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东晋之初

少年轻薄篇 第一百零三章 国之存亡

    太阳刚出了一会儿便又隐去了,灰蒙蒙的天空下,北风肆无忌惮地穿行在偌大的院落里,似乎在向行走在院中的众人宣告这是一个相当寒冷的冬日。

    看司马绍执意邀自己同去,王初亦生出几分好奇,三人随着侍从一道向王导书房行去。

    铺在通向书房小路上的青砖冻得硬邦邦地,似乎脚下稍一用力它便会脆裂开来。冰凉地耳环随着前行的节奏摇晃着,有一下没一下地贴到面上,直冰到人心底,王初不由得裹紧了身上的裘衣。走在她身旁的司马绍察觉到她的动作,口中不曾有何表示,只是有意无意地加快了自己的脚步。

    “怎得连这点事都做不好,留你何用!”三人刚走近王导书房,便听到一声压着怒火地呵斥声传入耳中。

    三人俱是一愣,王初蹙着眉暗自思忖道:王导的脾气何时变得这般暴躁了?她抬眼看向那引路的侍从,侍从会意,他快步走到房门前,扬声禀告道:“郎主,琅琊王世子,温右司马与小娘到了。”

    房内王导的声音立即消失,随后便响起了细碎的脚步声。御寒的帘子一掀,一个眼睛红红地侍女当先走了出来,王初心知这便是方才遭到王导训斥的人了。

    那侍女看见王初注意自己的眼睛,慌忙低下头。她向门前的三人见了礼,又走到门边将帘子拢到一旁,整个过程她一直低着头。王初还在观察着那侍女,下一瞬,便看见王导走了出来。

    他面上带着恰到好处地笑容,温和地招呼道:“太真,世子,有失远迎,还望海涵。”

    司马绍是王家常客,自小便随意出入惯了,几乎跟自家人没什么两样。王家对他也不需过于客套。那么,王导所谓有失远迎的对象其实只是温峤一人了。

    此地南人礼节简省,但做为南迁北人的王导多数时候还是保持着北人迎客至门的礼节,特别像温峤这样远来的客人。按说不该如此简省礼节。王初心下明白,王导这番作态只怕是为了向温峤表明自己的立场,在一开始便先给他一个软钉子,希望他会知难而退,也省却王导再多费口舌。

    温峤爽朗地笑道:“王公,南人礼数简省下官亦素有耳闻,咱们现下既然是在建康。下官深以为入其俗,从其令便可。”

    他表面上做出没有听出王导言下之意的样子,在话里却毫不客气地指出王导礼数不周。王初心中暗笑道:若是对面的人是王敦,只怕他是绝不会容温峤如此张扬的。不过王导从不是个爱斤斤计较的人,况且他向来惜才,这温峤看来应是清谈好手,这样的人若是能与王导站在同一立场上,应该会得到他赏识才是。

    “太真所言有理。”王导一笑,果然并未在此纠缠,他虚手做出请的手势道:“外头风寒。两位快请进来说话。”

    招呼过客人,他才顾得上问王初:“阿初怎得也来了?”

    “方才在前边碰到了,我便邀了阿初一道过来。”司马绍怕他责怪王初,便忙出声替她解释道。

    “既是如此,阿初也进来罢。”

    听王导这么说,王初冲司马绍一笑,表示自己领情了。

    王导进门之前对那个打帘子的侍女吩咐道:“待小娘进来,你便可退下了。”

    “是。”那侍女垂着头低声应道,听起来还带着些鼻音。

    等王导他们都进了门,王初也准备进去。刚跨进一只脚,她忽然想起一事,便又退了出来。

    王初先是叫过随自己前来的侍女,从她手中接过纸匣,随口叮嘱道:“外头这么冷,就别在门口待着了。”然后又转头对引路的侍从吩咐道:“你领她到侍女们平日里休息的偏房去等我。别忘了给她燃上炭火。”

    侍从笑道:“小娘放心,小人一定安排妥当。”

    这侍女名叫杜若,是新近才补上来的,她见王初如此为自己着想,感激地连声道谢。

    待那引路的侍从与王初的侍女一同退下,王初才将正打着帘子等她进门的侍女叫过一边,低声道:“方才是怎么回事?”

