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磨难 第四十一章 初来乍到
二月的南京,乍暖还寒。
南京火车站,人头攒动。从站前到中央路的两旁,站满了前来迎接的各界人士和群众。有的是南京临时政府组织的机关、企业、学校、医院等单位欢迎的队伍,有的是来南京办事的外地客商、走亲访友的旅客,也有本来就靠铁路吃饭的日夜守候在这里维持生计的商人,还有闲着无聊,爱看热闹,寻些谈资的看客。
他们在看什么,迎接谁?从远处开来弯弯曲曲,吐着汩汩黑烟的军列,便可知道,光复东北的数千名战士‘胜利返航’了。对于他们的撤军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想法。一部分的军政要员认为,中山先生搞的南北光复,在现在的革命声势下,纯属徒劳无功。其原因有四。一是虽然武昌起义大告成功。但三方军事实力对比我们还处在下风,根本没有资本与之抗衡;二是各路督军没有形成统一整体,各自为战,居功自傲,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浑水摸鱼,捞点资本,很难坚定孤注一掷,推翻清朝,聚歼北洋军队的决心和信心;三是外部驰援不明朗。大的买办资本,把脉风向,不愿把金银撒向一去无回的死潭,外国势力倾向北洋政府,相互勾结,不相信新生力量的执政能力。四是他孙中山怀有野心。想通过武力,光复南北,推翻帝制,捞取真正意义上的政治资本,赢得千呼万唤般的尊重。一部分人又认为这时的南北议和是权宜之举。一方面可免战火连连,更多人头落地;一方面可免黎民百姓水深火热,颠沛流离。此举为众望所归,民心所向。更多百姓关心的则不是谁坐天下,关心地是国家不再四分五裂,战乱不断,关心的是明天的饭食能否吃到嘴里,走在大街上能否有一种安全感。
谁也说不清南北议和是福是祸。但在这些看似疲惫的军人脸上,丝毫显现不出对南北议和的某种喜悦。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同时也以牺牲为光荣,更何况一事无成,半途而废,有失容颜的无功而返,对一个誓死疆场的将士来说,的确不是太光彩的事儿。
王树常跟在蓝天蔚的身后,夹着皮包,垂头丧气地下了火车。
不一会儿,数十节车厢呼啦啦地下来北征的官兵。
“立正——稍息——立正”各个连队的长官们正在整顿队形,吩咐纪律。士兵有的在整理着自己的军装,有的在戴正自己的军帽,有的在勒紧松掉了的绑腿。看上去松松垮垮,懒懒散散。接着军官们又是一阵大嚷:
“都有了,向右看齐,枪上肩,起步——走!”军令一下,士兵们不敢迟疑,纷纷挺起胸,目视前方,绕过玄武湖向中央路的方向蜿蜒地走去。
“欢迎革命军——凯旋!”街道两旁的人们参差不齐地喊着。王树常抬眼看看欢迎的人群,觉得脸阵阵灼热,像被烤的白薯内热异常。
他来南京,还是第一次。在上海中总部干事的时候,曾有机会来南京,但因为张群是陈其美的兄弟,这等美差也就轮不上他啦。南京的道路和上海的街道没什么两样,看上去宽窄差不多,只是两侧的树木这里要比上海密植了许多。光滑的法国梧桐树枝歪歪扭扭地伸向空中,交织在街道的上方。归来的士兵们整齐地径直走在中央路上,队伍南行路过玄武门、又过鼓楼,再东转珠江路,南拐长江路最后到达南京临时政府门前。门前广场挺大,能容纳几万人聚集,队伍列队站在临时政府门前,听后黄兴总指挥发令。
黄兴矮胖的身材,脸圆圆的,鼻子下面那撮浓密的黑胡须特别显眼。他站在队伍的前面,没有向队伍讲话,他知道对几千人讲话,不但后面人难以听到,就是听到了也不一定认真听得进。其实他和孙中山是站在一个立场上的,虽然他和他曾经有过矛盾甚至是政见上冲突,但现在一切都过去了,多年的老战友在争取民主共和的方向上是一致的,尤其这次南北议和的问题,他和她都始终坚持民国的首都要建在六朝古都——南京,但持有反对意见的政客官僚和旧军阀们,大多说死不同意,赞同袁世凯意见——迁都北京,这股势力像在他周身的血管里爬进一只痛痒难耐的滴虫,让他左右不适,难以自制。所以在今天这种非常的场合下,索性不再多言,言多只能坏事。他只是告诉蓝天蔚把队伍安排好,找个宽敞的地界宿营。然后到国民政府报到。
按照黄兴的指示,蓝天蔚吩咐手下的军官带着队伍向宿营地去了。接着他带着王树常急速向国民政府大门走去。
民国政府门楼上方悬挂着‘国民政府’几个雄劲有力的四个醒目大字。大门浮戳在两侧高大树木的枯枝中间。大门门楼为仿古罗马风格建筑,东西各建有铸铁支架辕门,大门楼下方有拱形三道两扇朱雀红门,还由八根竖条股丈高水泥柱支撑上方三层方形楼面。大门两侧蹲着两尊张着大口的石狮,左边母狮前爪抱着幼师,目光远眺;右边公狮爪踏石球,凶暴怒吼。这里原为两江总督署和江南织造署的所在地。太平天国时期,这里被扩建为气势恢宏的天王洪秀全宫殿。
走进民国政府的大门,放眼望去有历史建筑遗存70多处,亭台楼阁,曲径游廊,小桥流水和满眼的碧绿,给人一种古朴庄重,幽静美丽的全新感觉。
王树常正来了欣赏民国政府风采的雅兴,这时蓝天蔚拉了他一下胳膊,他马上意识到,他不是来这看风景的,是来接受新的任务。他不敢怠慢,随着蓝天蔚来到了西花园总统府。
总统府办公楼还是古罗马式建筑,多个圆形立柱支撑着门面,高大而深邃的窗子紧缩在柱子的后边。给人一种深不可测之感。门口站着持枪的警卫。看到两个军人过来,四人行着军礼。走进前堂门,蓝天蔚让他在一个拐角处等着,待他通报后,再来叫他。不一会儿,蓝从总统办公室的门口处,探出半个身子:
“霆午,快过来。”听到喊声,他大步走过去。见到一个英姿飒爽,威武俊朗的青年人进来,孙中山微笑着颤动着迷人的酒窝说道:
“刚才听季豪简单介绍了你的情况,很好,年轻人大有可为呀!”
