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六节 无心插柳(1)
十一期间,吴越和魏可玩遍了武陵,两人白天约会,晚上回陵大,魏可就住在了宋辞的宿舍里。作为闯女生宿舍的惯犯,吴越也曾摸黑溜上去一次,结果门都没进就被两人撵跑了。
宋辞也没有回家,她找了一份发传单的兼职,一天工作十个小时。她这么辛苦,一是军训磨练出了吃苦耐劳的习惯,这个习惯若不巩固一下,马上就会消失。二是为了避开吴越和魏可,表面原因是不愿当电灯泡,实际上是为了躲避和吴越之间那份若有若无的尴尬。吴越不是傻子,宋辞说服他去找魏可的真正原因,他哪能想不到?吴越感激宋辞说服了他,也盼着消除朋友之间不应有的障碍,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吴越宋辞间的欣赏发乎于情止乎于礼,没有半分对不起魏可。
魏可家庭条件不错,不错到什么程度吴越不是十分清楚,为了尽量不降低女朋友的消费档次,吴越不顾魏可的劝阻,打肿脸充胖子花光了暑假里的积蓄,暗想着以后要找份兼职做。
十月七号下午,吴越恋恋不舍地把魏可送回交大,然后回学校参加晚上的班会。
(一)
站在讲台上的班主任是位瘦削的中年女性,没有已婚妇女的富态和韵味。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开始’不单指初期取得的成绩,更要理解为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因为这个态度极可能贯穿你们的整个大学生涯。不要存侥幸心理,想着先腐化一阵子,玩腻了再发愤图强干正经事,那是懒惰、逃避的思维。由俭入奢易,养成坏习惯太简单了,再想改掉,除非有贵人相助或遇到什么高僧点拨,那还不如去买彩票。”
班主任何丽莱说到这里,班里一阵笑声。这时一个迟到的学生推开门打报告,何丽莱不睬他,继续自己的讲话。
“你对自己要求严格,大学里就有你吸纳不完的知识和思维,武陵市会提供你成长所需的全部阅历,足够使一个只会学习的高中生成长为具有社会素质的人才。严格要求自己并不容易,但也不难,就在你是否有毅力克服一些小小的困难,比如吃喝玩乐这样的低级诱惑。你放任自流得过且过,也没谁拦得住你,堕落的人到处都是,多你一个也不嫌多。千万不要被那些破罐子破摔的人干扰到自我定位,哪怕你周围的人全部在混日子!四年一恍就过,那些人到时候会麻木地连悔恨都没有。”
她看了一眼迟到的那名学生,继续说:“最后强调,自从我来到陵大,这个学校就没有比我更严厉的人,以后随便你们怎么抱怨,可能还会有人私底下骂我,这些我早就习惯了。领导的冷眼我都不在乎,会在乎你们?你们不可以违纪。就像站在门外的那名同学,阅兵前未经批准擅自缺席,又在班会上迟到。好了,我就说这些,下面请郑小年老师讲话,他曾留学美国,初来到我们学校,教西方法律这门选修课。”
班主任俗套的说教让宋辞听得无精打采,只有门外罚站的吴越让她忍不住偷笑。郑小年坐在教室前面,他不到三十岁的样子,看上去温文尔雅,宋辞原以为是他是班级的辅导员,这时听闻是选修课教师,也就是不受校领导管辖、不参与职称评定、非体制内的教师,这让宋辞有了点兴趣。
郑小年说:“外面那位同学,你先进教室坐下。就算是旁听生,也没有站在门外的道理。”
说着话,郑小年走上讲台,拿把凳子直接坐下来。他一说一坐,与何丽莱全是相反的。
吴越受到变相的体罚,心中对何丽莱非常反感,听了郑小年的话,吴越不再管班主任,大摇大摆走到教室后排坐下。
何丽莱厉声说:“吴越,散会后你单独留下!”
