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第九篇 隔山的回音(上)
第九篇 隔山的回音(上)
北大真的是很美。九月的未名湖,垂柳、蝉鸣、翠竹、塔影,古柏、苍松、飞檐、斗拱,青砖、碧瓦、月门、小径,玉桥、龟碑、石船、浮萍。不知道谁在书中写过,可是,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品出真味来,让人一时灵空,忘了人间烦恼为何物。
进入燕园,剑之锋的灵魂,着实接受了一次洗礼。
一九六三年八月三十一日上午九点,火车到了北京站。剑之锋把自己的行李送到北大迎新站,乘着北京医学院的迎新车,先到了北医,陪着剑芝瑛报了到,安排好了食宿,才返到北大。
好热闹!从南门,顺着一条笔直的路,一溜往北,十八个系,一十八个迎新点,熙熙攘攘,人声沸腾。剑之锋刚刚站到哲学系迎新点的桌前,立刻就有三个学生迎了上来。“你叫什么名字?”一个女生问。
“剑之锋。”
“噢!你的行李在这里。”她指了指哲学系的横幅下面。之后让剑之锋在一张表上签了个字,给了他一个纸袋。里面有宿舍的钥匙、领取坐凳的凭证、办理其他手续的指南等。
那个女生一挥手,两个男生便扛起剑之锋的行李,提起剑之锋的书包,跟着这个两手空空的女生,把剑之锋送到了三十八斋、剑之锋的宿舍。临走,那个女生说:“我叫于小平,三年级的,负责与新生联络。有什么事,直接找我。”说完,便领着他的两个部下走了。
三十八斋位于校园的西南角,新建不久的宿舍楼。比起原先的旧楼,窗户大,房间大,一屋三个上下床,睡六人。剑之锋来的还算早,挑了一个下铺。刚要解行李,突然听见楼道里乱哄哄的。出门一看,十几个学生簇拥着一个老者向这边走来,边走边寒暄,问候。怎么回事?于小平和她的两个部下也跟着回来了。
于小平向新生介绍说:“这是咱们系的系主任关晓教授,著名的古印度专家。今天特意来看望大家。”
剑之锋这是第一次见“教授”。听说还是系主任,心中便觉新奇。这一定是全国最大最大的教授了,不然的话,何以能在教授云集的北大哲学系当主任,而且还有“专家”的名号!于是,老者的形象在他的眼前便模糊了起来。他想真切地看一眼,可是浮现在他眼前的面容,总是带有无数层重影,直到关晓教授和他握手,他也没有看清楚。蒙眬之中,只觉得那是一堆学问。
“学问”是什么?剑之锋并不清楚。在他的脑海里,那是一潭圣洁的水,清澈而无染:又似一朵雪白的云,素净而高远。触之不及,欲得不能啊!
不过,关晓教授的出现却给他带来了希望,似乎学问正在向他走来。只要自己肯学肯问,教授一开口,学问也就出来了。
这种感受让他好荣幸,好自负,似乎双脚踏进这最高学府,自己长高了好多好多。
关晓教授和新生们一一握手,之后进了一个宿舍,坐了下来。问了几个同学的名字和家乡,便和大家聊了起来。
“你为什么要考哲学系呀,剑之锋?”关晓教授问。
真神了!教授的记性就这么好?只问了一次,竟然就记住了名字。
剑之锋心里慌了一下,随即便镇静下来。“我有好多问题,找不到答案。听说哲学能回答这些问题,所以就来了。”他说。
“噢,有意思!说说看,都是些什么问题。”关晓教授饶有兴趣。
剑之锋思考了一下说:“比如,我是什么?我是谁?为什么我是剑之锋,而不是张三或李四?我能不能进入张三或李四的肉体里去,想张三、李四所想,痛张三、李四所痛?”
几句话,把周围的同学都给说愣了,却把关晓教授给说乐了,乐得开怀大笑。
“好!好!问得好!问得好呀!”关晓教授说。“把你的这几个问题归纳一下,那就是,什么是‘自我’?不过这个问题还得由你自己慢慢研究,由你自己慢慢体会。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人能回答得了。不是说没有答案,答案多得很,而是说没有一个让所有的人都能信服的答案。我给你讲个故事,也许能给你提供一些思路。
“古代印度有一个宗教,叫婆罗门教,它以《奥义书》为经典。
“《奥义书》说,天下除了一个人之外,谁也不知道什么是‘自我’。那个人是谁?是造物主。
“造物主想要把自己的学问传授给人们,可是谁也听不懂。不要说一般的人了,就连神仙也听不懂。要想听懂也不是不可能,那得学习,到婆罗门的学校去学习。学习多长时间?一百零一年。”
“哇!看来谁也别想了。”一个同学说。
“那倒不一定。”关晓教授继续说,“造物主非常想让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自我’,因为那是一种真理,传播真理是他的责任。于是他向诸神说:‘大家注意了,赶快来探索“自我”吧!这个“自我”真伟大呀!谁要是懂得了它,就能够拥有整个世界,就能够实现一切愿望。’
“恶神们听了说:天下还有这种好事?快派一个人去吧!于是派去了怪物维乐者那。善神们听了说:天下还有这种好事?快派一个人去吧!于是派去了力神因陀罗。
“两位神仙在婆罗门的学校学习了三十二年,造物主开始给他们对话。
“‘哎!我说,你们两位在这里学习了三十二年,知道什么是“自我”了吗?’造物主问。
“‘不知道。’两个学生实话实说。
“‘唉!不够聪明呀。去拿一盆水来!’造物主说。
“二人各自端来一盆水,放在造物主面前。造物主说:‘去看看,里面有什么!’
