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弦上说相思之卫惊鸿。 第三十七章:谁过处·寸寸伤(下)
外甥差点把刘家的公子活活打死,原由是为了某个青楼出身的女子。卫城想来不由气苦。
现下命小厮将人叫来,倒不是瞧不起那女子出身,想要说出什么赶人的话来,说到底只不过为了自己那个傻外甥。昨天刘家将事情闹到圣上面前,卫惊鸿咬着牙愣是没透出半点对这女子不好的证词,什么都一人扛到底。卫城气他头脑冲动做事不考虑后果,可他自己是武将,谋略都用到兵法上,对这外甥也训不出什么要好好做人的话来。
此番也只想告诉那女子说:“你看,惊鸿待你一片赤诚,以后你就好好跟着他,青楼那边之事只作过眼云烟。”
虽然已从低贱马童一跃而成如今的将军,卫城不善言辞的性格至今也没有改变,即便是在各方人马唇枪舌辩已成为习以为常的朝堂上待了这几年,他也没学到言官们半点的口齿伶俐咄咄逼人。
“按理你历经昨日惊吓,本该由我去探望你。但你与惊鸿同辈,日后将是卫家人,今日我将你叫来只是有些许叮咛需要告知你……”
“若你二人当真是两情相悦,过阵子便可寻个好日子将婚事办了。以后你就和惊鸿好好过日子吧……”
卫城想了无数个亲切恰当的话头,只希望能和这女子好好谈一谈。尽管他们二人初次见面,但想必为了惊鸿好的那颗心都是一样。
丫鬟将茶奉了上来。
卫城接过,茶盖儿开开合合,他不禁有些坐立难安。
一旁的老管家见状,不由失笑:“老爷,无需紧张。你是长辈,此刻该忐忑的该是那丫头才对。”
卫城叹了口气:“我总担忧不能给惊鸿选个好媳妇儿。”沙场的历练已磨去几年前他脸上残留的青涩和稚气,风霜上了脸便添了几分稳重和深沉。
所以画意跨入大堂时,对着他那张脸倒有些陌生,愣了一瞬才反应过来,绽出一抹笑来。
老管家出声提醒:“老爷,人到了。”
卫城阖上茶盖,抬头。
那一刹那,画意笑眯眯,卫城倏地从椅中站起来,手中的茶杯差点端不住,竟然有些发抖,滚烫的茶水顺着杯沿洒了出来,将他的手淌湿了大片。
他满脸的震惊吓坏了一旁的老管家:“老爷,怎么了?”老管家扶住摇摇欲坠的他,狐疑地望向门口的画意:“可是人有问题?”他人虽上了年纪,但好歹是将军府的管事,在这种不合常理的情况下有着敏锐的嗅觉。
卫城啪地将茶杯放到一旁,勉强坐回去,艰涩道:“你……你们都先下去,我和……我和这位姑娘有要事商谈。吩咐下去,没有允许,谁也不能靠近大堂三丈之内。”
老管家为难地看了眼他,终究还是带着丫鬟小厮鱼贯下去了。
等到四周再无其他人,甚至连外头的走廊上都悄无声息,卫城砰地跪倒地上,埋头叩地:“小人……拜见皇后娘娘。”细看之下,这位凭借在沙场上勇往直前获得功勋的青年将军此刻垫在额下贴在地面的双手竟在微微颤抖。
画意也不扶他,自去找了椅子坐下:“今日我是以与卫惊鸿同辈的身份来见你,你无须拘束。说起来,我不过是一介出逃废后,最有可能成为当今陛下下一任皇后的人选此刻正在宫中的紫宸殿呢。”给她这话说得既厚脸皮又没个正形,若是卫惊鸿在自然是一番嘲笑讽刺恨不能将她这位老人家贬到泥土里去。
可她忘了,卫城一向是最当真的性子。
“娘娘言重了,小人、小人惶恐。”
画意伤感地发现没有卫惊鸿在果然不能对着人随便吐槽,现在明明是最阴差阳错最具喜剧效果的会面,怎么硬生生被掰成如今这番肃穆情形?
“我刚刚开玩笑的,你别太当真。”画意摸了摸鼻子,“你快起来吧,已经是做将军的人了,可不是当年公主府的马童了。”
“小人、不敢。”
“唉唉,”画意无措,脑中突然灵光一线,脱口道:“你是卫惊鸿的舅舅,是他长辈。他长辈就是我长辈,你快点起来吧!”
