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六章 恩泽宅院(一)
马车缓缓的行驶着,巧玉隔着纱帘看着不远处,高高的城门楼上“德胜门”三个大字百感交集。“终于到北京了!这里有母亲魂牵梦绕的一切。可直到死也没能再重逢。”心里无限感伤。想到母亲,泪水又默默的流到了嘴边,嘴里充满咸涩的味道。百合因为是第一次出门,正兴奋的看着外面,笑着转过头,才看到小姐又伤心了。马上收敛了笑容,轻轻的劝说,“小姐,节哀顺变。夫人在天有灵,看到小姐这样,也会伤心的。”巧玉点点头,用帕子擦了泪,冲百合笑笑。
殊不知,一个时辰前,沐侯爷刚刚才从德胜门出了北京城,一路向南回云南去了。他们父女就这样错过了。
盐队在城门口被守城的兵丁拦住,皓轩忙跳下马,从怀里取出通关的文书,双手递给迎上来的门司。皓轩是第一次来北京,和门司自然是不认识的。
门司有些傲慢的单手拿过文书,仔细的多了一遍,才知晓是镇江严家的商队,立刻换了副谄媚的嘴脸,笑着上前行礼,“小的有眼不识泰山,不知道是严家的少东家到了。还请见谅!”
“官爷客气啦!”皓轩微笑着回答。
门司马上转身,挥手冲着手下的兵丁大喊到,“快放行!快放行!”兵丁们赶紧退到两边,让出来一条路来。
“有劳啦!”皓轩微笑着致谢,一步跨上小厮牵过的马匹,看着盐队依次进入城门。等巧玉的马车经过时,皓轩催马跟上,护着马车进了北京城。
因为当今圣上常驻北京的缘故,如今的北京城比应天还要繁华了。百合看到什么都异常兴奋。巧玉受了她的感染,也暂时忘记了忧伤,两个人坐在马车上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已经到了自家盐号的门口。
北京盐号的现任掌柜陈恩泽早已等在门口。等马车停稳,笑着快步走过来,帮着皓轩抓住缰绳,皓轩轻盈的从马上跳下来。
恩泽恭敬的给少东家行礼,“少东家一路辛苦啦!”
“好的!”皓轩微笑着应了一声,“恩泽,玉姐随盐队来了。你安排一下吧。”说完,就让小厮头前带路,自己进了盐号。
恩泽快步走进马车,隔着车帘,高兴的和巧玉谈话。“前儿才收到大掌柜的书信,说小姐这次也会跟着一起来。我开始还不敢相信,没成想,小姐竟真跟着盐队一起来了。您一路上也乏了,直接家去休息吧?”
这位陈掌柜和他爹当年一样,严致远有意栽培他做下一任大掌柜,将来帮着自己的儿子皓轩,所以先派他在北京分号历练。巧玉出生的时候,陈恩泽已经快6岁了,从小就领着巧玉和自己的妹妹慧泽一起玩耍。
能在北京再次遇见了故人,巧玉自是高兴的不行,笑着说,“恩哥哥,有劳你安排了。我们回了家再叙。”
陈恩泽选了四个忠实可靠的小厮,护送着马车回自己的宅子。
陈家在十年前的那场火灾之后,在靠近内城的一条安静胡同中,置下了一处有两进院子的大宅子。七年前,父亲陈守财回镇江接替了老钱的位子,做了严家盐行的大掌柜,母亲和妹妹都跟着一起回了镇江。现在宅子里住着陈恩泽一家。妻子李氏,娘家是北京城的大茶商,在北京城的商圈也算数一数二的大商贾。还有一对五岁的双生龙凤儿女。一家子其乐融融。
马车直接从正门进了宅子。走进第一进院子,跟来的四个小厮,恭敬的退了出去,回了盐号。车夫被家里的小厮带下去歇息了。家里的两个小丫环搬来脚蹬,摆在马车旁。百合先走出来,踩着脚蹬小车。转身掀开车帘,伸手搀住巧玉,小心的扶着小姐下了马车。刚过申时,太阳还很高,虽然带着遮面的斗笠,五月中旬的阳光还是照的巧玉睁不开眼。
李氏忙上前,恭敬的给小姐行礼。巧玉扶住李氏,亲近的说,“嫂子快快免礼!这样就见外了!”牵过李氏的手,慢慢的走进第二进的院子。
这里比前院大了两倍都不止,也是收拾的井井有条。正房和两边的耳房之间用长长的回廊连在了一起。院子很大,一架葡萄架立在正中,枝繁叶茂,绿油油的一片。葡萄架下摆放着两张竹制的躺椅,想来是夏天乘凉用的。院子的一角还摆着两副秋千。两个粉嘟嘟的小孩子,正由乳母和丫环陪着在荡秋千。孩子们玩的高兴,随着秋千的一起一落,咯咯的笑着。巧玉信步走过去,笑看两个小娃娃。穿着大红色夹衣的女孩,长的极像她父亲陈恩泽,见来个了穿着白衣,头戴白色斗笠,还用白纱遮了面的人,顾不上荡秋千,睁着两只水汪汪的大眼睛,目不转睛的看着。乳母和丫环分别停下了两个秋千,扶着两个孩子站稳,刚要行礼,也被巧玉拦下。
“都是自家人,不必多礼!”
