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龙溪河水向北流

第4卷 220 去讀大學

    徐贞女籍口天热,在外屋点了根蚊烟,把竹榻收捡一下就睡了。她一腾屋,两个年青人不好意思了。

    李金凤前去问候,被徐贞女赶了回去,徐贞女说:

    “我睡哪里都没什么。家里就两姐妹,怎么弄得针尖对麦芒似地。”

    李金凤说:“怎么怪我?姆妈,阿珍姨是片好心,能不还吗?我还要怎么样?卖了头猪,他连一块肉都没尝,我连一两纱、一寸布都没添;姆妈,怎么说他现在是公社干部,连出门的衣都没一件;‘翻新’猪羊棚拆下的稻草,她担去一半多,我都没吭一声……”

    徐贞女说:“我知道了,明天我去割草赔你,行不行?好了,快进去,陪好你的男人去。”

    “姆妈!”李金凤羞臊地叫道;她还真惦念着林木森,被姆妈这一句,反不好意思了。

    李金凤走到小床前,转了二圈,蚊帐里没动静。

    李金凤问:“睡着了吗?”

    林木森没吭声。李金凤又问:“睡着了?哪我走了。”

    林木森还是不吭声。李金凤迟疑一下,还是坐在床边,问:

    “生什么气呀?”

    林木森说:“没生气。”

    李金凤问:“哪你怎么不吭声?”

    林木森说:“我在算自己一斤能卖多少钱?原来我只值床丝棉被。”

    李金凤笑了,说:“你!还说没生气。梅英今天可解家里大难了!她又当着你的面开口求我,你可是家里顶梁柱!我怎么拒绝?”

    林木森说:“我不想去。”

    “行了。不想去?其实你心里想得很!看看你的眼睛,都……”李金凤没说下去,她真有些不敢与林木森开玩笑了。李金凤笑着脱了衣服,撩蚊帐上床,低声说,“今晚我要榨干你,让她明天空欢喜一场。”

    听李金凤故意地把牙齿咬得咯咯响,林木森不由笑了……

    李金凤还真如愿了一场。

    林木森刚端早饭碗,虎子风风火火地来了;说:

    “林主任,公社通知你马上到红旗茧站开会。”

    “早饭还没吃哩!”李金凤说。

    虎子冲林木森眨眨眼,说:“茧站准备了早饭。林主任,走吧。”

    林木森还当是赵小龙搞什么名堂!赶到红旗茧站,还真有件大事,张汉春和陆宝林都等着他。陆宝林笑着说:

    “小别胜新婚。是从床上拖起来的?我和老张是忍了忍,好了,吃早饭去。”

    林木森说:“我早起来了。不信?虎子,我是不是在吃早饭。”

    张汉春说:“我说了吧,木森从不睡懒觉。”

    走进食堂里屋,蔡阿田正在舀稀饭,饭桌上除了四个酱菜碟,中间放着满满一小篮粽子。粽子刚从锅里拿出来,腾着热气,散着箬叶特有的清香。蔡阿田忙招呼:

    “坐、坐。这里就我们四个,小龙他们在外屋吃。老丁头原来在‘同春楼’作厨师的;‘同春楼’的粽子赛过嘉兴的‘五芳斋’。 来,尝尝。”

    粽子是中国人民的传统食品。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据记载,春秋时期,人们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开始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就是现在的碱水粽的由来。晋代,棕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还用作交往的礼品。明代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还有用芦苇叶,棕子的花色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提到粽子,北方多以包小枣的北京枣粽为代表,南方都以嘉兴棕子作首选;嘉兴“五芳斋”、“稻香村”几乎家喻户晓,将嘉兴鲜肉粽用筷子分夹四块,块块见肉,芬芳和润,酥烂嫩鲜,肥糯不腻。但在湖兴的市面上,很少有嘉兴“尖角粽”,而是一种“瘦长条四角形”——枕头粽;是由一个诸姓的绍兴人在清末年间开的“同春楼”粽子店所推出的。“同春楼”粽子在湖兴被誉为粽子状元。

    果然,剥开粽叶,酱黄色糯米粒粒饱满,清香扑鼻,咬一口,香糯有股猪油的芳香,姜汁的辣,粽中一块肥瘦相兼五花肉,油而不腻。令人胃口大开!

