口了:“晓明,听到爷爷说话没有啊?”
“爷爷好,我听着呢,您讲。”手机里晓明的声音很大,全屋子都能听得清楚。
“晓明,宝宝乖吧,爷爷可能见不上她了。”姜广泰眼角渗出泪水,皱褶的脸上却仍带着笑意。
“爷爷,您说什么呢?一定要好好保重身体,过春节,我和林萍带上孩子去看您。”
“你有这份孝心就成了,宝宝还小,好好带着吧,爷爷在家等着你们。”老人眼角的一颗泪珠已从脸颊滚落,他心里肯定是一种遗憾的期盼。
“爷爷,千万等着我们啊!”
“晓明,爷爷再没啥说的,你和林萍好好工作吧。”姜广泰嘴里这样说,却仍把手机紧紧贴在耳朵上……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德权刚走进屋子,就听到厨房传出叮叮当当的切菜声,妻子正在做晚饭。他坐到沙发摘下眼镜,习惯地拿起茶几一边的小木梳,梳理着他那发际稍高的背头,想解除一天的疲劳。手机铃声忽然响起,德权掏出手机一看,电话是儿子晓明打来的。晓明说他们已入住新房,请老爸老妈过去视察。
德权带着笑呵呵的模样与儿子足足聊了5分钟,又赶紧去了伙房,把儿子的邀请告诉了做饭的妻子珺琳,夫妻俩相对一笑,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们心中清楚。
“老姜,咱们总算省心了。”珺琳望着丈夫,长舒了一口气。
“是啊!这么多年你吃了不少苦,儿子总算有了房子。”德权感慨不已,他仿佛才发现爱美的妻子头上白发又增了许多,对珺琳道:“人生苦多,岁月无情啊!
珺琳见丈夫有些激动,柔情地说:“吃点苦怕什么,只要孩子们日子过得好。”
德权点点头,征求妻子意见:“珺琳,儿子请我们,啥时候过去?”
珺琳笑着说道:“啥时变得虚伪起来?你决定好了。”
经妻子这一说,德权倒有些拿不定主意,相儒以沫30多年,夫妻俩总是相敬如宾。他心里话,这回就让老婆做决定吧。他遂笑道:“儿子是你生的,还是你决定吧。”
“今天是啥日子,我怎么忘了?”珺琳故意迷惑的样子望着丈夫,俩人都笑了。
接受儿子邀请,德权与珺琳千里迢迢来到这座南方大都市。一百几十万元的一套住宅楼,装饰新潮,比德权在家的老楼房漂亮多了。
住在儿子家里的那天晚上,珺琳很兴奋,已经到了子夜时分,她仍没一点睡意。给丈夫讲了好多好多的话。她从孩子上中学开始说起,把家庭的支出讲得如记流水账一样。德权听妻子一一道来,非常惊讶!发现她竟有这么好的记忆。他这个大男人为家庭究竟做了多少贡献,实在不敢与妻子相比。黑黑的屋子里,德权忽然感觉眼睛有些湿润,妻子为儿子、为丈夫、为家庭从不言苦,不言累。德权抚摸着她消瘦的肩膀,一股沉甸甸的酸涩涌到喉咙,心里充满了对妻子的愧疚 。
夜已经深了,妻子悄然入睡。听着她轻轻地呼吸声,德权毫无睡意。回忆往事,妻子一直照顾着全家人的起居生活,父母、妹妹、儿子,妻子都没少牵挂。儿子上大学离家时,她甚至流了眼泪。转眼间,儿子已经成家立业,这就是人生,一代代走过来后,留下的只是那历史痕迹。人人清楚,子女不可能与父母生活下去,可父母的心却永远寄托在子女身上。他们倾其所能,倾其所有,还总是感觉给予子女的太少,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恐怕就这么慢慢来的啊!父母从不考虑在子女身上得到多少回报,想要的只是子女的一片孝心。当他们颤颤巍巍地迈步,一个个老态龙钟时,不知子女是否有这份回报的情思?那一晚,德权想了许多、许多……
转眼间,又一年过去了。2011年春节后的一个晚上,珺琳突然接到儿子晓明的电话,电话里他告诉母亲,媳妇林萍怀孕了。珺琳乍一听,心中对儿媳常不给家里打电话的一点小小怨气,立刻化为乌有。她高兴地都不知在电话里给儿子媳妇说什么。接完电话,她就告诉德权:“老头子,儿媳妇怀孕了。”
正在关注看电视剧的德权没听清妻子说什么,遂问道:“接谁的电话?看把你乐的。”见妻子满脸的喜悦,他有些迷惑。
“儿媳妇怀孕了,晓明打来的电话。”张珺琳还沉浸在欢喜之中,“你就要当爷爷了!”
