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突变 第二十章 众怒难犯
不知不觉,日历又翻过了两页。这两天里,老天爷突然收起了灼人的火球,稀里哗啦下起了大雨。大雨痛痛快快地下了两天两夜,使本已干涸见底的良田蓄了一汪深水。
这一来,农人的心里踏实了。俗话说“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插秧不缺水,芒种栽插水稻的计划才不会落空。然而,五月又是收获的季节,如果天天雨水不断,势必影响小麦的收割。所以,庄稼人又盼望天老爷好好的放晴几天。
老天好像看透了人们的心思,小满这一天,天突然放晴了。才八时光景,太阳就冲破云层,将一张红彤彤的脸蛋展露给世人。但初升太阳的笑脸和温暖并不能驱赶笼罩在人们头上的寒气和萦绕在心底的阴霾,城墙上那颗高挂的人头和城墙根裸露的同胞尸体,让他们感觉一股刺骨的寒气正肆无忌惮地向他们逼过来,使他们从头到脚跟浑身都凉透了,就像三九寒天掉进了冰窟窿一样。
抗日志士段尚久的头颅被一根绳子系着高高地悬挂在城门的上方,而他被割下头颅的尸体就躺在城墙根下,尸体上方贴着一张葛城司令部发布的布告。
天气如此好,进城赶集的人很多,不一会,布告前就聚集了一批人,那不识字的不知道上面写的什么,就请识字的念念,于是识字的就高声宣读布告的内容:
“为图共荣之大计,以确保民生之安危,经葛城司令部研究决定:凡举报匪首廿极其属众者均按功行赏:若知情不报,轻者坐罪,重者连诛:掩埋匪尸,则以通匪论处。特此诏告,以示天下。”
布告念完了,人们便交头接耳纷纷议论起来。
“真是丧尽天良,人都死了还要暴尸街头不让收尸,真是猪狗不如,狗日的小日本,呸!’
“造孽哟,造孽哟!”
“难道中国军队真是拿日本人没法子了吗?”
“指望蒋介石打败小日本?哼,我看他是半夜吃桃子——专捡软的捏。这才开战多久?就躲到重庆去了。唉!中国算是没指望了,自古以来,中国就没打赢过外国人……大家就等着做亡国奴吧。”说话的是个六七十岁的老者,说话虽然还有精神,但腰板已经不硬朗。他弯着腰身,双手背在身后,左手捏住右手手腕,右手握着一个旱烟袋。
就在人们的议论声中,冷冷清清的门洞突然一阵喧哗,原来城里出来的一个老妇,正在接受岗哨的检查,士兵指着老妇篮子的纸钱香烛凶暴地问:“你的出城干什么?”
“不干什么?”老妇冷冷地说。
“不干什么?——这纸烛是准备烧给谁的?”士兵一边翻检老妇的篮子一边盘问。
“烧给谁还要向你们请示吗?难道你们日本人就不是爹娘养的?你们的亲人死了就不兴烧个香磕个头?”老妇高昂着头,一脸的无所畏惧。
“说得对,说得对,你们日本人就不兴祭奠死者?”
“是啊,是啊。你们也是人,总不能一点人性都不讲吧?”
围观者中已有人愤愤不平。
检查的是个年轻的日本士兵,他被人们七嘴八舌一说,顿时没了主意,就抬起头向城墙上的长官请示,城墙上的少尉点点下颚,士兵便放老妇出来了。
老妇蠕动着两片薄薄的嘴唇,一路念叨着向人们走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罪孽,罪孽,罪孽啊……”
看见城墙根处的尸体,老妇停止了念叨。人们也停止了议论,全都好奇地看着老妇。
老妇放下篮子,从里面拿出几根香烛,插在尸体前面的地上,又从篮子拿出一沓钱纸,一张一张地分开。大家一见,都伸出手来帮着分钱纸。
城墙上的士兵看见了下面的举动,就端着枪下来了。
有人提醒老太太说,日本兵来了,赶紧走吧。老太太说,怕我就不来了。一边说一边将香烛和钱纸都点燃了。
“什么的干活,死啦死啦的。”日本士兵气势汹汹地嚷嚷着,并举起枪托狠狠向老太太背部砸去。
“不准随便打人,不准随便打人。”
“你们把人都打死了,还要咋地?你们还是不是人?”
