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大明火枪兵

正文 第十九章 不为人知的秘密

    (求收藏、求推荐)

    ——————————————————————

    兵部尚书石星为了实现主战派的目的,在甄选统兵将领的同时,还打出了手里的另一张王牌,这张牌就是大明朝锦衣卫出色的间谍沈唯敬()。.

    嘉靖年间,为剿灭在东南沿海一带肆虐的倭寇,负责军事情报的锦衣卫南镇抚司在倭患最严重的浙江招募很多密谍,用于打探倭寇消息,还将其中一些优秀碟子打入倭国,比如许三官、郭国安、朱均旺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们以各种身份居住在倭国,负责收集倭寇的情报。倭患平复后,驻留倭国,监视倭国动向,传递回来很多有价值的资料,为大明朝前期抗倭的准备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情报。

    沈唯敬就是这批被招募的锦衣卫密碟()。他是浙江嘉兴人,家境富有,锦衣玉食。可倭寇的到来,将他家一切财富劫掠一空。走投无路的沈唯敬加入锦衣卫从事抗倭谍报,以海商身份往来于倭国与大明朝之间传递情报,成为锦衣卫布置在倭国情报网的首领。由于擅长交际,很快与倭国一些高层人士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等到东南沿海倭患平复,这位已近花甲的碟子功成身退,寓居京师,穿梭于市井之间,每日斗鸡遛狗,下棋品茶,体味人间百味,颐养幸福天年。

    倭寇侵略朝鲜后,石星又将这位年已古稀,住在京城养老的碟子重新启用。并将这位熟悉倭国高层的密碟由幕后推到前台,授予沈唯敬游击将军衔,作为与侵朝倭寇谈判的大明朝代表。

    作为大明朝的谈判代表,沈唯敬负有两个使命,一是通过谈判,拖延倭寇进攻速度,为大明朝集结精兵挤出必要的时间。二是摸清倭国侵朝心理底线,以确定明军入朝规模和作战方略。

    作为与敌对国家谈判的代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是需要过硬的心理素质,二是要有弹簧性格,换句话说就是要具备随机应变见风使舵的能力,他硬你就软,他软你就硬,别扯断弦。三是要有卓越的个人人格魅力。何况他肩负的又是无法完成的使命。

    无法完成也要去做,这就是作为碟子的悲哀。//密碟有两条铁律必须遵守,一是有天大的功劳也不能显摆,只能锦衣夜行,自己拿着奖状偷着乐,在明面上该干吗干吗,继续做你的贩夫走卒。二是上峰交代的任务必须无条件接受,即使因此斧钺加身也不得退缩。违反这两点就只有死路一条。

    好在他具备出使敌对国家的三个基本条件:往来倭国与大明之间传递情报,可是将脑袋腋在裤裆的活计,早已练就了过硬的心思素质;仙风道骨,一表人才,人见人爱,忽悠人不偿命,人格魅力没的说;见风使舵则是早就伴随着密碟生涯的副产品,后来退居幕后,憋在肚子里没地方发泄,才每日到市井逗闷子取乐。

    掌握倭**政大权的关白丰臣秀吉虽然权倾一时,但毕竟不是一家独大()。很多头脑清醒的倭国高层知道与大明朝这个庞然大物较量,犹如蚍蜉撼树,胜利的机会几乎没有。通过谈判解决与大明朝的矛盾,各取所需,是最好的选择。

    对情报非常敏锐的沈唯敬,第一次出使侵朝倭寇大本营,就敏锐的发现保证自己活下去的机会。蟒蛇最脆弱的时候,不是在饥饿状态下,而是在捕获大型食物并吞咽一半没有完全消化的时候。沈唯敬凭着初次与倭寇首领小西行长接触,就知道这条八岐大蛇吞咽朝鲜半岛这块巨大食物,到了不能动弹的最脆弱时期。

    明朝拖延时间,是为了获得充分战争准备;倭寇拖延时间则也是怀着同样的目的,目的是把朝鲜的反抗完全镇压下去,从而能腾出手,全力对付明朝这个庞然大物。为给谈判留有余地,倭国侵朝大军破例没有占领平安北道这个几乎不设防的弹丸之地。此时的状态就是麻杆打狼两头害怕,谁都不想过早发生冲突。于是两家一拍即合,以各自利益为筹码,你来我往进行讨价还价。

    就在援朝大军进入朝鲜,兵围平壤时。为避免两国之间直接兵戎相见,早已将脑袋腋到裤腰上的沈唯敬,像和平鸽一样煽动着翅膀,奉命奔波在两军阵前,进行交媾讲和的最后努力。可倭国给予的让步太小气,仅想把大同江以西的平安道作为羹炙让给明朝。其他绝大部分地区归倭国所有。这种几乎与施舍无异的条件,绝不可能被大明朝接受。

