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染病】
征询了大家的同意,宋虎还是决定带着患病的村民一起逃亡,毕竟是一路走来一路扶持的亲人,怎么舍得把他们抛弃。几个中年的大汉主动承担了搬运患者的任务,因为瘟疫传染的严重,他们已经算是把命都豁出去了。
何辰把马车空出来,让小孩和妇女轮流上去坐。宋虎对于何辰几人跟他们同甘共苦的行为很感动,但也曾劝他们还是先走为好,毕竟他们并不是灾民,根本不用受这份罪。何辰推说自己祖籍也是山西,只是父辈的时候搬了出来,现在遇到家乡人,能帮必然要帮一把。只是他也不知道山西有什么地方,含含糊糊地掩盖过去。
队伍行进的并不快,这一队人,老弱病残什么都有,青壮年最多,但是身体也都孱弱不已。这么缓慢行了一日,也不过走出了十几里地,晚上驻足在一处芦苇荡边,有水至少能填填空肚子,粮食现在已经短缺到极致,宋虎吩咐宋嫂,除非真的饿晕过去,不然粮食不能再吃了,他们这一大帮子人,就靠那几个馒头过活了。
没有馒头吃,大人就带着小孩,割了芦苇的嫩叶和根,煮煮当饭吃,好歹填饱肚子,但是没有营养那是一定的。方慈不是不想救济他们,只是他们自己的粮食也只剩一点点了,还要省着吃,根本吃不饱。
何辰在离开和留下之间纠结不已时,得知南方传来的消息,这次不得不留下了。
南方已经有难民开始往回迁,因为灾民中瘟疫已经开始大规模蔓延,那边也开始封城封镇,不准灾民进入。宋家村一行人只能留在芦苇荡旁,进退不得,听天由命。
这样下来,又是三天过去,这次连方慈和何辰都没有粮食吃了,又在荒郊野岭了待了这么久,灰头土面,除了衣服质料好一些,跟这些灾民带的孩子,也快没什么差别了。
这几天老李也一直在帮衬着宋虎他们,芦苇荡里有些鱼虾之类的,虽然少好歹也能充饥,他们织了一张大网捕鱼,给大家改善改善伙食,但是这里鱼虾本来就少,一天下来,也就几斤的产量,再这样几天下去,估计就没得捞了。
回迁的灾民,他们一直有意避让着,现在灾民已经到了饿得红眼的地步,或许不久之后就会出现人吃人的惨状,宋虎只能小心保护着宋家村的人,不让他们与外人多接触,病人也都好好照料。去世的也在附近现地埋了,连个木碑都没有立。
何辰坐在湖边拿着石子,有一下没一下的打水漂,心里开始后悔自己执意要留下。这里的灾情已经完全抑制不住了,可是朝廷方面仍然一点动静都没有。或许已经开始拨粮拨银子赈灾但是在半路上被贪没了,或许是根本没有听到关于这场灾荒的严重程度,事到如今,附近的城镇连一点开仓放粮的迹象都没有,他真怕是要活活饿死在这里了。
纠结地在地上拿指头划来划去,背后有脚步声响起,何辰回头,是宋家庄的一个小孩子,跟方慈差不多年纪,所以两个人一直玩在一起。那小孩只是被派来传信的,“萧哥哥,宋嫂叫你去马车那边。”
“哦,知道了。”何辰点点头,不知道宋嫂找他有什么事。
来到马车附近,就看到宋嫂火急火燎地在原地不停地转圈,没了主意似的,看到何辰急忙上前去,“严儿,你快来看看小慈,她好像发烧了。”
马车是妇女和儿童平时的住所,何辰自诩男子汉,自然是在外面以天为被地为床地睡,加上灾民里各种状况频出,方慈跟着宋嫂进进出出,他倒是有两天没跟方慈坐在一块说话了。
发烧?何辰心中暗叫不好,马上跳上马车,方慈被安置在马车内,小脸红扑扑的一摸就发烫,宋嫂在他之后上来,有些担忧道:“小慈从昨天晚上就不大舒服了,今天早上一起来,身上就开始发热,现在已经有点昏迷了。”
发烧昏迷,这是瘟疫的症状?何辰明白,宋嫂是这个意思,方慈觉得自己身体不错,并不忌讳去帮忙照顾病人,这几天也跟着宋嫂去过好几次病人那里,确实有感染的机会。
何辰握住方慈的手腕,把衣袖往上抹,细细看了看手腕的脉络,“经脉没有异常,还是观察看看吧。”
“好,我安排大家在外面住一晚吧,马车留给小慈,让她好好休息。”宋嫂出去安排事宜,小孩和妇女本来就少,只剩下十几个,平日里也不可能全都睡在马车上,大家都是轮流睡的,对于露宿也没什么意见,何辰他们来之前,他们都是露宿的。
何辰坐在方慈旁边守着,狭小的车厢让他不得不盘着腿靠着木板墙壁,方慈开始神智还是清楚的,几次醒来看到哥哥守在旁边担心不已,还安慰何辰没有事。不过这理由连她自己都说服不了,除了血管的暴涨,她已经完全符合瘟疫的表现。
这几天的相处照顾,方慈也知道瘟疫是多么的无法抵抗,感觉的精神已经开始涣散,就推着哥哥不让她再待在车厢里,这样封闭的环境,传染的可能性更大。
何辰失魂落魄地出来,宋嫂正端着盆子过来,“怎么了,小慈醒了吗?”
