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十七篇 傻傻的秋萍(上)
第十七篇 傻傻的秋萍(上)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柳秋萍毕业了,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分配到冀中农村当农民。一九七0年十一月,在同事的帮助下,剑之锋把她调回了海平,分配到海平纺织厂职工医院当医生。一九七一年十月,俩人有了一个小宝宝,取名剑一品。生活过得虽然简朴但却安稳。
想得到的得到了,还有什么追求?
可是剑之锋生性爱琢磨。琢磨天,琢磨地,也琢磨人。包括人生,人性,人事和人的心理。这不,他把琢磨的对象落在了自己的爱妻柳秋萍身上。
在他看来,他家的秋萍什么都好。不只是容貌好,而且说话的声音也好,走路的姿态也好,待人的心地也好。
不只是他看着好,街坊邻居、同事领导都说好。
什么都好,当然人人都说好,这是很自然的事。可剑之锋却不这样想。
他看着什么都好,那是因为他爱她。别人说她什么都好,就需要研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都说好,肯定有问题。
问题在哪里?他一时也说不清楚。
说不清楚,就得琢磨。几年之后,他琢磨出了其中的原因:柳秋萍有点傻。
“她真是有点傻!”剑之锋曾经和母亲说。
为此他很担心。会出事的,早晚得出事!
一九七0年十一月三号,柳秋萍到海平纺织厂职工医院报到,第二天领导就给她安排了一个特殊任务,五号随拉练队伍去拉练。
海平有个知青点,距市中心一百多里。山高人稀,贫穷原始,几个北京来的插队青年,为了改变这里的穷困面貌,立志在此扎根一辈子,与贫下中农一起战天斗地,事迹很是感人。海平纺织厂为了对青年工人进行革命理想教育,组织了一个百人队伍前去探访。步行,自备行李、水和干粮,配备一位医生。柳秋萍来得巧,一报到就派上了用场。
这随队医生与别人不一样,除了自己的行李、水和干粮之外,还多了一个不小的药箱。而且跑前跑后的,别人步行一百里,她的里程便不好算计。再说这日程,安排得还挺紧。五号早上四点在纺织厂礼堂的广场集合,摸黑出发,当天赶到。六号访谈、参观。七号再步行回来。天冷不说,柳秋萍正好来了例假,来回二百里,剑之锋很担心。
“秋萍,我想给你们医院说说,让他们换个人。例假期间这么劳累,会出事的。”剑之锋对柳秋萍说。
“不用,之锋。我刚来就这么娇气,影响不好。”柳秋萍说。
“影响固然重要,可身体更重要。落下了毛病是一辈子的事情。”
“你放心吧,不会出事的!你看,我的身体有多好。”说着,她在剑之锋面前伸了胳膊又伸腿。
“不行,你现在不是你一个人的,我得对你负责任。这事你别管,我去说,医院会理解的。”
“千万别去,求求你!我知道你是好心,可是说这事多不好意思。再说了,自己的事情要丈夫去说,显得像个小孩子,以后还怎么工作!”
剑之锋看柳秋萍一副可怜的样子,便不忍心再坚持。
出发的当天,早上三点多,剑之锋把柳秋萍和她的行李、药箱送到集合地点,领她去见拉练队的队长。哈!认识,海平纺织厂党委宣传部的副部长李立群。
海平纺织厂是个大厂,一万多工人。业务由省轻工厅管,人事由海平地区管,因为地处海平市,所以与海平市党政机关来往密切。剑之锋在市委宣传部工作,经常与李立群打交道,自然也就成了好朋友。
“之锋,你来干什么?”见剑之锋朝他走来,李立群有点奇怪,这可是半夜三点多哟!
“给你送来一名战士,随队大夫柳秋萍。”剑之锋指了指身后跟过来的媳妇。随后又向柳秋萍介绍说,“秋萍,这是你们厂宣传部的李部长。”
“李部长好!医院派我随队护理。”柳秋萍这是在报到。
“欢迎,欢迎!你的名字在名单上见过,不过之锋怎么会送你?”李立群虽然觉得俩人是夫妻,但却不敢冒失,就拐着弯问。
“我爱人。”剑之锋挤挤眼,笑笑说。
“你这家伙有这么个漂亮媳妇,还在我们厂医院工作,我怎么不知道?”
