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十三章 巧遇贵人脱困境 逃出生天梦成真
休息了一会,施丽英提议抓紧时间继续赶路。
“施姑娘!你冷啦?”雷一标关切地问。
“标哥!不要紧。我们现在怎么办?”
“听闻香江人很富同情心。新界的居民一碰到内地冒险偷渡下来的同胞,都会无私的帮忙,指点他们进入市区。现在最好要找一身衣服寄上。”
“是的!我们现在几乎是半裸,会吓坏人。希望我们能够碰到好心的人。”
施丽英紧跟雷一标又走了多半个小时,他们发现山岗边一间单独的村屋,他们慢慢潜过去。村屋前面有一块菜园,细看菜园里有两个人,拂晓前在地里割菜。他们在说话,细听是母子两个人,他们正在赶着收割蔬菜,趁天未亮往市区送。施丽英正考虑如何向他们求助时,雷一标站起来,满有把握地大声说:
“施姑娘!不要怕,这位大婶和大哥,一定是好人。”
雷一标故意把声音提高到让菜园里的母子都能听得到,但又保持原有的距离,免得吓怕他们。首先是青年人发现,大声叱问:
“谁?”
“大哥!我们是内地为生活所迫,偷渡过来的。”
雷一标大声回答,但没有实时走过去。施丽英紧接着说:
“大婶!我们是读书人,不是坏人。”
这时,大婶也发觉,虔怜地自语:
“还是姑娘,又是在大陆没饭吃饱才偷渡过来啦!”
“好!你们过来。”青年人也放缓了口气。
雷一标讲的是纯正的广东话,施丽英在粤北山村一年多,学讲广东话,虽然不是很好,但和他们沟通,还是可以的。
雷一标和施丽英慢慢走过去,离四五步远站住,两人一齐深深向菜园里母子俩鞠躬。大婶看清楚了是一对男女青年,一身短衫短裤,双手空空,估计是泅水过来。大婶说:
“不要怕,你们过来。”
施丽英先走过去,她亲热地说:
“大婶!我们想请你好心帮帮忙。”
施丽英看到大婶身前抱着一大捆白菜,她马上接过大婶手上的菜秧,诚恳地说:
“大婶!我来帮你。”
“大哥!我们帮你们做工,希望你能帮忙带我们进市区。”雷一标也向青年人恳求,并走近青年人。
“你们放心,过会林福送菜进市区,带你们去。他已好几次帮忙偷渡的乡亲,送他们到市区去了。”大婶唠唠叨叨地说的不休。当她看到施丽英他们身上只是半干湿的短衣服时,证实他们确是泅水过来的,大婶怜悯地说:“我去找两件干净的衣服,让你们夫妇换上。”
“谢谢!”雷一标抢着回答。
施丽英不由心中一怔,大婶竟称她和雷一标为“夫妇”。雷一标不做解释,气定神闲地表示感谢。大婶一回屋去,施丽英赶快趋前,帮忙叫做林福的青年。他们不懂得哪些菜该割哪些不该割,无法下手,只好站在林福身边,林福割下一棵,施丽英就接一棵递给雷一标。雷一标用禾草捆好,就快步往屋前的小拖车上装。他们大献殷勤,乐得林福嘻嘻笑。
大嬏把一男一女的两套半旧衣服拿出来要他们换,他们坚持把活干完才换衣服,大婶也在那里咪咪笑,说他们是农村勤劳的青年夫妇。
不久,东方破晓,一抹晨曦,鱼腹灰白,秋风凉爽。林福的小拖车很快也装满蔬菜了。
施丽英和雷一标,接过大婶手上的衣服,转到房子后面去换。其实,他们身上的衣服折腾几个小时已半干,他们只是把大婶给的衣服穿在外面罢了。雷一标一身黑布衫,应该是林福的旧衣服;施丽英穿的是半袖蓝衫,一条抽头黑裤,应该是大婶的旧衣服。他们穿上外衣,不再赤身露体,心中非常高兴,他们的打扮倒真像是新界的农村居民。