德权赶紧关闭电视的音响,急忙问道:“你说什么?我当爷爷了?”
“冒什么傻,你不高兴啊?”珺琳望着丈夫的样子笑了。
“谁说我不高兴啊?我是叫你悠着点。”德权一副乐滋滋的模样,心里话,当爷爷了,老了!他静静地看了妻子一大会。
“看我干什么,又不说话?”珺琳望着突然沉默不语的丈夫,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
“老婆,前几天,母亲还打电话问这事呢,她说老爷子非常牵挂。在以后的日子里,咱们恐怕又多了一项工作。”
“这有什么担心的,你到教育局帮我办理退休手续,孙子生下我去带。”
德权玩笑道:“那我怎么办啊!你放心吗?”
珺琳嗔怪道:“你是孩子啊?我不放心。”
德权哈哈哈笑了起来,这开心的笑声从夜晚的房间飞出……
没过几天,晓明又给妈妈打来电话,说林萍妊娠反应比较强烈,一吃就吐,他很担心。去医院做了检查,妇科医生说这是正常现象。
听儿子如是说,珺琳有些不放心,她想请假过去,亲自照顾儿媳饮食起居。中午吃饭时,珺琳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丈夫。
“老头子,我想过去照顾媳妇一段时间,你看行吗?”她想听听丈夫的意见。
“我不行又能咋样啊!如今生孩子都这样,一个个的好像在生小皇帝。”德权望着妻子苦笑了一下,“放心去吧,我还能照顾自己。”
他心里清楚,妻子并不愿离他而去,可谁又要你喜欢当爷爷奶奶呢!
珺琳离家的头一天,她从家里的瓶瓶罐罐到姜德权的饮食起居,叮嘱丈夫的话语也不知烦了几遍,德权感觉听得耳朵都快生茧子了,可这就是老伴啊。
“我说老婆,你怎么这样不放心,难道你真当我小孩不成?”德权还想继续说话,忽然发现妻子眼里含着泪花,他不由得一愣:“你看看,不让你去,你急着要去,家还没离开,就婆婆妈妈的。”其实,德权感觉自己也快坚持不住了,嗓子里忽然涌上一股酸涩,他赶忙喝了口水,又使劲咳嗽了一声,已经激动的情绪才有所缓解,决不能让妻子看出什么。生活中的依赖早已成习惯,现在她要离开家很长一段时间,依恋之情在德权心里不由而生,好长时间没这种感觉了,离不开的夫妻之道啊!
女人的第一感觉使珺琳清楚,德权心里并不好受,吃午饭时,她给丈夫碗里夹了一筷子菜,温柔地问道:“老头子,我离开家几个月时间,你想我吗?”
德权扑哧一下乐了:“都老夫老妻的,想你干啥!”他明明言不由衷。
珺琳却当了真:“你这个老姜头,这么多年我白伺候你了?”
德权被妻子认真地表白惹得哈哈大笑:“我说老婆子,今天咋这样在乎我?”