    一番赞赏,每人面前一堆粽叶,个个打着饱嗝。

    蔡阿田说:“怎么样?各位领导,吃好了,现在说事?我的事得和木森去办公室谈。两位领导先说。”

    陆宝林笑着说:“我的事简单,我先来;公社‘治保会’遵照公社党委、革委的指示,保卫‘春蚕’工作。现全公社的私分茧花大体都查清,已收缴回来私分茧花百分之九十八以上。木森,按张副主任指示,这些‘茧花’集中到了红旗茧站,昨天蔡站长也清点入库了;你得签字验收,还得签字出库,转给公社缫丝厂。完毕。”

    张汉春说:“我更简单。木森,经公社党委、革委的推荐,县革委会审核,你参加地革委组织的‘农业专科培训班’;成为龙溪第一名‘工农兵大学生’! ”

    接过大红的《入学通知书》,林木森激动地半天说不出话来。

    一九六八年七月二十二日,《人民日报》刊载了《从上海机床厂看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路》的调查报告,毛主席亲自写了一段编者按,他明确地指明了中国的“教育改革”的道路:“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

    这就是“七.二一指示”。由此,“工农兵”和“大学生”,这两个本来没有必然关联的语汇结合一体,产生了惊人的“反应”;使一场前所未有的高等教育模式成为事实,诞生了“工农兵大学生”。遵照“最高指示”,“要培养无产阶级的知识人才”,各地也纷纷举办“技术人员的培训班”。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各单位、部门里众多“革命思想不纯洁、革命立场不坚定”的人进了“五.七干校”,进行革命政治思想再教育。各级革委会革命热情高涨,也出现了缺乏生产管理干部的问题。经省委批准,湖兴地委研究,决定由青山农科所组织师资力量,对“有无产阶级觉悟的青年干部”进行“系统农技培训教学”。首批“学员”二十五名,要求是公社里“优秀的、有无产阶级觉悟的、有文化基础的、有实践经验的青年干部”,采取脱产学习,实行“理论学习与实践实习相结合的教育方式”。

    说是学员要经层层推荐,甘平把林木森的《工艺流程质检数据表》往桌上一摆,说了今年红旗茧站的获得红旗的由来,林木森当即从湖兴地区九十六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光荣的一员。

    张汉春表示祝贺后,说:

    “《通知》要求你十九日到农科所报到,你得抓紧时间交代工作。还有件喜事,县里来文,经县农办的推荐,你正赶上了去年的‘调级’末班车,工资按‘准副股级’调升为三十六元;木森,这就叫‘起得早不如赶得巧’。公社昨天开了会,为了让你专心学习,学习期间,生活补贴每天四角五分钱不变。你还有什么困难吗?”

    林木森说:“没有。谢谢组织对我的关心!”

    “你同我客气什么?”张汉春说,“你学习回来,我们就是‘搭档’。说心里话,我高兴还来不及。在座只是有一个人不高兴,宝林,你说是不是讶?”

    “是!老子就是不高兴。”陆宝林哈哈地笑着说,“他姆妈的!好不容易有了一个贴心的,转眼被你抢走了。对了,张主任,去年我把木森推荐给你,你是怎么说的,记得吗?”

    “我?我当然记得。我说,就是那个为帮别人解除婚姻大闹公社的‘知青’吗?”张汉春一阵哈哈大笑,说,“陆主任,如果我说,就是那个为了帮王莲花,把陆宝林摔个‘狗吃屎’的人,你会怎样?”

    一阵说笑。后来林木森才知道张汉春、陆宝林、蔡阿田三人得知他要去“上学”,昨晚商量为他“饯行”;又要满意又不能张扬,想了一阵,还是老丁头提出了这个“包好高中(棕)”的“粽子早餐”最好。

    蔡阿田与林木森上办公室进行工作交接。

    蔡阿田说:“有二件事,问你一下?黄副站长是肺气肿,很可能来不了茧站了。我本看中了你,看来是小庙放不进大佛!你看让谁干好?”

    林木森说:“丁师傅怎样?他技术强,如果他守茧房,你也可轻松一点。”

    蔡阿田说:“好,我向公社说。第二件事,薛长寿己被‘双开’, 肯定回不了茧站,你看让谁接手好?”

    林木森想都没想,说:“从二个老烘工里选。烘茧灶改造了,年青人掌握得快。老烘工辛苦了十几年,能安排一个是一个;还可为茧站保留技术力量。"

    “行!”蔡阿田说,“我的眼光没有错,你是一个有原则的人。”

    林木森一想,说:“是不是有人找了你?是我舅舅还是薛天康。”

    “是你舅舅,说是你让他来说的。”蔡阿田笑着说,“放心。我说,这事公社己有安排,让他去找王主任。”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