“感谢总统器重,卑职力当为总统效力。”
“不,不是为我,是为劳苦民众,为共和民国,明白吗?”
“是!先生。”王树常一磕脚跟,直挺胸脯应道。回完问话,他觉得自己在中山先生面前就是一个小学生,许多不懂的道理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去不断积累,有这样的受人尊崇的领袖,民主共和的那天一定不会遥远。
“今天就到这吧,我一会儿还有个重要的会议要开,你的工作暂时就安排在内阁参谋本部吧,让季豪(蓝天蔚)领你去见黄兴总长。让他具体安排。”
“谢谢先生!”随后王蓝二人来到参谋本部找到黄兴,正好赶上黄兴也正准备去开会,于是黄兴毫不犹豫地说道:“第二局一科正好有个空缺,你就到那里报到吧。”说完急忙火四地开会去了。
《军长》还在连载,之前的烦恼这会儿似乎有所减轻,但不见诸君前来一顾,所以我的客栈似乎显得冷清,不过请放心,文字会继续,精彩也会继续。军长的故事如同不能干涸的小溪会一直流淌到你的心间。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南京火车站,人头攒动。从站前到中央路的两旁,站满了前来迎接的各界人士和群众。有的是南京临时政府组织的机关、企业、学校、医院等单位欢迎的队伍,有的是来南京办事的外地客商、走亲访友的旅客,也有本来就靠铁路吃饭的日夜守候在这里维持生计的商人,还有闲着无聊,爱看热闹,寻些谈资的看客。
他们在看什么,迎接谁?从远处开来弯弯曲曲,吐着汩汩黑烟的军列,便可知道,光复东北的数千名战士‘胜利返航’了。对于他们的撤军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想法。一部分的军政要员认为,中山先生搞的南北光复,在现在的革命声势下,纯属徒劳无功。其原因有四。一是虽然武昌起义大告成功。但三方军事实力对比我们还处在下风,根本没有资本与之抗衡;二是各路督军没有形成统一整体,各自为战,居功自傲,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浑水摸鱼,捞点资本,很难坚定孤注一掷,推翻清朝,聚歼北洋军队的决心和信心;三是外部驰援不明朗。大的买办资本,把脉风向,不愿把金银撒向一去无回的死潭,外国势力倾向北洋政府,相互勾结,不相信新生力量的执政能力。四是他孙中山怀有野心。想通过武力,光复南北,推翻帝制,捞取真正意义上的政治资本,赢得千呼万唤般的尊重。一部分人又认为这时的南北议和是权宜之举。一方面可免战火连连,更多人头落地;一方面可免黎民百姓水深火热,颠沛流离。此举为众望所归,民心所向。更多百姓关心的则不是谁坐天下,关心地是国家不再四分五裂,战乱不断,关心的是明天的饭食能否吃到嘴里,走在大街上能否有一种安全感。
谁也说不清南北议和是福是祸。但在这些看似疲惫的军人脸上,丝毫显现不出对南北议和的某种喜悦。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同时也以牺牲为光荣,更何况一事无成,半途而废,有失容颜的无功而返,对一个誓死疆场的将士来说,的确不是太光彩的事儿。
王树常跟在蓝天蔚的身后,夹着皮包,垂头丧气地下了火车。
不一会儿,数十节车厢呼啦啦地下来北征的官兵。
“立正——稍息——立正”各个连队的长官们正在整顿队形,吩咐纪律。士兵有的在整理着自己的军装,有的在戴正自己的军帽,有的在勒紧松掉了的绑腿。看上去松松垮垮,懒懒散散。接着军官们又是一阵大嚷:
“都有了,向右看齐,枪上肩,起步——走!”军令一下,士兵们不敢迟疑,纷纷挺起胸,目视前方,绕过玄武湖向中央路的方向蜿蜒地走去。
“欢迎革命军——凯旋!”街道两旁的人们参差不齐地喊着。王树常抬眼看看欢迎的人群,觉得脸阵阵灼热,像被烤的白薯内热异常。