“二人往里一看,不约而同地说:‘看见了!里面有一个人,和我一模一样。’
“造物主叫二人换上一件新衣服再去看。二人说:‘看见了,和我一模一样,我换上了什么衣服,他也换上了什么衣服。’
“造物主说:‘这就对了!你们是什么样子,他们就是什么样子;你们变成了什么样子,他们也就变成了什么样子。他们就是“自我”。’
“听了造物主的话,怪物维乐者那心满意足地回去了,他向恶神们说;‘我知道什么是“自我”了!“自我”就是我自己。’
“你们说,这个维乐者那说的对吗?”关晓教授问大家。
“对。‘自我’就是我自己嘛!不是我自己,那还能是别人?”一个同学说。
“如果这么简单,还用学习三十二年?不学也知道。每天在镜子里面都能看到。镜子里面的人,就是我自己嘛!”另一个同学说。
“不过这里面好像还有什么玄机,起码还没有验证。”剑之锋说。
“拿什么验证?”关晓教授问。
“拿结果。”剑之锋说,“造物主说,谁懂得了什么是‘自我’,谁就能够拥有整个世界,谁就能够实现一切愿望。既然我们懂了,我们就应该拥有整个世界了,我们就能实现一切愿望了。可是我们并没有拥有,也不可能实现。这样反推回来,就说明我们还没懂,说明我们把‘自我’视为‘我自己’恐怕不完全正确。”
“这样考虑问题,就有点意思了。”关晓教授说,“在造物主看来,‘自我’就是我自己,可‘自我’又不是我自己。这就是玄机。想要参透它,那可不容易,要学习一百零一年的哟!你们还一天都没有学习呢,怎么就能指望参透呢?”一句话,把大家都逗乐了。
“还是让我们听听造物主的吧!造物主看见维乐者那心满意足地走了,自言自语说:‘就这样走了吗?不求甚解!这样学习,只能遗害人世。’
“果然像造物主说的那样,恶神们接受了维乐者那的观点,把自己当作那个伟大的‘自我’,一切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死活。人们都远远地躲着他们,把他们视为不祥之物。
“怪物维乐者那走了,力神因陀罗却没走。对造物主的说法,他不理解:如果‘自我’就是我自己,那么,我瞎了,‘自我’也就瞎了,我死了,‘自我’也就死了。都瞎了,死了,还怎么拥有整个世界,还怎么实现一切愿望呢?’
“他把自己的想法说给造物主听。造物主说:‘看来你比维乐者那要有慧根。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深入下去才能探个究竟。不过要想探究下去,还得再学习。’
“第二个三十二年过去了,造物主对因陀罗说:‘水中的我只是“自我”的影子,梦中的我要比他真实得多。梦中的我就是“自我”。’
“因陀罗还有疑问:梦中的我要比水中的我真实得多。我瞎了,梦中的我不会瞎;我死了,梦中的我不会死。可是,如果梦中的我被梦中的人杀了怎么办?那还怎么拥有整个世界,那还怎么实现一切愿望?
“有疑问就得再学习。
“第三个三十二年过去了,造物主对因陀罗说:‘梦中的我只是“自我”的幻觉,沉睡而无梦的我要比梦中的我真实得多。沉睡而无梦的我就是“自我”。’
“因陀罗还有疑问:沉睡而无梦的我要比梦中的我真实得多。他不会被梦中的人杀害。可是他活着与死了有什么区别呢?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没有,怎么能够拥有整个世界,怎么能够实现一切愿望呢?
“听了他的疑问。造物主说:‘开启“自我”大门的钥匙就在你的眼前了,不过想要拿到手,还得学习五年。’
“五年过去了,造物主对因陀罗说:‘你现在坐在这里,觉得你就是你自己,可是你却不是你自己。你是谁?你是梵天的意念,是梵天的假象。’
“‘梵天是什么?’因陀罗问。
“‘是宇宙的原体。’造物主说。
“‘原体是什么?’因陀罗问。
“‘原体,就是宇宙原原本本的东西,就是宇宙原原本本的样子。’造物主说。
“‘宇宙原本是什么东西,是什么样子?’
“‘宇宙原本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嗅无味的东西,什么样子也没有。’
“‘既然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嗅无味,什么样子也没有,那也就是不存在。既然不存在,为什么还有“梵天”这个名字呢?’
“‘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听到到,嗅无味,什么样子也没有,但是并不等于不存在。和现世人们的认识正好相反,它不仅真真实实存在着,而且还是永恒存在着。为什么叫它“梵天”?因为它无形无声,寂静安宁,却产生出了天地万物、人类鸟虫。不但产生出了天地万物、人类鸟虫,还主宰着天地万物、人类鸟虫。所以就有了“梵天”之名。“梵”就是寂静的意思,“天”就是主宰的意思。’“梵天”就是无声无形的主宰。
“‘梵天没有形象,没有音声,什么也不是,什么也没有,怎么可能产生出天地万物、人类鸟虫呢?’因陀罗还是不懂,继续问。
“‘因为它有一丝“灵明”。’
“‘什么是“灵明”?’
“‘“灵明”就是意念,就是意识,就是“自我”。这种“自我”知道自己就是梵天,梵天就是自己。梵天和“自我”实际是一个东西,就好像海水和咸味是一个东西一样,谁也不能把它们分开。’
“‘啊,梵天就是“自我”?’
“‘对!梵天就是“自我”。梵天既然有“自我”,有意念,那它就要思考。它思考什么,什么东西就出现了。思考天地万物,就出现了天地万物。思考人类鸟虫,就出现了人类鸟虫。思考因陀罗,就出现了因陀罗。所以,天地万物、人类鸟虫不是真实的存在,只不过是梵天“自我”的意念,是梵天“自我”表现出来的一种假象。是假梵天,假“自我”。同样,因陀罗也不是真实的存在,只不过是梵天“自我”的意念,是梵天“自我”表现出来的一种假象。是假梵天,假“自我”。’
“‘这么说来,我和水中的我、梦中的我、沉睡无梦的我,都是假“自我”了。既然如此,您为什么说他们就是“自我”呢?’因陀罗问到了关键处。
“造物主说:‘他们虽然都是假“自我”,但却离不开真“自我”,是真“自我”的变幻。他们的根是真“自我”,他们的本是真“自我”,说到根本上,他们就是“自我”。不过一般人是不可能洞彻到这个玄机的。只有具有智慧的人才能透过他们的表面,洞沏到他们的根本,认证他们是“自我”。’
“‘怎么才能具有这样的智慧呢?’因陀罗问。
“‘学习,一步一步地学习。你已经学习了一百零一年,该是听懂这种道理的时候了。我来讲给你听。’造物主继续说。
“‘天地万物、人类鸟虫,包括你因陀罗,构成了一个假梵天、假“自我”的世界。你们虽然都是梵天“自我”产生出来的,却并不认识真梵天、真“自我”,只认识你们假梵天、假“自我”。因此,也就只能在你们假梵天、假“自我”范围内受苦受难,生老病死,周游轮回,没有尽期。
“‘有谁能求得智慧,透过假梵天、假“自我”,认识真梵天、真“自我”,体悟到自己不过是真梵天、真“自我”的意念,不过是真梵天、真“自我”的假象,那无音无声、无形无象的真梵天、真“自我”才是自己的原本,才是自己本身,他就可以超越自身,突破假象,回归梵天,回归“自我”,与梵天“自我”融为一体,永存不灭,拥有整个世界,随意漫游。’
