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二十四篇 方外的漫游(上)
第二十四篇 方外的漫游(上)
一九八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傍晚,剑之锋带着一身的兴奋离开北大勺园回了家。嘴上禁不住的话语,脸上禁不住的笑容,让柳秋萍颇为吃惊。
“之锋,住进楼房已经两个月了,你的高兴劲儿还没过去?”柳秋萍戴着新围裙,在装饰一新的厨房里,一边做饭一边问刚刚回来的剑之锋。
“哈哈!这房子的新劲儿还没过去,高兴劲儿怎么就能过去?”剑之锋主动进了厨房,一边剥着葱蒜一边说着。
“不对吧?你开会前可不是这样。连给我说话的功夫都没有,更不用说进厨房、打下手了。莫不是遇上了老相好,旧情开新花了?”
“呀吓!知我者,媳妇也。果然明察秋毫,确实是遇上了老相好,旧情开新花了。”
“谁?敢不敢告诉我?”
“当然敢。张亦名,方一秀,梁学明,十几个呢。”
“吓!都是些老头子,有什么情好调的?”
“那情可大了。老子,庄子,列子,王弼,说的话太过玄奥,看多少遍都是似懂非懂。这些老头子们聚在一起,你说两句,我说两句,一座石山竟然被他们说得松动了。你说能不高兴吗?”
“你这么高兴,也得让我们高兴一下。今天晚上陪我和一品看电影,怎么样?”
“什么片?”
“《庐山恋》。”
“老掉牙的片子了。”
“可是咱们都没看过。”
“好,我们去!”
“这还像个当哥哥的样子!”柳秋萍也高兴了,搂着剑之锋亲了一下。
电影还是很动人的,入睡前柳秋萍还在不断地和剑之锋谈论着。说着说着,她就在剑之锋的臂弯里睡着了。睡得很甜,《庐山恋》的恋情和剑之锋的臂弯,都像蜜一样滋润着她的心田,在她那睡着的脸上浸出了甜甜的蜜意。
剑之锋也甜甜的,不过在他的脑海里上映的却不是《庐山恋》,而是“老子演义”。
这《老子》五千言,剑之锋读了一遍又一遍,可仍有不甚明了的地方。
老子创立了一种寰宇形成和演化的学说,他认为天地生成之前,整个宇宙浑浑茫茫,朦朦胧胧,没有任何东西,也没有任何形象。后来产生出了天地万物及人类,人死物灭后,又回到原先的那种状态。这种状态好像是供给天地万物生灭、往来的一条大道,所以称之为“道”。
“道”没有形象,所以又称为“无”;天地万物有形象,所以又称为“有”。整个寰宇由无到有,由有到无,自然而然地循环不息,没有任何神仙主宰。这种没有意识支配、寰宇自然演化的情况,称为“无为”。
大道无为而寰宇之所以还能循环不息,原因在于“道”中含有两种相反的力量,这便是阴阳。寰宇在循环,事物也在循环;由兴到衰,由衰到兴;由强到弱,由弱到强;由进到退,由退到进;由取到予,由予到取。无终无始,没有尽头。
整个学说,虽说玄奥,但读之经久,总算有个大体理解。对剑之锋来说,不甚了了的是其中的那个“无”。这个“无”既能产生出天地万物来,还成了天地万物存在和变化的依赖,叫人好生奇怪。
这个怪物究竟是什么?他想呀想。可是无论怎么想,都想不清楚。上研究生的时候,问过张先生一次。张先生说:“不要想它是什么,它什么也不是。一旦你想它是什么的时候,它就远远地离开了你的想象。因为凡是能称得上‘是什么’的东西,都是一种东西,都是‘有’,而不是就是没有,是‘有’的反面。如果你想思考它,只能从‘有’的反面去思考,想它‘不是什么’”。
这次专家组审稿会就有一篇《有与无》,张先生在重申上面意见的时候,特别赞赏王弼。王弼是魏晋时期玄学的代表人物,只活了二十三岁。张先生说他“二十三年,没有白活,见解独到,把‘无’说透了”。
说他说透了,那是因为他紧紧抓住了“无”的本质,从它“不是什么”着眼。比如他说:就温度而言,它既不是温也不是凉;就声音而言,它既不是宫也不是商;就味道而言,它既不是臭也不是香;就色彩而言,它既不是青也不是黄;就时间而言,它既不是短也不是长;就性能而言,它既不是柔也不是刚;就事物而言,它既不是米也不是梁。拿现代汉语来表述,应该称它为“不是”,不过道家学派却称其为“无”。
既然它什么也不是,天地万物的存在和变化怎么会依赖它呢?
张先生顺着道家的思路做了说明:比如一张美妙的绘画摆在了人们的面前,有山有水有林有人,其色古朴,其境幽深。要问妙在何处,则各有所见。有的说,妙在高山入云,峭邈朦胧。有的说,妙在流水潺潺,动似有声。有的说,妙在松柏苍劲,人物如生。有的说,妙在浓淡相间,神入其境。然而在道家看来,这些美誉都显得很肤浅,只是道出了表面的妙处。就其实质而言,妙就妙在质地纯洁、无色无物。倘若画底上早已驳杂于色,那还如何着墨呢?如果应当画山的地方已有红色,那就很难画出山的青色来。如果应当画水的地方已有黑色,那就很难画出水的清澈来。如果应当画林的地方已有紫色,那就很难画出林的幽静来。如果应当画人的地方已有橙色,那就很难画出人的眼神来。遇到这种情况,技法再高也无可施展,笔法再妙也难成上品。而所谓质地纯洁、无色无物,那就是“无”。所以说画之美妙赖于“无”。
躺在床上琢磨着张先生的这些话,剑之锋好似有所解悟。天地万物就如一幅山水画,这画纸上原本一片洁白,一无所有,山水林人是后来出现的。它们生于这白纸之上,也浮于这白纸之上。没有那浑然一体、一无所有、目无所见、只可神会的白纸衬着,这山,这水,这林,这人,既不会出现,也无以为托。是了!是了!这就对了!他想着想着入道了,想着想着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他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不,没有睡着,他进入了什么也没有的境界。在他的眼前,白茫茫的一片。没有南北,没有东西,没有上下,没有分界,浑茫一体,无边无际。像是在云中飘荡着,像是被雾气包裹着,像是没有了自己的手脚,像是没有了自己的肌体。一切都消散了,那飘荡着的云,那弥漫着的雾就是他自己。
不知何时,这云、这雾开始旋转起来。云越来越白,雾越来越灰,像两条大鱼,你咬着我的尾巴,我咬着你的尾巴,转呀转,转呀转,越转越快,越转越快,变成了一场巨大的旋风,转得他晕头转向,连他自己的存在也不知道了,只知道那旋转的云雾。
那雾气越转越混,越转越重,越转离心力越大,拼命地往外甩着。那云气越转越清,越转越轻,越转吸附力越小,自由地往外飘着。那旋涡的中心,云雾相交,云雾相绕,随着自身的旋转,渐渐糅为一体,难解难分。转着,甩着,飘着,糅着;转着,甩着,飘着,糅着。不知道转了多久,甩了多久,飘了多久,糅了多久,突然一道闪电,一声巨响,其光胜过九千九百九十九万个太阳,其声犹如九千九百九十九万个雷霆,把他从浑茫之中惊醒。睁眼一看,清浊分离,天地开辟,浑元一气化而为三。清扬者在上而为天,浊滞者在下而为地,而那处于中间、难 解难分的清浊二气却团糅成了一个人。只见那人,巨大无比。其手大可撮五岳,其口大可吸四海,肩上长着十二个头,脚上五指如山丘,顶天立地站在那里。让人奇怪的还有,他左手拿着一个大大的圆规,右手拿着一个大大的方矩,却懵懵懂懂,既不知道这两个物件有什么功用,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情,甚至连自已是谁、叫什么名字都弄不清,只隐隐约约感觉到自己是“天下第一”。
他不知道自己是谁,可剑之锋却知道。他就是天下第一人、人间第一君——天皇。三国时期徐整作《三五历纪》,说“岁起摄提,元气肇,有神灵一人,十三头,号天皇”。唐代司马贞作《三皇本纪》,说“天地初立,有天皇氏,十二头”。这天地开辟之时长着十二个头的,不是天皇还能是谁?