何辰点点头又摇摇头,宋嫂看他难过的样子,只能拍拍他的肩膀,让老李来照顾他,自己去照顾方慈。
老李只是陪着何辰坐着,许久,何辰才开口,“李叔,我们是不是不应该来?都是我,我害了小慈。”
“小慈和我都是同意你的决定的,你别自责,小慈福大命大,这次定能化险为夷。”
“但愿吧。”何辰强颜欢笑,“我还是不放心小慈,去看看她。”说罢转头又上了马车。
宋嫂让他接过手,帮小慈换帕子,嘱咐道:“降降热看看能不能退下来,说不定只是一般的风寒,倒是我们过虑了。”方慈的症状确实是风寒,但是在这瘟疫蔓延的环境里,瘟疫跟风寒的症状本就没有太大的不同,或许她感染的是另一种瘟疫病,何辰想着在现代一次传染病里病毒就变异好几次呢,不知道方慈的病到底跟瘟疫有没有关系。
何辰麻木地给妹妹换着冷帕子,直到一盆水温了,才想起要换水,出门正好碰到宋嫂进来,手里端着一个药碗,“我拿药材合着芦苇根一起煮,不知道有没有用,但是咱们这边吃芦苇根,确实染病要少一些。”
何辰不置可否,他们现在不用说药材,连食物都没有了,也不能再奢望什么。
方慈的病情一直不轻不重地僵持着,宋家村的村民,染病的几人相继过世,却没有新的病患,何辰觉得芦苇根可能确实对瘟疫有功效,宋虎也挖了不少芦苇根,分发给附近的灾民,让他们服用,聊胜于无。
方慈生病的第二天晚上,城里终于开始有动静了。傍晚的时候,城里的官兵开始出来安置灾民,带着粮食和药材,也把患病的难民统一医治。
官兵来到宋家村人这边来,已经入夜很深,宋虎带着村民跟着官兵准备到离城里更近的地方驻扎,何辰跳下车看情况,宋虎问道:“你和小慈跟我们一起走吧。”
何辰点点头,面无表情。这本是他想要的结果,但是如果小慈有个三长两短,还不如没有结果。
老李把方慈从车上抱下来,马车上拉车的马早被宰了吃了,留着马车只是为了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官兵问道:“那个人是谁?”指着的是老李背上的方慈。
“是我妹妹。”何辰本能地站在老李身前阻挡住官兵的视线。
官兵皱眉,想要上前查看,被何辰拦住,“她是不是得了瘟疫?”灾民里的小孩子和老人,没染瘟疫的基本上没剩几个。
“她只是得了风寒,不是瘟疫!”何辰急忙辩解道。
“染了瘟疫就要隔离起来,不然会有更多的人死!”那官兵觉得何辰很无理取闹,推开他上前查看方慈的情况,一看方慈脸庞红扑扑的一看便是发烧,立马决定,“是瘟疫,让人抬到医所去!”
“她得的不是瘟疫。”何辰推开官兵,护在方慈身前。光是看过几部古装片,他都知道,瘟疫时候的医馆,根本就是把一群半死不活的人关起来,让他们等死,这时候哪还会有医生留在疫区,而且瘟疫在古代根本就治不好,若是方慈得的根本不是瘟疫,到时候只有死路一条!
官兵有些恼怒,“在捣乱就把你抓起来!瘟疫一旦传染我们都得死,你想大家伙都陪着你妹妹死吗?!”
之前方慈染病的消息,宋嫂根本就没有告诉大家,现在大家一听说方慈得的是瘟疫,又是担心又是害怕,人总是自私的,他们好不容易活到现在,若是再此时丢了性命,可要冤死了。
何辰何尝不知道大家心里是怎么想的,看着宋虎还在努力帮他说话,想要让那官兵通融通融,何辰不忍地闭上眼睛,示意老李把方慈放下来让他背着。
“我陪她一起去医馆!”
