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12三角式生活1
大概五六年前,我考上一所位于西安城北郊的大学。
学校是一所二流的工科学校,属于第二批次本科录取招生的大学,所以地位与名气不上不下,位于中等,似乎刚好适合我这类一般的学生。
在上大学前,我一直属于一般的那类人,无论是家世、成绩、作为都属于那一类群体,既不至于被沦为饱受周围人唾弃,又不会得到一大群人围着我这颗卫星旋转。总之,不上不下,一派平平。
学校所在地区被称之为“大学城”,共有四所学校驻扎在此地,形成了一块标准的矩形,从几千米的高空仰视,活像一面被四人用了全力拉开的大旗,严严实实的盖在城市北部的边沿。一所科技大学、一所医学院、一所航空大学,而我们学校是工业大学,光从名字看,除我校外,那三所学校似乎接轨于信息时代应运而生,该是如日中天。
作为学文科的我,早已知晓在新的世纪,科学、生物医学、航空是发展最热门的行业,所以那些学校自然热门,而工业时代濒临结束,走向晚期,我便认为所读的大学已经处在一个相当尴尬的局面中,奄奄一息。
如此这样认为并不是我宏观凭空推测的,而是我从微观观察中快速总结此结论。
大学开学的第一天,我和母亲提着两个巨大的行李箱,在火车站附近乘坐大学通知书上所标识的公交车,与一大群学生家长挤上一辆陈旧不堪、尘土涂满车身的公交车,原本对于期待大学生活兴奋不已的我,遇到如此境况,一下子提不起半点愉悦,母亲的双眼多出了好几分担忧。
车子穿过繁华热闹的都市,一个小时后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郊区脏乱不已的民居,那些房屋的外壳粘着厚厚的灰尘,仿佛几十年前遭受了一场巨大的沙尘暴,尘土随着房屋也变得灰白,破烂的广告牌的一角紧紧巴在墙壁,在风中不断摇曳,中途上车的人们也摆放出一张张沮丧而抱怨的表情。
更让我心情失落的是,陈旧的汽车逐渐在尘沙飞扬的公路垂头丧气的行进,我不由自主的想象这里“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的情景,没有气势恢宏,倒有失望无言。
我很快意识到,来在这里,我将会痛苦的渡过一段环境改变而带给我从未有过的岁月。
如我所料,来这里两个星期,因为水土不服,每日留在肚中的食物不足半斤,上吐下泻让我一下子瘦了三斤。
我的家乡位于南方,气候温和,雨水和顺,环境更可以说是十足优美,除了经济发展因为交通的阻隔显得蹩脚,其它相当不错。如果要长久的居住的话,绝对是不错的地方。
所以,难免看到如此环境而增添愁恼。
尽管,我在内心祈祷心目中的学校不会让我失望,可下车后走进学校后,才知道我所要就读的大学简直与我心目中的大学差距甚大。
现实的大学,无论是立于校区内的建筑物,还是校园的绿化环境以及公共设施,与我预想的差距简直不是一个层次。
失落的心情看到此景又是一落千丈。
整个学校(准确说只属于大学的一块新校区,却是我的大学校区里最大的,并且是主校区)建筑物的数量寥寥可数,除去教室、公寓、食堂、图书馆,此外再无任何供学生去的场所,一词便道,格外寒碜。
校园的绿化与其说是绿化,不如说是在一片荒草绵延的空地上(对此校友戏称学校为北大荒,而我们新生便是领地拓荒者)简单的栽上几排规矩的树,然后在人流量多的道路上摆放些花用作装饰。此外,容人想到的景物再也没有。
这样描述或许有些不恰当,实际上也相差无几。
我所到的校区刚刚修建不久,包括硬件、软件建设物都处于建设期,要真正完善恐怕得需要更长时间,一年、两年都不够,甚至要达到十年才能全部完善,而到了那个时候,学校是否该考虑重新再建一片校区,最后由此搬出。