“刚从外地调回来,前天才报到。”
“哈,我说呢!”说完,李立群转向柳秋萍,“好,秋萍,我和之锋是好朋友,以后有什么要我办的就说话,不要见外。”
“谢谢李部长!”柳秋萍说。
“咦!这可不行。‘部长’二字可不能再叫了,称老李或者名字就行了。”李立群校正说。
“秋萍,还是称老李吧,都是好朋友。”剑之锋对柳秋萍说。
“好吧!这就叫你一声,老李!”柳秋萍知道,叫出了第一声,以后就好叫了。
“哎哎哎,好好好!之锋,我看你该回家睡觉去了,秋萍就交给我了,后天一定完璧归赵。”李立群是个爽快人。
剑之锋把李立群拉在一边,悄悄说:“来例假了,还得请你注意点。”
“什么!这医院也太不像话,怎么能这么用人!”李立群有点生气。
“不能怨医院,秋萍不让告。”剑之锋解释说。
“这不是闹着玩的,二百里地呢!可现在临出发了,换是来不及了。要不把药箱留下,人回去?”李立群为难起来。
“不行!秋萍不会同意的。注意一点就行了。我回去了。”说完,剑之锋转向柳秋萍,“我走了,注意点!”说完,骑车走了。
拉练是个苦事情,不过来了一个漂亮的女医生,给这一百多人平添了不少笑容,减少了不少疼痛。
这李立群也真叫有办法,出发前站在礼堂门外的台阶上给大家讲了话,一下就鼓动了起来。末了,请柳秋萍到台阶上来给大家介绍说:“大家看好了,这位是医院给我们派来的白衣天使柳大夫。有白衣天使在,我们大家都会健康愉快。你们说是不是?”
“是!”一片回应声。
“可是我们不能看着我们的白衣天使背着行李跑前跑后,这样会累着她的,你们说对不对?”
“对!”声音很洪亮。
“那怎么办呢?”
“我们帮她背!”下面齐声喊。
柳秋萍还没有反应过来,脚下的行李已经不见了。还有两个男士走上来拉她背着的药箱,她忙说:“谢谢!这得留给我,还用呢。”
“好!这才像真正的男子汉。我们的队伍里有五十多名男子汉,换着背吧,两里地一换好不好?”李立群继续说。
“好!”
“另外,我们的队伍里还有四十多名女同志,大家互相关照点。我们是一个整体,一百多里地,不能落下一个人。能不能做到?”
“能!”
“好,出发!”
随着李立群一声令下,队伍向东出发了。
不一会工夫,柳秋萍就和大家混熟了。她找到给她背行李的工人,想要回自己的行李,人家不给。她又不能抢,只好说声“让你们受累”。
早上八点,太阳才懒洋洋地从东面的山头上露出脸来,可拉练的队伍已经走出了三十多里地。
大家累了,坐下来吃干粮,休息休息。
要说这些工人,干活有耐力,可拉练不行。干活和走路用的不是一种劲儿。三十里下来,气喘吁吁不说,不少人脚上起了疱。
柳秋萍还好,她有锻炼。文化大革命步行串联,背着行李走过一千多里路。贯彻毛主席“六二六”指示,走乡串户,背着行李和药箱,走过夜路。一九六六年邢台地震救过灾。军训的时候进行过战地抢救训练,背着假伤员爬过半里路。趁大家歇着的时候,她给大家讲解行军的常识、挑疱的方法、休息的坐姿、饮水的方式。声音好听,语调温柔,清脆悦耳,虽说不是演节目,但却很有吸引力,听得大家挺入迷。
话音刚落,旁边的一个女工就提要求了:“柳大夫,你的嗓子这么好,给我们唱个歌好不好?”
“好,唱个歌!”大家一起叫。
看见大家情真意切,不好推却,柳秋萍便说:“我很想给大家唱个歌,但没有训练过。朗诵一段不知道可以不可以?”
“好!先朗诵后唱,也行!”大家起哄。
柳秋萍静了一下,大家便安静下来。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好——”一片叫好,和着掌声。
是好。入情入境,圆润清亮,没有扩音器,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余音,在空旷的山间缭绕。
大家还在叫,有的要听歌,有的要听诗。
“该上路了。我建议,大家背起行李,我起个头,大家一边走一边唱,好不好?”柳秋萍想出了解脱的办法。
“好!”应完,也不用队长下命令,大家便行动起来。
“雪皑皑——野茫茫——预备唱!”柳秋萍起了头,《过雪山草地》。
雪皑皑——野茫茫——,
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
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更坚——志更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高于天——,高——于——天——。
这歌声,回响在这拉练的路上,掀起了一股股的激情。这一百人的队伍,好像一条龙,突然昂起了头,跃跃欲试,要腾空。不要说别人,就这队长李立群激动得就想掉眼泪。他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歌唱完了,队伍一时无人说话,听见的,只是“沙沙沙”的脚步声。
到知青点接受革命理想教育,没想到,还没到点上,就让柳秋萍给教育了一番。海平纺织厂又多了一个人才。多几个这样的人才,宣传工作不愁搞不好。李立群想着,不由得向柳秋萍那里望去。哈,那柳秋萍正大口大口地啃着干粮,旁边的一位女工,拿着水壶等着她喝。是呀!大家休息的时候,她在讲解、朗诵,不走着吃怎么办?真是好样的!李立群一边走着一边想。
山路遥遥,越走越不好走。人也乏了,速度越来越慢。到了知青点,已是晚上八点。柳秋萍和几个工人一起拉着风箱,点着柴火,用大铁锅烧开水。除了喝外,还让大家烫烫脚。末了,她一个窑洞一个窑洞去查房,送水,送药,帮着人们挑水疱。当她躺在自己铺上的时候,都快十一点了。
七号晚上,十一点了,柳秋萍还没有到家。剑之锋已经跑了两次了,从家里到集合地点,再从集合地点到家里。
临走前没有说好,是统一到集合地点再解散,还是各回各家。
不行,剑之锋在家待不住。要是到集合地点再解散,那就得去接。走了一天了,还有行李、药箱,哪怕接一步,也省一步的劲呢!