林福叫施丽英坐在车头他的身边,雷一标坐在拖斗靠近驾驶室窗边,车堆满菜,外面不容易看到雷一标。林福气定神闲地开车,显然他接送偷渡客进市区已惯熟了。小拖车开上大道后,林福喜孜孜地对他们说:
“像你们年青夫妇,勤力一点,在香江生活绝不成问题。”
“是呀!我们在内地农村,日干夜干还吃不饱呢!”雷一标抢着附和,他怕施丽英做出解释。
雷一标不愿意澄清他们之间的关系,施丽英知道他的用意,她也泰然处之。她爽快地对林福说:
“大哥!我们要是生活好过,也不会冒险偷渡下来了。”
林福问他们有否亲人在香江,雷一标赶快说:
“没有亲人,还不知道住到哪里,如何找到工作。”
“首先要住下来,再去登记领身分证,才能找工作。没有身分证,找工作会被人骗,拿不到应得的酬劳。”
林福告诉他们,他爸爸生前在市区买下一层唐楼,现在包租给一对夫妇。他是业主,他知道目前单位里空着一个小房间,可以租给他们住。林福说,他带他们去,包租婆不会迫他们交按金和首期租金,找到工作、领到薪水后才交。
雷一标和施丽英连声感谢,说是安顿下来后,日后一定抽时间去探望他们母子,说得林福哈哈大笑。林福说,他帮过不少内地偷渡下来的同胞,道谢的话他也听得很多了,但他从不放在心上。他一直遵循母亲的教导,做人要慈悲为怀,诚实可靠,能帮助人就一定要帮助。
施丽英扭头和后窗的雷一标相视而笑。她对林福笑着说:
“林大哥真是个好人!”
“大家都是中国同胞。”林福高兴得哈哈笑,接着又大发议论:“香江是英国人管治,好像是英国人当大老板,中国人都是跟他打工一样,但是中国人在香江占人口百分九十以上。六七年香江爆动,差点把英国人赶走了,但中国人不团结,许多人也不支持,主要还是中国政府不支持,失败了!”
“英国人好恶吗?”雷一标插上一句。
“那也不是,香江一切都依法办事。香江有人够胆骂英国人,骂香江政府,言论自由,社会也安定。勤力打工,生活不问题,谁有本事谁发达。没有人仇视有钱人,只有羡慕,自己努力去赚钱。不像内地,红卫兵天天造反,天天搞斗争,自己人打自己人,大家一样穷。在香江穷不光荣,如果力食懒做,吊儿郎当,人会看不起。”
林福一席话,既概括了香江社会,又和内地作了比较。他承认内地香江都是中国人,但把香江政府和中国政府截然分开,他对内地搞阶级斗争,不以为然;他以香江人自豪,并不认同中国为祖国。施丽英还以为香江人不了解内地,其实香江人也了解内地的情况,对内地推行的阶级斗争,他们也大体知道。
这时,雷一标又开口了:
“林兄!你对内地的情况也甚了解,自己人打自己人,我们就是被人打败的一群,才亡命出走!”
“内地的文化大革命,红卫兵,这里的报纸天天都有报导。天天都是我斗你,你斗我,经济怎搞得上去呢!香江人只讲如何赚钱过生活,讲道德不讲政治;管你什么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生活好就是好的主义,人民有饭吃有工作,就是好的政府。”
林福滔滔不绝的议论,可就是香江人处世作人的人生观,跟内地奉行的阶级斗争截然不同。施丽英害怕雷一标在兴头上,对政治时政大发一通议论和牢骚,她抢先着说:
“林大哥!我们都是普通老百姓,不管什么政治大事,只想有饭吃饱,解决一天三餐一宿,能活下去就满足了!”