吴越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架势。
郑小年心知何丽莱发火不仅因为吴越,还在于自己的言行在她看来缺少尊重。何丽莱在讲台上站着发言,而他直接坐下,又在吴越的处理上和她唱反调。
郑小年说:“大一不再设班级辅导员,他们原本的工作是思想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制度变更后,你班的思想教育工作由我负责,日常行为管理划归何老师和你们自己,详细情况稍后解释。现在就有了一个案例,刚刚的那位吴越同学,日常行为违纪且不满何老师的做出的处理,和他进行交流是我的职责。所以,何老师、你们、我,这三方面就在班会上对此案例进行一次讨论吧!这胜过空洞的说教——没有针对何老师的意思。何老师,你觉得怎样?”
何丽莱沉着脸说:“既然你反对说教,就请自由发挥。”
郑小年看向教室后排,说:“吴越同学,你先解释违纪的原因和不满何老师处理的原因。”
吴越站起来欲发言,郑小年说:“不要站起来,你支付学费上学,我和何老师领取薪水任教,学生和教师之间是间接和平等的雇佣关系,教师居高临下的威势、学生微臣启奏的谦卑,这都不妥当。——再次声明,真的不是针对何老师。”
何丽莱说:“你我观念不同,我当然知道你不是在针对我。尊师重教是我们民族的传统,郑老师把师生之礼曲解为威势、谦卑,是否也不妥当?”
吴越并没坐下,他仍然在恼火何丽莱当众体罚他,他问:“何老师,请问你有孩子吗?”
吴越问的蹊跷,何丽莱说:“我女儿上高一。”
吴越说:“何老师,如果我是你的儿子,教室里只有你、我、你女儿三人,你还会站着说话或要我们站着和你说话吗?”
“不会。”
吴越说:“尊师重教是民族传统,民族传统是国学的一部分,按照国学的说法,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为母。而国家的规章,又要求班主任像对待子女一样爱护学生。这样说来,我们当你是母亲,你当我们是子女。假如我们严格执行传统、规章的要求,母子、母女之间还用得着假惺惺吗?你不也认为母子母女间不用站吗?我们是平等的,为什么要多此一举站立发言?郑老师坐着说话不需要让人仰视,让我觉得亲切。我站立着发言,让我感觉是在禀报不是在回答问题。”
班里的学生被吴越的话说动了,都等着何丽莱的回答。
何丽莱看着班里的学生,不屑地说:“你们也认为发言时不需要站立吗?”
熟读学生手册的卓不凡说:“老师,我们学校的手册里没有‘学生回答问题时要站立’的类似规定。我认为,站或坐对于声音在教室里的传播不构成影响。”
校方悄悄修改了校规,只有卓不凡注意到了,他科学性的大实话让班里人哄堂大笑,紧张的气氛得到缓解。
又一个学生说:“课堂上我几乎不举手,举手后站起来被众人盯着的感觉像是在受审,很不舒服。”
何丽莱看向吴越,说:“你坐下吧。班会上可以不站,但课堂上必须要站。时间有限,现在你解释自己的违纪原因。”
班会的次数是极少的,而且多是走过场,如果不再讨论这个问题,学生们争取的“不站权”其实没有意义,但何丽莱以时间有限为理由要求吴越解释违纪原因,吴越又不能推脱。
郑小年说:“何老师,我们是在讨论两个问题,吴越的违纪以及他对你的不服从,而吴越的发言内容指向后者,并没有偏离议题。何老师作为会议的主持者,对会议流程的把握是否需要斟酌?”