想到这里,剑之锋自豪极了,幸运极了。他觉得这一生没有白活,竟然能够亲历天地开辟的场面,竟然能够目睹天皇的容颜,真是不可思议。回头给朋友们说说,他们准会觉得神奇。
再说那天皇,正在低头苦思冥想:“我是谁?我叫什么?我手里为什么拿着这两种东西?这两个物件是做什么用的?”忽然发现他的脚前立着一个老 头。圆头,大耳,白眉,白发。面如童颜,齿如排玉,长髯飘洒,两肘过膝。手拿一根拐杖,身高也就刚刚超过他的脚面。
“你这孩子,老夫在此久等了!”老头左手捋着长髯,右手抬起拐杖,指着天皇开口说话了。
“是在和我说话。”天皇琢磨着。不过称他为“孩子”,他不乐意。于是呵斥道:“哪里来的小老头!你不看我双足立地,头顶上天,俨然是一个巨人,为何称我为‘孩子’?”
老头哈哈大笑,说:“你枉有一个大大的躯体,可心智却没开化,一脸的傻气,不是个孩子是什么?”
“你说我傻,有什么根据?”天皇问。
“你连自己手中的东西是什么都不知道,不是傻那是什么?”老头说。
天皇想了一想,感觉老头说得挺在理。可这种丢人的事却不能传出去,否则的话,我这天下第一会颜面扫地。怎么办?不如将这老头除去,反正谁也不在场,谁也不知道。
想到这里,他抬起自己的左脚向老头的头顶狠狠踩去,一下便把那老头踩得没了身形。心想:“这下你就永远不会开口说话了!”
可没想到,突然一个声音从地下传了出来:“你这孩子,用力也太小了一点吧!”其声若钟,回荡空中。
天皇赶紧把脚抬起来。一看,哪有老头的踪影。“老头,你在哪里?”他忙问道。
“在地下。”老头回答说。
“你钻到了地下,怎么不见有洞?”天皇觉得奇怪。
“哈——哈——哈——哈——”老头笑了。“说你傻你就是傻,你知道老夫是谁?”
“不知道。”天皇说。
“现在告诉你。老夫姓常名无有,无形无象又无愁。正因形象全无有,天上地下随意游。”说罢,突然从天皇的脚面上长了出来,把天皇吓了一跳。
只见这老头,头臂胸腰露在脚面之上,臀胯腿脚植根脚面之下,就像原本就是天皇脚上长着的东西。
天皇虽不觉痛,却很害怕,想把老头从脚里拔出来。于是把右手中的方矩交到左手,伸出五指去捏那老头。却没想到,手到之处虚若无物,如何能捏得住?只好耐着性子与老头好言答对。问道:“您老人家既是无有,为何躯体有形,衣着有色?”
“形体颜色都是虚幻,只是为了让你看见。”老头说。
“让我看见又有何用?”天皇问。
“为了让你相信老夫的存在。”老头说
“你在便在,你不在便不在,与我有什么关系?”
“与你关系大了!老夫想收你为徒,教你使用这规矩的方法,授你治理这天下的道术。如果你不相信老夫的存在,怎么能真心诚意地拜师呢?”
“嘿,这小老头也太狂了!”天皇想。“看你身高不如我的一指,还想让我拜你为师,真是可笑至极!想你虚无缥缈,也不能伤人,先将你从我的脚中骗出来再说道理。”于是恳切地说:“小的愿拜老人家为师,请老人家从小的脚中出来。”说罢,双手一揖。
只听那老头哈哈一笑,单手捋髯,飘然而出,立于泰山之巅。
天皇见那老头已然受骗,便把脸色一变,大声喝道:“小小老头,有何本事,敢于口出狂言,接我掌来!”说罢,一掌向老头劈去。随掌带风,卷起一道黄沙。
那老头既不躲闪,也不抵挡。一掌过后,如刀劈水。二掌过后,如剑斩云。十掌过后,好端端的一个白头老翁被劈得全然没了人形,像一团白雾,随着掌风袅袅涨升。
天皇见老头已除,心中大喜,寻思道:“这小老头,也只如此本事,还想当我师父,岂不可笑!”想到此处,吹出一口气,如狂风大作,把那一团白雾吹得向四处飘去。
谁知吹散的白雾随风而长,弥弥漫漫,铺天盖地,回卷而来,将天皇团团缠住。
天皇顿时感到如处雾海,上不见天,下不见地,伸手不见己掌。正纳闷间,忽觉白雾沁体,犹如刺入万针亿芒,其透肤入肌之声吱吱作响,疼痛难当,躲又无处可躲,藏又无处可藏。心下后悔,不该与那老头斗气。虽自疼痛,且仗庞大之躯、刚强之气在那里勉强支撑着。
谁知白雾入体之后又猛然膨胀,大有千军万马欲出不能、冲突不止之势,搅得天皇头颅欲崩、筋骨欲裂,实在难以再忍下去,不由自主,大叫一声“师父饶命”,之后便“噗”的一声,倒在地上,紧咬牙关,紧锁双目。
“小孩子,你可知罪?”忽听老头问话,声音不知道从何处传来。
“徒儿知罪,徒儿知罪!”天皇忍着疼痛,赶紧说道。
“你称徒儿,可是诚心?”老头又问道。
“徒儿诚心,徒儿诚心!”天皇话犹未止,顿觉气顺体爽,不再疼痛。
待他慢慢睁开眼来,白雾早已消散。只见霞光万道,通天彻地,光环之中立着一位尊神。看这尊神:白云绕体,头出三重霄;细浪荡衣,足入九洋底;白髯下垂,如天龙汲水;双目微开,如日月光照。
天皇细细端详,苦苦回味,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却又从未见过。端详良久,猛然醒悟:这不是那老头又是何人?他顾不得再想,骨碌一下爬了起来,口称“师父”,倒头便拜。
老头微微一笑,问道:“孩子,可知你师父是谁?”
