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2【白云观】
这次上京,少了几分忐忑不安,多了几分气定若闲。
何辰跟李叔坐在车前头,方慈不时过来问什么时候才能到。
何辰无奈道:“还得一天多呢,你身体才好,快回去坐着。”
方慈不乐意地缩回去,何辰便听到她在车内跟杜姨絮絮叨叨,大约又在埋怨哥哥管得严什么的,惹得杜姨和黄大夫都一阵忍笑,然后又被炸毛的方慈一番扑腾,一路上欢声笑语好不惬意。
何辰坐在前头浅浅含笑,果然这样的生活才是他想要的,有亲人,有温馨,小打小闹,没有烦恼的平静生活。
白云观在京城南郊,是他们进城的必经之地,何辰本想默默路过算了,没想到快到了时候,方慈从车里钻出来:“哥哥,白云观是不是快到了?”
两年前方慈被何辰在白云观找回,当时面黄肌瘦的小不点,现在已经亭亭玉立初显韵味,大不相同。何辰一直对白云观之于方慈的偏待有些不满,把方慈接回以后,也没有再让她去过,倒是方慈似乎全然忘了之前受的苦,偶尔挂念几句观里的师傅和小姐妹。
“就在前面不远了。”白云观依山而建,现在已经能看到山顶了,白云观便在山北的脚下。
“咱们在白云观停下吧,我好久没回去看看了。”方慈撒娇道。
“风尘仆仆又没带礼物,这样去也太不礼貌了,还是改天吧。”何辰拍拍妹妹的头,按下不想让妹妹去的私心。
“临走时知府大人给我塞了一大包人参鹿茸,徒儿要是想要可以先拿去用嘛。”黄大夫也探出头来凑热闹,他一心醉医,不受金银,所以那城里的知府给他装了大包小包的珍贵药材,何辰还心里默默非议不知道这知府到底贪了多少银子,不过光是研究出治疗瘟疫的药方,已经是他的一大政绩,听说已经接到升迁的诏令了,怪不得不要钱地往他们行李里塞东西。
“就是嘛,哥哥我们去嘛,又不用绕路,歇一歇脚我们就继续走。”方慈在一旁煽风点火,何辰也只能无奈点头。
白云观,真是物是人非啊。何辰再一次站在白云观门口,依然一尘不染的道路,庄重的大门,来往的香客,似乎一切都跟两年前一样。
“哥哥,快点啊。”已经跑到门口的方慈回头叫何辰,说完不等他,拉着杜姨进了白云观。
何辰摇摇头,难道这丫头就一点都没有“近乡情更怯”的自觉吗?
扶着黄大夫,和李叔一起进了白云观,门口没有人拦,因为何辰刚刚看到,方慈看到门口的小道童就又惊又喜又搂又抱然后拉着人家进门了,这样样貌分明的三人组一进门,便有人引他们入后院,解释说方慈她们已经去后院了。
老李把手里的一堆不知名珍贵药材交给那人,何辰不用人引路,已经轻车熟路地进了后院。
一进门,何辰就想扭头,为什么方慈一到京城,小燕子模式就全开了呀,那指手画脚的讲故事形态,还有声音气势如钟的底气十足,妹啊,我不该教你练武的,我后悔了。
其实方慈也就是见到故人稍微活泼了一点而已,只是何辰躲剧情躲习惯了,现在看到妹妹这样就开始在心里累加淑女课程,恩,先把声音调小五十分贝,笑不露齿,要是能让妹妹贤惠点绣绣花做做菜就更好了。
方慈一路过来只留了一点小首饰小帕子什么的,不过也都很精致漂亮,现下很豪爽地分给同屋的几个女孩子,虽然两年没见,但大家都是在道观里清修,生活根本没有波澜,这样一个朋友来探望,说起来,还是很值得庆祝的大事呢。
何辰在一旁无聊,问道旁边的道姑:“这里的静慧师太还在吗?”