他来南京,还是第一次。在上海中总部干事的时候,曾有机会来南京,但因为张群是陈其美的兄弟,这等美差也就轮不上他啦。南京的道路和上海的街道没什么两样,看上去宽窄差不多,只是两侧的树木这里要比上海密植了许多。光滑的法国梧桐树枝歪歪扭扭地伸向空中,交织在街道的上方。归来的士兵们整齐地径直走在中央路上,队伍南行路过玄武门、又过鼓楼,再东转珠江路,南拐长江路最后到达南京临时政府门前。门前广场挺大,能容纳几万人聚集,队伍列队站在临时政府门前,听后黄兴总指挥发令。
黄兴矮胖的身材,脸圆圆的,鼻子下面那撮浓密的黑胡须特别显眼。他站在队伍的前面,没有向队伍讲话,他知道对几千人讲话,不但后面人难以听到,就是听到了也不一定认真听得进。其实他和孙中山是站在一个立场上的,虽然他和他曾经有过矛盾甚至是政见上冲突,但现在一切都过去了,多年的老战友在争取民主共和的方向上是一致的,尤其这次南北议和的问题,他和她都始终坚持民国的首都要建在六朝古都——南京,但持有反对意见的政客官僚和旧军阀们,大多说死不同意,赞同袁世凯意见——迁都北京,这股势力像在他周身的血管里爬进一只痛痒难耐的滴虫,让他左右不适,难以自制。所以在今天这种非常的场合下,索性不再多言,言多只能坏事。他只是告诉蓝天蔚把队伍安排好,找个宽敞的地界宿营。然后到国民政府报到。
按照黄兴的指示,蓝天蔚吩咐手下的军官带着队伍向宿营地去了。接着他带着王树常急速向国民政府大门走去。
民国政府门楼上方悬挂着‘国民政府’几个雄劲有力的四个醒目大字。大门浮戳在两侧高大树木的枯枝中间。大门门楼为仿古罗马风格建筑,东西各建有铸铁支架辕门,大门楼下方有拱形三道两扇朱雀红门,还由八根竖条股丈高水泥柱支撑上方三层方形楼面。大门两侧蹲着两尊张着大口的石狮,左边母狮前爪抱着幼师,目光远眺;右边公狮爪踏石球,凶暴怒吼。这里原为两江总督署和江南织造署的所在地。太平天国时期,这里被扩建为气势恢宏的天王洪秀全宫殿。
走进民国政府的大门,放眼望去有历史建筑遗存70多处,亭台楼阁,曲径游廊,小桥流水和满眼的碧绿,给人一种古朴庄重,幽静美丽的全新感觉。
王树常正来了欣赏民国政府风采的雅兴,这时蓝天蔚拉了他一下胳膊,他马上意识到,他不是来这看风景的,是来接受新的任务。他不敢怠慢,随着蓝天蔚来到了西花园总统府。
总统府办公楼还是古罗马式建筑,多个圆形立柱支撑着门面,高大而深邃的窗子紧缩在柱子的后边。给人一种深不可测之感。门口站着持枪的警卫。看到两个军人过来,四人行着军礼。走进前堂门,蓝天蔚让他在一个拐角处等着,待他通报后,再来叫他。不一会儿,蓝从总统办公室的门口处,探出半个身子:
“霆午,快过来。”听到喊声,他大步走过去。见到一个英姿飒爽,威武俊朗的青年人进来,孙中山微笑着颤动着迷人的酒窝说道:
“刚才听季豪简单介绍了你的情况,很好,年轻人大有可为呀!”
“感谢总统器重,卑职力当为总统效力。”
“不,不是为我,是为劳苦民众,为共和民国,明白吗?”
“是!先生。”王树常一磕脚跟,直挺胸脯应道。回完问话,他觉得自己在中山先生面前就是一个小学生,许多不懂的道理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去不断积累,有这样的受人尊崇的领袖,民主共和的那天一定不会遥远。
“今天就到这吧,我一会儿还有个重要的会议要开,你的工作暂时就安排在内阁参谋本部吧,让季豪(蓝天蔚)领你去见黄兴总长。让他具体安排。”
“谢谢先生!”随后王蓝二人来到参谋本部找到黄兴,正好赶上黄兴也正准备去开会,于是黄兴毫不犹豫地说道:“第二局一科正好有个空缺,你就到那里报到吧。”说完急忙火四地开会去了。
《军长》还在连载,之前的烦恼这会儿似乎有所减轻,但不见诸君前来一顾,所以我的客栈似乎显得冷清,不过请放心,文字会继续,精彩也会继续。军长的故事如同不能干涸的小溪会一直流淌到你的心间。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