雷一标知道施丽英的甪意,对她会心地笑笑,把话煞住。
拖车走了一段岗坡山道才到达市区,这时天还只是蒙蒙亮。车开到菓栏蔬菜批发市场,雷一标和施丽英下车帮手卸下蔬菜,林福到里面房间办理交收手续。林福出来和菓栏的工友打招呼,就叫雷一标和施丽英上车,立时开走。车走大道,又拐横街,雷一标和施丽英也不知道走过什么地方。
林福把车开到一个小食店前停下,他带雷一标和施丽英进去吃早餐。每人一碗白粥,一件油条。林福好细心,知道他们饿坏了,特别为他们再多叫一碗白粥。施丽英过意不去,再三道谢。雷一标笑笑,不客气三扒两扒就把第二碗粥喝进肚子。
他们再上车,在大小街道几个拐弯,到一栋几层高的楼房门口,才停下来。下车后,林福带他们顺着一条未足一米宽的水泥楼梯上楼,那是一梯两伙的唐楼。所谓唐楼就是行楼梯上下、没有升降机的几层高楼房。
在三楼左边门口,林福去襟门钟。应门的是一位年约五旬左右的削瘦汉子,他一看来者竟是业主,赶快打开木门和铁闸,让他们进去。
“老徐!你们不是还有一间房未租出去吗?”
“是!”
“他们是我妈内地远房亲戚偷渡下来,就租给他们住吧!”
“好!自己人更好说。”
“房租算平些,暂时帮助他们解决住宿吃饭,等他们找到工作,领到工资后,他们再一起跟你算账,清还。我作担保。”
“林生!太客气了!我老徐保证照办,不会亏待他们!”
林福说得干净利落,老徐陪笑点头,事情就这样觧决了。
香江人承包业主出租物业的是二房东,称为“包租公”或“包租婆”。二房东把一个一层楼的单位,间隔成几个木板小梗房分租出去,租住者谓三房客。二房东从租客那里收取的租金,一般都够数缴付业主的包租金,而二房东所住房间和小厅,等于赚来免费白住白用。二房东负责公共地方的清洁和管理公共的水电设备,小维修自己负责,花钱大维修则找业主负责。由于一个单位有多户人居住,公用的厨房和厕所,二房东要负责协调时间,供租客使用。房客间如有什么小矛盾和纠纷,二房东负责调停。一个小小单位,往往就是窥探一个社会的缩影。
林福走后,包租公老徐带雷一标和施丽英进去,包租婆也出来小厅张罗。这时,单位里除包租公夫妇,没有其他人,显然大人上班工作,如有小孩也已上学去了。
施丽英一看,这层楼单位,不过是六七十平方米大,挨着门进去是个小厅,对着大门房间是包租公婆住,右拐是木板间开相对的几个小房,中间一条不够一米宽的通道。通道右面除小厅所占地方只间二个小房间,左边连包租公睡房共三间房,挨着包租公房和临街头房夹在中间有一间小房,门开着,包租公打开门口灯掣,是这里了。一张铁制上下二层单人双层床,一张尺来宽的小枱,挨着板墙。枱和床之间,只有一人可擦身而过。老徐说:
“原来是一个单身汉住,你们夫妻就只好将就点了。”
“不要紧!有地方住就行了。”雷一标轻松地说。
“阿叔!多谢!”施丽英表示感谢。
“你们不要客气,既是林生内地的远房亲戚,我更不会怠慢,总之安心住下来,生活和工作我会帮忙你们解决。”
雷一标和施丽英进入小房,“嘘”一声坐在床上,置身于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房间,两人尴尬地面面相觑,不知说什么好。说不尴尬也真有点不好意思,除了林福母子,老徐夫妇又称他们为“夫妇”,美丽的误会,他们都会心地笑了起来。