天皇叩头答道:“常无有。”
老头笑笑说:“孩子,你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老夫是常有有呀!”
天皇赶忙谢罪说:“真对不起师父,徒儿记错了。”
老头又笑笑说:“孩子,你没有记错,老夫确实是常无有。可是常无有也就是常有有,常有有也就是常无有呀!”
天皇觉得好生奇怪,只好说:“徒儿不明白。”
老头说:“你起来吧!坐下听老夫慢慢给你道来。”说罢便屈膝坐于五岳之巅,手捋长髯,杖指四海,微启双唇,说道:“孩子,我来问你,这四海可以说是深吗?”
“深。”
老头又杖点五岳问:“这五岳可以说是高吗?”
“高。”
老头又杖拄大地问:“这大地可以说是厚吗?”
“厚。”
老头又杖指蓝天问:“这太空可以说是阔吗?“
“阔。”
老头杖倚华山,手抚天皇的肩膀问:“孩子,你的躯体可以说是大吗?”
天皇急忙又跪下说:“是徒儿错了。”
老头微微一笑,柔声说道:“四海有象,五岳有形,天地有色,人物有名,可谓万‘有’之中极大者。然而,四海深而不可兼为五岳,五岳高而不可兼为四海,大地厚而不可兼为太空,太空阔而不可兼为大地,人物各异而不可相兼,这是因为它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形象呀!形圆则不可以兼方,形方则不可以兼圆,形高则不可以兼低,形低则不可以兼高,这便是有形东西的局限。”
之后,老头手捧东海之水,伸到天皇面前接着说:“你看这水,虽然有一点形态,但却没有固定形态。就是因为它没有固定形态,就比一般的东西妙得多,多少带有一点‘无有’的特性。你把它放在掌中,它就成为掌形。你把它放在口中,它就成为口形。你把它放入江河之中,它就成为江河之形,你把它放入大海之中,它就成为大海之形。变幻不定,这就是无形的妙处呀!水没有固定形态尚能如此,何况那什么形态也没有的‘无有’呢?
“这‘无有’,便是浑元之气。它无形无象无声无色,所以称为‘无有’。因为它无形,所以可以成为高,也可以成为低,可以成为圆,也可以成为方。因为它无象,所以可以成为美,也可以成为丑,可以成为坚,也可以成为柔。因为它无声,所以可以成为凤鸣,也可以成为龙吼,可以成为铿锵,也可以成为悠扬。因为它无色,所以可以成为赤橙,也可以成为黄绿,可以成为青蓝,可以成为白紫。”
天皇垂手侍立老头之侧,听到此处,忽觉有所体悟,插言道:“师父起初长于徒儿脚上,徒儿不觉痛痒,后来入于徒儿体内,徒儿便觉疼痛难当。这大概便是师父先柔后刚、随意变化之故了!”
老头笑了,“你这孩子,长进倒快。”接着说道,“‘有’和‘无’的差别何止于此?有形的东西,坚刚强硬,容易破损,无形的东西,柔弱顺随,难以损毁。所以,有形的东西有始有终,有成有毁,有生有死,有盛有衰,而无形的东西无始无终,无成无毁,无生无死,无盛无衰。有形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逝,无形的东西,任你日出日落,永世长存。这就是常无有者常有有的奥妙所在。”
天皇深有以刚制柔导至失败的体验,听老头一通讲解,很快了然于心,于是又跪在地上,想要学习‘无有’之术。老头说“不可”。
天皇以为师父不肯教授,一拜再拜。老头说:“不是老夫不肯教你,是情势不可授啊!你由阴阳二气混合而成,已成有形之体,坚刚强硬,其势正盛,这是自然的造化,不可违背。老夫今日降世,为的是顺势推进,来授你阴阳之术、治世之方的。以后这人世能否繁昌,就要看你的了。”
天皇眼看是不能学习‘无有’之术了,转念想想,师父说的也有道理,于是再次叩头,说“徒儿愿意学习”。
“孩子,你把手中的东西拿来让老夫看上一看。”老头说。
天皇把规矩递了上去。
“你来看,”老头说,“这两个东西,一个叫‘规’,一个叫‘矩’。规是用来画圆的,矩是用来画方的。圆者为天,方者为地。天者为阳,地者为阴;阴阳和合,物类自生。天地之间,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纯阳不生,纯阴不长。规矩的效用,是一阴一阳;治世的方法,是迭用柔刚。”
天皇不大明白,施一大礼,求师父细讲,可半天听不到师父的声音。抬起头来一看,只见天地山水,哪里还有师父?
天皇不见了师父,犹如孤儿被遗荒野,悲凉惆怅,抬头望着昊天,大声呼喊,“师父,师——父——”
呼喊良久,只听得自己的声音在天地间回荡。万般无奈,只好静静地坐在那里细细思量,不断叨念。“规矩的效用,是一阴一阳;治世的方法,是迭用柔刚。规矩的效用,是一阴一阳;治世的方法,是迭用柔刚……”
不知念了几万个春秋。天空一时阴了,一时晴了;大地一时绿了,一时黄了;太阳一时出了,一时落了;五岳一时白雪覆盖,一时冰雪消融。突有一日,天皇大悟,拍头喊道:“啊,原来如此!”