话一说完画意立马就窘了。这脸皮厚的……平日里卫惊鸿说她蠢看来还真是高抬了啊。
卫城瞪大一双眼,张皇着一张脸:“您……您和惊鸿真是……”他一时欲言又止。
画意却知道他接下去的话,当即满不在乎道:“你想说我给皇帝陛下戴绿帽了?”她唇边的弧度渐渐冷下去,“莫说我与卫惊鸿之间清清白白,即便有什么,也与他薄沐无关,就算绿帽又如何,那帽子也不是戴在他头上。”
卫城顿时无话可说。
画意收起轻率,肃容道:“我今日来见你,有一事相求。”这一瞬间,她脱尽宫外的开朗不羁,脸上是残留的皇后威严。
卫城惴惴不安。
然而即便他再怎么不愿听,画意还是说了:
——“我想进一趟胥云宫,如今只有你能帮忙。”
入夜后的御书房烛光通明,严密的内宫中整齐划一地立着守夜的侍卫,宫人们守在从大殿门到书房前的长长过道边,等候着大太监的差遣,即便有什么吩咐也只能轻手轻脚地走动,生怕惊扰了里面那位。
皎皎明月如一张剔透玉盘当空挂着,银白月光从支起的镂花窗透进来。书房中的雕龙书案上稳稳摞着厚厚的奏折,然而案后的龙椅却空着。
太监总管闻达跨进书房后没看到人,怔了一瞬。
“怎么了?”窗边一个声音悠悠响起。
当今陛下不喜欢殿内灯光太亮,所以偌大一个书房也只燃着书案旁的青铜灯。窗边光线颇暗,闻达花了些时间才辨出薄沐的背影。
薄沐已转过身来。他身着一袭常服,瘦削俊朗的脸上面无表情。可要让闻达来说,陛下此刻的神色已经算是温和的了,当年还能偶见笑容,如今却是越发地吝啬表情,皇帝越做越久,早已习惯不怒而威。
当年……闻达心中不由叹上一叹,也不知那个当年是因为皇后娘娘还在,还是因为陛下初登大宝不久,积威不深。不过这种天子私事即便他是总管太监若敢妄论也是要掉脑袋的,所以这么些日来也只敢在心中揣测。
“陛下,全妃娘娘身前伺候的宫女空雨特地奉娘娘之命送来娘娘亲手熬的百合莲子粥。”闻达一五一十地说。
薄沐转过身去继续望着窗外满月出神。
过了片刻,闻达小心翼翼地问:“陛下?”
深秋的风已经很有些冷意了,薄沐在风中缓缓说道:“叫她回去,朕不缺那一碗粥。”
闻达躬身行了一礼,转身出去,顺势轻轻掩上大门。
书房很大,甚至可以说得上空旷。暖熏香炉烧出袅袅香气,在渐变的灯光中弥漫整间屋子。薄沐立于阴影之中,半张面孔藏于暗中,半张面孔上是昏晕光线,深邃的眼眸里含着不可捉摸的悠远。
很多次,面对着明亮澄黄的烛灯,看到书案一侧垫着软毯宽椅,都会不由自主忆起那个曾经坐在上面的人。曾几何时,那个人曾支着脑袋看他,若是无聊了便会凑过来看他手上的奏折,还能在他为难时说上几句中肯而切中问题的建议,要是兴致上来了还会夺过他的朱笔,拿过折子模仿他的笔迹添上批复。
那时的灯光总是很亮,能清晰照见她微颤的眼睫毛和如画的眉目,甚至连她说话的语调也在光下容易理解和辨认得多。
所以自她走后,他每夜都吩咐内侍将其他灯烛熄灭,只怕自己在面对满室的空旷时会无法控制地想起曾经圆满的时光。
门口再次传来脚步声,将薄沐的思绪打断。
“陛下,卫将军到了,正在殿前候着。”
“宣。”薄沐走回书案后,在闻达出去之前加了句:“紫宸殿的人走了没?”
“还未曾。”闻达躬身答,“全妃娘娘的意思是……一定等到陛下召见。”
薄沐笑得无声而冷漠,道:“那就先将她叫进来。作为朕最在意的宠妃,全妃既然亲手煲了粥,朕又怎能不赏脸喝完呢?”