“静慧师太一年前病逝了,现在道观由她的师妹静安师太主管。”那道姑答道。
“病逝?”何辰皱眉,该不会是自家的人动了什么手脚,但看那道姑颇如常地点了点头,似乎只是正常的病逝而已,也就不再放在心上,反正跟自己没有太大关系。
果然,方慈听到静慧师太去世也没太大反应,她们这些小孩子多是下面的一些道姑带着,即使偶尔受罚,仍然对道姑还亲近些,何辰看方慈临走时依依不舍地样子,终于放下心来,既然方慈不介意这段过去,以后她想来,便让她来吧。
倒是临上车时,静安师太叫住了何辰,递给他几个平安符,用来保平安,何辰谢过,她又提醒道:“有件事,有些蹊跷,不过事关小慈,我想你们也该知道,去年师姐去世之后,有一个人来打听过小慈的消息,按他说的年龄和相貌,观里只有小慈相符,还问是不是从南方过来,不过我也告诉他,小慈已经被家人接回,不过再问下落,连我们都不知道,也就没有消息了。”
“是什么样子的人?师太可还记得?”
“没有什么特殊的特征,不过观里多是女客,平日也带家丁来,那个来打探的人,步履稳健,比那些家丁看起来也要高深几分,似乎是会武功的人。”
何辰又问了几句,确定没有遗漏的消息,才准备离开,临走前又状似无意地提到他父母原是从山西老家搬出来的,这次饥荒还遇到了本家的姨娘云云,至少算是为自己铺了一条后路。
回到车上,何辰才开始冥思,看来自己一开始想的方向就错了,有人意识到方家后人还在,却在两年后才寻到杭州,说不定是因为,他们第一次看到方家后人的地方,是在京城!
黄大夫,现在何辰要称呼他为师傅了,来到京城之后,何辰才开始意识到自家师傅的名头有多大。
那位师傅的朋友,其实是他曾经的一个病人的儿子,黄元御云游时帮他母亲治好了多年的头痛顽疾,感激之情加上黄元御的名声驱使,便请黄元御到他京城开的医馆里坐镇,黄大夫游历许久正好想要歇歇脚,就答应留在京城两年,于是又顺便收了何辰这个便宜徒弟。
下了马车,何辰看着面前挂着济世堂大匾的医馆还在发愣,就已经有管事带着一干下人列队迎接“黄神医”了,而他们到了的第二天,就已经陆续有大户人家的下人来递拜帖,请“黄神医”去看病。
何辰没太多时间纠结黄大夫突然超级进化成黄神医的事情。黄神医很忙,忙着每天出诊;何辰也很忙,忙着每天读医书、辩药材、背药方、熬药草,反正学徒该干的事情他要干,学徒不干的事情他也干。
黄元御知道自己也就教何辰两年,所以不管他脑子够不够用,把一般学徒七八年才学完的东西,一股脑全都给他往脑子里塞,幸好何辰有个武功底子,身体健康,不然还没学会医术自己就一病不起了。
来到京城以后,何辰终于给义父义母寄了一封信,说明了他和方慈现在的情况,萧义山当即决定要举家搬到京城去,他就这么一对儿女,虽然是养子养女,但也是比别家的强不止一分两分,怎么舍得他们独自在外。
幸好何辰也表明,自己虽然是学徒,但是过得并不像一般学徒那么惨,再说萧家在京城还有铺子呢,总不至于让他们饿肚子吧。
萧家在云南定居几十年,这搬可不是说搬就搬的,先不说萧家的店铺都是开在大理,除了大理也就苏杭和京城有几家小铺子,但主要收入还是大理这边,这要是关了,一时间怎么周转还不好说,再说街坊邻居、城里城外的,认识这么多年,又怎么舍得。
何辰其实也并没有想在京城待太久,听说萧义山准备搬家,赶紧回信说自己两年一定回去,这才打消了萧义山的壮举,不过还是承诺下过年必须回家的事。
何辰跟李叔坐在车前头,方慈不时过来问什么时候才能到。
何辰无奈道:“还得一天多呢,你身体才好,快回去坐着。”
方慈不乐意地缩回去,何辰便听到她在车内跟杜姨絮絮叨叨,大约又在埋怨哥哥管得严什么的,惹得杜姨和黄大夫都一阵忍笑,然后又被炸毛的方慈一番扑腾,一路上欢声笑语好不惬意。
何辰坐在前头浅浅含笑,果然这样的生活才是他想要的,有亲人,有温馨,小打小闹,没有烦恼的平静生活。
白云观在京城南郊,是他们进城的必经之地,何辰本想默默路过算了,没想到快到了时候,方慈从车里钻出来:“哥哥,白云观是不是快到了?”