“说着,那造物主伸出左手,在因陀罗脑门上轻轻一拍,说了声:‘因陀罗!此时不归,等待何时?’之后便不见了。
“此时的因陀罗好像坐于空谷之中,四周什么也没有。听得有人在空中呼唤,突然一惊,好像从睡梦中惊醒,发现了自己的原形,却是一团白雾。自已是一团白雾,渐渐从那个名叫因陀罗的躯壳里蒸腾出来,袅袅而升。因陀罗的躯壳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却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模糊,渐渐化为无有,而自己也升腾飘散,越来越稀薄,越来越稀薄,渐渐消融于太空之中,与无音无声、无形无象的宇宙融为一体,连那白雾也没有了。就像一颗结晶体的盐粒一样溶在了大海之中,与大海融融,成为一体。这个时候只有咸味在大海的水中,再也找不到那个作为结晶体的自己了。这就是因陀罗的原本,这就是因陀罗的归宿,这就是因陀罗的‘自我’。他学习了一百零一年,在造物主的点化下,回归了‘自我’。要说剩下了什么,剩下的就是那宇宙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一丝灵明。”
说到这里,关晓教授从故事中回到了现实世界。环顾周围的学生,只见一个个精神内敛,双目茫然,像是进入了迷宫,不知道了西北东南。他笑了,“咳!我说,你们是不是都追随着因陀罗,回归了‘自我’?不至于吧!”随着关晓教授的这句话,“轰”地一声,大家都笑了。
在北大听课真过瘾。那不是听课,而是砺炼灵魂。剑之锋在这里,每天都在参禅玄机。你不要说,还真有长进,连他自己都有感觉。
不过,并不是什么都有长进。比如,他和蓝心月的关系,就一点长进都没有。在这个问题上,他就是参不透。不知道为什么,这个蓝心月就是不给他回信。她是爱我的呀!去年给我的信中写得清清楚楚。可是为什么不给我回信呢?生我的气了?嫌我给她的信写晚了?
不会的吧?要说给蓝心月写信,并不算晚。把一切都安顿好后,静下了心,第三天就发出去了。信是在第三阅览室写的。
北大第三阅览室,是借阅文史哲图书的阅览室。灰砖绿窗,明快敞亮,深棕色的阅览台,一排又一排,宽大且柔润,沉稳而厚重。两旁的读书人,一个挨一个,凝神于书中,肃穆而无声。剑之锋第一次迈步入内,抬起的脚都不敢落地,生怕弄出声响来,打破这殿堂的凝重。进入这种氛围,不管是读书还是沉思,都会很快进入情境;给恋人写情书,那就更不用说了。
心月:我的妹妹!
你叫我找得好苦!要知道,八月十日之前,我每天都在找你。每天都抱着希望,可每天的收获只是失望。
去年十月一号,对我来说,永生难忘。一道闪电,让我发现了那个给我写信的 “妹妹”,千呼万唤都不见踪影的“妹妹”,那就是你!
你要知道,当时我有多激动,我想叫,我想喊,我有一肚子话要向你倾诉。可是想了又想,想了又想,还是把它们憋在了肚子里,为了你的学习,也为了你的声誉。要知道,不管怎么说,我们毕竟还是中学生。
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毕业了,我们长大了,我们有了爱和被爱的权力,我要把憋了一年的话全倒给你。可是就在这时,你却不见了,不见了,像是蒸发了一样。
我知道,是你爸爸把你领走了。考试结束那一天,我看见了你的告别眼泪。可是领走了还是可以回来的呀!我一直盼着你的出现,将近一个月,我什么也没做,家也没回,盼呀盼,你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望眼欲穿”。
八月十日,当我离开学校的时候,真的绝望了。我不能不面对现实,三年的情意,被刀切断,恐怕今生今世,再难续缘。当时我只有一个希望,给我一个答案:这是为什么?
真没想到,人到绝处能逢生。八月三十号,大出意外,我得到了一封信,你给芝瑛的信。她作为礼物给了我,因为她知道,信寄给了她,实际上是写给我的。谢谢她,更谢谢你,我的两个好妹妹。你知道,她也知道,这封信对我多重要。它是我的生命,我的灵魂。如果没有它,这一辈子,恐怕我也就只是一个行走往来的空壳。
这下好了!答案有了,还知道了你的录取消息。我真高兴,这几天,我突然变成了世界上最最幸福的人。
海西医学院也不错,祝贺你。更希望你有机会到北大来,我陪你在未名湖畔散步,那将是上天对我的赐福。我盼着那天的到来。
先写到这里吧!等你的回信。我的通讯地址:北京大学6311信箱。
记住,告我你在学校的通讯方式。
哥 哥
一九六三年九月三日
信发出去了,剑之锋掐着手指算,得到回信,最少得六七天。比较保险的话,大概得十天。
可是十天过去了,还不见回信。再等等,再等等,又等了五天。剑之锋忍不住了,写了第二封。
心月:我的妹妹!
九月三日的信收到了吧,为什么听不到你的回音?
我知道,你爱我,你在信中说过的。我相信,那是你的心里话。你不会有意不给我回信的,一定是发生了什么意外。
我不能再等了,因为我需要马上告诉你,我将用千百倍的爱来回报你。
你对我有恩,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你给了我勇气,是你给了我信心,是你让我抬起了头,挺起了腰,从一个老头的样子,恢复到了原先的剑之锋。没有你,也就不可能有我的今天。我感谢你,感谢你一辈子。
不过,并不是因为感恩我才爱你的。不是的!你在我的心中早就成了一尊神像,一个圣女。你好像是维纳斯,可你比她更清纯,更秀丽。你好像是雅典娜,可你比她更端庄,更大气。在你的身上,凝聚着东方的女性美,不只是身姿和容貌,更在于性情和心地。三年了,你和我的堂妹形影不离,你的温柔,你对朋友真挚友爱,你对同学以善相待,在你身上散发出的这些人格魅力,早就通过我堂妹的神经系统传输进了我的心里。
你是知道的,我不喜欢和女孩子过分接近,可是你却例外,因为你早就融进了我的心中。所以,当我接到你的第一封信时,虽然并不知道你是谁,却在冥冥之中容纳了你。不!不是“容纳”,而是展开双臂拥住了你。这可能就是古人说的同声相求、同气相应吧。感应,一定是感应;缘分,一定是缘分。我可以告诉你,我一向不习惯用正眼看陌生的女孩子,因为那样看人不礼貌。然而,我两年时间没有拿正眼看过你,却不是因为你陌生,而是因为你太美丽。对于别的美丽姑娘,我是不愿看,那样看会失去自己的尊严;对于你,我是不敢看,如果你心中没有我,那样看会玷污你。在我的心中,你是一朵白云,你是一块碧玉,容不得任何尘埃亵渎你。
去年的十一,上天给了我看你的权力。因为它让我发现,你是我的妹妹,时时关心着我、深深爱着我的妹妹。我一定要把你看个够,可你却不再像以前那样看我了,极力回避着我的目光。我知道这是为什么,你是不愿意在学校里就挑明我们的关系。我理解你。等待吧,等待我们的权力。
现在等到了,我要你回信。
快给我回信吧,我的好妹妹!你要知道,一天又一天,好难熬呀!