何丽莱冷峻地环顾着班级里的学生,她说:“当然是斟酌过的。对于“站或不站”的问题,吴越之外如果没人再感兴趣,我们就进入下一个问题的讨论。吴越已经说的够多,别人也要发言,谁站起来说?噢,班会上不用站起来。”
郑小年为班级里的人争取到了发言的机会,他也只能做到这里。如果学生们慑于何丽莱的威压不敢开口,郑小年是无计可施的。
班级里片刻的沉默,似乎没人愿意忤逆班主任。让郑小年感到欣慰的是,勇敢者还是有的。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宋辞也没有回家,她找了一份发传单的兼职,一天工作十个小时。她这么辛苦,一是军训磨练出了吃苦耐劳的习惯,这个习惯若不巩固一下,马上就会消失。二是为了避开吴越和魏可,表面原因是不愿当电灯泡,实际上是为了躲避和吴越之间那份若有若无的尴尬。吴越不是傻子,宋辞说服他去找魏可的真正原因,他哪能想不到?吴越感激宋辞说服了他,也盼着消除朋友之间不应有的障碍,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吴越宋辞间的欣赏发乎于情止乎于礼,没有半分对不起魏可。
魏可家庭条件不错,不错到什么程度吴越不是十分清楚,为了尽量不降低女朋友的消费档次,吴越不顾魏可的劝阻,打肿脸充胖子花光了暑假里的积蓄,暗想着以后要找份兼职做。
十月七号下午,吴越恋恋不舍地把魏可送回交大,然后回学校参加晚上的班会。
(一)
站在讲台上的班主任是位瘦削的中年女性,没有已婚妇女的富态和韵味。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开始’不单指初期取得的成绩,更要理解为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因为这个态度极可能贯穿你们的整个大学生涯。不要存侥幸心理,想着先腐化一阵子,玩腻了再发愤图强干正经事,那是懒惰、逃避的思维。由俭入奢易,养成坏习惯太简单了,再想改掉,除非有贵人相助或遇到什么高僧点拨,那还不如去买彩票。”
班主任何丽莱说到这里,班里一阵笑声。这时一个迟到的学生推开门打报告,何丽莱不睬他,继续自己的讲话。
“你对自己要求严格,大学里就有你吸纳不完的知识和思维,武陵市会提供你成长所需的全部阅历,足够使一个只会学习的高中生成长为具有社会素质的人才。严格要求自己并不容易,但也不难,就在你是否有毅力克服一些小小的困难,比如吃喝玩乐这样的低级诱惑。你放任自流得过且过,也没谁拦得住你,堕落的人到处都是,多你一个也不嫌多。千万不要被那些破罐子破摔的人干扰到自我定位,哪怕你周围的人全部在混日子!四年一恍就过,那些人到时候会麻木地连悔恨都没有。”
她看了一眼迟到的那名学生,继续说:“最后强调,自从我来到陵大,这个学校就没有比我更严厉的人,以后随便你们怎么抱怨,可能还会有人私底下骂我,这些我早就习惯了。领导的冷眼我都不在乎,会在乎你们?你们不可以违纪。就像站在门外的那名同学,阅兵前未经批准擅自缺席,又在班会上迟到。好了,我就说这些,下面请郑小年老师讲话,他曾留学美国,初来到我们学校,教西方法律这门选修课。”
班主任俗套的说教让宋辞听得无精打采,只有门外罚站的吴越让她忍不住偷笑。郑小年坐在教室前面,他不到三十岁的样子,看上去温文尔雅,宋辞原以为是他是班级的辅导员,这时听闻是选修课教师,也就是不受校领导管辖、不参与职称评定、非体制内的教师,这让宋辞有了点兴趣。
郑小年说:“外面那位同学,你先进教室坐下。就算是旁听生,也没有站在门外的道理。”
说着话,郑小年走上讲台,拿把凳子直接坐下来。他一说一坐,与何丽莱全是相反的。
吴越受到变相的体罚,心中对何丽莱非常反感,听了郑小年的话,吴越不再管班主任,大摇大摆走到教室后排坐下。
何丽莱厉声说:“吴越,散会后你单独留下!”