一会包租公拿来二张草席,二张旧毡被给雷一标和施丽英,包租公祥和地自我介绍:
“我叫徐健,今后叫我徐叔就好了! 我是在地盘工作,刚好这两天因工伤在家休息,明天一早,我就带你们到佐敦入境处登记,领取身份证。有了身份证就可以到公司见工,打工生活。”
“谢谢徐大叔!”雷一标笑表感谢。
这时包租婆徐太也过来,站在门口。徐太胖嘟嘟像个圆桶,瞇瞇的小眼睛镶在圆胖胖的脸颊上,笑起来瞇成一线。她面容慈祥,和譪可亲。徐太满面堆笑,热情地说:
“你们不顾危险偷渡下来,我们能帮点忙,也是应该的。大家都是中国人。”
施丽英再次听到“中国人”三字,倍感亲切。
“香江环境也不是很好,但只要肯卖力,不怕苦,挣三餐一宿还是不成问题的。”徐健叔笑着插话。
“我们都很年青,再辛苦我们都熬过,我们不怕辛苦。”雷一标非常认真地说。
“我们都是为有饭吃饱,为生存才冒险偷渡下来。”施丽英赶快附和。
“我明白!像你们这么年青,如果生活稍微可过,怎来冒这个险呢!放心!在香江没有人会饿死。”徐太安慰他们。
“报纸常有登,有人在陆路扒铁丝网,被公安开枪打死了;有人泅水偷渡,溺水死了!你们成功过来,就值得庆贺!”
徐叔叔的话,令施丽英心中一怵。她凭一股热血,毅然舍身偷渡,但她事先并没有深思可能撞到的危险,徐叔说的应该是早已存在的情况。今天她偷渡成功,实在也是非常侥幸。她感谢施家祖宗在暗中保护她这施家独存的根苗。
临走,徐太回过头来,对他们俩说:
“雷生、雷太!午饭跟我们一起吃。”
施丽英向徐健夫妇再三道谢。这一场际遇,施丽英终生难忘!
一九七0年深秋,二十一岁的施丽英偷渡到了梦寐以求的香江,实现了他父亲施卓然的宿愿,从此开展她人生的新篇章。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正是:
怒海浮沉一线悬,求生矢志感苍天;
从斯开创新生活,梦境成真花艳妍。(先韵)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施姑娘!你冷啦?”雷一标关切地问。
“标哥!不要紧。我们现在怎么办?”
“听闻香江人很富同情心。新界的居民一碰到内地冒险偷渡下来的同胞,都会无私的帮忙,指点他们进入市区。现在最好要找一身衣服寄上。”
“是的!我们现在几乎是半裸,会吓坏人。希望我们能够碰到好心的人。”
施丽英紧跟雷一标又走了多半个小时,他们发现山岗边一间单独的村屋,他们慢慢潜过去。村屋前面有一块菜园,细看菜园里有两个人,拂晓前在地里割菜。他们在说话,细听是母子两个人,他们正在赶着收割蔬菜,趁天未亮往市区送。施丽英正考虑如何向他们求助时,雷一标站起来,满有把握地大声说:
“施姑娘!不要怕,这位大婶和大哥,一定是好人。”
雷一标故意把声音提高到让菜园里的母子都能听得到,但又保持原有的距离,免得吓怕他们。首先是青年人发现,大声叱问:
“谁?”
“大哥!我们是内地为生活所迫,偷渡过来的。”
雷一标大声回答,但没有实时走过去。施丽英紧接着说:
“大婶!我们是读书人,不是坏人。”
这时,大婶也发觉,虔怜地自语:
“还是姑娘,又是在大陆没饭吃饱才偷渡过来啦!”
