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小说 > 巧玉

正文 第三十二章 北平旧识 余毒未散

    永乐六年十一月。刚入冬,慧娘就染了风寒,一病不起。两个月内请了几位名医诊治,却不见好转。原以为过了正月,到了春天能有所好转。岂知,天不遂人愿,慧娘的病情一天重似一天。渐渐的每日里慧娘喝的药比吃的饭还多。

    巧玉早在十二岁,便开始帮着母亲料理家务事。自从母亲一病不起,整个严家的内事自然全落到了巧玉一人的肩上。倒是难为了才十六岁的巧玉,每天起早贪黑的处理着层出不穷的家事。还要顺带着教授表妹幽琳,就像当年母亲带领自己料理家事一样,还要上心母亲的病情。才不到四个月的光景,巧玉消瘦了许多,也没能腾出空闲去庵里看看自己的师傅。

    慧娘虽然病着,可这一切她都看在眼里了。心里自然是疼惜的不行,只可惜自己的身子一日不如一日。母女俩不见面的时候,都想着对方,惦着对方,偶尔还会偷偷的掉几滴眼泪。可一见了面,就都高高兴兴的嘘寒问暖。丝毫不愿让对方看出自己的担心。

    日子这么拖到了三月,吃了从南京请来的名医于大夫开的方子,慧娘的病情有了些好转。不再整夜的咳喘了。一家人稍稍放下了悬了很久的心。幽琳也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几个月下来,已经可以处理一些简单的事务了,也算是巧玉的一个帮手。

    三月初十,才过了卯时,巧玉就醒了。躺在床上想着心事。

    “母亲的药四天后就吃完了,今天就该再派人上南京请于大夫去了。母亲太苦了,虽然从不提起,可她一定是惦着父亲的。父亲好狠的心!竟从未找寻过我们!”想到父亲,巧玉的恨又多了一些。是呀!已经十年了!她们只知道父亲远驻云南,后来就再没了父亲的音讯。

    才吃过早饭,巧玉去幽琳房里寻了她,正准备一起去平日处理事务的后堂,巧玉的贴身丫环百合急匆匆的走了进来。恭敬的给两位小姐行礼后,笑着说,“回两位小姐,门房的小厮传进话来,说大门上来了位鹤发童颜的老者。说要见巧玉小姐。还说和巧玉小姐是在北平的旧相识。”

    巧玉一下子被弄糊涂了,看着百合笑问,“这倒是奇怪了!我哪里认识什么鹤发童颜的老者,还是旧相识?”

    幽琳猜测说,“会不会是在北平的时候,认识姑妈的。可能那时候姐姐还小,没记住这位?”

    “这倒是有可能!”巧玉笑着说,“百合,你去告诉传话的小厮,先请老人家到前厅。我马上就来。”百合应声去前面了。巧玉转头对幽琳说,“妹妹,你先去后堂。我去前厅见见这位旧相识。”

    “好的!姐姐!”幽琳带着自己的贴身丫环香兰先走了。

    巧玉疑惑的走向前厅。半路上遇到折回来迎自己的百合。两个人说说笑笑的一路走过去。

    前厅正堂的椅子上坐着的老者的确是鹤发童颜。头发、胡子、眉毛都白了,但脸上没有一条皱纹。长长的眉梢落在眼角,眉宇间有一种安详、和蔼的神态。和此形成鲜明对比,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老者的一双眼睛,深邃、有神,用鹰眼来形容绝对不足为过。

    巧玉心里一紧,徒生出些紧张,不敢直视老者的眼睛。恭敬的上前行礼,老者也笑着还了礼。分宾主落座后,巧玉笑着问老者,“不知老人家如何称呼?巧玉愚笨,还请老人家明示。”

    老者捋着自己的长髯,笑着说,“小姐不记得老朽,也是正常的。当年夫人怀着小姐的时候,就是老朽把脉的,当时还送了小姐一个‘玉’字。只是不知道夫人近来可好?”

    提到当年的事情,巧玉已猜到眼前这位可能就是母亲曾提起过的‘老神仙’。于是站起身,恭敬的重新行礼。“原来是老神仙到了!”

    老神仙笑着站起来,“小姐多礼了!正是老朽!”

    “母亲近来染了风寒,已经五个来月了,虽有些好转,可一直未见大好。还请老神仙为母亲诊治。”

    “老朽正是为了此事而来的!”

    “哦!那真是太好了!”巧玉笑着做了个请的动作,由百合在前面引路,巧玉陪着老神仙一路去慧娘的住的院落了。

    慧娘也已经起床,吃了药和早饭。这会儿,正斜靠在罗汉床上看佛经。百合进了屋,先和站在一旁的雪竹说明了原委。

    雪竹是认识老神仙的。欣喜的快步走出门,正看见站在院中的故人。激动的双膝跪地,带着哭腔的说,“老神仙,您来了就好了!您快给我家小姐诊脉吧!”

    巧玉和老神仙都被雪竹吓了一跳。老神仙笑着俯身搀起跪着的雪竹,“姑娘言重了。快带我去见夫人。”

    雪竹擦了眼泪,引着老神仙进了屋。百合已经扶着慧娘坐起来了。慧娘听说是老神仙,激动的眼里是泪。见了老神仙,分外亲切。

    “老神仙,一晃已经十几年了,没想到,我们竟还能再见面!”

    “夫人说的是呀!老朽算到您身体有恙,就赶来了。可否让老朽替夫人把脉?”

    屋里的人都紧张的看着老神仙。老神仙微闭双目号脉,但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过了整整半盏茶的功夫,才收回手,笑着对慧娘说,“夫人要放宽心,病自然就好了。我去开付方子。”

    “有劳了!”慧娘笑着谢过。

    老神仙快步走到院子,巧玉和百合跟着出来。老神仙压低声音说,“小姐,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

    巧玉心里一紧,回答道,“请老神仙随我来。”说着引着老神仙去了前厅旁的小书房里。留下百合守门,巧玉推开门,把老神仙请了进去。

    落座后,巧玉恭敬的问道,“不知母亲的病到底如何?老神仙有何良方?还请老神仙明示!”

    老神仙有些惋惜的答道,“夫人的病是因为常年的相思郁结于心。此次偶感风寒,才会病的如此的重,此其一。早年的余毒未散,时间久了,耗费了肝肾的真气,此其二。只怕夫人拖不过四月了。我开一副安神的方子,给夫人吃吧。”

    巧玉听了,强忍着悲痛,站起来深施一礼,“巧玉,多谢老神仙明示!”

    老神仙也站起身,从怀里拿出一个精致的小盒子,双手递给巧玉。

    “盒子里面是一块熏香,此香的香气太过霸道,不可轻易使用。但请小姐务必随身带着。此香可保小姐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巧玉默默的接过盒子,再次谢过,才揣在了自己的衣袖里。在心里又仔细回味了一遍老神仙的话,忽然发现了问题。急急的问,“老神仙,您说早年的余毒未散,是指什么?”

    老神仙幽幽的说,“恐怕这就要问一问令尊大人了!告辞!”撂下这句话,就翩然走了。
Back to Top