珺琳被丈夫问得不好意思起来:“谁在乎你,臭美去吧……”
珺琳过去照顾儿媳整整2个月了。儿媳林萍给老公公姜德权打来问好的电话,说婆婆对她很好,爸爸在家辛苦了。德权听着顺耳,可儿媳不给老公公回话的空隙,又提出新的要求,让婆婆再照顾她一段时间。德权手拿电话足足愣了不下10秒钟,不答应能成吗?现在的青年人啊!无奈的德权只能独自苦笑。
光阴如梭,国庆节长假,德权与多个同事随旅行社团在外地游玩。晚上,妻子打来电话告诉丈夫,儿媳妇生下一小千金,妻子的高兴从电话声里能听得出来,老姜家又一代人出生了!
德权忽然觉得自己老了,辈分又长了一级,他的父母也变成太爷爷太奶奶,四世同堂的欢乐场景将会很快呈现在面前。德权的心忽然敞亮起来,除了血缘关系与随之带来的人间亲情,还想得到什么?父母,子女,子女,父母,人类生生不息,繁衍不断,能够牢固维系人们安定生活的不就是婚姻与血缘所形成的关系嘛!它还进而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德权爱自己的家,更爱自己的孩子们。妻子电话里问姜德权啥时间回家,她说除了伺候儿媳妇坐月子,还要张罗庆贺宝贝孙女满月之喜,忙得不可开交。德权玩笑道:“这还是哪里的事情,你是不是喜欢小孙女昏了头,急什么呀?”妻子继续在电话里唠叨,姜德权都无法招架了。
“我说老婆,你这么长时间的打长途,不怕电话费啊?”德权说这句话才制止了电话那头的叨叨。哎,人上了年纪可能就这样。他慢慢关闭手机通话键。
在家的亲戚朋友知道晓明媳妇生孩子后,都给德权发来贺喜的短信,说老姜家又添了一朵金花。德权看着一条条短信,沉浸在无限的欣慰与回忆当中。
儿媳生下宝贝孙女,还真不容易。她怀孕期间,珺琳来回往返,吃了很多苦头。妻子不能做小轿车,德权记得他一次出差,顺便把妻子带到省城再坐火车。这本来是好事,谁知她坐车后还不过百公里就晕车了,一路呕吐好几次。她在车里昏昏欲睡,德权一路操心,仿佛比老婆还痛苦。德权当时想,也不知儿子媳妇能知道父母路途的辛苦。事实上,这些苦苦也是做父母的自愿找来,又何必抱怨子女。
德权现在已经是名符其实的爷爷。一家人好长时间没在一起了,孙女生下后,他才有了向单位请假过去的理由,天伦之乐吗!
一个月后,姜家的老少爷们,婶子大妈听说德权和珺琳看儿子媳妇已经回来,你来他往的到德权母亲李兰芝家问这问那,打问消息。当了太奶奶的李兰芝很高兴。尽管这几天姜广泰身体不适,碍于面子,她仍陪着亲戚与近邻们闲谈。一天晚饭,李兰芝给老伴做了他最爱吃的青菜素面条,姜广泰没吃几口,就放下饭碗,说没胃口。李兰芝起了疑心,这不是他最爱吃的饭吗?便给儿子打去电话,说他父亲最近身体不大好,有时间过来看看。德权问母亲,父亲身体不舒适多长时间?李兰芝说就是老病,回家给老人鼓鼓劲就可以的,不要担心。李兰芝这样说是为了不让儿子揪心,哪知姜德权一个晚上都没睡好,第二天不到9点钟就赶到老家。德权在街门外拉着门环敲了几下,里面没反应,又喊道:“妈,你怎么还没把街门开?”