深知有的话听得越少越好,闻达默默地退了出去。
宫女空雨很快便将粥端了上来,她伏地跪着,由闻达舀着热腾腾的粥奉到圣前。
“全妃娘娘得知陛下近来忙于国事,特地命奴婢将粥送来,望陛下保重龙体。”
“全妃有心了。”薄沐温和说道。
卫城进去时看到的正是薄沐喝粥的场面,他跪地行完礼,皇帝却没有如往常一般直接说政事,而是笑着对侍立一旁的闻达道:“全妃亲手熬的粥也给卫城呈上一碗,大晚上将人叫过来议事,权当作宵夜奖赏罢。”
卫城又是一番跪地谢恩。
要议的话题自然是薄朝一成不变的对手——匈奴。还有几个月便是年关了,草原上的蛮子们自然要在入冬之前侵扰边境掠夺些过冬的物料去。匈奴早就习惯将薄朝当做他们予取予求的库房,烧杀抢掠无所不为。放在以前,各地诸侯做大,朝廷的军队堤防内乱还来不及,能分给边境加强队伍的银两一层层筛下来不剩多少。而且,边关百姓对骠勇善战的匈奴人打心底里畏惧,更别说临战时躲起来保小命还来不及,哪提得上拿起兵器反抗。
不过薄沐上位之后,先是用了宋阶之推恩的法子削了藩王羽翼。也不得不说这位皇帝好运气,明明是亏老本的事,那封地富庶的兰隐王和那在诸侯王中大有一呼百应之势的陈王竟然带着头就接了圣旨。后来朝廷整顿了一年,薄沐在朝堂之上驳掉臣工和亲的提议,力排众议迎战匈奴。将有大将军之位却被先皇压制在西南的朱祁镇抽调西北,并在第二次战斗中将卫城派到将军幕下作深入虏庭的向导。
如今卫城有义姊全妃在后宫坐镇,又有皇帝全权力保,自己在战场上更是争气,别看他平日里一副木讷模样,到了大漠却如同入了水的鱼儿一般自在,比那多年军营出身的老将还要所向披靡,相应地在朝堂上的地位自然是扶摇直上。
卫氏俨然是又一个赵家。
只不过……当年赵氏能权倾朝野,不仅仅是因为赵太后的揽权手段,更因为赵氏一族枝繁叶茂家族庞大,卫氏么……
薄沐在灯下微微眯了眼,光线太亮,他的侧脸犹如刀削出一半棱角分明。
“朕记得,卫卿至今尚未成婚啊。”薄沐似是无意道。君臣已将边关排兵布阵之事议完,他说话的语气也换做闲聊一般。
卫城瞬即措手不及,很快地,他有板有眼地答:“战场上凶险万分,微臣是将性命绑在刀口上的人,不想……不想耽误了姑娘家。”
“可曾有中意之人?”
卫城迟疑着,答:“没有。”
“前几日卫惊鸿为了个女子和刘、袁两家闹上朝堂,也算冲冠一怒为红颜了。你身为大舅,却连个心上人都没有,实在说不过去。”薄沐漫不经心地敲着手边奏折的封面,曾被画意赞过像是玉竹般修长白皙的手指微微曲起,“朕本想给卫惊鸿赐婚,好歹让他收收心,也免得全妃成日在后宫里为他提心吊胆的。可想到卫卿尚未婚配,岂有被小辈抢先的道理,朕……”
“臣谢陛下隆恩!”卫城抢先一步截住话头,跪在地上,“陛下国务繁重之余还要为臣操心婚姻大事,臣不胜惶恐!只是臣乃数次死里逃生之人,平生心愿只求能为陛下所用,成为扫荡匈奴大漠的一把利刃,男女之事……着实、着实没有想法,望陛下恕罪!”
薄沐轻轻一笑,叹道:“卫卿,你……唉,要朕说你什么好!”