人群被激怒了。
门口的岗哨也端着枪过来了。
“老太太,他,你的认识?”日本少尉操着生硬的中国话问老太太。
“不认识。”老太太一副很冷漠的样子。
“不认识?——撒谎的不要。说,他的什么干活?”少尉厉声喝问。
“他干什么我不知道,就是知道了也不会告诉你。”老妇说着,从篮子拿出一块白布,立即有人伸出手帮着老妇把白布盖在尸体上了。
“八嘎。你一定认识,快说,他是你什么人?”少尉把刀架在老妇脖子上。老妇轻蔑的用手把刀拿开,不紧不慢地说;“好吧,我告诉你,他是我儿子。”
“他是你儿子?——说,廿在什么地方?说出有赏。”少尉信以为真。
“我已经说了,我不——知——道。”老妇瞪着少尉。
“快说,不然死啦死啦的!”少尉将刀举了起来。
“哼——那我就告诉你,他不是我儿子,我也不知道谁是廿,我只知道他们都是中国人,专杀强盗的中国人。”
“说得好,说得好。”有人附和着。
少尉举刀的手无力地垂了下来。他恼怒地扫视了众人一眼,灰溜溜地从人堆里出去了。
少尉一走,人们围着老太太议论起来。
“老太太,你真了不起,敢对抗日本人。”
“老太太,你不怕日本人杀你?”
“我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太太,还怕什么死啊?不足惜,不足惜。这些年轻后生才不该死啊!——小伙子,你是好样的,你和我儿子都是好样的……”说到这里,老太太嘤嘤地哭了起来。
“老太太,你儿子怎么死的?”一个瘦削而不失精神的男人蹲下身子问啼哭的老太太。
“我儿子……”老太太刚说出儿子几个字,城门口又传来一阵喧哗。
“人都死了,烧烧纸也不行吗?放我们出去。”
“放我们出去,放我们出去!”
“我们要祭奠同胞!放我们出去!”
城门里突然涌出一大批男女老少,他们和哨兵争执起来,哨兵阻拦不住,已经有人推着板车从里面冲了出来。
缺口一旦打开,就像开闸的洪水,任何力量也拦不住。少尉急忙向天开了一枪。但是枪声并没有阻止他们的脚步,他们只是稍稍一愣神,立即又向门外涌去。
“叭!叭!”就在人们往板车上抬段尚久的尸体时,枪声又在头顶响了起来。
“大家别怕,众怒难犯,难道他把我们都杀了不成。”一个教书先生模样的人对大伙说。
“鬼子过来了。”有人小声提醒。
“来就来呗。大不了跟他们拼了。”一个工人模样的人说。于是大家推着板车就走。
“站住!”少尉和士兵堵住了人们的去路。
“为什么不让我们掩埋同胞的尸体,人都让你们打死了,拿尸体出什么气?”
“你们知道死的人是谁吗?他是廿的部下。只要你们说出廿的下落,我就准许你们收尸。不然,我们就按通匪论处。”
“那你就把全葛城人都通匪论处好了,这尸体我们是一定要掩埋的。”
“站住,不站住我开枪了。”少尉伸手抓住最前面的一个人的衣领,用枪顶着他脑袋说。
“开枪吧。你把我杀了,还有他们。中国人是不会看着自己的同胞兄弟被强盗暴尸野外的,中国人你是杀不完的。”教书先生铮铮铁骨一脸正气。
士兵的威胁已经拦不住怒火在胸的人群,板车车轮咕噜咕噜的转动起来。人们跟在车后,簇拥着板车潮水一样向城外涌去。
少尉的威吓又一次失败了。
求金币,求打裳!