“好!你们过来。”青年人也放缓了口气。
雷一标讲的是纯正的广东话,施丽英在粤北山村一年多,学讲广东话,虽然不是很好,但和他们沟通,还是可以的。
雷一标和施丽英慢慢走过去,离四五步远站住,两人一齐深深向菜园里母子俩鞠躬。大婶看清楚了是一对男女青年,一身短衫短裤,双手空空,估计是泅水过来。大婶说:
“不要怕,你们过来。”
施丽英先走过去,她亲热地说:
“大婶!我们想请你好心帮帮忙。”
施丽英看到大婶身前抱着一大捆白菜,她马上接过大婶手上的菜秧,诚恳地说:
“大婶!我来帮你。”
“大哥!我们帮你们做工,希望你能帮忙带我们进市区。”雷一标也向青年人恳求,并走近青年人。
“你们放心,过会林福送菜进市区,带你们去。他已好几次帮忙偷渡的乡亲,送他们到市区去了。”大婶唠唠叨叨地说的不休。当她看到施丽英他们身上只是半干湿的短衣服时,证实他们确是泅水过来的,大婶怜悯地说:“我去找两件干净的衣服,让你们夫妇换上。”
“谢谢!”雷一标抢着回答。
施丽英不由心中一怔,大婶竟称她和雷一标为“夫妇”。雷一标不做解释,气定神闲地表示感谢。大婶一回屋去,施丽英赶快趋前,帮忙叫做林福的青年。他们不懂得哪些菜该割哪些不该割,无法下手,只好站在林福身边,林福割下一棵,施丽英就接一棵递给雷一标。雷一标用禾草捆好,就快步往屋前的小拖车上装。他们大献殷勤,乐得林福嘻嘻笑。
大嬏把一男一女的两套半旧衣服拿出来要他们换,他们坚持把活干完才换衣服,大婶也在那里咪咪笑,说他们是农村勤劳的青年夫妇。
不久,东方破晓,一抹晨曦,鱼腹灰白,秋风凉爽。林福的小拖车很快也装满蔬菜了。
施丽英和雷一标,接过大婶手上的衣服,转到房子后面去换。其实,他们身上的衣服折腾几个小时已半干,他们只是把大婶给的衣服穿在外面罢了。雷一标一身黑布衫,应该是林福的旧衣服;施丽英穿的是半袖蓝衫,一条抽头黑裤,应该是大婶的旧衣服。他们穿上外衣,不再赤身露体,心中非常高兴,他们的打扮倒真像是新界的农村居民。
林福叫施丽英坐在车头他的身边,雷一标坐在拖斗靠近驾驶室窗边,车堆满菜,外面不容易看到雷一标。林福气定神闲地开车,显然他接送偷渡客进市区已惯熟了。小拖车开上大道后,林福喜孜孜地对他们说:
“像你们年青夫妇,勤力一点,在香江生活绝不成问题。”
“是呀!我们在内地农村,日干夜干还吃不饱呢!”雷一标抢着附和,他怕施丽英做出解释。
雷一标不愿意澄清他们之间的关系,施丽英知道他的用意,她也泰然处之。她爽快地对林福说:
“大哥!我们要是生活好过,也不会冒险偷渡下来了。”
林福问他们有否亲人在香江,雷一标赶快说:
“没有亲人,还不知道住到哪里,如何找到工作。”
“首先要住下来,再去登记领身分证,才能找工作。没有身分证,找工作会被人骗,拿不到应得的酬劳。”
林福告诉他们,他爸爸生前在市区买下一层唐楼,现在包租给一对夫妇。他是业主,他知道目前单位里空着一个小房间,可以租给他们住。林福说,他带他们去,包租婆不会迫他们交按金和首期租金,找到工作、领到薪水后才交。
雷一标和施丽英连声感谢,说是安顿下来后,日后一定抽时间去探望他们母子,说得林福哈哈大笑。林福说,他帮过不少内地偷渡下来的同胞,道谢的话他也听得很多了,但他从不放在心上。他一直遵循母亲的教导,做人要慈悲为怀,诚实可靠,能帮助人就一定要帮助。
施丽英扭头和后窗的雷一标相视而笑。她对林福笑着说:
“林大哥真是个好人!”
“大家都是中国同胞。”林福高兴得哈哈笑,接着又大发议论:“香江是英国人管治,好像是英国人当大老板,中国人都是跟他打工一样,但是中国人在香江占人口百分九十以上。六七年香江爆动,差点把英国人赶走了,但中国人不团结,许多人也不支持,主要还是中国政府不支持,失败了!”
