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13三角式生活2
“学校怎么样?满意吗?”我和母亲沿着环学校公路走着,我们大致浏览一圈校园。
“还行。”我微微点头,虽然我极不甘心以后会在这样枯涩的大学读上四年,将我即将到来的二十岁,二十岁的青春献给如此失望的地方,但我不能让母亲了解到我的不悦,她为我担忧的已经够多了。虽然我一直都不是个懂事的女孩,可我心疼我的母亲,这个一生为我‘操劳、受尽委屈的母亲。
何况,读上这样的大学也是我的命运,我无能为力去改变,更不可能任性撒娇重新做出选择,我所考的成绩已经在过去注定——只能在此安心读下去,一流的大学哪是我这类学生想去就去的。
“这么说来,我就放心了,那你以后就要在这里好好读书。”母亲并没有猜出我的真实心思,以为我真的满足,长久担忧的脸上露出丝丝笑容,活像沉寂的死水中突然涌出清泉。
“嗯。”我再次点头,没多说什么,也没做任何解释,那时候的我还是一副安安静静的样子,心里想太多不说出来,只管自己一个劲的思量。
然而,并不如我所想,就读的大学不但没有走向没落,反而平步青云,一枝独秀,成为四所大学发展最快的大学,更重要的是,我渐渐爱上这块荒凉的地方,甚至即将面临毕业的时候,我为离开学校伤心了好一阵子。
人真是奇怪,对许多东西都是变化不定,似乎像是情侣之间一样,有的是先讨厌后喜欢,也有的先喜欢,后痛恨,总是会转变。
还未来到学校的前两年,学校从学院更名为大学,不久开始设立硕士点、博士点,许多专业相继荣升国家一本专业,直至我就读大学第三年,学校又变成一本大学,构建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区域企业合建网——脱变为政教企联姻三维一体学校。
伴随内在的发展,学校外在的建设竭尽气力与此协调,校内很快修建成体育馆、学生中心、教研实验楼等等建筑物,不出一年,新增建筑群数量已经超过刚来时所有建筑的总和。
发展速度简直与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媲美起来,甚至远远超过GDP增长速度,因此迅速的崛起使生活在这里的师生兴奋不已。
对于近年来,为何学校的发展迅猛?我一直都不甚明白。
有人却说,一切都是日本人和越南人“帮的忙”,得感谢他们带来的压力。
那些年乃至现在,包括日本在内的一些周边国家,总是以各种理由企图阻碍我们应有的发展,为了报答他们的厚爱,我方人士认为应该竭尽全力的在发展速度上不认输。
因此,才有了在“保、钓运动”、南海争端此起彼伏下,我国发展速度不退反快。
在居安思危的感召,我们学校不敢拖后腿,因此奋起直追。
更多人这样认为,大学最早建立是为国防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几十年前,学校是国家“一五”计划中西北地区唯一一所军工院校,政府投入大量财政。虽然时隔多年,学校已经由最初的军工院校蜕变为工业为主的综合大学,与军械和国防早已划清边界,但是其本身军工基础、兵工传统尤在,如果一旦爆发战争,校内学生大可以全部汇编入伍,虽然像我们这些柔弱的女生连扛枪都比较吃力,想起战争中的死亡都恐惧,但是一想起学校拥有优良的军工传统,巾帼在炽热的爱国心面前怎可须眉?
当然,我们并不希望打仗,那种愚蠢的行径应该让给野蛮的文明。总之,政府是不愿意放弃学校的特色,何况要重建一个军工院校又是一大笔财政开支。
各种分析与猜测众说纷纭。不管是什么原因,我算是误打误撞、塞翁失马,来到这所大学而捡了个大便宜,尽管专业与工科八竿子打不着,好歹进来是二本学院,输出去算是个一本人才。
可惜这样的庆幸,只是我毕业前的沾沾自喜。
“还行。”我微微点头,虽然我极不甘心以后会在这样枯涩的大学读上四年,将我即将到来的二十岁,二十岁的青春献给如此失望的地方,但我不能让母亲了解到我的不悦,她为我担忧的已经够多了。虽然我一直都不是个懂事的女孩,可我心疼我的母亲,这个一生为我‘操劳、受尽委屈的母亲。
何况,读上这样的大学也是我的命运,我无能为力去改变,更不可能任性撒娇重新做出选择,我所考的成绩已经在过去注定——只能在此安心读下去,一流的大学哪是我这类学生想去就去的。
“这么说来,我就放心了,那你以后就要在这里好好读书。”母亲并没有猜出我的真实心思,以为我真的满足,长久担忧的脸上露出丝丝笑容,活像沉寂的死水中突然涌出清泉。
“嗯。”我再次点头,没多说什么,也没做任何解释,那时候的我还是一副安安静静的样子,心里想太多不说出来,只管自己一个劲的思量。
然而,并不如我所想,就读的大学不但没有走向没落,反而平步青云,一枝独秀,成为四所大学发展最快的大学,更重要的是,我渐渐爱上这块荒凉的地方,甚至即将面临毕业的时候,我为离开学校伤心了好一阵子。
人真是奇怪,对许多东西都是变化不定,似乎像是情侣之间一样,有的是先讨厌后喜欢,也有的先喜欢,后痛恨,总是会转变。
还未来到学校的前两年,学校从学院更名为大学,不久开始设立硕士点、博士点,许多专业相继荣升国家一本专业,直至我就读大学第三年,学校又变成一本大学,构建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区域企业合建网——脱变为政教企联姻三维一体学校。
伴随内在的发展,学校外在的建设竭尽气力与此协调,校内很快修建成体育馆、学生中心、教研实验楼等等建筑物,不出一年,新增建筑群数量已经超过刚来时所有建筑的总和。
发展速度简直与国家经济的发展速度媲美起来,甚至远远超过GDP增长速度,因此迅速的崛起使生活在这里的师生兴奋不已。
对于近年来,为何学校的发展迅猛?我一直都不甚明白。
有人却说,一切都是日本人和越南人“帮的忙”,得感谢他们带来的压力。
那些年乃至现在,包括日本在内的一些周边国家,总是以各种理由企图阻碍我们应有的发展,为了报答他们的厚爱,我方人士认为应该竭尽全力的在发展速度上不认输。
因此,才有了在“保、钓运动”、南海争端此起彼伏下,我国发展速度不退反快。
在居安思危的感召,我们学校不敢拖后腿,因此奋起直追。
更多人这样认为,大学最早建立是为国防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几十年前,学校是国家“一五”计划中西北地区唯一一所军工院校,政府投入大量财政。虽然时隔多年,学校已经由最初的军工院校蜕变为工业为主的综合大学,与军械和国防早已划清边界,但是其本身军工基础、兵工传统尤在,如果一旦爆发战争,校内学生大可以全部汇编入伍,虽然像我们这些柔弱的女生连扛枪都比较吃力,想起战争中的死亡都恐惧,但是一想起学校拥有优良的军工传统,巾帼在炽热的爱国心面前怎可须眉?
当然,我们并不希望打仗,那种愚蠢的行径应该让给野蛮的文明。总之,政府是不愿意放弃学校的特色,何况要重建一个军工院校又是一大笔财政开支。
各种分析与猜测众说纷纭。不管是什么原因,我算是误打误撞、塞翁失马,来到这所大学而捡了个大便宜,尽管专业与工科八竿子打不着,好歹进来是二本学院,输出去算是个一本人才。
可惜这样的庆幸,只是我毕业前的沾沾自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