不行!剑之锋在集合地点也待不住。要是各回各家,就没有人会到这集合地点来。如果秋萍已经回了家,自己还在等什么?走了一天了,一进家门空荡荡,那会是一种什么心情?
那可怎么办?只好来回跑。在家等半个小时,待不下去了,就去集合地点等。在集合地点等半个小时,待不下去了,就回家等。
当他第四次回到家时,屋里亮着灯。坏了,还是没等着,人先回来了。
柳秋萍也就刚进屋。进院的时候见屋里黑着灯,以为剑之锋睡了。已经下一点了,睡了也很正常。进屋开了灯,感觉就不对了,空空如也,人影也没有,这满身的热劲立马就变成了透心凉。不由自主,她想哭。正在这时,剑之锋进来了。她猛地一转身,叫了一声“哥哥”,就扑向剑之锋。抱住剑之锋的脖子便呜呜地哭了起来。
没错,剑之锋的怀抱就是她哭的地方。不在这儿哭,到哪儿去哭!
剑之锋拥着她,拍着她的背,“对不起,对不起!哥哥没在家等妹妹,是哥哥不好,是哥哥不好!哭吧,好好哭,好好哭!”像哄小孩一样哄。
哄了一会儿,不哭了,也不说话,竟然伏在剑之锋的肩头睡着了。剑之锋笑了。“这丫头,真找到了睡觉的好地方。”
剑之锋轻轻地把柳秋萍放在床上,倒了半盆热水,给她擦了脸,擦了手,洗了脚,脱了衣服,挪正了,盖上被子,她竟然没睁过一下眼。看来是困极了。这是她的窝,回到了这里心就放到了肚子里,什么也不用她管,只管睡她的觉。
第二天早上,剑之锋醒来的时候,已经七点。伸手去摸柳秋萍,空空的床位,吓了一跳。他猛地坐了起来,柳秋萍正坐在餐桌对面,一边吃着一边看着他笑。
“你要干吗,起这么早?”剑之锋问。
“上班。”柳秋萍说。
“你糊涂了?今天是礼拜天!”
“我们厂是周五休息。”
这一点,剑之锋忽略了。“可你半夜才回来,今天应该休息。”
“我们医院却没这样说,告我说去三天,今天是第四天了。”
“你也太认真了,明天去说明一下不就行了!”
“那是先斩后奏,我新来乍到,可没有尚方宝剑。”
“对你这个人可真没有办法。好吧!我去送你,报个到就回家,好不好?你要不听话,我就去找你们的院长大人,叫他发话。”剑之锋一边说着,一边穿着衣服。
柳秋萍不置可否。
剑之锋草草吃了几口饭,去送柳秋萍。
柳秋萍背着药箱,坐在自行车的后坐上,两手抱着剑之锋的腰,美滋滋的。享受丈夫送上班的待遇,生平还是第一回,能不美吗!
到了医院大门口,柳秋萍跳下了车。“谢谢你,傻小子!回去吧,下班不用接我。”说着,她就要进门。
“什么?说好的,报个到就回家的。”剑之锋校正说。
“之锋,快回吧!上班还送,叫人家看见多不好意思。”
“不!你要不回家,我真去找院长。”
“好哥哥,求你了!下班后我给你做好吃的,可以吧!今天你什么也别管,放心下你的棋。这还不行吗?”柳秋萍悄声在剑之锋耳根下面贿赂着。
“以后可不能这样!”剑之锋不高兴。
“好!下不为例。我进去了,再见!”