何辰把马车空出来,让小孩和妇女轮流上去坐。宋虎对于何辰几人跟他们同甘共苦的行为很感动,但也曾劝他们还是先走为好,毕竟他们并不是灾民,根本不用受这份罪。何辰推说自己祖籍也是山西,只是父辈的时候搬了出来,现在遇到家乡人,能帮必然要帮一把。只是他也不知道山西有什么地方,含含糊糊地掩盖过去。
队伍行进的并不快,这一队人,老弱病残什么都有,青壮年最多,但是身体也都孱弱不已。这么缓慢行了一日,也不过走出了十几里地,晚上驻足在一处芦苇荡边,有水至少能填填空肚子,粮食现在已经短缺到极致,宋虎吩咐宋嫂,除非真的饿晕过去,不然粮食不能再吃了,他们这一大帮子人,就靠那几个馒头过活了。
没有馒头吃,大人就带着小孩,割了芦苇的嫩叶和根,煮煮当饭吃,好歹填饱肚子,但是没有营养那是一定的。方慈不是不想救济他们,只是他们自己的粮食也只剩一点点了,还要省着吃,根本吃不饱。
何辰在离开和留下之间纠结不已时,得知南方传来的消息,这次不得不留下了。
南方已经有难民开始往回迁,因为灾民中瘟疫已经开始大规模蔓延,那边也开始封城封镇,不准灾民进入。宋家村一行人只能留在芦苇荡旁,进退不得,听天由命。
这样下来,又是三天过去,这次连方慈和何辰都没有粮食吃了,又在荒郊野岭了待了这么久,灰头土面,除了衣服质料好一些,跟这些灾民带的孩子,也快没什么差别了。
这几天老李也一直在帮衬着宋虎他们,芦苇荡里有些鱼虾之类的,虽然少好歹也能充饥,他们织了一张大网捕鱼,给大家改善改善伙食,但是这里鱼虾本来就少,一天下来,也就几斤的产量,再这样几天下去,估计就没得捞了。
回迁的灾民,他们一直有意避让着,现在灾民已经到了饿得红眼的地步,或许不久之后就会出现人吃人的惨状,宋虎只能小心保护着宋家村的人,不让他们与外人多接触,病人也都好好照料。去世的也在附近现地埋了,连个木碑都没有立。
何辰坐在湖边拿着石子,有一下没一下的打水漂,心里开始后悔自己执意要留下。这里的灾情已经完全抑制不住了,可是朝廷方面仍然一点动静都没有。或许已经开始拨粮拨银子赈灾但是在半路上被贪没了,或许是根本没有听到关于这场灾荒的严重程度,事到如今,附近的城镇连一点开仓放粮的迹象都没有,他真怕是要活活饿死在这里了。
纠结地在地上拿指头划来划去,背后有脚步声响起,何辰回头,是宋家庄的一个小孩子,跟方慈差不多年纪,所以两个人一直玩在一起。那小孩只是被派来传信的,“萧哥哥,宋嫂叫你去马车那边。”
“哦,知道了。”何辰点点头,不知道宋嫂找他有什么事。
来到马车附近,就看到宋嫂火急火燎地在原地不停地转圈,没了主意似的,看到何辰急忙上前去,“严儿,你快来看看小慈,她好像发烧了。”
马车是妇女和儿童平时的住所,何辰自诩男子汉,自然是在外面以天为被地为床地睡,加上灾民里各种状况频出,方慈跟着宋嫂进进出出,他倒是有两天没跟方慈坐在一块说话了。
发烧?何辰心中暗叫不好,马上跳上马车,方慈被安置在马车内,小脸红扑扑的一摸就发烫,宋嫂在他之后上来,有些担忧道:“小慈从昨天晚上就不大舒服了,今天早上一起来,身上就开始发热,现在已经有点昏迷了。”
发烧昏迷,这是瘟疫的症状?何辰明白,宋嫂是这个意思,方慈觉得自己身体不错,并不忌讳去帮忙照顾病人,这几天也跟着宋嫂去过好几次病人那里,确实有感染的机会。
何辰握住方慈的手腕,把衣袖往上抹,细细看了看手腕的脉络,“经脉没有异常,还是观察看看吧。”
“好,我安排大家在外面住一晚吧,马车留给小慈,让她好好休息。”宋嫂出去安排事宜,小孩和妇女本来就少,只剩下十几个,平日里也不可能全都睡在马车上,大家都是轮流睡的,对于露宿也没什么意见,何辰他们来之前,他们都是露宿的。
何辰坐在方慈旁边守着,狭小的车厢让他不得不盘着腿靠着木板墙壁,方慈开始神智还是清楚的,几次醒来看到哥哥守在旁边担心不已,还安慰何辰没有事。不过这理由连她自己都说服不了,除了血管的暴涨,她已经完全符合瘟疫的表现。
这几天的相处照顾,方慈也知道瘟疫是多么的无法抵抗,感觉的精神已经开始涣散,就推着哥哥不让她再待在车厢里,这样封闭的环境,传染的可能性更大。
何辰失魂落魄地出来,宋嫂正端着盆子过来,“怎么了,小慈醒了吗?”