两个孩子笑着跑到母亲身边。女孩奶声奶气的问,“母亲,为什么客人要戴着帽子,还要遮面?是不是她长的太丑了?”
李氏见女儿失言,赶紧捂住她的嘴。有些不好意思的解释,“小姐莫怪!童言无忌,小孩子不懂事,胡乱说话!”
巧玉摘下斗笠,笑着蹲在小姑娘跟前,慈爱的问她,“你看看我长的丑吗?”
小姑娘走到巧玉近前,认真的看着眼前的白衣人,笑着回答,“不丑,真是太漂亮了!比月宫的嫦娥还要漂亮!”小姑娘的话逗得一院子的人都笑起来。
巧玉笑着牵过小姑娘的手问,“你叫什么名字呀?”
“巧儿!”
“哦!和我的名字很像!”
“姑姑,你叫什么?”
“巧儿!”李氏叫着女儿的名字阻止,“应该称呼小姐!”
“嫂子!巧儿叫的对。按辈分,可不就是姑姑!”巧玉笑着看巧儿,“我叫巧玉!因为是7月初7生的,所以名字里有个巧字。”
“姑姑,巧儿也是7月7生的!”
“哦!太巧了!”
“巧儿是永乐二年生人!今年五岁了。”
巧玉牵着巧儿的手,惊喜的说,“这么说,我们还是一个属相的!原来我们这么有缘。怪不得刚才一见到你,我就喜欢的不行!”说着从身上解下个自己绣的香包,放在巧儿的手上,“这算是姑姑给巧儿的见面礼吧。”
巧儿果然乖巧,双手接过香包,也不需母亲提醒,自己就端正的躬身行礼,大模大样的说,“巧儿,谢姑姑的礼物!”巧玉笑着抱住巧儿,两个人高兴的一起大笑。周围的人也跟着一起高兴起来。
殊不知,一个时辰前,沐侯爷刚刚才从德胜门出了北京城,一路向南回云南去了。他们父女就这样错过了。
盐队在城门口被守城的兵丁拦住,皓轩忙跳下马,从怀里取出通关的文书,双手递给迎上来的门司。皓轩是第一次来北京,和门司自然是不认识的。
门司有些傲慢的单手拿过文书,仔细的多了一遍,才知晓是镇江严家的商队,立刻换了副谄媚的嘴脸,笑着上前行礼,“小的有眼不识泰山,不知道是严家的少东家到了。还请见谅!”
“官爷客气啦!”皓轩微笑着回答。
门司马上转身,挥手冲着手下的兵丁大喊到,“快放行!快放行!”兵丁们赶紧退到两边,让出来一条路来。
“有劳啦!”皓轩微笑着致谢,一步跨上小厮牵过的马匹,看着盐队依次进入城门。等巧玉的马车经过时,皓轩催马跟上,护着马车进了北京城。
因为当今圣上常驻北京的缘故,如今的北京城比应天还要繁华了。百合看到什么都异常兴奋。巧玉受了她的感染,也暂时忘记了忧伤,两个人坐在马车上有说有笑。不知不觉已经到了自家盐号的门口。
北京盐号的现任掌柜陈恩泽早已等在门口。等马车停稳,笑着快步走过来,帮着皓轩抓住缰绳,皓轩轻盈的从马上跳下来。
恩泽恭敬的给少东家行礼,“少东家一路辛苦啦!”
“好的!”皓轩微笑着应了一声,“恩泽,玉姐随盐队来了。你安排一下吧。”说完,就让小厮头前带路,自己进了盐号。
恩泽快步走进马车,隔着车帘,高兴的和巧玉谈话。“前儿才收到大掌柜的书信,说小姐这次也会跟着一起来。我开始还不敢相信,没成想,小姐竟真跟着盐队一起来了。您一路上也乏了,直接家去休息吧?”