柳秋萍高高兴兴上班去了,剑之锋悻悻不乐地回家去了。
没过几天,《海平纺织厂通讯》第二十三期出来了。头版平列着两篇文章。左栏一篇为《百人队伍百里行——记一次革命理想教育》,报道拉练的前前后后,配了两幅照片。作者是本报通讯员。右栏一篇为《我们的白衣天使》,记述柳秋萍在拉练中的动人事迹,配了柳秋萍一幅大大的照片。作者竟然是李立群。
这李立群,作为党委宣传部的副部长、《海平纺织厂通讯》的执行主编,写过很多报道,从来没有用过真名。而这次却例外,因为他太激动了。
柳秋萍的事迹本来就感人,经过大秀才的渲染,更加让人敬叹。
《通讯》一出,震动很大,上上下下争相传阅。柳秋萍刚来了几天,就成了海平纺织厂的公众人物。原先大家只知道医院来了一个漂亮大夫,不知道这个漂亮大夫还这么可人之心,吃苦耐劳。这下可好,就医的职工,不管自己得了什么病,都要顺便到内科去瞅一瞅这个柳秋萍,就连本院的大夫、护士和职工,都想找机会和这个柳秋萍套近乎。医院的领导就更不用说了,一个刚刚调来的女大夫,也就几天的时间,便给自己的单位增添了这么大的光彩,你说能不高兴吗!
人是不能表扬的,一表扬就上劲。柳秋萍也是这样。
一九七一年十月十一日,是柳秋萍的预产期。挺着一个大肚子,还是早早地就起来,做饭,洗碗,准备去上班。
剑之锋说:“秋萍,今天歇了吧。我陪你在家里,有了动静咱们就去医院。你说好不好?”
“一点动静也没有,在家里等,那多娇气!”柳秋萍不愿意。
“你看人家,有的提前几个月就不上班了,还有的怀上孩子就在家里保,你能说人家娇气吗?比如你们单位的夏青青,都歇了多长时间了,到现在还没生,不是也没有人说她娇气嘛。”剑之锋说。
“不要等着别人说,自己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柳秋萍收拾完了,推上自行车就要出门。
“秋萍,不要骑车了,我来送你。现在摔一下可不是闹着玩的。”剑之锋很担心。
“行了,我的好丈夫!这点技术,你的媳妇还是有的。放心上你的班去吧!不要惦记我。”柳秋萍蹬车走了。
丈夫接送上下班,这样的待遇也就享受了一个多月。柳秋萍不愿意再浪费丈夫的时间,便买了一辆自行车,开始独立行动。
十一日、十二日没有动静。
十三日中午,剑之锋回到家里,柳秋萍还没有回来,他便自己做起饭来。饭做好了,还没有回来。剑之锋坐不住了,蹬车就往医院奔。
医院院里空空的,门诊楼道也空空的,剑之锋赶紧往产房跑。刚到了产房门前,就听见“呱呱呱”的婴儿落地声。他一推门就闯了进去。
护士刚要骂人,一看是他,便由骂声转换成了埋怨声:“剑之锋,你这爸爸可真好当,什么也没见,就有了一个大儿子。你可知道秋萍受了多大罪!这秋萍也就太皮实。九点多就看她不对劲,还硬是挺着盯门诊。这不,都十二点了,病人都走了,才上了产床。真没见过像她这样的!”
“谢谢,谢谢!谢谢你们了!”剑之锋又是感谢,又是感慨。
“还是好好谢谢你家秋萍吧!给你生个大儿子。去吧,尽尽丈夫的责任,把秋萍抱回病房吧!我们就不推车了,让你留个好名声。”助产士要开剑之锋的玩笑。
抱就抱!剑之锋不管什么玩笑不玩笑的,抱自己的媳妇有什么不好意思。他慢慢地把胳膊伸到柳秋萍身下,真的抱了起来,还故意做了一个亲吻的动作,把柳秋萍吓一跳,赶忙侧过。
两个医务人员哈哈大笑起来,那个护士说:“这还像个当丈夫的样子。”说得柳秋萍脸红红的,心甜甜的。
孩子顺利生下了,五十六天产假,一天也没多休。第五十七天,柳秋萍像没事儿人一样上班去了。她们医院的吴院长说:“真是少见!”
踏踏实实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工作,对柳秋萍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那是本分。可在厂领导和院领导的眼里,就不一样了。那是品质,那是觉悟,那是模范,那是榜样。他们非常兴奋地谈论着这个大学生,在厂党委会上做出决议,作为革命接班人的苗子精心培养。业务上要给她创造条件去深造,政治上要给她提供机会去锻炼,让她尽快成熟起来。
领导的意图,柳秋萍不知道,可在市委宣传部工作的剑之锋却知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心里一惊,说糟了,自己的媳妇没有了,柳秋萍要嫁给单位了。后来的情况果然不妙。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柳秋萍毕业了,接受工农兵的再教育,分配到冀中农村当农民。一九七0年十一月,在同事的帮助下,剑之锋把她调回了海平,分配到海平纺织厂职工医院当医生。一九七一年十月,俩人有了一个小宝宝,取名剑一品。生活过得虽然简朴但却安稳。
想得到的得到了,还有什么追求?