哥 哥
一九六三年九月十八日
第二封信发出去不久,学校就准备迎接国庆了。到天安门广场,接受毛主席检阅。新生都去,虽然是群众队伍,没有什么特别要求,但也要编队,训练,忙得一点业余时间都没了。
这也好,起码分散分散剑之锋的思念之情,消减几分等待回信的焦虑。可是国庆一过,反弹的冲击力,比原先的思念,比原先的焦虑,大了好几倍。连十五天都等不急了,十月二日上午十一点,剑之锋起床,吃饭,之后便钻进了第三阅览室,向他的心月再次发出呼唤。
心月:我的妹妹!
不能再等你回信了,我快被烧成灰烬了。十几天来,不知道是梦还是幻,好像你就在我的身边!,
九月下旬,准备国庆游行,北大开始列队训练。
十月一日,凌晨两点,《东方红》乐曲清脆悦耳,在燕园的夜空里回旋。这是一种呼唤,呼唤起床,呼唤就餐。
参加游行的学生,一个个满怀喜悦,不是因为饭后发给的面包和香肠,而是因为,今天他们就要见到毛主席了,这可是人人久有久有的心愿。
三点种整队出发,穿过中关村、科学院,步行到清华园火车站。乘车半小时,西直门下车,步行十几里,在王府井北面的八面槽休息、待命。这时大约是清晨的六七点。
上午十点,北京市市长彭真宣布“游行开始”,十点半北大学生起动,顺着王府井向南。之后右转,进入长安街。由东向西,慢慢前行。也就二十分种,便进入了天安门广场。
一进广场就要编队。北大的队伍在游行队伍的最北侧。六十人一排,我在第五排的第六位。越过右侧的五个人,就能看到天安门。北大的左侧,不知道还有多少单位,多少人呢,我的同学都很兴奋,都觉得幸运!
红旗如海,人流如潮。空中响着行进的乐曲,地上踏着行进的步伐。北大的横幅,白底红字,大大的,长长的,醒目而耀眼。毛主席、刘少奇、周总理、朱德和邓小平,站在天安门城楼的中部,同时向北大学生招手。
“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有节奏的呼声响彻云霄。个子小的学生在跳,只要不被大个子挡住,毛主席的身影看得清清楚楚。可惜的是,我们班有几个同学过分激动了,一边跳,一边喊,泪流满面。他们的泪水把毛主席的身影隔在了眼框外面。等到擦干眼泪的时候,队伍已经越过了西华表。回过头来想再看,可惜为时已晚!
后悔!后悔!他们就知道流泪,什么都没有看见。毛主席穿着浅灰色的中山装,左手拿着帽子,往身后一背,右手举过头顶。左边的刘少奇、朱德,右边的周总理、邓小平,同时举起右手,向北大的学生挥了又挥,挥了又挥。看到此情此景,谁能不激动!可是你要控制好自己,不要让眼泪流出来嘛。当我给他们描述当时的情景时,他们羡慕极了,狠不得打我两拳。打也没用,没有看见,就是没有看见嘛,只能永远留下了这个历史性的遗憾!
到了西单口,北大的队伍向北拐。到了西四,向西走几百米,队伍就解散了。北大的校车早就等在了那里,想回学校的同学都坐了上去。可是我不能回去,晚上还得参加烟火晚会呢。
我们班留下了十个人,参加晚会,而且属于晚会标兵。
标兵是干什么的?维持秩序的。
晚会分片,一个单位一片。北大分在了东华表下,大概有几百平方米。下午四点,标兵开始清场。几百个人,手拉着手打场子,把这几百平方米围起来,里面只留下北大的学生和北大的文工团。
天黑下来的时候,文艺表演开始。
第一次看北大文工团表演,真是有点心潮起伏。那歌声,那舞姿,哪里像是业余表演,分明比专业还专业。自豪!骄傲!北大就是北大!