“英国人好恶吗?”雷一标插上一句。
“那也不是,香江一切都依法办事。香江有人够胆骂英国人,骂香江政府,言论自由,社会也安定。勤力打工,生活不问题,谁有本事谁发达。没有人仇视有钱人,只有羡慕,自己努力去赚钱。不像内地,红卫兵天天造反,天天搞斗争,自己人打自己人,大家一样穷。在香江穷不光荣,如果力食懒做,吊儿郎当,人会看不起。”
林福一席话,既概括了香江社会,又和内地作了比较。他承认内地香江都是中国人,但把香江政府和中国政府截然分开,他对内地搞阶级斗争,不以为然;他以香江人自豪,并不认同中国为祖国。施丽英还以为香江人不了解内地,其实香江人也了解内地的情况,对内地推行的阶级斗争,他们也大体知道。
这时,雷一标又开口了:
“林兄!你对内地的情况也甚了解,自己人打自己人,我们就是被人打败的一群,才亡命出走!”
“内地的文化大革命,红卫兵,这里的报纸天天都有报导。天天都是我斗你,你斗我,经济怎搞得上去呢!香江人只讲如何赚钱过生活,讲道德不讲政治;管你什么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生活好就是好的主义,人民有饭吃有工作,就是好的政府。”
林福滔滔不绝的议论,可就是香江人处世作人的人生观,跟内地奉行的阶级斗争截然不同。施丽英害怕雷一标在兴头上,对政治时政大发一通议论和牢骚,她抢先着说:
“林大哥!我们都是普通老百姓,不管什么政治大事,只想有饭吃饱,解决一天三餐一宿,能活下去就满足了!”
雷一标知道施丽英的甪意,对她会心地笑笑,把话煞住。
拖车走了一段岗坡山道才到达市区,这时天还只是蒙蒙亮。车开到菓栏蔬菜批发市场,雷一标和施丽英下车帮手卸下蔬菜,林福到里面房间办理交收手续。林福出来和菓栏的工友打招呼,就叫雷一标和施丽英上车,立时开走。车走大道,又拐横街,雷一标和施丽英也不知道走过什么地方。
林福把车开到一个小食店前停下,他带雷一标和施丽英进去吃早餐。每人一碗白粥,一件油条。林福好细心,知道他们饿坏了,特别为他们再多叫一碗白粥。施丽英过意不去,再三道谢。雷一标笑笑,不客气三扒两扒就把第二碗粥喝进肚子。
他们再上车,在大小街道几个拐弯,到一栋几层高的楼房门口,才停下来。下车后,林福带他们顺着一条未足一米宽的水泥楼梯上楼,那是一梯两伙的唐楼。所谓唐楼就是行楼梯上下、没有升降机的几层高楼房。
在三楼左边门口,林福去襟门钟。应门的是一位年约五旬左右的削瘦汉子,他一看来者竟是业主,赶快打开木门和铁闸,让他们进去。
“老徐!你们不是还有一间房未租出去吗?”
“是!”
“他们是我妈内地远房亲戚偷渡下来,就租给他们住吧!”
“好!自己人更好说。”
“房租算平些,暂时帮助他们解决住宿吃饭,等他们找到工作,领到工资后,他们再一起跟你算账,清还。我作担保。”
“林生!太客气了!我老徐保证照办,不会亏待他们!”