    为了逼迫倭国做出较大让步,武力是谈判最好的筹码。于是李如松做了第一次试探性进攻,主要目的是为了显示明军的强大,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另外这次进攻也是想找出明军存在的问题,以便在倭寇不肯退让的情况下,更好的组织真正的攻坚战。至于顺势吞并蓟镇军队,则是李如松擅自附加的私心,搂草打兔子,一方两便。

    对于这些机密内情,除了石星等几个主战派核心人物,知者甚少,就连神宗皇帝都蒙在鼓里。各级将领对李如松面临战阵还要派人谈判的做法非常不解。面对众将领诘责,李如松也是有口难辩,只好装聋作哑。

    这次在牡丹峰进攻顺利的情况下,突然收兵,虽没达到处罚蓟镇统兵将领的目的,也不是一无所获()。对战场发展事态非常敏感,掌控战斗发展进程能力非常强的李如松,对于倭寇和明军各自的长处和弱点已了然于胸。

    倭寇作战勇敢,军卒战斗素养非常之高,即使战斗对己方不利,也丝毫不乱阵脚,进退有据,顽强抵抗。但倭寇缺少灵活性,不能随着战场发展事态及时调整战斗方式,比较死板。

    明军虽然士气很高,但普遍缺乏攻城战的经验,辽东骑兵尤甚。只有蓟镇步兵具有较强的攻坚能力。

    朝鲜联军毫无战斗力,所负责的南城进攻,不但没有丝毫战果,还被倭寇趁势出城反击,大败而逃。

    武器装备方面,倭寇火绳枪优于明军鸟铳,但火炮射程和威力普遍没有明军强大。这是接下来城战能够取得胜利的最大保障。还有,隧发火枪虽然数量稀少,却可远距离为攻城军卒提供火力支援,会在以后的攻城战中发挥一定作用。

    对于上述两军对比所存在的问题,李如松已想好了扬长避短的对策。当思考如何最大程度的发挥隧发火枪威力时候,这位提督想到了潘兴汉。

    潘兴汉没有任何背景,又带兵有方,尤善制造和使用火器,这正是李如松建立新军所欠缺和急需的人才。

    急切想招揽新人,整顿辽东军的李如松立刻有了计较,停止对攻城方略的思考,“来啊,传令,让蓟镇枪骑兵营镇抚潘兴汉前来中军。”

    接到命令的潘兴汉没做任何思考,骑上战马直奔城西中军大营。作为一个经受严格训练的优秀职业军人,服从上峰命令就是天职。统帅部在有力态势下停止进攻牡丹峰,使自己和兄弟们失去了一次立功加官的机会,但还是要无条件服从,并没深想其中缘由。不该自己想的事就不要去想,免得劳神费心,徒增烦恼。

    潘兴汉来到中军,被一个亲兵校尉引到一座较小的军帐()。这些李如松身边的亲兵侍卫平时都鼻孔朝天,傲气的很。今个一反常态,对这位不起眼的千总礼敬有加、热情无比,端茶倒水,摆放瓜果点心,像伺候主子一样尽心尽力。

    在辽东大营,李如松收缴枪骑兵营火枪时候,也没有这般热情。事情反常必有妖,这让授命而来的潘兴汉有了一丝警惕,开始琢磨如何应对高高在上的提督大人。

    不一会,李如松从外面进到军帐。正在沉思的潘兴汉赶忙起身行礼,“卑职参见提督大人。”

    按大明军礼规矩,游击将军以下军士参见长官必须行跪拜之礼,潘兴汉刚要弯腰,却被李如松一把拉住,“将你引到偏帐相见,就是为了免除繁琐礼节。不必大礼参拜,随意就好。”

    “军规所限,怎可废礼,军纪不昌则兵士散漫,长官不严则下属懈怠,兴汉不敢谮越。”潘兴汉说完,还是不顾李如松阻拦,中规中矩的行了大礼。他本身就是负责纠察本部军纪的镇抚,在一军统帅面前绝不会留下把柄,何况两人没啥交集,还稍有龃龉。

    “哈哈,不愧为传说中的铁面镇抚,上行才能下效,很好,很好。”看到潘兴汉没有领情,李如松毫不在意的爽朗一笑。

    “分内之事,不足为道。”站起身来的潘兴汉低着头,满脸恭敬之色。

    “此乃寝帐,不必拘礼,随意坐下说话即可。”李如松看似随意的一句话,却大有深意。长官的寝帐,非直近之人不可随意进出。这明显是在暗示,李如松没有把潘兴汉当做外人。

    对这种故作亲近之举,潘兴汉顿起戒心,孟德献刀的故事,他还是清楚的,万一提督大人翻脸无情,私闯寝帐的罪过可是不小。于是赶忙说道:“提督大人如此信任,卑职荣幸万分。只是大人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见卑职,不知有何差遣?”潘兴汉如坐针毡,还是将对方意思弄明白,早点离开的好。</p>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