学校是一所二流的工科学校,属于第二批次本科录取招生的大学,所以地位与名气不上不下,位于中等,似乎刚好适合我这类一般的学生。
在上大学前,我一直属于一般的那类人,无论是家世、成绩、作为都属于那一类群体,既不至于被沦为饱受周围人唾弃,又不会得到一大群人围着我这颗卫星旋转。总之,不上不下,一派平平。
学校所在地区被称之为“大学城”,共有四所学校驻扎在此地,形成了一块标准的矩形,从几千米的高空仰视,活像一面被四人用了全力拉开的大旗,严严实实的盖在城市北部的边沿。一所科技大学、一所医学院、一所航空大学,而我们学校是工业大学,光从名字看,除我校外,那三所学校似乎接轨于信息时代应运而生,该是如日中天。
作为学文科的我,早已知晓在新的世纪,科学、生物医学、航空是发展最热门的行业,所以那些学校自然热门,而工业时代濒临结束,走向晚期,我便认为所读的大学已经处在一个相当尴尬的局面中,奄奄一息。
如此这样认为并不是我宏观凭空推测的,而是我从微观观察中快速总结此结论。
大学开学的第一天,我和母亲提着两个巨大的行李箱,在火车站附近乘坐大学通知书上所标识的公交车,与一大群学生家长挤上一辆陈旧不堪、尘土涂满车身的公交车,原本对于期待大学生活兴奋不已的我,遇到如此境况,一下子提不起半点愉悦,母亲的双眼多出了好几分担忧。
车子穿过繁华热闹的都市,一个小时后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郊区脏乱不已的民居,那些房屋的外壳粘着厚厚的灰尘,仿佛几十年前遭受了一场巨大的沙尘暴,尘土随着房屋也变得灰白,破烂的广告牌的一角紧紧巴在墙壁,在风中不断摇曳,中途上车的人们也摆放出一张张沮丧而抱怨的表情。
更让我心情失落的是,陈旧的汽车逐渐在尘沙飞扬的公路垂头丧气的行进,我不由自主的想象这里“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的情景,没有气势恢宏,倒有失望无言。
我很快意识到,来在这里,我将会痛苦的渡过一段环境改变而带给我从未有过的岁月。
如我所料,来这里两个星期,因为水土不服,每日留在肚中的食物不足半斤,上吐下泻让我一下子瘦了三斤。
我的家乡位于南方,气候温和,雨水和顺,环境更可以说是十足优美,除了经济发展因为交通的阻隔显得蹩脚,其它相当不错。如果要长久的居住的话,绝对是不错的地方。
所以,难免看到如此环境而增添愁恼。
尽管,我在内心祈祷心目中的学校不会让我失望,可下车后走进学校后,才知道我所要就读的大学简直与我心目中的大学差距甚大。
现实的大学,无论是立于校区内的建筑物,还是校园的绿化环境以及公共设施,与我预想的差距简直不是一个层次。
失落的心情看到此景又是一落千丈。
整个学校(准确说只属于大学的一块新校区,却是我的大学校区里最大的,并且是主校区)建筑物的数量寥寥可数,除去教室、公寓、食堂、图书馆,此外再无任何供学生去的场所,一词便道,格外寒碜。
校园的绿化与其说是绿化,不如说是在一片荒草绵延的空地上(对此校友戏称学校为北大荒,而我们新生便是领地拓荒者)简单的栽上几排规矩的树,然后在人流量多的道路上摆放些花用作装饰。此外,容人想到的景物再也没有。
这样描述或许有些不恰当,实际上也相差无几。
我所到的校区刚刚修建不久,包括硬件、软件建设物都处于建设期,要真正完善恐怕得需要更长时间,一年、两年都不够,甚至要达到十年才能全部完善,而到了那个时候,学校是否该考虑重新再建一片校区,最后由此搬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