李兰芝从后院进来听见儿子的声音,赶紧放下喂鸡的小盆,给德权开门,她没想到儿子这么早就来。连街门还没打开就对站在门外的德权说话了:“我以为你下午到,早上起来,我还没出门呢,门闩一直插着。”
“妈,你先把门打开再说吧!”德权心里发笑,母亲的确老了。
“这孩子,就给你开呢!”李兰芝抽掉了门闩。
“妈,爹没啥事吧?”德权进门就问母亲,“昨晚您打电话后,我挺着急,知道您不随便打电话的。”
“你进去看看吧,他昨晚老是咳嗽,还说心里难受。”李兰芝见到儿子心里踏实了许多,随德权一同进了屋。
半躺在炕上休息的姜广泰听到儿子的说话声,突然来了精神,德权到屋里时,姜广泰已经坐了起来。每每听到儿子声音,他都这样,人老了,天天盼望看到子女。躺在屋里的姜广泰这段时间最爱听《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时不时让老伴给他放碟盘,而且一听就老泪纵痕,李兰芝也跟着难受。
“爹,您究竟哪里不舒服?”德权问过父亲后,坐到炕沿边上。
“都老病了,也没什么大碍。”姜广泰说话的底气明显不足。
“我们干脆到医院再住一阵子吧?”德权征求父亲的意见。
“花那闲钱干啥?都快80岁的人了,医院我早已住够。这次,你们谁都不要再劝我。”姜广泰从来都固执,两个女儿来看他,也如此说。
“爹,我看您呼吸都困难,还是去医院好,少受点罪。”德权依然坚持。
“我就家里养着吧,有你妈妈伺候着哩。”姜广泰长长出了一口气,不知他心里又想什么。
“爹,今年春节,晓明和媳妇要带上孩子来老家过年。”
“德权,爹知道你的心思,人这一生就这样,不可能啥事都顺着你的心思,我知足了。”
“爹,你说啥话?现在社会好,您应该好好活着。我回来时,晓明还一再要我转告您保重身体呢!”
“宝宝健健康康就好,我虽没见重孙女的面,但知道老姜家已经有了第四代人。晓明能惦记爷爷,我很高兴。”姜广泰说话多少有些伤感,毕竟又一代人出生了,他能不盼望见面嘛。
“爹,还是听我的话,去医院吧!权当为了您孙子的心愿。”德权说话充满情感,尽管父亲不好劝说,他还是要努力。
“德权,你再不要劝了,我知道你的孝心,还是把晓明的电话拨通吧,我想和孩子说几句话。”
无奈的德权同意了老人最简单的要求,他掏出手机调大音量后,拨出了晓明的电话。时髦的音乐响起,未过5秒钟,晓明电话通了:“爸爸,您好!怎么现在给儿子打电话?”
“现在不能通话吗,谁规定的?”德权和儿子开了句玩笑。
“不是,我是说您从来没在这时间打过电话,谁敢给您规定时间嘛!”手机里传来晓明的笑声。
父子俩通话,常伴着一丁点的玩笑,这已是长时间养成的习惯,德权与儿子总是亲热。姜广泰老人也听到了孙子的声音,脸上露出了笑容。
“晓明,爷爷要和你说话。”德权把手机递给父亲后,仍坐在炕沿边上。姜广泰有点激动,还没听到孙子回话,先开口了:“晓明,听到爷爷说话没有啊?”
“爷爷好,我听着呢,您讲。”手机里晓明的声音很大,全屋子都能听得清楚。
“晓明,宝宝乖吧,爷爷可能见不上她了。”姜广泰眼角渗出泪水,皱褶的脸上却仍带着笑意。
“爷爷,您说什么呢?一定要好好保重身体,过春节,我和林萍带上孩子去看您。”
“你有这份孝心就成了,宝宝还小,好好带着吧,爷爷在家等着你们。”老人眼角的一颗泪珠已从脸颊滚落,他心里肯定是一种遗憾的期盼。
“爷爷,千万等着我们啊!”
“晓明,爷爷再没啥说的,你和林萍好好工作吧。”姜广泰嘴里这样说,却仍把手机紧紧贴在耳朵上……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