当然,其他学校的表演也不错。都是各校的优秀人才、拿手节目,分别到各个圈子里轮流演出。
当中央歌舞团的演员进入北大圈子的时候,掌声雷动。还真是不能小看他们,专业就是专业,一般人难以看到,而且不是在舞台上,是在眼前。
要说耀眼眩目,当属中央民族歌舞团。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服饰,五十六种色调,不用唱,不用跳,一进场,就引起阵阵欢笑。
当烟火在空中散开的时候,整个广场沸腾了。“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翩跹”;今生有幸逢此会,不赴瑶池亦无憾。
正在动情的时候,天上飘下来几个白白的小降落伞。那是烟火打出来的,正好飞到了我的头顶。大家都在抢,我跳了一下,便把一个抓在手中。一个二尺见方的素绢,雪白雪白,那么素洁,那么柔润。我有些恍惚,好像是我盼望已久的信,你给我的信。虽然上面一个字都没有,但我好像看见了:“我就在你身边。”
是的!这就是我多日的梦幻。想起中午的时候,我们十个同学到北海消磨时光,等待下午的清场。其中有一位女同学,她怕走丢了,老是跟在我的身后,因为我是标兵队长。划船,游荡,我老是恍恍惚惚,好像跟着我的不是她,而是你,我的妹妹。因为我的心里老是在想,要是你在我的身边该多好。可惜的是,现在连一个字都见不到。
昨天晚上,回到学校是午夜两点。二十四个小时没有合眼,今天一醒,都中午了。吃过午饭,首要的任务就是向妹妹汇报。不管你是不是给我回信,和妹妹谈心,这大概是我今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哥 哥
一九六三年十月二日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北大真的是很美。九月的未名湖,垂柳、蝉鸣、翠竹、塔影,古柏、苍松、飞檐、斗拱,青砖、碧瓦、月门、小径,玉桥、龟碑、石船、浮萍。不知道谁在书中写过,可是,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品出真味来,让人一时灵空,忘了人间烦恼为何物。
进入燕园,剑之锋的灵魂,着实接受了一次洗礼。
一九六三年八月三十一日上午九点,火车到了北京站。剑之锋把自己的行李送到北大迎新站,乘着北京医学院的迎新车,先到了北医,陪着剑芝瑛报了到,安排好了食宿,才返到北大。
好热闹!从南门,顺着一条笔直的路,一溜往北,十八个系,一十八个迎新点,熙熙攘攘,人声沸腾。剑之锋刚刚站到哲学系迎新点的桌前,立刻就有三个学生迎了上来。“你叫什么名字?”一个女生问。
“剑之锋。”
“噢!你的行李在这里。”她指了指哲学系的横幅下面。之后让剑之锋在一张表上签了个字,给了他一个纸袋。里面有宿舍的钥匙、领取坐凳的凭证、办理其他手续的指南等。
那个女生一挥手,两个男生便扛起剑之锋的行李,提起剑之锋的书包,跟着这个两手空空的女生,把剑之锋送到了三十八斋、剑之锋的宿舍。临走,那个女生说:“我叫于小平,三年级的,负责与新生联络。有什么事,直接找我。”说完,便领着他的两个部下走了。
三十八斋位于校园的西南角,新建不久的宿舍楼。比起原先的旧楼,窗户大,房间大,一屋三个上下床,睡六人。剑之锋来的还算早,挑了一个下铺。刚要解行李,突然听见楼道里乱哄哄的。出门一看,十几个学生簇拥着一个老者向这边走来,边走边寒暄,问候。怎么回事?于小平和她的两个部下也跟着回来了。
于小平向新生介绍说:“这是咱们系的系主任关晓教授,著名的古印度专家。今天特意来看望大家。”
剑之锋这是第一次见“教授”。听说还是系主任,心中便觉新奇。这一定是全国最大最大的教授了,不然的话,何以能在教授云集的北大哲学系当主任,而且还有“专家”的名号!于是,老者的形象在他的眼前便模糊了起来。他想真切地看一眼,可是浮现在他眼前的面容,总是带有无数层重影,直到关晓教授和他握手,他也没有看清楚。蒙眬之中,只觉得那是一堆学问。
“学问”是什么?剑之锋并不清楚。在他的脑海里,那是一潭圣洁的水,清澈而无染:又似一朵雪白的云,素净而高远。触之不及,欲得不能啊!
不过,关晓教授的出现却给他带来了希望,似乎学问正在向他走来。只要自己肯学肯问,教授一开口,学问也就出来了。
这种感受让他好荣幸,好自负,似乎双脚踏进这最高学府,自己长高了好多好多。
关晓教授和新生们一一握手,之后进了一个宿舍,坐了下来。问了几个同学的名字和家乡,便和大家聊了起来。
“你为什么要考哲学系呀,剑之锋?”关晓教授问。
真神了!教授的记性就这么好?只问了一次,竟然就记住了名字。
剑之锋心里慌了一下,随即便镇静下来。“我有好多问题,找不到答案。听说哲学能回答这些问题,所以就来了。”他说。
“噢,有意思!说说看,都是些什么问题。”关晓教授饶有兴趣。
剑之锋思考了一下说:“比如,我是什么?我是谁?为什么我是剑之锋,而不是张三或李四?我能不能进入张三或李四的肉体里去,想张三、李四所想,痛张三、李四所痛?”
几句话,把周围的同学都给说愣了,却把关晓教授给说乐了,乐得开怀大笑。
“好!好!问得好!问得好呀!”关晓教授说。“把你的这几个问题归纳一下,那就是,什么是‘自我’?不过这个问题还得由你自己慢慢研究,由你自己慢慢体会。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人能回答得了。不是说没有答案,答案多得很,而是说没有一个让所有的人都能信服的答案。我给你讲个故事,也许能给你提供一些思路。
“古代印度有一个宗教,叫婆罗门教,它以《奥义书》为经典。
“《奥义书》说,天下除了一个人之外,谁也不知道什么是‘自我’。那个人是谁?是造物主。
“造物主想要把自己的学问传授给人们,可是谁也听不懂。不要说一般的人了,就连神仙也听不懂。要想听懂也不是不可能,那得学习,到婆罗门的学校去学习。学习多长时间?一百零一年。”
“哇!看来谁也别想了。”一个同学说。
“那倒不一定。”关晓教授继续说,“造物主非常想让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自我’,因为那是一种真理,传播真理是他的责任。于是他向诸神说:‘大家注意了,赶快来探索“自我”吧!这个“自我”真伟大呀!谁要是懂得了它,就能够拥有整个世界,就能够实现一切愿望。’
“恶神们听了说:天下还有这种好事?快派一个人去吧!于是派去了怪物维乐者那。善神们听了说:天下还有这种好事?快派一个人去吧!于是派去了力神因陀罗。
“两位神仙在婆罗门的学校学习了三十二年,造物主开始给他们对话。
“‘哎!我说,你们两位在这里学习了三十二年,知道什么是“自我”了吗?’造物主问。
“‘不知道。’两个学生实话实说。
“‘唉!不够聪明呀。去拿一盆水来!’造物主说。
“二人各自端来一盆水,放在造物主面前。造物主说:‘去看看,里面有什么!’