林福说得干净利落,老徐陪笑点头,事情就这样觧决了。
香江人承包业主出租物业的是二房东,称为“包租公”或“包租婆”。二房东把一个一层楼的单位,间隔成几个木板小梗房分租出去,租住者谓三房客。二房东从租客那里收取的租金,一般都够数缴付业主的包租金,而二房东所住房间和小厅,等于赚来免费白住白用。二房东负责公共地方的清洁和管理公共的水电设备,小维修自己负责,花钱大维修则找业主负责。由于一个单位有多户人居住,公用的厨房和厕所,二房东要负责协调时间,供租客使用。房客间如有什么小矛盾和纠纷,二房东负责调停。一个小小单位,往往就是窥探一个社会的缩影。
林福走后,包租公老徐带雷一标和施丽英进去,包租婆也出来小厅张罗。这时,单位里除包租公夫妇,没有其他人,显然大人上班工作,如有小孩也已上学去了。
施丽英一看,这层楼单位,不过是六七十平方米大,挨着门进去是个小厅,对着大门房间是包租公婆住,右拐是木板间开相对的几个小房,中间一条不够一米宽的通道。通道右面除小厅所占地方只间二个小房间,左边连包租公睡房共三间房,挨着包租公房和临街头房夹在中间有一间小房,门开着,包租公打开门口灯掣,是这里了。一张铁制上下二层单人双层床,一张尺来宽的小枱,挨着板墙。枱和床之间,只有一人可擦身而过。老徐说:
“原来是一个单身汉住,你们夫妻就只好将就点了。”
“不要紧!有地方住就行了。”雷一标轻松地说。
“阿叔!多谢!”施丽英表示感谢。
“你们不要客气,既是林生内地的远房亲戚,我更不会怠慢,总之安心住下来,生活和工作我会帮忙你们解决。”
雷一标和施丽英进入小房,“嘘”一声坐在床上,置身于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房间,两人尴尬地面面相觑,不知说什么好。说不尴尬也真有点不好意思,除了林福母子,老徐夫妇又称他们为“夫妇”,美丽的误会,他们都会心地笑了起来。
一会包租公拿来二张草席,二张旧毡被给雷一标和施丽英,包租公祥和地自我介绍:
“我叫徐健,今后叫我徐叔就好了! 我是在地盘工作,刚好这两天因工伤在家休息,明天一早,我就带你们到佐敦入境处登记,领取身份证。有了身份证就可以到公司见工,打工生活。”
“谢谢徐大叔!”雷一标笑表感谢。
这时包租婆徐太也过来,站在门口。徐太胖嘟嘟像个圆桶,瞇瞇的小眼睛镶在圆胖胖的脸颊上,笑起来瞇成一线。她面容慈祥,和譪可亲。徐太满面堆笑,热情地说:
“你们不顾危险偷渡下来,我们能帮点忙,也是应该的。大家都是中国人。”
施丽英再次听到“中国人”三字,倍感亲切。
“香江环境也不是很好,但只要肯卖力,不怕苦,挣三餐一宿还是不成问题的。”徐健叔笑着插话。
“我们都很年青,再辛苦我们都熬过,我们不怕辛苦。”雷一标非常认真地说。
“我们都是为有饭吃饱,为生存才冒险偷渡下来。”施丽英赶快附和。
“我明白!像你们这么年青,如果生活稍微可过,怎来冒这个险呢!放心!在香江没有人会饿死。”徐太安慰他们。
“报纸常有登,有人在陆路扒铁丝网,被公安开枪打死了;有人泅水偷渡,溺水死了!你们成功过来,就值得庆贺!”
徐叔叔的话,令施丽英心中一怵。她凭一股热血,毅然舍身偷渡,但她事先并没有深思可能撞到的危险,徐叔说的应该是早已存在的情况。今天她偷渡成功,实在也是非常侥幸。她感谢施家祖宗在暗中保护她这施家独存的根苗。
临走,徐太回过头来,对他们俩说:
“雷生、雷太!午饭跟我们一起吃。”
施丽英向徐健夫妇再三道谢。这一场际遇,施丽英终生难忘!
一九七0年深秋,二十一岁的施丽英偷渡到了梦寐以求的香江,实现了他父亲施卓然的宿愿,从此开展她人生的新篇章。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正是:
怒海浮沉一线悬,求生矢志感苍天;
从斯开创新生活,梦境成真花艳妍。(先韵)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