只见他急忙捧东海之水,和土为泥,捏了十二个泥人。又接天雨之水,和土为泥,捏了十二个泥人。
海水为阴,所捏泥人化而为女;天雨为阳,所捏泥人化而为男。天皇把他们配为十二对夫妻,天南海北,各置一方,很快便繁衍出了十二个部落。这就是人世了,分属他的十二个头管理。
大功告成,天皇很是自得,很是高兴,这下他可有了子民。自己立于一天之下、万民之上,所以自称“天皇”。
“皇”者,大也。“天皇”者,天下之最大者也。剑之锋有些奇怪,这天皇傻傻的,怎么还会给自己起个这么雅的名字!
天皇正在得意的时候,突然发现世上还有一个人,不是他用泥捏出来的。这个人有些奇怪,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的,也不知道是怎么来的。
“你是谁?”天皇谨慎地问道。他接受了第一次看见老头的教训,不敢贸然行事。
“我是剑之锋?”剑之锋答道。
“你是我师父?”天皇问道。
“不是,你师父是老子。我是研究老子的学者。”剑之锋答道。
“你是怎么来的?”天皇问道。
“我就在这里。”剑之锋答道。
“你是什么时候到的?”天皇问道。
“我一直就在这里。天地开辟,老子教你,整个过程,我都看在了眼里。我会把这段经历写在我的书里。”剑之锋答道。
“你真不是我师父变的?”天皇还不放心。
“真不是。”剑之锋再次确认。
“既然不是我的师父,你想存在于世,我就得把你糅在泥里,再捏一次。”天皇说。
“为什么?”剑之锋问。
“这还用问?你想想,我是天皇。天地开辟,我是第一。怎么可以在我之前已经有了你?这既不合乎历史,也不合乎逻辑。你还是乖乖地让我重捏一回吧!”天皇说得很恳切,很在理,看来势在必行。
“这不行!我活得好好的,和你有什么关系?”说着,剑之锋就想跑。
可是往那跑,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没跑几步,就被天皇捉在了手里,往那剩下的泥里一扔,便糅了进去。
剑之锋被糅在了泥里,很是憋气。嘴里,鼻孔全是泥,他没有办法出气,憋得浑身抖动,一下醒了。原来柳秋萍的一只胳膊压在了他的心口上。
剑之锋醒了,觉得挺奇怪,也觉得很有趣。怎么会做这样的梦!他不由自主地回味着,不仅感到有趣,更觉得大有收益。他下了床,回忆着每个细节,打开台灯,把它们一一追记了下来。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话不错。可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却也只是偶然一梦而已。然而在剑之锋身上,那就怪了,他不断梦到类似的梦。每次的情节不尽相同,但却离不了一个主人公,那就是老子。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两三年下来,追记的篇幅竟然达到了二十万字。恰逢一位日本朋友想出一部老子的通俗读本,便把它拿了去。不过,还没等他译完,泰山书社就出了中文本,定名为《老子演义》。
剑之锋的《老子论》传到日本后,被大阪大学中国文学研究室列为参考书。研究室特约研究员中村都深受老子感染,读它读得放不下。他想在自己开办的天水书社出个日译本,可没找到好翻译。《老子论》学术性太强,一般译者很难担当。想要让普通百姓都能接受,最好有一个通俗读本。于是他专程到北京拜访剑之锋,先后在民族饭店和昆仑饭店就老子本义、老子寓义和老子通俗读本的写作、翻译、出版,与剑之锋商谈了九个小时,并请剑之锋执笔撰稿。于是便有了《老子演义》的中文本和日文本,后来还传到韩国,有了韩文本。从此之后,剑之锋的著作就不断问世,到一九九七年,已经出到了第十部。其中五部获得省部级奖项。他成了小有名气的学者,经常游走于学界,讲学于北大、清华、北京综合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一九九九年,剑之锋在清华大学讲专题,题目是“庄子的人生哲学”。其下包括四个分题。第一个分题是“游于方外无生死”,讲庄子视人生为梦游。第二个分题是“弃金沉玉背吾子”,讲庄子视金玉为赘疣。第三个分题是“以道观之无贵贱”,讲庄子视爵禄为牺牛。第四个分题是“无荣无名无盗跖”,讲庄子视荣名为寇仇。
第一个分题讲完了。第二天早上一上班,办公室的门还未打开,电话铃声就传了出来。剑之锋快速转动钥匙,紧跑几步拿起了话筒。
“您好!我是剑之锋,请讲话。”剑之锋说。
“剑先生,您好!我是您的学生,可是您却不认识我。我叫晋小民,北师大中文系二年级的研究生。冒昧给您打电话,请您原谅!”对方说。
“啊,没事儿!你有什么事吗?”剑之锋问。
“也没什么重要事情,主要是想感谢您。您治好了我的心脏病,让我昨天睡了一个好觉。”对方说。“快一年了,心跳,气短,惊悸,失眠。去了无数次医院,吃了无数种药,全然无效。昨晚在清华大学听了您的课,忽然觉得气不短了,心不跳了,竟然一觉睡到了大天亮。这让我太兴奋,太激动了。醒了之后,什么也没干,就在等上班给您打电话。好像有一肚子的话要和您说,不说就过不去一样。”
“一堂课治好了你的心脏病,不会吧!哪有这么神?”剑之锋不相信。
“不骗您,剑先生。”
“你的病什么时候得的?”
“一年多了。”
“医院确诊了?”
“现在的医院,什么也查不清。只说是心律不正常,怀疑有心脏病。要我注意观察,注意休息。可是我怎么休息呀,整夜整夜睡不着觉!”
“失眠多久了?”
“也一年多了。”
“你觉得有原因吗?”
“要说有原因,也算不上什么原因。要说没原因,大概也有些原因。”
“这话怎么讲?”
“上大学的时候,我有一个女朋友。同班同学,大四的时候就已经不分你我了。因为要考研究生,就没结婚。后来她考到了北大,我留在了师大。一开始,来往挺多,每逢星期日都要在一起。后来渐渐就少了。再后来,约她总说没时间。有一次在海淀碰上了,她正和一个男生吃饭,见了我挺尴尬。
“我想不通,很痛苦,难道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就这么浅薄。写信给她,要她给我一个说法。她说她没想我和分手,只是那个男生老约她,不好推。没过多久,还是提出了分手。说她实在没了办法,只好说声对不起。
“对于这个打击,我难以接受。困惑,懊恼,心悸,失眠,接踵而来,吃什么药都不管用。一天又一天,别人都过得高高兴兴,只有我,度日如年,倍受煎熬,活着一点意思也没有了。
“上个星期,看到清华的海报,说有一个讲座,讲庄子的人生哲学,昨天晚上开第一讲,我就去了。没想到,只听到一半,就觉得世界突然开阔起来,脑子突然清空透亮,心境突然平和沉静,呼吸突然协调顺畅。你知道当时我是什么感觉?”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一九八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傍晚,剑之锋带着一身的兴奋离开北大勺园回了家。嘴上禁不住的话语,脸上禁不住的笑容,让柳秋萍颇为吃惊。
“之锋,住进楼房已经两个月了,你的高兴劲儿还没过去?”柳秋萍戴着新围裙,在装饰一新的厨房里,一边做饭一边问刚刚回来的剑之锋。
“哈哈!这房子的新劲儿还没过去,高兴劲儿怎么就能过去?”剑之锋主动进了厨房,一边剥着葱蒜一边说着。
“不对吧?你开会前可不是这样。连给我说话的功夫都没有,更不用说进厨房、打下手了。莫不是遇上了老相好,旧情开新花了?”
