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小说 > 大明火枪兵

正文 第十八章 李如松的算计

    趁着战壕里的倭寇发shè完第一轮火绳枪,火力减弱的当口,匍匐在地上的潘兴汉腾身而起,发出命令:“冲锋,抢占倭寇战壕。*非常文学*”二十多名游骑兵与潘兴汉一起冲向山腰的战壕,其他趴在地上躲避倭寇弹雨的士兵也纷纷站起来冲向山腰。

    火绳枪发shè一次重新装药,最快好手也需半分钟。藏在战壕里的倭寇正在装填火药弹丸的空挡,潘兴汉带着游骑小队的勇士冲上山腰,踩破浮土积雪,跳入战壕,与敌人展开白刃战。

    潘兴汉跳入战壕的地方,正是一个shè击点,埋头装填火药的倭寇还没弄清楚怎么回事,就被削掉脑袋。

    “八嘎。”旁边一个倭寇反应过来,麻利的扔掉火绳枪,拔出武士刀扑向潘兴汉。

    “砰。”未等倭寇扑到近前,潘兴汉右手的手铳冒出白烟。

    “潘兴旺,带人向右攻,其余人跟我向左攻。”潘兴汉解决了身边的两个倭寇,向随后跳进战壕的游骑兵小队发出命令。

    倭寇赖以防御的战壕,随着被突破占领,顿时成了明军躲避山顶倭寇攻击的掩体。训练有素的浙江兵动作一点也不比潘兴汉的游骑兵小队差,甚至在战壕里的近身白刃战,更具优势。

    山顶的倭寇受到隧发火枪的压制,再也不敢靠近垛口进行准确瞄准,龟缩在乙密台、最胜台等要塞里,漫无目标的向着山麓开枪开炮,已经毫无准头,只能眼睁睁看着在战壕里防御的同伴被明朝联军歼灭。

    大军顺着蜿蜒的战壕向山顶推进,很快攻到山顶要塞底下。潘兴汉带着小队来到近前,几个朝鲜和尚正坐在战壕里,对着一步之遥的山顶念佛。

    “怎么不向山顶冲。”

    “阿弥陀佛的,你看看的,倭寇狡猾狡猾的,将通往要塞的战壕用石块堵死了的。”僧侣在朝鲜算是高级文化阶层,所念佛经都是汉文,自然会宗主国的语言。

    听到这种腔调,觉得似曾相识。再看这帮诵经超度被明军杀死的倭寇的和尚,潘兴汉既觉‘佩服’又觉可笑,叮嘱几句注意安全的话,正要组织军兵向山顶攻击,却被一个刚从山下跑上来的气喘嘘嘘的传令兵拦住,“大人,吴将军有令,全体军兵撤回山下,结束攻山。”怕潘兴汉不信,随即将一块令牌递了过来。*.

    这正是蓟镇卫军调兵令符。军令如山,虽然牡丹峰唾手可得,却也只能听从号令。“交替掩护,次第撤退。”潘兴汉看了看近在咫尺的峰顶,无奈下达撤军命令。

    参与进攻军队撤出牡丹峰后,断后的潘兴汉带着游骑兵小队气呼呼的来到吴唯忠参将面前,刚要质问,却被钱世祯一把拦住,用手指了指大军中军所在方向。只听得急促的鸣金声响彻明军各处战场。药山示意撤退的旗语也不断向这边打过来。

    “这是李如松亲自下达的命令,说这次进攻只是试探倭寇虚实,没有完全做好全面进攻准备,即使攻占牡丹峰,也要放弃,徒增损耗没有必要。”

    叶邦荣接过钱世祯的话说道:“什么没有做好攻城准备,依我看这是怕我们第一个攻入城里占了头功,抹了辽东兵的脸面。”这位老爷子可不像钱大人一样小声说话。

    “就你牢sāo多,别在这里戳着,整队回营。”其实最气不过的就是吴唯忠这位主将,吃到嘴里的肥**着吐出来,滋味最是难受。可人家是主帅,发了命令,要不尊从,就会找借口收拾蓟镇的几位带兵将军,然后顺理成章的将兵权彻底拿到手。为了保住戚家军这点最后的血脉,只好忍辱负重,放弃到手的军功。

    ————————————————————————————

    看到吴唯忠执行了自己的命令,坐镇药山指挥作战的李如松无奈的叹了口气,放下手中的望远镜,默默回转顺安城明军大营。“唉,一番心思白费了。没想到一向脾气暴躁不肯低头的吴唯忠,今天竟然听从命令,放弃攻入平壤、建立首功的机会。看来前些rì子逼得太急,让他有了戒心。”

    援朝大军来源复杂,派系林立。作为统兵大帅,李如松深知自己必须一碗水端平,尽量做到公平公正,妥善处理各地卫军的利益。这样,才能调动所有明军士气,戮力同心、奋勇对敌。

    深明带兵要诀的李如松仍处心积虑排挤算计蓟镇卫军将领,也有不得已的苦衷。一是辽东系的将领私心太重,很多人出征前就表示,援朝抗倭首功非辽东将领莫属,否则就不玩,逼迫李如松偏袒。二是他想借这次征讨之机,增强自己直接统带的嫡系部队的实力。