卫城松下提到嗓眼的一口浊气,叩地拜道:“至于惊鸿,打小被家姐溺爱长大,至今仍是个不懂事的黄口小儿。恐怕辜负陛下恩典。而且,他刚出大孝不久,实在不宜急着成婚。”
“都说卫卿不善言辞,可朕倒是看出了你的急智,说出的道理连朕都无话可说。”薄沐唇边带着冷笑,却很快隐没,又是一副亲近贤臣礼贤下士的和蔼模样:“既然这样,朕也不再勉强了。只不过朕一向看好惊鸿,他的婚事有朕在心里为他存着底呢。”
卫城心口一颤,却依旧磕头谢恩。转身跟着闻达出书房之际,忽听得身后的薄沐道:“卫卿,朕一向是个公平的皇帝。谁对朕付出三分忠心,即便不能报之三分,朕也不会转头就忘。你们卫家,可要记好了。”
卫城平定气息,沉稳答:“是。”
“去罢。”
“微臣告退。”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现下命小厮将人叫来,倒不是瞧不起那女子出身,想要说出什么赶人的话来,说到底只不过为了自己那个傻外甥。昨天刘家将事情闹到圣上面前,卫惊鸿咬着牙愣是没透出半点对这女子不好的证词,什么都一人扛到底。卫城气他头脑冲动做事不考虑后果,可他自己是武将,谋略都用到兵法上,对这外甥也训不出什么要好好做人的话来。
此番也只想告诉那女子说:“你看,惊鸿待你一片赤诚,以后你就好好跟着他,青楼那边之事只作过眼云烟。”
虽然已从低贱马童一跃而成如今的将军,卫城不善言辞的性格至今也没有改变,即便是在各方人马唇枪舌辩已成为习以为常的朝堂上待了这几年,他也没学到言官们半点的口齿伶俐咄咄逼人。
“按理你历经昨日惊吓,本该由我去探望你。但你与惊鸿同辈,日后将是卫家人,今日我将你叫来只是有些许叮咛需要告知你……”
“若你二人当真是两情相悦,过阵子便可寻个好日子将婚事办了。以后你就和惊鸿好好过日子吧……”
卫城想了无数个亲切恰当的话头,只希望能和这女子好好谈一谈。尽管他们二人初次见面,但想必为了惊鸿好的那颗心都是一样。
丫鬟将茶奉了上来。
卫城接过,茶盖儿开开合合,他不禁有些坐立难安。
一旁的老管家见状,不由失笑:“老爷,无需紧张。你是长辈,此刻该忐忑的该是那丫头才对。”
卫城叹了口气:“我总担忧不能给惊鸿选个好媳妇儿。”沙场的历练已磨去几年前他脸上残留的青涩和稚气,风霜上了脸便添了几分稳重和深沉。
所以画意跨入大堂时,对着他那张脸倒有些陌生,愣了一瞬才反应过来,绽出一抹笑来。
老管家出声提醒:“老爷,人到了。”
卫城阖上茶盖,抬头。
那一刹那,画意笑眯眯,卫城倏地从椅中站起来,手中的茶杯差点端不住,竟然有些发抖,滚烫的茶水顺着杯沿洒了出来,将他的手淌湿了大片。
他满脸的震惊吓坏了一旁的老管家:“老爷,怎么了?”老管家扶住摇摇欲坠的他,狐疑地望向门口的画意:“可是人有问题?”他人虽上了年纪,但好歹是将军府的管事,在这种不合常理的情况下有着敏锐的嗅觉。
卫城啪地将茶杯放到一旁,勉强坐回去,艰涩道:“你……你们都先下去,我和……我和这位姑娘有要事商谈。吩咐下去,没有允许,谁也不能靠近大堂三丈之内。”
老管家为难地看了眼他,终究还是带着丫鬟小厮鱼贯下去了。
等到四周再无其他人,甚至连外头的走廊上都悄无声息,卫城砰地跪倒地上,埋头叩地:“小人……拜见皇后娘娘。”细看之下,这位凭借在沙场上勇往直前获得功勋的青年将军此刻垫在额下贴在地面的双手竟在微微颤抖。
画意也不扶他,自去找了椅子坐下:“今日我是以与卫惊鸿同辈的身份来见你,你无须拘束。说起来,我不过是一介出逃废后,最有可能成为当今陛下下一任皇后的人选此刻正在宫中的紫宸殿呢。”给她这话说得既厚脸皮又没个正形,若是卫惊鸿在自然是一番嘲笑讽刺恨不能将她这位老人家贬到泥土里去。
可她忘了,卫城一向是最当真的性子。
“娘娘言重了,小人、小人惶恐。”
画意伤感地发现没有卫惊鸿在果然不能对着人随便吐槽,现在明明是最阴差阳错最具喜剧效果的会面,怎么硬生生被掰成如今这番肃穆情形?
“我刚刚开玩笑的,你别太当真。”画意摸了摸鼻子,“你快起来吧,已经是做将军的人了,可不是当年公主府的马童了。”
“小人、不敢。”
“唉唉,”画意无措,脑中突然灵光一线,脱口道:“你是卫惊鸿的舅舅,是他长辈。他长辈就是我长辈,你快点起来吧!”