“呀吓!知我者,媳妇也。果然明察秋毫,确实是遇上了老相好,旧情开新花了。”
“谁?敢不敢告诉我?”
“当然敢。张亦名,方一秀,梁学明,十几个呢。”
“吓!都是些老头子,有什么情好调的?”
“那情可大了。老子,庄子,列子,王弼,说的话太过玄奥,看多少遍都是似懂非懂。这些老头子们聚在一起,你说两句,我说两句,一座石山竟然被他们说得松动了。你说能不高兴吗?”
“你这么高兴,也得让我们高兴一下。今天晚上陪我和一品看电影,怎么样?”
“什么片?”
“《庐山恋》。”
“老掉牙的片子了。”
“可是咱们都没看过。”
“好,我们去!”
“这还像个当哥哥的样子!”柳秋萍也高兴了,搂着剑之锋亲了一下。
电影还是很动人的,入睡前柳秋萍还在不断地和剑之锋谈论着。说着说着,她就在剑之锋的臂弯里睡着了。睡得很甜,《庐山恋》的恋情和剑之锋的臂弯,都像蜜一样滋润着她的心田,在她那睡着的脸上浸出了甜甜的蜜意。
剑之锋也甜甜的,不过在他的脑海里上映的却不是《庐山恋》,而是“老子演义”。
这《老子》五千言,剑之锋读了一遍又一遍,可仍有不甚明了的地方。
老子创立了一种寰宇形成和演化的学说,他认为天地生成之前,整个宇宙浑浑茫茫,朦朦胧胧,没有任何东西,也没有任何形象。后来产生出了天地万物及人类,人死物灭后,又回到原先的那种状态。这种状态好像是供给天地万物生灭、往来的一条大道,所以称之为“道”。
“道”没有形象,所以又称为“无”;天地万物有形象,所以又称为“有”。整个寰宇由无到有,由有到无,自然而然地循环不息,没有任何神仙主宰。这种没有意识支配、寰宇自然演化的情况,称为“无为”。
大道无为而寰宇之所以还能循环不息,原因在于“道”中含有两种相反的力量,这便是阴阳。寰宇在循环,事物也在循环;由兴到衰,由衰到兴;由强到弱,由弱到强;由进到退,由退到进;由取到予,由予到取。无终无始,没有尽头。
整个学说,虽说玄奥,但读之经久,总算有个大体理解。对剑之锋来说,不甚了了的是其中的那个“无”。这个“无”既能产生出天地万物来,还成了天地万物存在和变化的依赖,叫人好生奇怪。
这个怪物究竟是什么?他想呀想。可是无论怎么想,都想不清楚。上研究生的时候,问过张先生一次。张先生说:“不要想它是什么,它什么也不是。一旦你想它是什么的时候,它就远远地离开了你的想象。因为凡是能称得上‘是什么’的东西,都是一种东西,都是‘有’,而不是就是没有,是‘有’的反面。如果你想思考它,只能从‘有’的反面去思考,想它‘不是什么’”。
这次专家组审稿会就有一篇《有与无》,张先生在重申上面意见的时候,特别赞赏王弼。王弼是魏晋时期玄学的代表人物,只活了二十三岁。张先生说他“二十三年,没有白活,见解独到,把‘无’说透了”。
说他说透了,那是因为他紧紧抓住了“无”的本质,从它“不是什么”着眼。比如他说:就温度而言,它既不是温也不是凉;就声音而言,它既不是宫也不是商;就味道而言,它既不是臭也不是香;就色彩而言,它既不是青也不是黄;就时间而言,它既不是短也不是长;就性能而言,它既不是柔也不是刚;就事物而言,它既不是米也不是梁。拿现代汉语来表述,应该称它为“不是”,不过道家学派却称其为“无”。
既然它什么也不是,天地万物的存在和变化怎么会依赖它呢?
张先生顺着道家的思路做了说明:比如一张美妙的绘画摆在了人们的面前,有山有水有林有人,其色古朴,其境幽深。要问妙在何处,则各有所见。有的说,妙在高山入云,峭邈朦胧。有的说,妙在流水潺潺,动似有声。有的说,妙在松柏苍劲,人物如生。有的说,妙在浓淡相间,神入其境。然而在道家看来,这些美誉都显得很肤浅,只是道出了表面的妙处。就其实质而言,妙就妙在质地纯洁、无色无物。倘若画底上早已驳杂于色,那还如何着墨呢?如果应当画山的地方已有红色,那就很难画出山的青色来。如果应当画水的地方已有黑色,那就很难画出水的清澈来。如果应当画林的地方已有紫色,那就很难画出林的幽静来。如果应当画人的地方已有橙色,那就很难画出人的眼神来。遇到这种情况,技法再高也无可施展,笔法再妙也难成上品。而所谓质地纯洁、无色无物,那就是“无”。所以说画之美妙赖于“无”。
躺在床上琢磨着张先生的这些话,剑之锋好似有所解悟。天地万物就如一幅山水画,这画纸上原本一片洁白,一无所有,山水林人是后来出现的。它们生于这白纸之上,也浮于这白纸之上。没有那浑然一体、一无所有、目无所见、只可神会的白纸衬着,这山,这水,这林,这人,既不会出现,也无以为托。是了!是了!这就对了!他想着想着入道了,想着想着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他迷迷糊糊地睡着了。不,没有睡着,他进入了什么也没有的境界。在他的眼前,白茫茫的一片。没有南北,没有东西,没有上下,没有分界,浑茫一体,无边无际。像是在云中飘荡着,像是被雾气包裹着,像是没有了自己的手脚,像是没有了自己的肌体。一切都消散了,那飘荡着的云,那弥漫着的雾就是他自己。
不知何时,这云、这雾开始旋转起来。云越来越白,雾越来越灰,像两条大鱼,你咬着我的尾巴,我咬着你的尾巴,转呀转,转呀转,越转越快,越转越快,变成了一场巨大的旋风,转得他晕头转向,连他自己的存在也不知道了,只知道那旋转的云雾。
那雾气越转越混,越转越重,越转离心力越大,拼命地往外甩着。那云气越转越清,越转越轻,越转吸附力越小,自由地往外飘着。那旋涡的中心,云雾相交,云雾相绕,随着自身的旋转,渐渐糅为一体,难解难分。转着,甩着,飘着,糅着;转着,甩着,飘着,糅着。不知道转了多久,甩了多久,飘了多久,糅了多久,突然一道闪电,一声巨响,其光胜过九千九百九十九万个太阳,其声犹如九千九百九十九万个雷霆,把他从浑茫之中惊醒。睁眼一看,清浊分离,天地开辟,浑元一气化而为三。清扬者在上而为天,浊滞者在下而为地,而那处于中间、难 解难分的清浊二气却团糅成了一个人。只见那人,巨大无比。其手大可撮五岳,其口大可吸四海,肩上长着十二个头,脚上五指如山丘,顶天立地站在那里。让人奇怪的还有,他左手拿着一个大大的圆规,右手拿着一个大大的方矩,却懵懵懂懂,既不知道这两个物件有什么功用,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事情,甚至连自已是谁、叫什么名字都弄不清,只隐隐约约感觉到自己是“天下第一”。
他不知道自己是谁,可剑之锋却知道。他就是天下第一人、人间第一君——天皇。三国时期徐整作《三五历纪》,说“岁起摄提,元气肇,有神灵一人,十三头,号天皇”。唐代司马贞作《三皇本纪》,说“天地初立,有天皇氏,十二头”。这天地开辟之时长着十二个头的,不是天皇还能是谁?