“二人往里一看,不约而同地说:‘看见了!里面有一个人,和我一模一样。’
“造物主叫二人换上一件新衣服再去看。二人说:‘看见了,和我一模一样,我换上了什么衣服,他也换上了什么衣服。’
“造物主说:‘这就对了!你们是什么样子,他们就是什么样子;你们变成了什么样子,他们也就变成了什么样子。他们就是“自我”。’
“听了造物主的话,怪物维乐者那心满意足地回去了,他向恶神们说;‘我知道什么是“自我”了!“自我”就是我自己。’
“你们说,这个维乐者那说的对吗?”关晓教授问大家。
“对。‘自我’就是我自己嘛!不是我自己,那还能是别人?”一个同学说。
“如果这么简单,还用学习三十二年?不学也知道。每天在镜子里面都能看到。镜子里面的人,就是我自己嘛!”另一个同学说。
“不过这里面好像还有什么玄机,起码还没有验证。”剑之锋说。
“拿什么验证?”关晓教授问。
“拿结果。”剑之锋说,“造物主说,谁懂得了什么是‘自我’,谁就能够拥有整个世界,谁就能够实现一切愿望。既然我们懂了,我们就应该拥有整个世界了,我们就能实现一切愿望了。可是我们并没有拥有,也不可能实现。这样反推回来,就说明我们还没懂,说明我们把‘自我’视为‘我自己’恐怕不完全正确。”
“这样考虑问题,就有点意思了。”关晓教授说,“在造物主看来,‘自我’就是我自己,可‘自我’又不是我自己。这就是玄机。想要参透它,那可不容易,要学习一百零一年的哟!你们还一天都没有学习呢,怎么就能指望参透呢?”一句话,把大家都逗乐了。
“还是让我们听听造物主的吧!造物主看见维乐者那心满意足地走了,自言自语说:‘就这样走了吗?不求甚解!这样学习,只能遗害人世。’
“果然像造物主说的那样,恶神们接受了维乐者那的观点,把自己当作那个伟大的‘自我’,一切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死活。人们都远远地躲着他们,把他们视为不祥之物。
“怪物维乐者那走了,力神因陀罗却没走。对造物主的说法,他不理解:如果‘自我’就是我自己,那么,我瞎了,‘自我’也就瞎了,我死了,‘自我’也就死了。都瞎了,死了,还怎么拥有整个世界,还怎么实现一切愿望呢?’
“他把自己的想法说给造物主听。造物主说:‘看来你比维乐者那要有慧根。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深入下去才能探个究竟。不过要想探究下去,还得再学习。’
“第二个三十二年过去了,造物主对因陀罗说:‘水中的我只是“自我”的影子,梦中的我要比他真实得多。梦中的我就是“自我”。’
“因陀罗还有疑问:梦中的我要比水中的我真实得多。我瞎了,梦中的我不会瞎;我死了,梦中的我不会死。可是,如果梦中的我被梦中的人杀了怎么办?那还怎么拥有整个世界,那还怎么实现一切愿望?
“有疑问就得再学习。
“第三个三十二年过去了,造物主对因陀罗说:‘梦中的我只是“自我”的幻觉,沉睡而无梦的我要比梦中的我真实得多。沉睡而无梦的我就是“自我”。’
“因陀罗还有疑问:沉睡而无梦的我要比梦中的我真实得多。他不会被梦中的人杀害。可是他活着与死了有什么区别呢?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没有,怎么能够拥有整个世界,怎么能够实现一切愿望呢?
“听了他的疑问。造物主说:‘开启“自我”大门的钥匙就在你的眼前了,不过想要拿到手,还得学习五年。’
“五年过去了,造物主对因陀罗说:‘你现在坐在这里,觉得你就是你自己,可是你却不是你自己。你是谁?你是梵天的意念,是梵天的假象。’
“‘梵天是什么?’因陀罗问。
“‘是宇宙的原体。’造物主说。
“‘原体是什么?’因陀罗问。
“‘原体,就是宇宙原原本本的东西,就是宇宙原原本本的样子。’造物主说。
“‘宇宙原本是什么东西,是什么样子?’
“‘宇宙原本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嗅无味的东西,什么样子也没有。’
“‘既然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嗅无味,什么样子也没有,那也就是不存在。既然不存在,为什么还有“梵天”这个名字呢?’
“‘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听到到,嗅无味,什么样子也没有,但是并不等于不存在。和现世人们的认识正好相反,它不仅真真实实存在着,而且还是永恒存在着。为什么叫它“梵天”?因为它无形无声,寂静安宁,却产生出了天地万物、人类鸟虫。不但产生出了天地万物、人类鸟虫,还主宰着天地万物、人类鸟虫。所以就有了“梵天”之名。“梵”就是寂静的意思,“天”就是主宰的意思。’“梵天”就是无声无形的主宰。
“‘梵天没有形象,没有音声,什么也不是,什么也没有,怎么可能产生出天地万物、人类鸟虫呢?’因陀罗还是不懂,继续问。
“‘因为它有一丝“灵明”。’
“‘什么是“灵明”?’
“‘“灵明”就是意念,就是意识,就是“自我”。这种“自我”知道自己就是梵天,梵天就是自己。梵天和“自我”实际是一个东西,就好像海水和咸味是一个东西一样,谁也不能把它们分开。’
“‘啊,梵天就是“自我”?’
“‘对!梵天就是“自我”。梵天既然有“自我”,有意念,那它就要思考。它思考什么,什么东西就出现了。思考天地万物,就出现了天地万物。思考人类鸟虫,就出现了人类鸟虫。思考因陀罗,就出现了因陀罗。所以,天地万物、人类鸟虫不是真实的存在,只不过是梵天“自我”的意念,是梵天“自我”表现出来的一种假象。是假梵天,假“自我”。同样,因陀罗也不是真实的存在,只不过是梵天“自我”的意念,是梵天“自我”表现出来的一种假象。是假梵天,假“自我”。’
“‘这么说来,我和水中的我、梦中的我、沉睡无梦的我,都是假“自我”了。既然如此,您为什么说他们就是“自我”呢?’因陀罗问到了关键处。
“造物主说:‘他们虽然都是假“自我”,但却离不开真“自我”,是真“自我”的变幻。他们的根是真“自我”,他们的本是真“自我”,说到根本上,他们就是“自我”。不过一般人是不可能洞彻到这个玄机的。只有具有智慧的人才能透过他们的表面,洞沏到他们的根本,认证他们是“自我”。’
“‘怎么才能具有这样的智慧呢?’因陀罗问。
“‘学习,一步一步地学习。你已经学习了一百零一年,该是听懂这种道理的时候了。我来讲给你听。’造物主继续说。
“‘天地万物、人类鸟虫,包括你因陀罗,构成了一个假梵天、假“自我”的世界。你们虽然都是梵天“自我”产生出来的,却并不认识真梵天、真“自我”,只认识你们假梵天、假“自我”。因此,也就只能在你们假梵天、假“自我”范围内受苦受难,生老病死,周游轮回,没有尽期。
“‘有谁能求得智慧,透过假梵天、假“自我”,认识真梵天、真“自我”,体悟到自己不过是真梵天、真“自我”的意念,不过是真梵天、真“自我”的假象,那无音无声、无形无象的真梵天、真“自我”才是自己的原本,才是自己本身,他就可以超越自身,突破假象,回归梵天,回归“自我”,与梵天“自我”融为一体,永存不灭,拥有整个世界,随意漫游。’