这位陈掌柜和他爹当年一样,严致远有意栽培他做下一任大掌柜,将来帮着自己的儿子皓轩,所以先派他在北京分号历练。巧玉出生的时候,陈恩泽已经快6岁了,从小就领着巧玉和自己的妹妹慧泽一起玩耍。
能在北京再次遇见了故人,巧玉自是高兴的不行,笑着说,“恩哥哥,有劳你安排了。我们回了家再叙。”
陈恩泽选了四个忠实可靠的小厮,护送着马车回自己的宅子。
陈家在十年前的那场火灾之后,在靠近内城的一条安静胡同中,置下了一处有两进院子的大宅子。七年前,父亲陈守财回镇江接替了老钱的位子,做了严家盐行的大掌柜,母亲和妹妹都跟着一起回了镇江。现在宅子里住着陈恩泽一家。妻子李氏,娘家是北京城的大茶商,在北京城的商圈也算数一数二的大商贾。还有一对五岁的双生龙凤儿女。一家子其乐融融。
马车直接从正门进了宅子。走进第一进院子,跟来的四个小厮,恭敬的退了出去,回了盐号。车夫被家里的小厮带下去歇息了。家里的两个小丫环搬来脚蹬,摆在马车旁。百合先走出来,踩着脚蹬小车。转身掀开车帘,伸手搀住巧玉,小心的扶着小姐下了马车。刚过申时,太阳还很高,虽然带着遮面的斗笠,五月中旬的阳光还是照的巧玉睁不开眼。
李氏忙上前,恭敬的给小姐行礼。巧玉扶住李氏,亲近的说,“嫂子快快免礼!这样就见外了!”牵过李氏的手,慢慢的走进第二进的院子。
这里比前院大了两倍都不止,也是收拾的井井有条。正房和两边的耳房之间用长长的回廊连在了一起。院子很大,一架葡萄架立在正中,枝繁叶茂,绿油油的一片。葡萄架下摆放着两张竹制的躺椅,想来是夏天乘凉用的。院子的一角还摆着两副秋千。两个粉嘟嘟的小孩子,正由乳母和丫环陪着在荡秋千。孩子们玩的高兴,随着秋千的一起一落,咯咯的笑着。巧玉信步走过去,笑看两个小娃娃。穿着大红色夹衣的女孩,长的极像她父亲陈恩泽,见来个了穿着白衣,头戴白色斗笠,还用白纱遮了面的人,顾不上荡秋千,睁着两只水汪汪的大眼睛,目不转睛的看着。乳母和丫环分别停下了两个秋千,扶着两个孩子站稳,刚要行礼,也被巧玉拦下。
“都是自家人,不必多礼!”
两个孩子笑着跑到母亲身边。女孩奶声奶气的问,“母亲,为什么客人要戴着帽子,还要遮面?是不是她长的太丑了?”
李氏见女儿失言,赶紧捂住她的嘴。有些不好意思的解释,“小姐莫怪!童言无忌,小孩子不懂事,胡乱说话!”
巧玉摘下斗笠,笑着蹲在小姑娘跟前,慈爱的问她,“你看看我长的丑吗?”
小姑娘走到巧玉近前,认真的看着眼前的白衣人,笑着回答,“不丑,真是太漂亮了!比月宫的嫦娥还要漂亮!”小姑娘的话逗得一院子的人都笑起来。
巧玉笑着牵过小姑娘的手问,“你叫什么名字呀?”
“巧儿!”
“哦!和我的名字很像!”
“姑姑,你叫什么?”
“巧儿!”李氏叫着女儿的名字阻止,“应该称呼小姐!”
“嫂子!巧儿叫的对。按辈分,可不就是姑姑!”巧玉笑着看巧儿,“我叫巧玉!因为是7月初7生的,所以名字里有个巧字。”
“姑姑,巧儿也是7月7生的!”
“哦!太巧了!”
“巧儿是永乐二年生人!今年五岁了。”
巧玉牵着巧儿的手,惊喜的说,“这么说,我们还是一个属相的!原来我们这么有缘。怪不得刚才一见到你,我就喜欢的不行!”说着从身上解下个自己绣的香包,放在巧儿的手上,“这算是姑姑给巧儿的见面礼吧。”
巧儿果然乖巧,双手接过香包,也不需母亲提醒,自己就端正的躬身行礼,大模大样的说,“巧儿,谢姑姑的礼物!”巧玉笑着抱住巧儿,两个人高兴的一起大笑。周围的人也跟着一起高兴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