可是剑之锋生性爱琢磨。琢磨天,琢磨地,也琢磨人。包括人生,人性,人事和人的心理。这不,他把琢磨的对象落在了自己的爱妻柳秋萍身上。
在他看来,他家的秋萍什么都好。不只是容貌好,而且说话的声音也好,走路的姿态也好,待人的心地也好。
不只是他看着好,街坊邻居、同事领导都说好。
什么都好,当然人人都说好,这是很自然的事。可剑之锋却不这样想。
他看着什么都好,那是因为他爱她。别人说她什么都好,就需要研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都说好,肯定有问题。
问题在哪里?他一时也说不清楚。
说不清楚,就得琢磨。几年之后,他琢磨出了其中的原因:柳秋萍有点傻。
“她真是有点傻!”剑之锋曾经和母亲说。
为此他很担心。会出事的,早晚得出事!
一九七0年十一月三号,柳秋萍到海平纺织厂职工医院报到,第二天领导就给她安排了一个特殊任务,五号随拉练队伍去拉练。
海平有个知青点,距市中心一百多里。山高人稀,贫穷原始,几个北京来的插队青年,为了改变这里的穷困面貌,立志在此扎根一辈子,与贫下中农一起战天斗地,事迹很是感人。海平纺织厂为了对青年工人进行革命理想教育,组织了一个百人队伍前去探访。步行,自备行李、水和干粮,配备一位医生。柳秋萍来得巧,一报到就派上了用场。
这随队医生与别人不一样,除了自己的行李、水和干粮之外,还多了一个不小的药箱。而且跑前跑后的,别人步行一百里,她的里程便不好算计。再说这日程,安排得还挺紧。五号早上四点在纺织厂礼堂的广场集合,摸黑出发,当天赶到。六号访谈、参观。七号再步行回来。天冷不说,柳秋萍正好来了例假,来回二百里,剑之锋很担心。
“秋萍,我想给你们医院说说,让他们换个人。例假期间这么劳累,会出事的。”剑之锋对柳秋萍说。
“不用,之锋。我刚来就这么娇气,影响不好。”柳秋萍说。
“影响固然重要,可身体更重要。落下了毛病是一辈子的事情。”
“你放心吧,不会出事的!你看,我的身体有多好。”说着,她在剑之锋面前伸了胳膊又伸腿。
“不行,你现在不是你一个人的,我得对你负责任。这事你别管,我去说,医院会理解的。”
“千万别去,求求你!我知道你是好心,可是说这事多不好意思。再说了,自己的事情要丈夫去说,显得像个小孩子,以后还怎么工作!”
剑之锋看柳秋萍一副可怜的样子,便不忍心再坚持。
出发的当天,早上三点多,剑之锋把柳秋萍和她的行李、药箱送到集合地点,领她去见拉练队的队长。哈!认识,海平纺织厂党委宣传部的副部长李立群。
海平纺织厂是个大厂,一万多工人。业务由省轻工厅管,人事由海平地区管,因为地处海平市,所以与海平市党政机关来往密切。剑之锋在市委宣传部工作,经常与李立群打交道,自然也就成了好朋友。
“之锋,你来干什么?”见剑之锋朝他走来,李立群有点奇怪,这可是半夜三点多哟!
“给你送来一名战士,随队大夫柳秋萍。”剑之锋指了指身后跟过来的媳妇。随后又向柳秋萍介绍说,“秋萍,这是你们厂宣传部的李部长。”
“李部长好!医院派我随队护理。”柳秋萍这是在报到。
“欢迎,欢迎!你的名字在名单上见过,不过之锋怎么会送你?”李立群虽然觉得俩人是夫妻,但却不敢冒失,就拐着弯问。
“我爱人。”剑之锋挤挤眼,笑笑说。
“你这家伙有这么个漂亮媳妇,还在我们厂医院工作,我怎么不知道?”