这一来,农人的心里踏实了。俗话说“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插秧不缺水,芒种栽插水稻的计划才不会落空。然而,五月又是收获的季节,如果天天雨水不断,势必影响小麦的收割。所以,庄稼人又盼望天老爷好好的放晴几天。
老天好像看透了人们的心思,小满这一天,天突然放晴了。才八时光景,太阳就冲破云层,将一张红彤彤的脸蛋展露给世人。但初升太阳的笑脸和温暖并不能驱赶笼罩在人们头上的寒气和萦绕在心底的阴霾,城墙上那颗高挂的人头和城墙根裸露的同胞尸体,让他们感觉一股刺骨的寒气正肆无忌惮地向他们逼过来,使他们从头到脚跟浑身都凉透了,就像三九寒天掉进了冰窟窿一样。
抗日志士段尚久的头颅被一根绳子系着高高地悬挂在城门的上方,而他被割下头颅的尸体就躺在城墙根下,尸体上方贴着一张葛城司令部发布的布告。
天气如此好,进城赶集的人很多,不一会,布告前就聚集了一批人,那不识字的不知道上面写的什么,就请识字的念念,于是识字的就高声宣读布告的内容:
“为图共荣之大计,以确保民生之安危,经葛城司令部研究决定:凡举报匪首廿极其属众者均按功行赏:若知情不报,轻者坐罪,重者连诛:掩埋匪尸,则以通匪论处。特此诏告,以示天下。”
布告念完了,人们便交头接耳纷纷议论起来。
“真是丧尽天良,人都死了还要暴尸街头不让收尸,真是猪狗不如,狗日的小日本,呸!’
“造孽哟,造孽哟!”
“难道中国军队真是拿日本人没法子了吗?”
“指望蒋介石打败小日本?哼,我看他是半夜吃桃子——专捡软的捏。这才开战多久?就躲到重庆去了。唉!中国算是没指望了,自古以来,中国就没打赢过外国人……大家就等着做亡国奴吧。”说话的是个六七十岁的老者,说话虽然还有精神,但腰板已经不硬朗。他弯着腰身,双手背在身后,左手捏住右手手腕,右手握着一个旱烟袋。
就在人们的议论声中,冷冷清清的门洞突然一阵喧哗,原来城里出来的一个老妇,正在接受岗哨的检查,士兵指着老妇篮子的纸钱香烛凶暴地问:“你的出城干什么?”
“不干什么?”老妇冷冷地说。
“不干什么?——这纸烛是准备烧给谁的?”士兵一边翻检老妇的篮子一边盘问。
“烧给谁还要向你们请示吗?难道你们日本人就不是爹娘养的?你们的亲人死了就不兴烧个香磕个头?”老妇高昂着头,一脸的无所畏惧。
“说得对,说得对,你们日本人就不兴祭奠死者?”
“是啊,是啊。你们也是人,总不能一点人性都不讲吧?”
围观者中已有人愤愤不平。
检查的是个年轻的日本士兵,他被人们七嘴八舌一说,顿时没了主意,就抬起头向城墙上的长官请示,城墙上的少尉点点下颚,士兵便放老妇出来了。
老妇蠕动着两片薄薄的嘴唇,一路念叨着向人们走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罪孽,罪孽,罪孽啊……”
看见城墙根处的尸体,老妇停止了念叨。人们也停止了议论,全都好奇地看着老妇。
老妇放下篮子,从里面拿出几根香烛,插在尸体前面的地上,又从篮子拿出一沓钱纸,一张一张地分开。大家一见,都伸出手来帮着分钱纸。
城墙上的士兵看见了下面的举动,就端着枪下来了。
有人提醒老太太说,日本兵来了,赶紧走吧。老太太说,怕我就不来了。一边说一边将香烛和钱纸都点燃了。
“什么的干活,死啦死啦的。”日本士兵气势汹汹地嚷嚷着,并举起枪托狠狠向老太太背部砸去。
“不准随便打人,不准随便打人。”
“你们把人都打死了,还要咋地?你们还是不是人?”