    平定宁夏叛乱,虽然大获全胜,李如松却从中看到了辽东兵的明显缺陷。一是纪律松弛,每到一地必要扰民,掳掠**之事时有发生。二是不善打攻坚战,更不善打逆风仗,稍有挫折就呈溃败之势。三是老爹手把手扶植起来的各级将领随着地位提高,势力增长,已有脱离李家约束的离德之势,对李家下达的一些命令阳奉yīn违,拖沓不办。比如辽东副总兵张世爵、佟养正等。

    造成辽东兵这种状况,根源正是自己的老爹李成梁。李成梁坐镇辽东时候,为了笼络手下军卒,在和东北各游牧部落交战之时,每次胜利后,必纵容军兵劫掠战败游牧部落的财帛女子。使辽东兵养成无利不起早,每战必劫财的恶劣军风。

    李成梁依靠军队起家,攀到大明朝权利的最高峰,封爵荫子,尊荣无比。他对大明朝文官集团的根深蒂固体会颇深,知道自己一个武行出身的粗人取得这些荣耀,靠的就是军队和连续不断的边患。边患解除之rì,就是李家死无葬身之地之时。所以不断挑起居住在辽东地区的少数游牧部落的战争,使文官集团不敢轻易向李家动手。

    可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已功成名就的辽东军老将的利益。谁都不想在家财无数,需要平安享受的时候无故挑起争端,征战沙场。尤其副总兵佟养正,本身是女真人,只要辽东军一挑拨女真部落之间的战争,他就跳出来反对,甚至上书弹劾李成梁及其带兵子侄。

    李如松接过李成梁衣钵以后,对老父的苦心深有体会。

    虽说现在朱翊钧明面上支持李家,可jīng明的李如松已经嗅到了这位皇帝的阳谋味道。出征宁夏和朝鲜,都加封提督衔,这绝不是皇上给予的尊崇,恰恰是套在脖子上的随时可以勒紧的枷锁。

    除了开国元勋,武将加封提督衔的,自己是几百年大明朝独一份。等到边患承平,加封提督衔,就是朝廷文官集团加罪自己的借口。朝中已经有很大一股文官势力在暗中积蓄力量,准备将李家一举拿掉。

    为了不让这种事情发生,保住李家世代荣华,就只有不断的制造边患,使朝廷腾不出手整治李家。制造边患,老爹李成梁可说是大明的祖宗。李如松已将这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手段学的炉火纯青,cāo作起来没有一丝问题。可问题是不但要有扇风点火的能力,还要有控制火势和灭火的能力。

    而辽东兵正在蜕化,不复过去的勇猛无敌言听计从,在逐渐失去救火队的能力。想继续掌控这支军队,就要加以改造。要想将这样一支积习已久、到处是毛病的军队,改造成一支令行禁止的jīng锐之师绝非易事,弄不好就会离心离德、引起哗变。

    基于这种目的,李如松将目光瞄上了训练有素,军纪严明,战力强悍的戚家军的老底子。可要吞并这支jīng兵,就必须除掉戚继光培养起来的中高级将领,于是李如松处处寻找这些将领的毛病。

    他满以为已基本控制住城北战局的吴唯忠会违反将令,继续进攻牡丹峰。这样就找到一个机会,以违背军令为名解除戚家军旧部的首领吴唯忠等一干蓟镇将领的军权,吞并戚家军留下的种子。可吴唯忠今天非常乖巧,不配合自己实现目的。

    作为曾经的戚家军旧部,蓟镇卫军是大明朝最具影响力的一支军队,在驻守燕山长城防御鞑靼人的同时,拱卫京师安全。如果说三大营是京师禁军的话,蓟镇卫军就是京师的卫戍部队。可见蓟镇卫军地位比其他八镇的军队高出很多,容不得别有用心的人染指。

    在这种情况下,李如松依然想吞并这支明朝一流军队,除了他继承老爹天不怕地不怕的xìng格以外,最主要的是他得到了朝廷文官集团中主战派的支持。

    掌握明朝大权的文官集团内部向来派系林立,因为对增援朝鲜的不同态度,分成主战派和保守派。在这次权利角逐中,以兵部尚书石星为首的主战派,受到神宗皇帝的支持,占据上峰。

    但他们与皇帝朱翊钧对战争所要达到的目的,持完全不同的态度。朱翊钧只是从大明朝边境安全的角度出发,目的只是单纯的将倭寇驱逐出朝鲜半岛。而文官集团支持出兵的目的,要远远走在皇帝的前边,他们想利用这次朝鲜王朝名存实亡之机,完成自唐朝太宗皇帝以来历代王朝没有完成的心愿。

    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在军队中扶植起一个能够担当这一重任的领军人物。这也是为何早已做好战争准备的大明朝一直没有出兵的原因,因为他们在等待自己选中的领军人物—在西北战场鏖战的总兵官李如松。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