想到这里,剑之锋自豪极了,幸运极了。他觉得这一生没有白活,竟然能够亲历天地开辟的场面,竟然能够目睹天皇的容颜,真是不可思议。回头给朋友们说说,他们准会觉得神奇。
再说那天皇,正在低头苦思冥想:“我是谁?我叫什么?我手里为什么拿着这两种东西?这两个物件是做什么用的?”忽然发现他的脚前立着一个老 头。圆头,大耳,白眉,白发。面如童颜,齿如排玉,长髯飘洒,两肘过膝。手拿一根拐杖,身高也就刚刚超过他的脚面。
“你这孩子,老夫在此久等了!”老头左手捋着长髯,右手抬起拐杖,指着天皇开口说话了。
“是在和我说话。”天皇琢磨着。不过称他为“孩子”,他不乐意。于是呵斥道:“哪里来的小老头!你不看我双足立地,头顶上天,俨然是一个巨人,为何称我为‘孩子’?”
老头哈哈大笑,说:“你枉有一个大大的躯体,可心智却没开化,一脸的傻气,不是个孩子是什么?”
“你说我傻,有什么根据?”天皇问。
“你连自己手中的东西是什么都不知道,不是傻那是什么?”老头说。
天皇想了一想,感觉老头说得挺在理。可这种丢人的事却不能传出去,否则的话,我这天下第一会颜面扫地。怎么办?不如将这老头除去,反正谁也不在场,谁也不知道。
想到这里,他抬起自己的左脚向老头的头顶狠狠踩去,一下便把那老头踩得没了身形。心想:“这下你就永远不会开口说话了!”
可没想到,突然一个声音从地下传了出来:“你这孩子,用力也太小了一点吧!”其声若钟,回荡空中。
天皇赶紧把脚抬起来。一看,哪有老头的踪影。“老头,你在哪里?”他忙问道。
“在地下。”老头回答说。
“你钻到了地下,怎么不见有洞?”天皇觉得奇怪。
“哈——哈——哈——哈——”老头笑了。“说你傻你就是傻,你知道老夫是谁?”
“不知道。”天皇说。
“现在告诉你。老夫姓常名无有,无形无象又无愁。正因形象全无有,天上地下随意游。”说罢,突然从天皇的脚面上长了出来,把天皇吓了一跳。
只见这老头,头臂胸腰露在脚面之上,臀胯腿脚植根脚面之下,就像原本就是天皇脚上长着的东西。
天皇虽不觉痛,却很害怕,想把老头从脚里拔出来。于是把右手中的方矩交到左手,伸出五指去捏那老头。却没想到,手到之处虚若无物,如何能捏得住?只好耐着性子与老头好言答对。问道:“您老人家既是无有,为何躯体有形,衣着有色?”
“形体颜色都是虚幻,只是为了让你看见。”老头说。
“让我看见又有何用?”天皇问。
“为了让你相信老夫的存在。”老头说
“你在便在,你不在便不在,与我有什么关系?”
“与你关系大了!老夫想收你为徒,教你使用这规矩的方法,授你治理这天下的道术。如果你不相信老夫的存在,怎么能真心诚意地拜师呢?”
“嘿,这小老头也太狂了!”天皇想。“看你身高不如我的一指,还想让我拜你为师,真是可笑至极!想你虚无缥缈,也不能伤人,先将你从我的脚中骗出来再说道理。”于是恳切地说:“小的愿拜老人家为师,请老人家从小的脚中出来。”说罢,双手一揖。
只听那老头哈哈一笑,单手捋髯,飘然而出,立于泰山之巅。
天皇见那老头已然受骗,便把脸色一变,大声喝道:“小小老头,有何本事,敢于口出狂言,接我掌来!”说罢,一掌向老头劈去。随掌带风,卷起一道黄沙。
那老头既不躲闪,也不抵挡。一掌过后,如刀劈水。二掌过后,如剑斩云。十掌过后,好端端的一个白头老翁被劈得全然没了人形,像一团白雾,随着掌风袅袅涨升。
天皇见老头已除,心中大喜,寻思道:“这小老头,也只如此本事,还想当我师父,岂不可笑!”想到此处,吹出一口气,如狂风大作,把那一团白雾吹得向四处飘去。
谁知吹散的白雾随风而长,弥弥漫漫,铺天盖地,回卷而来,将天皇团团缠住。
天皇顿时感到如处雾海,上不见天,下不见地,伸手不见己掌。正纳闷间,忽觉白雾沁体,犹如刺入万针亿芒,其透肤入肌之声吱吱作响,疼痛难当,躲又无处可躲,藏又无处可藏。心下后悔,不该与那老头斗气。虽自疼痛,且仗庞大之躯、刚强之气在那里勉强支撑着。
谁知白雾入体之后又猛然膨胀,大有千军万马欲出不能、冲突不止之势,搅得天皇头颅欲崩、筋骨欲裂,实在难以再忍下去,不由自主,大叫一声“师父饶命”,之后便“噗”的一声,倒在地上,紧咬牙关,紧锁双目。
“小孩子,你可知罪?”忽听老头问话,声音不知道从何处传来。
“徒儿知罪,徒儿知罪!”天皇忍着疼痛,赶紧说道。
“你称徒儿,可是诚心?”老头又问道。
“徒儿诚心,徒儿诚心!”天皇话犹未止,顿觉气顺体爽,不再疼痛。
待他慢慢睁开眼来,白雾早已消散。只见霞光万道,通天彻地,光环之中立着一位尊神。看这尊神:白云绕体,头出三重霄;细浪荡衣,足入九洋底;白髯下垂,如天龙汲水;双目微开,如日月光照。
天皇细细端详,苦苦回味,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却又从未见过。端详良久,猛然醒悟:这不是那老头又是何人?他顾不得再想,骨碌一下爬了起来,口称“师父”,倒头便拜。
老头微微一笑,问道:“孩子,可知你师父是谁?”