“刚从外地调回来,前天才报到。”
“哈,我说呢!”说完,李立群转向柳秋萍,“好,秋萍,我和之锋是好朋友,以后有什么要我办的就说话,不要见外。”
“谢谢李部长!”柳秋萍说。
“咦!这可不行。‘部长’二字可不能再叫了,称老李或者名字就行了。”李立群校正说。
“秋萍,还是称老李吧,都是好朋友。”剑之锋对柳秋萍说。
“好吧!这就叫你一声,老李!”柳秋萍知道,叫出了第一声,以后就好叫了。
“哎哎哎,好好好!之锋,我看你该回家睡觉去了,秋萍就交给我了,后天一定完璧归赵。”李立群是个爽快人。
剑之锋把李立群拉在一边,悄悄说:“来例假了,还得请你注意点。”
“什么!这医院也太不像话,怎么能这么用人!”李立群有点生气。
“不能怨医院,秋萍不让告。”剑之锋解释说。
“这不是闹着玩的,二百里地呢!可现在临出发了,换是来不及了。要不把药箱留下,人回去?”李立群为难起来。
“不行!秋萍不会同意的。注意一点就行了。我回去了。”说完,剑之锋转向柳秋萍,“我走了,注意点!”说完,骑车走了。
拉练是个苦事情,不过来了一个漂亮的女医生,给这一百多人平添了不少笑容,减少了不少疼痛。
这李立群也真叫有办法,出发前站在礼堂门外的台阶上给大家讲了话,一下就鼓动了起来。末了,请柳秋萍到台阶上来给大家介绍说:“大家看好了,这位是医院给我们派来的白衣天使柳大夫。有白衣天使在,我们大家都会健康愉快。你们说是不是?”
“是!”一片回应声。
“可是我们不能看着我们的白衣天使背着行李跑前跑后,这样会累着她的,你们说对不对?”
“对!”声音很洪亮。
“那怎么办呢?”
“我们帮她背!”下面齐声喊。
柳秋萍还没有反应过来,脚下的行李已经不见了。还有两个男士走上来拉她背着的药箱,她忙说:“谢谢!这得留给我,还用呢。”
“好!这才像真正的男子汉。我们的队伍里有五十多名男子汉,换着背吧,两里地一换好不好?”李立群继续说。
“好!”
“另外,我们的队伍里还有四十多名女同志,大家互相关照点。我们是一个整体,一百多里地,不能落下一个人。能不能做到?”
“能!”
“好,出发!”
随着李立群一声令下,队伍向东出发了。
不一会工夫,柳秋萍就和大家混熟了。她找到给她背行李的工人,想要回自己的行李,人家不给。她又不能抢,只好说声“让你们受累”。
早上八点,太阳才懒洋洋地从东面的山头上露出脸来,可拉练的队伍已经走出了三十多里地。
大家累了,坐下来吃干粮,休息休息。
要说这些工人,干活有耐力,可拉练不行。干活和走路用的不是一种劲儿。三十里下来,气喘吁吁不说,不少人脚上起了疱。
柳秋萍还好,她有锻炼。文化大革命步行串联,背着行李走过一千多里路。贯彻毛主席“六二六”指示,走乡串户,背着行李和药箱,走过夜路。一九六六年邢台地震救过灾。军训的时候进行过战地抢救训练,背着假伤员爬过半里路。趁大家歇着的时候,她给大家讲解行军的常识、挑疱的方法、休息的坐姿、饮水的方式。声音好听,语调温柔,清脆悦耳,虽说不是演节目,但却很有吸引力,听得大家挺入迷。
话音刚落,旁边的一个女工就提要求了:“柳大夫,你的嗓子这么好,给我们唱个歌好不好?”
“好,唱个歌!”大家一起叫。
看见大家情真意切,不好推却,柳秋萍便说:“我很想给大家唱个歌,但没有训练过。朗诵一段不知道可以不可以?”
“好!先朗诵后唱,也行!”大家起哄。
柳秋萍静了一下,大家便安静下来。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好——”一片叫好,和着掌声。
是好。入情入境,圆润清亮,没有扩音器,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余音,在空旷的山间缭绕。
大家还在叫,有的要听歌,有的要听诗。
“该上路了。我建议,大家背起行李,我起个头,大家一边走一边唱,好不好?”柳秋萍想出了解脱的办法。
“好!”应完,也不用队长下命令,大家便行动起来。
“雪皑皑——野茫茫——预备唱!”柳秋萍起了头,《过雪山草地》。
雪皑皑——野茫茫——,
高原寒——炊断粮——。
红军都是钢铁汉!
千锤百炼不怕难!