“说着,那造物主伸出左手,在因陀罗脑门上轻轻一拍,说了声:‘因陀罗!此时不归,等待何时?’之后便不见了。
“此时的因陀罗好像坐于空谷之中,四周什么也没有。听得有人在空中呼唤,突然一惊,好像从睡梦中惊醒,发现了自己的原形,却是一团白雾。自已是一团白雾,渐渐从那个名叫因陀罗的躯壳里蒸腾出来,袅袅而升。因陀罗的躯壳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却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模糊,渐渐化为无有,而自己也升腾飘散,越来越稀薄,越来越稀薄,渐渐消融于太空之中,与无音无声、无形无象的宇宙融为一体,连那白雾也没有了。就像一颗结晶体的盐粒一样溶在了大海之中,与大海融融,成为一体。这个时候只有咸味在大海的水中,再也找不到那个作为结晶体的自己了。这就是因陀罗的原本,这就是因陀罗的归宿,这就是因陀罗的‘自我’。他学习了一百零一年,在造物主的点化下,回归了‘自我’。要说剩下了什么,剩下的就是那宇宙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一丝灵明。”
说到这里,关晓教授从故事中回到了现实世界。环顾周围的学生,只见一个个精神内敛,双目茫然,像是进入了迷宫,不知道了西北东南。他笑了,“咳!我说,你们是不是都追随着因陀罗,回归了‘自我’?不至于吧!”随着关晓教授的这句话,“轰”地一声,大家都笑了。
在北大听课真过瘾。那不是听课,而是砺炼灵魂。剑之锋在这里,每天都在参禅玄机。你不要说,还真有长进,连他自己都有感觉。
不过,并不是什么都有长进。比如,他和蓝心月的关系,就一点长进都没有。在这个问题上,他就是参不透。不知道为什么,这个蓝心月就是不给他回信。她是爱我的呀!去年给我的信中写得清清楚楚。可是为什么不给我回信呢?生我的气了?嫌我给她的信写晚了?
不会的吧?要说给蓝心月写信,并不算晚。把一切都安顿好后,静下了心,第三天就发出去了。信是在第三阅览室写的。
北大第三阅览室,是借阅文史哲图书的阅览室。灰砖绿窗,明快敞亮,深棕色的阅览台,一排又一排,宽大且柔润,沉稳而厚重。两旁的读书人,一个挨一个,凝神于书中,肃穆而无声。剑之锋第一次迈步入内,抬起的脚都不敢落地,生怕弄出声响来,打破这殿堂的凝重。进入这种氛围,不管是读书还是沉思,都会很快进入情境;给恋人写情书,那就更不用说了。
心月:我的妹妹!
你叫我找得好苦!要知道,八月十日之前,我每天都在找你。每天都抱着希望,可每天的收获只是失望。
去年十月一号,对我来说,永生难忘。一道闪电,让我发现了那个给我写信的 “妹妹”,千呼万唤都不见踪影的“妹妹”,那就是你!
你要知道,当时我有多激动,我想叫,我想喊,我有一肚子话要向你倾诉。可是想了又想,想了又想,还是把它们憋在了肚子里,为了你的学习,也为了你的声誉。要知道,不管怎么说,我们毕竟还是中学生。
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毕业了,我们长大了,我们有了爱和被爱的权力,我要把憋了一年的话全倒给你。可是就在这时,你却不见了,不见了,像是蒸发了一样。
我知道,是你爸爸把你领走了。考试结束那一天,我看见了你的告别眼泪。可是领走了还是可以回来的呀!我一直盼着你的出现,将近一个月,我什么也没做,家也没回,盼呀盼,你让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望眼欲穿”。
八月十日,当我离开学校的时候,真的绝望了。我不能不面对现实,三年的情意,被刀切断,恐怕今生今世,再难续缘。当时我只有一个希望,给我一个答案:这是为什么?
真没想到,人到绝处能逢生。八月三十号,大出意外,我得到了一封信,你给芝瑛的信。她作为礼物给了我,因为她知道,信寄给了她,实际上是写给我的。谢谢她,更谢谢你,我的两个好妹妹。你知道,她也知道,这封信对我多重要。它是我的生命,我的灵魂。如果没有它,这一辈子,恐怕我也就只是一个行走往来的空壳。
这下好了!答案有了,还知道了你的录取消息。我真高兴,这几天,我突然变成了世界上最最幸福的人。
海西医学院也不错,祝贺你。更希望你有机会到北大来,我陪你在未名湖畔散步,那将是上天对我的赐福。我盼着那天的到来。
先写到这里吧!等你的回信。我的通讯地址:北京大学6311信箱。
记住,告我你在学校的通讯方式。
哥 哥
一九六三年九月三日
信发出去了,剑之锋掐着手指算,得到回信,最少得六七天。比较保险的话,大概得十天。
可是十天过去了,还不见回信。再等等,再等等,又等了五天。剑之锋忍不住了,写了第二封。
心月:我的妹妹!
九月三日的信收到了吧,为什么听不到你的回音?
我知道,你爱我,你在信中说过的。我相信,那是你的心里话。你不会有意不给我回信的,一定是发生了什么意外。
我不能再等了,因为我需要马上告诉你,我将用千百倍的爱来回报你。
你对我有恩,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你给了我勇气,是你给了我信心,是你让我抬起了头,挺起了腰,从一个老头的样子,恢复到了原先的剑之锋。没有你,也就不可能有我的今天。我感谢你,感谢你一辈子。
不过,并不是因为感恩我才爱你的。不是的!你在我的心中早就成了一尊神像,一个圣女。你好像是维纳斯,可你比她更清纯,更秀丽。你好像是雅典娜,可你比她更端庄,更大气。在你的身上,凝聚着东方的女性美,不只是身姿和容貌,更在于性情和心地。三年了,你和我的堂妹形影不离,你的温柔,你对朋友真挚友爱,你对同学以善相待,在你身上散发出的这些人格魅力,早就通过我堂妹的神经系统传输进了我的心里。
你是知道的,我不喜欢和女孩子过分接近,可是你却例外,因为你早就融进了我的心中。所以,当我接到你的第一封信时,虽然并不知道你是谁,却在冥冥之中容纳了你。不!不是“容纳”,而是展开双臂拥住了你。这可能就是古人说的同声相求、同气相应吧。感应,一定是感应;缘分,一定是缘分。我可以告诉你,我一向不习惯用正眼看陌生的女孩子,因为那样看人不礼貌。然而,我两年时间没有拿正眼看过你,却不是因为你陌生,而是因为你太美丽。对于别的美丽姑娘,我是不愿看,那样看会失去自己的尊严;对于你,我是不敢看,如果你心中没有我,那样看会玷污你。在我的心中,你是一朵白云,你是一块碧玉,容不得任何尘埃亵渎你。
去年的十一,上天给了我看你的权力。因为它让我发现,你是我的妹妹,时时关心着我、深深爱着我的妹妹。我一定要把你看个够,可你却不再像以前那样看我了,极力回避着我的目光。我知道这是为什么,你是不愿意在学校里就挑明我们的关系。我理解你。等待吧,等待我们的权力。
现在等到了,我要你回信。
快给我回信吧,我的好妹妹!你要知道,一天又一天,好难熬呀!