话一说完画意立马就窘了。这脸皮厚的……平日里卫惊鸿说她蠢看来还真是高抬了啊。
卫城瞪大一双眼,张皇着一张脸:“您……您和惊鸿真是……”他一时欲言又止。
画意却知道他接下去的话,当即满不在乎道:“你想说我给皇帝陛下戴绿帽了?”她唇边的弧度渐渐冷下去,“莫说我与卫惊鸿之间清清白白,即便有什么,也与他薄沐无关,就算绿帽又如何,那帽子也不是戴在他头上。”
卫城顿时无话可说。
画意收起轻率,肃容道:“我今日来见你,有一事相求。”这一瞬间,她脱尽宫外的开朗不羁,脸上是残留的皇后威严。
卫城惴惴不安。
然而即便他再怎么不愿听,画意还是说了:
——“我想进一趟胥云宫,如今只有你能帮忙。”
入夜后的御书房烛光通明,严密的内宫中整齐划一地立着守夜的侍卫,宫人们守在从大殿门到书房前的长长过道边,等候着大太监的差遣,即便有什么吩咐也只能轻手轻脚地走动,生怕惊扰了里面那位。
皎皎明月如一张剔透玉盘当空挂着,银白月光从支起的镂花窗透进来。书房中的雕龙书案上稳稳摞着厚厚的奏折,然而案后的龙椅却空着。
太监总管闻达跨进书房后没看到人,怔了一瞬。
“怎么了?”窗边一个声音悠悠响起。
当今陛下不喜欢殿内灯光太亮,所以偌大一个书房也只燃着书案旁的青铜灯。窗边光线颇暗,闻达花了些时间才辨出薄沐的背影。
薄沐已转过身来。他身着一袭常服,瘦削俊朗的脸上面无表情。可要让闻达来说,陛下此刻的神色已经算是温和的了,当年还能偶见笑容,如今却是越发地吝啬表情,皇帝越做越久,早已习惯不怒而威。
当年……闻达心中不由叹上一叹,也不知那个当年是因为皇后娘娘还在,还是因为陛下初登大宝不久,积威不深。不过这种天子私事即便他是总管太监若敢妄论也是要掉脑袋的,所以这么些日来也只敢在心中揣测。
“陛下,全妃娘娘身前伺候的宫女空雨特地奉娘娘之命送来娘娘亲手熬的百合莲子粥。”闻达一五一十地说。
薄沐转过身去继续望着窗外满月出神。
过了片刻,闻达小心翼翼地问:“陛下?”
深秋的风已经很有些冷意了,薄沐在风中缓缓说道:“叫她回去,朕不缺那一碗粥。”
闻达躬身行了一礼,转身出去,顺势轻轻掩上大门。
书房很大,甚至可以说得上空旷。暖熏香炉烧出袅袅香气,在渐变的灯光中弥漫整间屋子。薄沐立于阴影之中,半张面孔藏于暗中,半张面孔上是昏晕光线,深邃的眼眸里含着不可捉摸的悠远。
很多次,面对着明亮澄黄的烛灯,看到书案一侧垫着软毯宽椅,都会不由自主忆起那个曾经坐在上面的人。曾几何时,那个人曾支着脑袋看他,若是无聊了便会凑过来看他手上的奏折,还能在他为难时说上几句中肯而切中问题的建议,要是兴致上来了还会夺过他的朱笔,拿过折子模仿他的笔迹添上批复。
那时的灯光总是很亮,能清晰照见她微颤的眼睫毛和如画的眉目,甚至连她说话的语调也在光下容易理解和辨认得多。
所以自她走后,他每夜都吩咐内侍将其他灯烛熄灭,只怕自己在面对满室的空旷时会无法控制地想起曾经圆满的时光。
门口再次传来脚步声,将薄沐的思绪打断。
“陛下,卫将军到了,正在殿前候着。”
“宣。”薄沐走回书案后,在闻达出去之前加了句:“紫宸殿的人走了没?”
“还未曾。”闻达躬身答,“全妃娘娘的意思是……一定等到陛下召见。”
薄沐笑得无声而冷漠,道:“那就先将她叫进来。作为朕最在意的宠妃,全妃既然亲手煲了粥,朕又怎能不赏脸喝完呢?”