    听到王初的问话,那侍女头垂地更低了:“婢子……”

    王初见她一直低着头,好笑道:“现下无人,莫说你眼睛红着,便是哭出来也不相干的。只是这里有风,别着了风寒才好。”

    那侍女听王初这么说,才敢微微抬起头来。

    “方才阿叔为何训斥于你?”王初询问道。

    那侍女登时红了面,露出难堪的神情,呐呐道:“是,是婢子愚钝,做错了事,才惹得郎主生气。”

    “哦?你做了什么?”王初奇道,她实在想不明白这侍女是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才惹得涵养极好的王导大发脾气。

    “婢子忘了及时换茶,郎主要饮时发现茶是冷的,便发了好大的火。”

    “就这事?”王初惊讶道。

    王导性喜饮茶,特别是王初参考后世改成的花草茶,王导更是每日必饮。现在天冷了,有时还未及饮用那茶便凉了。所有王导手边的茶要每隔一刻钟便要换一杯新煮的来。但这件事也算不得什么大事,以王导素日的器量,绝不至于为此事发怒,莫不是他遇到了什么难解之题?

    “小娘,”

    王初还在思量着王导到底遇到了何种难题,竟致这般心浮气躁,听见侍女唤自己,她回过神来,道:“何事?”

    “小娘您说,郎主真的会赶婢子走吗?”那侍女小心翼翼地问道。

    “怎么会,阿叔不过是一时生气,绝不会将你赶出去的。”王初笑道。

    “小娘说的是真的吗?”

    “真的,放心吧。”

    听王初这么说,那侍女这才松了口气。看王初要进书房,她忙上前打起帘子道:“小娘请进。”

    “恩,去罢。”王初摆摆手,抬脚进了书房。

    王初进来的时候温峤正在同王导讲话,而司马绍坐在一旁静静的听着,表情很是沉稳。

    “王公可知,现下京中是什么情形?”王初听到温峤在问王导。在王导这样老于世故的人面前,才这么一会儿功夫他的谈话便进入了正题,王初心中很是佩服。史书上说他初来建康时,众人“皆爱峤才,争与之交”,看来果真是所言不虚。

    温峤的这句话问出后,室内一片沉默。除了熏炉上冒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烟雾,在空中袅袅回旋着之外,便再无动静。

    京中的情形王导虽未亲见,但从他们派到京师的人传回来的,一日坏似一日的消息里,他又怎会想象不出京中的惨状。只是这话让他如何作答,若是回答知晓,那么接下来温峤定然会劝他请琅琊王发兵北伐;若是回答不知,岂不是在告诉温峤他根本不关心皇帝死活,也不在意京中百姓的死活……这么想着,未免要多费一番思量。

    “下官来建康之前曾去过京师,”温峤道,他抛出前面的问题,根本不是要让王导回答,只是为了自己能讲出接下来这番话,“京中饥荒严重,死者已近大半,城内也已出现了人相食的惨状。饶是入了冬,仍掩不住漫天尸臭,那味道只要闻过一次,这辈子也别想忘掉。下官也曾多次上阵杀敌,尸横遍野的场景也见过许多次,但京中……”说到这里他闭上双目,长长的叹息了一声,“说是人间地狱也不为过啊!”

    听到这儿,王初猛地打了个寒噤。熏炉里的炭火大概放得太多了,她觉得喉咙分外干燥,动了动唇,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才能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

    温峤语气一直很平淡,似乎只是纯粹地在复述自己见到的场景。但即使这样的平淡仍能令闻者不寒而栗,更加说明他所见的场景是何等凄惨。

    王导面上亦现出悲悯的神色,司马绍面无表情地望着熏炉上升腾的烟雾,不知在想些什么。

    “京师内的米价,相较于太平年间,已经涨了整整五十多倍,白米现今已卖到二两黄金一斗,便是这样的天价,怕是这过些时日也难已买到米了。就连圣上,眼下都无甚可吃的。翻遍京师储谷的大仓,只找出数十个酒麯饼,为防止饥饿难耐地厨工偷食,圣上的每一餐饭都是麹太尉亲自下厨。将酒麯饼碎成屑,熬成粥后再奉给圣上。如不是亲眼见到,下官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那哪里能称得上粥啊,只比一碗清水稍好些罢了。”

    “可是后来,圣上连那一眼便能望见碗底的稀粥都吃不上了。下官临来时,圣上拉着下官的手,流着泪对下官说——”大概想到了司马邺当时的模样,温峤眼中含泪,哽咽道:“圣上说原本他这个做皇帝的应当与社稷共存亡,同贼寇战斗到底。可眼下处境如此窘迫困厄,内无粮草,外无救援,再战斗下去只会令更多的将士们不幸遇难,亦会使大批黎民百姓无辜枉死。所以若是再等不到援兵,即使愧对祖宗,他也会在城破之前向刘曜投降。”

    说完这些话,温峤眼中的泪止不住地往下流,他一把抹掉面上的泪水,激愤道:“王公,洛阳早已陷落,再失去了长安,咱们大晋就要完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