哥 哥
一九六三年九月十八日
第二封信发出去不久,学校就准备迎接国庆了。到天安门广场,接受毛主席检阅。新生都去,虽然是群众队伍,没有什么特别要求,但也要编队,训练,忙得一点业余时间都没了。
这也好,起码分散分散剑之锋的思念之情,消减几分等待回信的焦虑。可是国庆一过,反弹的冲击力,比原先的思念,比原先的焦虑,大了好几倍。连十五天都等不急了,十月二日上午十一点,剑之锋起床,吃饭,之后便钻进了第三阅览室,向他的心月再次发出呼唤。
心月:我的妹妹!
不能再等你回信了,我快被烧成灰烬了。十几天来,不知道是梦还是幻,好像你就在我的身边!,
九月下旬,准备国庆游行,北大开始列队训练。
十月一日,凌晨两点,《东方红》乐曲清脆悦耳,在燕园的夜空里回旋。这是一种呼唤,呼唤起床,呼唤就餐。
参加游行的学生,一个个满怀喜悦,不是因为饭后发给的面包和香肠,而是因为,今天他们就要见到毛主席了,这可是人人久有久有的心愿。
三点种整队出发,穿过中关村、科学院,步行到清华园火车站。乘车半小时,西直门下车,步行十几里,在王府井北面的八面槽休息、待命。这时大约是清晨的六七点。
上午十点,北京市市长彭真宣布“游行开始”,十点半北大学生起动,顺着王府井向南。之后右转,进入长安街。由东向西,慢慢前行。也就二十分种,便进入了天安门广场。
一进广场就要编队。北大的队伍在游行队伍的最北侧。六十人一排,我在第五排的第六位。越过右侧的五个人,就能看到天安门。北大的左侧,不知道还有多少单位,多少人呢,我的同学都很兴奋,都觉得幸运!
红旗如海,人流如潮。空中响着行进的乐曲,地上踏着行进的步伐。北大的横幅,白底红字,大大的,长长的,醒目而耀眼。毛主席、刘少奇、周总理、朱德和邓小平,站在天安门城楼的中部,同时向北大学生招手。
“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有节奏的呼声响彻云霄。个子小的学生在跳,只要不被大个子挡住,毛主席的身影看得清清楚楚。可惜的是,我们班有几个同学过分激动了,一边跳,一边喊,泪流满面。他们的泪水把毛主席的身影隔在了眼框外面。等到擦干眼泪的时候,队伍已经越过了西华表。回过头来想再看,可惜为时已晚!
后悔!后悔!他们就知道流泪,什么都没有看见。毛主席穿着浅灰色的中山装,左手拿着帽子,往身后一背,右手举过头顶。左边的刘少奇、朱德,右边的周总理、邓小平,同时举起右手,向北大的学生挥了又挥,挥了又挥。看到此情此景,谁能不激动!可是你要控制好自己,不要让眼泪流出来嘛。当我给他们描述当时的情景时,他们羡慕极了,狠不得打我两拳。打也没用,没有看见,就是没有看见嘛,只能永远留下了这个历史性的遗憾!
到了西单口,北大的队伍向北拐。到了西四,向西走几百米,队伍就解散了。北大的校车早就等在了那里,想回学校的同学都坐了上去。可是我不能回去,晚上还得参加烟火晚会呢。
我们班留下了十个人,参加晚会,而且属于晚会标兵。
标兵是干什么的?维持秩序的。
晚会分片,一个单位一片。北大分在了东华表下,大概有几百平方米。下午四点,标兵开始清场。几百个人,手拉着手打场子,把这几百平方米围起来,里面只留下北大的学生和北大的文工团。
天黑下来的时候,文艺表演开始。
第一次看北大文工团表演,真是有点心潮起伏。那歌声,那舞姿,哪里像是业余表演,分明比专业还专业。自豪!骄傲!北大就是北大!
当然,其他学校的表演也不错。都是各校的优秀人才、拿手节目,分别到各个圈子里轮流演出。
当中央歌舞团的演员进入北大圈子的时候,掌声雷动。还真是不能小看他们,专业就是专业,一般人难以看到,而且不是在舞台上,是在眼前。
要说耀眼眩目,当属中央民族歌舞团。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服饰,五十六种色调,不用唱,不用跳,一进场,就引起阵阵欢笑。
当烟火在空中散开的时候,整个广场沸腾了。“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翩跹”;今生有幸逢此会,不赴瑶池亦无憾。
正在动情的时候,天上飘下来几个白白的小降落伞。那是烟火打出来的,正好飞到了我的头顶。大家都在抢,我跳了一下,便把一个抓在手中。一个二尺见方的素绢,雪白雪白,那么素洁,那么柔润。我有些恍惚,好像是我盼望已久的信,你给我的信。虽然上面一个字都没有,但我好像看见了:“我就在你身边。”
是的!这就是我多日的梦幻。想起中午的时候,我们十个同学到北海消磨时光,等待下午的清场。其中有一位女同学,她怕走丢了,老是跟在我的身后,因为我是标兵队长。划船,游荡,我老是恍恍惚惚,好像跟着我的不是她,而是你,我的妹妹。因为我的心里老是在想,要是你在我的身边该多好。可惜的是,现在连一个字都见不到。
昨天晚上,回到学校是午夜两点。二十四个小时没有合眼,今天一醒,都中午了。吃过午饭,首要的任务就是向妹妹汇报。不管你是不是给我回信,和妹妹谈心,这大概是我今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哥 哥
一九六三年十月二日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