天皇叩头答道:“常无有。”
老头笑笑说:“孩子,你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老夫是常有有呀!”
天皇赶忙谢罪说:“真对不起师父,徒儿记错了。”
老头又笑笑说:“孩子,你没有记错,老夫确实是常无有。可是常无有也就是常有有,常有有也就是常无有呀!”
天皇觉得好生奇怪,只好说:“徒儿不明白。”
老头说:“你起来吧!坐下听老夫慢慢给你道来。”说罢便屈膝坐于五岳之巅,手捋长髯,杖指四海,微启双唇,说道:“孩子,我来问你,这四海可以说是深吗?”
“深。”
老头又杖点五岳问:“这五岳可以说是高吗?”
“高。”
老头又杖拄大地问:“这大地可以说是厚吗?”
“厚。”
老头又杖指蓝天问:“这太空可以说是阔吗?“
“阔。”
老头杖倚华山,手抚天皇的肩膀问:“孩子,你的躯体可以说是大吗?”
天皇急忙又跪下说:“是徒儿错了。”
老头微微一笑,柔声说道:“四海有象,五岳有形,天地有色,人物有名,可谓万‘有’之中极大者。然而,四海深而不可兼为五岳,五岳高而不可兼为四海,大地厚而不可兼为太空,太空阔而不可兼为大地,人物各异而不可相兼,这是因为它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形象呀!形圆则不可以兼方,形方则不可以兼圆,形高则不可以兼低,形低则不可以兼高,这便是有形东西的局限。”
之后,老头手捧东海之水,伸到天皇面前接着说:“你看这水,虽然有一点形态,但却没有固定形态。就是因为它没有固定形态,就比一般的东西妙得多,多少带有一点‘无有’的特性。你把它放在掌中,它就成为掌形。你把它放在口中,它就成为口形。你把它放入江河之中,它就成为江河之形,你把它放入大海之中,它就成为大海之形。变幻不定,这就是无形的妙处呀!水没有固定形态尚能如此,何况那什么形态也没有的‘无有’呢?
“这‘无有’,便是浑元之气。它无形无象无声无色,所以称为‘无有’。因为它无形,所以可以成为高,也可以成为低,可以成为圆,也可以成为方。因为它无象,所以可以成为美,也可以成为丑,可以成为坚,也可以成为柔。因为它无声,所以可以成为凤鸣,也可以成为龙吼,可以成为铿锵,也可以成为悠扬。因为它无色,所以可以成为赤橙,也可以成为黄绿,可以成为青蓝,可以成为白紫。”
天皇垂手侍立老头之侧,听到此处,忽觉有所体悟,插言道:“师父起初长于徒儿脚上,徒儿不觉痛痒,后来入于徒儿体内,徒儿便觉疼痛难当。这大概便是师父先柔后刚、随意变化之故了!”
老头笑了,“你这孩子,长进倒快。”接着说道,“‘有’和‘无’的差别何止于此?有形的东西,坚刚强硬,容易破损,无形的东西,柔弱顺随,难以损毁。所以,有形的东西有始有终,有成有毁,有生有死,有盛有衰,而无形的东西无始无终,无成无毁,无生无死,无盛无衰。有形的东西,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逝,无形的东西,任你日出日落,永世长存。这就是常无有者常有有的奥妙所在。”
天皇深有以刚制柔导至失败的体验,听老头一通讲解,很快了然于心,于是又跪在地上,想要学习‘无有’之术。老头说“不可”。
天皇以为师父不肯教授,一拜再拜。老头说:“不是老夫不肯教你,是情势不可授啊!你由阴阳二气混合而成,已成有形之体,坚刚强硬,其势正盛,这是自然的造化,不可违背。老夫今日降世,为的是顺势推进,来授你阴阳之术、治世之方的。以后这人世能否繁昌,就要看你的了。”
天皇眼看是不能学习‘无有’之术了,转念想想,师父说的也有道理,于是再次叩头,说“徒儿愿意学习”。
“孩子,你把手中的东西拿来让老夫看上一看。”老头说。
天皇把规矩递了上去。
“你来看,”老头说,“这两个东西,一个叫‘规’,一个叫‘矩’。规是用来画圆的,矩是用来画方的。圆者为天,方者为地。天者为阳,地者为阴;阴阳和合,物类自生。天地之间,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纯阳不生,纯阴不长。规矩的效用,是一阴一阳;治世的方法,是迭用柔刚。”
天皇不大明白,施一大礼,求师父细讲,可半天听不到师父的声音。抬起头来一看,只见天地山水,哪里还有师父?
天皇不见了师父,犹如孤儿被遗荒野,悲凉惆怅,抬头望着昊天,大声呼喊,“师父,师——父——”
呼喊良久,只听得自己的声音在天地间回荡。万般无奈,只好静静地坐在那里细细思量,不断叨念。“规矩的效用,是一阴一阳;治世的方法,是迭用柔刚。规矩的效用,是一阴一阳;治世的方法,是迭用柔刚……”
不知念了几万个春秋。天空一时阴了,一时晴了;大地一时绿了,一时黄了;太阳一时出了,一时落了;五岳一时白雪覆盖,一时冰雪消融。突有一日,天皇大悟,拍头喊道:“啊,原来如此!”
只见他急忙捧东海之水,和土为泥,捏了十二个泥人。又接天雨之水,和土为泥,捏了十二个泥人。
海水为阴,所捏泥人化而为女;天雨为阳,所捏泥人化而为男。天皇把他们配为十二对夫妻,天南海北,各置一方,很快便繁衍出了十二个部落。这就是人世了,分属他的十二个头管理。
大功告成,天皇很是自得,很是高兴,这下他可有了子民。自己立于一天之下、万民之上,所以自称“天皇”。
“皇”者,大也。“天皇”者,天下之最大者也。剑之锋有些奇怪,这天皇傻傻的,怎么还会给自己起个这么雅的名字!