雪山低头——迎远客——,
草毯——泥毡——扎营盘——。
风雨侵衣——骨更硬——,
野菜充饥志更坚——志更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
革命理想高于天——,高——于——天——。
这歌声,回响在这拉练的路上,掀起了一股股的激情。这一百人的队伍,好像一条龙,突然昂起了头,跃跃欲试,要腾空。不要说别人,就这队长李立群激动得就想掉眼泪。他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歌唱完了,队伍一时无人说话,听见的,只是“沙沙沙”的脚步声。
到知青点接受革命理想教育,没想到,还没到点上,就让柳秋萍给教育了一番。海平纺织厂又多了一个人才。多几个这样的人才,宣传工作不愁搞不好。李立群想着,不由得向柳秋萍那里望去。哈,那柳秋萍正大口大口地啃着干粮,旁边的一位女工,拿着水壶等着她喝。是呀!大家休息的时候,她在讲解、朗诵,不走着吃怎么办?真是好样的!李立群一边走着一边想。
山路遥遥,越走越不好走。人也乏了,速度越来越慢。到了知青点,已是晚上八点。柳秋萍和几个工人一起拉着风箱,点着柴火,用大铁锅烧开水。除了喝外,还让大家烫烫脚。末了,她一个窑洞一个窑洞去查房,送水,送药,帮着人们挑水疱。当她躺在自己铺上的时候,都快十一点了。
七号晚上,十一点了,柳秋萍还没有到家。剑之锋已经跑了两次了,从家里到集合地点,再从集合地点到家里。
临走前没有说好,是统一到集合地点再解散,还是各回各家。
不行,剑之锋在家待不住。要是到集合地点再解散,那就得去接。走了一天了,还有行李、药箱,哪怕接一步,也省一步的劲呢!
不行!剑之锋在集合地点也待不住。要是各回各家,就没有人会到这集合地点来。如果秋萍已经回了家,自己还在等什么?走了一天了,一进家门空荡荡,那会是一种什么心情?
那可怎么办?只好来回跑。在家等半个小时,待不下去了,就去集合地点等。在集合地点等半个小时,待不下去了,就回家等。
当他第四次回到家时,屋里亮着灯。坏了,还是没等着,人先回来了。
柳秋萍也就刚进屋。进院的时候见屋里黑着灯,以为剑之锋睡了。已经下一点了,睡了也很正常。进屋开了灯,感觉就不对了,空空如也,人影也没有,这满身的热劲立马就变成了透心凉。不由自主,她想哭。正在这时,剑之锋进来了。她猛地一转身,叫了一声“哥哥”,就扑向剑之锋。抱住剑之锋的脖子便呜呜地哭了起来。
没错,剑之锋的怀抱就是她哭的地方。不在这儿哭,到哪儿去哭!
剑之锋拥着她,拍着她的背,“对不起,对不起!哥哥没在家等妹妹,是哥哥不好,是哥哥不好!哭吧,好好哭,好好哭!”像哄小孩一样哄。
哄了一会儿,不哭了,也不说话,竟然伏在剑之锋的肩头睡着了。剑之锋笑了。“这丫头,真找到了睡觉的好地方。”
剑之锋轻轻地把柳秋萍放在床上,倒了半盆热水,给她擦了脸,擦了手,洗了脚,脱了衣服,挪正了,盖上被子,她竟然没睁过一下眼。看来是困极了。这是她的窝,回到了这里心就放到了肚子里,什么也不用她管,只管睡她的觉。
第二天早上,剑之锋醒来的时候,已经七点。伸手去摸柳秋萍,空空的床位,吓了一跳。他猛地坐了起来,柳秋萍正坐在餐桌对面,一边吃着一边看着他笑。
“你要干吗,起这么早?”剑之锋问。
“上班。”柳秋萍说。
“你糊涂了?今天是礼拜天!”
“我们厂是周五休息。”
这一点,剑之锋忽略了。“可你半夜才回来,今天应该休息。”
“我们医院却没这样说,告我说去三天,今天是第四天了。”
“你也太认真了,明天去说明一下不就行了!”
“那是先斩后奏,我新来乍到,可没有尚方宝剑。”
“对你这个人可真没有办法。好吧!我去送你,报个到就回家,好不好?你要不听话,我就去找你们的院长大人,叫他发话。”剑之锋一边说着,一边穿着衣服。
柳秋萍不置可否。
剑之锋草草吃了几口饭,去送柳秋萍。
柳秋萍背着药箱,坐在自行车的后坐上,两手抱着剑之锋的腰,美滋滋的。享受丈夫送上班的待遇,生平还是第一回,能不美吗!
到了医院大门口,柳秋萍跳下了车。“谢谢你,傻小子!回去吧,下班不用接我。”说着,她就要进门。
“什么?说好的,报个到就回家的。”剑之锋校正说。
“之锋,快回吧!上班还送,叫人家看见多不好意思。”
“不!你要不回家,我真去找院长。”
“好哥哥,求你了!下班后我给你做好吃的,可以吧!今天你什么也别管,放心下你的棋。这还不行吗?”柳秋萍悄声在剑之锋耳根下面贿赂着。
“以后可不能这样!”剑之锋不高兴。
“好!下不为例。我进去了,再见!”