人群被激怒了。
门口的岗哨也端着枪过来了。
“老太太,他,你的认识?”日本少尉操着生硬的中国话问老太太。
“不认识。”老太太一副很冷漠的样子。
“不认识?——撒谎的不要。说,他的什么干活?”少尉厉声喝问。
“他干什么我不知道,就是知道了也不会告诉你。”老妇说着,从篮子拿出一块白布,立即有人伸出手帮着老妇把白布盖在尸体上了。
“八嘎。你一定认识,快说,他是你什么人?”少尉把刀架在老妇脖子上。老妇轻蔑的用手把刀拿开,不紧不慢地说;“好吧,我告诉你,他是我儿子。”
“他是你儿子?——说,廿在什么地方?说出有赏。”少尉信以为真。
“我已经说了,我不——知——道。”老妇瞪着少尉。
“快说,不然死啦死啦的!”少尉将刀举了起来。
“哼——那我就告诉你,他不是我儿子,我也不知道谁是廿,我只知道他们都是中国人,专杀强盗的中国人。”
“说得好,说得好。”有人附和着。
少尉举刀的手无力地垂了下来。他恼怒地扫视了众人一眼,灰溜溜地从人堆里出去了。
少尉一走,人们围着老太太议论起来。
“老太太,你真了不起,敢对抗日本人。”
“老太太,你不怕日本人杀你?”
“我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太太,还怕什么死啊?不足惜,不足惜。这些年轻后生才不该死啊!——小伙子,你是好样的,你和我儿子都是好样的……”说到这里,老太太嘤嘤地哭了起来。
“老太太,你儿子怎么死的?”一个瘦削而不失精神的男人蹲下身子问啼哭的老太太。
“我儿子……”老太太刚说出儿子几个字,城门口又传来一阵喧哗。
“人都死了,烧烧纸也不行吗?放我们出去。”
“放我们出去,放我们出去!”
“我们要祭奠同胞!放我们出去!”
城门里突然涌出一大批男女老少,他们和哨兵争执起来,哨兵阻拦不住,已经有人推着板车从里面冲了出来。
缺口一旦打开,就像开闸的洪水,任何力量也拦不住。少尉急忙向天开了一枪。但是枪声并没有阻止他们的脚步,他们只是稍稍一愣神,立即又向门外涌去。
“叭!叭!”就在人们往板车上抬段尚久的尸体时,枪声又在头顶响了起来。
“大家别怕,众怒难犯,难道他把我们都杀了不成。”一个教书先生模样的人对大伙说。
“鬼子过来了。”有人小声提醒。
“来就来呗。大不了跟他们拼了。”一个工人模样的人说。于是大家推着板车就走。
“站住!”少尉和士兵堵住了人们的去路。
“为什么不让我们掩埋同胞的尸体,人都让你们打死了,拿尸体出什么气?”
“你们知道死的人是谁吗?他是廿的部下。只要你们说出廿的下落,我就准许你们收尸。不然,我们就按通匪论处。”
“那你就把全葛城人都通匪论处好了,这尸体我们是一定要掩埋的。”
“站住,不站住我开枪了。”少尉伸手抓住最前面的一个人的衣领,用枪顶着他脑袋说。
“开枪吧。你把我杀了,还有他们。中国人是不会看着自己的同胞兄弟被强盗暴尸野外的,中国人你是杀不完的。”教书先生铮铮铁骨一脸正气。
士兵的威胁已经拦不住怒火在胸的人群,板车车轮咕噜咕噜的转动起来。人们跟在车后,簇拥着板车潮水一样向城外涌去。
少尉的威吓又一次失败了。
求金币,求打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