两年前方慈被何辰在白云观找回,当时面黄肌瘦的小不点,现在已经亭亭玉立初显韵味,大不相同。何辰一直对白云观之于方慈的偏待有些不满,把方慈接回以后,也没有再让她去过,倒是方慈似乎全然忘了之前受的苦,偶尔挂念几句观里的师傅和小姐妹。
“就在前面不远了。”白云观依山而建,现在已经能看到山顶了,白云观便在山北的脚下。
“咱们在白云观停下吧,我好久没回去看看了。”方慈撒娇道。
“风尘仆仆又没带礼物,这样去也太不礼貌了,还是改天吧。”何辰拍拍妹妹的头,按下不想让妹妹去的私心。
“临走时知府大人给我塞了一大包人参鹿茸,徒儿要是想要可以先拿去用嘛。”黄大夫也探出头来凑热闹,他一心醉医,不受金银,所以那城里的知府给他装了大包小包的珍贵药材,何辰还心里默默非议不知道这知府到底贪了多少银子,不过光是研究出治疗瘟疫的药方,已经是他的一大政绩,听说已经接到升迁的诏令了,怪不得不要钱地往他们行李里塞东西。
“就是嘛,哥哥我们去嘛,又不用绕路,歇一歇脚我们就继续走。”方慈在一旁煽风点火,何辰也只能无奈点头。
白云观,真是物是人非啊。何辰再一次站在白云观门口,依然一尘不染的道路,庄重的大门,来往的香客,似乎一切都跟两年前一样。
“哥哥,快点啊。”已经跑到门口的方慈回头叫何辰,说完不等他,拉着杜姨进了白云观。
何辰摇摇头,难道这丫头就一点都没有“近乡情更怯”的自觉吗?
扶着黄大夫,和李叔一起进了白云观,门口没有人拦,因为何辰刚刚看到,方慈看到门口的小道童就又惊又喜又搂又抱然后拉着人家进门了,这样样貌分明的三人组一进门,便有人引他们入后院,解释说方慈她们已经去后院了。
老李把手里的一堆不知名珍贵药材交给那人,何辰不用人引路,已经轻车熟路地进了后院。
一进门,何辰就想扭头,为什么方慈一到京城,小燕子模式就全开了呀,那指手画脚的讲故事形态,还有声音气势如钟的底气十足,妹啊,我不该教你练武的,我后悔了。
其实方慈也就是见到故人稍微活泼了一点而已,只是何辰躲剧情躲习惯了,现在看到妹妹这样就开始在心里累加淑女课程,恩,先把声音调小五十分贝,笑不露齿,要是能让妹妹贤惠点绣绣花做做菜就更好了。
方慈一路过来只留了一点小首饰小帕子什么的,不过也都很精致漂亮,现下很豪爽地分给同屋的几个女孩子,虽然两年没见,但大家都是在道观里清修,生活根本没有波澜,这样一个朋友来探望,说起来,还是很值得庆祝的大事呢。
何辰在一旁无聊,问道旁边的道姑:“这里的静慧师太还在吗?”