深知有的话听得越少越好,闻达默默地退了出去。
宫女空雨很快便将粥端了上来,她伏地跪着,由闻达舀着热腾腾的粥奉到圣前。
“全妃娘娘得知陛下近来忙于国事,特地命奴婢将粥送来,望陛下保重龙体。”
“全妃有心了。”薄沐温和说道。
卫城进去时看到的正是薄沐喝粥的场面,他跪地行完礼,皇帝却没有如往常一般直接说政事,而是笑着对侍立一旁的闻达道:“全妃亲手熬的粥也给卫城呈上一碗,大晚上将人叫过来议事,权当作宵夜奖赏罢。”
卫城又是一番跪地谢恩。
要议的话题自然是薄朝一成不变的对手——匈奴。还有几个月便是年关了,草原上的蛮子们自然要在入冬之前侵扰边境掠夺些过冬的物料去。匈奴早就习惯将薄朝当做他们予取予求的库房,烧杀抢掠无所不为。放在以前,各地诸侯做大,朝廷的军队堤防内乱还来不及,能分给边境加强队伍的银两一层层筛下来不剩多少。而且,边关百姓对骠勇善战的匈奴人打心底里畏惧,更别说临战时躲起来保小命还来不及,哪提得上拿起兵器反抗。
不过薄沐上位之后,先是用了宋阶之推恩的法子削了藩王羽翼。也不得不说这位皇帝好运气,明明是亏老本的事,那封地富庶的兰隐王和那在诸侯王中大有一呼百应之势的陈王竟然带着头就接了圣旨。后来朝廷整顿了一年,薄沐在朝堂之上驳掉臣工和亲的提议,力排众议迎战匈奴。将有大将军之位却被先皇压制在西南的朱祁镇抽调西北,并在第二次战斗中将卫城派到将军幕下作深入虏庭的向导。
如今卫城有义姊全妃在后宫坐镇,又有皇帝全权力保,自己在战场上更是争气,别看他平日里一副木讷模样,到了大漠却如同入了水的鱼儿一般自在,比那多年军营出身的老将还要所向披靡,相应地在朝堂上的地位自然是扶摇直上。
卫氏俨然是又一个赵家。
只不过……当年赵氏能权倾朝野,不仅仅是因为赵太后的揽权手段,更因为赵氏一族枝繁叶茂家族庞大,卫氏么……
薄沐在灯下微微眯了眼,光线太亮,他的侧脸犹如刀削出一半棱角分明。
“朕记得,卫卿至今尚未成婚啊。”薄沐似是无意道。君臣已将边关排兵布阵之事议完,他说话的语气也换做闲聊一般。
卫城瞬即措手不及,很快地,他有板有眼地答:“战场上凶险万分,微臣是将性命绑在刀口上的人,不想……不想耽误了姑娘家。”
“可曾有中意之人?”
卫城迟疑着,答:“没有。”
“前几日卫惊鸿为了个女子和刘、袁两家闹上朝堂,也算冲冠一怒为红颜了。你身为大舅,却连个心上人都没有,实在说不过去。”薄沐漫不经心地敲着手边奏折的封面,曾被画意赞过像是玉竹般修长白皙的手指微微曲起,“朕本想给卫惊鸿赐婚,好歹让他收收心,也免得全妃成日在后宫里为他提心吊胆的。可想到卫卿尚未婚配,岂有被小辈抢先的道理,朕……”
“臣谢陛下隆恩!”卫城抢先一步截住话头,跪在地上,“陛下国务繁重之余还要为臣操心婚姻大事,臣不胜惶恐!只是臣乃数次死里逃生之人,平生心愿只求能为陛下所用,成为扫荡匈奴大漠的一把利刃,男女之事……着实、着实没有想法,望陛下恕罪!”
薄沐轻轻一笑,叹道:“卫卿,你……唉,要朕说你什么好!”
卫城松下提到嗓眼的一口浊气,叩地拜道:“至于惊鸿,打小被家姐溺爱长大,至今仍是个不懂事的黄口小儿。恐怕辜负陛下恩典。而且,他刚出大孝不久,实在不宜急着成婚。”
“都说卫卿不善言辞,可朕倒是看出了你的急智,说出的道理连朕都无话可说。”薄沐唇边带着冷笑,却很快隐没,又是一副亲近贤臣礼贤下士的和蔼模样:“既然这样,朕也不再勉强了。只不过朕一向看好惊鸿,他的婚事有朕在心里为他存着底呢。”
卫城心口一颤,却依旧磕头谢恩。转身跟着闻达出书房之际,忽听得身后的薄沐道:“卫卿,朕一向是个公平的皇帝。谁对朕付出三分忠心,即便不能报之三分,朕也不会转头就忘。你们卫家,可要记好了。”
卫城平定气息,沉稳答:“是。”
“去罢。”
“微臣告退。”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