何辰点点头又摇摇头,宋嫂看他难过的样子,只能拍拍他的肩膀,让老李来照顾他,自己去照顾方慈。
老李只是陪着何辰坐着,许久,何辰才开口,“李叔,我们是不是不应该来?都是我,我害了小慈。”
“小慈和我都是同意你的决定的,你别自责,小慈福大命大,这次定能化险为夷。”
“但愿吧。”何辰强颜欢笑,“我还是不放心小慈,去看看她。”说罢转头又上了马车。
宋嫂让他接过手,帮小慈换帕子,嘱咐道:“降降热看看能不能退下来,说不定只是一般的风寒,倒是我们过虑了。”方慈的症状确实是风寒,但是在这瘟疫蔓延的环境里,瘟疫跟风寒的症状本就没有太大的不同,或许她感染的是另一种瘟疫病,何辰想着在现代一次传染病里病毒就变异好几次呢,不知道方慈的病到底跟瘟疫有没有关系。
何辰麻木地给妹妹换着冷帕子,直到一盆水温了,才想起要换水,出门正好碰到宋嫂进来,手里端着一个药碗,“我拿药材合着芦苇根一起煮,不知道有没有用,但是咱们这边吃芦苇根,确实染病要少一些。”
何辰不置可否,他们现在不用说药材,连食物都没有了,也不能再奢望什么。
方慈的病情一直不轻不重地僵持着,宋家村的村民,染病的几人相继过世,却没有新的病患,何辰觉得芦苇根可能确实对瘟疫有功效,宋虎也挖了不少芦苇根,分发给附近的灾民,让他们服用,聊胜于无。
方慈生病的第二天晚上,城里终于开始有动静了。傍晚的时候,城里的官兵开始出来安置灾民,带着粮食和药材,也把患病的难民统一医治。
官兵来到宋家村人这边来,已经入夜很深,宋虎带着村民跟着官兵准备到离城里更近的地方驻扎,何辰跳下车看情况,宋虎问道:“你和小慈跟我们一起走吧。”
何辰点点头,面无表情。这本是他想要的结果,但是如果小慈有个三长两短,还不如没有结果。
老李把方慈从车上抱下来,马车上拉车的马早被宰了吃了,留着马车只是为了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官兵问道:“那个人是谁?”指着的是老李背上的方慈。
“是我妹妹。”何辰本能地站在老李身前阻挡住官兵的视线。
官兵皱眉,想要上前查看,被何辰拦住,“她是不是得了瘟疫?”灾民里的小孩子和老人,没染瘟疫的基本上没剩几个。
“她只是得了风寒,不是瘟疫!”何辰急忙辩解道。
“染了瘟疫就要隔离起来,不然会有更多的人死!”那官兵觉得何辰很无理取闹,推开他上前查看方慈的情况,一看方慈脸庞红扑扑的一看便是发烧,立马决定,“是瘟疫,让人抬到医所去!”
“她得的不是瘟疫。”何辰推开官兵,护在方慈身前。光是看过几部古装片,他都知道,瘟疫时候的医馆,根本就是把一群半死不活的人关起来,让他们等死,这时候哪还会有医生留在疫区,而且瘟疫在古代根本就治不好,若是方慈得的根本不是瘟疫,到时候只有死路一条!
官兵有些恼怒,“在捣乱就把你抓起来!瘟疫一旦传染我们都得死,你想大家伙都陪着你妹妹死吗?!”
之前方慈染病的消息,宋嫂根本就没有告诉大家,现在大家一听说方慈得的是瘟疫,又是担心又是害怕,人总是自私的,他们好不容易活到现在,若是再此时丢了性命,可要冤死了。
何辰何尝不知道大家心里是怎么想的,看着宋虎还在努力帮他说话,想要让那官兵通融通融,何辰不忍地闭上眼睛,示意老李把方慈放下来让他背着。
“我陪她一起去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