柳秋萍高高兴兴上班去了,剑之锋悻悻不乐地回家去了。
没过几天,《海平纺织厂通讯》第二十三期出来了。头版平列着两篇文章。左栏一篇为《百人队伍百里行——记一次革命理想教育》,报道拉练的前前后后,配了两幅照片。作者是本报通讯员。右栏一篇为《我们的白衣天使》,记述柳秋萍在拉练中的动人事迹,配了柳秋萍一幅大大的照片。作者竟然是李立群。
这李立群,作为党委宣传部的副部长、《海平纺织厂通讯》的执行主编,写过很多报道,从来没有用过真名。而这次却例外,因为他太激动了。
柳秋萍的事迹本来就感人,经过大秀才的渲染,更加让人敬叹。
《通讯》一出,震动很大,上上下下争相传阅。柳秋萍刚来了几天,就成了海平纺织厂的公众人物。原先大家只知道医院来了一个漂亮大夫,不知道这个漂亮大夫还这么可人之心,吃苦耐劳。这下可好,就医的职工,不管自己得了什么病,都要顺便到内科去瞅一瞅这个柳秋萍,就连本院的大夫、护士和职工,都想找机会和这个柳秋萍套近乎。医院的领导就更不用说了,一个刚刚调来的女大夫,也就几天的时间,便给自己的单位增添了这么大的光彩,你说能不高兴吗!
人是不能表扬的,一表扬就上劲。柳秋萍也是这样。
一九七一年十月十一日,是柳秋萍的预产期。挺着一个大肚子,还是早早地就起来,做饭,洗碗,准备去上班。
剑之锋说:“秋萍,今天歇了吧。我陪你在家里,有了动静咱们就去医院。你说好不好?”
“一点动静也没有,在家里等,那多娇气!”柳秋萍不愿意。
“你看人家,有的提前几个月就不上班了,还有的怀上孩子就在家里保,你能说人家娇气吗?比如你们单位的夏青青,都歇了多长时间了,到现在还没生,不是也没有人说她娇气嘛。”剑之锋说。
“不要等着别人说,自己该做什么就去做什么。”柳秋萍收拾完了,推上自行车就要出门。
“秋萍,不要骑车了,我来送你。现在摔一下可不是闹着玩的。”剑之锋很担心。
“行了,我的好丈夫!这点技术,你的媳妇还是有的。放心上你的班去吧!不要惦记我。”柳秋萍蹬车走了。
丈夫接送上下班,这样的待遇也就享受了一个多月。柳秋萍不愿意再浪费丈夫的时间,便买了一辆自行车,开始独立行动。
十一日、十二日没有动静。
十三日中午,剑之锋回到家里,柳秋萍还没有回来,他便自己做起饭来。饭做好了,还没有回来。剑之锋坐不住了,蹬车就往医院奔。
医院院里空空的,门诊楼道也空空的,剑之锋赶紧往产房跑。刚到了产房门前,就听见“呱呱呱”的婴儿落地声。他一推门就闯了进去。
护士刚要骂人,一看是他,便由骂声转换成了埋怨声:“剑之锋,你这爸爸可真好当,什么也没见,就有了一个大儿子。你可知道秋萍受了多大罪!这秋萍也就太皮实。九点多就看她不对劲,还硬是挺着盯门诊。这不,都十二点了,病人都走了,才上了产床。真没见过像她这样的!”
“谢谢,谢谢!谢谢你们了!”剑之锋又是感谢,又是感慨。
“还是好好谢谢你家秋萍吧!给你生个大儿子。去吧,尽尽丈夫的责任,把秋萍抱回病房吧!我们就不推车了,让你留个好名声。”助产士要开剑之锋的玩笑。
抱就抱!剑之锋不管什么玩笑不玩笑的,抱自己的媳妇有什么不好意思。他慢慢地把胳膊伸到柳秋萍身下,真的抱了起来,还故意做了一个亲吻的动作,把柳秋萍吓一跳,赶忙侧过。
两个医务人员哈哈大笑起来,那个护士说:“这还像个当丈夫的样子。”说得柳秋萍脸红红的,心甜甜的。
孩子顺利生下了,五十六天产假,一天也没多休。第五十七天,柳秋萍像没事儿人一样上班去了。她们医院的吴院长说:“真是少见!”
踏踏实实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工作,对柳秋萍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那是本分。可在厂领导和院领导的眼里,就不一样了。那是品质,那是觉悟,那是模范,那是榜样。他们非常兴奋地谈论着这个大学生,在厂党委会上做出决议,作为革命接班人的苗子精心培养。业务上要给她创造条件去深造,政治上要给她提供机会去锻炼,让她尽快成熟起来。
领导的意图,柳秋萍不知道,可在市委宣传部工作的剑之锋却知道。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心里一惊,说糟了,自己的媳妇没有了,柳秋萍要嫁给单位了。后来的情况果然不妙。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