吴越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架势。
郑小年心知何丽莱发火不仅因为吴越,还在于自己的言行在她看来缺少尊重。何丽莱在讲台上站着发言,而他直接坐下,又在吴越的处理上和她唱反调。
郑小年说:“大一不再设班级辅导员,他们原本的工作是思想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制度变更后,你班的思想教育工作由我负责,日常行为管理划归何老师和你们自己,详细情况稍后解释。现在就有了一个案例,刚刚的那位吴越同学,日常行为违纪且不满何老师的做出的处理,和他进行交流是我的职责。所以,何老师、你们、我,这三方面就在班会上对此案例进行一次讨论吧!这胜过空洞的说教——没有针对何老师的意思。何老师,你觉得怎样?”
何丽莱沉着脸说:“既然你反对说教,就请自由发挥。”
郑小年看向教室后排,说:“吴越同学,你先解释违纪的原因和不满何老师处理的原因。”
吴越站起来欲发言,郑小年说:“不要站起来,你支付学费上学,我和何老师领取薪水任教,学生和教师之间是间接和平等的雇佣关系,教师居高临下的威势、学生微臣启奏的谦卑,这都不妥当。——再次声明,真的不是针对何老师。”
何丽莱说:“你我观念不同,我当然知道你不是在针对我。尊师重教是我们民族的传统,郑老师把师生之礼曲解为威势、谦卑,是否也不妥当?”
吴越并没坐下,他仍然在恼火何丽莱当众体罚他,他问:“何老师,请问你有孩子吗?”
吴越问的蹊跷,何丽莱说:“我女儿上高一。”
吴越说:“何老师,如果我是你的儿子,教室里只有你、我、你女儿三人,你还会站着说话或要我们站着和你说话吗?”
“不会。”
吴越说:“尊师重教是民族传统,民族传统是国学的一部分,按照国学的说法,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为母。而国家的规章,又要求班主任像对待子女一样爱护学生。这样说来,我们当你是母亲,你当我们是子女。假如我们严格执行传统、规章的要求,母子、母女之间还用得着假惺惺吗?你不也认为母子母女间不用站吗?我们是平等的,为什么要多此一举站立发言?郑老师坐着说话不需要让人仰视,让我觉得亲切。我站立着发言,让我感觉是在禀报不是在回答问题。”
班里的学生被吴越的话说动了,都等着何丽莱的回答。
何丽莱看着班里的学生,不屑地说:“你们也认为发言时不需要站立吗?”
熟读学生手册的卓不凡说:“老师,我们学校的手册里没有‘学生回答问题时要站立’的类似规定。我认为,站或坐对于声音在教室里的传播不构成影响。”
校方悄悄修改了校规,只有卓不凡注意到了,他科学性的大实话让班里人哄堂大笑,紧张的气氛得到缓解。
又一个学生说:“课堂上我几乎不举手,举手后站起来被众人盯着的感觉像是在受审,很不舒服。”
何丽莱看向吴越,说:“你坐下吧。班会上可以不站,但课堂上必须要站。时间有限,现在你解释自己的违纪原因。”
班会的次数是极少的,而且多是走过场,如果不再讨论这个问题,学生们争取的“不站权”其实没有意义,但何丽莱以时间有限为理由要求吴越解释违纪原因,吴越又不能推脱。
郑小年说:“何老师,我们是在讨论两个问题,吴越的违纪以及他对你的不服从,而吴越的发言内容指向后者,并没有偏离议题。何老师作为会议的主持者,对会议流程的把握是否需要斟酌?”
何丽莱冷峻地环顾着班级里的学生,她说:“当然是斟酌过的。对于“站或不站”的问题,吴越之外如果没人再感兴趣,我们就进入下一个问题的讨论。吴越已经说的够多,别人也要发言,谁站起来说?噢,班会上不用站起来。”
郑小年为班级里的人争取到了发言的机会,他也只能做到这里。如果学生们慑于何丽莱的威压不敢开口,郑小年是无计可施的。
班级里片刻的沉默,似乎没人愿意忤逆班主任。让郑小年感到欣慰的是,勇敢者还是有的。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