天皇正在得意的时候,突然发现世上还有一个人,不是他用泥捏出来的。这个人有些奇怪,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的,也不知道是怎么来的。
“你是谁?”天皇谨慎地问道。他接受了第一次看见老头的教训,不敢贸然行事。
“我是剑之锋?”剑之锋答道。
“你是我师父?”天皇问道。
“不是,你师父是老子。我是研究老子的学者。”剑之锋答道。
“你是怎么来的?”天皇问道。
“我就在这里。”剑之锋答道。
“你是什么时候到的?”天皇问道。
“我一直就在这里。天地开辟,老子教你,整个过程,我都看在了眼里。我会把这段经历写在我的书里。”剑之锋答道。
“你真不是我师父变的?”天皇还不放心。
“真不是。”剑之锋再次确认。
“既然不是我的师父,你想存在于世,我就得把你糅在泥里,再捏一次。”天皇说。
“为什么?”剑之锋问。
“这还用问?你想想,我是天皇。天地开辟,我是第一。怎么可以在我之前已经有了你?这既不合乎历史,也不合乎逻辑。你还是乖乖地让我重捏一回吧!”天皇说得很恳切,很在理,看来势在必行。
“这不行!我活得好好的,和你有什么关系?”说着,剑之锋就想跑。
可是往那跑,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没跑几步,就被天皇捉在了手里,往那剩下的泥里一扔,便糅了进去。
剑之锋被糅在了泥里,很是憋气。嘴里,鼻孔全是泥,他没有办法出气,憋得浑身抖动,一下醒了。原来柳秋萍的一只胳膊压在了他的心口上。
剑之锋醒了,觉得挺奇怪,也觉得很有趣。怎么会做这样的梦!他不由自主地回味着,不仅感到有趣,更觉得大有收益。他下了床,回忆着每个细节,打开台灯,把它们一一追记了下来。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话不错。可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却也只是偶然一梦而已。然而在剑之锋身上,那就怪了,他不断梦到类似的梦。每次的情节不尽相同,但却离不了一个主人公,那就是老子。一次两次,三次四次,两三年下来,追记的篇幅竟然达到了二十万字。恰逢一位日本朋友想出一部老子的通俗读本,便把它拿了去。不过,还没等他译完,泰山书社就出了中文本,定名为《老子演义》。
剑之锋的《老子论》传到日本后,被大阪大学中国文学研究室列为参考书。研究室特约研究员中村都深受老子感染,读它读得放不下。他想在自己开办的天水书社出个日译本,可没找到好翻译。《老子论》学术性太强,一般译者很难担当。想要让普通百姓都能接受,最好有一个通俗读本。于是他专程到北京拜访剑之锋,先后在民族饭店和昆仑饭店就老子本义、老子寓义和老子通俗读本的写作、翻译、出版,与剑之锋商谈了九个小时,并请剑之锋执笔撰稿。于是便有了《老子演义》的中文本和日文本,后来还传到韩国,有了韩文本。从此之后,剑之锋的著作就不断问世,到一九九七年,已经出到了第十部。其中五部获得省部级奖项。他成了小有名气的学者,经常游走于学界,讲学于北大、清华、北京综合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一九九九年,剑之锋在清华大学讲专题,题目是“庄子的人生哲学”。其下包括四个分题。第一个分题是“游于方外无生死”,讲庄子视人生为梦游。第二个分题是“弃金沉玉背吾子”,讲庄子视金玉为赘疣。第三个分题是“以道观之无贵贱”,讲庄子视爵禄为牺牛。第四个分题是“无荣无名无盗跖”,讲庄子视荣名为寇仇。
第一个分题讲完了。第二天早上一上班,办公室的门还未打开,电话铃声就传了出来。剑之锋快速转动钥匙,紧跑几步拿起了话筒。
“您好!我是剑之锋,请讲话。”剑之锋说。
“剑先生,您好!我是您的学生,可是您却不认识我。我叫晋小民,北师大中文系二年级的研究生。冒昧给您打电话,请您原谅!”对方说。
“啊,没事儿!你有什么事吗?”剑之锋问。
“也没什么重要事情,主要是想感谢您。您治好了我的心脏病,让我昨天睡了一个好觉。”对方说。“快一年了,心跳,气短,惊悸,失眠。去了无数次医院,吃了无数种药,全然无效。昨晚在清华大学听了您的课,忽然觉得气不短了,心不跳了,竟然一觉睡到了大天亮。这让我太兴奋,太激动了。醒了之后,什么也没干,就在等上班给您打电话。好像有一肚子的话要和您说,不说就过不去一样。”
“一堂课治好了你的心脏病,不会吧!哪有这么神?”剑之锋不相信。
“不骗您,剑先生。”
“你的病什么时候得的?”
“一年多了。”
“医院确诊了?”
“现在的医院,什么也查不清。只说是心律不正常,怀疑有心脏病。要我注意观察,注意休息。可是我怎么休息呀,整夜整夜睡不着觉!”
“失眠多久了?”
“也一年多了。”
“你觉得有原因吗?”
“要说有原因,也算不上什么原因。要说没原因,大概也有些原因。”
“这话怎么讲?”
“上大学的时候,我有一个女朋友。同班同学,大四的时候就已经不分你我了。因为要考研究生,就没结婚。后来她考到了北大,我留在了师大。一开始,来往挺多,每逢星期日都要在一起。后来渐渐就少了。再后来,约她总说没时间。有一次在海淀碰上了,她正和一个男生吃饭,见了我挺尴尬。
“我想不通,很痛苦,难道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就这么浅薄。写信给她,要她给我一个说法。她说她没想我和分手,只是那个男生老约她,不好推。没过多久,还是提出了分手。说她实在没了办法,只好说声对不起。
“对于这个打击,我难以接受。困惑,懊恼,心悸,失眠,接踵而来,吃什么药都不管用。一天又一天,别人都过得高高兴兴,只有我,度日如年,倍受煎熬,活着一点意思也没有了。
“上个星期,看到清华的海报,说有一个讲座,讲庄子的人生哲学,昨天晚上开第一讲,我就去了。没想到,只听到一半,就觉得世界突然开阔起来,脑子突然清空透亮,心境突然平和沉静,呼吸突然协调顺畅。你知道当时我是什么感觉?”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