“静慧师太一年前病逝了,现在道观由她的师妹静安师太主管。”那道姑答道。
“病逝?”何辰皱眉,该不会是自家的人动了什么手脚,但看那道姑颇如常地点了点头,似乎只是正常的病逝而已,也就不再放在心上,反正跟自己没有太大关系。
果然,方慈听到静慧师太去世也没太大反应,她们这些小孩子多是下面的一些道姑带着,即使偶尔受罚,仍然对道姑还亲近些,何辰看方慈临走时依依不舍地样子,终于放下心来,既然方慈不介意这段过去,以后她想来,便让她来吧。
倒是临上车时,静安师太叫住了何辰,递给他几个平安符,用来保平安,何辰谢过,她又提醒道:“有件事,有些蹊跷,不过事关小慈,我想你们也该知道,去年师姐去世之后,有一个人来打听过小慈的消息,按他说的年龄和相貌,观里只有小慈相符,还问是不是从南方过来,不过我也告诉他,小慈已经被家人接回,不过再问下落,连我们都不知道,也就没有消息了。”
“是什么样子的人?师太可还记得?”
“没有什么特殊的特征,不过观里多是女客,平日也带家丁来,那个来打探的人,步履稳健,比那些家丁看起来也要高深几分,似乎是会武功的人。”
何辰又问了几句,确定没有遗漏的消息,才准备离开,临走前又状似无意地提到他父母原是从山西老家搬出来的,这次饥荒还遇到了本家的姨娘云云,至少算是为自己铺了一条后路。
回到车上,何辰才开始冥思,看来自己一开始想的方向就错了,有人意识到方家后人还在,却在两年后才寻到杭州,说不定是因为,他们第一次看到方家后人的地方,是在京城!
黄大夫,现在何辰要称呼他为师傅了,来到京城之后,何辰才开始意识到自家师傅的名头有多大。
那位师傅的朋友,其实是他曾经的一个病人的儿子,黄元御云游时帮他母亲治好了多年的头痛顽疾,感激之情加上黄元御的名声驱使,便请黄元御到他京城开的医馆里坐镇,黄大夫游历许久正好想要歇歇脚,就答应留在京城两年,于是又顺便收了何辰这个便宜徒弟。
下了马车,何辰看着面前挂着济世堂大匾的医馆还在发愣,就已经有管事带着一干下人列队迎接“黄神医”了,而他们到了的第二天,就已经陆续有大户人家的下人来递拜帖,请“黄神医”去看病。
何辰没太多时间纠结黄大夫突然超级进化成黄神医的事情。黄神医很忙,忙着每天出诊;何辰也很忙,忙着每天读医书、辩药材、背药方、熬药草,反正学徒该干的事情他要干,学徒不干的事情他也干。
黄元御知道自己也就教何辰两年,所以不管他脑子够不够用,把一般学徒七八年才学完的东西,一股脑全都给他往脑子里塞,幸好何辰有个武功底子,身体健康,不然还没学会医术自己就一病不起了。
来到京城以后,何辰终于给义父义母寄了一封信,说明了他和方慈现在的情况,萧义山当即决定要举家搬到京城去,他就这么一对儿女,虽然是养子养女,但也是比别家的强不止一分两分,怎么舍得他们独自在外。
幸好何辰也表明,自己虽然是学徒,但是过得并不像一般学徒那么惨,再说萧家在京城还有铺子呢,总不至于让他们饿肚子吧。
萧家在云南定居几十年,这搬可不是说搬就搬的,先不说萧家的店铺都是开在大理,除了大理也就苏杭和京城有几家小铺子,但主要收入还是大理这边,这要是关了,一时间怎么周转还不好说,再说街坊邻居、城里城外的,认识这么多年,又怎么舍得。
何辰其实也并没有想在京城待太久,听说萧义山准备搬家,赶紧回信说自己两年一定回去,这才打消了萧义山的壮举,不过还是承诺下过年必须回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